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的规范性

立法的规范性

发布时间: 2022-04-19 06:25:53

❶ 规范性文件按其是否具有立法性质可以划分为

规范性文件是否具有立法性质将其划分为两种

一是立法性的规范性文件,是指版享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权为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或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二是非立法性的规范性文件,是指没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为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等,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带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决议等,同时还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制定除立法以外的一般规范性文件。

❷ 立法的基本要求

立法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那么,立法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怎么样的呢?现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立法原则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原则。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要为国家、社会以及普通公民确立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一种规范的行为模式,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这就决定了法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2、适时性原则。即是指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必须不断地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及时地、适时地根据这种变化,去创制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适时性原则建立的依据,是由法律本身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3、民主化原则。在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中,贯彻民主化的原则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意义。它除了维护民主自身的价值外,还对其他的一些法的价值诸如平等、资源、自理、自由、契约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一个基础性的条件和保证。
4、合宪性原则,即是指在法的创制过程中,必须同宪法相符合,包括职权的合宪性,内容的合宪性,程序的合宪性等等。
二、立法法属于宪法性法律吗
立法法属于宪法性法律。
宪法性法律有三个特点: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于宪法惯例;它规定的内容是国家根本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的全部,只是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根本问题;最后,它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其制定程序与宪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没有特别要求。
三、什么是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❸ 立法技术规范

立法技术规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总结立法工作实践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针对立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有关法律结构、文字等立法技术层面的问题制定的立法规范。
立法技术是指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技术、立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
立法表达技术如下:
1、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和语言表达、文体的选择技术等;
3、法律规范的结构和分类技术;
4、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技术,这主要指法律编纂和汇编技术。
立法表达技术要求如下:
1、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达。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要求,也就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首先,法的名称的表达要规范和统一也就是说,不同的制定法律的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文件,因为其法律效力层次不同必须有不同的名称来表达;
2、法律规范的表达。法律规范的表达要做到完整、概括和明确;
3、立法语言的运用。立法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准确、严谨和简明。
(1)所谓准确,就是说要用明确肯定的语言表达明晰的概念;
(2)所谓严谨,是指用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法律规范的内容;
(3)所谓简明,是指用尽可能简练明白的语言表达法律的内容。

法律依据
《立法技术规范(试行)》
第一条 立法技术规范包括法律的结构、形式、文体、修改和废止的方法等方面的规则,是起草、修改法律需要掌握的具体操作标准。准确地运用立法技术规范,对保证立法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立法工作成绩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法律体系中主要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已基本制定出来。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除了法律门类齐全外,还要求法律体系内部协调、结构严谨,法律之间应当相互衔接。这就要求在立法过程中既需要科学、严密的框架设计,又要求条文表述尽量科学严谨,用语规范统一。
提高立法质量,始终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统一的立法技术规范,为法律的起草、审议和修改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以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法律草案,提高立法质量,也可以为下位法的制定工作提供指导。在本规范的起草过程中,地方人大的同志也多次表达了希望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立法技术规范的强烈愿望。

❹ 立法性规范性文件和非立法性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它是普遍、多次和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即通常所谓的法律,有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渊源形式。所以,几乎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文件都是规范性文件。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没有普遍约束力,仅针对个别人、具体事所作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通常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的过程中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个别文件。例如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刑事判决书、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结婚证等。

