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刚性
『壹』 法律和道德 哪个约束力更强
法律的约束性更强,因为具有强制性,也就是不论当事人的道德水平高低都会对他产生威慑力,而道德只对那些道德意识强的人才会有约束力。
『贰』 抛开社会。道德。法律的约束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的
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性的问题,法治的基础是人性本恶所以需要法来强制约束人的行为,道德的行为是人性本善是要发扬人善良的天性德行用教化的力量去约束人的行为。
社会平稳是靠法律来维护一时,道德维护一世。法律是刚性的,道德是有弹性的,软硬兼施,才可能社会平稳。法律和道德也不冲突,法律和道德规范往往也会进行转换,比如宗教教义形成的道德规范在宗教国家就变成了法律,所以二者没有明确的区分。只不过形式不一样,执行的力量不一样,法律是国家机器,道德是民众的素质和传统。
作为现代国家,西方更侧重法制,因为西方民主传统悠久,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直到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比较健全完善,所以道德维护的力量倒是似乎弱化写,但不可忽视的是基督教的教化力量还是相当好,信仰的力量我觉得也应该归纳到道德力量的范畴。我国封建历史过于漫长,封建王朝都是人治社会,更重视人的德行力量,而儒家文化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强力推行,也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封建道德系统,这种力量或者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所以法制和道德的约束谁更重要这似乎是个伪命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答案,但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只有尊重客观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合理健全法制,建立符合现代科学民主的道德规范,才能维护社会的平稳。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欢迎批评指正。
『叁』 法律能够约束道德行为么
准则的大问题. 何谓道德;简单讲道德就是便是判断一个人当遇到善,恶与是与非对立的时候,瞬间思维后, 人们自然选择作为或者不作为,行为正当与否的结果.道德其实就是一个遮羞布,人的一切丑陋行为如果 止于道德乃是一个具有良知的人. 人的一切丑陋行为与道德背道而弛,该为而不为之此乃无道德之人必为社会唾弃.说道底 道德往往延续着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树立社会公认的道德价值规范.道德也就成为广泛的约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准则,人是否具有社会道德不是先天产生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小悦悦的离世,人们悲痛之余感觉到道德的力量不能够唤醒人的良知,于是便提出要用法律来制止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问题是法律真能够替补道德的作用吗?起码现实社会是不行的,也没有证据显示这样做会得到广大的民意支持. 法律的作用就是刚性的约束人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威慑性的后果,轻则失去人身的自由,重则剥夺人身的财产和生命. 法律的产生是基于经济发展而来. 简单的道德约束有时候的得不到某些人遵守,就需要一个国家机器来约束以及制服那些超越道德规范行为的人. 法律虽然可以强制人的某些行为规范.但是,一方面它不可能代替道德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法律也只能对超越了社会公认道德行为准则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道德,作为一个精神思想范畴,他的内在表现形式意识形态,修养,即人内心的内涵是可以从对外部世界的知与行的行为特征上面反映出来.法律内在表现即内涵是法律条文,人的社会行为广义的讲都要符合法律的刚性规定。那么人在实践对待社会是,非与善,恶采取何种行为方式,比如应该作为而不作为,只要不是违反法律条文,更多的层面就属于道德的修养和自律,应该讲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对社会负有的责任肩负某种义务和责任,该作为而不作为,只要他的行为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利,也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法律是不能够处罚的,这是人的自由选择权利.只是在道德层面有义务实行的行为而不去作为.任凭事情完全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发生.社会舆论会给这类人群施加道德的压力. 而将法律代替道德来强行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将会达到相反的结果.道德的力量将会消亡. 既想道德的力量发挥作用又想用法律的威慑维护道德的基础,就要在建立一种健康的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生存环境,让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全民族的主流,人与人构成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充满和谐的声音.