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玄言新记道德

玄言新记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4-20 02:07:20

⑴ 什么是玄学它得代表人物是谁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

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恰是魏晋风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据清代学者赵翼《二十二史剳记》称,清谈之风始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可以说是创始人,他们都是当时贵族名士,影响所及,便成一代风气。《晋书》上所谓"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

清谈家们有一种时髦,就是一边潇洒地挥着麈尾,一边侃侃而谈。清谈的话题一般都是围绕着《周易》、《老子》、《庄子》这三本玄妙深奥的书展开,清谈的内容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形而上的问题。在正统士大夫看来,诸如此类清谈都与国计生民无关,因此就有"清谈误国"之类的说法,如儒家学者范宁就说:"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

何晏、王弼主张"贵无论",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又提出"名教"出于"自然"说。其后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任自然"(《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并"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难自然好学论》),"非汤武而薄周孔"(此句也是出自《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篇文采斐然权不谈,一般来说可以算是嵇康的宣言书,甚至是当时魏晋二三子的宣言书,但窃以为,依当时历史情势来看,嵇康其意并非真的"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而是作文明志而已,说地明白点,便是让那司马家知道自己的心思,而事实上显然不是真的坚决"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这在嵇康其它文章中可知一斑)。其后完成于郭象,其作《庄子注》,此书一出,玄学大畅,"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晋书·郭象传》)。郭象主张崇有论,认为无不能生有,说"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齐物论注》),又主张"名教即自然"。玄学并不完全排斥孔学,它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即所谓"引老入儒",调和儒道两家。何晏作《论语集解》,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和《论语释疑》,郭象作《论语体略》,都尽力把玄学和正统儒家名教加以融通。玄学也尊孔子为圣人,然而把孔子玄学化。如王弼认为孔子贵无,嵇康则言孔子善于养生。其实,即便是攻击礼法之士的玄学家也重视儒家观念,阮籍说"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嵇康在家中提倡儒家道德,说"不须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让;不须作小小廉耻,当全大让"。

总的来说,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南北朝时,佛教以玄学语言阐述佛理,玄学家也有以谈佛理见长者,玄佛合理。东晋后,玄学已与佛学合流,做为一种时代思潮的玄学也就"笑渐不闻声渐悄"了。

