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起源错误
⑴ 伦理思想史上道德的起源理论误区
道德起源记得当初有一个猴子和香蕉的理论五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 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
⑵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这对吗
观点错误。
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特别是经济关系。
2、“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是唯心主义伦理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2)道德起源错误扩展阅读: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⑶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神启论、天赋论、进化论、感觉欲望论)。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⑷ 人类的道德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4)道德起源错误扩展阅读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⑸ 道德起源的四种理论
一、神源论(亦称“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客观唯心主义。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孔子“天生德于予”,把道德起源归于天。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家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证陷害他人,不贪不义之财等);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饭酒)说成是上帝神明对人的启示,后来,成为宗教的道德戒律,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二、 心源论(亦称“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恶的意志。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不是后来形成的,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国近代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快乐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恶,善良是从本性中产生的。
三、庸俗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机械唯物主义。 德国的思想家考茨基从动物的本能中寻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爱”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动物本能的演化。
四、感觉欲望论(亦称“自然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望 旧唯物主义者反对从神出发,而从人出发,反对神道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自然表现,是人的真实的、健康的“本性”,而恶行、罪过只不过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回到了世俗的人间,但他们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永恒的人性,因而最终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
⑹ 关于道德起源观点论述错误的区域有哪些
错误的区域:
比如:道德的起源源于上帝的启示!
比如:道德的起源早于人类诞生,或者是人类固有的品质!
比如:道德甚至是外星人类带来的!
⑺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对不对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劳动,是一个抽象词,劳从字形上看是用力,例如收割稻草囤积,视为劳,动指活动的意思,所以劳动的词义应该是为获得满足需求的物质与精神成果进行的体力和脑力活动。这点与字典网络中给出的定义不同,字典网络中定义劳动为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活动,因创造形式高于劳动形式,用创造来解释劳动是内涵倒错。
简单地说是,劳动创造了文明,创造了历史,但不是道德起源的前提。既然劳动创造了历史,那么同样创造了关于道德起源的历史记载,这样说就对的。若没有关于,直接说劳动创造了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提,就是错误的。
因为历史前提不等于历史,而是人的灵性,人类具备理性的基因,能够实现精神梯度发展,这是文明与历史的前提,通过劳动的锻炼强化了人类的天然秉性,创造了文明,劳动只是过程、方式。
⑻ 道德起源的说法
#先谈谈道德起源的问题,一个事物的起源无非有两种:一个是大自然中原生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存在的;另一个是来自人类的,在人类生存发展当中创造出来的。对于道德起源的考察也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道德源于世界本身:
超自然论:讨论道德肯定绕不开宗教,道德行为准则一直是各种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道德观认为:道德来源于某个更高级的存在物:神,上帝,阿拉,佛陀等等。这些存在本身就体现了至善,启示人民什么事公正或善,什么是不公或恶。如果人们要有道德就得奉行这些原则或者这些存在物的教导,否则即是不道德的有罪的,并且通常因其罪过受到现世或永恒的惩罚。
超自然论存在的问题:宗教是基于信仰的,仅仅是一种信念,从古至今无数的神学家对神进行过论证,但至今也没有任何确定性的证据表明超自然存在物的存在。此外,各宗教信仰的神和道德原则也各不相同,即使确证神的存在,那人们应该接受和遵循哪一种呢?
自然法则论:道德总是以某种形式蕴含于自然界当中,存在着物理定律般的道德“自然法则”,如果人们有道德就会从自然当中发现并坚守这些法则。
自然法则存在的问题:仔细考察物理自然法则,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它们同我们有关道德的法则是大不相同的。向空中抛出物体,物体总要落回地面,受万有引力定律支配。牛顿描述了这种不断发生的物理现象,并称之为“自然法则”。这一过程的关键词为“描述”,因为所谓的自然法则是描述性的,而道德法则是规定性的,规定人们“应该”或“应当”怎么做。我们不能说空中的球应该落下,如同我们说人应该行善一样。万有引力定律说的是球将要落下,从而描述而不是规定了球的动作。
道德源于人类创造:
考察我们所知的道德命题几乎都是关于人的,人应该怎么做,人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和行为准则等等。设想有一天世界上如果没有了人,那么还有道德的存在吗?当且仅当有了能够评价事物的有意识的人在场时,事物才有了本身的道德价值,能被分为善,恶,正当或不正当。换句话说,若没有人就没有道德。
那么道德如何在人类文明的过程当中产生呢?
人拥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去做有利自己的事,避开对自己有伤害的不利因素,从人类这个物种诞生以来都是人类的生存策略。我们可以合乎逻辑的设想,在远古时代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很早就发现他们团结在一起比相互隔绝能做更多的事。无论是狩猎,耕种,抵御外敌,繁衍下一代,在结为团体的环境中比作为孤立的个人更能顺利的完成这些生存任务。所以结群而居成为了人类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最符合人类自身利益的生存手段。
群居生活有其优势,但也随即产生了一些问题。许多个体结为一个团体,虽然团体符合绝大多数成员的生存利益,但也无法完全避免团体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团体整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若每个成员都为一己私利与其他成员发生争斗,就会陷入“一个人与每个人的战争”,结果就是个体与种群都走向衰落。所以当这些冲突与矛盾发生之时,团体需要有一个评判标准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个人都牺牲一部分非必要的个人利益,换取更基本更必要的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所谓道德也就此确立。人类依靠确定和遵循道德原则,鼓励人们相互合作,使人们免于恐惧,不必担心自己被残害,被杀死,被欺骗,被偷窃等等。
道德规范即已产生,那么保证其得以实行的社会手段也应运而生。人固有的一些原始的,自私的冲动有些必定会道德规范的实施起阻遏作用,此时道德就借助团体中全体成员的舆论,宗教先知或政治领袖而施行。遵循道德得到社会舆论的赞赏与支持。违背道德的行动,必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与排斥。宗教由于鼓吹道德规范的背后有全知全能之神的赏罚权力支持,“行善进天堂,作恶入地狱”成为一股强大的制裁力量鞭策人们按照道德规范行动。而政治领袖也将道德同他们的政治权威相联系,颁布各种道德律令,告诉人们需要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遵守可得到相应奖赏,违背将得到严重处罚,这也是法律的起源。这时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懂得:“要做好事不做坏事符合我的自身利益,因为这样做我就受益,不这样做就会被排出团体或受到惩罚。”
综上,道德起源于人类的需要,由于认识到以合作和有意义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的重大价值,所以依靠生活经验和理性,制定了一套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与维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宣布善与恶的内容,鼓励人们行善,禁止人们做恶,以促进共同的福利与发展,使得人们尽可能一起生活得和平幸福。
⑼ 简述道德的起源和特征。
道德的起源:
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
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
道德的特征:
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9)道德起源错误扩展阅读: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