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反垄断立法主要有
⑴ 反垄断的美国规制
2013年9月26日,美国司法部网站在其显要位置公布,包括三菱电机在内的九家日本企业和两名高管已承认价格操纵指控,并同意支付总计超过7.40亿美元的罚款。
美国司法部部长埃里克霍尔德表示,本次国际价格操纵阴谋涉及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汽车零件,超过2500万辆汽车受到了这次违法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美国若干垄断性大企业并购
惠而浦公司兼并美泰克公司案
美国惠而浦公司(Whirlpool)是美国白色家电业的垄断巨头,其市场占有量在北美居第一。美泰克(Maytag)是美国白色家电行业的名牌企业。2004年,在一家评级机构将其信贷评级调降至“垃圾”级后不久,该公司宣布重组。2004年5月和6月,美国RipplewoodHoldings牵头的一个私人资本财团及中国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相继提出收购计划。开始时,美国惠而浦公司按兵不动,是因为该公司市场规模巨大,它对美泰克的收购过不了反垄断审查这一关。之后不久,惠而浦公司加入了竞购美泰克的争夺。通过长达6个月的反垄断调查,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官员宣布,批准美国最大家电企业惠而浦公司以17亿美元并购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公司。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的调查显示,并购后,惠而浦在美国白色家电市场将占有70%的市场份额,在北美市场中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形成毫无疑问的垄断局面。美国联邦政府反垄断部门为什么会批准这项并购?
微软公司的反垄断案
微软公司于1975年成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商。微软在全球PC机操作系统等软件市场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经常被推上反垄断法庭。2006年7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因微软未执行该委员会2004年的反垄断裁决,对微软处以2.8亿欧元(3.57亿美元)罚款。近年来,微软公司一直诉讼不断,1997年10月,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公司将网络浏览器与“视窗”捆绑在一起销售。2000年6月,杰克逊法官作出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微软随后提出上诉。2001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作出裁决,驳回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逊作出的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但维持有关微软从事了违反反垄断法的反竞争商业行为的判决,判决微软利用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打击竞争对手,与电脑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签订一些排他性合同违法。面对微软的在全球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巨大垄断,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为何否决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而仅仅判决微软的市场行为违法?
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案
波音公司在世界大型民用客机领域居于垄断地位。麦道公司是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三的公司,也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商。1996年12月,波音公司宣布收购麦道公司,收购价格为133亿美元。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20万人。当时预计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总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根据美国的有关法律,如此大规模的合并必须经过美国反垄断当局的批准。美国反垄断法律规定,如果两家公司合并以后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大于1800,公平交易部的反垄断处或联邦贸易委员会就立案调查。照此规定计算,两家公司市场份额平方和为3825,是立案调查标准的两倍多,但兼并最终还是获得了政府的批准。美国反垄断当局为何无视波音公司占美国市场几乎100%、占全球民用飞机市场65%以上的巨大垄断而批准此项并购呢?