⑵ 道德经 指玄篇

《指玄篇》诗注吕 洞 宾

白玉蟾注自序余精儒业,应试,路逢正阳仙翁,悯岩,指修大道,遂弃功名。始生疑惑,后蒙指出,余方省悟。再访圣师,登山涉水,游至终南,稽首讯问根由。不责前愆,授余《太上无量度人妙经》,及《丹房秘诀》,反复丁宁告诫,命余珍藏,密修大道,采炼还丹,以逃生死,入希夷门,游长生境。余既得闻,喜而敬之,叩头谢恩,别圣师,云游尘境,誓度百人成道,皈奉真风。不料世之迷徒,只知恶死,不肯求生;不悟玄机,殊昧妙理,反生谤毁。或有执著而怀邪妄者,或服金石草者,种种痴愚,入于迷境,及至老死,犹不知悔,深可惜也。吾固怜之,无能拔济,特作《指玄篇》一册,留于青城石室之中,稽首告天,拂袖而去。倘后之君子,得遇此书,乃三生有缘。收吾秘诀,务必严整衣冠,具香火灯水,于静夜面朝北斗,致谢高真;日逐虔诚,感格仙圣。自有明师剖决简奥细微、水火进退、药物斤两,明后,下手隐身、锻炼龙虎大丹,脱胎入口,接命延年。驱魔剪怪,修得三千行满,倏诏飞升,逍遥物外,与天齐年,与吾无异也。是为序。指玄三灿上篇其一叹世凡夫不悟空,迷花恋酒送英雄。春宵漏永欢娱促,岁月长时死限攻。弄巧常如猫捕鼠,光阴犹似箭离弓。不知使得精神尽,愿把身尸葬土中。玉蟾曰:纯阳仙师慈悲,大开接引。故叹世人险曲迷昧,自丧其身。后览书者,当见仙翁之言,的无虚也。正好回头悟道,切莫错过光阴。非大慈悲,谁肯苦口劝人?其二昔年我亦赴科场,偶遇仙师古道旁。一阵香风飘羽袖,千条云带绕霓裳。开言句句谈玄理,劝世声声唱洞章。我贵我荣都不羡,重重再教炼黄房。玉蟾曰:此诗自叹遇钟离老祖,讲道劝化之意也。羽袖云裳,乃仙家所穿之服;玄理洞章,乃仙家所修之业。黄房者,非世之黄房,乃中央属土,黄帝所居之位也。其三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江。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此个功夫真是巧,得来平步上天堂。玉蟾曰:阴阳二字,极有妙理。若欲见形,龙虎是也。一粒者,乃混沌之初,先天之炁。故能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半升铛者,乃是炼药鼎器,非铁鼎之铛也。青龙在东,东方属木,木能生火,故谓之驾火。非凡之水火也。若求大药,有足能行,是个活物。莲室乃丹房之所。白虎在西,西方属金,金能生水,故曰兴波。波非海水,金非凡金,若求金水,有手能拈,亦是活物。近世多执凡水火,锻炼金石草木,以修诸身者,深可惜也。洞房者,乃出丹之所。噫!观此书者,当知神仙称赞大丹。若能得之,升天入地,不可测也。其四寻天撅地见天光,种得金花果是强。那怕世间诸饿鬼,何愁地下老阎王。正心收住黄龙髓,张口擒吞白虎浆。不是圣师当日诀,谁人做得者文章。玉蟾曰:老子云:先天地生。若欲见之,必寻天掘地。寻之得手,何畏鬼神?龙髓虎浆,乃是药名。纯阳得钟离之传,能知玄妙,方作大丹诗歌,以留于世。读者参究,信受玄言。其五一三五数总皆春,后地先天见老君。花发西川铺锦绣,月明北海庆风云。好抛生计于斯觅,莫逞浮华向外营。念念不忘尘境灭,静中更有别乾坤。玉蟾曰:一三五,乃阳数;二四八,乃阴数。修仙之士,能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有还丹至宝,不可错过。后地先天者,得地中一阳之气,上升于天;天有一阴之气,下降于地;二气相交,发生万物,则为泰卦;二气不交,则为否卦。真阴真阳,隐于天地之中无影无形,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能擒得,便是花发月明,总一意也。花发于春,月明十五,修丹炼药,要识其时。不遇真师,纸上难得。若得师指,将家业抛去,趁其时而急修,不可迟延。苟或迟延,药物过矣,即无用也。炼药之时,念念不忘,道心如铁,莫被尘境所牵、色欲所蔽,动中得静,便是幽微。所谓有动工,有静工。噫!妙哉,意也!学道本无先与后,新笋生同旧竹高。其六世间无物可开怀,奉劝世人莫自埋,好趁风云真际会,须求鸾凤暗和谐。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会得此玄玄内事,不愁当道有狼豺。玉蟾曰:世间荣华富贵,都是漫天之网。众生被他罩住,故不开怀。只有上圣高真,有大智慧,将浮华扫退,炼就还丹,以超三界永无忧矣。故真仙劝世,莫自沉埋。噫!未遇真师。何人识得天地阴阳?其意玄微,惟有神仙,能穷本,得返还之理,何愁虎狼当道。蛇虫遍地?自在逍遥,与天间寿。噫!神仙都是凡夫做,只是凡夫不信心。 其七前弦之后后弦前,圆缺中间气象全。急捉虎龙场上战,忙将水火鼎中煎。依时便见黄金佛。过后难逢碧玉仙。悟得圣师真口诀,解教屋下有青天。玉蟾曰:修丹之士,莫问弦前弦后,止看月缺月圆。月圆玉蕊生,月缺金花卸。生时好用工。卸即无用也。龙东虎西,间隔甚远。学者趁圆缺之时,捉之相战。水火,盖龙虎中之元气。取于金鼎,仔细烹煎。水冷须进火,水滚须抽火。进退之理,方保成也。仙师再说依时二字,反复丁宁,指示后来慕道贤士,能趁月圆之时,正好行工,非寻常也。黄金佛者,乃释氏之大觉金仙。真身丈六。同大丹理。至于《周易》数,深有幽微。魏伯阳老仙,得丹之后作《参同契》,流传于世。其言似解《周易》,其实大丹之诀。顽石中藏宝,时人眼未明。卞和若一见,怎肯不相亲。过后难逢者,乃月缺之时,有何用也。屋下有天者,非虚浮之事,以世理譬喻。天之在天,屋下岂能藏之?神仙之道,多般颠倒。火里栽莲,水中捉虎,死处逢生,故有登天之灵梯。