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道德经
⑴ 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详解及深意
圣人治理的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回,增强百姓的筋骨体答魄,经常使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以上是书面解释。我再加一句:没有欲望,就回归自己的本性,所以人民安居乐业,终享天年。想更好的理解《道德经》,最好看看《庄子》。另一个角度,可以看清代黄元吉(黄裳)写的《道德经讲义》,他是从修炼角度讲的,非常好。摘其文曰:圣人摒除耳目,斩断邪私,抱一以空心,心空则炼丹有本,由是而采天地灵阳之气以化阴精,日积月累,自然阴精消灭而阳气滋长,则实腹以全其形,以道凝身,以术延命,即是超生拔死之法。。。。。。
⑵ 如何看待《论语》和《道德经》
说“经来典”,显然《道德经》毕竟那是老源子被要求下,总结毕生感悟凝练成的语言,完整而准确,可称“典”;《论语》只是笔记整理,只是后人奉为经典,因为思想高度而已,现在不会有人拿本笔记朗诵的吧.
但如果“经典”只是说哪个的高度更高的话,那没法说了,主张都不同,看个人的哲学倾向了,毋庸置疑的是,二者都是本派思想的源头,都是祖师级的经典
⑶ 谈谈你对《道德经》的理解,体会。
《道德经》作为一部文约,义丰,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从深层次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深入思考,而且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不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思想、“不争”的思想,对于遏制时下名利泛滥的现象是颇有意义的!《道德经》中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精辟的比喻更是叫人叹为观止。《道德经》中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博大精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巨著!但学术界在某些方面对《道德经》的点评未有定论.
⑷ 粉丝的迷惑行为,片场送龚俊《道德经》,他当时有什么样的反应
龚俊在片场时,专门有人等在那里,然后给他送书。送书的人直接把书塞到了龚俊面前,吓得龚俊直接摆手拒绝。这本书居然是《道德经》。
最后是颜值抗打。龚俊太好看了,五官立体,身材比例超好。记得看到山河令的服装设计师发博感谢他,说他把自己设计的服装穿得那么好看,完美的诠释了每一套衣服的韵味,高高瘦瘦,行走衣架!
⑸ 老子,生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关于老子其人其地,最早的传述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里所述的老子,有名、有姓、有字、有谥号,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他的籍贯有国、有县、有乡、又有里,曰:“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有官职,曰:“周守藏室之史也”;有跟同时代名人孔子的交往,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有老子清楚的世系,曰:“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事于汉孝文帝,假之于解为胶西珢太傅。”据高亨先生《老于注释》考证,老子生于鲁襄公二年,即公元前571年。老子父亲李乾是周朝的下层官吏,使老子具有少年时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也使得他成为周王室守藏室之史,征集、保管进而饱览了周王朝及诸侯国的典籍,为他创立学说奠定了基础。春秋末年,周王朝内乱,老子弃官西去,经函谷关,关令尹喜慕其大名,强留著书,遂留下五千言《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是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先河的哲理诗,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颂歌,是中国这一智慧巨人对宇宙、人生、社会、政治、军事认知的哲学格言,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灿烂的日出。五千精妙,博大精深,从宇宙到人生,从物质到精神,从社会到政治,无数个层面上的东西都囊括其中,布列得井井有序。他的思想似乎高悬太空,实则立足人世,他貌似虚静,却满溢爱之情;他倡“无为”,结果是“无不为”;他言守静,实则“制动”;他甘“居后”,反而“占先”;无为清静其外,有为积极其内。《道德经》充满智慧之爱,闪烁智慧之美。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在老子生地河南省鹿邑县这座文明古老的县城里至今仍留下了很多老子遗迹和历代纪念老子的建筑物。如老君台(升仙台)、太清宫、洞霄宫、隐阳山(羊角山)、九龙井、孔子问礼处、濑乡沟(厉乡沟)、李母坟、老子牧牛场……等。史志也留下了历代纪念老子的活动,留下了诸多皇帝、大臣、文人骚客拜谒游览的记载。