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台湾人的道德

台湾人的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4-19 14:47:36

Ⅰ 台湾人民普通信仰的神明有()和()

台湾人民普通信仰的神明有(妈祖)和(关圣帝君)。

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在台湾极为盛行且长期发展,西方常见的基督新教、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等宗教也拥有不少信众。

台湾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众经常参加各类型的宗教仪式与庆典。佛教、道教相互影响融合已不易区分。 道教徒中混杂台湾民间信仰者占大多数,妈祖、关圣帝君、保生大帝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仪与哲学观被中国人视为组成家国与人际伦理的基础观念。儒家思想对台湾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着台湾人的思想和言行。

Ⅱ 台湾人有些什么生活习惯

说话的时候在每一句后面加“啊”“呢”“哎”“哦”或者“的啦”,

千万不能加“儿”就可以了,保证管用,之前我看《流星花园》的时候,看多了,说话都变成台湾腔了哦。

台湾称普通话为国语

指的是中 "国"的 "语"言

GooVen想太多了

台湾国语指的是
带有台湾式的说话方式(当然是用普通话说)
台湾腔、台湾话说法直译等都称为台湾式

台湾腔:不卷舌发普通话
台湾话直译:则是指用台湾话音译过来说话
如下,一般人不懂台湾话的会听不懂的笑话:

----
小明哭著跑回家跟妈妈说:
"妈妈,隔壁小王给我打啦"
"给你打还不好,你哭啥哭啊"

因为台湾话中 谁"给"谁.."打"
发音是 "给"(Ga)"打"(Pa)
就是是前者打后者
并不是普通话的后者打前

逻辑不同'''''

Ⅲ 台湾人传统吗

台湾省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近之处仅70海里;东北临近日本琉球群岛,东濒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对。“台湾”是我国最大的海岛。台湾省古时人们称之为“夷州”或“琉球”。因台南一带有个叫“台窝湾”的土著民族,后被人们的转化发音叫成“大员”、“大湾”、“台员”,以后人们就逐渐把全岛统称为”台湾”了。

台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亲朋好友间的相见时,也惯以拥抱为礼,或吻面颊的亲吻礼。台湾的高山族雅美人在迎客时,一般惯施吻鼻礼(即用自己的鼻子轻轻地擦吻来宾的鼻尖),以示最崇高的敬意。台湾信奉佛教的人社交礼节为双手合十礼。

台湾人是很注重文明的,人们都很讲究社交礼貌。无论见面、会友,还是交际、拜访,在举止言行方面,他们特别注意尊重他人。台湾的高山族同胞,素以敬老互助成风而闻名于世。他们待人热情、感情真挚诚恳。在道德观念方面,他们最厌恶虚伪和狡诈的作风。办起事来持别喜欢一言为定。台湾人目前仍保持着闽、粤一带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一般老年人依然对青黑色的香纹衫感兴趣,妇女大都喜欢佩带金银首饰。但由于社会的变革,受欧美风气影响越来越大。青年人在穿着方面也开始向新潮流追赶。台湾的高山族人,不论男女大都喜欢穿着手织的窄幅麻布裁制的无油胴衣,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高山族人一般还都喜欢赤足,爱佩带几种多彩多姿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颈链等。他们偏爱红色。民间一般都以红色为吉祥的象征。投亲访友他们总习惯把礼物用红纸包起来送人。他们很喜欢“6”数,有“六六顺”之说。又因“6”与“禄”同音、又是有钱财、有福气的吉祥表示。因此,人们都愿借“6”数为吉祥。

台湾深山的高山族人吃食比较贫乏,他们很少吃白米,一般多以番薯、芋头为主食。台湾兰屿的雅美人多半是吃芋头和鱼类;水田地区的人则以大米为主,夹有玉米等。台湾排湾族人喜欢粘小米混合花生或鸟兽肉等,再用树叶包成棕子。他们一般对西餐、中餐均能适应,坦对中餐更为偏爱。台湾人思念家乡,他们对大陆的家乡风味菜看格外喜欢。到内地观光的人,也愿品尝当地的名贵佳肴。

