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思维导图
1. 怎么才能学好历史为什么总学不会
历史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学会学习 随着人类向信息社会的迈进,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就要到来。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同一个问题——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怎样学会学习呢? 首先,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 一个不容否认的常识是,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 其次,同学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对照注释或例题,参考课后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课的时候,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记学习要点,要记得正确、完整。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新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平时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 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学会学习,关键在于学会如何读书。 读书之前,大家应该对“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拿高中历史教材来说,从形式上讲,它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大事年表是简明的大事记,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②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③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应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资料。应联系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可培养思维问题的能力。⑤表格、图画。要弄清其与正文的关系,安排这图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题和练习题。思考题是高层次的练习,练习题是基本的作业。⑦学术争鸣。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胆质疑,养成求知的好习惯。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2. 孩子学会这几种思维导图,将来学习不费力
【脑力精品课总目录】
《记忆法快速入门十讲》
《考试考证更轻松系列》
《精通记忆法-最强学霸》
《海绵时间管理小技巧》
《当歌声遇到超级记忆》
《超级记忆背古诗系列》
《超级记忆背单词系列》
《盲拧冠军教魔方》
《神奇珠心算》
《倒背如流道德经》
《高效阅读快如飞》
《快速学思维导图》
《海绵时间管理法》
【记忆法快速入门十讲】
《首字记忆法》
《人生如何才能赢》
《定桩记忆法》
《国学经典四书概要》
《串联记忆法》
《背诵满汉全席》
《图像记忆法》
《速记音乐数字简谱》
《背诵沁园春雪》
《背诵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考试考证更轻松系列】
《如何记忆一本书》
《快速通关考试的必经之路》
《万能记忆六步法详解》
《口诀记忆法》
《单句记忆关键词案例分析》
《开启神器》
《记忆容量》
《最强记忆》
《古文记忆如何一字不差》
《法律考试之宪法记忆》
《史记.陈涉世家记忆》
【精通记忆法-最强学霸】
《记忆宫殿法》
《如何获得超级记忆》
《速记NBA球队》
《倒背如流金刚经》
《倒背如流楞严咒》
《秒记糖尿病防治要点》
《秒记人体八大系统》
《速记八大门派》
《速记八十一难》
《速记朝代歌》
《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戒指蕴藏的秘密》
《记忆一副扑克牌》
【海绵时间管理小技巧系列】
全神贯注的感觉
【当歌声遇到超级记忆系列】
轻松记忆音乐简谱七个唱名
【高中古诗文背诵系列】
《论语之克己复礼终》
《诗经之静女》
《离骚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诗经总序之毛诗序》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
《荀子之劝学》
《道德经之圣人为腹》
《弟子规之入则孝》
【超级记忆背古诗系列】
唐·王维 《鹿柴》
唐·柳宗元 《江雪》
唐·杜牧 《山行》
唐·贾岛 《寻隐者不语》
唐·贺知章 《咏柳》
唐·杜甫 《绝句》
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唐·孟浩然《春晓》
唐·李绅《悯农》
唐·骆宾王《咏鹅》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唐·李白《静夜思》
宋·杨万里 《小池》
宋·王安石《梅花》
宋·王安石《元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明·于谦《石灰吟》
清·郑燮《竹石》
清·袁枚《所见》
3. 思维导图,①我是谁
首先应该学会如何用“非我”来看待这个世界,然后再用“非我”来看待属于这个世界中的“我”.这是研究“我是谁?”的先决条件.
所谓“非我”,你是要站在绝对公正和绝对“天道”(易经)的眼光看待一切事务,毫无自我意识存在、毫无个人功利个人品味得失等等.这一点在诸多宗教和中国的佛教、道教中都有这样一个“非我”的代名词.比如上帝、天道、佛祖等等.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假想出一个代表出来,作为你日常督促自己的一个象征符号,比如说毛主席.
在研究“我是谁?不要强迫自己研究这个谁?因为汉语中这个谁多数仍然代表一个人,只是这个人是未知数而已.你应该研究“我是什么?”这样更贴切,也不会把你引入歧途.这个“什么”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类似心灵、思想之类的意识流.
当然,单纯从纯哲学角度研究“我”是很难的,最好配合以现代科学和古代哲学经典.比如说《道德经》《易经》《霍金的宇宙》《世间简史》《宇宙全息自律》等等,通泛地了解世界是什么,再来看看一看“我”到底是什么.
“我非我”
“我是谁”的“我”,是普遍意义上的“我”,可指任何一个人本身,因而实际上不过是“人”的代名词.