其八(三韵并用)修仙善士莫痴迷,于此宜当早见机。花发拈花须仔细,月圆赏月莫延迟。得来合口勤烹炼,既济休工默守持。从此不须心懊恼,管教平步宴瑶池。玉蟾曰:花发月明,前已漏泄。花不在山,月不在天。要知著(音着)实,家家有之,人人可修。水火不合,卦爻未济;水火一合,道得既济。休工默守,然后修炼,以复其初也。日满工完,皆同众仙,游宴瑶池圣境,其实不虚也。噫!洞宾一得真铅后,弃却瓢囊碎却琴;传与后学牢把念,六根有耳不闻音。其九要知大药妙通神,不是凡砂及水银。世间药材俱是假,人烧水火总非真。有形有质何须炼?无象无名自可亲。一得便超三界外,乘鸾跨鹤谒枫宸。玉蟾曰:大丹妙药,至灵至神,非世间金石草木,黑铅水银,亦非炉釜水火,俱是有形有质可见之物。盖灵丹妙药,乃是生天生地之祖炁,无形无影,难执难见,隐于空洞玄牝之中。唯有神仙参透阴阳造化,旋斗历箕,暗合天度,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天地动静,方得元始祖炁,化为黍米,降见浮空,采而服之,还元接命,以作长生之客,升入无形,故有无穷变化,自在逍遥。后之学者,切莫听信邪师惑误性命,必仔细参求,投明弃暗。噫!迷者自迷,各宜穷理,覆鸡用卵。其十天机不泄世难知,漏泄天机写作诗,同类铸成驱鬼剑,共床作起上天梯,人须人度超尘世,龙要龙交出污泥。莫怪真情都实说,只缘要度众群迷。玉蟾曰:同类者,天以地为类,日以月为类,女以男为类,阳以阴为类。契云:勾陈腾蛇。青龙白虎相呼相唤,相扶相舞,颠倒修之,离取坎补。纯阳此诗,真实泄露天机。蟾复解此,惟愿后来万万人,学同长生之域,各当及早修持,莫待今生错过。十一返本还源已到乾,能升能降作(一作“号”)飞仙。一阳发(一作“生”)是兴工日,九转周为得道年。炼药但寻朱里汞(一作“金里水”),安炉先立地中天。此中就(一作“便”)是还丹理,不是真(一作“奇”)人莫浪(一作“誓莫”)传。玉蟾曰:返本还源,须要天地相合,龙虎相交,方得木火下降,金水上升。要识一阳生时,安炉立鼎,掘地寻天,采丹接命。知之者,切莫乱传。若非道心坚固者,虽金玉丛中,视若浮云;任是父子骨肉,道心不坚,敢轻亡传,天必殃报,九祖沉沦。还丹秘宝《度人经》云:四万动一传。故纯阳告戒。十二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龙虎顺行阴鬼出(一作“去”),龟蛇逆往火神(一作“龙”)来。婴儿日食(一作“吃”)黄婆髓,姹女时餐白玉杯。功满自然居物外,人间寒暑任轮回。玉蟾曰:一物,是真铅也。盖真铅生于天地之先,号为元始一炁,能生天生地生万物。今者返而求之,须用阴阳交感,逆施造化,故能成仙成佛。上圣已知汞性好飞,遇铅乃结。炼真铅伏制真汞,如母伏子,不致逃失,方结圣胎,以为长生不老神仙。十三先天一炁号虚无,运转能教骨不枯。要识汞根寻蒂子,方求铅本问仙姑。人人会饮长生洒,个个能成不死夫。色即是空空即色,朗然飞过洞庭湖。玉蟾曰:先天炁为铅,无形而能制汞。离虚坎实,采而补之,汞精不致飞走,故能结胎神化。妙在心如太虚,色境两忘,忘无可忘,方可求之。若人欲横流,终不能成。十四大道玄机颠倒颠,掀翻地府要寻天。龟蝇共穴谁能见,龙虎同宫孰敢言?九夏高山生白雪,三冬奋火种金莲。丁宁学道诸君子,好把无毛猛虎牵。玉蟾曰:颠倒之机,前篇已露。纯阳复作此诗,惟恐后人信心不坚。知牵无毛猛虎,道不远矣!十五地上灵芝天上安,时中采得结纯乾。无根自有阳春至,有本多因气脉缠。姹女戏时神力壮,婴儿舞处道心坚。可怜世上无知识,我得长生寿万年。玉蟾曰:花果非在天地,不离人身,婴儿姹女,无媒不合。有缘能悟,便可得仙。噫!只待地母花开日,便是黄河彻底清。十六劝君保重一分阴,悟此仙机在用心。只是人身常运转,何劳物外苦搜寻。忙求北海初潮水,灌济东山老树根。此玄机重漏泄,弹琴须要遇知音。玉蟾曰:以上诗十六首,以为二八一斤之数。古仙尝惜分阴,今人反有休息,将身至死犹不知悔,须将精气顾惜,莫听邪师妄惑,服炼草木药石皆是胡为,去道远矣。有等愚夫俗子,又不知出世间法,不知还丹至理,妄生议论;皆言修道炼丹,必居深山穷谷,必须抛妻弃子。此辈真可惜也!蟾今直指,各宜究参。深山所有者,草木禽兽,皆是非类,岂能修炼还丹?《悟真》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只有愚夫识不全。又云:汞是我家原有物,铅是他家不死方。若将金石草木任猜量,到底枉猜量,必入轮回去。今纯阳云:北海初潮,即是丹井中新出之甘泉,实为难得之宝耳。盖初潮二字,便是先天一炁,真铅之炁,故谓之至宝。无价之宝,可为大丹之母。东山枯木,北泉注之,枝叶重荣,根本永固。歌云:北方正气为河车,东方甲乙为丹砂。两情合养为一体,朱雀调运生金花。《契》云:丹砂木精,得金乃。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花,转而相因。盖此意也。以上丹经万卷,天机不泄,蟾今又注释之。指下琴音,世无知者。此书在处,当有神祗拥护。学仙者有缘得遇,信受奉行,立跻天仙也。指玄三灿下篇其一(三韵并用) 世人宜假不宜真,难度长生上品经。不免天机重漏泄,灵丹只是气和精。和曰:纯阳仙圣得全真,慈度重宣上品经。后学殷勤加爱敬,只宜修炼气和精。其二道在人为日用常,逆修入口遍身香。便须默养天胎就,稳跨翔鸾谒玉皇。 和曰:无中生有得非常,西海金生丽水香。取得归来铛内煮。待炉丹熟礼虚皇。其三西北东南在两厢,长房缩地合中央。后人好学神仙法,一样丹砂补败场。 和曰:雄虎雌龙各一厢。凭媒牵引入中央。