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失道德者

失道德者

发布时间: 2022-04-18 22:18:24

⑴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原文: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译文:

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1)失道德者扩展阅读:

句子中的意义:

一、对立统一的思维

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二、逆向思维

春秋时期,儒家提倡仁爱、礼义和忠孝,认为只有仁爱、礼义和忠孝等美的才能改造社会,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老子采用逆向思维,他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纷乱,有忠臣。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认为,仁义、孝慈、忠义恰恰是社会风气坏的表现,是大道被破坏的表现。

三、不争思维

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你的不必争,不是你的不用争。老子认为,聪明人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做出退让。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不争,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⑵ CFA二级道德怎么复习

在CFA考试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得财务者得天下,失道德者say拜拜!曾经甚至有谣传称道德不过,其他全A都没戏。可见在CFA考试中,道德一科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道德科目以15%的权重稳居重点科目之位,妥妥的占分大头。

但事实上,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日后的职业生涯,它能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

另外,由于CFA考试科目比较多,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体量也比较大,当考生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安排时,通常意味着留给道德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有了后面的匆忙复习,死记硬背,最后影响复习效率,这也是不可取的。

总而言之,道德一科目相对而言是比较好拿分的,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切忌死记硬背,应当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并引以为个人的职业道德准则。

最后,高顿君温馨提醒12月考试的CFA考生们:剩下时间仅剩30多天了,这时候千万不要懈怠,一鼓作气,攻克重难点,同时多刷题,巩固复习效果。

祝大家考试顺利!

CFA备考资料:

CFA官方教材(CFA Curriculum)(约3500页)、CFANotes(约1500页)、CFA一级中英文教材、CFA精要图解、CFA协会道德手册(Standards of Practice Handbook)、历年MOCK以及考试专用计算题。

相关CFA内容推荐阅读

⑶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文言文翻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6

⑷ 失道而后德,失道而后仁",是老子的话吗

不是。

老子说的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出自《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这句话说的是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子宣扬的是道,而礼是实在没有办法时才用的方法。当大多数人宣扬礼的时候,说明社会开始出现混乱了。

(4)失道德者扩展阅读

《道德经》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

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⑸ 为什么老子说失道而后德

所谓“失道而后德”,比如一群人在一起做事,在道中的状态就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各负其责,各尽其能,能够合格圆满地完成,没有高低贵贱、多少亲疏的区别心,也就是不懂权利和义务之分,每个人都只一个念头,我能干什么就尽力去干,收获的成果让这个群体共同享用。所谓没有分别心就是那些能力小的也和能力大的一样分享劳动果实,之所以这样分配和享用,就是源于一个先天的理念:都是休戚与共的一家人,同舟共济,相拥共存。这种社会状态就是马克思描述的原始氏族社会。那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主要是捕鱼、打猎、采集,几乎没有剩余产品,甚至人们还没有数学概念,处于老子说的无知无识的混沌状态。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渐渐有了剩余产品,这些吸引人的眼球,能激发人的物欲的有形的物质财富在人的意识中逐渐形成了为我所有的私有观念,与之同性的各种后天的知识越来越多,于是分别心就形成了,追求个人财富的心也随即形成,这一切客观的变化使其中的一些人变得越来越精了,因此有的人为了追求现世的财富变得异常勤奋,甚至越俎代庖,剥夺别人应有的那份劳动,这就有了贫富差距。因为有些人很富裕,他就可以雇佣帮工替自己劳动,这就为懒惰创造了温床,这样以来,还是那些人群(轮回转世),有的依然能尽职尽责,有的就特别勤奋,有的却很懒惰。其中那些尽职尽责的是符合道的,能够较好地守住自己先天具有的能量——德;其次是那些秉持公心,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的人,由于耗费心力管理日渐复杂分化的人群也增加了德的含量;而那些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特别勤奋者(天明即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或者富裕之后变得懒惰者就逐渐偏离了道,必然减损自身固有的德;但是那些被懒惰的富者逼迫而勤奋多劳者必然也增加了德这种能量。就是说,在道中的人,原本具有的德与能也是均衡一体的,总量是不变的(能量守恒),可是,由于其中各种私有观念的产生,使原本各安其位,各尽其力、德能均衡的共同体的人变为以个体为独立单位的人,这些个体独立的人因其私心的大小而造成了自身德的含量的多寡,于是,宇宙统一体的均衡与和谐打破了,不平衡形成了,阶级形成了。人类社会也因为不平衡而开始发展了。这就是失道而后德 的阶段,也应是我们中国德文化产生的根源吧。在这个阶段,那些守德和积德者的命运是比较好的,而那些失德和损德者,用佛家的理论讲就跌入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循环中了。

所谓失德而后仁,意思是那些守德者和为大家操心受累,不计回报的人也坚持不下去了,他们中的有能力者也开始为自己谋利益了,这样就剩下那些没有多大能力,只有仁心的那些人,由于这些人的主要特点是心好,但是能力小,干不了多少事,在一个为追逐个人利益而苦干猛干的环境中,这些特点反而成了不至于使自己的德流失的优势,因此,这些有仁心而少能者的命运就比较好了。而那些能者,从长远看,反而心强命不随了。

