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总结
① 小学生参加了公民道德宣传活动的感受怎么写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主题活动,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为早日实现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各科室、两院要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栏、横幅、网站、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局网站要刊播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宣传内容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引导社会舆论,努力营造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2.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要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重点,按照“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按照道德讲堂流程,在宣传日前后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主动邀请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亲身宣讲,让广大干部群众感悟道德人生。
3.开展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活动。在公民道德宣传日前后,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主动看望慰问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他们送上真情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
4.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要结合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围绕机关单位、窗口行业等领域,开展文明执法、规范服务、诚信经营等各类实践活动。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和督促各行各业从业人员遵循职业道德,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严肃处理有悖职业道德的行为。
5.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结合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以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餐桌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要注重发挥志愿者的专长,开展法律咨询、爱心家教、小区巡逻等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推动全社会逐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6.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要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办一期“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栏,并通过组织参加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相结合,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践行道德规范,增强公民意识,争当“美德少年”。
三、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科室、两院要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人员,制定方案,精心组织,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连续刊播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宣传内容和公益广告,形成舆论声势,提供舆论支持。各单位要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着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3.总结经验,推报信息。要在注重活动过程、保证活动质量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经验,及时收集资料,展示工作成果。活动方案、活动信息、活动总结、照片资料等须于9月30日前报区文明办。 附件: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宣传标语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6、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7、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8、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城。
② 道德主题摄影活动心得
道德主题摄影活动心得的写法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这次活动中,对你的拍摄技巧有什么启发;第二方面是在这次活动中,你在道德方面受到了什么启发。心得的意思就是启发,所以写心得的时候只要把你所受的启发以真实的笔触写出来就好。
最后,总结这次道德主题摄影活动给你今后生活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互帮互助,共创和谐美好家园。能够从小事做起,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都会得到一次升华。还要表达你对这次活动的感谢,并且表示以后也要多多参加。
③ 践行六德作文
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教育活动总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广大少年儿童提出的殷切期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的指示精神,我校组织开展了“爱、礼、信、义、孝、俭”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家长的配合、学生的积极响应,提升了学生德育水平的,为了以后能更好的贯彻落实六德教育,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教育活动的认识 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成为追求高尚的公民。因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坚持讲“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和“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教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我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力度。 讲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教会学生做人的着力点。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读书做人,成就再大的事业也必须从学做人开始。对于学生来说,讲“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是一封无字的介绍信。讲“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一是要求诚实守信,有错就改,养成良好的处世立身品格;二是对待他人信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认真地想一想,自己力所能及并且提出的事情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的才答应。跟教师、家人、同学、朋友相处,时时处处离不开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保持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的立场,老老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与老师、同学真诚相待、和睦相处。 二、开展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教育活动的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活动领导小组,王娜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丁永全为副组长,各年级组组长和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小组成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充分认识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实践,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学校很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校园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制度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白玉稳校长任组长,陈晓宁书记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及班主任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此次活动的开展和落实。