台湾信奉佛教和道教的信徒约占全省入口的34%;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约占3%;另外还有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天理教、轩辕教、大同教、理教等。台湾人忌讳别人打听他们的工资、年龄以及家庭住址。因为他们不愿意别人过问他们的私事。台湾人最讨厌有人冲他眨眼。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他们忌讳以扇子赠人。因为他们有“送扇无相见”之说。他们忌讳“4”数,因其与‘死”音近似,所以,人们极为反感,故产生怕遇“4”数的心里。他们平时无论干什么都要设法蔽开“4”数,或改“4”数为“两双”来说。他们忌以手巾送人,因为他们有“送巾断根”之说。他们忌讳把剪刀送人,因其有“一刀两断”之说,送这种物品会让人觉得有一种威胁之感。他们忌讳以雨伞当作礼物送人,因为台湾用的方言中,“伞”与“散”谐音。“雨”与“给”谐音,“雨伞”与“给散”谐音,这洋难免引起对方的误解。他们忌以甜果为礼送人。因其逢年过节常以甜果祭祖拜神,以甜果赠人容易使对方感到有不祥之兆。他们忌讳把粽子当做礼品送人。因其会被误解为把对方当作丧家。台湾的阿美人十分忌讳打喷嚏,他们把一天之中若碰上有人打喷嚏,视为遇到了很不吉利的事情。

Ⅳ 台南黄金海岸线堆满垃圾,台媒是怎么说的

他们说这次就不能够整天说大陆放假高速都是垃圾了,今年大陆出游高速公路都非常整洁干净,反观台南县就不行了。

Ⅳ 台湾人为何那麼有气质

其实不是台湾人特别有气质,
而是中国本来就是礼义之邦,原本所有的中国人都是那麼纯朴善良;
但是共产党搞文革,把中华文化整个摧毁殆尽,
也把中国大陆民众的人性中原本善的一面消灭,只留下丑陋粗暴的一面

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是一个不讲四维八德的"新中国"
而讲伦理道德,讲四维八德,讲温良恭俭让的传统中华文化的"旧中国",
相当一部分还留存在台湾.

Ⅵ 台湾有那些话和我们大陆不一样

半个多世纪的隔离,使大陆的普通话和台湾的“国语”产生了不少差异。
1996年,国家旅游协会组团访台。由于我来自两年前发生“千岛湖事件”的浙江省,赴台当日便被台湾记者团团围住,争相提问。我则逐一作了回答。当某电视台记者问到“对‘千岛湖惨案’,大陆方面该如何检讨?”时,我们的何团长忽地站起身来,接过我手中的话筒说道:“这种事件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和地区都不愿见到,但也难以避免的。就总体而言,大陆的治安要比台湾好得多。千岛湖事件发生没几天,3名凶手就全部落网。而台湾桃园县的刘邦友县长,被杀害了那么多天,昨天报上刚说有了点线索,今天又说线索断了,不知你们有何感想?”台湾记者面面相觑,不再提问。
晚宴时,台湾“观光局”的张局长对我说:“可能有点误会了,台湾人讲的‘检讨’是中性词,相当于你们所说的‘探讨’。”
两天后,台湾方面提出晚上与大陆访问团搞个“同乐会”。我们不明白“同乐会”是啥名堂,无人回应。经台方一再解释,方明白所谓“同乐会”,就是我们说的“联欢会”!
结束访台的前一晚,台湾方面举行了隆重的告别宴会。“观光局”张局长的致辞很动情,也很得体。只是他讲到“恳切希望大陆的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能成为台湾游客的保护伞”时,访问团无人鼓掌,因为“保护伞”在大陆完全是个贬义词,听上去很是别扭。回到大陆后,与一位台胞谈及此事,他笑着说,“保护伞”在台湾人的口中,是“护佑神”的意思。
以后我留意了一下,发现两岸用语的差异还真的不少。
譬如“质量”这个词,在大陆是评价商品时用的词汇,而台湾人则用作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假若你在台湾人面前谈论“这件衣服质量太差”,他会满脸错愕:一件衣服怎么会有道德问题呢?
大陆人动辄喜欢用一个“搞”字,搞运动、搞活动、搞卫生、搞对象等等。而在台湾,“搞”完全是个贬义词,只用作“搞女人”、“搞见不得人的事”之类。倘若问台湾人“你搞什么工作”,人家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工作也能“搞”吗?
大陆人讲的“秋裤”,在台湾人的口中成了“卫生裤”。大陆人指的“秋裤”顾名思义就是秋凉时御寒穿的裤子,不知台湾人的“卫生裤”是否有清洁身体的功能?
大陆把已婚妇女称为“女士”,而台湾称作“女生”,即使年过半百,也女生长女生短的,我们听了觉得怪怪的。
两岸用语的差异,俯拾即是。大陆称“出租车”,台湾叫“计程车”;大陆称“激光”,台湾叫“镭射”;大陆称“网络”,台湾叫“网路”;大陆把“窝心”作为“非常闹心”的意思,而台湾恰恰相反,认为“窝心”就是“非常舒心”……
近年来,随着两岸的扩大交往,习惯用语也你吸引我,我渗透你,互相影响。特别是大陆的网络用语,大大拉近了两岸网友的距离。“山寨”、“雷人”、“打酱油”、“躲猫猫”、“俯卧撑”、“土法炼钢”、“人肉搜索”等都很快成了台湾的流行语。连刚被大陆发现的“犀利哥”,台湾人也同步关注,同步讨论,并活学活用。短短个把月,便出现了好几个以“犀利哥”为艺术造型的台湾版活报剧。
同样,台湾的习惯用语鸭霸、便当、达人、宅男、杯葛、造势、诉求、飙涨、民调、票决、脱口秀、追星族、狗仔队、老神在在……也蜂拥而来,连一些台湾人已经丢弃的,也被人捡起来当成了时髦货。

