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德守规范
Ⅰ 道德文明礼仪规范有哪些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一、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Ⅱ 怎样理解讲道德遵道德
1、讲道德就是有道德意识;
2、尊道德就是遵守道德规范。
Ⅲ 在道德上应该遵守哪些要求
1、爱国,是中华民族每个成员都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
2、守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义务,其内涵主要包括学法、知法、用法,尤其要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明礼,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民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其内涵主要包括破除陈规陋习,崇尚社会主义新风尚,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知廉耻,尊老爱幼,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秩序。
4、诚信,是做人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质,是社会建设良好道德风尚的主观前提,其内涵主要包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信用,守承诺,公平竞争。
5、团结,是一切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道德基础,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和冲突的重要规范,其内涵主要包括坚持“三个离不开”的原则,平等待人,团结互助,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顾全大局,同心协力,同事和谐,邻里和气,家庭和美,民族和睦。
6、友善,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是个人在社会中建立友谊、全面建设的重要条件,其内涵主要包括心胸开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谅互让,扶危救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7、勤俭,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动力,其内涵主要包括艰苦创业,劳动致富,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移风易俗,建设美好家园。不奢华、不浪费、不攀比、不借婚丧嫁娶和子女升学借机聚财敛财。
Ⅳ 在公共生活中如何遵守道德规范
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简称为社会公德,是一种与个人德行(涉及个人生活以及品德、作风、习惯等等)相对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们对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等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社会公德是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为每个社会成员所遵循。社会公德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尊敬师长、爱护公物、文明礼貌、讲究卫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等等,都是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法律在保护、传播、发展道德规范方面起重要作用,甚至把一部分道德规范直接变成法律规范。人们依靠内在信念所造成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合乎道德规范的,也不会违反法律规范。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道德规范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法律规范则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行
Ⅳ 人为什么要遵守道德
个人觉得道德与法律本质上都是人的社会性的产物,对于社会来说,道版德一定上可以权修正人之间的关系,维护一个群体的安定,人的动物本能就是个体性,是为了个人利益而生存,属于自利行为,动物性有助于人类开发自然,锻炼能力,强化竞争,但如果没有社会性来协调或者制止一些会损害到他人核心利益(生命)的行为,这种自利性会导致人类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文明自灭,回到野兽的状态。当然现在的道德,法律力量够强大,人类的社会性力量比较强,个人不严重违反道德(反人类)对整体社会性损伤不会太大,但你个人会遭到社会性(或者是害怕这种社会性遭到损失的人)的反噬,轻则被孤立,重则被惩罚,而遵守道德意味着你可以可以利用这种社会性去联系他人,从而有助于保护自己,并且通过社会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利益。
Ⅵ 如何要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内容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含义
一、“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二、“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三、“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四、“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五、“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依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Ⅶ 如何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并不主张做“好公民"。
知礼仪,是为了平等待人,以最大的善意对人。
懂道德,是为了约束自己,以最大的善意做人。
遵纪,是尊重社会公共场合与所在集体。
守法,是尊重全社会,尊重别人的自由与权利。
所有一切不是为了做顺从的“好公民”。
现代社会不是强秦。中国不再是,不应是战争机器,挣钱机器。我们不是螺丝钉,小齿轮。
我们知礼有德遵纪守法,不止是尊重别人,也希望获得别人尊重,不止是收获善意,也希望别人给予善意,尊重我们的利益。
这是相对的,平等的,必须的。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
总有些人,喜欢骑人头上撒尿拉屎。
总有些人,喜欢看人下菜碟。
总有些人,喜欢以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乐趣。
总有些人,喜欢损人肥己。
不一而足。
有些人,就算是赔钱你也要打他。
有些人,不怼他反以为荣,不以自己的恶行为耻。
有些人,不揭露他的虚伪嘴脸,不戳穿他的假话骗局,人家只会加重你的责任,强调你的义务。
对,这世界不太平,林子大了什么鸟也有。
对,这世界不平等,以强凌弱,比比皆是。
对,这世界不只有顺从,还有抗争。
能用法律解决问题,我们欢迎,我们有耐心,
但世上规则不止法律一种,当法律无效时,
道德,非暴力不合作,用脚投票,市场抵制交易,暴力与战争,不一而足。
不妨碍人们评价,不妨碍人们选择,分分钟教你做人。
小朋友,即使坐了黑出租车也得给钱。
给不给是态度问题,给多少是水平问题。
做市场经济下,守契约的人,比知礼仪懂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更重要。
劝尔少看新闻联播,少看环球屎报,少听正能量鸡汤。多看脚下身边,多留善意,做个正直善良的人。
Ⅷ 所有职业应该遵守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职业道德的这种规定,既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所以,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1、爱岗敬业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所以,不论做任何工作或劳动,只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辞辛苦,就可以说是爱岗敬业。一般说来,工作条件好、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做到爱岗敬业是比较容易的。相反,环境不好、工作艰苦、收入不高、又远离城市,要做到爱岗敬业就不那么容易。那些在环境艰苦、工作繁重、收入不高岗位上认真工作劳动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任何职业都是社会生活所离不开的,所以总是要有人去干。 如果没有亿万农民辛勤种田,没有千百万工人在茫茫沙漠或高山峻岭上采油、采矿、修筑铁路,没有广大人民解放军在天涯海角守卫祖国的边疆大门,没有千万清洁工人清除城市垃圾,没有几千万人民教师、科研人员埋头教学和科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吗?我们每个人和家庭能享受到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吗?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在于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择业机会的增加和选择方式的多元化为人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人们爱岗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要看到,爱岗敬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一个从业人员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地位,实现自己的职业利益,就必须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否则,一个不履行职业责任的人,就将被职业组织所淘汰。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他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纲要》把诚实守信列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内容,真可谓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自己,要真心诚意地为善去恶,光明磊落;对他人,要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守信以诚实为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要与他人或单位打交道,根据与他人、与单位达成的协议来安排自己的会议、学习、工作、劳动和其他活动。如果人人都不诚实,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一切交往就无法进行,一切会议、学习、工作和劳动就无法开展,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场无序、混乱之中。 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为基础,从个人的感情和利益出发,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当然,公正、公平也包括平等的内涵。 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服务群众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首先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服务群众不仅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业者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首先,心中时时要有群众,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其次,要充分尊重群众。要尊重群众的人格和尊严。再次,千方百计方便群众。 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相对立的。虽然,他们也提倡职业道德,但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少数剥削阶级的私利。社会主义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 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个人幸福是在奉献社会的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个人幸福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繁荣。幸福来自劳动,幸福来自创造。当我们伟大的祖国进一步繁荣富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幸福自然就包括在其中。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奉献越大,收获就越多。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实质上是一个不受人们和社会欢迎的个人主义者。如果人人都只索取不奉献,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哪里来,社会还能进步和发展吗?
Ⅸ 为什么要尊守道德
无法说清我的想法。只是支持楼主多多思考这个问题。暂时我能想到的就是,人作回为人答类的一员,有义务为整个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作出点牺牲;同时,一个单独的人在脱离社会后也无法拥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为调适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由大多数人默认的规则中非由权力机构制定和维护的部分,便作为道德规范而存在。如果我站在完全无视道德“神圣”的立场,我可以这样认为,道德也是我为了获得社会认可而不得不作出的对自己的约束。有人弃道德于不顾,也是他们认为他们自己有能力承受社会对他们的唾弃,或者认为是社会在依赖他们而不是他们需要依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