2. 健全机制 (1)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具体实施落实。 (2)完善了学校的评价方法及考评措施。将开展“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教育的情况作为评价班级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
④ 社会道德的总结60字
总结是对我们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大家在参加完活动后都要向上级或者是其他组织上交一份厚重的活动部总结,一个是对自己在活动期间的交代,更多的是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下面是小编在出国留学网活动总结频道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前来参考。
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为认真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我校按照“以点带面、以月促年、积极行动、务实高效”的工作思路,在全校掀起一个公民道德建设热潮,进一步推动我校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校、社区、家庭为基地,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抓引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多年来,我校始终要求各位教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加强道德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系统教育。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校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研讨,深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各科教学内容之中,形成了全员参与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围绕"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我校积极宣传本校各班的“精神文明小标兵”、“诚信好少年”的典型事迹,并组织全校老师学习共产党员标兵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校风,营造浓厚的环境与文化氛围。
(二) 抓活动,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围绕全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深化,结合不同层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性和吸引力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积极开展“三百”教育活动。
我校大队部向各个中队发出号召,在我校各个中队广泛开展"看百部优秀影片、读百部优秀图书、唱百首优秀歌曲"为主题的"三百"教育活动。在各位中队辅导员的组织引导下,各个中队的少先队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教育活动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吸引到读书教育活动中来写读书体会和观后感等,使我校各班的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
2、广泛实施争创"四小"工程。
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我校在各个中队广泛实施了争创"四小"工程:
一是开展了学英模、树规范,争做"小标兵"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了学校校风校纪建设,使公民道德规范细化入心,并落实到每一名青少年的日常行为中。
二是开展了学习环保知识,争做"小卫士"活动。依托环保教育基地,引导中小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建设美好家园。中小学生参加了争当"小卫士"活动,开展了"清理口香糖"、"拾捡白色垃圾"、"清除野广告,城市更美好"、"护河行动"、"清理街道卫生大行动"、"回收废旧电池"等系列活动。
三是开展了奉献爱心,争做文明"小伙伴"活动。开展勤工助学、爱心助残、城乡小伙伴手拉手等团结互助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付出一份爱心、收获一种品格,在活动中体验真情、感悟人生。
四是开展诚实守信,争当"小主人"活动。围绕培育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广泛开展"诚实守信,做小主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征集诚信格言、制作诚信格言展牌、建立"诚信"档案、开设"诚信考场"等适合学生学情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做诚信学生,做城市、学校的小主人。
(三) 抓环境,营造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社会氛围
为营造学校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拓展德育建设的内涵和领域。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活动。我校继续启动实施了"家长教育素质工程",以家长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为宗旨,结合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举办专家讲座,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了科学教子的能力。学校还组织了"亲子同读一本书"、编撰家庭道德格言等活动,使学生和家长增强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孝敬父母、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意识。
二是开展"小手拉大手,我跟文明走"活动,促进学生自身和社区居民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学校通过引导学生查找自身和周围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以画漫画、写故事、演小品、说道德等形式对不道德行为给予批评纠正,并倡导学生与家长签订文明协议,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对家庭文明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抓保障,建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为积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我校组织实施了"保护未成年人爱心计划"。我校大队部纪律监查部对学校各班学生进行广泛了解,对部分问题学生展开“手拉手爱心活动”。以中队为单位,各中队对本班的问题学生进行“一帮一、手拉手”的互帮互助活动。学校大队部还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内部、学校周边纪律做好检查、监督工作,以净化学校周围环境,保障学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⑤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内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容善,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
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个人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
(5)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总结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道德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此外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捡垃圾活动总结
经过一天的志愿活动,身体上虽然很疲惫,但在精神上却是很享受的。把公民道德建设和做环保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学习发扬吃苦耐劳,无偿为人们服务的精神。同时还帮助我们为身旁的环境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贡献,不仅是这样,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也能给身旁的人带来一点点感化。
跟着我们的思路走,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这是需要大家长期不断努力才行的,所以,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环保意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应该无时无刻,无时无地的发扬我们的环保精神。争做一个环保先锋。另外,我觉得要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质量,需要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参与环保运动的实践,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来慢慢地来达到这个目的。