前几天,与一位台湾朋友喝茶聊天。他说,没想到“哇塞”一词成了不少大陆人的口头禅,特别是在一些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里,主持人动不动就大喊“哇塞”,还伴以夸张的肢体动作,借以渲染节目的气氛。殊不知,“哇塞”原是流行于台湾的闽南粗话。“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 行为的动词,相当于北京话的“cao”、上海话的“戳”、山东话的“日”。现在台湾懂点自爱的艺人,早就不再使用“哇塞”这种粗俗不堪的用语了。真想向大陆演艺界的朋友提个醒,为了您的自身形象,也为了观众们的耳根清净,别再当众“哇塞”了!

和——大陆度he第二声
和——台湾读汗第四声
都是表示与的意思,大家可以听听

有时问人家好了没? 我会讲"ARE YOU OK?"

讲"好了" 会直接说OK

讲"总之" 会说"ANYWAY"

要是不知道 会直接说"I don't konw."

喝咖啡 会说"coffee"

冰淇淋 会直接说 "ice cream"

若是说一个人想太多 会直接跟他说"You dream too much."

巧克力 都是直接发音"chocolate"

笔记型电脑 会直接说成"notebook"

来点音乐吧 有时直接说"来点music"

谢谢 会直接讲"Thank you"

对不起 会直接说 "sorry"

不只英文 有时也有日文

如 你脑袋"秀逗" (shirt短路)

A da ma kon gu li 非常固执

ki lei 很漂亮 等等之类的

这些都是搜集来的 非常感谢这些人的资料。

Ⅶ 台湾人有什么传统习俗

台湾民间习俗与中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

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

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汤圆、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

其中,台南市盐水区的“盐水蜂炮”、新北市平溪区十分老街的“放天灯”和澎湖县的“乞龟”等较为知名。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市万华区艋舺清水岩。

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3月23日前后规模盛大的“妈祖祭”和7月整月的“盂兰盆会”(全省各地轮流做普渡)等。

烧王船祭典台湾西南沿海着名的民俗祭典之一,原始用意为送瘟神出海,如今已演变成祈安降福的活动。

每三年举行一次,东港烧王船约在农历9月份于屏东县东港镇东隆宫举行,西港烧王船在农历4月中旬于台南县西港乡庆安宫举行。

其中东港烧王船场面最为热闹盛大,闻名全台,除庙会活动外,最后一天的烧王船仪式更是整个祭典的高潮。

原住民祭典台湾原住民分为阿美、泰雅、卑南、布农、排湾、达悟、鲁凯、邹族、赛夏、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及撒奇莱雅等13大族群,们常常藉由祭典、仪式、歌舞、竞技等来表达对天地鬼神的崇敬。

