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道德教育
Ⅰ 在创新创业中应如何坚守职业道德
首先在创新来创业的过程自中,一定要保持自己那种学习中踏实和朴素的精神,同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良心,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不会因为强权和,肮脏的一些东西,而污染了自己的内心,要相信政府和法律以及政策是偏向于我们创新创业人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的权益,坚守我们的职业道德
Ⅱ 在教育方面也是需要注重创新的,如何令教育多样化
好久以来,古板的道德教育忽略学生的本性差异,形成中学生不爱考虑、缺少自我表现等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遭到阻挡。现在的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具有个性特点、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竞争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深层次的引导、激发在新课改的施行中,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的教育形式。让自己由严厉变成和蔼,由严肃变成微笑,走进学生的天地,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研究。用活教材,学活教材,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学习古诗时可以采用给古诗配画,配乐诵读,仿写古诗,表演古诗等不同的方式。不同爱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发现的方法。这样做可以真正体现出教师结合课改理念不仅用活了教材,而且学活了教材,真正做到了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得到了开发。
Ⅲ 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方法有哪些
初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创新
1.培养学生的整体政治、思想、道德的提升
道德教育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用强硬的态度进行道德指令和道德禁止,生硬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产生更多地好奇心理趋势尝试犯错误。德育教育主要是运用道德事件的描述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由此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初中阶段正值学生青少年期的发育阶段,应当运用倡议、激励的形式进行德育的教育,如树立目标,运用结果导向引导学生自发的遵守规则。要进行比喻形式的教育,考试不能作弊,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教育;要对老师尊敬不仅是尊师重道亦是长幼有序的教导;要爱护花草树木和公物,培养学生公德心的建立;要讲文明懂礼貌,待人接物要有一定修养,等等。通过整体的德育教,再进行面到点的细化育提升进行,激励着学生努力践行道德行为。要进行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包括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建立。通过规则性引导,进行整体的培育。
2.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德育锻炼
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的时候要运用一些方式、方法指引学生。首先,是进行内容的创新。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传记举例子进行引导,在挖掘人物发展的状态下用德育的教育进行描述。比如,讲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该人物在故事描写中守护唐僧去西藏取经,许多细节表示出了尊师重道的一面。其次,要合理利用校内的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匹配,要联合各学科的老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培育,在学习各科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引导。再次,要充分的调动学校外部的资源进行互动,可以带领学生下社区、进农场,了解当地的生活状态更好地尊重社会每个工作岗位。进行户外的德育教育基地,多带领学生进入非课堂的地域进行德育的培养。最后,要根据初中学生的是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开展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课程,针对年龄的成长状态划分不同的德育培育课程,不仅要创新还要形成一定的特色。
3.通过组织团体活动进行德育教育的培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集体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团体活动组织,不仅能够形成初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逐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操。要在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的主体状态,由此构建出以教师组织的团体活动体系。比如,进行户外的踢毽子活动,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比拼,联动学生的运动状态培养其团队意识等。在德育教育本身,教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通过教师自身的德育榜样引领学生组织团体活动,能够事半功倍。
4.与学生家长共同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的是教育的基础,加强家庭教育在德育生活化中的地位,同时借社会力量,参与德育教学。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能够严重影响学生,使得在成长过程中的难以辨别事物的真伪以及正确认识社会的过程。有些家长更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不在意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问题、有些家长甚至教导学生要以自我为中心处理问题。这样都是难以正确地认识道德的,更不用提学生成长以后担负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多与家长进行沟通,要引导家长配合,进行良好地家庭教育,要多角度地感染家长的观念,使德育教育逐渐生态发展。比如,设立家长委员会,并进行工作职责的调配,将家庭德育教育纳入计划当中,教师要定时进行回访和督促。同时,可以拿出好的模范家庭德育教育进行宣讲,调动起家长级学生的积极性,正确促进学生在家庭中的德育教育发展。
5.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早已经是不再陌生了,面对现今的环境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现今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德育教育的主要战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并侧重于预防学生的德育偏差。因此,要打造一支精良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通过专业的教导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
6.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现如今的互联网飞速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培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更多的内容,或者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观看进行德育教育的指导。但要值得注意的是,选好教育的角度,同时屏蔽互联网中负面能量的干扰,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Ⅳ 道德教育,要从哪些事情做起
首先,学校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俗语说:“正人先正已。”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在日常言行和规范上发挥表率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在这项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言行规范的引导。
总之,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但仍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保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Ⅳ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创新教学研讨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创新教学研讨
本文从更新教师认识,创新教学模式;基础课程体系双向融合;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创新教学。
一、更新教师认识,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思政法律课程的枯燥无味是存在很久的通病,学生厌倦千篇一律的无聊,这就要求教师对思政课程进行大胆
创新。
首先,教师有必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根据“意见”的指导思想,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拿捏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透彻理解教学内容,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因为各个专版社教材的编写都历经多次编订印刷,几近“字字珠玑”的程度,教材内容基本都是依据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撰写,并且施行多年,已经具备了“理论教材”的通用完备性,如果说教材编订是“一次贮备”,那么教师教学就是“二次转化”,将教材内容通过自身的理解揣摩,转化成课堂教学内容,所以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落实。
其次,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教师仔细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根据学生们的思想特点,因势利导,就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加以阐发。
最后,教师要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与学生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接,改造变革,融会贯通,适时变革教学内容。而这一过程不仅要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契合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基础”课程体系师生双向融合
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双向融合是很大的挑战,而互动对于教学实效则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课程实践活动、互动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必须依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师生的双向选择,巧妙地安排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引导作用,开发学生的思想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与教师、与书本、与传统思想不一样,做到教学相长。