⑦ 关于坚持道德教化,弘扬依法治国的团活动总结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把其作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决定》作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大论断,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是对法治和德治关系的深刻把握。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都有其独特地位和功能,但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要树立信仰,就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德治的实现需要法治的规范、制约,需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法治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看,坚持法治与德治“两手抓”,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党始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与此脱离不了关系。分开来看,一方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党的十五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强调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另一方面,道德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的必然要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阻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提高以德治国的水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通过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推进,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抓好法治“这一手”,坚持依法治国,就要按照四中全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道路问题最具根本性。坚持依法治国,关键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法治道路、那个法治道路,有的甚至想照搬照抄西方模式。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些错误想法、认识。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这一重大问题上,向全社会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坚持依法治国,还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要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基本道德观念的要求融于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政策中,融于社会的各项管理中,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坚持以德治国,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关键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在经济活动中,国家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利益,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经济利益;同时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解决好各级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治。社会主义法治体现人民的意志。要在全体人民中进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⑧ 谁有自强自立的活动总结
第一部分 文件材料 1、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 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方案 2、"我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演讲比赛通知 3、"我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演讲比赛决赛名单、名次 4、"我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演讲比赛报名表 5、部分参赛征文 第二部分 活动介绍 1、"我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演讲比赛 2、"以我所能、服务社会"活动 3、毕业生就业与择业系列讲座 4、"书法、摄影、绘画"三展活动 5、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签名活动暨爱心助学成立仪式 第三部分 活动总结 第四部分 精彩瞬间、活动剪影 "我的大学生活"和"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演讲比赛 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拓展素质教育,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貌,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热爱祖国, 热爱生活, 热爱校园的热情,校团委、学生会于10月22日至10月24日举办了以"我的大学生活"和"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比赛面向全校同学,要求脱稿演讲,演讲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共有103名同学报名参加了这次演讲比赛。10月20日召开演讲比赛预备会,交待比赛事项和分组抽签,根据分组抽签情况,选手们于10月22日在南2001--2004教室分ABCD四个赛区进行初赛。在初赛的基础上每赛区取前五名进入10月24日在三楼电教室进行的决赛。选手们以高昂的激情,饱满的精神畅谈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志趣和追求,以及如何在大学生活中树立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外语系荣获最佳组织奖,校党委书记左立竞、数理系主任朱艳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状和证书,并对本次活动给予肯定。 "以我所能、服务社会"公益活动 11月2日上午,校团委组织我校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以我所能、服务社会"活动,以"我能为社会做什么"为口号到东风路、步行街进行义务清洁公益活动。 学生党员是学校的先进分子,是学生学习、工作的榜样和模范。校团委将通过长期组织学生党员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参加本次义务清洁公益活动的共有文山师专的党员、预备党员39人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他们用行动向人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蓬勃向上、服务社会的青春风采和时代风貌。 "书法、摄影、绘画"三展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陶冶师生情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结合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的开展,由校团委主办的"书法、摄影、绘画"三展活动在冬运会期间举行。 由校学生会、中文系、美术系共同承办的的三展活动共收到我校师生各类作品二百余件,各类作品于11月12日至14日在学校美术楼一楼展厅进行展示。展厅内作品五彩纷呈、笔墨生辉,迎来广大师生的驻足参观,赢得大家不绝的赞誉。同时,中文系、美术系老师认真组织评奖,共有六类三十八件作品在此次"书法、摄影、绘画"三展活动中获奖。获奖名单如下: 一、摄影展: 一等奖:董寿全《灯》、袁学宁《旗帜》 二等奖:何家杰《迎风草》、张玉纯《笑看风云》、杨云智《风雨欲来》 三等奖:王明《我是主人》、徐汉道《晨曲》、徐正斌《春的韵律》、 陈金威《勤劳》 二、书法展: 软笔:一等奖:董寿全 二等奖:吕正云、赵恩贵 三等奖:罗丽、汪菲、李梦冉、王庆华 硬笔:二等奖:陈天恩、刘文 三等奖:章启良、王栩、李有政 三、绘画展: 1、国画:一等奖:杨永修《溪水长流》 二等奖:周林《豆花》、徐汉道《秋》 三等奖:郑维昆《高山流水》鲁兆平、吕正云 2、色彩画:一等奖:革春云《静物》、袁学宁《轮回》 二等奖:张鸭森《风景》、段应梅《花》 三等奖:赵德斌《静物》、陈南英《静物》 3、素描: 一等奖:陆正安《肖像》 二等奖:革春云《大卫》 三等奖:陶有春《荷马》顾贵龙《静物》 毕业生就业与择业系列讲座第一讲——大学生就业与择业 11月13日19:30,校纪委办公室主任刘本华老师在二楼电教室为广大同学作题为"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讲座不仅吸引了广大的大三同学,有的非毕业班的同学也来聆听刘老师的就业指导。 