东汉桓帝几次遣使祭祀老子,延熹九年(166)桓帝亲自祭祀老子于濯龙宫,称老子为老君,太上老君(袁宏《后汉记》十);大唐王朝建立后,由于唐帝室姓李,太宗李世民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帝亲至老子庙祭拜,追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旧唐书·高宗纪下》),天宝二年(743),追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749),帝亲谒太清宫,册老子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帝亲朝太清宫,又加冕老子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宝大帝(《旧唐书·玄宗纪下》)。宋代建隆初,宋太祖遣使诣真源(时鹿邑称真源)祠老子(李信《宋朝事实》卷七);宋徽宗政和年间,治升老子于列传之首,别为一帙,禁以耳、聃、伯阳命名。宋真宗祥符七年(1014)谒老子于太清宫。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初为老子祠,再名老子庙,唐玄宗李隆基亲改其名为“太清宫”,之后一千多年没有改过。唐王朝时,太清宫已“如帝王者居,庙貌益侈”(《古今图书集成》),有房600余间,到元朝尚占地37500亩,由于后来的风雨剥蚀,兵燹匪患,现存完好的太极殿一座,圣母殿一座,唐柏三株,老子“赶山鞭”一根,唐宋历代碑刻十二通。中国有崂山太清宫,沈阳太清宫等至少八座以上以纪念老子的古建筑被冠以太清宫之名,但首推河南鹿邑老子家乡太清宫历史悠久,且史料记载最完备,并被当做唐皇族家庙而受到多位皇帝的拜谒。坐落在鹿邑县城东北隅的老君台,始建于唐初,是一座平地而起灰砖砌成的八棱角高台,上有大殿, 左右配殿各一间,四株唐柏苍翠葱茏。全国解放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张爱萍、胡耀邦、杨尚昆、杨得志等曾到太清宫、老君台参观。
老子姓李,今天世界各地所有的李姓子孙都会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祖先而骄傲。鹿邑不但是老子的故里,而且还是李姓的发源地。据《新唐书》和《元和姓纂》记载:李姓原为理姓,因世代为掌管司法的长官“大理官”,而因官得姓,至商纣王时,理徵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与子理利贞逃难,食木子得以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救命之恩,遂改理为李。李利贞娶了陈国契和氏女,家于苦县。因之鹿邑成了中国头号大姓——李姓发源地。据《元和姓纂》称:李利贞十一世孙是李耳,生于苦县厉乡曲仁里。老子故里成立了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已经在开展和推进老子学术思想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连续三年召开了“老子诞辰纪念会”、“中国鹿邑老子学术研讨暨经贸洽谈会”和“中国鹿邑老子国际学术研讨会”三次大型、高规格、高层次的会议。国内外先后有500余名专家、学者、老学爱好者和新闻记者到鹿邑,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或参观采访,国内外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都作了专题报导。中国鹿邑老子学会的影响已远播海内外
⑹ 仲浩群是谁有谁了解他讲的《道德经》吗
阿弥陀佛,我就是仲浩群。
多谢关注。视频开始前的引子,是六祖大师的开悟偈,这个告诉大家,对我说的也不必执著,只要有所会心即可。
我说的《道德经》,还有《六祖坛经》、《红楼梦》、《周易》以及养生、传统文化等,皆本于个人的生命体悟,这些体悟是真诚的流露,希望对诸位有所启发。
以下是“网络”中的介绍:
仲浩群
男,山东莱州人,生于1965年农历11月11日,作协会员。1984年毕业于莱州市第一中学,198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大学时代,曾主编文学社刊物《远山》,受到赵春迎(诗人路漫)、单元庄、张再林、白暴力诸多老师的深刻影响,开始关注诸如人类心理现象、人心与人性,及社会文明演进等问题,开始诗歌及小说的创作。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追随王玮、冯耀宗、郝菊庄、张玉茹、王长海、张厚武、杨云中、释圣地等师父,修炼太极内功拳法20余年;推崇内功养生、周易预测、老庄思想及佛道智慧。现任教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文系,主讲中国古典文献学、武侠小说研究、佛教文化研究、道教文化研究等课程。
网上广泛流传着《仲浩群说红楼梦》、《仲浩群说道德经》、《仲浩群说易经》、《仲浩群说六祖坛经》、《仲浩群说养生》、《仲浩群说传统文化》等视频,及太极拳札记《太极仲君书》、《憨山和尚》等小说,及大量的随笔,涉及其对于生命的体悟,以及对于人心人性,身心修养、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传统文化及其他一些观念的感悟,对当今人身心修养,开悟人生大智慧,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上善若水——仲浩群老师采访记
作者:王娟
先前的采访大多安排在办公室、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但是这次,我们却在绿草地上完成了我们的采访;我们采访的对象是胸襟旷达、率性自然的仲浩群老师。身为仲由(子路)第75世孙,仲老师既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也是一位深具忧患意识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由他本人主持的“仲浩群国学讲坛”系列视频节目,在土豆网等视频网站播出以来,受到众多网友的喜欢。春三月,星光点点。身穿浅红色小立领唐装,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举止从容的仲老师如约来到我们面前。
