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方法学
① 中国药典对加样回收试验的一般要求如何
加样回收是用来考察你的方法学的,假如加样回收达不到要求,说明你的方法学不可靠,用该种方法来处理样品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先看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X A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的一段话: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实采用的方法适合於相应检测要求。
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在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
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
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降解产物、防腐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中,其溶出量等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
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例如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各测定3次。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可信限。
② 简述中国药典凡例的性质、地位与内容
“凡例”是解释和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凡例”把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便于查阅和使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凡例”按内容归类,并箍以标题。凡例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有:
1.名称与编排
“凡例”指出,《中国药典》正文品种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均为药品的法定名称;英文名称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N)。
2.项目与要求
《中国药典》(二部)正文品种质量标准的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检查、含量测定、类别、规格、贮藏等。其中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主要内容见第一节国家药品标准。
3.检验方法和限度
《中国药典》凡例规定,《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原料药及制剂,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作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
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外,均按重量计。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非真实含有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超过101.0%。
4.标准品、对照品
标准品、对照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标准品与对照品(不包括色谱用的内标物质)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μg)计,以国际标准品标定;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
5.计量
《中国药典》“凡例”规定,试验用的计量仪器均应符合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
6.精确度
《中国药典》凡例规定了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的精密度。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0.14g;称取“2g”,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7.试药、试液、指示液
“凡例”指出,试验用的试药,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根据附录试药项下的规定,选用不同等级并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试剂标准。试液、试剂、缓冲液、指示剂与指示液、滴定液等,均应符合附录的规定或按照附录的规定制备。
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
酸碱度检查所用的水,均系指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
8.试验动物
“凡例”指出,动物试验所使用的动物及其管理应按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规定执行。随着药品纯度的提高,凡是有准确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或细胞学方法能取代动物试验进行药品质量检测的应尽量采用,以减少动物试验。
9.说明书、包装、标签
《中国药典》“凡例”指出,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说明书和标签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盛装药品的各种容器(包括塞子等)均应无毒、洁净,与内容药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不发生化学反应,并不得影响内容药品的质量。
③ 中国药典的三个特点分别是
一、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药品安全性方面,除在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也大幅度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高风险品种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杂质、残留溶剂等的控制。
并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明确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新版药典的附录和凡例等通用性、基础性技术规定与要求,对药典以外的所有上市药品都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除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采用了专属性更强的检查方法,增加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检查项目。
2010年版《中国药典》重点药品标准的系统性提高工作,对高风险药品尤为重视。新版药典增加了化学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在制剂通则中将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作为注射剂的必检项目;对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全部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
此外对于其他注射剂品种的标准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的质控要求,这些措施对于解决注射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药标准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一)中药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提高
新版药典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提取物标准大幅提升,一举改变和扭转长期以来收载品种少、基础差,尤其是中药饮片缺乏标准的局面。在中药资源保护及其相关标准技术创新得到跨越式发展。
(二)中药品种分别增加和完善了安全性质控指标。
一是在中药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如在附录制剂通则中,口服酊剂增订甲醇限量检查,橡胶膏剂首次提出不得检出致病菌检查要求等。
在附录检测方法中,新增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异常毒性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等。
