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俭
『壹』 道德经中的“俭”与“广”什么意思
俭,节约,不奢侈.广,大或者多.直译的话是"节俭所以能成多",不过这些话放在具体的地方又有具体不同的理解,这也是道德经的特点.
『贰』 《道德经》秉持哪三种精神,是可以积攒人品的
道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对国人的精神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由道家思想所衍生出的道教文化,一度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讲个实在的例子,我们现在很多人在遇到一些未知事情的时候,都会说一句“顺其自然”。而且,很多迈入中老年的朋友,也喜欢追求宁静恬淡的生活旋律。这些心理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不敢为天下先,还可以认为就是不要大张旗鼓的去宣传自己,而是要在平静中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和阅历。就像最近网上传的那句话一样,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不满,不要一味的去指责,而是要用你的实际行动去改变。如果长夜漫漫,我们就是那唯一的火光!
事实上,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说起来很是容易,但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却需要时刻注意。这三宝,既是道家思想的三宝,同样也是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世的三宝,只有能够始终秉持住这三种精神,才能够真正做到安身立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叁』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什么意思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
你好,这段话的白话译文是:我有三件宝贝,需要保持: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参与你争我夺的纷争。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全文如下:“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这段话理解上: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67章)“慈”与“勇”、“俭”与“广”、“不敢为天下先”与“成器长”是相反的,但是《老子》认为,正因有“慈”,所以才可能有长久的“勇”;正因有“俭”,才可能有长久的“广”;正因“不敢为天下先”,才可能“成器长”。
《老子》的这段话,抽象地了解,有些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如“俭故能广”。但是下面接着说:“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同上)这个“今”字说出了这段话在当时的实际意义。它以当时的兼并战争为不“慈”,发展生产为不“俭”,各国争雄为“为天下先”。它断定这些都是走往死路的。这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对于新兴地主阶级的诅咒。
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追问,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肆』 道德经里面写的主要是些什么
《道德经》作为一部文约,义丰,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从深层次对社会回、人生等问题深入思考,而且答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不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然而在高中教材里却不见其踪影,这可说是高中教材的最大遗憾!
《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思想、“不争”的思想,对于遏制时下名利泛滥的现象是颇有意义的!《道德经》中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精辟的比喻更是叫人叹为观止。
《道德经》中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讲,能品味如此广博的精神食粮,确实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道德经》博大精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巨著!在某些方面对《道德经》的点评未有定论,然而未有定论的著作恰恰是最好的课文!因为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其他任何文著所不能企及的。
另据学者研究,老子原著并无分章,后世分章纯属多余.
『伍』 老子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
1.成由勤俭败由奢。
2.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3.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4.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
5.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
6.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7.成物不可损坏。
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10.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
12.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3.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5.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谚语
16.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7.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18.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19.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20.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
2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2.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陆』 道德经的解释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为一种政治原则,“无为”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儒家也讲“无为而治”,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认为“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实则表达了儒家的德治主张。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其中的名句摘录:
一、无为而治
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三、不进寸而退尺
四、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五、治大国如烹小鲜
六、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七、治人事天,莫若啬八、道可道,非常道
九、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十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十二、为之于未有
十三、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十四、强行者有志十五、处其厚,不居其薄
十六、曲则全,枉则直
十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十八、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十九、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二十、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二十一、无之以为用
二十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二十三、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二十四、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二十五、祸兮福之所倚
二十六、不居功,功自言
二十七、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二十八、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二十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十、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三十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三十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三十三、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三十四、损有余而补不足
『柒』 《道德经》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怎么理解
《道德经》的三,并不是具体的三,三是有维度,有空间,甚至是幂,那么我们建立的认识论,世界观,方法论;一定是立体的,一定是三维的。
在个人修行中,同心同德是核心,就是初心,而初心上面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慈悲心、敬畏心、平常心,要能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能为正义挺身而出。
很多时期流传道士下山,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就是这种信仰的力量,让我们无比强大,然后我们勇于承担生命应该承担的一切。
老子告诉所有人,修道之前要先修德,德是道的载体,没有德,道是无法承载的,所以也把德做了细分和着重强调,贤人之德,圣人之德,甚至是普通人之德,德的本质一样,但表现方式不一样。
圣人之德就是不仁,就是大德不德,不道德的道德,看起来,无法解释,但内核和内涵是不一样的,不仁不是不仁义,而是不以仁和德的标准下划线,自己心中有数,同心同德就是心同此心,情同此理。
『捌』 吾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解释意思,要透彻
”吾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是: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该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如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
现有人割舍慈爱而搞勇武,舍弃节俭而搞大规模行动,舍弃退让而搞领先,就会死亡。那慈爱,用于作战就可取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天将建立之事,则以慈爱去卫护它。
(8)道德经中俭扩展阅读: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玖』 哪位牛人帮我解释"俭故能广"是什么意思
“俭故能广”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俭。俭针对的是物质,就是说不要浪费,所拥有的东西也不敢随意用尽。其实世间每样东西都来自“道”,又怎敢浪费?事实证明,唯有节俭,才能够用有限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这就像金匠敲打一片金箔,打得越薄,盖住的面积越大。资源是有限的,节俭就可以用得更长久。节俭成为习惯的人,心常自足,财物虽然有余,却谨慎不用,所以处处显得宽裕。所以说,俭,故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