炼时匹休轻视,顷刻终成大道场。 其四(第二句借韵) 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窈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和曰:真中无假假中真,听不闻声视没形。学道知机能著力,得之凡骨变仙人。其五东华姓木老仙翁,独坐长房未有功;忽遇西王金圣母,灵丹一粒便腾空。和曰:家家有过主人翁,只为贪迷昧圣功。若解转头颠倒做,守真志总归空。其六一法通时万法通,休分南北与西东。朝朝只在君家舍,要见须知掘土中。和曰:玄牝之门若会通,百川万派总归东。时人若识真消息,子正阳生月正中。其七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无人识,只有清风明月知。和曰:铁笛横吹正子时,一轮明月见江湄。此中便是真端的,试问诸君知不知?其八(二韵并用) 法是先天一点炁,将来锻炼作元神。法官存想驱雷使,炼此方能上玉京。和曰:太乙含住先天炁,灵阳藏固养精神。两般若得相和合,指日飞升朝玉京。其九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和曰:无情何怕体如酥,空色两忘是丈夫。识得刚柔相济法。一阳春气为虚枯。其十曾读仙经万卷多,篇篇只教运黄河。此中有盏长生酒,问道时人能吃么?和曰:一句通玄不用多,大家著力挽银河。三花灌上昆仑顶,不是神仙是什么?十一朝游北海(一作北越,又作百越,又作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然(一作吟)飞过洞庭湖。和曰:一对鸾凤戏碧梧,性情相契要精粗。有人识得玄中理,何必登山及泛湖。十二我命从来本自然,果然由我不由天。金丹一服身通圣,可作蓬莱阆苑仙。和曰:道本无言只自然,真铅要识地中天。河车运上昆仑顶,作圣超凡便是仙。十三修仙不问男和女,炼药无拘富与贫。一念不差皆可作,我知不是世间人。和曰:王母本是凡人女,葛洪家道十分贫。二仙有样皆当学,苦口良言不惧人。十四神仙歌诀泄天机,方便慈悲指世迷。见者莫生颠倒见,大家都好学妆痴。和曰:篇篇字字有真机,悟者回头莫执迷。大药丹方难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十五不死金丹种土砂,诸人会得早离家。一心只望长生路,切莫如蜂苦恋花。和曰;非金非木亦非砂,此个原来本在家。释氏初生全漏泄,因何末后又拈花。十六真铅大药本无形,只在人心暗与明。老子怀胎十个月,功行圆满自通灵。和曰:哑子得梦醒无形,有口难言只自明。浓血皮包无价宝,若还人得便通灵。十七鼎炉安立守其心,八两朱砂八两金。和合天平兑定了,便须仔细定浮沉。和曰:昨夜进心要坚心,煅炼顽铜化赤金。赫赫光明侵碧嶂,丹成妙诀定浮沉。十八奉真修道守中和,铁杵成针要琢磨。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日逐用功多。和曰:人人天赋此元和,好把真常各打磨。今古上仙成道者,皆缘掘地采铅多。十九一阳气发用功夫,日月精华照玉壶。到此紧关休妄动,恐防堕落洞庭湖。和曰:达摩当日用功夫,独坐长芦用酒壶。得了一杯倾灌顶,摘芦脚踏过东湖。二十曲江月现水澄清,沐浴须当定主宾。若得水温身暖处,便当牢固办前程。和曰:采药须知浊与清,饶他为说我为宾。若非猛火汤烹处,端坐休教再进程。二十一龙虎相逢上战场,霎时半刻定兴亡。诸君逄恶当行善,若要争强必损伤。和曰:五炁朝元作道场,三华聚顶万邪亡。嗜美景时须谨慎,切防危险莫被伤。二十二道本无言法本空,强名指作虎和龙。天然一物真元始,隐在阎浮同类中。和曰:须信金丹本不空,成功须用虎和龙。子时运入昆仑顶,午循环沧海中。二十三人言我道是虚浮,我笑世人太没谋。一粒金丹长命药,暗中失了不知愁。和曰:炼丹须要识沉浮,未炼还丹用意谋。指教后人能得手,不须日夜用心愁。二十四龙虎金丹妙合天,风云际会泄甘泉。白头老子能知此,返老还童寿万年。和曰:金丹妙道本先天,隐在坤维化玉泉。松柏因他滋本固,经霜耐没穷年。二十五两口相逄是吕岩,诸人识得莫胡谭。离中力量人难敌,能把乾坤一担担。和曰:伏虎须教入虎岩,吞声忍气绝言谭。得李虎子牢擒捉,配个龙儿一担担。二十六降龙须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气似烟。痴蠢愚人能会得,管教立地作神仙。和曰:亏心亏理即欺天,四物相遮黑似烟。此辈即同禽兽类,如何见得玉天仙。二十七一本梅花十月开,预先待得早春来。木微尚且知时景,人不回头只得呆。和曰:枯木逢春花再开,皆因天地一阳来。诸人年老难重少,只是贪痴呆上呆。二十八方方游化唱仙歌,反被时人笑是魔。不识真金如粪土,老龙把作毒蛇蹉。和曰:颠倒修行唱道歌,篇篇剪怪又驱魔。人人要上蓬莱路,会用工夫心莫蹉。二十九昔年游戏岳阳楼,好个莺花鹦鹉洲。今日重来沽美酒,故人多半丧荒丘。和曰:茅庵静坐胜高楼,耐守功完上十洲。堪叹玉堂诸学士,文章绵绣葬荒丘。三十遨游大地十余秋,劝化时人不肯修。留此一篇真奥妙,飘然直上凤麟洲。和曰:暑往寒来春复秋,人生如梦早宜修。仙家岂有浮空语,悟透玄风上十洲。三十一苦劝人修不肯修,却将恩德反为仇(音求)。如今回首朝天去,不管人间得自由。和曰:世人宜早发心修,夫妇恩深总是仇。不信吾言当自省,眼昏背曲为何由。三十二浮名浮利事如风,飘来飘去有何功?诸人各自宜三省,莫把仙方当脱空。
和曰:纯阳袖大惹春风,归去来兮甚有功。留下玄机无价宝,玉蟾解和亦谈空。