如阿美族的丰年祭、赛夏族的矮灵祭、布农族的打耳祭、卑南族年祭、达悟族飞鱼祭等,都极富特色,很具观光价值。

妈祖遶境台湾各地共有870余间妈祖庙,每逢农历3月妈祖诞辰。

全台各地如台中县大甲镇澜宫、彰化县鹿港天后宫、云林县北港朝天宫、嘉义县新港奉天宫、台南市大天后宫等庙宇都会扩大举办祭祀、进香、遶境等活动,其中尤以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的妈祖遶境,历史最久且规模最盛大。

(7)台湾人的道德扩展阅读:

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无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

尾牙。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这一天,台湾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

各商家行号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已绝迹。

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

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户户举行祭灶活动,欢送灶神及其他诸神上天。

灶神俗称“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护宅天尊”。“灶王”等。其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称为“九天东厨烟主”。

早期台湾民间,每家厨房都有一个相当大的“灶”。相传灶有灶神,于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来监视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各家的善恶功过。

灶神并无神位,平日只是在灶门上贴一张灶神神妈。

送灶时,将神妈揭下焚化,并另外焚烧一个用竹蔑扎的纸糊马儿,做为灶神回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于草、做为灶神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

然后焚香、叩首并在灶炕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哺哺叮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点烧爆竹,欢送灶神起驾升天。人们再返回灶前,看看地上的灰是否留有灶神的临别赠言。

送灶的供品多用汤圆、麦牙糖、猪血糕等又甜又粘的东西,无非是要封住灶神爷的嘴,少说坏话。

清屯(大扫除)。送完神后,家家户户就开始举行“大扫除”。

台湾人相信,平时家里的器物都有神灵司掌,神案、神位、香炉都不得擅自移动,只有等诸神返回天界后,才能彻府大扫除。

大扫除当然有除旧迎新之意,在台湾还有句俚谚:“清后才会富”,即只有清扫房屋才有发展。如果家里在此年中因为有人丧亡,就不能大扫除,据说灰尘会进入死人的眼睛。

做年粿,大扫除完后,就要准备做年粿,而且必须在二十八日前做好。年棵有“甜粿”、“发粿”、“咸粿”、“菜包”等。

台湾有一首年粿歌,生动地概括了年粿的含义:“甜粿过年,发粿发钱,菜包包金,萝卜粿(菜头粿)吃点心。”甜粿是过年最主要的年粿。发粿则要发得好才会发财。

菜包因内有包馅,所以能包金。萝卜粿(菜头粿),是取其“好彩头——好兆头”之意,可当点心之用。丧家是不能隆重过年的,不能做甜粿。由亲戚送,受赠者大都以橘子当作回礼。

Ⅷ 台湾有哪些风俗习惯

台湾风俗习惯很多,下面列举四种:

  1. 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婚现象。

  2. 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死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饭一碗,焚纸钱,并为死者赶制寿衣,同时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祭罢,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出殡,出葬队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然后用货车运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火葬场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3. 生育。妇女生了孩子,必须告诉亲友,名为“报喜”。满月时,则以红蛋分赠亲友、邻居,以示吉利。孕妇分娩至满月,称“做月子”,一月以内多以麻油猪肝为副食。外祖父母在满月、四月、周岁时,必须送衣服礼物给婴儿。台湾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生男不论弥月、周岁、16岁,都举行隆重的仪式,而生女则大为简化甚至不举行仪式。近30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家庭节育计划”,提出的口号是“两个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样好”。

  4. 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发起庆祝,邀请亲朋,颇为隆重。

Ⅸ 台湾都在哪些方面和祖国大陆相脉相连

1、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

不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

2、民俗相同

台湾融合了明清时期移居的闽粤移民和二战后来台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日,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民间也有与大陆相同或类似特色的庆祝礼俗。

此外尚有多项深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水蜂炮、 平溪放天灯、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

3、饮食文化

台湾饮食文化融合各地美食风格,台湾菜与闽南菜(还受福州菜影响)和广东潮汕潮州菜渊源深厚,也受客家菜、广州菜和日本料理的影响。

茶是台湾民众的传统饮品。台湾全境皆产茶,名茶有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等。茶艺形式主要是功夫茶。泡沫红茶文化是台湾茶文化新的发展,代表性茶饮珍珠奶茶广受欢迎。