美国联邦政府反垄断规制的新趋势
上述若干垄断性大企业并购引发的疑问,要从美国反垄断规制的新趋势中寻求答案。近年来,美国司法部门在垄断界定、市场份额、提高效率、保护消费者、技术创新的评价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更加重视从经济全球化背景评估反垄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根据国际市场结构评估、判断垄断。当年美国司法部在审查惠而浦公司并购美泰克时,不但对美国国内的白色家电生产、销售情况进行过调查评估,而且对全球家电市场的竞争情况也进行了调查评估。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认为美国家电市场已不仅限于国内,而是全球化的市场。两家公司合并后,新公司仍面临着韩国LG、日本松下、中国海尔等外国同行的竞争压力。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在评估了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集中程度后,认为惠而浦公司和美泰克两家公司在全球家电市场的占有率加起来也不能主导市场,认为惠而浦和美泰克的合并将促进公司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效率,使美国企业在全球家电行业竞争中更有力量。所以,美国反垄断局批准了惠而浦公司并购美泰克。
更加重视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评估反垄断
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本国大企业利益,因为大型跨国公司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在波音兼并麦道案例中,美国政府在后台对兼并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波音是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商,兼并麦道最终战略目标是形成航空航天行业的全球性“巨无霸”,与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竞争。1970年,为了挽救欧洲的航空制造工业,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四国政府用各自的航空制造企业组成空中客车公司,在政府固定补贴、免税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下,开发大型民用飞机。1994年,空中客车的订货首次超过波音公司,占市场份额的48%(波音为46%),这使波音公司受到了极大的竞争压力甚至恐慌。为了形成对空客的更大竞争优势,波音公司提出并实施了兼并麦道公司的计划。
波音公司兼并麦道,最终体现的是美国政府的意图。体现美国政府意愿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政府采购。1996年11月,五角大楼把设计2l世纪战斗机的合同交给了从来没有独立研制过战斗机的波音公司,而没有给具有强大的战斗机设计、生产能力的麦道,这明确地表示了美国政府希望麦道公司必须归顺于波音公司的政府意愿。之后不到一个月,波音公司就宣布收购麦道公司。合并后的波音公司在民用飞机市场上明显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它独占全球飞机市场65%以上的份额。因此,单从市场结构看,合并后的波音属于超级垄断企业,明显违反了《反托拉斯法》,也遭到了欧盟的强烈反对,但美国政府还是支持合并。为了完成兼并,波音公司对欧盟做出了放弃三家美国航空公司今后20年内只购买波音飞机的合同后,欧盟同意波音兼并麦道。1997年8月,新的波音公司开始正式运行。
更加重视从提高经济效率角度创新反垄断规制
垄断优势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高效率的证明,反垄断规制要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已往,美国政府更重视从市场结构、市场份额方面来规制反垄断。但现在,司法部门越来越重视从经济效率角度来处理反垄断问题,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保持美国经济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美国司法部门越来越把提高本国企业经济效率作为反托拉斯法追求的目的。这种政策取向的理论基础是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有关垄断理论认为,垄断企业是竞争中的优胜者,垄断地位是“效率性的证明”,是高市场绩效的结果,但垄断利润的获得并不是长期稳定的现象,因为垄断企业如果滥用权力,获得超额利润,必然诱发新的企业进入,新厂商的进入自然会使原厂商的垄断地位消失。企业规模大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市场绩效好,政府就不必管制。经济的活力就是追求卓越的经济效率,高效率自然会使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更加重视在反垄断规制中促进技术创新
阻碍技术创新是垄断的毒瘤,必须遏制妨碍创新的“坏垄断”市场行为。微软案虽然到现在还在上诉,但是美国司法部门在判决该案时表现出的重视“技术创新”取向具有划时代意义。微软公司基本上是以知识产权和知识创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垄断公司。美国司法部在微软诉讼案件中,认为拥有垄断地位或企图获得垄断地位并不违法,但是通过“不正当行为”来维持或获得垄断地位是违法的。
反对垄断对技术创新的障碍,是美国保持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一个秘诀。美国1999年的《总统经济报告》专门辟出一章,讨论政府管制和创新的关系,强调新技术的创新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至关重要,能否保持创新的活力是美国经济能否继续领先于世界的关键。前几年,美国司法部否决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兼并,理由就是这两大军火公司的合并将阻碍美国关键性防务技术领域的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反垄断政策的重点逐步从维护价格竞争转向促进创新,促使大企业的市场行为推动技术创新,以增强美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⑵ 美国的<反垄断法>主要从哪些方面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
主要是:禁止垄断协议和独占行为;限制市场集中度、企业兼并等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等
以下是引用:
