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尚柔

道德经尚柔

发布时间: 2022-04-19 19:21:48

1. 老子的资料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曾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使”(管理藏书的史官)。

《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一说生於公元前六零四年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楚苦县历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 ) 人,谥(人死后所封的名号)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所以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
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后世视其为道家始祖。近代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也举了很多证据。因此两派人马都说自己对。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孔子到周,曾向他问礼。(「礼」就是有关於祭祀和日常生活的礼仪。)「老子见周衰,即离去,莫知其所终。」,一说老子即太史儋,又一说老子即老莱子。后人据此,推断老子大孔子二十岁左右,约生于公元前570年前后。

《老子》一书约五千言,亦称《道德经》,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他把“道”看作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事物都在对立矛盾中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论思想。提倡“尚柔”、“主静”,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老子》一书在形式上是语录体韵文,多排比对偶句式,语言精练,富有哲理。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老子》被俄、日、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译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2. 老庄的经典和对后世的影响

经典:
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道教)老庄教派学说。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看法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

对后世影响:
1.文景之治:西汉

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
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2.罢黜百家:道家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后,便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3.衍生道教: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4.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陈国苦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在政治上是积极的。
老子的思想渊源:
老子尚柔守雌,其思想渊源于商朝的《归藏(坤乾)》。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论体系,实际就是"三生万物",这个"三"就是大易的"三才"之三。扬雄发展了老子"三生万物"宇宙论体系,创立了三进制九九八十一赞的《太玄》体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指出:"《太玄》应是扬雄模仿《周易》'两仪生成模式'对老子'三(才)生万物'命题构建的新的宇宙图示和理论体系。"

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华夏族,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思想渊源:
庄子思想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老子,一是《易经》。《周易》本经始终未体现阴阳二字,可庄子洞察到"《易》以道阴阳。"庄子的天籁、地籁、人籁"三籁"思想就是《易经》"三才"思想的别称。庄子尊重天道,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天人合一"。
庄子善作儒家的反命题。儒家主张"天人有分",庄子在《庄子·三木》篇中则说"无始而非

3. 鲁迅是怎样评价老子的

周先生对老子的态度大概是这样的:“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因为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无不为”了。我同意于关尹子的嘲笑:他是连老婆也娶不成的。于是加以漫画化,送他出了关,毫无爱惜。

看周先生的《出关》和《道德经》,就可明白了。

.........................................................................................................................................本人90后..........

4. 《老子》是一部什么书

《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中华传统经典《老子》一般指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道德经》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4)道德经尚柔扩展阅读: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5. 为什么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哲学家,庄子的年代比老子晚了200多年。庄子非常推崇老子的哲学思想,称老子是自己的老师。他继承了老子的不争、无为、道法自然等核心思想,并给与进一步发展。因为他们同属道家学派,基本思想相似,所以被后世并称为“老庄”。

一,老子和庄子关于什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思想是一致的

道德经

“无为而治”被称为“事少而功多”,就是事情虽然做得少,效果却很好。

老子和庄子的学说都是讲怎样修身、养生、治国的道理。他们的核心和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所以后人把两人思想合在一起,称为老庄学派。两人都对中华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所以,后入把老子和庄子并称为“老庄”。

6. 老子哲学高于苏格拉底吗

对老子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进行比较,可以说,老子哲学有更高的水平。

一,提高自身修养方面的差异

苏格拉底认为,磨难和逆境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提倡经受磨难来提高自身。这与儒家思想相似,属于中高层次的思想观念。

思想的发展是物极必反的。更高层次的智者并不提倡用吃苦去锻炼自己,而是轻松地做事。

老子主张不争、尚柔,主张不与人相争,做事要柔和。这样的做法是不吃苦的。这是比苏格拉底更高层次的做法。

道德经

虽然苏格拉底是为了唤醒雅典的愚昧促进雅典进步,而批评雅典的传统宗教和思想。但他的行为过激得达到被法院处死的程度,这与中国的老子得以善终相比,他的行为和思想水平还差了许多。