所谓失仁而后义,就是这个社会中连善心、仁慈都很难保持了,但是,那种先天的源自道的正义感还存在。如果说仁是人的善端,那么,义就是人的善果,因为在五行中,仁对应着木,在五藏中是肝,在方位是东方,季节是春;而义对应的是金,在五藏中是肺,方位是西,季节是秋。仁是人的本性之善,是阴向阳的生发,具有发散的特性,处在无为自然的境界,具有情愿感性之特点,而义则体现的是人的后天之善,是阳向阴的肃降,具有收敛的特性,是人为社会的境界,就有强制理性之特点。在这个层次中,人们之间很难相信善心的存在,往往把对方认为是坏人,社会秩序主要被理性的道义维护,如同卢梭所言:“由于爱秩序和创造秩序的行为就是我们所谓的‘善’,由于爱秩序和保持秩序的行为就是我们所谓的‘正义’”。特别在危难中,人的正义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一举战胜邪恶,使人类免于彻底灭亡,继续繁衍发展。西方人的发展史很类似这种境界。

而失义而后礼呢?不难理解,就是人的仁心和道义都丢失了,自身先天具备的内在的品质几乎都不起作用了,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控制这个不能自制自主的人不堕落呢?这就要靠外在的礼——一切限制人变坏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在历史上周礼就是这样一部最完善的法典。礼的特点就是一切都明朗化了,都是明文规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要求一定要这样做,否则就是犯错误,受到惩罚。孔子的学说可能就是产生在这样一个处境,因为孔子最推崇的是周礼,而且说过“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训导。这个境界的人类的特点是内心无知迷茫苍白如沙漠,全靠外在的约束和训导。

有的人可能把这段理解为治理国家的策略,这样理解也不算错;但是我觉得老子在此章(三十八章)中总结的是人类下滑的一个自然过程,而且在下面写到有先见之明的人如果看到这个社会规章条例、繁缛细节太多,说明这个社会偏离道越远,越不好。

根据以上对道、德、仁、义、礼的理解,能否判断当今社会应该处在什么层次呢?从总体上看,很难用一句话概括,但是感觉好像是在礼之下,虽然也有很多层次很高的人坚守自己的道德,他们或许不是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甚至过着较为清贫的日子,如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娜和李敏,还有凭劳动谋生的朴素的平民百姓,但是,长期以来,大量活跃显明人物则是连规则都不遵守了,而是任由个人私欲支配而浑然不觉,虽然如今有所收敛,也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之中,徒有其表而已。因此,现在的社会最大的难题是变异的无数圈之后的当今人类实在难以遵循那个创造和滋养人的生命的根本大道。

以上文字是我略有感悟之后又有所发挥,不管恰当与否,感觉在真实的生活中悟道则是很好的途径。

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 具体含义,出自哪里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

