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企业家能为法治做什么

企业家能为法治做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4-13 18:30:10

① “好为人师”的企业家,企业家为何做慈善

慈善事业是社会所需,当今社会最有资本做慈善的主体就是企业。可以这样理解,政府应该提倡和鼓励企业家做慈善事业。慈善家可能会做好事,但企业家有他们自己的职责,所以慈善不应该任意做。虽然企业家珍惜世界,但企业不是慈善机构,盈利是企业的宗旨。企业依法经营,通过纳税来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甚至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企业最大的责任和负担。企业家做慈善,根本目的是让企业获得社会认可,提升企业形象,取得更大成功,最终造福企业和社会。企业家与企业融为一体,以成就企业为动力;企业家的捐赠是代表企业进行的。从本质上讲,企业捐赠不是个人捐赠,应该遵守相关法律。现有零星数据显示,陈光标的部分捐赠是以企业名义捐赠的,但荣誉基本上属于个人,而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模糊不清,违背了企业道德

许多人都是好老师,但他们只是想说说而已,这样以为会让彼此受益,然后取得更大的进步。那么这个人就会感激自己。万一那个人一文不值,岂不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好为人师的好处利大于弊,还可以提升自己。

②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警企关系结合警务工作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家做什么

可以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政商关系。
调研组指出,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积极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需要多方征集企业和群众在经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协助,结合职能作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持续为经营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要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理念,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 企业家精神为什么会如此受重视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在于创造,成为创新氛围的营造者。企业家既要“冲得快”勇做时代弄潮儿,还要“稳得住”不忘强化责任担当。对内,要时刻关注企业对于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助推作用;对外,作为中国企业的一分子,更要依靠自身实力、竞争力、核心技术的领跑能力,代表国家在全球舞台上赢得世界尊敬。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具有很强的创业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在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他们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企业家有高度的政策敏感性,因其对资本的把控能力,又有很强的政策反应力。由于企业家的“市场候鸟”属性,他们对社会的评价、对国家政策的反应、对法治的态度,其实能对整个社会起到一个导向、带动作用。

④ 我们能为法治中国做些什么

学习法律
遵纪守法
维护稳定

⑤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环境警企关系结合警务工作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家做什么地方