4、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在台湾极为盛行且长期发展,西方常见的基督新教、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等宗教也拥有不少信众。

台湾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众经常参加各类型的宗教仪式与庆典。佛教、道教相互影响融合已不易区分。

道教徒中混杂台湾民间信仰者应占大多数,妈祖、关圣帝君、保生大帝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仪与哲学观被中国人视为组成家国与人际伦理的基础观念。儒家思想对台湾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着台湾人的思想和言行。

5、语言文字

现代标准汉语和繁体中文是台湾地区法律公文、学校教学、主要媒体通用的语言文字。

汉族方言主要有闽南民系使用的闽南语(台语、台湾话)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语。此外马祖地区通行福州话(闽东语),金门县乌丘乡通行莆田话。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使用台湾南岛语群,但会使用母语的人口逐渐下降。

台湾当局推行的“国语”以国民政府制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新国音为准,和普通话发音稍有不同,二战后又深受台湾本地方言的影响,造成除非刻意要求标准,翘舌音、地域性方言、儿化音于生活中逐渐消失,加之词汇差异,以致和普通话有一定差异,被称作台湾国语。

Ⅹ 我想知道台湾人素质为什么那么好从那方面学习好

不是素质好,是海洋性性格导致的看似文明的习惯。简单来说,岛上的居民因为海洋隔绝的关系发生矛盾将无路可退(大陆居民可以搬家),又资源贫乏(大陆居民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互相抢夺)。因此都尽可能的避免矛盾发生,于是处处谨慎,不敢造次,于是就有了“不乱扔垃圾,待人礼貌”这些看似“素质高”的行为。其实是为了避免矛盾发生。其实素质这个字眼是典型的“戴帽子”字眼。亚细亚一夫多妻还是素质高的体现呢。印度妻子殉情还是素质高的体现呢。欧洲看这些行为就认为是素质低下。“素质”这种全凭主观感觉没有客观统一标准的东西还是别谈了。
其实有人总结过,比如英国,日本这类在大陆边上的岛都有类似的特征,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英国的妻子问英国丈夫新买的衣服好看吗。丈夫多数会回答:may be,i dont know。英国人连夫妻之间都会很害怕回答有可能造成矛盾的问题。这个测试日本,台湾结果都很类似。这些大陆边上的岛屿,没有内耗的空间,必须团结一心向外扩张。而你所谓的素质高,其实只是长期为了避免矛盾形成的习惯给你造成的假象。所以“素质”这个词汇其实最假了,"扣帽子“词,和“流氓罪”这种口袋罪,“帽子罪”一样的“口袋”词

前些年就有大陆的妻子嫁到日本,过了几年杀了邻居孩子再自杀的新闻,据说是受不了日本那种压抑的约束而崩溃。你看看来大陆年份久的台商,那些“高素质”行为也越来越少。所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进化论说适者生存,别人的“高素质”不见得适合你,别去学,也没什么好学的。你学了反而就无法适者生存了。你在丛林里不讲丛林法则却想学海洋法则,不是变成硬要穿长衫的孔乙己了吗?
去过菲律宾和印尼旅行的人都会体会道,那些地方人的礼貌温和程度和干净程度是不比台湾低的,但它们不是大陆边上的邻岛,这和台湾英国日本不一样,看来你"不小心"忽略了,而且它们几次的反华运动还不够说明它们排外的决心吗?。至于搬家和掠夺,并不盾,南宋就是搬家的结果,清军入关就是掠夺的实例,有人掠夺必然有人被迫搬家,你又一个不小心
又""

热点内容
旅游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 发布:2025-01-16 14:44:49 浏览:306
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 发布:2025-01-16 14:40:37 浏览:788
法庭与法院的区别 发布:2025-01-16 14:29:40 浏览:536
资产转让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14:28:11 浏览:59
劳动法2017全文哺乳期 发布:2025-01-16 14:24:56 浏览:693
劳动法里出差发烧算什么 发布:2025-01-16 14:06:42 浏览:252
天桥法院地址 发布:2025-01-16 13:05:15 浏览:960
受贿最新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6 12:56:01 浏览:516
发票失控会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6 11:41:49 浏览: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16 11:19:34 浏览: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