二是在中药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如对易霉变的桃仁、杏仁等新增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和限度与国际一致。
在正文标准中全面禁用苯作为溶剂;对工艺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均检查有机溶剂残留;对川乌、草乌、马钱子等剧毒性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更先进、更精确的方法加以限量检查。
三是在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控制方面,新版药典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中药中砷、汞、铅、镉、铜的含量;对一部所有中药注射剂及枸杞子、山楂、人参、党参等用药时间长、儿童常用的品种均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
(三)解决了中药饮片标准的问题。
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大幅增加了中药饮片标准的收载数量,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国家标准较少、地方炮制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对于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推动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大幅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定。
新版药典大幅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
三、现代分析技术广泛应用
扩大了对成熟新技术方法的收载。如附录中新增离子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拉曼光谱法指导原则等。中药品种中采用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DNA分子鉴定、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等方法,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和专属性,解决常规分析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新增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等,以缩小附录在微生物方面与国外药典的差距。
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
药典一部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成分复杂的特点,建立能反映中药整体特性的方法,将反映中药内在质量整体变化情况的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应用到药品标准中,以保证质量的稳定均一。
药典化药品种中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离子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红外光谱在原料药和制剂鉴别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总有机碳测定法和电导率测定法被用于纯化水、注射用水等标准中;气相色谱技术被广泛用于检查残留溶剂等。
药典生物制品逐步采用体外方法替代动物试验用于生物制品活性/效价测定,采用灵敏度更高的病毒灭活验证方法等。
(3)中国药典方法学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2015年6月5日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创作的。
《中国药典》分为四部出版:一 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以及放射性药品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四部收载通则,包括:制剂通则、检验方法、指导原则、标准物质和试液试药相关通则、药用辅料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药典
④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应该说是“验证”还是“确认”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应该说是“验证”还是“确认”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控制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检查项目。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不同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数测定、各控制菌的检查,必须按照经过验证的方法进行。一些中西药制剂由于药品本身的理化性质及抑菌活性,干扰药品污染的微生物计数测定和控制菌的检出,带来检查结果的不准确性。如在细菌数测定中,低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低于高稀释级,呈现细菌的不正常分布,即药品显现出干扰或抑菌作用;反映在控制菌检查中,阳性对照试验呈阴性反应,其检验结果不能反映药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真实状况,得出不准确的结果或假阴性结果。由于2005年版以前的中国药典,没有要求对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各项目进行方法学验证,以至于这类方法学问题越来越多,影响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2002年10月~2003年4月我所参加中检所组织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试验协作课题。选择了4种审核检验的中西药制剂品种,其原药品标准没有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考察,也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为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考察,选用4种代表菌做了微生物计数的菌回收率试验。根据各品种的要求对控制菌做检出率测定的研究。得出的结果说明这些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为该课题提供了试验数据。
⑤ 2010版的中国药典的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各指什么内容
(一).凡例1.名称与编排2.检验方法与限度3.标准品、对照品4.精确度
(二)正文名称(英文和汉语拼音),结构式,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类别,贮藏,制剂
(三)附录组成:制剂通则、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等
(四)索引一部:中文、汉语拼音、拉丁名、拉丁学名;二部: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三部: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⑥ 如何建立新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摘要] 目的:建立新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采用鲎试验检查法对新药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查。结果:介绍了如何建立新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重点是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的确认以及如何进行干扰试验。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为新药的质量控制以及应急检验提供了有益的基础。
[关键词] 新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
[中图分类号] R92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159-03
How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of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for new drugs
XIAO Guinan, SUN Qingping, SHENG Yingmei