为充分履行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职责,为企业和企业家合法经营保驾护航,4月22日,吉林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二十六条措施新闻发布会。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结合吉林市实际情况,会上通报了制定的以下二十六条措施。
一、严厉打击各类涉企违法犯罪活动
1.快速受理企业报警求助。对于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各类报警求助,实行首接责任制,做到有警必接、接警必处、有案必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坚决防止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而不结等问题发生。
2.依法打击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到企业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恶意阻工、暴力讨债等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实施强揽工程、强买强卖、串通招投标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重大案件由市局挂牌督办。
3.依法打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对侵犯企业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立案侦查,依法严厉打击。对侵权犯罪行为发生在外省市的,协调当地公安机关开展打击、保护工作。对易受经济犯罪不法侵害的企业,针对其经营项目和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提供咨询服务。
4.依法保护企业融资安全。依法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影响企业投融资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高利转贷、票据诈骗等抬高企业融资成本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防范化解企业融资风险。
5.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打击敲诈勒索、故意伤害、绑架、非法拘禁等威胁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企业商品声誉、商业信誉,捏造事实诽谤企业家等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属地企业信息核查机制,完善涉企网上信息巡查关键词设置,及时发现涉企虚假信息,对确定为虚假信息并涉嫌损害企业商品声誉、商业信誉的进行依法打击,并及时开展舆情引导、处置,防止形成负面炒作。
二、优化改进执法办案方式
6.贯彻执行省委政法委《关于民营企业及经营者轻微犯罪依法免责免罚清单》及配套文件。着力抓好《清单》及配套文件的贯彻执行,由办案和法制部门对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共同把关,对符合《清单》及配套文件规定、不构成犯罪的案件,立即依法撤销案件,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立即释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落实执行《清单》及配套文件固化为常态工作模式,有效防止“刮一阵风”、时松时紧问题。积极与检法机关沟通会商,就贯彻落实《清单》统一执法思想,对公安机关在办理民营企业及经营者涉嫌违反《清单》中所涉罪名的法律适用、立案标准等问题,制定执法办案工作指引。
7.推行涉企轻微行政违法违规行为“首次不罚”柔性执法。对企业及经营者初次行政违法违规行为、情节轻微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采取“首次不罚”柔性执法机制。同时,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创新涉企柔性执法工作方法,在职责范围内通过一项或多项柔性执法手段,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打造良好的亲清新型政企政商关系。
8.改进交通管理执法方式。在重点企业及重点在建项目周边路段,科学设定禁限行路段、时段,提高企业运输车辆通行效率。对配送鲜活农产品、冷藏保鲜品等民生物资的企业运输车辆,发生轻微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不滞留、不罚款、不扣证,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9.对涉案企业家依法慎用人身强制措施。对企业经营者所涉案件犯罪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或者犯罪行为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得刑事立案。对审查符合立案条件依法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调查性侦查措施,在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情况下不得采取限制人身权利的强制性措施。对涉案企业家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原则上不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对涉嫌犯罪的企业家,企业仍在生产经营的,因重要经营事项或重大决策需要,在公安机关监督下,可行使一定的企业经营权。
10.对涉案企业财产依法慎重采取强制措施。办理涉企案件过程中,依法慎重决定是否采取相关强制措施,不得超标的、超范围查封。严格区分企业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犯罪嫌疑人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对不具有损毁、隐匿等法定情形的,原则上不予查封、扣押;对能够有效监管的企业涉案资金、金融资产,原则上不冻结;对确有查封、扣押、冻结必要的,应当为企业预留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对确需提取犯罪证据的,可以采取拍照、复制等方式提取。
11.准确认定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界限。对企业生产、经营、融资等经济活动,法律和司法解释没有作出明确禁止性规定的,一律不得认定为犯罪;对民营企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产生的民事纠纷,一律不得认定为犯罪。
12.强化涉企执法行为管理。进一步强化涉企案件办案流程公开、法律依据公开和投诉渠道公开,最大限度让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加强涉企案例指导,及时公布一批涉企执法典型案例,指导规范全市公安机关依法妥善处理涉企案件。制定完善涉企执法办案标准指引和操作规程,促进执法行为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确保执法办案人员有章可循、办案行为严格规范。严格执行办案保密纪律,对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涉案信息严格保密。
三、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3.建立公安机关联系包保企业制度。市局每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保1家大型企业或者重点项目、在建工程,通过深入对接走访和意见征集,及时、准确了解企业所思所盼所想,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或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各县(市)区公安(分)局每个单位负责联系包保2家本辖区大型企业或重点项目、在建工程,在法律服务、执法办案、风险防控、治安整治、交通管理等方面,予以保障和服务。市局机关各部门警种围绕本系统岗位特点和职责定位,大力推动各项服务措施落地见效。对各地提请需要协调解决的涉企问题,最大限度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保障,与属地公安机关形成合力,协调解决各类涉企问题。