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历史发展需要.显然这些目前社会都还不能够完全做到. 今天的主流社会尽管人民内心深处是充满了道德和正义的声音,君不见做好事,舍己救人的英雄感人事迹同样每天也是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虽然好人的事迹也得到宣扬,但是,道德的滑坡,或者被舆论引导的害怕做好事引起的时间金钱成本付出不成正比,仍然是当前很多人想做好事难出手的心理负担. 人们更看重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无道德的人的行为,有着引起群体效应的后果.两种对立的善 恶思想交锋其实背后就是对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道德价值观急遽风险的挑战.而要清除产生这种现象的土壤势必要求对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舆论,教育环境作出某些调整.同时也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是事实吧. C 没有钱,肯定是不能够上学读书,或者讲差一点钱学校老师是不是要摆着一张臭脸让你难堪难受?D没有钱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办不成?虽然不能够讲绝对,相对的概率基数也是蛮大的. B 社会缺乏一个广泛的公平竞争环境是事实吧,各种国家 而这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又直接与老百姓的切身经济利益有关,大概不能够讲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后关联,但是,物资文明没有达到一个高度,期待精神文明会超越物资文明,那是很难达到的.没有了物资的积累,哪里有什么精神文明的提高,你把老百姓的教育,住房,医疗三大块都拿走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支出巨大,时刻还要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尤其是社会的舆论一时间对做好事还要付出巨大的风险成本大加渲染,无形之中给道德的力量开展增加了阻力.而我们的社会媒体似乎对新闻的轰动和抢占受众的眼球更感兴趣,新闻见猎欣喜,什么时候把宣传振兴民族的道德价值观看成是新闻人的责任?我们的电视剧什么时候看见在真实的反映当代咱们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肆』 道德规范和要求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从本质上讲,职业道德是对社会行为个体履行岗位职责的一种规范,是按照职业操守规定对人的行为应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层次的要求,主要通过职业教育的手段,通过启迪人们的道德觉悟,激励人们的职业感情,强化人们的道德意志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在现实社会里,职业道德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软性约束”,主要体现为行业规范所约定,单位纪律所强调,社会舆论所监督。也正因为如此,对职业道德的履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表现形式。
消极地遵从职业道德。比如,对于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来讲,可能表现为有社会大众或同事监督时能履行职业道德,遵从职业规范,无人监督或个人独自承担工作任务时就放纵对自己职业道德的约束;比如,对于国家事业机关单位公务员来讲,可能表现为八小时之内能够履行职业道德,下班时间或休假时间就有意无意地放纵对自己职业道德的约束;比如对于企业经理人来讲,可能表现为在得到企业发展好处时能够履行职业道德,在企业发展不顺或个人未得到更多利益就舍弃这种道德约束,甚至损害集体或者国家的整体利益。
被动地遵从职业道德。在客观行为人的思想深处或个人意识中有职业道德的约束,能够在关键时候体现职业道德精神。但这种道德行为更多地体现在做份内工作或完成份内任务上,体现在对自己个人的约束上,对属于自己工作职责之外的事情,或不属于当天当时当地履行的职责,或对单位同事不履行职业道德可能对本单位形象或社会公德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主动地遵从职业道德。将职业道德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生价值,一种灵魂深处的“刚性”约束。能够在社会需要和日常生活工作处事中将职业道德升华为一种奉献精神,将奉献精神作为职业道德行为的“自觉”,作为一种光荣和幸福,而且是更高层次、更深意义上的幸福。在近年来抵御洪灾、抢险济困以及抗击非典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正是由于肯于牺牲、乐于奉献,才实现和提升了人生价值,体现了高尚人格和品质,赢得了尊重和幸福。
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以奉献精神提升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国家实施以德治国战略确实需要确定和树立一种以奉献精神为内核的新的社会道德座标体系,从而建立起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整个社会无论是在面临风险考验还是在正常时期保持均衡稳定的运转。而且对于社会每一个成员自身成长来讲,奉献精神是职业道德建设链条中的道德基石。只有在社会各个层面弘扬以奉献精神为核心的行为准则,倡导和形成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真、善、美的要求,绝大部分社会成员都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崇尚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同时将乐于奉献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使人人都在为他人提供服务,人人又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人人都在关爱他人,人人又都在受到他人的关爱,才可能真正从社会基础层面上创造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
