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法律的联系
1.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形成不同
法律是为维护社会利益而制定的,道德纪律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2、实施手段不同
法律依靠法律手段即相关刑罚使其威严性得以实施,道德纪律依靠社会舆论以及社会团体的个人素质得以实施。
3、约束范围不同
法律约束的是全体公民,道德纪律约束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联系:
1、相互渗透。
在法律规则体系中诸多法律规则都贯穿着道德的精神,一些法律规则直接根据道德规则来制定,或者说该法律规则就是一定道德规则的法律化。
2、相互转化。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3、相互制约。
道德规则通过正当性评价,推动和引导法律规则的废、立、改及实施,其是法律规则的有益补充。法律规则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规则。
(1)道德和法律的联系扩展阅读:
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5、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2.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3.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法律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暴力性的行为规范,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强制力保证施行。
道德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劝导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1、区别
①法律是强制性的社会规范;道德是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②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联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良法理应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护。
4.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一、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5.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法律、道德都是行为规范,都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1、法律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撑持
道德的产生先于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无不是以特定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石,并力求与道德相适应,相协调的。一个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蕴涵着道德精神。法律的实施不仅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且要靠群众在舆论上的支持。
2、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
人们道德自律的增强不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为道德立法有利于促使人们逐渐形成道德自律。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产生和形成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道德是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通俗约成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2、实施的范围不同
法律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法律不仅仅是属于道德的事情,当然有些事情是道德范畴,也是法律范畴。
道德不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因为有一些道德是特定成员提出的,如职业道德。
3、保证实施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道德则是非强制的,它完全依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4、处罚的方式不同
违反法律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制裁。
违反道德将受到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良知的谴责。
5、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是具备一定权威性,是要求每个人都遵守的,如果制定过于严格的话,那么人们容易造成违法,并且也不现实。
道德的调整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生活上,有些东西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模式。
6.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在法律的范畴内,来讲到底源是不合适的,在道德底线钱讲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觉得这两个东西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在我看来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记得在法律中有一个规定就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公利益的同时要维护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法律的一条基本原则。
总结:
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时候也不是万能的,更多意义上来讲,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个法律的规定,只是给法律的一个圆场说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