“我是谁”,是任何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对于他自己的一种自觉意识,在这种自觉意识中,他成为他自己思考的对象,于是,他因这种思考把自己二重化为主体与客体——“我是谁”的思考者是作为主体的他,而“我”与“谁”都是他所思考的对象——客体,其中“我”是作为客体的他,“谁”是作为客体的他的未知的归属.
这意味着,“我是谁”中“我”与“谁”是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正因为是这样一种关系,“我是谁”才成其为一个可以被探究的问题.
由于“谁”是区别于“我”的,故“我是谁”是意味着它的思考者不满足于自我同一的自我意识——“我是我”,而是超越了这种“我是我”的意识,而达到了否定“我是我”而肯定“我不是我”的意识.
“我矛盾”
在“我不是我”这种自我意识中,“我”被异化为“非我”,只是这个异化是以“我是我”的自我意识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我不是我”应该被合理的理解为“我不仅仅是我”,或者更确切的说,就是,“我”是“我”与“非我”的对立统一.
这意味着“我是谁”这个问题,是表明思考者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矛盾体.在这个矛盾体中,“非我”是内在于“我”的一个部分或方面,这个方面相对于“我”,是内在地否定“我”的存在的方面,“我”则是肯定“我”的存在的方面.可见,“我是谁”的问题,本质上是人的存在问题,它蕴含着肯定人的存在乃是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
“我变化”
人的存在的这种矛盾性,意味着人的存在是变化的.“我是谁”的问题是人对自己的存在的变化的一种自我意识,他意识到自己变了,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因此需要重新来自我确认已经变化了的自己的性质.
“我有什么?”
那末,怎样来自我确认已经变化了的自己的性质呢?
“我是谁”的“是”,即有也.这个问题逻辑地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我是?”这是对我的有或无的一种怀疑,只是“我是谁”这个问题已经确认了我的有,因其自我确认了有,所以才有进一步的“我是谁”的问题;
其二,“我是谁?”这实际上是说“我有什么”?
由此可见,人是根据自己有什么来确定自己的性质的.
“我将有什么?”
如果说“我是谁”就是“我有什么”的话,那末,相对于“我是我”,“我是谁”就是表明我之失的状态,“我是我”则是表明我之得的状态.换言之,“我是谁”是人对自己得失的一种自我意识,所谓患得患失是也.
但是,在这种患得患失的自我意识中,“我是谁”又是表达了对自己未来命运的关注——“我将有什么”?
“我决定我将有什么”
因“我是谁”是基于“我是我”,即是在“我有我”的前提下来卜问“我将有什么”,故对于“我将有什么”的问题,唯一能肯定的就是,“我将有什么”的根据在“我”,是“我决定我将有什么”.
4. 怎么使用思维导图
《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刘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ylzy6Q3qS82PP-sESruThg
书名: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
作者:刘艳
豆瓣评分:6.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
内容简介:
很多人对思维导图望而却步,认为这是一项费时费力且需要绘画基础的工具。市场上关于思维导图的书很多,笔记、记忆、写作、创意……不少人质疑,思维导图的作用是否被过分高估?
其实,思维导图核心的功能在于呈现思考的过程。不管是输入还是输出信息,思维导图的使用过程都可以分为三步:1.罗列信息;2.在信息之间寻找关联;3.用信息完成决策。
《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从学习、生活和工作三个角度,重点阐述了思维导图的落地应用。书中包含来自企业员工、学生和作者本人的近150张手绘思维导图,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实用解决方案。
学习篇:高效笔记整理术/读书笔记/听记导图
生活篇:出行清单/账单统计/基金理财/日常创意
工作篇:制作简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工作汇报/高效会议
作者简介:
刘艳
学而思网校大师课签约导师,果壳网“在行一点”签约思维导图专家导师,罗辑思维“得到”签约导图专家,著有畅销书《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发明人东尼·博赞推荐的“东尼·博赞授权主认证讲师” (Master TBLI),博赞思维导图授权认证资深讲师(Advanced TBLI in Mind Mapping)。
曾荣获第8 届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全球总冠军”,并打破了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举办以来三项比赛的成绩纪录,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殊荣的人。在第9、10 届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中担任中国队总教练,也是世界思维导图理事会中国区的副裁判长。
