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与治国理政

道德经与治国理政

发布时间: 2022-04-13 08:45:19

㈠ 《道德经》讲了些什么,为什么广受推崇

对于《道德经》我在去年已经完成了100部的小楷书法作品。对此有深刻的感悟,《道德经》之所以被历代所推崇,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全文的引子,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概括了,宇宙万物变化的自然规律,无论是如何表化都是有其自然规律可循。

其十《道德经》又是网络全书,涉猎政治,军事,外交,治学,自然科学,水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哲含处世之道。

综上所述《道德经》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从思想道德到文化建设,从自然科学到人文景观,从为人处世到治国理政,从语言修辞到逻辑思维都有非常高的价值,所以会被推崇。

㈡ 有人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说读完《道德经》后只觉得像一本兵书,那么可能是只读懂了一小部分,《道德经》总共八十一章,其中只有几章内容是讲解兵法的,详细地论述了如何用兵取天下,如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六十八,六十九章等。《道德经》是举世公认、玄奥难懂的集大成之作。

从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见一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是能治国理政的国君、天子或能辅佐国君天子治国理政的圣人。它是一部治国理政的帝王之学,而不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市井学说。所以我们一般人无法真正读懂它就不足为奇。第七十章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说明大道至简,而世人却不得其门而入,走上旁门左道,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焉有不乱之理。

㈢ 太上老君六字真言是什么

除障、消业,保护。

太上老君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并不等同于老子,老子为其化身。

按《史记》记载,老子为周代史官,构建了独特的道论,创建了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后世奉为道祖。这是历史上的老子。

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方针和大量修行导引的内容。汉代形成了兼具政治理想和修身治身之说的黄老学,并在朝野产生巨大影响力。黄老学除了作为政治理念之外,还兼具某些宗教意蕴。

譬如《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中记载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的事迹,称“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又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可见此时黄老学已经是具有宗教功能的学说。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已经出现了对于老子的神格化。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神仙传》中谈及张道陵学道,称“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既然自称柱下史,那就必然是老子了。老子所传经典《道德经》也为张道陵重新诠释,写为《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中老子已经成为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夫一也”。

这一说法被后世道教继承,如唐代成玄英《老子义疏》疏释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时称,“太上,即是玄天教主太上大道君也。言道君在玉京之上金关之中,凝神遐想,为常应之处”。同时,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疏称“即是太上之教废也”。

如此,大道即是太上之教,道、教、太上三者一体。此处的大道乃是老子所述之道,即老子所教之道,老子即太上无疑。

由此,老子与太上老君的关系密不可分,太上老君之名正式出现在老子的身上。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老子演化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则是神格化的老子。

㈣ 道德经是思想上层建筑又是政治上层建筑是对还是错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9

㈤ 道德经阐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直到现在,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究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究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约意丰,视角独特,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理国际关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理各种人际、社会关系的精神圭臬。
以上是重庆出版社书立方系列口袋书《老子》的前言,也可以作为《道德经》的读后感,我想以我个人观点修正几点内容:1,我对上文“视角独特”异议,应该说《老子》的思想已经摆脱了“视角束缚”,正所谓盲人摸象、各说异端,现代人很难理解和不能正确定论《老子》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视角的局限性所致。2,我对“大而言之”的观点做点补充,《老子》的宇宙观,不能只局限于地球,他能解释我们现有的宇宙观,他甚至对星际探索、天外生命、克隆技术等前沿科学都有指导和启发作用。可以说它没有时代性,它可以随时间无限延长。3,它可以小到,分子生物学甚至更微观的科学领域,因为人类还没发现0.1飞米以下的物质结构是什么样子。

㈥ 道德经中治理大国的秘诀是啥为何会说鬼神不可能伤人

道德经中讲求“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当中,儒家可谓是毫无争议的“龙头学说”,至今已经成了古往今来的中国人精神生活,文化烙印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而仅次于儒家的,就是老子李耳一手创立的“道家”学说。道家奉《道德经》为原典,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当年西出函谷关之前,洋洋洒洒写下的一部经文寥寥的奇书。在这部书中,不仅讲述了“辩证智慧”,还阐明了一些政治艺术。这从何说起呢?

综上所述,道德经中治理大国的秘诀,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㈦ 一个人读懂了道德经会怎样

有人读懂的道德经会是怎样一个人的道德和理念,它的人有所不同,而且他所做的一切事情有锁所不同

㈧ 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 无为而治解析是什么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研究无为而治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什么是无为?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老子所说的无为,绝不是什么也不做。“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

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以法(“法”同“道”)治国,而非人治;人过多的干预社会秩序则乱,法治则井然有序。

“无为而治”对于帝王个人准则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岗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

思想内涵

道家中的“无为”一般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崇尚天道(自然法则),即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无为。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二是崇尚人道(人事规范),即人类活动应与天道般自然无为。

提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其中在崇尚人道方面又有两层意思,一即提倡人应顺应自然界,随缘而动,不要随意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二即社会人际关系方面,提倡应统治者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社会的各种制度与规范以保持民间民风单纯朴实。

现代发展

道家要求人们学习大自然的纯朴和谐,让一切事物都回复到其原始的自然状态,让事物显示其本来的面目,人与自然不应视为一种对立、紧张的关系,人的文化创造不应无视自然之理,而是应当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

人类应该通过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无间的和谐状态,故为“道法自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无为而治

㈨ 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统治者看的吗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虽短短五千多字,但是内容却包罗万象,里面有别具道家特色的治国之道,也有讲求“虚心”、“益谦”的修身之学。

因《老子》一书中所展现的“道”,上可治国,下可修身,于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老子》这本书是写给统治者看的。

是这样吗?

这种“道”,绝对不是拘泥于某个群体,而是覆盖所有“个体”。

因为“道”家的道,从一开始,其立脚点就高。“道”是“万物之母”、“天地之始”,即“道”从被提出的那一刻,就是覆盖了整个世界的存在。

一言以概之,《老子》一书中的“道”攘括万物,是万事万物的“道”,而绝非仅限于人世之“治国理政”的道,于此,道家《老子》一书并非是写给狭义上的“统治者”看的。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㈩ 无为而治真正内涵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所不为”。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研究无为而治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

什么是无为?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他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里的“必作”利‘为’呜“治”都是有为的意思。“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

“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以法治国,而非人治;人过多的干预社会秩序则乱,法治则井然有序。“无为而治”对于帝王个人准则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岗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

热点内容
经济法是属于政治吗 发布:2025-01-18 06:19:31 浏览: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发布:2025-01-18 06:16:35 浏览:329
读完劳动法感悟 发布:2025-01-18 05:53:41 浏览:571
新版劳动法对请病事假的规定 发布:2025-01-18 05:52:09 浏览:205
中美法学教育差异 发布:2025-01-18 05:32:42 浏览:811
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 发布:2025-01-18 05:25:08 浏览:239
司法所法律援助介绍信 发布:2025-01-18 04:53:05 浏览:908
复工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8 04:33:25 浏览:158
自然债务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8 03:45:00 浏览:205
商业侵权的法律责任包括 发布:2025-01-18 03:44:47 浏览: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