⑺ 请就我国家庭美德现状、丧失原因、如何提高家庭美德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 循的高尚的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等。不能缺失必不可少的家庭美德,每个人都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建立和谐 友睦的家庭关系, 增进邻里的友好关系。 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多一份安宁, 才会有安稳的生活, 和谐的家庭生活,是人生幸福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石。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有个温 馨和谐的家,有个心灵的港湾。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责任, 也是最基本的人伦之礼,形成家庭美德这一意识更是不能缺失的。 [关键词]:美德缺失 缺失原因 对策分析 孝敬父母 尊敬老人 一、家庭美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第一,夫妻有矛盾,经常吵架,失和导致家庭解体。例如有的夫妻以前过的清贫,勤劳 简朴而又恩爱,但是由于丈夫外出打工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渐渐的生活变得富裕了,夫妻 之间的感情却没有以前那样深了。丈夫沾染上了恶习,妻子“以毒攻毒” ,也有了外遇。于 是,夫妻俩开始有了矛盾,大吵大闹,最后只好分道扬镳,家庭破裂,自己的亲身骨肉便成 了无辜的孩子。更有其人为了养外面的小情人,提升自己的地位,去挪用公款,导致家庭甚 至同事之间的矛盾。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包二奶”“养小白脸”等现象,使一些好端端 、 的家庭在一夜之间破裂。 在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一些人受国外性解放等观念的 影响,加上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不少人便 “饱暖思淫欲” ,追求刺激和享乐,男的寻花问柳 “包二奶”,女的也不甘落后养情人。夫妻双方一旦丢失了家庭美德,就很容易失和,从而导致 家庭破裂。 第二,虐待老人,抛弃婴儿,天理难容。人类的发展进步,都是一代接一代、一辈接一 辈努力的结果。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现象却令人寒心。比如有些子女从没去看过老人,平 时都是保姆照料老人, 连为老人处理后事的费用都是保姆出的, 这难道不是家庭美德的丢失 吗?甚至有的老人为了自己的子女而自杀,其原因是子女不孝,老人多年瘫痪在床,生活不 能自理,子女从此把老人当作包袱,儿子恶语相向,女儿长达数年不去看望老人,老人对生 活失去信心,因绝望而自杀。有些人更是良心丧失了,自己认为父亲不中用了,成了自己的 包袱, 居然狠心杀死自己的父亲。 还有的夫妻为了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又没有抚养能力, 就把刚生下的婴儿抛弃了。这样的行为怎会让社会和平。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都相继开办 了“敬老院”“老人公寓”,不少人拿钱把老人送到“托老所”,但不能“一送了之”,在精神 、 上还是要多给老人一些安慰,不要到了老人孤寂忧郁而终后才去表达悔意。 第三,教子无方贻害无穷 。如今,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哺育孩子、教育子女,是天底下 每一个做父母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一些父母对子女教育、 管教不当而引发的后果却是 相当严重的。当今社会,许多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主要是受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 是过度溺爱。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 惯,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现在,一些父母将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 放在手里怕飞了,娇生惯养,让孩子从小养成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意识。特别 是一些孩子花钱无度,追求高消费,一旦家庭不能满足,就会走向歧途。 二是疏于管教。一些 家长对子女的缺点错误,或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或是蜻蜓点水,关心帮助不够,不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 这些子女因得不到父母及时而悉心的管教,养成不良品性,或由小错而大错,直至违法 犯罪。久而久之,家庭美德就丢失了。
二、家庭美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一、道德教育的虚化。传统道德特别是道家思想都把家庭美德看得非常重要,但却仅 仅或主要停留在道德层面上, 仅仅或主要局限在强调注重个人自觉自省上, 对实践层面和社 会约束方面的要求和设计不足, 从而导致了家庭美德的苍白无力。 当今包括家庭美德在内的 道德教育,很多时候也还是局限于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有 力和有效措施。 特别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 教育者说的和做的不相一致, 致使被教育者不以为然,大大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从而家庭美德就逐渐减失。 第二、个人主义膨胀,利欲熏心。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的是“一大二公”、“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要求绝对服从组织,不讲个人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人们获得了独立经济人地位,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遵循的 最高原则和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膨胀,为追求一己私利不惜伤害亲 人,败坏风气,由此产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与伦理道德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使家庭美德受到 冲击。 第三、法律不健全,对丧失道德者打击不够。在美国,有道德方面的法律有十多部,对 不同方面、不同环节的道德要求都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还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我国 在市场经济立法方面近年来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还不够完善和具体,特 别是对于社会缺乏道德者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不够,使得失道德者敢于违法。
三、树立家庭美德对策研究
第一、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共铸和谐稳定社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 每一件小事做起。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教育和帮助全体公民牢固树立家庭美德。只有树立 起热爱家庭,关心亲人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教 育各类企业家认识到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强化道德伦理,家庭美德便是最基础的,这是融 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只有有良好家庭美德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 信任, 也才有从事商业活动、 提高企业效益的良好环境。 未成年人正处在思想观念形成阶段, 应高度重视其道德培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培 养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的习惯。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共同促 进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各类学生的道德实 践活动。 第二、 健全法制, 加大惩处力度, 使失去道德道者无利可图。 防范和治理家庭美德缺失, 仅仅靠道德规范是不够的, 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对社会公民和市场主体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 法律、法规、制度、准则,把社会家庭美德纳入法制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 法必严的法制环境,维护和培育良好的市场信用秩序,通过严厉的制裁措施,加大失道者的 经济成本,使其无利可图,以起到震慑作用。 第三、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去美德者无处藏身。要建立各类企业、组织、个人的家 庭美德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机制,建立统一集中或政府、行业、信用中介机构三个层次的资信 数据库,及时有效地向全社会提供和发布信息。

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失道而后德"

道有常道和可道,德有上德和下德。
真正的有道者,其德行是出于自然、淳朴、简单、内在、主动,所以表面上看是没有“德”的痕迹,实际上是德的随时运行。所以这样的德才是真正的上德。
普通的人完成德的操守,其表现都是受其他因素左右的,是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的、被动的,所以虽然有“德”的种种表现,其实已经与真正的“德”的自然性质相差很多。这样的德则是下德。

后面一句实际上没有结束,应该直到“乱之首”。
是说道是德的本原,德是道的作用,德之后的仁义礼等则是具体的表现。失去道的统摄而去谈德,不求德的真性而去讲究仁义礼制,其实是失去基础而求高楼的空谈。正如没有了忠信才去求之礼仪仁义一样,是因为没有了德才来谈这些事,所以说忽略道和德的作用来谈治理天下(仁义礼等方式),是混乱的开始。

热点内容
2018年道德与法治全集 发布:2025-01-16 16:55:08 浏览:455
幼儿园孩子事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16:27:53 浏览:590
公司法律制度归纳 发布:2025-01-16 16:22:06 浏览:767
法院文书质检 发布:2025-01-16 16:15:58 浏览:563
婚姻法同姓 发布:2025-01-16 16:00:55 浏览:955
结婚离婚适用于合同法 发布:2025-01-16 15:58:42 浏览:694
废止婚姻法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6 15:58:39 浏览:203
新婚姻法的原文 发布:2025-01-16 15:58:34 浏览:412
银行告知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6 15:38:42 浏览:101
旅游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 发布:2025-01-16 14:44:49 浏览: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