风萧萧兮
仲老师说,他是毕业分配,来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那是1988年,他才23岁。他说,当年,眼看着火车像一条游龙飞越长江,他将头探出车窗外,情不自禁地喊出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由得泪流满面。来到茂名学院,仲老师先是任机械系学生辅导员,并承担中文教学任务,后到工厂锻炼了大半年;一年后,他被抽调到了图书馆工作。在学校图书馆,他承担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分类编目工作,几年后,又承担了《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刚去图书馆时,他觉得有点屈才。不过,后来,他就想通了,开始踏踏实实工作。图书馆十年,既是仲老师扎根基层的十年,也是其博览群书,深入参悟国学经典的十年。仲老师说,那时候,他经常随身携带老子的《道德经》,走到哪儿,参悟到哪儿。回想往事,仲老师非常感慨,他说:“人要学会包容,不仅要包容他人,还要包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在逆境时,会觉得苦,可过后看,恰恰是这种‘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人生历炼才让人变得越发旷达,也越发具有柔韧性。”图书馆十年,为仲老师日后的教学工作,及走向弘扬国学智慧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广闻博知
熟悉仲老师的人都知道,他大学时主修的是航空电气工程专业,但后来他转而学文了。他说,驾驭自己的人生,跟驾驭一架飞机,是差不多的。人这一生能把自己这架飞机驾驭好,就很了不起了。他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尽量打通文理科界限,他说:“无用之用是大用,读《红楼梦》,对你来说,一时派不上用场;但是,如果你经由《红楼梦》,真正弄懂了世道人心,那么,《红楼梦》就是你最好的老师。”仲老师说,他既可以讲金庸武侠小说,也可以讲佛家文化、道家文化,还可以讲爱因斯坦,原因就是他文理兼修。他高中念的是理科,上了大学先念工科,后念文科。他说,在念书方面,他喜欢杂食。身为文法学院中文系“文论与写作”教研室教师及学校重点学科《文艺学》学术骨干,这些年,仲老师主讲了“武侠小说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佛教文化研究、民间文学、美学”等课程,并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还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作为一位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仲老师爱岗敬业,曾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明师引路
“大学需要明师,明师是明明白白的明,不是浪得虚名的名。”在仲老师看来,明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并能以善巧方便,启迪学生智慧的好老师。仲老师追忆起影响他一生的大学老师,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赵春迎(诗人路漫)先生。仲老师说赵老师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和海子、骆一禾、西川等诗人是同一拨的,同属一个诗歌圈。赵老师写了许许多多好诗,他还热衷于搜集整理陕北民歌。赵老师非常喜欢与当时还是学生的仲老师等弟子交流,在赵老师的鼓励下,大学时期,仲老师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主编了文学刊物《远山》。赵老师不仅给学生们开办文艺讲座,还经常邀请西安诗文名家给大家讲诗歌,讲文学。当仲老师回忆这段经历时显得异常兴奋,不过,仲老师非常痛惜地说,赵老师如今已仙逝,有一次打篮球,他倒了下去,因脑动脉瘤破裂,赵老师永远离开了让他牵念的黄土地,也永远离开了他的诗,离开了所有挚爱他的人。受赵老师影响,如今,仲老师也成了学校文学社指导老师,他经常为学校社团及外单位举办讲座,曾获茂名市教育局授予的“优秀文学社指导老师”称号。
守中用中
仲老师说,有句电影台词对他影响很大,这句台词是:“活下去,勇敢地活下去!像畜牲一样,勇敢地活下去!”他说:“当你遇到一些沟沟坎坎的时候,可以好好回味一下这句台词。关键时候,这句台词说不定能救人一命呢。”仲老师又谈到大学生找工作问题,他说除了广结善缘,用心找工作外,年轻人也可以通过发明创造,为自己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不便?产品与产品之间,能不能进行嫁接?一支圆珠笔可以让它发出美妙的声音,可以让它显示温度、湿度。可以让鞋子成为减震器,这样的话,人可以玩从高处落下的游戏而不至于受伤。你也可以让鞋子有计数功能,现在的人走路少了,如果鞋子带有计数装置,能记录人一天当中走了多少步,再参考专家的建议,就能督促人多走路,多散步,从而有益身心健康。”仲老师还说,做为中国人,大家最好掌握一些中医养生技术。他说,中医的‘中’是守中、用中的‘中’,大家要学会拿着‘中’修养身心。
诗性课堂