Guangdong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in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of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for new drugs. Methods: Tachepleus amebocyte lysate test was applied to detect bacterial endotoxins in new drugs. Results: How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of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for new drugs was introced, and especially focused on how to define the limit of bacterial endotoxins and carry out the interference test. Conclusion: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provides useful bases in quality control and emergency test for new drugs.
[Key words] New drugs;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Interference test
新药以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代替既往的家兔热原检查法是一个趋势,在药害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也符合国际上对动物实验的“3R”原则(优化、减少、替代)的要求。现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是1968年美国科学家Levin和Bang所建立的鲎试验法[1]。从开展内毒素检查的现状来看,部分单位未能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要求进行实验和设计,本文着重介绍在建立新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及干扰试验这两个环节,力图为新药的质量控制以及应急检验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1 新药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的确认
1.1 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的计算公式
新药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L)的确定是整个方法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现在一般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I E进行确定[2]。计算公式为L=K/M,K为人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非放射性注射剂K=5 EU/(kg・h),放射性注射剂K=2.5 EU/(kg・h),鞘内用注射剂K=0.2 EU/(kg・h);M为人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成人体重按60 kg计算,体表面积为1.62 m2。部分抗肿瘤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以体表面积描述时,可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剂量乘以0.027,即可转换为每千克体重剂量。
1.2 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的确认程序
首先根据所研究的新药品种说明书,通过查阅最新版《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权威资料,得到人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M值)并求出L值,将所求得的L值与相关的质量标准(《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局方》、《欧洲药典》)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转正标准或注册标准散件中关于该品种的细菌内毒素限值进行参考对比。
还有一种方法是参考该品种的热原检查剂量(可视为M值),因为热原剂量的设置一般为成人临床用量的1~3倍,与常用的安全系数3~10倍较为接近,这种参考热原检查剂量的做法在以前颇为盛行,现在已逐渐少用。
1.3 细菌内毒素限值计算的常见误区
1.3.1 将成人日均用量误作最大用量 大多数情况下,说明书或资料往往只提供了某药的单次或每日用量,实践中不少人往往将单次用量误作最大用量进行限值计算,所得限值明显偏宽。众所周知,除极少数情况(急性、重症患者用药)下的单次用量可作为最大用量外,多数情况的日常用量换算成最大用量,还需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一般取3~10倍)。
1.3.2 误将每日总用量当成每次最大用量 只根据说明书或资料提供的某药的每日总用量,未考虑该药品总量的静脉滴注时间已经远不止1 h,这样求得的限值难于真实反映实际限值,因为M值是反映人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能接受的最大供试品剂量,而非全日的总用量。
1.3.3 对于大输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过于按部就班 没有考虑大输液的特殊要求,大输液的主药成分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实际多为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如果按主药成分计算细菌内毒素限值的话,容易偏宽,因而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将热原检查剂量10 ml/kg视为最大临床用量,将大输液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5 EU/ml。
1.3.4 忽视滴注时带入的外源性细菌内毒素 某些新药在临床使用时是溶于大输液进行滴注的。假设某抗生素药品的规格是1 g/支,其使用方法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在1 h内滴注完毕。可参照下述方法计算该抗生素细菌内毒素限值,此时K=5 EU/(kg・h),因而60 kg的成人每小时体内可以接受细菌内毒素的最大量为300 EU,而在1 h内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最大可带来125 EU的细菌内毒素,1 g的该药最多只能带入175 EU(125~300 EU)的细菌内毒素,因而该抗生素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可定为0.175 EU/mg。如果按常规计算的话,求得限值为0.300 EU/mg。
1.3.5 没有考虑到主药外的其他成分 在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过程中,特别是原料,要注意扣除主药外的其他成分(如金属离子:头孢噻肟钠中的钠,西司他丁钠中的钠),因为标准一般规定为每毫克中头孢噻肟或西司他丁所含的细菌内毒素量不得过多少EU,而制成的原料往往是含钠等其他成分的。
2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2.1 前期准备工作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 min以上)去除,部分物品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如强酸强碱浸泡法),但需经过确证不干扰鲎试验检查。
2.2 灵敏度复核试验
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需要注意的是,当实测灵敏度λc在0.5λ~2.0λ(包括0.5λ~2.0λ,λ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日常检验中部分检验者误将实测的灵敏度作为批鲎试剂的灵敏度来进行常规检查或干扰试验。
3 鲎试验检查的干扰试验
3.1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确认
MVD是指在试验中供试品溶液被允许达到稀释的最大倍数,计算公式为MVD=C・L/λ,式中L为供试品的内毒素限值,λ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EU/ml),或是在光度测定法中所使用的标准曲线上最低的内毒素浓度;C为供试品液的浓度,当L以EU/ml表示时,则C等于1.0;如供试品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原料药,则MVD取1,可计算供试品的最小有效稀释浓度C=λ/L。
此处往往根据市售主要的鲎试剂灵敏度范围(0.03~1.00 EU/ml)来计算干扰试验中的有效浓度稀释范围。
3.2 干扰预试验
取本品1支(原料精密称取不低于10 mg的量),按照拟定内毒素限值,原料或注射用粉针加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至不超过MVD规定的系列浓度,注射液直接稀释至不超过最小有效稀释浓度的系列浓度,预试验时一般可取一个厂家灵敏度为0.125 EU/ml或0.250 EU/ml的鲎试剂,对供试品原液及其系列稀释液(供试品阴性对照,NPC)进行干扰检验,另外设立阳性对照(PC)、阴性对照(NC)、供试品阳性对照(PPC),每个浓度平行做两管,最终得出供试品(批号:20100802)在某浓度及以下浓度对鲎试验检查不产生干扰作用(PPC首次出现“++”的浓度)的结论。供试液的干扰预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供试品在不高于20 mg/ml的浓度下不干扰鲎试验的检查。