⑶ 关于《老子》的版本

道德经版本问题可以说是道德经独有的现象,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汉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其他重要的版本还有西汉严遵注本、唐代傅奕所校古本、唐代所刻《道德经》石幢等。
市面上销售的书籍,版本之间差别很大;甚至章节顺序也不一样。其中,台湾陈鼓应教授《老子今注今译》选用的校订版本还是相当客观的,参考了历代版本和注家,偏重于哲学研究;萧天石先生的《道德经圣解》偏重于道教修炼,被誉为近代第一注家;冯海涛先生的《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一书,则着眼于人们的寻常日用,经文前后文印证,以老解老,摆脱了历史上以庄解老、以儒解老、以佛解老、以西方哲学解老、以易解老之窠臼,值得一读。
《道德经》的版本有多种,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郭店楚简本等不同年代王公贵族随葬的《道德经》版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比马王堆帛书本的《道德经》年代早100多年,其它版本,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是汉代以後的版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⑷ 玄学的发展阶段

玄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按照东晋史家袁宏的划分,夏侯玄、何晏、王弼为正始名士;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为竹林名士;裴頠、王衍、庾敳、王承、阮修、卫玠、谢鲲为中朝(即西晋,往往特指元康年间)名士,将玄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当代学者基本上承认这一划法,但认为西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应是裴頠和郭象,并提出东晋也自成一个阶段。 正始玄学(约240~249年)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尤以王弼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最大。正始名士形成于魏明帝太和时期,被称之为“四聪八达”,主要人物有何晏、夏侯玄、诸葛诞、荀粲、裴徽等,曹芳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始(公元240-249年),“四聪八达”分子纷纷掌权,史称“正始名士”,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思想。之后又有王弼、钟会等少年思想家总结并升华了早期正式名士的思想成果,奠定了早期玄学的理论基础。
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
《周易》、《老子》,著《论语释疑》,皆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企图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王、何等玄学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哲学问题问难析理,反复辩论,称为“清谈”,这是玄学发展的独特方式。 竹林玄学(约255~262年)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在哲学上嵇、阮与向秀利用了王弼体系的内在矛盾分别发展了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思想,使正始时期的玄学向两个方面发展。
嵇康、阮籍作为竹林名士,主要活动时期应在司马氏当政时期,嵇、阮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们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对司马氏集团以名教掩饰政治上的腐败极为不满,否认自然与名教一致。向秀与嵇、阮相反,认为自然与名教不相矛盾,用“称情”、“得性”解释“自然”,提出“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的主张,认为人的欲望与自然“不得相外”。在有无关系上承认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为万有生生化化的根据,但引进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为玄学发展中从王弼的贵无向裴頠、郭象的崇有过渡的中间环节。
太康十年(公元290年),晋惠帝即位。元康元年,太后贾南风掌权,而后出现了9年的和平年代,即元康时代。元康年间,随着西晋开国元勋自然生命的结束,西晋前期的礼法派已不复存在,礼法派的子弟开始了玄学化过程,与玄学家族的后代融为一体,于西晋元康时期走上了历史舞台,史称“元康名士”。元康名士分为两代,一为中年稳健派,以王衍、乐广、裴楷为代表;一为“元康放达派”,以王澄、阮瞻、庾顗、谢鲲等“八达”为代表。 在北朝,河西地区、以邺为中心的河北地区、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玄学思潮连绵不断且以广泛的影响发展。
北朝学者多玄礼兼修,说经时,常引用《老子》及其河上公注,明显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可以看出 儒道一致思想。除了《老子》一书以外,亦摄取纬书思想。如河西凉州地区,汜腾、索袭、宋纤、郭璃、祈嘉等学者开始时仍如其先辈多治神仙谶纬之学、礼制典章之学、阴阳律历之学等汉学。如索袭,“游思于阴阳之术,著天文地理使余篇,多有启发”;(《晋书》卷94隐逸《索袭传》)索统,“少游京师,受业太学,博览经籍,遂为通儒。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候”(《晋书》卷95艺术《索统传》)。郭瘩《晋书》卷九十五《艺术·郭磨传》说他“少明式《易》仕郡主薄。张天赐末年,苻氏每有西伐之问,太守赵凝使磨筮之……”。均治阴阳术数。
而宋纤,《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宋纤传》称他“明究经纬,弟子受业三千”,他讲经纬,也是汉学。郭踽,《晋书》卷九十四《隐逸·郭璃传》载他:“……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余人”;祈嘉,《晋书》卷九十四《隐逸·祈嘉传》称他:“性和裕,教授不倦,依《孝经》作《二九神经》。”二人也均治经纬章句之学。
而且这些学者多以玄礼兼修立身,如郭踽,《晋书》其传称他“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荷卒,踽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重服,盖圣人谦也,遂服斩衰,庐墓三年”;而汜腾曾“举孝廉”,索袭也被“举孝廉、贤良方正”。