“美国的反垄断法由三部法律组成,分别是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颁布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和《克莱顿法》。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世界反垄断法的开山鼻祖,主要内容是禁止垄断协议和独占行为,此后制定的另两部法律则是对这一法律的补充和完善。《克莱顿法》的主要内容是限制集中、合并等行为。《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则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内容。该法还建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
美国出台反垄断法有其特定时代背景,主要是源于19世纪末的反托拉斯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市场竞争。根据美国反垄断法,一旦企业被裁定有垄断嫌疑,将可能面临罚款、监禁、赔偿、民事制裁、强制解散、拆分等多种惩罚。而且,由于美国实行惩罚性罚款,一旦企业被认定违犯反垄断法,罚款金额将三倍于损害金额。
在具体司法操作上,美国奉行诉讼“多轨制”。其中,司法部可直接对涉嫌垄断的企业提起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美国许多经典案例都是在司法部诉讼下得以完成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可以直接进行裁决或提起民事诉讼。此外,受损企业或普通消费者也可直接对涉嫌垄断的企业提起民事诉讼,并要求三倍的损失赔偿。
在100多年的司法实践中,美国在反垄断裁决上产生了一系列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著名案例。比如,曾一统天下的美国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1911年被肢解为34个独立石油公司;曾垄断美国电话市场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于1984年被分拆成专营长途电话业务的电报电话公司和7个地区性电话公司。
最新的一个著名案例则是微软垄断案。美国司法部于上世纪90年代对微软公司提出起诉,称其通过视窗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其他软件的行为构成了市场垄断,微软因此一度面临被一分为二的危险。经过漫长的法律诉讼,微软虽然逃脱了被解体的命运,但同时不得不向竞争对手支付7.5亿美元的巨额赔偿。”
⑶ 反垄断法
一、 制定《反垄断法》的意义及紧迫性
第一,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一般来说,自由竟争状态下,各厂商均未具有控制价格及产量的垄断力量,为了获得利润,各厂商必须采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大利润,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优胜劣汰机制,资源将得以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在垄断,尤其是完全垄断状态下,由于供给的唯一性,使垄断者可以自由定价,找到生产数量和价格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垄断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为维护自己的超额垄断利益,垄断者必定采取措施阻碍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这样,将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科技进步,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不利于居民生活的改善。所以说,竞争带来效率。
第二, 从入世对我国各行业的冲击来看。
为加入WTO,中国在与美国及欧盟的谈判中,承诺对关税进行大幅度减让,并取消了大量进口商品的进口许可证或配额限制,同时对服务贸易市场的准入也作了较大让步。这样,进口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服务贸易的放开,将使外国产品更多的进入国内市场或者外国直接投资的更多涌入。这必将对我国相对脆弱的工业、服务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与工艺落后、效率低下、资金匮乏的一些国内产业相比,外国厂商或外资厂商更容易在我国占据垄断地位,甚至成为寡头。仅就目前,在若干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生产和销售的集中就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譬如,轿车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占68%;电梯行业占70%;程控交换机占90%;移动电话通讯设备占90%......可见,在我国某些行业,外资(实质是少数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占有支配性的市场份额。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至少在相当时期内,这种现象将会加剧。在追求利润的本质驱使下,占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必将会有意无意滥用或利用其支配权,争取高额利润,压制国内投资者。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国内生产效率提高,损害消费者的长远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它将不利于我国民族产业的建立强大,严重阻碍入世后我国各行业对冲击作出反应,迎接挑战。从而使弱者更弱、强者更强。这将会抵消入世给我国带来的利益与机遇。
综上所述,我国有必要制定我国的《反垄断法》,以与WTO的自由贸易规则相适应,并更好的维护WTO的自由竟争秩序,充分发挥WTO给我国带来的长远利益,使入世真正成为我国产业腾飞的一个契机。
二、 我国的竞争法现状
1994年,我国制定了我国的第一部竞争法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有力的规范了国内的竞争行为,但该法内容过于简单。1997年,我国又制定了《反倾销与反补贴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规范国际贸易竞争行为的法规,并依此开展了对新闻纸、冷轧钢等数宗倾销案的调查及处理,有效的打击了外国厂商对我国的低价倾销行为,保护了我国的国内产业。除此之外,我国尚存在许多规范竞争行为的法规规章。但是,我国的竞争法并没有形成体系。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在入世后我国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我国的竞争法已开始相形见绌。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便是我国的竞争法缺少《反垄断法》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反垄断方面,我国的法律还是一片空白,这种状况已严重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⑷ 反垄断法是指什么