❺ 试述立法的基本原则

所谓立法的基本原则,又称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个立法活动中贯穿始终的、立法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守,受其指导的总体准则。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立法指导思想在实际立法活动中的具体化和体现,是对国家立法意图、目的、目标的总体的系统的概括。一般来说,立法的基本原则凝集着一定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的权利、利益的期待和追求,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建设和巩固的需要和要求,反映着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法律精神、法律价值、法律理想和法律目的,浓缩了一定社会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现实。因此,立法指导思想必须与人们的利益、权利的要求和实际相协调,必须与一个社会、国家的现实相适应,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相符合。
立法基本原则是法律的灵魂,立法活动的指南针和支柱。立法基本原则实质上是立法所遵循和追求的目的、价值、理念、精神,它构成了法律的灵魂之所在,形成了立法工作的指南和基础。“原则表达了详细的法律规则和具体的法律制度的基本目的,因为,人们把原则看作使这些基本目的始终如一、紧密一致、深入人心,从而使其完全理性化的东西。因此,法律原则正是规则与价值的交汇点。”(麦考密克语) 确立立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使立法者明确自己要遵循哪些标准来制定法律,要制定什么样的法律,这些法律的目的、目标何在,结构、功能、作用是怎样的。确立了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性的东西,就为将要进行具体的立法活动确立了方向,规范了目标、目的,使之循着这个基本的方向和前提来进行规范化的活动,从而使立法活动的形式和结果不致偏离立法者所希望的目标和结果,达到预期的立法目的。立法活动中的每一具体步骤、具体工作都要受基本原则的指导和制约。显然,一国立法活动科学与否,成功与否,与一国所确立的立法基本原则大有关系。
立法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成为立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这些条件和性质主要为:⑴严密的科学性;⑵系统的整体性;⑶结构的规范性;⑷高度的概括性;⑸较强的稳定性;⑹一定的操作性;等等。这些特征使立法基本原则既有别于立法指导思想,又区别于立法的具体原则,成为立法及其各个环节的基石。
《立法法》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了立法的一些基本原则,“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第四条),“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五条),“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❻ 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
①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专以国家名义属创制 法律规范的活动;
②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 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③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❼ 《立法法》中关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审查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0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法律
第一节立法权限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
第四节法律解释
第五节其他规定
第三章行政法
第四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第一节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二节规章
第五章适用与备案
第六章附则

通常对于规范性文件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况。
广义
一般是指属于法律范畴(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团体、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总和。
狭义
一般是指法律范畴以外的其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当前这类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体非常之多,例如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等。

你这边的审查,指的是狭义的规范性文件吧。
例如《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省政府令54号)》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由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负责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内容是否合法,与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是否协调一致;
(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三)主要制度和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四)体例结构和文字表述是否规范。
第十四条 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的审核,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初步审查;
(二)征求和听取意见;
(三)调研;
(四)协调;
(五)送审。
因突发公共事件等特殊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可以对前款规定的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❽ 能给我解释一下行政立法的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有什么吗谢谢了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规范性文件的概念,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长期生效的文件,主要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管理行为以及行政执法权的授予、委托等内容。

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规范性文件和命令。这些把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行政措施、行政决定和命令统称为其他规范性文件。

由此可见,其他规范性文件指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法规、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措施、行政决定及命令。

2、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1)制定主体广泛性。所有行政机关,上至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下至各乡镇人民政府,均有权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

(2)效力的多层级性和从属性。其他规范性文件数量众多,其效力与制定主体相对应,从上到下呈现多层级的特点;而且下级规范性文件不能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相抵触,并分别从属于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

(3)内容的规范性。其他规范性问家也是为人们提供行为规则,行为模式的,在其效力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但是它不能自行为公民设定义务,为自己创设权力,正因为如此它不属于行政立法活动。

3、其他规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具体行政性、内部行政行为的关系

(1)其他规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的关系

通常学理上将抽象行政行为分为两大类:行政立法行为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因此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行为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具有规范性、重复适用性等特征;而且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制定主体范围不同、效力大小不同,制定程序严格与否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他规范性文件不能直接为单位或个人设定义务,为自己创设权力,而行政立法则可以。

(2)其他规范性文件同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

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它并不直接指向具体的单位或个人,也不针对具体的事项,而是针对某个领域、某项工作制定的行为规则,对其效力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是针对特定人或事作出的具有一定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决定。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

二者的联系在于:制订其他规范性文件作为一种“准行政立法”行为,它介于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之间,常常起着一种为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而制定的中介作用,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其他规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亦“行政执法行为”)的依据。

(3)其他规范性文件同内部行政行为的关系

这里所述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在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制定的文件,严格说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是相对于“外部行政行为”而言的,主要指行政主体在内部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其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下达的行政命令等。