『伍』 请问,道德是什么
东方道德多指德行和品德,西方道德指纯粹的理性。个人意见
『陆』 规则和道德,哪个更重要
人类社会需要秩序复,而维制系这个秩序的,一是刚性的规则,二是柔性的道德。如果说规则是支撑天地的“山”,那么道德就是让大地生机勃勃的“水”。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规则,固然不成;但是只讲规则,也是万万不行的。
『柒』 法律VS道德,哪个对人的约束力大
从现实的短期的社会发展历程看,应该是法律的约束力大,因为法律对人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你违法规定会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
但是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看,实际道德应该比法律约束力大,当社会高度发达,社会文明高度进步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已经很规范了,犯罪的现象就很少了,那时人们更注重在社会中的评价,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因此到社会高度发达的时候道德的约束力实际要大于法律。
『捌』 道德是规范人民什么行为的重要手段
道德是规范人们的人际利害关系行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 道德是回调整个人和他人之间关答系的劝导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1、人的行为分为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有道德的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善的行为。 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害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恶的行为。例如,不拉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影响邻居生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②非道德行为(非伦理行为)是同他人没有利害关系的一部分个人生活行为,是不能进行善恶评价、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例如,裸睡、拉上密闭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的行为是非道德行为,不涉及人际利害关系。 2、道德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非暴力性的社会规范 道德要规范涉及人际利害关系的行为,不干涉单纯的个人生活行为。
『玖』 道德问题受到法律约束的例子有哪些
小悦悦事件就是典型的道德问题受到法律约束的例子。
小悦悦的离世,人们悲痛之余感觉到道德的力量不能够唤醒人的良知,于是便提出要用法律来制止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问题是法律真能够替补道德的作用吗?起码现实社会是不行的,也没有证据显示这样做会得到广大的民意支持.法律的作用就是刚性的约束人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威慑性的后果,轻则失去人身的自由,重则剥夺人身的财产和生命.
法律的产生是基于经济发展而来. 简单的道德约束有时候的得不到某些人遵守,就需要一个国家机器来约束以及制服那些超越道德规范行为 的人.法律虽然可以强制人的某些行为规范.但是,一方面它不可能代替道德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法律也只能对超越了社会公认道德行为准则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道德,作为一个精神思想范畴,他的内在表现形式意识形态,修养,即人内心的内涵是可以从对外部世界的知与行的行为特征上面反映出来.法律内在表现即内涵是法律条文,人的社会行为广义的讲都要符合法律的刚性规定。那么人在实践对待社会是,非与善,恶采取何种行为方式,比如应该作为而不作为,只要不是违反法律条文,更多的层面就属于道德的修养和自律,应该讲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对社会负有的责任肩负某种义务和责任,该作为而不作为,只要他的行为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利,也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法律是不能够处罚的,这是人的自由选择权利.只是在道德层面有义务实行的行为而不去作为.任凭事情完全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发生.社会舆论会给这类人群施加道德的压力.而将法律代替道德来强行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将会达到相反的结果.道德的力量将会消亡.