刘艳长期致力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和推广,受聘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曾受邀在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强生集团、东南卫视、北汽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惠普中国、央视国际等知名机构和企业讲授高端思维导图课程。
5. 拓展大脑,活跃思维的书有哪些
《脑经急转弯》是一部不错的书,这本书非常有趣味性可以拓展大脑活跃思维,其次还可以看一些推理或者侦探类的书,例如《福尔摩斯》,这种书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而且还很烧脑,如果阅读水平不高的小伙伴还可以读《十万个为什么》。
6. 世界记忆大师王茂华是怎样记住《孙子兵法》和《道德经》全文的用的什么记忆法
摘要 如果你可以吃苦的,我介绍你一种方法,把它读上500遍左右,也就是每天读100遍,分中午上午下午晚上,你自己分配次数,一百遍就行了,但我觉得早上应该多读几遍,这个方法我亲身实验过,很好,一般3天就可以不看书背下来,看你的潜质,但要提一点,读时最好要快,这和你背的速度有关,你读得越快就背的越快,如果你肯长期这样来训练自己的大脑,很快你就可以改善记忆力,又可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还要提一点,最好对文章进行想象,千万不要用记忆法,会搞得你糊涂的,这里的想象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其中,可以提高背的效率和训练右脑。
7.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
东方文化注重思想建设,以思想教育人,引导人走正道,走向人人向往的人生之路。而西方文化一直在注重宗教在人们之间的教化,把教条作为准则,教育与引导人们之间的日常行为。东方文化的思想观从古到今,一直在社会中起主导作用,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成为每个人都学习的为人处事遵守的原则立场。成为社会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成为人人都知道的人生道理。而西方文化的宗教观,一直伴随个人的人生之间,日常行为规范都遵守圣经,都接教条说明方式来行事,人人都习以为常,成为社会的行为准则。通过以上的说明让我们明白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8. 如何背诵《道德经》
不难背,很多段落都是脍炙人口词句。需要花功夫,熟读1000遍再说
9. 如何学习道德经
先从大范围着手了解道德经的大要,再去熟读经文,不要随随便便就买本注解去看,主观思想容易先入为主,注解有些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建议通读,以经解经,再去翻阅多家注解。
然后根据个人阅历经验,慢慢道理就会自然体现。
《道德经》三分之二以上的语句直接从字面上就可以读懂是什么,只有近三分之一的语句是字面下的意思。最简单的学习方法是从已知推未知。最主要的手段有两个,一是推敲,逻辑推理,要经得起推敲;二是验证,以客观事物来验证,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知不知,尚矣。这句就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是诚实,这是高尚啊”。
如:绝学无忧。这句就不能翻译成“抛弃知识学问就没有烦恼忧愁”,因为这不符合客观事实,人的烦恼忧愁不能归罪于知识学问。如果把人的烦恼忧愁归罪于知识学问了,与“人穷怪屋基”是一回事。当然了,有少部分人他的烦恼忧愁可能来源于知识学问(比如学不懂,被难倒了,被卡住了),但这不是普遍现象,不是人人都如此(学不懂、被难倒了、被卡住了就烦恼忧愁)。《老子》是哲学,哲学讲一般规律,讲普遍规律。这句应当是“不学歪门邪道的东西,不玩歪门邪道的东西,不唯心主义,才会没有烦恼和忧愁,才会少些烦恼和忧愁”。
请注意,《道德经》里的“道”,就是道理、原理、物理、事理,整本《道德经》就给我们谈物的物理或原理,谈事的事理或道理,不要把“道”理解成宇宙的本质、实质,那是错的。之所以众多名人名家把“道”理解成宇宙的本质、实质,那是执着于老子对“道”进行的那些(不厌其烦)描写和描述的缘故,做了老子描写描述的俘虏,不明白老子为什么要对“道”进行不厌其烦的描写和描述。其实,老子为什么要对“道”进行不厌其烦地描写描述呢?那是为他要表达的观点或思想而服务的。
比如:“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绲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前面对“道”进行的那些描写、描述和论述,其落脚点在“其上不悠,其下不忽”上。就如音乐的过门、戏曲的过场一样,是为主题服务的。请看我对以上的翻译:睁大眼睛看不见它,可能是道的身体太微小了;扬起耳朵听不到它,可能是道的声音太低沉了;挥手划来晃去碰不到它,可能是道的身体太光滑了。用这三种办法我们试探不了道,那是因为我们就生存在道中啊,与它绞合为一个整体。我们生存在道中,与它绞合为一个整体,它过去没有忽悠我们,今后也不会欺骗我们,总是这样诚实诚信地善待我们。(请注意,老子在这里隐含了一个提问,那就是既然道过去、今后都不忽悠、欺骗我们,我们人类该不该忽悠、欺骗他人呢?要不要诚实诚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