另外,思政教育里的宏篇大论比比皆是,使得学生们不能始终保持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现实存在的困难,因势利导,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讲学,采用多种形式努力活跃课堂气氛,如学生上台演讲、分组讨论、播放视频,等等,既可使所有学生得以启发,获得实效,又可令课堂多彩,更能增强发言学生的自信心和资料收集、当众演讲等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客串”教师角色,拉近师生情感距离,同时教师也能真正做到融入教学整体,真正把握学生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各种适宜的实践、互动形式,不断变革求新,不断创新发展,使学生始终保持热情,真正将思政教学内容传播给学生。
三、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思政课堂教学难,所以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变考评方法、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十分必要。
传统思政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思想灌输教育为主,“填鸭”式的教学,呆板落后,“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扩散性思考,既不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又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育。因此,必须寻求引导启发、开放教学、讨论教育的全新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其次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德育过程与实践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差别。
(一)灵活授课,不断补充更新。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开设对象主要为“85后”、“90后”学生,这些学生虽然个性多样,但是存在一些相似点:张扬个性、藐视权威、极度自信伴生极度自卑、好奇心强、功利性强、独立意识差,等等。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必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来展示自己,教师则转变为指导者和帮助者,在这样的教学互动中,学生与教师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清楚学生的需求意见,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受益。
不同的授课方法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可以通过课堂发言、师生互动等环节综合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比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力、自信心,等等。在不断巩固教学成果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课堂实践活动的整体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二)辩论、演讲、讨论式教学密切交流。
辩论、演讲、讨论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讨论式教学:一般可以根据上课人数,以8—10人为限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讨论小组,每组选派组长一名,负责最后的总结陈词。因为在这门课程的讲课内容中,一些互动问题更适合小组发言,如在“大学生公共道德要求”一节中了解学生们的道德衡量标准则可通过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就会更有概括性,从而让更多学生敢于说出个人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各组员也会得到口才和思辨能力的锻炼。
从实际操作方面看,倘若每次小组讨论都由同一个代表发言,就会使其他组员产生惰性、不愿思考,所以,教师可以要求不同讨论题目需由本组的不同成员自愿发言(指派也行),这样各组员就会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储备,适时发言,锻炼自己。另外,为便于管理、提高效率,每组可确定一位组长,负责每次讨论的时机统筹、总体安排等事宜。
综上所述,思政课程内涵极其深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是多种多样,颇具挑战性,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取得教学实效,就必须在理解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勇于尝试,创新教学,明确全新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锻炼,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强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素质和法律综合素质。
来源:考试周刊
Ⅵ 如何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与发展相对原来的办法
如果原来是说教为主,可以改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可以出题目,提要求,让他们自己去图书馆,网上查找发现,写出论文。
最后讲评,提倡引导。
Ⅶ 小学创新性的德育活动有哪些内容
小学创新性的德育活动有哪些内容
学校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个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校要培养“四有”、“两热爱”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3)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优点和缺点、先进和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种矛盾斗争转化的结果。德育的规律决定了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必须同时进行。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严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党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尊重学生就是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护和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培养集体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统一起来。要培养坚强的集体,就要依靠集体,培养、教育和健全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关心集体,自觉地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通过集体建立全班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班风,以影响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教师要把集体当作教育的主体,先向集体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学会处理各种关系。要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6)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贯彻正面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及时教育指导。
在德育中要摆事实,讲道德,要以理服人。
培养典型,树立榜样。
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7)教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
教育与学生年龄相一致的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德育的预期效果,教育者应使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品德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中小学生的发展大致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这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各有特点,教育者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特别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使德育要求、内容和方法在保持系统性的同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才能使德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8)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是指学校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达到前后连贯地进行下去,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这些影响纷繁复杂,不仅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对立,而且往往前后并不连贯。如果不加以组织则必将削弱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范围扩大,通过书、刊、影、视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必须加强学校对各方面教育影响的控制和调节。以便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确保学生的品德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
(9)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理论对于人们的行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于理论,即用共产主义思想及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被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思想教育的系统性、开放性和针对性。
(10)循循善诱的原则。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年龄小,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大道理的,教师、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遵循学生们的思想认识规律,反复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11)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孤立地脱离其他工作来进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寓教育于疏导之中,围绕育人成材这个根本目标,实行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各科之间教书育人相结合;校内各职能部门,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一股合力,齐抓共管,这种综合教育的原则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Ⅷ 从一日常规到成长之旅,怎样促进德育创新
从一日常规到成长之旅,
促进德育创新,
积极探索培养德育管理队伍的新途径,
建立健全班主任例会制度,
切实提高班主任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班主任的知识能力和管理技能,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