『拾』 如何加强警察道德修养
玉不琢,不成器。良好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自我改造形成的。人民警察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与国家安宁、人民安全息息相关,更需加强道德建设,强化道德修养,以确保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完成,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本文试从“什么是人民警察的道德修养、为什么要加强人民警察的道德修养、加强什么样的道德修养和怎样加强道德修养”作如下探讨:
一、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含义
道德一词,最早追溯于老子的《道德经》一书,“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里的“道”,是指“自然运行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常指人世的美德、品行、王道。直到引入西方思想后,道德一词才被释为“正确的行为准则”,属于伦理学的范畴。《辞海》对道德的解释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修养,“修”的本意是整治,修正之意;“养”的本意是培育,抚养之意。其原意包括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等。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修养”新的含义,就是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这种教育和改造离不开群众的社会实践,离不开实践中个人的主观努力。
人民警察道德修养是指人民警察按照共产主义道德和人民警察道德的要求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行为活动,以及在这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应道德情操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二、加强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意义和作用
(一)加强人民警察的道德修养是由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所决定的。
就国际形势而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对公安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到来了新的挑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互相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际局势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危及我国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之间经济利益、文化观念的冲突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而社会信息化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突,互联网也成为煽动、渗透、勾连、窃密和破坏活动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民警察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强化职业道德,依法惩处那些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分裂祖国统一的国际国内的反动分子,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就国内形势而言,随着改革开发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转变。利益关系的关联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人财物的流动性、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难度。当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和社会治安问题仍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各类突发事件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这都需要人民警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建设,尽职尽责、严格执法,为民服务,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
(二)加强人民警察的道德修养是由警察权力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警察权力是警察职业的构成要素,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权力,同样也具有二重性和易腐性的特点。二重性是指因警察权力固有的矛盾性,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效果。易腐性是指容易导致在行使过程中发生以权谋私的现象。此外,《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警械。这就说明警察权力还具有与其他国家权力不同的杀伤性的特点。
警察权力具有的上述三个特点,决定了警察权力与警察道德有着内在的联系。警察权力内含着警察道德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因为警察道德是约束警察权力的内在力量,警察道德对于人民警察正确行使国家依法赋予的权力,发挥权力的正效应,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人民警察的道德修养是由警察道德的发展现状所决定的。
人民警察道德的现实发展总体上是良性的,队伍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民警察队伍的现实状况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或者不适宜的方面,人民警察道德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仍然是一个颇具紧迫性的时代课题。首先,从总体上说,人民警察道德基础理论相对薄弱、滞后,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关系不相适应。人民警察道德的发展从理论上说并没有充分地吸纳新的社会经济关系所折射出的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譬如,近年来,人权观念勃兴就与人民警察工作中一些不协调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人民警察道德理论中汲取人权观念已刻不容缓。这种缺陷直接导致人民警察道德理论发展上的滞后和实践上的矛盾。
其次,人民警察道德规范体系,政治性有余,而人性化不足。突出政治性固然是人民警察道德发展的必然和优良传统,也是人民警察道德体系的一大特色。但道德毕竟不能与政治划等号,在对人的约束力上,政治是刚性的,而道德是软性的。应在道德建设上注入更丰富的人文内容,体现对人民警察成长和发展的人文关怀。
第三,警察道德失范的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公安民警道德失范的表现致有特权思想严重、生活腐化堕落、工作作风粗暴三种类型。警察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道德失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正形象,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涣散了党心和民心,影响社会稳定,后果十分严重。
三、人民警察道德修养内容
笔者认为,要加强新时期警察道德修养,就必须以开放、包容、平等、负责的心态,根植于中华道德文化的土壤,着眼于世界警察道德发展的前沿,并结合具体国情借鉴吸收,以丰富其修养内涵。
(一)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宝贵财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国警察道德的发展中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合理内核。