仲老师善于将诗性智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讲课既有趣味性,又有深刻内含。上仲老师的课,同学们不会打瞌睡,原因就是非常精彩。有学生评价说:“仲老师讲课行云流水,旁征博引,顺手拈来,想象力之丰富、视野之独特,令人叹服。许多光怪陆离的故事,许多高深玄奥的国学智慧,异彩纷呈,每每听课下来,仿佛喝了许多美酒,获得的是酣畅淋漓的满足感。”我问仲老师讲课有什么秘诀,他说,老师要朴实率真地和学生交流,我们都是从学生时期走过来的,知道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知道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气氛。教师上课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讲课要有点幽默感,能妙趣横生更好。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注重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培养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之心。他又强调说:教师不要疏远学生,要和学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在课堂上,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听到多种可能性的解释,以便激发他们的思考与感悟。还有,教师讲课要富有韵律和节奏,应当动静相生,疏密相间,舒卷有致。
胸怀宽广
在仲老师的博客上既不乏由衷的赞叹,也有一些粗声粗气的谩骂。我问老师如何看待,仲老师豁达的笑了,说:“来的都是客嘛,能来,就表明大家有缘。实际上,赞叹是空,谩骂也是空,不执着即是。”他又说:“一个人能听到多种声音,这是一种福气;就像一片森林,如果其中只长一种树,反而不爽。真正的森林,高树矮树,直树歪树,什么树都有才好。你在博客上说话,或以视频的形式谈出自己的见解,如同向山谷丢出石子,能听到一点回声,就很有意义。人要胸怀宽广,所谓‘心量广大,能含虚空’是也。”老师讲课之余特别喜欢与学生交流,他也总是乐意回答学生们的各种提问。我问老师有没有被学生问倒时,仲老师笑着说,我倒是喜欢被学生问倒啊,这样的话,就表明我们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了。他又说:“佛家的‘不二法门’ 意味深长,老师回答学生提问,关键不在于你能不能将标准答案提供给学生,而在于你能不能直指人心,让学生开悟智慧,从而圆通、圆融一切。”他说如今的大学生探索精神有待加强,创造性思维也有待激发。目前,大学生储备的知识并不少,若能及时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那就意义非凡了。
回报社会
仲老师说大学时期有三件事应当引起重视:其一是平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话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其二是调养身心,人要有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身心都健康了,人活着才有意思。在大学阶段,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并培养一种能延续终生的爱好,欢欢喜喜地做下去。其三要在天地自然、社会人生中,好好历炼,好好发展,进而开悟人生大智慧。仲老师说:“人要有一点侠义情怀,要懂得感恩,要尽可能将个人的追求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力所能及回报社会。我们应当深入领会天地宇宙人生真谛,与社会达成和解,与生活达成和解,与内心达成和解。我们可以多多接触经典,多多参悟经典,因为经典可以照亮一切。”仲老师说,通过读书,一个人能与古往今来的大师对话,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仲老师还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国学经典,诸如《论语》、《道德经》、《易经》、《六祖坛经》、《庄子》等。
和仲老师有说有笑,不知不觉聊了将近两个小时。仲老师回答问题宛如行云流水,老师的风趣幽默让我们欢喜自在、轻松如意。访谈过程中,仲老师随口引用经典文句,还悉心讲解给我们听,从中我深切感受到仲老师的那份率真与质朴,也感受出他对中华文化的一腔大爱之情。愿仲浩群老师在弘扬中华文化的道路上坚实地走下去,继续以中华文化神韵滋润人的心田。
仲浩群主持的论坛:
土豆网——“仲浩群国学讲坛 ”
网络贴吧——“仲浩群吧 ”
新智慧教育网——“天马行空”论坛
⑺ 老子死在哪里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老聃长寿,一百六十余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胜。 老聃好友秦佚来吊唁,至老子灵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号三声即止。待其欲转身回去时,邻人拦住问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当然。”邻人道:“既为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礼,可乎?”秦佚道;“有何不可?”邻人闻言,由怒转,大声责问道:“其理何在?”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闻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聚气而成,顺时而来,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散气而灭,顺时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为不当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为不当悲而悲也,放生时贵生,死时怕死,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强求生来、强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时而处顺,则哀乐不能入也。