刘本华老师首先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开始讲起,从旧的计划经济下的大学生招生与分配制度讲到现行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刘老师着重讲述了就业的准备活动和应把握的原则。 一、明确目标、转换角色 二、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 三、正确认识社会,寻找最佳位置 毕业生就业与择业系列讲座第二讲——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思考 11月18日16:00,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事局局长李品相老师在四楼电教室为我校大三同学作题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思考"的讲座。 李老师从1999-2001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开始,从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讲到面对困难该怎样办,对毕业生如何就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签名暨爱心助学成立仪式" 11月15日下午,在我校第十四届冬季田径运动会隆重闭幕之际,校团委组织举行了"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签名暨爱心助学成立仪式"。 举行此次仪式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冯林虎老师主持,仪式上,校党委书记左立竞、捐资代表、学生代表分别作了发言。大会共收到了各界人士捐款15万余元,并将专款专用,用于资助我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最后,来宾及全校近3000余名师生进行了签名活动。 同心协力,共创辉煌 --共青团文山师专委员会"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云南高校工委、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的通知》,共青团文山师专委员会于2002年10月22日至11月中旬期间,认真组织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落实 自接到云南高校工委、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的通知》后,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左立竞老师作专门批示,要求全校师生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建议将捐资助学活动纳入其中,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建立"文山师专扶贫助学基金会"。共青团文山师专委员会结合本校实际和左书记的批示,及时制定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方案,并认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 二、部门协作,配合密切 此次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由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和实施,校团委在活动中得到了党政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大力协作和密切配合,为校搞好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所取得的成果除了校团委的努力工作外,离不开学校党政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大力协作和密切配合,活动得到了各方各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助。文山师专校党委积极为"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签名暨爱心助学成立仪式"作前期准备工作,与文山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宣传和联系,为爱心助学基金会的成立争取支持和募捐。学校为办好毕业生就业与择业系列讲座,与文山州委积极联系,邀请到了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事局局长李品相老师为我校大三同学作题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思考"的讲座。校电教中心密切配合校团委的工作,为 "我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演讲比赛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流的音响服务,各系团组织积极参与活动,为我校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出谋划策,各系团总支书记和推荐老师全身心投入 "我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演讲比赛的评委工作,校语委雷丽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参与了从此演讲比赛。在"书法、摄影、绘画"三展活动中,校学生会、中文系、美术系共同承办的的三展活动共收到我校师生各类作品二百余件,美术系热情提供展览大厅用于"书法、摄影、绘画"展示,同时,中文系、美术系老师认真组织评奖工作。在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征文活动中,中文系、校报编辑部积极为校团委推荐同学参加,并在同学们数十篇的征文中认真细致的组织审稿工作,根据通知要求上交两篇文章参加评比活动。 三、以活动为载体,效果显著 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的建设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是学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活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在"我的大学生活"和"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我校共有103名同学报名参加了这次演讲比赛。选手们以高昂的激情,饱满的精神畅谈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志趣和追求,以及如何在大学生活中树立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的热情,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貌。校团委组织我校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的"以我所能、服务社会"活动,以"我能为社会做什么"为口号进行义务清洁公益活动。发挥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向人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蓬勃向上、团结互助、服务社会的青春风采和时代风貌。"书法、摄影、绘画"三展活动共收到我校师生各类作品二百余件,各类作品五彩纷呈、笔墨生辉,迎来广大师生不绝的赞誉。摄影比赛二等奖获得者何家杰同学的《迎风草》寓意了当代大学生自强自立的优良品质,广大同学用书法、绘画的艺术形式陶冶师生情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把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推向高潮。校纪委办公室主任刘本华老师题为"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和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事局局长李品相老师题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思考"的讲座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革、现行的就业方针和政策、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业的准备活动、应把握的原则等,对毕业生如何就业提供了积极的参考。讲座号召广大的毕业生同学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不怕挫折、敢于竞争,依靠真才实学,在互学、互勉、共同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在我校第十四届冬季田径运动会隆重闭幕之际举行的"文山师专大学生自强自立签名暨爱心助学成立仪式"积极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爱心助学基金会共收到了文山社会各界人士捐款15万余元,并将专款专用,用于资助我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签字活动中,广大师生踊跃参与,用钢笔书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也向人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的决心和信心。 2002年10月22日至11月中旬为期50多天的时间里,校团委积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云南高校工委、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大学生"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系列活动的通知》,在学校党政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成绩斐然。校团委把大学生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寓意于活动中,认真组织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建立了文山师专爱心助学基金会,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为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⑨ 诚信教育活动总结
