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书大全

道德经书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4-20 02:01:43

A. 《道德经》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道德经》(老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TJqsny6tmwJstqtgPHAJIQ

提取码: b8r2

书名:道德经

作者:老子

豆瓣评分:9.6

出版年份:2009-3

页数:151

内容简介:

《道德经(竖排繁体)》内容包括:老子的伟大首先在于他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他能透过外在的、复杂多变的、具体丰富的感性世界的表象,看到它们内在的、简单易知的、极具概括性的本质规律。我们知道,人类早期的思维是建立在感性材料基础上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十分低下。随着经验与智慧的积累,人们学会了超越具体事物的局限,对事物进行归类。

作者简介:

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序文,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黄元吉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于清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根据黄元吉的门人流传,黄元吉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而去。

黄元吉一生传奇异闻甚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传统内丹集大成者。自黄元吉之后,“天府乐育堂”一派在各地开枝散叶。黄元吉在四川讲课的内容,被门人编纂成书,对于现代道家内丹的修炼仍旧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

根据门人所述,黄元吉是属于道家隐仙派。其法脉传承为:广成子→黄帝→岐伯天师→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陈抟→火龙真人→黄元吉。

黄裳生平于乐育堂传授之讲述,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然已经失佚。

B. 道德经到底有多少版本

正常来讲是来3个。
一是传世本,就自是自古流传在民间的本子。
二是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甲乙本(光是出土的这两个本子就是2个版本了,没有分章,德经在道经之前)。
三是1993年郭店楚墓竹简本(这个版本更古老,但是没有完整篇次,更像是摘抄本或者是草稿本)。

C. 求道德经书籍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书名》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YVTQ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1]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1-2]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3]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D. 《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4)道德经书大全扩展阅读: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E. 有没有 《 道德经全集》电子版书籍百度云下载

《道德经全集》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 pk82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