而背自然、违天理,合于道乎?不合于道,可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动、顺于道而行者也。吾既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邻人闻之,似有所悟,又问:“汝既不悲,何以哭号三声?”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非因悲也,是与老聃辞别也。一号,言其生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二号,言其死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三号,言其在世传自然无为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举足而应时,动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众邻闻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为主葬之人。合土之时,秦佚颂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困惑了两千多年,争论了两千多年的老子最后隐居之地,终于有了结果。11月15日,记者从临洮有关部门获悉,有关专家确认临洮凤台是老子的逝世(飞升)之地,临洮及其周边地区是老子最后的隐居之地。不仅临洮流传的民间传说和古遗址证实了专家的观点,而从三国时期就开始的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祭拜老子的活动,则成为老子在此逝世的见证。 老子在甘肃临洮凤台逝世 11月20日,“老子国际文化论坛”将在兰州和临洮召开,届时,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前往临洮一探究竟。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巨匠,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第一位文化名人。老子的籍贯在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当他发现周朝衰落,于是就离开周朝,到了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一书,然后出关,最后不知所终。 11月15日,记者采访了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的秘书长李瑞麟先生,据有关史书记载和学者考证,老子从周朝京都洛阳西行进入秦地至宝鸡的散关,著书五千言后,继续西行,在渭水、洮水、湟水和居延泽一带讲经传道,访伏羲大禹十七年,最后隐居并逝世(飞升)于古陇西邑东山凤台(今临洮岳麓山公园超然台)。其中《庄子·养生主》载:“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其注曰:“失,老子之好友。失,一作‘佚’。”这个记载,表明老子的确逝于秦地。 飞升之地明代就有记载 李瑞麟秘书长介绍说,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带领随行的弟子以及前来问道的朋友,在岳麓山观赏风景,交流悟道经验。 今天临洮岳麓山的凤台又称超然台,相传是老子讲道逝世(飞升)的地方。明代兵部侍郎杨继盛贬官狄道(今临洮)为典史。他在《自叙年谱》中述及狄道东山超然台时写道:“此台相传为老子飞升之所。”其后的清《狄道州志·古迹》中也有相同记载。既写明“相传”,后又判定“盖过函关西来,所传或不谬云。”则说明老子逝世于临洮超然台上。 近两千年祭拜老子不辍 老子除了在岳麓山活动之外,还观赏过洮河流珠等。相传老子飞升的日子,正是农历三月廿八日。每年三月廿八日,临洮全县各地的父老乡亲及道教信徒,都要在岳麓山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怀念老子对临洮人民的杰出贡献。 民间传说这一活动始于三国之时,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三国时,道教信徒在临洮老子“飞升”处的北面修建了宏伟的“太平观”供奉老子,农历三月廿八日是老子忌日,人们都要举办庙会,来纪念老子。 五大证据为临洮作证 司马迁称,“老子去周西去,自隐无名……莫知其所终”。老子为什么选择西行秦地作为自己的归宿?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系。 长期研究李氏的李瑞麟先生认为,当时中原战乱将起,而秦国内部长期无战争,人们都比较向往。专家们认为,至少有五条理由支持临洮凤台是老子的逝世(飞升)之地。首先,秦地有黄帝陵、苍颉墓、伏羲庙、周公庙、首阳山、鸟鼠同穴、大禹导弱水至流沙等众多“圣迹”,是寻祖问道的好去处。其次,狄道地处洮河下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农耕与游牧在这里汇聚融合,民风纯朴,正好是老子常说的“道法自然”的理想隐居之地。其三,在远古时,这里就是李氏远祖伏羲后裔采食之地的古陇西邑。其四,依据四川成都龙泉驿《李氏源流族谱序》等李氏家谱的记载,老子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居陇西郡即陇西本支祖,次子居赵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老子是在临洮逝世(飞升)的。其五,隋炀帝杨广西巡河西走廊,过陇西郡,曾写《西征过渭源》诗,其中两句是“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其实就是说老子曾经在此骑青牛而行。 据说老子翻越陇山,进入“夷狄”地区的天水、武山、渭源、狄道,到达河西走廊的流沙、居延泽一带,旅游传道达十七年之久,然后原路返回狄道。最后在临洮逝世。