我们大一的时候也开了这个主题班会,
诚信教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诚信教育,是为了培育诚信意识、诚信行为所采取的教育活动。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少数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提出了三个“充分认识”的要求,即,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就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阶段总结如下:
一、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认识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成为追求高尚的公民。因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坚持讲“诚信”和“诚信教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讲诚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是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教会学生做人的着力点。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处处离不开“诚信”,否则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会让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的事也可以不办。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读书做人,成就再大的事业也必须从学做人开始。对于学生来说,讲“诚信”,是一封无字的介绍信。讲“诚信”,一是要求诚实守信,有错就改,养成良好的处世立身品格;二是对待他人信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认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做到的才答应。跟教师、家人、同学、朋友相处,时时处处离不开诚信,保持诚信的立场,老老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与老师、同学真诚相待、和睦相处。
二、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实践,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2)制订教育计划。学校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的计划,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分层次有重点地制订各年级段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和主题。
(3)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学生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并扩展到社区和学生家庭,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
(4)教师率先垂范。开展诚信教育,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行为是关键。学校领导和教师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开展诚信教育首先要确立诚信立教意识、确立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是服务者的观念,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及对家长、学生承诺等方式树立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
诚信教育的内容很广泛,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积累经验,为诚信道德提升提供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具体的诚信教育的内容是: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教育,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规章制度,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等。
(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实施养成教育。特别是作为诚信教育重要内容的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的教育,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等。
(4)真诚待人和乐于助人的教育。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对待他人,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等。通过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5)道德规范进校园活动。学校继续开展以“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五小”实践活动为主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四、诚信教育的主要形式
学校把诚信教育贯穿在各类教学及日常活动中,把思想品德课作为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品德课中穿插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现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非常人性化的好课程!同时,学校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1)结合晨会、班队活动和平时班级管理、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渗透。一是校长在全校升旗仪式上进行了“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国旗下讲话。二是班队活动课,政教处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一次动员大会,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发动和引导全体师生投入到本次活动中,做到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
(2)开展专门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征文、演讲、对话、辩论等。同学在课间进行了“诚信”演讲。个班出了一期“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举行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故事演讲比赛。开展了一次学生“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征文活动。
(3)组织学生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参加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等。
(4)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建立“诚信档案”。作为评定学生品德等第的重要依据。
在诚信教育中,学校把诚信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同时,开展诚信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学校内,还通过办好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加强沟通和指导,积极融入社区并参与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等,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使之形成教育的合力,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提高诚信教育的整体效益。