14.放宽企业员工落户和聘雇外国人停居留政策。已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员工携带单位用工合同,即可到工作地或者实际居住地派出所申请落户。企业员工的配偶、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公安机关人口信息系统能够证明亲属关系的,即可申请办理随迁落户。在我市企业工作两年以上的外国人,依据企业劳工合同,可签发与合同期限一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15.简化企业办理赴港澳商务签注手续。企业员工因紧急商务往来办理港澳通行证及商务签注的,提供当日办结服务。企业邀请、聘雇境外人员到我市从事商务活动的,可在网上备案。
16.设立企业户籍类证照办理“绿色通道”。利用互联网开展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在线申报,为企业用工落户和暂住登记提供方便。企业外来暂住从业人员批量(一次办理5人以上)办理居住证,符合暂住人口登记满半年条件的,可电话预约办证、网上审批,制证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实行“居民身份证一日办理”服务政策,群众申办的身份证一律“当天受理,当天制证,当天出库”,证件出库后,将在24至48小时送达到受理单位或者办证人指定地点。开辟服务企业办理户籍、居民身份证业务“绿色通道”,申请办理户籍、居民身份证业务的企业从业人员可直接到企业所在地户政大厅办理,材料齐全,当场办结;也可预约企业所在地户政管理部门提供上门服务。
17.为企业提供出入境管理服务。申请办理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的,从信息受理到制出证件时间由7个工作日缩减为4个工作日,加急办证的由4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为20人以上批量办理出入境证件企业团组提供登门办证服务,为10人以上旅行团组提供登门办证服务。制发服务指南,设计、制作具有常用多种语言的涉外单位业务服务手册和短视频,方便外籍人员在吉工作和生活。
18.为企业提供交通管理服务。对需要运输不可解体大长物件的重点企业,根据企业要求和交通管理实际,提供警务保障运输服务。落实业务办理预约制度,增设窗口,开通企业办理业务绿色通道,快速便捷为企业办理各类车辆业务。
19.拓宽公安业务网上服务领域。通过下载“吉林公安证照管家”应用程序,可获取居民“电子身份证”,实现办理旅馆住宿、机动车维修、开锁信息查验、网吧实名登记等业务网上在线认证。民营企业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申报《特种行业许可证》材料不全时,可在签署《承诺书》后当场审批。关注“互联网+公安”公众号,新开办以及已换发新版工商营业执照、拥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业主,在手机上即可完成向公安机关备案申请、资料上传、刻章进度查询、快递寄达、满意度评价等全部流程,并可自主选择印章刻制经营单位。对尚未换发新版工商营业执照的民营企业,只需携带相关资料到印章刻制公司即可完成全部业务,无需再到公安机关审批备案。通过下载“保安服务监管系统”应用,可实现网上申请设立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培训单位、报考保安员考试。对预约报名参加保安资格证的保安服务从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上门服务,对准备参考人员的生物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对其报考资格(违法犯罪情况)进行核查。保安服务从业单位初次违反《保安服务管理条列》中的行政规定情节轻微的,未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首次不罚”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
20.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微信平台作用。与市工商联协作,依托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法治宣传、政策解答、办事服务,发布涉企典型案例评析。鼓励企业相关负责人员积极使用平台咨询业务,切实提升服务平台实际作用。
四、全面提升安全防范工作
2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隐患预警防范机制。加强对企业涉诉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和大数据分析,梳理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做好风险提示,帮助堵塞漏洞,及时防范化解。完善涉企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对涉企的劳资、社保、环境、征地拆迁等方面矛盾纠纷,加大排查力度,及时研判预警,妥善协调处理,有效防止发生“民转刑”案件和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22.指导企业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参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模式和标准,指导企业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加强对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备案管理,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开展对全市重点企业信息网络免费安全扫描,有效防止企业信息网络被入侵、攻击,保障企业信息网络安全运行。常态化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对小额贷、担保、互联网金融等企业提供指导服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3.深化公安机关与企业联系机制。围绕企业需求,在大型企业建立“民警驻企”机制,设立警务室,派驻民警挂牌服务、预约服务;在大型企业建立“警企联系”机制,由社区民警“一对一”“保姆式”联系服务;在中小企业建立“警企捆绑”机制,由社区民警包片管理服务。
24.强化企业及周边治安防控工作。大力开展“平安企业”“平安园区”创建活动,深化警企共建平安活动。加大企业周边治安巡防力度,将路面巡逻警力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向企业周边倾斜,加大企业周边巡逻防控的频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弹压社会面,降低企业周边发案率,为企业正常发展经营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25.构建“亲”“清”新型警企关系。组建企业家特邀监督员队伍,主动接受监督。加强与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各级商会的沟通联系,了解掌握企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对企业投诉、举报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做到有诉必应、有查必果、有错必改、有责必究。
26.建立企业维权服务工作机制。与市工商联联合,每季度组织一次联席会议,收集研判企业和企业家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企业柔性执法申请呈报制度,限时回复。依法准确把握办案尺度,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活动对企业的影响,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对企业提供“信用 承诺”绿色容缺直通行政审批服务。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金东华 文/摄