⑻ 弗朗茨·贝肯鲍尔的轶事
1966年,贝肯鲍尔首次在世界杯的演出就受到了欧洲媒体的狂赞。《泰晤士报》形容他的球风“优雅而创造性”,《罗马体育报》则说“充满想象力和才华横溢”,就连一向挑剔的《队报》也说“他将带领德国征服整个世界”。所有的语言都在后来变成了事实,贝肯鲍尔率领德国征服了一切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敬仰,也将德国足球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很多时候,被喧嚣热卖的往往不是极品,真正的极品是那些不断让人寻觅和惦记的东西。一位曾经处于世界足球顶峰的王者,逐渐远离了沸腾的前线后,又成为了一个无比成功的幕后指挥官。
“对我来说,这个晚上才是我事业成功的巅峰。当球员或者教练,我可以两次成为世界冠军。但在我的一生中,将世界杯比赛带到祖国,就只能有一次。”贝肯鲍尔深情地表述。
其实,角色的轮换永远如此。经历时间的变迁和人事的转变,到最后的,契合到人生最高潮的总是这样一种平静,一份淡然。
足球是贝肯鲍尔的生命,也许正是四十多年足球生涯的累积造就了他的泰然自若。1974年,贝肯鲍尔以优雅潇洒的球技带领西德队在世界杯上夺冠;1990年,作为主教练,贝肯鲍尔带领西德队再度捧起“大力神杯”;现他把全球电视观众达300亿人次的世界杯视为向世界展现德国的黄金机会。他说:“当足球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能说不。”
主演电影《自由人》
贝肯鲍尔在上世纪70年代名气巨大,绿茵场上的巨大成功加之英俊的相貌挺拔的身姿和高贵典雅的气质使他家喻户晓是一位超人气偶像明星。影响力已经跨越了足球和体育界范畴波及到各个领域。(即使比当今的贝克汉姆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多数有过“触电”经历的球星都属于玩票性质。当然,就算是玩票也分专业和不专业。相比之下,《胜利大逃亡》里面的贝利算是比较专业的,而《一球成名》里的小贝等人则显得太过业余,简直毫无演技可言。在随后的《像贝克汉姆一样踢球》当中,小贝的戏份增加了,但演技却依然毫无长进。
票友当中玩得最专业的当属贝肯鲍尔,他在业余时间出演和客串过多部影片,参演的爱情片在当时得到很好的反响。1973年,当他的名气如日中天之时,著名导演Wigbert Wicker为他度身打造了一部电影:《自由人》。在德国的足球辞典里,“自由人”和“清道夫”不是一个概念,有区别。清道夫战术发源于意大利,但德国人贝肯鲍尔将它改良成了自由人战术,并发展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境界。他是足球史上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自由人”,所以导演用了这样一部电影向他表示致敬。电影中贝肯鲍尔扮演自己、也就是男一号,但电影并非记录片,而是剧情片。
电影上映后叫好又叫座,而贝肯鲍尔的演技得到了电影界的一致好评获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提名。连美国好莱坞都邀请他参演电影,甚至有人认为他继续演下去的话,就有机会登上影帝宝座。事实上,在随后贝皇拍的无数部广告片中依然能够领略到他的精湛演技,可惜他没有选择电影作为事业,因为他热爱足球运动选择担当德国足球的统帅以及世界足球的先驱为终生事业。
足球皇帝的中国情
贝肯鲍尔欣赏老子,这在德国并不算新闻。早在青少年时期,喜欢读书的他就涉猎了老子的著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了当时他最喜爱的格言。当他称雄足坛后,仍不忘老子的忠告,“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他带领德国队夺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很多人表示不解。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几十年来,老子的《道德经》一直放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箱内。
《道德经》传入德国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根据老子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而黑格尔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德国的政治界、科学界也推崇老子思想,每年德国还会举行国际老子研讨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后,《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达700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德国电视台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老子还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一位叫马克的德国人说:“这是中国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
⑼ 如何去采访一位道士
俗话说:做秀才容易,当道士难。
一个真正修行的道士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看你采访的是什么样的道士了,普通道士你可以问问生活之类的问题,比如平时生活起居啊,兴趣爱好啊,有没有学琴棋书画之类的啊,都可以。 如果是高深一点的道人,你可以问一些道教的哲学类的问题,比如宇宙观,天文、地理,神灵系统,道教的历史,奇闻轶事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