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河上公道德经

河上公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04-17 19:52:23

A. 道德经 这条名字是谁取的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版藏室吏老子(权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

B. 河上公 道德经章句

道德眞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汉专文帝属时,陕州隐者河上公注。按唐陆德明《老子道德经音义》谓:“河上公为章句四卷,文帝徵之不至,自至河上责之,河上公乃跃身空中,文帝改容谢之,於是授汉文以《老子章句》四篇”。一说出於东汉。
河上公,西汉道家学者。姓名不详。在河滨结草为庐,因号“河上丈人”。精研黄老业,以《老子》教授。葛洪《神仙传》载,汉文帝(前180-前157在位)好《老子》,有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遣使问之。答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帝自至庵责问,乃踊身空中。帝稽首谢,於是授以素书道经章句,谓“熟研之,所疑皆了,余注经一千七百馀年以来,凡传三人,连子四矣”。言毕失其所在。《隋书•经籍志》著录曾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此注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每章题名。

C. 《道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势专微,各诸侯为了争夺属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D. 评价韩非子/河上公/王弼注《道德经》

韩非子《解老》、《喻老》是借老子的话来支撑他的思想观点,版没有尊重老子《权道德经》的本意来解释。王弼注《道德经》是按他的玄学思想来玄化了《道德经》,即把《道德经》神化、复杂化、更加难懂了,本来,直接读《道德经》原文,还能读懂百分之一二十或二三十,看了王弼的注解,你可能这百分之一二十或二三十却减少了,总之,帮助少阻碍大;2000多年来,采用王弼注解的最多,而受他阻碍的也最多,许多明显不合情理的解释也跟着照样解释,比如《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恒)道”,跟着王弼说(那个永恒的大道)不可道不可说;什么样永恒的道不可道不可说,只有我们没有搞清楚的永恒道不可说,凡是搞清楚了的永恒道都可说;如果硬要说老子那个永恒的大道不可说,这也是睁着眼说瞎话嘛,老子明明对它进行了很描写描述嘛!

E. 道德经全文一共多少章

不分章。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5)河上公道德经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F. 关于中《道德经》河上公给的注释的一些问题

两者来都不矛盾,无形源的道是根本,因为它可以生化万物,所以它就要有变化一切的可能,所以必须无形无相,从而加以别的规定才会定形下来。为本的东西如果是有既定形象,那么就被老子认为是有,而有生于无。

老子是在宇宙观的层面说有欲和无欲,无欲时人与自然合一,可以感受到变化的妙处。而限于有欲,纵然可以观察到表象,但是从个人修养角度来说,欲望会导致沉溺于欲望中不可自拔,忘却了自然无欲的根本,终而导致亡身,所以河上公注的针对角度是人的自身养身,老子是说人与天地自然的变化相通或相违。

楼主sorry,我的见解不一定对,我所阅读的版本注解欲乃是欲求,不知解释为“实有”从何而来,因为原文说二者同出于心,如果解释为实有出于心的话,似乎和老子哲学不符。中国哲学里面只有欲望出于心的传统,心却不是存在的根源。有疑问可以继续提问,相互切磋。
再补充一个,该段有两种断句法,一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二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帛书本”欲“字后面有”也“字,故应该第二种读法为是。仅供参考哦

G. 哪个版本的《道德经》译注比较好

《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其次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

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
现在的 通行本有:中华书局《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 著 饶尚宽 译注 《老子——中华经典藏书》朱谦之 撰 《老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 兰喜并 著 《老子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笑敢 著 《老子古今(上、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尔重 著 《老子》研究新编 西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魏 王弼的《老子注》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老子衍》
若要准点的 有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

H. 《道德经》目前市面上哪本注解的最好

首先王弼、河上公的是必须看的,任何研究《道德经》的都不能跳过他们两个,而且他俩的有个优点基本是逐句注释,字数少,看起来不费劲。

河上公版是最早的通行版,其人是一个真隐士,莫知其名莫知其踪。其特点是用神仙隐士观点解释老子,据说后来的文景之治和河上公的教诲有很大关系。看这个其实可以和汉严遵的老子指归对比看。

接着推荐宋徽宗唐玄宗明太祖的御注。本来《道德经》的目标阅读对象就是侯王,所以侯王角度的解读不可忽视。也别有皇帝思想学术水平低的先见,三帝的东东常常会有惊叹,而且仍然还有前面说到的那个优点,就是基本逐句注释,字数少。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相对容易上手。

相关介绍:

《道德经》量变引起质变的阐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是告诉我们:道可以意会,个人得道后要善于守道、循道,并且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个人要悟道守心,做到知行合一即主客观一致;要做好人,行好事,这样心安寿长绵绵过好一生。

同一个人阅一本书,读几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同样,每个人《道德经》多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对于古文不熟字词,可通过查字词典,上网搜资料、看专家、大V视频,或口口相传、野史外闻为佐证以帮助更好的理解。

总之,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要用发展眼光阅读感悟践行《道德经》。《道德经》的解读百花齐放,各有所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I. 求翻译河上公《道德经》第八章注解

你好。
易性第八
上善复若水。制
【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源泉也。】
处众人之所恶,
【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
故几于道。
【水性几于道同。】
居善地,
【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
心善渊,
【水深空虚,渊深清明。】
与善仁,
【万物得水以生。】
【与,虚不与盈也。】
言善信,
【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
【无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
【能方能圆,曲直随形。】
动善时。
【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
夫唯不争,
【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
故无尤。
【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注:【 】内为河上公之译文。

热点内容
湖南开福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7 00:26:03 浏览:124
唐海司法局 发布:2025-01-17 00:13:56 浏览:554
婚姻法模拟法庭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6 22:56:23 浏览:558
离婚律师歌曲有哪些 发布:2025-01-16 22:48:41 浏览:118
民法第64条 发布:2025-01-16 22:43:28 浏览:412
公司司法审计 发布:2025-01-16 22:41:20 浏览:327
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落实 发布:2025-01-16 22:40:31 浏览:280
为什么要健全有关师德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22:35:40 浏览:55
行政法信赖利益案例 发布:2025-01-16 22:30:29 浏览:785
提供虚假信息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22:16:40 浏览: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