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天地之道德

天地之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4-20 01:26:42

1. 天地之大德日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

语出《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生:指化生万物。圣人:古指帝王。

天地的弘大德泽,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圣王的重大珍宝,在于有崇高的职位。

意谓帝王守位,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不相侵害。

(1)天地之道德扩展阅读: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

南朝.梁元帝《忠臣传序》:“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因生所以尽孝,因位所以立忠。”

唐.苗神客《大唐故右虞候副率检校左领军卫将军乙速孤府君碑铭并序》:“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生不可以无宰,俟有道以存之。”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

唐.李华《卜论》:“天地之大德曰生。舜好生之德洽于人心。”

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一:“春秋法五始之要,聿严受命之符;天地之大德曰生,爰下维新之令。”

2. 道德经·天地之始的详解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用了三个道字来解说道,这个道字第一个和第三个是同一个道就是大道的道。第二个道字是言道的道。这句话可以这样说!大道如果可以用言语道出,那就是非通常的大道,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为道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到,可是他又无处不在。 <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是和上一句所对应的,是说我们如果给他起个名字,也不会是长久的名字。而且就会误导人们!因为说他是黑的 他就不是白的,说他是强的他就不是弱的,所以道是人们靠心去感悟的,而不是用来言道或妄加名称就可以的!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这是描写道的本质与道的作用的,<无>就是道的本体,道在天地为开辟之前就已经有了。因为道最擅长的就是无中生有,所以才创出了天地,这就是<有>。有了天地就有了万物,他就像是世间万物的母亲一样伟大。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儌>这句是让我们体会大道所用的。让我们来看看大道的无名无形的微妙,然我们来看看道创造出世间万物的神奇力量。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最后他为我们总结了道的玄妙与他的神奇。意思是这样的。上面所说的这两种玄妙和神奇,一种描写的是<无>一种描写的是<有>,只是字不同而意相同的。都可谓是道玄妙的作用!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个玄字和上一个玄字是不一样的,上一个是<玄妙>的意思,这个<玄>是指变化来讲的。所以意思是这样的变化来又变化去,就是万物所遵守的的大道了。

3. 横剑攻于技,以求其利,是为捭;纵剑攻于势,以求其实,是为阖.捭阖者,天地之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横剑以技进攻,以求得利,这叫开。纵剑以势进攻,以求得实,这叫合,开合,天地大道。

出自:鬼谷子[战国]《鬼谷子全集》。

原文:“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释义:横剑剑法专攻技巧和招式,以求得剑法的攻击和锋利,这叫捭。纵剑剑法专攻气势和局势,追求致命一击的机会,这叫阖,能够达到达到捭阖境界和水平的人,才是掌握天地大道的人。

(3)天地之道德扩展阅读:

影响

《鬼谷子》一书,历来被人们称为“军书之宝”,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是乱世之慧说,乱世之哲学。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

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所以鬼谷子的学说没有得到后人应有的重视,因此,历代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讥诋者极多。

其实,《鬼谷子》一书并非等闲之书,它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鬼谷子》、《关令尹喜内传》、《本经阴符七术》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在其后的史书及其他文献典籍也多有记载。《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鬼谷子》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转丸,却已失传。该书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为后世了解纵横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参考。

4.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老子所说的天地大道

老子的"道"其实代表了中国古代先哲们的世界观——世界万物从何而来,或者说谁创造了世间万物。不同与西方的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把原罪留给了人类,老子认为世间万物源于道,而"道法自然",因此顺因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是"大道"。老子的世界观与孔子大相径庭,但又互为依存,是中华文化或者中国哲学史上三个组成部分中的两个。

《老子》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二十五章说“道法自然”。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自然、无为是说“道”生万物是无意志、无目的、自然而然的。“道”没有意志,因为它无所求,无所私,无所争。十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就是说“道”生养了万物,但是不据为己有,也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也不去宰制它们。它反对社会人事的有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5.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所以说,恬淡、寂漠、虚空、无为,这是天地赖以均衡的基准,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出处:《庄子·外篇·刻意》——战国·庄子

原文节选: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释义: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之平易和道德之本质。所以说: 圣人息心于此,息心则平易不偏倚,平易不偏则恬淡无心。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侵入,邪气不能袭扰,故而其道德完美而精神不亏缺。