⑩ 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它对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创新道德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一、加强对自我修养行为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实效性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修养,甚至把修养同个人立身处世、治国安邦联系起来,故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虽然我们一贯重视修养,但对如何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研究得不够,致使人们进行自觉修养的意识不强,自我修养的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加强对自我修养规律的认识和研究,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从主客观两个角度考虑,加强自我修养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用高尚的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进步,提高公民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倡导加强自我修养,需要多从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细致研究如何引导人们自觉加强自我修养。提到自我修养,有人会认为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行为,需要个人努力。其实,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来看,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但不否认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离开外因这一重要条件,内因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就某些事物的发展变化来看,不同的外部条件可能会导致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自我修养就是如此。近年来,有些人善意出手援救弱者、病人、交通事故受害者而被冤枉甚至因此成为被告的实例,放大影响了社会公众,导致人们即便是有心救助也要相约多人见证,甚至干脆集体陷入冷漠,着实让人心寒。请问,如果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还有几人愿做良善之事,愿为良善之人?更有几人愿自觉地去加强道德修养?因此,从社会整体而言,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大家一定要看到,在一个人人向善、人人为善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就强,自我修养的效果也好。这就是说,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是促进自我修养的社会条件。因此,只有注重把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社会道德环境不是人创造的吗?既然人的修养自觉性受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而人又是社会道德环境的创造者,那么是不是会形成这样一种悖论:即社会道德环境差,人就不愿加强修养;人不愿加强修养,社会道德环境就越差。如此是不是说明一个社会道德滑坡就无可救药了?从表面看是这种因果关系,但上面的悖论忽视了一个问题,即影响社会道德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引领则是影响社会道德风尚进步的关键因素。只要我们旗帜鲜明地把高尚的社会价值观确定为主导价值观并引领社会道德风尚进步,就一定能有效地改变社会道德环境,进而引导公民加强自我修养。
把高尚的社会价值观确定为主导价值观并引领社会道德风尚进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昭示社会主导价值取向。要明明白白地向全社会表明我们这个社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批判什么,在全社会倡树“道德高尚的人受人尊重,道德低下的人受人鄙弃”这样一种价值导向,形成人人尊崇道德楷模,人人鄙视邪恶的良好社会风气。确立这样的价值导向才能引领自我修养向高层次迈进。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某种意义上讲,干部的道德观就代表或体现着社会主导价值观。因为领导干部处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地位,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一举一动都有导向、示范作用,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是巨大的。因此,广大干部就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标示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影响带动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三,就是要用制度保证道德模范、言行楷模有尊崇的社会地位。相反,对奸诈邪恶,缺德败德者给予严厉的惩处。如此,人们才有明确的修养目标,才有良好的修养环境,才有浓厚的修养意识,自然就会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进而推动社会道德环境向更高层次提升;社会道德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会促进人们加强自我修养,促进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提倡积小善为大善的修养方法。道德修养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佛教人士劝人改恶从善有立地成佛之说,他们认为道德修养、道德提升以至于弃恶从善的过程转瞬间就可以完成,“文革”时也有脱胎换骨的说法,强调要和旧思想彻底决裂。立地成佛、脱胎换骨之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不能奢望一次教育就解决问题,更不能寄希望于简单发个文件,在会议上倡导一下,就能让党员干部以至于普通群众的自我修养搞好了,如果这么简单,我们这个社会风气就好了,人人也都是道德君子了。我们必须认识到,道德品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积小善为大善的渐进过程。只有不弃小善,才能积成大善;只有能积众善,才能成为道德楷模。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指的就是这种积少成多、防微杜渐的修养方法。所以,要提倡积小善为大善的修养方法,要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养自己心中开始出现的高尚道德观念的幼芽,使其不断积累和壮大。最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追求“慎独”的修养境界。所谓“慎独”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不忘记警醒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从表面看,“慎独”似乎是修养的境界而不是修养的方法,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独处时学会掌控自己的行为,做到坚守正道,日久就会成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定型后就会转化成人们的优良品质。好的行为习惯不但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还能影响整个社会环境,推动全社会共同进步。这就是前面说的,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在良性互动中实现的。慎独有别于“私字一闪念”,“文革”中要求人们“狠斗私字一闪念”,真正的纯而又纯、“私字一闪念”都没有的人是不存在的,问题是要能控制自己、把握自我,这就是“慎独”的方法和境界。做到慎独需要有一种敬畏意识,古人说离头三尺有神灵,我们不相信有什么神灵,但要牢记神灵好欺,良心难安。要学会敬畏自己的良心,要不断用自己的良心审视、评判、修正自己的行为,弃恶从善,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二、不断研究、改进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道德教育是社会根据道德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公民施加道德影响的过程,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对被教育者进行外部灌输。灌输的效果取决于灌输的艺术以及被教育者对灌输行为和灌输内容的认同和亲附程度。为此,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树立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提高道德教育的说服力。道德教育的方法很多,形式也灵活多样。但是,千方法万方法,有良好效果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反思当前的道德教育行为,可以发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效果并不理想。而不理想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教育好教育人的人,其中主要是有些领导干部缺少表率作用,极大地降低了道德教育的说服力。有些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马列主义专对别人,会上冠冕堂皇,会下胡作非为。这样,即使你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群众也无法信服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说服力。近年来,群众漠视道德教育,甚至厌恶道德教育,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切实教育好教育人的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设定科学的道德教育标准,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通观道德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人们的道德觉悟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这既是事实,也是必然。