因此,行政机关的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密级文件等内部性文件,不属于本文所称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和效力

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中大量存在,并被广泛运用,从加强行政管理,健全行政法制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这些非法律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执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1、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1)将法律、法规、规章细化、个体化,规范行政机关行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2)及时解决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在特定地区、部门的贯彻实施。93)在立法真空地带进行调整和规范,为制定成熟的行政法规,行者功能规章提供有益探索和积累有益的经验。

2、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虽然不是一种行政立法,但是一种与行政立法紧密联系的抽象行政行为。它介于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之间,一方面,它在形式上采用制定规范的形式,类似于行政立法;另一方面,它在功能上又是为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而制定的,接近于行政执法,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一种桥梁和纽带作用。可见,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具体贯彻执行法律、强化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因而说,在一定程度上,其他规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依据。

行政执法依据按效力等级排列如下:

(1)宪法。(2)法律。(3)法规。(4)规章。(5)其他规范性文件。其中上位规范优于下位规范,下位规范不能与上位规范相抵触。凡抵触者无效。因而,其他规范性文件作为行政执法依据的前提是必须合法。如果行政机关无从判断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时,一般不宜引用该规范性文件作为执法依据。

三、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诉讼中的效力

行政诉讼的核心内容是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根据《性质诉讼法》第52条、第53条之规定,这个“法”仅指法律、法规以及经审查认为可以参照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不能成为法院裁判的依据。

同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之规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也不能作为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依据。

司法实践汇总,尽管一些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过严格审查,事实上成为法院裁判的依据,但其前提也是必须合法。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不能独立地成为法律适用的依据。

综上所述,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行政诉讼中却并没有直接依据上的意义。

❾ 简答题 立法的定义与特征

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是将一定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立法是对个人行为自由与行为限制的界定,个体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最优化统一。
立法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立法概念与法律制定的涵义是相同的,泛指一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它既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的活动,也包括有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还包括国务院和有权的地方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狭义上的立法是国家立法权意义上的概念,仅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即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法制定、修改和废止宪法和法律的活动。
立法是国家机关的专有活动和基本职能,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并且日益完善和制度化。在古代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一般实行君主专制,国家最高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立法权也完全由君主一人代表国家来行使,君主一言可以立法,一言又可以废法,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国家一般也没有独立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专门立法机关及法定的、不可违背的立法程序。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确立了代议民主制度,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相互独立和制衡,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立法机关、明确的立法权和严格的立法程序,实现了立法的制度化、法律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立法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国家机关,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进行的活动,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立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立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活动;第二,立法是一项国家职能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有效调控;第三,立法是以一定的客观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主观意志活动,并且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第四,立法是产生具有规范性、国家强制性的普遍行为规则的活动;
第五,立法是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专门活动;第六,立法是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制度性的分配,是对社会资源的第一次分配,反映了社会的利益倾向性。立法是对社会进行权威的、有效的资源分配、财富分配,通过权利义务的分配,从而实现社会控制、社会调整、实现社会动态平衡。
立法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制定完备而良善的法律是进行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依法治国,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当高度重视立法丁作。
特征:立法活动具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
第二,立法是依据一定的职权进行的活动。
第三,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所进行的活动。
第四,立法是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活动。
第五,立法是制定、修改、废止或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热点内容
中介的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08 17:40:52 浏览:639
教育附加条例 发布:2024-11-08 17:35:33 浏览:992
别人借钱怎么打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08 17:30:09 浏览:321
拍卖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08 17:27:33 浏览:138
萧山法律援助电话 发布:2024-11-08 17:20:48 浏览:485
律师张丹璇全文txt 发布:2024-11-08 17:04:21 浏览:415
临安法院宋 发布:2024-11-08 17:03:44 浏览:920
劳动法超过法律规定要怎么赔偿 发布:2024-11-08 16:21:52 浏览:141
十八准则条例心得体会 发布:2024-11-08 14:58:47 浏览:296
国际经济法中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发布:2024-11-08 13:49:38 浏览: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