⑥ 企业基本法的从人治到法治

每家企业都应当有一套自己的基本法
执行要的是什么?是结果,做事的结果。细节要的是什么?责任。狼性要的是什么?是员工的进化。
这几年流行这些词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企业对商业结果的追求(执行),对员工责任的要求(细节),对企业竞争力的渴望(狼性)。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细细品味这些词的背后,我感觉其中少了点什么,或者说,企业家们在追求内功的时候,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东西,那就是“法治”!
表面上看,从“营销点子”“资本运营”这些外在的包装,转向“执行”“细节”“狼性”这些词,是企业内在能力打造的一种进步。但在这样一种表面的进步背后,更本质的真正的进步正在到来,那就是经营企业根本方式的转移,即建立起中国企业强大之本--从“人治”(企业家的一枝独秀)转移到“法治”(依靠组织与制度打造强大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每一家中国企业不从最最基本的规则入手,通过基本规则的建立,建立起一种组织的自生长机制,那么所谓的执行,细节,狼性,仍然不过是企业家个人的独角戏而已。尽管相比而言,比起热衷于营销点子,资本运营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没有规则的执行只会是独裁,没有规则的细节只会是运动,没有规则的狼性只会是暴政!
所以,在经历了执行,细节,狼性的“内功”启蒙之后,我觉得目前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可能是底线规则之上的执行,细节,狼性!而不是无条件的执行,细节,狼性。或者说,执行,细节,狼性,如果建立在基本的底线规则之下,那么功力会立即大增!
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家不是不愿,而是不熟或不会。道理很简单,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治文化,所以,我们大都对如何“人治人”的方法烂熟于胸,而对“法治人”总觉得隔一层,不过瘾。但事情的发展并不以我们个人的好恶为转移,事情的发展是以时代趋势与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准绳的,一旦法治化构成我们必须过的坎,那么,过不去的,就将成为历史!不管你现在多辉煌!
为什么我在多种场合说,中国当红的企业家就整体而言,已经过时,中国当红的企业相当一部分的正在被淘汰,道理就源于此!人与企业都是环境与时代的产物,中国当红企业,企业家大多是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下出来的,既是市场好手,也是人治人的高手。可现在时代变了。时代变了,人不变,观念不变,方法不变,不被淘汰,天理何在?
反过来,我们那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以谁为榜样?显然是以那些市场经济下的优秀企业为榜样,而不是目前这些当红企业。所以,我建议那些致力于未来的企业家,从最基本的企业基本法做起吧--每一家企业都应当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企业基本法!

⑦ 卢俊卿建议企业家“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求解释

卢俊卿说的“无为而治”可以从“管理的三个层次”来理解,一、人治:就是管理者绝对“有为”,员工不敢犯错,自然不敢冒险,创新就无从谈起;二、法治:则是制度“有为”,相比前者,管理者就趋近“无为”,但员工仍是被动的,无法发自心底的奋斗;三、心治:便是企业文化的“有为”,管理者便彻底的成为“无为”,因为管理者本身也与员工一样,视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意志并摆脱抑制的命运共同体,由此员工便会自我驱动,使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综上所述,卢俊卿建议企业家用企业文化来治理,就可以“无为而治”。