针对这种实际,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贯彻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在标准设置上,既要突出崇高的道德教育,更要注意培养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设置最低的道德底线。对普通群众,要多从广泛性角度考虑问题,道德教育的标准是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即爱岗敬业,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有正义感。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广泛性的基础上,更多的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即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切的精神,提倡乐于奉献,公而忘私。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种要求不具有强制性,更不是所有干部都能做到的。从干部的实际思想状况看,对干部的道德教育也要把先进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不是道德教育的标准越高越好。若标准太高,实际工作、生活中做不到,反而不能激发干部的精神,倒不如实际一些更好。比如说我们教育干部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假如有人做不到无私奉献,倒不如把调门放得低一些。我们讲修身养性,讲遵纪守法,甚至可以把不可逾越的底线和大家讲明白,经常给大家敲敲警钟,念念紧箍咒,倒不失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办法。人的觉悟有高低,信仰有差异,如果你不认同崇高理想,不能无私奉献社会,至少不要去巧取豪夺、贪占不义之财。这样,一般干部不违法乱纪,优秀干部能无私奉献,倒是比存在着违法乱纪现象对社会的影响还要好。
(三)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将能撼动人们心灵的事例同崇高的理想教育和平实的话语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单就教育内容来说,假大空虚的说教历来不被人们所接受。理论界曾强调要用崇高理想信念激励人,先进事迹鼓舞人,朴实道理打动人。这三者是相互补充,不可偏废的。但现实中我们却没有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往往是崇高的理想教育多于朴实的话语;高大全的人物多于血肉丰满的人物。这些问题“文革”中更是走向了极端,致使其负面影响至今还未消除。我们必须改变将三者分离,以及语言空洞、形式枯燥的做法。在利用道德模范教育人的时候,不要人为的拔高这些道德楷模的言行,同时也不要忽视我们身边的英模人物的教育作用。在用崇高的理想激励人时,切忌不分对象、简单灌输。要让先进分子首先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以此带动普通群众提高觉悟。在此基础上,不要忘记用朴实的道理打动人。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朴素的道理更耐人寻味,更能实现心灵的对接。例如,汉丞相萧何对钱财的认识是何等的透彻明白,让人不得不颔首赞叹!汉朝建立后,很多大臣都忙着购房买地,惟有丞相萧何无动于衷。好多人不明白、不理解萧何的想法和做法。有人问他:满朝文武大臣都忙着购房买地,丞相为什么一点行动也没有呢?萧何回答说:我买那么多房产田地干什么?现在的这些已经足够用了,如果说多买了留给子孙后代,更是大可不必,子孙如果象我,不用我买他们也会有;子女如果不象我,你就是买的再多他也守不住。事实不就是这样吗?封建帝王把江山都留给子孙了,有些不能守成的后代不是照样丢了吗!清朝第一代醇亲王奕譞从另一个角度也总结了一条耐人深思的道理,他告诫后人说:“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这样透彻明白的道理也许不如远大理想那么耀眼,但其蕴含的哲理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也是人们没有理由拒绝的。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不要忽视了用朴素的道理引导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算好“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平安帐”,使广大干部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增强修身养性的自觉性,逐渐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三、采取必要措施构筑正义网络,用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影响、带动公民提高道德素质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这张网的道德功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传递性,在关爱、互助的环境下,你助人为乐,我见义勇为,你关心我,我帮助你,社会相互传递着正义的力量,人们的道德品质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良善的环境很快就形成了。在良善的社会环境中人性的优点会被催生和放大;相反,在冷酷自私或恶势力盛行的情况下,人性的优点会被压抑,特别是当见义勇为而又被人冤枉的情况下,人们就会压抑、隐藏自己良善的一面。压抑、隐藏的结果则会导致人情冷漠,见义不为,见危不助,甚至以怨报德,这样人际关系就会降温结冰,人性中自私、阴暗甚至是邪恶的东西就会肆虐。因此,构筑正义网络,传递正义力量,传递人间温情,是保护人们的良知,促进公民道德觉悟提高的重要措施。
(一)要让公众认识“人人都是正义网络上的扣结或环节”,自觉构筑社会正义之网,影响、带动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道德环境是公众的集体生活环境,也是公众集体创造的生活环境。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利害关系是相通的,今天面对别人遭遇无助、邪恶、欺凌、攻击时,如果你因为害怕报复而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或逃避、失语,或集体陷入冷漠,这样做虽然不会惹火烧身,避免了一时的侵害或麻烦,但却牺牲了社会道德环境,牺牲了个人的长远利益。结果必然是,当明天你受到伤害、遭遇危险时,大家也都为自保而采取逃避行为,明天受到伤害的就是你。正义的网络或链条是由大家共同构筑的,每人都是正义网络或链条上的环节或扣结,保护他人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别人也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设若因为我们为一己私利或一时私念而破解了社会正义网络或链条上的扣结,那么,正义网络或链条就会破损,以至最后因破损而荡然无存,致使人人都成了孤立无援的个体,人际关系缺乏应有的信任、温暖和必要的援助。结果是正义形不成力量,反被邪恶所震慑,最终只能是任由邪恶势力欺凌、宰割。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一己私利或一时私念,而破解了全社会的正义网络和链条!
近年来,有些人躲避施救、见义不为就是破解正义网络的行为,是自私和短视的表现,虽说“彭宇案”为人们的这种行为提供了看似合乎逻辑的理由,但“小悦悦事件”却让人毛骨悚然,更让人警醒!我们再也不能为自保而无视他人的遭遇了!构筑正义网络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二)政府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要加大惩恶扬善的力度,以此来支持构建社会正义网络,影响、带动公民提高道德素质。保护人们的良知是构筑正义网络的基础性工程,而保护人们良知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大惩恶扬善力度,即通过“扬善”来唤起人们的良知,通过“惩恶”来保护人们的良知。
“惩恶扬善”既要求社会组织对正义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支持和大力褒扬,更要求政府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为好人撑腰壮威。“扬善”要真正“扬”起来,要让全社会都羡慕英雄和正义的维护者。要让见义勇为、见危互助者切实感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荣耀和尊重,要让他们因自己的善行而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实惠和政治荣誉。对那些不畏强暴,敢斗、善斗邪恶的好人,社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及其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要给予充分的保障。对在勇斗歹徒时受伤或牺牲的英雄和他们的家属要给予优厚的经济援助,在本人和子女生活、就业问题上要给予充分的照顾,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不但如此,还要使他们在社会上处处有光荣感、神圣感、使命感,使社会成员愿意效仿他们。这样才能使见义勇为、见危互助行为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良善行为才能发扬光大。
“扬善”的同时要坚决“惩恶”,就是要对邪恶势力予以坚决严厉地打击,绝不姑息纵容。“惩恶”是消除见义勇为者后顾之忧的主要措施,是支撑正义网络的坚强“支柱”。如果没有这一“支柱”的支撑,就会使好人长期蒙受邪恶势力的欺凌,结果只会助长奸人的威风,灭好人的志气。现实中正是因为执法部门惩恶不严,措施不到位才导致恶势力甚嚣尘上,导致人们因惧怕而自保,因自保而麻木和冷漠的。其实,人们在感叹正义缺失的时候,并不是人们的良知真的丢失了,而是大多数人有后顾之忧,致使人们面对邪恶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勇气斗。因此,当今之计,执法部门一定要加大惩恶力度,强化惩恶措施,为良善之人撑腰壮胆,让恶人无生存空间。加大惩处力度,就是要让不法分子产生畏惧心理,让他们抬不起头,见不得人,杜绝他们再次攻击伤害别人。“惩恶”要务尽、务严,不严不足以威慑歹徒,不严不足以戒效尤,不严不足以消除人们对歹徒的畏惧,也就不足以支撑正义的网络。