综合以上七点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所具有的哲学思想水平,和对人生和社会各方面理论的深度和全面性,比老子相差许多。

7. 关于《易经》《道德经》

其实《道德经》思想一定意义上源于《易》。
《易》之左翼为《易传》,儒家向阳刚;《易》之右翼为《老子》,道家尚柔巧。
反正这些书是不能一两天往完读的,是细细品悟的,是长久坚持的,又不是看小说一次看完,所以,你大可两部同时看,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这样入门也入得扎实些。
每天几句想着,悟性正常过几年就自然入门了。
这是智慧,不是知识,思考才是中心,不然知道的再多也入不了门。

8. 道家的无为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 区别在于对法和认知的说法。援用寓言的方式来描述道、真人等等概念,其中很多章节的目的是为了展现得道之人的崇高境界,从其本意来说是一点错都没有。但是,这就为大家展现了一种价值观:无欲无为之人最逍遥。那么在一般读者看来,无欲无为成了达到这种最高价值的手段。那么,对大家而言就会向无欲无为靠拢,去刻意地“无为”。而不为人注意的是,“刻意的无为”和“不要刻意的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而后者才是道家的真正精神。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只是为了展示个大家一种现象,就是无为会导致无不为。但是,如果很多人带着有色眼睛去解读,当“无不为”成了我们的目标时,那么我们当然应该无为,但这种“应该无为”,则很明显是一种“刻意的无为”。其结果导致很大一批道家思想的拥趸走上了虚无主义的歧途。
二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 ,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 。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 。

9. 《周易》,《论语》,《道德经》谁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

《周易》和《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双巅峰,前者一直被误读,被庸俗化,后者一直被低估,内被混同于道家。
《周容易》和《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天与地,本与质,源头与活水,方和圆,基与根,夫与妻的关系,配合默契,共同孕育中国文化。《周易》和《道德经》完美解决了中国文化的知和行问题,是中国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
从伏羲的阴阳八卦,到周文王的《周易》六十四卦,再到老子的《道德经》,中国文化完成了生根、发芽、成长全过程。周易的主要贡献是生根发芽,《道德经》主要贡献是成长。阴阳是中国文化的种子,八卦是根,六十四卦为芽,老子将六十四卦命名为“道”。《周易》和《道德经》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文化乃至全人类最先进文化业已构建!

10. 庄子怎样继承和发展老子思想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人,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庄子是战国时期人,他继承了老子思想的精华并给予进一步发展。老子和庄子是道家两位最重要的人物,被并称为“老庄”。下面就简单介绍庄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老子思想的。

一,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即“不争、尚柔”思想。

《秋水》

庄子说,我宁愿做一个活着的龟在泥地里爬,也不愿意被杀死后尊贵地供奉起来。表明他宁愿在乡间做一个自由的贫民,也不想到朝中做官的人生思想。

这两个故事相当于庄子对“水有功劳,却愿意居于普通地方”,也就是“上善若水”精神的具体的阐述和发展。

热点内容
十八准则条例心得体会 发布:2024-11-08 14:58:47 浏览:296
国际经济法中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发布:2024-11-08 13:49:38 浏览:848
方志平民法模拟题 发布:2024-11-08 13:41:01 浏览:235
经济法要约收购记忆 发布:2024-11-08 13:37:37 浏览:731
初级会计经济法的做题技巧 发布:2024-11-08 13:15:29 浏览:846
劳动合同法试用期无效情形 发布:2024-11-08 12:51:42 浏览:486
新浪2014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 发布:2024-11-08 12:51:42 浏览:480
美司法部最近消息 发布:2024-11-08 12:49:04 浏览:11
05年一建法规答案 发布:2024-11-08 12:47:15 浏览:8
湖州道德模范钱素春 发布:2024-11-08 12:25:23 浏览: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