(5)天地之道德扩展阅读

作品简介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6. 天之道利而不害,贤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天地之道利而不害是什么意思?
答曰:天地之道利而不害的意思是说:“天地自然宇宙的道德作为既或道德行为是有利於有善於万事万物万情万理的之其意思的”。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答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意思是说:“圣人的道德作为既或道德行为是与之其天地的道德作为既或道德行为是平衡等衡相符一致的并而是不存在有争议的之其问题的那种意思的之其所有的把其:“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是什么“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不与人斗”的那种不争的意思说辞统通的都是不妥不真的都是悖律悖理的”。

7. ]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高的道德是()。a理b气c生d灭

]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高的道德是理。

8. 《道德经》第一章天地之始说的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道德经》第一章并没有专门解释“天地之始”是怎么回事,到是第四章和第二十五章在谈“道”的源头属性时涉及到了几句。

《道德经》第一章在阐释“道”可以取道遵循,但没有可以一成不变取道遵循的道之后说:“无,名天地之始。”意思是说“用没有来为天地的开始命名”。

《道德经》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意思是:“道空荡荡地,所以把握它可能不圆满。它真深邃啊,像万物的主宰;它真精妙啊,好像存在着可能本来就存在着。我不知晓它是谁的儿子,好像是天帝的先祖。”

“寂兮寥兮”,寂,言其无声;寥,言其无形。道默默地存在,不轰轰烈烈,是说“道”不事张扬。“独立不改”,独自存在,不为外物所动,表明“道”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周行而不殆”是说“道”循环往复运行而不止息,强调它的普遍性和动态化。

现在回来再说“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混沌状态没产生时,对于后来出现的人来说什么都没有,所以用“无”为天地之好命名;当人类出现,认识了自然,认识了出现在人的视野中的事物,便用“有”一一地为万物命名。

9.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是谁说的

庄子.外篇 天道
天 道

【原文】
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2),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3),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4),其自为也(5),昧然无不静者矣(6)。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7),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8),平中准(9),大匠取法焉(10)。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11);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12),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13),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14)。虚则静,静则动(15),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16)。无为则俞俞(17),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18),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19)。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20),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21)。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22),此之谓大本大宗(23),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译文】
自然规律的运行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统治的规律也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天下百姓归顺;思想修养臻于圣明的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不曾中断和停留,所以四海之内人人倾心折服。明白于自然,通晓于圣哲,对于了解帝王之德的人来说,上下四方相通和四季的畅达,全都是自身的运动,晦迹韬光不露形迹从不损伤静寂的心境。圣明的人内心宁寂,不是说宁寂美好,所以才去追求宁寂;各种事物都不能动摇和扰乱他的内心,因而心神才虚空宁寂犹如死灰。水在静止时便能清晰地照见人的须眉,水的平面合乎水平测定的标准,高明的工匠也会取之作为水准。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圣明的人心境是多么虚空宁静啊!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可以作为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古代帝王和圣明的人都停留在这一境界上。停留在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虚淡,空灵虚淡也就会显得充实,心境充实就能合于自然之理了。心境虚空才会平静宁寂,平静宁寂才能自我运动,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不有所得。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了。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帝王之位,就象唐尧作为国君;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臣下之位,就象虞舜作为臣属。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尊上的地位,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庶民百姓的地位,就算是通晓了玄圣素王的看法和主张。凭借这个道理退居闲游于江海,山林的隐士就推心折服;凭借这个道理进身仕林而安抚世间百姓,就能功业卓著名扬四海而使天下大同。清静而成为玄圣,行动而成为帝王,无为方才能取得尊尚的地位,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这就叫做把握了根本和宗原,而成为跟自然谐和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情,便是跟众人谐和的人。跟人谐和的,称作人乐;跟自然谐和的,就称作天乐。

热点内容
发票失控会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6 11:41:49 浏览: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16 11:19:34 浏览:342
刑法理论论文 发布:2025-01-16 11:19:31 浏览:782
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 发布:2025-01-16 11:17:46 浏览:401
岗位交接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1:04:05 浏览:668
杨桥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6 10:32:04 浏览:288
且末县城镇法律服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1-16 10:12:16 浏览:241
快车律师 发布:2025-01-16 09:51:05 浏览:685
社会责任适用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9:20:39 浏览:418
司法考试历届真题 发布:2025-01-16 09:07:25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