3.3 正式干扰试验
按表2制备各系列溶液,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MVD的溶液,参照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记录供试液的干扰情况。
只有当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的平行管都为阴性,且鲎试剂标示灵敏度的对照系列溶液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计算系列鲎试剂标示灵敏度的对照系列溶液和干扰试剂系列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当Es在0.5λ~2.0λ及Et在0.5Es~2.0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当进行新药的内毒素检查试验前或无内毒素检查项的品种建立内毒素检查法时,须进行干扰试验;当鲎试剂、供试品的处方、生产工艺改变或试验环境中发生了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时,须重新进行干扰试验。
4 排除供试液干扰的方法[3]
4.1 样品稀释法
选用较高灵敏度的鲎试剂,将供试品进一步稀释(低于最大有效稀释倍数)后进行干扰试验,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干扰作用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4.2 调节pH法
测定供试液的pH值,若不在鲎试剂的有效缓冲pH范围(6.0~8.0),可选用一定浓度的HCl或NaOH将pH值调节至6.0~8.0,但要注意应进行方法学验证(干扰试验),确保不干扰鲎试验检查,且对内毒素检查结果无影响。
4.3 超滤法
通过专用超滤系统,将影响内毒素检查的药物小分子杂质滤除,内毒素则留存于滤器内,滤器内加入相应的内毒素检查用水进行检查,可在几乎不影响内毒素浓度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小分子药物的干扰作用。
4.4 其他方法
微温保持加热法;使用去G因子鲎试剂或厂家提供的专用抗增液对样品进行稀释(此时须进行干扰试验)。
5 常规检查
使用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 并且已经排除干扰的供试品溶液来制备溶液供试品溶液和供试品阳性对照溶液,进行细菌内毒素的常规检测。
6 讨论
建立新药品种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首先要结合临床最大用量确定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应用两个厂家的鲎试剂对3批样品进行鲎试验检查(普通凝胶法或动态浊度法定量试验),如结果能证实样品在不低于最大有效稀释浓度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且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常规检查结果为阴性,此时方可建立该品种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4-7]。
根据临床最大用量规定及实验结果,将所研究的新药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每毫克主药(或每毫升)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若干EU。经干扰实验确证,该新药在某个浓度或低于该浓度时(但不低于最大有效稀释浓度MVC)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取本品3批,按拟定的标准检验,其内毒素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
⑦ 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学验证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基本上都是哪些内容:系统适用性、专属性、进样精密度、线性、检测限、定量版限、溶液稳定性、精密度权(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回收率)、耐用性试验,具体操作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X 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原料药:有关物质、含量、残留溶剂方法学认证。
制剂:有关物质、含量、溶出度(固体或半固体制剂)
⑧ 中药方法学考察什么
中药方法学考察主要有稳定性考察、重复性考察等,在《中国药典》上有详细的规定
⑨ 中国药典
7月17日,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出版合同签字仪式在国家药典委员会举行。2010年版药典注重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修订提高方面有所突破。2010年版药典将于8月底定稿,明年年初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版药典标准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了解,本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对药品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尤为重视,现代分析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
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和附录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目前,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公示品种共1174种,其中新增269种。药典一部公示品种208种,其中新增95种;药典二部公示760种,其中新增101种;药典三部公示129种,其中新增34种。
据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周福成介绍,本版药典重点增加安全性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以进一步加强对药品安全性的保障。如加强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等外源污染物的检测,扩大测定品种的数量和项目;部分品种的无菌检查法经方法学验证后在标准中予以明确规定;部分物质结构尚不明确的品种(如多组分生化药品等)增加了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等安全性检查项目;严格控制了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加强生物制品成品中杂质的控制;提高疫苗制品内毒素残留量限值的要求等。
在有效性保障方面,本版药典第一部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除矿物药外均建立了TLC鉴别方法,并逐步由单一指标性成分定性定量向活性、有效性成分及生物测定的综合控制过渡,向多成分和指纹图谱整体质量控制模式转化。第二部含量测定采用了专属性更强的色谱法。溶出度检查法在口服固体制剂质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大部分口服固体制剂增加了溶出度检查。含量均匀度检查项目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三部生物制品对关键原材料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对检测项目及方法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
综上:2010版的药典现在还没调整完,要下载得等一段时间
⑩ 医疗器械的环氧乙烷测试的方法学验证需要做吗如果需要做的话应该怎么做
建议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新的GB/T14233.1将删除比色分析法。
根据GB/T14233.1-2008,第九章并没有规定色谱条件,9.2条要求证明分析可靠,且对不同的产品,需进行必要的方法学评价以确定所选择方法的可靠性。
可以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9101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验证
苏州博系通 153客服-0085人员5451
经营范围包括:认证咨询及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及服务;商务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商标、专利)服务;科技项目中介服务;质检技术咨询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