F. 《道德经》共有几部,及全文内容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老 子: 「道 德 经」: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
实 其 腹 ,
弱 其 志 ,
强 其 骨 。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钥 乎 。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帛系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
故 能 成 其 私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涤 除 玄 鉴 , 能 如 疵 乎 。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一 章
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
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骋 畋 猎 , 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 , 令 人 行 妨 。
是 以 圣 人 为 腹 不 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三 章
宠 辱 若 惊 , 贵 大 患 若 身 。
何 谓 宠 辱 若 惊 。
宠 为 下 , 得 之 若 惊 , 失 之 若 惊 ,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
何 谓 贵 大 患 若 身 。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及 吾 无 身 , 吾 有 何 患 。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 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
俨 兮 其 若 客 ﹔
涣 兮 其 若 凌 释 ﹔
敦 兮 其 若 朴 ﹔
旷 兮 其 若 谷 ﹔
混 兮 其 若 浊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无 止 。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六 章
致 虚 极 , 守 静 笃。
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
夫 物 芸 芸 , 各 复 归 其 根 。
归 根 曰 静 , 静 曰 复 命 。
复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
其 次 , 畏 之 ﹔
其 次 , 侮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悠 兮 其 贵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 我 自 然 」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 不 足 。
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母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一 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
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二 章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是 以 圣 人 抱 一 为 天 下 式 。
不 自 见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长 。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古 之 所 谓 「 曲 则 全 」 者 , 岂 虚 言 哉 。
诚 全 而 归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三 章
希 言 自 然 。
故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日 。
孰 为 此 者 。
天 地 。 天 地 尚 不 能 久 , 而 况 于 人 乎 。
故 从 事 于 道 者 , 同 于 道 ﹔
德 者 , 同 于 德 ﹔ 失 者 , 同 于 失 。
同 于 道 者 , 道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德 者 , 德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失 者 , 失 亦 乐 得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四 章
企 者 不 立 ﹔ 跨 者 不 行 ﹔
自 见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
自 伐 者 无 功 ﹔ 自 矜 者 不 长 。
其 在 道 也 , 曰 : 余 食 赘 形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远 , 远 曰 反 。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六 章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 下 。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七 章
善 行 无 辙 迹 , 善 言 无 瑕 谪 ﹔
善 数 不 用 筹 策 ﹔ 善 闭 无 关 楗 而 不 可 开 ,
善 结 无 绳 约 而 不 可 解 。
是 以 圣 人 常 善 救 人 , 故 无 弃 人 ﹔
常 善 救 物 , 故 无 弃 物 。
是 谓 袭 明 。
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师 ﹔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资 。
不 贵 其 师 , 不 爱 其 资 ,
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八 章
知 其 雄 , 守 其 雌 , 为 天 下 溪 。
为 天 下 溪 , 常 德 不 离 , 复 归 于 婴 儿 。
知 其 白 , 守 其 辱 , 为 天 下 谷 。
为 天 下 谷 , 常 德 乃 足 , 复 归 于 朴 。
知 其 白 , 守 其 黑 , 为 天 下 式 。
为 天 下 式 , 常 德 不 忒 , 复 归 于 无 极 。
朴 散 则 为 器 , 圣 人 用 之 ,
则 为 官 长 , 故 大 智 不 割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九 章
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 , 吾 见 其 不 得 已 。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为 也 , 不 可 执 也 。
为 者 败 之 , 执 者 失 之 。
是 以 圣 人 无 为 , 故 无 败 ﹔
无 执 , 故 无 失。
夫 物 或 行 或 随 ﹔ 或 嘘 或 吹 ﹔
或 强 或 羸 ﹔ 或 载 或 隳 。
是 以 圣 人 去 甚 , 去 奢 , 去 泰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章
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
其 事 好 远 。
师 之 所 处 , 荆 棘 生 焉 。
大 军 之 后 , 必 有 凶 年 。
善 有 果 而 已 , 不 以 取 强 。
果 而 勿 矜 , 果 而 勿 伐 , 果 而 勿 骄 。
果 而 不 得 已 , 果 而 勿 强 。
物 壮 则 老 , 是 谓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一 章
夫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君 子 居 则 贵 左 , 用 兵 则 贵 右 。
兵 者 不 祥 之 器 , 非 君 子 之 器 ,
不 得 已 而 用 之 , 恬 淡 为 上 。
胜 而 不 美 , 而 美 之 者 , 是 乐 杀 人 。
夫 乐 杀 人 者 , 则 不 可 得 志 于 天 下 矣 。
吉 事 尚 左 , 凶 事 尚 右 。
偏 将 军 居 左 , 上 将 军 居 右 , 言 以 丧 礼 处 之 。
杀 人 之 众 , 以 悲 哀 泣 之 , 战 胜 以 丧 礼 处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二 章
道 常 无 名 朴 。
虽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宾 。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
夫 亦 将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 自 胜 者 强 。
知 足 者 富 。
强 行 者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寿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四 章
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
万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辞 , 功 成 而 不 有 。
衣 养 万 物 而 不 为 主 , 可 名 于 小 ﹔
万 物 归 焉 而 不 为 主 , 可 名 为 大 。
以 其 终 不 自 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五 章
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
乐 与 饵 , 过 客 止 。
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六 章
将 欲 歙 之 , 必 故 张 之 ﹔ 将 欲 弱 之 , 必 故 强 之 ﹔
将 欲 废 之 , 必 故 兴 之 ﹔ 将 欲 取 之 , 必 故 与 之 。
是 谓 微 明 。
柔 弱 胜 刚 强 。
鱼 不 可 脱 于 渊 , 国 之 利 器 不 可 以 示 人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七 章
道 常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化 。
化 而 欲 作 , 吾 将 镇 之 以 无 名 之 朴 。
镇 之 以 无 名 之 朴 , 夫 将 不 欲 。
不 欲 以 静 , 天 下 将 自 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八 章
上 德 不 德 , 是 以 有 德 ﹔
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无 德 。
上 德 无 为 而 无 以 为 ﹔
下 德 无 为 而 有 以 为 。
上 仁 为 之 而 无 以 为 ﹔
上 义 为 之 而 有 以 为 。
上 礼 为 之 而 莫 之 应 ,
则 攘 臂 而 扔 之 。
故 失 道 而 后 德 , 失 德 而 后 仁 ,
失 仁 而 后 义 , 失 义 而 后 礼 。
夫 礼 者 , 忠 信 之 薄 , 而 乱 之 首 。
前 识 者 , 道 之 华 , 而 愚 之 始 。
是 以 大 丈 夫 处 其 厚 , 不 居 其 薄 ﹔
处 其 实 , 不 居 其 华 。 故 去 彼 取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九 章
昔 之 得 一 者 :
天 得 一 以 清 ﹔
地 得 一 以 宁 ﹔
神 得 一 以 灵 ﹔
谷 得 一 以 生 ﹔
侯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正 。
其 致 之 也 , 谓 天 无 以 清 , 将 恐 裂 ﹔
地 无 以 宁 , 将 恐 废 ﹔
神 无 以 灵 , 将 恐 歇 ﹔
谷 无 以 盈 , 将 恐 竭 ﹔
万 物 无 以 生 , 将 恐 灭 ﹔
侯 王 无 以 正 , 将 恐 蹶 。
故 贵 以 贱 为 本 , 高 以 下 为 基 。
是 以 侯 王 自 称 孤 、 寡 、 不 谷 。
此 非 以 贱 为 本 邪 。 非 乎 。 故 致 誉 无 誉 。
是 故 不 欲 琭 琭 如 玉 , 珞 珞 如 石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章
反 者 道 之 动 ﹔ 弱 者 道 之 用 。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一 章
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中 士 闻 道 , 若 存 若 亡 ﹔
下 士 闻 道 , 大 笑 之 。 不 笑 不 足 以 为 道 。
故 建 言 有 之 :
明 道 若 昧 ﹔
进 道 若 退 ﹔
夷 道 若 颣 ﹔
上 德 若 谷 ﹔
广 德 若 不 足 ﹔
建 德 若 偷 ﹔
质 真 若 渝 ﹔
大 白 若 辱 ﹔
大 方 无 隅 ﹔
大 器 晚 成 ﹔
大 音 希 声 ﹔
大 象 无 形 ﹔
道 隐 无 名 。
夫 唯 道 , 善 贷 且 成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二 章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
人 之 所 恶 , 唯 孤 、 寡 、 不 谷 , 而 王 公 以 为 称 。
故 物 或 损 之 而 益 , 或 益 之 而 损 。
人 之 所 教 , 我 亦 教 之 。
强 梁 者 不 得 其 死 , 吾 将 以 为 教 父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三 章
天 下 之 至 柔 , 驰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
无 有 入 无 间 , 吾 是 以 知 无 为 之 有 益 。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之 益 , 天 下 希 及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四 章
名 与 身 孰 亲 。 身 与 货 孰 多 。 得 与 亡 孰 病 。
甚 爱 必 大 费 ﹔ 多 藏 必 厚 亡 。
故 知 足 不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长 久 。