当时名士们都钟情于道家。索袭,《晋书》其传称他“不与当世交通,或独语独笑,或长叹涕泣,或请问不言”,故索袭死后被谥为玄居;宋纤,《晋书》其传说他“少有远操,沈靖不与世交,隐居酒泉南山”,被谥为玄虚;而郭璃“……隐于I艋松谷,凿石而居,服柏实以轻身”,郭璃似乎还行道术。更有道家隐士风范的是汜腾,《晋书》其传称:“举孝廉,除郎中,属天下兵乱,去官还家。……叹日:生于乱世,贵而能贫,乃可免。散家财五十万,以施宗族,柴门灌园,琴书自适。张轨征为府司马,腾曰:门一杜,其可开乎!固辞。”能抛弃富贵名利以保身。他们死后被谥为玄居、玄虚这些带有道家色彩的名号,他们的思想也应有道家玄学倾向,即使从现存有限的材料,也可从中看出某些痕迹,如宋纤在力拒张祚征他为太子太傅时,上疏日:“臣受生方外,心慕太古,生不喜存,死不悲没……。”完全是庄子的口气。值得一提的是凉武昭王李嵩,《晋书》其传称他:“少而好学,性沈敏宽和,美气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及武艺,诵《孙》《吴》兵法。”但该传所载李玄盛著的《述志赋》,其开头几句是:“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于本无,禀玄元而陶行,承景灵之冥符。”这里提到“至虚”、“本无”、“玄元”等玄学、道家的用语,这位生于陇西成纪的将军,也染有玄风。
还有北凉主沮渠蒙逊,《十六国春秋辑补》卷九十六《北凉录二》载:“(玄始十四年)九月,堂成,(沮渠蒙逊)遂宴群臣,谈论经传。顾谓郎中刘晒日:仲尼何如人也?晒曰:圣人也。逊目: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畏于匡,辱于陈,伐树削迹。圣人固若是乎?晒不能对。”说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是《庄子》和玄学的共同说法;讽刺孔子“畏于匡,辱于陈,伐树削迹”见于《庄子·渔父》,沮渠蒙逊通《庄子》,也喜清谈。
北魏许多学者甚至帝王也受魏晋以来的玄学的影响。如程骏,就通玄学,《魏书》卷六十《程骏传》载:“骏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瓶,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骏谓晒日:今世名教之儒,成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弗可以经世,骏意以为不然,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人若乖一则烦伪生,若爽性则冲真丧。晒日: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美哉!……显祖屡引骏与论《易》《老》之义,顾谓群臣日: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骏又奏《得一颂》,始于固业,终于无为,十篇。文多不载。…‘得一”,出自《老子》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而《易》《老》正是魏晋玄谈的主要谈资,可见,程骏不仅奉道家、玄学,而且会清谈。而该传所记其遗令中说:“今世既休明,网络循礼,彼非吾志也。”称不拘泥于礼教,程骏还有名士风度。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北魏显祖也喜清谈。
《魏书·程骏传》 载: “太延五年,世祖平凉, 迁于京师, 为司徒崔浩所知。 ……显祖屡引骏与论 《易》、 《老》 之义, 顾谓群臣曰: ‘朕与此人言, 意甚开畅。’” 可见北魏中期以后, 玄学有所传播, 河西学者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 吕思勉在论及程骏这一作用时说: “是清谈之风, 传播河西, 又还归洛下也。”[4] ( P1385 ) ①正是就此而言的。 献文帝成为第一位崇尚玄学的北魏帝王。②孝文帝颇具学养, 《魏书》 卷 7 《高祖纪下》 载: “雅好读书, 手不释卷。《五经》 之义, 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 善谈 《庄》、 《老》, 尤精释义。”孝文帝 “善谈 《老》、 《庄》”, 自然倾心玄学。 又东魏孝静帝也研读 《庄子》 等典籍。③
北朝最有名的玄学家是杜弼,《北齐书》卷二十四《杜弼传》称他:“弼性好名理,探味玄宗,自在军旅,带经从役,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又云:“耽好玄理,老而愈笃。又注《庄子》惠施篇、《易.上下系》,名《新注义苑》并行于世。”老、庄、易“三玄’’杜弼都有注释。
在这种汉化氛围中, 鲜卑皇族上层集团不少人物在生活方式与言行气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玄化色彩。 这在宣武帝、 明帝以后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元彧, 《魏书》 卷 18 《太武五王·临淮王谭传附彧传》载: “少与从兄安丰王延明、 中山王熙并以宗室博古文学齐名, 时人莫能定其优劣。 尚书郎范阳卢道将谓吏部清河崔休曰: ‘三人才学虽无优劣, 然安丰少于造次, 中山皂白太多, 未若济南风流沉雅。’ 时人为之语曰: ‘三王楚琳琅, 未若济南备圆方。’ 彧姿制闲裕, 吐发流靡, 琅邪王诵有名人也, 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 河阴之变后, 元彧南奔萧梁, 萧衍 “遣其舍人陈建孙迎接, 并观彧为人。 建孙还报, 称彧风神闲俊。 衍亦先闻名, 深相器待, 见彧于乐游园, 因设宴乐”。 又载: “彧美风韵, 善进止, 衣冠之下, 雅有容则。 博览群书, 不为章句。”
任城王元澄, 《魏书》 卷 19 《景穆十二王·任城王云传附澄传》载其 “少而好学。 ……萧赜使庾荜来朝, 荜见澄音韵遒雅, 风仪秀逸, 谓主客郎张彝曰: ‘往魏任城以武著称, 今魏任城乃以文见美也。’” 元澄子元顺, “性謇谔, 淡于荣利, 好饮酒, 解鼓琴, 能长吟永叹,托咏虚室。” 河王元怿, “幼而敏惠, 美姿貌, 高祖爱之。 彭城王勰甚器异之, 并曰: ‘此儿风神外伟, 黄中内润, 若天假之年, 比 《二南》 矣。’博涉经史, 兼综群言, 有文才, 善谈理, 宽仁容裕, 喜怒不形于色。”②可见北魏中后期拓跋氏皇族汉化人物气质之变化。 此外, 其他鲜卑入洛汉化人物也有习玄者, 如 《周书》 卷 28 《陆腾传》 载陆腾为代人, 其父陆旭, “性雅澹, 好 《老》、 《易》 纬候之学, 撰 《五星要诀》 及 《两仪真图》, 颇得其指要。”
此外, 还有自洛阳入关的北魏玄化学者。 《周书·儒林·卢光传》 载卢光为范阳人, 卢辩之弟, “性温谨, 博览群书, 精于 《三礼》, 善阴阳, 解钟律, 又好玄言”, 撰有 《道德经章句》。但从景裕、 景仁的治学道路上可以看到接受南朝学风的迹象”。又《隋书》 卷46 《张煚传》 载其父张羡, 河间鄚人, “少好学, 多所通涉, ……从武帝入关, ……周代公卿, 类多武将, 唯羡以素业自通, 甚为当时所重。 ……撰 《老子》、 《庄子》 义, 名曰 《道言》, 52 篇。” 张煚好学,有父风。 《隋书》 卷 51 《长孙览传附从子炽传》 载: “炽性敏慧, 美姿仪, 颇涉群书, 兼长武艺。 建德初, 武帝尚道法, 尤好玄言, 求学兼经史、 善于谈论者, 为通道馆学士。 炽应其选, 与英俊并游, 通涉弥博。” 北周武帝 “求学兼经史、 善于谈论者, 为通道馆学士”, 说明其对玄学风尚的包容性明显增强了, “周初粗犷之风, 至此亦稍变矣”。以上诸人后多入隋, 其学风在隋代有所延续。