⑧ 企业在不同时期如何进行管理

其中的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征和问题,管理的方式也不同。 “人治”时期 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人员与资金往往都不到位,在这种草草起家的情况下,谈标准化管理对企业家来讲是一种奢望,因此这个时候主要靠企业家自身对企业实行管控。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及对问题的把控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这个时期的企业管理,带有极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基本上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处于“人治”时期。 在这个时期, 企业家的当务之急是保证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并渡过资金匮乏的难关。因此,该时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抓大放小,为员工描绘出良好的愿景,使其愿意跟随自己。 首先,企业家要给员工以坚定的信念,并让员工对这种信念深信不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企业也就会输在起跑线上。试想一下,如果连你自己,或者公司的员工都不相信公司的未来,那么别人凭什么去相信这家公司,凭什么去相信你的产品? 其次,学会给你的员工描绘愿景。薪酬激励虽然重要,但在创业初期,很少有公司能够支付得起比同行优越的薪水。那么,企业家就要用美好的愿景留住一起打拼的员工。世界第一CEO韦尔奇曾说过:“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创立愿景、传达愿景、热情拥抱愿景,并不懈推动,直至实现愿景。” 但受限于创业初期的种种不完善,这种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人治”管理模式有很大弊端,企业家往往不能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管理中,或者无法兼顾到管理的每个层面,因此极容易出现疏漏。 “法治”时期 企业到了成长期,往往会出现迅猛式的发展。这个时期原有的人力远远不足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企业需要通过扩充人员来满足生产,而企业家的精力也更多地放在对外关系的应对上,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内部管理。 发展到该时期,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管理日益庞大的业务群和不断壮大的员工队伍。此时,高层管理人员已经无法依靠个人能力来管理整个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规范势在必行。因此,推行制度化管理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因此,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人员等,都需要建立详细的规章制度,真正实现从“以人管人”转变为“以制度管人”。除了先前已经建立的管框架,企业还需要建立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等各项日常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并确保员工严格执行任务。 这个时期,企业家需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绩效管理体系,为员工制定出一个清晰的考核量化标准。同时为员工制定学习成长计划和奖惩措施,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 这个时期,企业管理也发展到了“法治”时期。通过规章制度的设立,可以极大地减少员工犯错误的机会,但却不能有效的避免员工对企业制度的反感和抵触,因此,一个更高的管理模式被提出来,这就是“心治”,换句话说,也叫“无为而治”。 “心治”时期 “心治”时期,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已经趋于完善,企业家要做的,是聚拢员工的思想,使团队保持较高的凝聚力。因此,这个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在设计企业文化时,要与企业战略管理融为一体,使企业文化在管理中形成,在管理中发展。换言之,就是有什么样的管理,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有专家认为,企业战略管理重点解决企业做什么的问题,企业文化管理重点解决企业如何做的问题。他们认为从表面看,企业竞争力的背后是管理效率,但管理效率的背后主要是企业文化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企业的“人治”、“法治”、“心治”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有人做出总结:员工不敢做坏事,是因为怕老板,这家公司是人治;员工不能做坏事,是因为没有机会,这家公司是法治;员工不愿意做坏事,是因为想都没有想过,这家公司是心治。 到了“心治”阶段,员工由被动转为主动,老板也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专注到企业战略等更高层面的问题。因此,老板要修炼这三个时期的不同管理方法,推动公司更快地发展。

⑨ 企业家经营管理的精髓是什么

企业管理的方向以及具体的方式方法都会应该一个企业的发展,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适合的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大方向还是基本一致的。那么,企业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呢?

⑩ 企业家成功后应为国家为社会做什么

为国家你可以把企业搞大,与外合作,这样中国的市场的利益会更大,把中国的市场弄大了,中国的经济就会强大!为社会的话,你可以捐款,比如赈灾啊,都可以啊!让一些孩子读上书这不是很好,也算为国家做了贡献,也算做了社会上的一件好事!

热点内容
社矫条例 发布:2025-01-18 03:18:09 浏览:923
交通法规禁止 发布:2025-01-18 03:14:28 浏览:342
社会与法一夕阳红直播 发布:2025-01-18 02:37:46 浏览:724
谣言转发多少条付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01:48:20 浏览:471
女性就业地方性法规 发布:2025-01-18 01:29:02 浏览: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归属问题 发布:2025-01-18 01:22:43 浏览:87
国际经济法原理 发布:2025-01-18 01:22:39 浏览:340
有关医院建筑的法规 发布:2025-01-18 01:22:35 浏览:53
有关外包栏目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8 00:32:49 浏览:725
人民法拍网 发布:2025-01-18 00:31:45 浏览: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