第一,警察道德建设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一是中华传统道德致思于整体精神,强调爱国主义思想,特别强调人的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强调为公利、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崇高道德追求,对人民警察确立人生价值取向具有积极指导意义。人民警察只有坚持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社会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在执法行政的工作中正确对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二是中华传统道德敬畏生命,推崇仁爱原则,强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有助于警察在艰难困苦的公安工作中拼搏向上。警察是和平时期最为危险的职业,中华文化对珍爱生命和自强不息精神的提倡,有助于警察勇敢面对危险情境和竞争压力,关心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心自己身心状态,确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三是中华传统道德重视修养践履,特别重视自省与知行的统一,有助于警察自我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优秀道德品质。自省,就是用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观察他人、警觉自己、检点行为,其中重要的是在于自觉履行道德规范。四是中华传统道德重视礼仪教养,有助于警察文明执勤与服务,树立警察公正文明的良好形象。
第二,要继承公安保卫人员的革命道德传统,发展新时期人民警察道德。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党的保卫机构和警察组织对公安队伍提出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敌我界限分明;在对敌斗争中要勇敢、机智、顽强;艰苦朴素,奉公守法,忠于职守,不准徇私舞弊、贪污腐化;大公无私;反对逼供信等等。这些道德要求与政治思想、纪律作用要求相结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新时期警察道德建设中可以继承的道德资源。
(二)借鉴吸纳国际警察道德要求。
借鉴和吸纳国际警察道德要求,就是要求人民警察具有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充分认识自身的执法文明对于提高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民警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我国形象。尽可能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精神财富,使警察道德文化全面走向世界,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与世界接轨。
笔者认为,197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以34/169号决议通过《执法人员行为守则》(以下简称《守则》),是我们当前在吸收国际警察道德要求时要首先关注的方面。从内容上看,这一警察国际道德守则的制定是基于国际社会对警察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总结而进行的,突出依法公正、服务社会特别是尊重人权三个方面,为我国警察提供了执法道德标准。
四、正确的修养途径和方法
(一)正确的修养途径
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即按照人民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受锻炼,自觉改造。首先,社会生活的实践,是人民警察产生优秀道德品质的源泉。人民警察的道德修养,就是要培养自己的优秀道德品质。
其次,社会生活实践,是检验人民警察道德修和道德品质状况的标准。列宁说:旧社会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实践完全脱节。在道德修修养上,就是道德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离开了社会生活的实践,人民警察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不仅无法表现出来,而且也无法进行评价。
再次,社会生活实践,是推动人民警察道德修养不断发展的动力。
(二)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方法
人民警察的社会生活实践是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但并不是说参加了社会实践就等于道德修养。人民警察道德修养能达到目的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总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具体说,这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勤于学习。古代希腊人认为“知识即美德”,而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习。孔子在回答子贡问“而后世何以称夫子?”时就说:“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他要求为子们“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学礼,无以立”。人民警察道德修养是人民警察自学的、理智的活动,要避免这种活动的自发和盲目性,也必须勤奋刻苦地学习。人民警察在道德实践中要勤奋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共产主义道德和人民警察的道德理论,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人民警察的理想信念,自觉地用共产主义道德和人民警察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民警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共产主义道德和人民警察道德理论的基础,也是人民警察形成高尚道德品质的基础。
二是树立大志。“立志”是指明确修养目标,人民警察立志就是立下实现崇高目标的宏愿和决心。立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历史是很多有作为的人物,都注重道德修养上的立志。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平日立志,应该想做大事,不可想做大官。”现实生活中,许多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人都有他们明确的目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马克思的“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列宁的“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他们都是用明确的提醒自己战胜困难,鼓励自己永远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人民警察在道德修养上也要树立大志,要把目标定在具备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达到大公无私的最高道德境界上,而且要一辈子艰苦修养,决不动摇、决不放松。
三是兼听内省。兼听闻过,反躬内省。是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又一重要方法。所谓兼听就是听取他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勇于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人民警察在道德修养中,首先要严于反省。陈毅诗中说:“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其次,要兼听闻过,“兼听作为”内省的补充,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人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于凶。”兼听内省即是人民警察在道德上成熟的标志,又是促进其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手段。
四是躬行实践。用共产主义道德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方行一致,表里如一。刘少奇同志说:“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躬行实践是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作为基本方法,要求人民警察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必须把自己学到的那些道德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运用到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斗争中去。
五是持之以恒。人民警察道德修养贵在自觉,功在坚持。“奉命”修养,无济于事,一曝十寒,也必然前功尽弃。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一个人修养一时,为祖国为人民做几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毕生修养不懈,一辈子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今天,改革深化发展,警察队伍建设在不断前进,人民警察道德也将不断丰富、发展,不断地向人民警察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民警察只有支持不懈地抓紧自身修养,才能跟上时代和警察队伍建设的步伐,做一个永远有益于人民的品德高尚的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