⑸ 玄的基本含义

● 玄 xuán ㄒㄩㄢˊ
◎ 玄字本意:搓线、编草绳。最后笔画,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
基于这个本意,玄字衍生出下面两个意思:
1,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无穷变化。2,很远,看不到结果。玄色,不是黑色,而是很远看不清究竟是什么颜色。
◎ 深奥不容易理解的:~妙。~奥。~理(a.深奥的道理;b.魏晋玄学所标榜的道理)。~学。~秘。
◎ 不太真实,不太可靠,不太靠谱:~想。~虚。
◎ 黑色:~青(深黑色)。~武(a.道教所奉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龟蛇合体;b.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称)。
◎老子在道德经提出玄字,也提出了绳字,由玄到绳的变化,说明玄字就是变化的意思,等同于易经的易字,等同于马克思的辩证法。可以解释自然界的万物是变化的,相对的,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 玄 xuán
(1) (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本义:赤黑色,黑中带红)。
(2) 同本义 [red lack]
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说文》
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考工记·钟氏》。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
夏纁玄。——《周礼·染人》。注:“玄纁者,天地之色。”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诗·豳风·七月》
天玄地黄。——《易·坤》
篚厥玄黄。——《孟子》
我马玄黄。——《诗·召南·卷耳》
(3) 又泛指黑色 [black]
玄,黑也。——《小尔雅》
玄,黑缯。——《孔传》。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诗·小雅·何草不黄》
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韩非子·十过》
(4) 又如:玄禽(燕子);玄霜(传说中的仙药);玄岫场谷(青山翠谷);玄霄(黑云);玄厉(黑色磨刀石);玄祺(浅黑色旗)。
(5) 引申为黑暗 [dark]
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汉·刘桢《公宴》
(6) 又如:玄夜(黑夜);玄窗(阴暗的深坑);玄室(暗室)。
(7) 深;厚 [deep;thick]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楚辞》
(8) 又如:玄冰(厚冰);玄包(深藏);玄渊(深渊)
(9) 神妙难捉摸;深奥 [mystic;profound;abstruse]
难!难!难!道最玄。——《西游记》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
异物名实玄纽。——《荀子·正名》
学遍书部,特善玄言。——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10) 又如:玄机(神秘的先兆);玄关(道教称入道的法门);玄术(神秘的法术);玄策(神妙的谋略);玄语(不切实际的话);玄谈(脱离实际的空谈);玄寂(玄虚寂静)。
(11) 假借为“远”或为“原” [far]
玄,幽远也。象幽而入覆之也。——《说文》
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庄子》。高注:“淮南子曰:天也。圣经不言玄妙,至伪尚书有玄德升间之语。”
(12) 又如:玄古(远古);玄睹(远见)
(13) 奇特 [peculiar]。如:这个人长的样样都大,大得真玄。
(14) 寂静;清静 [quiet]
天道玄默,无容无则。——《淮南子》
(15) 又如:玄谟(清静无为);玄静(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玄嘿(寂静无为) (1) 天,天空 [sky]
玄,天也。——《释言》
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人以心腹为玄。——《太玄·玄告》
共玄官。——《管子·幼官》。注:“主礼天之官也。”
(2) 又如:玄都(神仙的居处);玄穹帝(即天帝);玄极(天顶,天空);玄贶(上天的赏赐);玄浑(天)
(3)道家的学说;道教 [Taoism]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文心雕龙》
(4) 又如:玄门(道教);玄功(道家修道的功夫);玄玄道(道家及其深奥、神妙的教义)
(5) 农历九月的别称 [the ninth moon of the lunar calendar]
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国语·越语下》
(6)玄孙的省称 [great-great-grandson]
曾孙之子为玄孙。——《尔雅》
(7) 北方 [north]
以处玄宫。——《庄子》。陆德明释文:“玄宫,李云北方宫也。”
(8) 又如:玄方(北方);玄郊(北郊);玄海(北方之海);玄朔(北方);玄帝(北方之帝)
玄(姓氏)
玄:玄字康熙字典中有解释。目前河北唐山市迁安县、山东泰安市夏张镇和山东阳谷县(山东阳谷县有一玄庄村,在村东桥处有一玄氏祠堂)有很多人是玄姓。(河北唐山市迁安县字略有不同:单人旁+玄)有族谱排序:国佐维继仕肇黎齐达义。在迁安县“富、景、福”均为“仕”字辈。“玄”姓为当今中国较为罕见的姓氏,但分布较为广泛。“玄”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其两个源头都与黄帝有关:一说是“玄”姓为黄帝之子玄嚣的后代,二传为黄帝时臣子玄寿的后代,二人在<;史记>;开篇五帝本纪第一中有记载。查中国历代“玄”姓名人,都出生于宋代以前:西汉有玄俗,名医,传说他有形无影,得到河间王赏识,欲以爱女相配,他逃婚至恒山;东汉有玄贺,得到名臣第五伦的推荐,历任九江太守等职,以清正严谨著称,累官大司农;南齐有玄览,是当时有名的政论家。宋代以后,玄姓人部分改为“元”姓,导致姓族人口减少,其改姓原因都是为了避讳:一、北宋时,因为赵匡胤的父亲叫玄朗,就下令天下凡姓玄的都改成元姓,不能与他父亲同姓,遇“玄”字改作“元”,“玄”姓因此改为“元”姓;二、清代时,康熙名玄烨,“玄”姓因此改为“元”姓,<;也有部分改为铉性>;。至于现在的玄姓,是由于建国之后的户籍普查时更改过来的.北京有玄姓曾经出过一本书,具体资料不详.

⑹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

玄学,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繁琐的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其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即宇宙最终存在的根据问题,亦即本体论的问题。

产生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分裂,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今文经学和谶纬内容空虚荒诞,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带有“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魏文帝时,刘劭著《人物志》,以名家、法家立言而杂糅道家思想,并把品鉴人物的一般原则提高到哲学高度进行探讨。作为儒学根本的《周易》之学,此时由于拘执于象数十筮,义理隐晦,产生了对易学重新探讨的需要。在这种社会政治、学术思想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玄学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书·陆云传》,谓“云(陆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魏晋之际,玄学一词并未广泛流行,其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即所谓“玄风”。一部分玄学家主张毁弃礼法,但多数依然维护着封建的伦理观念。

在哲学上,主要以有无问题为中心,形成玄学上的贵无与崇有两派。贵无派主张“以无为本”,认为万有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本体“道”或“无”,世界万物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这个本体,形形色色的宇宙万物,都是这个本体的表现,即所谓“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崇有派主张“自生而必体有”,反对贵无派“以无为本”的说法,认为“有”之所以发生,并非另外有一个东西使之成为“有”,而是万物“自生”、“自有”,把宇宙的全体看成是由万物自身所构成的,即所谓“始生者,自生也”,“总混群本,终极之道也”。

发展阶段 玄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按照东晋史家袁宏的划分,夏侯玄、何晏、王弼为正始名士;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为竹林名士;裴 、王衍、庾兏、王承、阮修、卫玠、谢鲲为中朝(即西晋,往往特指元康年间)名士,将玄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当代学者基本上承认这一划法,但认为西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应是裴 和郭象,并提出东晋也自成一个阶段。

正始玄学(约240~249年)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是世界的本体,“有”为各种具体的存在物,是本体“无”的表现。王弼还从哲学上探讨自然与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的关系,宣称名教出于自然,尊卑名分是自然的必然结果,应当反映自然。何晏作《道德论》、《论语集解》,王弼注《周易》、《老子》,著《论语释疑》,皆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企图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王、何等玄学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哲学问题问难析理,反复辩论,称为“清谈”,这是玄学发展的独特方式。玄学家的著作也多采用问答辩论的文体。王、何等人出自儒家,身居显位,而又寄托心神于老庄,显示超脱世俗的姿态,既能辨护世家大族放达生活的合理性,又能博得“高逸”的赞誉,所以玄学在短时间内蔚然成风。