G. 关于思想道德的书籍有哪些

有 道德与法 思想品德等等,还可以把他们分为 思想和道德,思想包括心境和对生活的态内度。道德包括处事行容为。在这推荐《思想品德》《品德教育》《人文观察》《心态决定命运》《关系决定命运》《社会与法》等等 望采纳

H. 《道德经》和《老子》,这两本书里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老子》是先秦文献之一,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


老子的生平

关于《老子》这部著作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政治思想。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像烹小鱼一样,放在锅里不要多动它,否则小鱼就烂了;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令越明确,盗贼反而越多;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诸如此类.......

第二个方面,是经济思想。

据说在我国古代,最先发现商品概念的人是老子,举个例子,他说: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大概意思是,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毂上,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的空间,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做成器皿,因为中间有空的地方,所以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窗户建成房屋,因为中间有空的地方,所以才有房屋的作用。

也就是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般认为这是说:车、器皿、房屋,这三样实体之所以“便利”、“有用处”,主要是依赖它们“虚空”的部分。

但是有学者认为,这里的"有" 、"无" ,不是理解为" 物理的、自然的属性,而是解释为社会的属性,由于有这样的理解,所以同样一件人类的劳动生产品,就具有了两种价值。

还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即社会的积蓄虽然不富裕,以至于人们感到不够用,但是人们劳动生产却能努力,而又不随便浪费积蓄,因而使用它还是不致于穷尽。

诸如此类..........

第三方面,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 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举例来说,


道是"视之而不见" 、"搏之而不得"的,即看不见摸不着的意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即"道" 首先生出" 一" , “一”再分为“二”,"二" 就是阴阳,"负阴而抱阳" ,即阴阳结合,以达到"冲气以为和" ,即生万物。

另外他说: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大意就是,一个人即使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大事,不看窗外就能认识"天道" ,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所以,"圣人" 不用行动就有了知识,不用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不用做就能成功。

热点内容
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 发布:2024-11-08 11:26:05 浏览:711
六安金安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4-11-08 11:23:52 浏览:195
侵害农民利益的法规 发布:2024-11-08 10:23:46 浏览:485
初中学生与法律知识竞赛 发布:2024-11-08 09:51:45 浏览:545
提出社会测量法的是 发布:2024-11-08 09:32:17 浏览:703
跳插法规律 发布:2024-11-08 09:29:18 浏览:86
律师相亲 发布:2024-11-08 09:21:37 浏览:762
新婚姻法遗弃 发布:2024-11-08 08:56:03 浏览:521
09平民法系灵饰 发布:2024-11-08 08:51:56 浏览:25
澳洲司法考试 发布:2024-11-08 08:40:39 浏览: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