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厚德
『壹』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立壁千仞,无欲则刚”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立壁千仞,无欲则刚意思是说海之所以能容纳这么多的河流是因为它的容积大。悬崖峭壁之所以不怕风吹浪打是因为它胸怀...有容乃大
『贰』 《道德经》讲了什么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版仅是宇宙之权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叁』 上善若水,厚德育人是什么意思
至高的品行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深厚的恩德能够教育、培养他人。
原文:
上善若水,厚德育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白话译文: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深厚的恩德能够教育、培养他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此文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
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肆』 厚德,厚道,必有厚福,你觉得呢
《后汉书》中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予之为取。天下人都明白,拿到手的东西是自己的,却不知道付出、给予才是真正的得到。
布施如田地,有田地,才能有收成,有布施的种子,才能开花结果。
厚道做人,厚德载物,人生想到得到富贵,那就要学会以厚待人。
厚道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才会厚道,而是做人做事具有的一种自然性宽容和大度及豁达品德养成,不能把厚道作为一种获取利益或关系的工具来使用,那样就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人常常会把厚道变成不厚道,所以适得其反也是罪有应得。
03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宏大至天际,可以装日月星辰,可收纳尘世万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宁静致远。
厚的涵盖面极广。它蓄势待发,播撒着正能量。
行厚道,积厚德,以养厚福,它是相辅相成的。
真正有境界的人,看到了厚道,厚德的无形无声,却散发着光亮,以此来修行自己,施恩于他人,必有厚福相报。
目光短浅,狭隘自私的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我行我素,求神拜佛,欲达功名富贵,结果到头来终是南柯一梦,循报自在其中。
没有春耕就没有秋收,没有细雨就润泽不了万物。平时不去行厚道,积厚德,焉能有厚福?
世上的万事万物,皆有源头,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能在童话故事里出现。
所以,做人不可短见,诚信为本,心存善良。行道积德,必有厚福,这是抹不掉的实事。
『伍』 老子为什么会写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又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厚德载物”的含义
“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陆』 厚德懋勤是什么意思
厚德懋勤
厚德,出自老子道德经,厚德载物。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有很深厚的德行);
懋勤,懋勤之名,取“懋学勤政”之意。懋,勉励、鼓励。勤,勤快、勤奋。勉励自己、鼓励自己要勤快、勤奋的对待自己要做的事情。
因此,厚德懋勤就是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作为主要的预期,要重公轻私,还要自己鼓励自己勤奋对待自己的事业。
过去,古代封建帝王经常设懋勤殿,作为书房,读书、办公、批阅公文,闲暇时还与王公大臣谈今论古,诗词歌赋,描绘丹青,等等。
『柒』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出处及含义
上善若水出自: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 老子《道德经》
含义如下: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厚德载物出自: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含义如下:
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只有行善积累厚厚的功德才能承受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所享受物质和精神文明。享受的多、拥有的多就越需要更多的积功累德。否则只怕是德(得)不配位,早晚遭殃。
『捌』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上善"也就是极高的道德。这种道德像水一样无形,但又无处不在。
厚德载物:大地袒露的气势和顺厚实,君子要像此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8)道德经厚德扩展阅读: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十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玖』 老子说过“厚德载物”吗
这句个词不是老子说的。
“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据我所知,《道德经》上没有出现这个词语。
更何况,即便《道德经》上出现这个词语,也不能证明老子曾经说过这句话,因为老子很可能并非《道德经》的唯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