四、构建健康的社会道德评价监督机制,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改善
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凭借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对个体或群体的道德行为作出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价值判断,进而对高尚的道德行为进行充分的宣传和赞美,对不道德的行为给予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以达到“褒善贬恶”、“扬善抑恶”的目的。道德评价行为是加强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道德评价,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讲道德者受人尊敬、褒扬、扬眉吐气,不讲道德者遭人唾弃、谴责、自惭形秽的舆论氛围。这样可以促进公民提高识别善恶的能力,增强人们倡行良善、甚至是改恶从善的自觉性,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和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一)领导干部不但要做道德君子,更要做鞭挞邪恶、维护社会良善的守护者。领导干部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主导力量。孔子曾针对为官从政者的道德影响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语还说,官员之德如风,百姓之德如草,草随风行,官员修德方能正世风。现实中广大群众正是以身边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和实际行动作为价值标准来评判社会道德行为的,也是根据这种评判来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当前,道德建设领域出现的某些问题,与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滞后以及少数干部道德滑坡有很大的关系。实践证明,领导干部道德比较高尚的地区和单位,一般都风气好、人心齐、事业顺、成绩大。因此,只有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使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才能引领和带动社会道德风尚进步,促进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领导干部不但要做道德君子,更要做鞭挞邪恶行为、维护社会正义的守护者。在政治生活领域,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倡树良好的工作作风。在社会生活领域,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做到善恶分明、嫉恶如仇,敢于蔑视、批评、鞭挞邪恶,带头维护社会良善,做人民大众的“护法使者”。
在构建优良的道德评价机制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不但要积极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评判,同时更要虚心接受来自于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对群众的批评监督要本着和善的态度接受,不打击,不报复,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群众才敢于对领导干部进行道德评价,由此带动整个社会建立起健康的道德评价氛围,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二)培育群众勇于担当的道德责任,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褒扬与批评,创造健康的社会道德评价环境。近年来,有人因为怕担风险,不但在行动上缺少相互救助,而且在言论上也逃避对邪恶或缺德行为的揭露和批判,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幻想着独善其身或置身事外,导致社会上越来越缺少正常的道德评价氛围,越来越缺少讲真话的勇气,越来越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人们不愿公开面对面地评论别人的是非,更鲜有下级批评上级、群众批评领导的现象,特别是缺少应有的揭露、谴责和抨击行为,严重地销蚀了社会道德风尚中正义的力量。在这些社会现象中,最突出的是因为害怕领导或老板打击报复而不敢指正其错误的行为。面对领导或老板的失德、缺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有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成为胁从,充当打手。这些不辨是非,盲从上级命令的行为,严重的伤害了基层群众的感情,导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造成人际关系冷漠,阻碍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
鉴于上述现象的存在,我们必须培育公众勇于担当的道德责任,创造道德评价的健康环境。要让人们明白,仅仅设想置身事外或独善其身是不够的,也是做不到的,结果必然是导致社会道德环境的整体下滑。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勇于承担道德责任的高尚者,不但要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准则,确保自己做到见义勇为、见危互助,还要勇于对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评价,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氛围,促进全体公民反思、审视、矫正、纠偏自己的道德行为,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面对领导和老板,坚持服从不盲从,在领导和老板犯错误的情况下,要敢于指正领导和老板的错误,即便不能指正错误,起码也不能充当错误决策的执行者。我国传统名剧《秦香莲》中有个情节讲,陈世美严命家将韩琪去追杀秦氏母子,但当韩琪得知真相后,终以恻隐之心战胜了利害计较,放走了秦氏母子。韩琪身上体现的“从道不 从君”与“不受乱命”的道德责任观,是我们这个社会迫切需要、急切呼唤的高尚道德品质。只有培育并确立公众这种勇于担当的道德责任,自觉抵制邪恶势力或错误行为,才能树正气、兴新风,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五、构建彰显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用制度手段矫正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以法为教,引导社会风气健康发展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固然有赖于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有赖于不断加强道德教育,有赖于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同时也离不开健全的管理机制,特别是离不开彰显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它们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们在内容上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具体实践中相互凭借、相互支撑,共同推进社会风气健康发展。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就会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大家是否看到,近年来我国的司机遵规守矩的素质大大提高了。何以这样?因为有监控录象在实时监督,有酒后驾车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约束。驾驶员的表现,与其说是因为道德觉悟的改善,不如说是受制于交通法规的强大威力。交通法规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公共生活中起到矫正公民德性的强大作用。这说明人们的很多行为习惯是在制度的约束中慢慢形成的。在加强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靠彰显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来培养、塑造人们的良好习惯。离开了法律制度,将社会治理寄希望于个人觉悟与德性,则美德的施行,将仅限于少数道德高尚者,无法成为公共生活的常态。事实上,有许多公民道德规范特别是干部道德规范直接来源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规章、制度等,因而使公民道德规范的构建、践行和维护,带有一定程度强制力保障的特殊性。因此,通过法治手段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构建彰显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注重用非道德的办法解决道德问题。
构建彰显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就是要将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就是要借助于法律制度使多样化的道德观念具有相对统一的、可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使公民道德建设法制化,道德监督制度化,以法为教,强力纠正现实中的不良行为,防止道德无序行为发生,促使道德建设更具有实效性,使原本只具有“软约束”意义的公民道德规范同时具有“硬约束”的功能。(参考网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