竹林玄学(约255~262年)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在哲学上嵇、阮与向秀利用了王弼体系的内在矛盾分别发展了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思想,使正始时期的玄学向两个方面发展。嵇、阮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们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对司马氏集团以名教掩饰政治上的腐败极为不满,否认自然与名教一致。向秀与嵇、阮相反,认为自然与名教不相矛盾,用“称情”、“得性”解释“自然”,提出“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的主张,认为人的欲望与自然“不得相外”。在有无关系上承认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为万有生生化化的根据,但引进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为玄学发展中从王弼的贵无向裴 、郭象的崇有过渡的中间环节。

西晋玄学(约263~316年)以裴 、郭象为代表,构成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玄学仍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贵无派发展到极端,使当时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谢鲲等人,继承嵇、阮思想中颓废的一面,嗜酒极欲,追求表面形迹上的放达。这种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学贵无派在思想上的创造力,使它走向没落。二是沿着向秀的思想发展为裴 和郭象的崇有论哲学。裴 (267~300),裴秀之子,作《崇有论》,指斥时弊,批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气,重新肯定名教的作用。哲学上提出“至无者无以能生,始生者自生也”的观点,反对在万有之外去寻找事物的本体,认为万物是“自生而必体有”,没有别的东西作为其存在的根据,从而完成了从贵无向崇有的过渡。郭象(252~312)进一步发展了裴 的崇有论思想,提出“无不能生有”、“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等新的命题,并在万物“自生”说的基础上提出“独化”的概念,把崇有论推向极端。

东晋玄学(约317~420年)以张湛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时司马氏政权南迁,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进一步导致思想上的空虚。因此超生死、得解脱的问题便成为玄学的中心内容。张湛注《列子》,综合崇有、贵无学说,提出“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的思想,把世界和人生视为瞬息万变,稍纵即逝,虚伪无常,主张采取“肆情任性”的纵欲主义人生观,把玄学引入了绝境。这在政治上反映了门阀士族的没落。东晋以后,玄佛合流,般若学各宗大都以玄学语言解释佛经。因此,讨论非有非无的佛学取代了讨论本末有无的玄学,中国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玄学的出处
在江湖人的口中,一直流传着一则充满神秘而又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系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四千六百多年以前。
话说盘古开混沌天地,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之后,我们的祖先--黄帝公孙轩辕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形下诞生了……
后蚩尤作乱,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传说中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女娲娘娘。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
2、秘籍的传承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
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
到了汉朝,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诸葛亮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卜、相,统称为玄学五术。
3、玄学五术--山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山"也是最深奥、最神秘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为"迷信"的一种。"山"所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的修习。《玄典》--一切可以修身养性的好书都可以用来修习,如《老子》、《庄子》、《列子》、《孙子》、《太公阴符经》、《黄帝内经》、《道臧》甚至《西游记》……等一切书籍都被拿来充实思想、参悟宇宙道理。 《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的吐纳法--气功。道家的炼丹法,称之为天丹、人丹、地丹。 《修密》--符咒法、压镇法、祈星法、武术等,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 也有秘术门派将"山"分为仙、道、幻、灵、兵五种方法。而其范围不离上述三部分。
山是秘术中最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严格地说,它是凡人修仙道的工夫,是求超脱的形而上之追求,只有"命、卜、相、医"流在江湖凡尘济世了。
4、玄学五术――医
秘术"医"包括三部分。
方剂--使用药物,根据表里、虚实、寒热,再应用古老的周易八卦来治疗各种疾病一种方法。
针灸--以《黄帝内经》、《难经》辩奇经八脉、穴道,用铜针刺穴道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疗--以催眠术、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药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5、玄学五术――命
秘术中"命"是以时间、空间的磁场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
占星术--在占星术所包含的有《七政四余》、《紫薇斗数》、《五星术》。
干支术--以人出生时间,年月日时以天干地支排列成命,四柱中命的部分典籍最多,重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孙膑遗书》、《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又名栏江纲)、《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现代人的命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推易坛泰斗邵伟华,为推动易学与命理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后贤人辈出……。
具有代表性的有邵伟中的平衡论,特别是干支的作用关系弥补了其兄邵伟华《四柱预测学》的理论不足,然其论事与具体应象明显含糊不清,往往以从政有官、经商有财、从文有名而概之,是其不足。
后李洪成香港注册海南创建预测公司,所著四柱书籍沿袭邵氏理论基础上并没有突出的创新,但影响面与邵氏有过之而无不及,弟子不下万千。
王庆四柱理论在命理界有重大突破,笔者无缘拜读其大作,据说在沿袭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新。
山东李涵辰《八字预测真踪》的问世,再度掀起命理热潮,其全新的预测理论在命理界颇有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全新的理论思维框架是被大家认可的。
6、玄学五术――卜
所有数术玄学以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诸术以卜派最为渊源流长,从古老的周易演化而来,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有的门派在卜的这一部分还包括预言、克应占梦、测字解字、签贴、姓名学等方术。
7、玄学五术――相
相的部分包括两种;
人相――手相、面相、体相、摸骨、痣相等,代表著作有《观人于微》、《相理衡真》、《神相铁关刀》、《水镜神相》、《麻衣神相》、《金铰剪》等。
地相――地相就是古时的《堪舆术》,分为看门井灶的阳宅相法与看龙穴砂水向的阴宅相法,一般称为风水术。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等。
以上为玄学的基本构成,相传来自天书,笔者以为以上诸法都是源自周易,周易涵盖时空、宇宙的万事万物,是阐释宇宙的经书,把易经称为"万法归宗"之宗.

热点内容
发票失控会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6 11:41:49 浏览: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16 11:19:34 浏览:342
刑法理论论文 发布:2025-01-16 11:19:31 浏览:782
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 发布:2025-01-16 11:17:46 浏览:401
岗位交接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1:04:05 浏览:668
杨桥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6 10:32:04 浏览:288
且末县城镇法律服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1-16 10:12:16 浏览:241
快车律师 发布:2025-01-16 09:51:05 浏览:685
社会责任适用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9:20:39 浏览:418
司法考试历届真题 发布:2025-01-16 09:07:25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