垄断的原意是独占,即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经营者。反垄断法,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 反垄断法一般是指国家调整企业垄断活动或其他限制竞争行为的有关实体法和程序法。反垄断法所规范的是国家反垄断主管机关的反垄断管理行为及经营者的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 目前,在各国反垄断法中表述的实体规则主要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对限制竞争协议(包括横向限制竞争协议和纵向限制竞争协议)的规制规则; 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规则; 对企业合并的规制规则; 对不公平竞争行为的规制规则。 除此之外,各国政府还颁布了大量的反垄断行政法规和程序性法规,以便明确反垄断执法机关及其职权划分、执法程序等。反垄断法规则就是上述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则的总和。 具体条例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 我们惯称的反垄断法,在国外并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通行称谓,而更主要是理论上的一种称呼。从国外的反垄断立法来看,直接将其以禁止垄断行为为调整对象的法律部门称为《反垄断法》的国家几乎没有,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背景不同,法律传统各异,因此,各国在对反垄断法的称谓上也各有特色,千差万别,名称因国而异。反垄断法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名称,如,美国称之为“反托拉斯法”;日本称之为“禁止垄断法”,也称公平交易法;德国称之为“卡特尔法”,也称反对限制竞争法;法国称之为“公平交易法”;俄罗斯称之为“限制垄断活动的法律”;欧盟称之为“竞争法”,欧洲许多国家也称之为竞争法。在前南斯拉夫称之为“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协议法”,在匈牙利称之为“不正当竞争法”,在我国台湾省称之为“公平交易法”等。 目前,除历史上形成的特殊称谓外,称为“竞争法”已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趋势。例如,美国的反垄断法称为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 antitrust act; antitrust statutory),并且不是一部独立的法律,而是由多部法律所构成,其基本法律有三部,即1890年谢尔曼法、1914年颁布的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其中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反垄断法,由于该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缘于反托拉斯运动,故美国反垄断法称之为反托拉斯法。欧盟反垄断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反垄断法之一,而欧盟的反垄断法则称为欧盟竞争法(EU CompetitionLaw),并且也不是一部独立的法典,而主要是由罗马条约第85条、第86条和欧盟部长理事会4064/89号条例(合并条例)所确定的规则构成的体系。许多欧盟成员国或者欧洲经济区(EEA)国家的反垄断法律也称为竞争法,如英国一般将反垄断法称为竞争法,有1973年公平交易法,1976年限制性贸易行为法,1976年转售价格法以及1980年竞争法。最新的《1998年竞争法》(“Competition Act 1998”)是根据欧盟竞争法制定的。法国反垄断法称为《价格自由和竞争法令》(1986年12月1日制订),也称公平交易法
⑸ 反托拉斯法的联邦反托
美国的经济制度建立在自由竞争理论之上。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随着交通的发达、全国性市场的形成、生产力的提高、公司制的普遍施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而造成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大企业通过控股等方式,吞并或联合其他小企业形成垄断组织托拉斯,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市场价格,以不正当手段排挤其他企业,严重影响了自由经济的顺利发展。特别是,托拉斯组织的出现与美国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观念形成冲突, 威胁到美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架构。传统的普通法和既有的成文立法都无法有效控制这种局面。反垄断法,即反托拉斯法,应运而生。美国反托拉斯法主要是联邦立法,其立法依据是联邦宪法关于授予联邦管理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权力的条款。联邦反托拉斯法主要有三部:
一、《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美国联邦第一个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 干预经济的法案, 是1890年国会制定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因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而得名,正式名称是《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该法是美国反托拉斯法中最基本的一部法律,全文共8条,其主要内容规定在第1条和第2条中。第1条规定,以托拉斯或任何类似形式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违者处以5千美元以下罚金,或1年以下监禁,或二者兼科;第二条规定,凡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勾结,以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一经确定,处罚与第1条相同。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奠定了反托拉斯法的坚实基础,但该法的措辞权为含混和笼统,诸如“贸易”、“联合”、“限制”等关键术语词义不明,为司法解释留下了广泛空间,而且这种司法解释要受到经济背景的深刻影响。所以,该法颁布后执行不力。此外,该法还常常被法院用以反对工会组织,镇压工人运动,仅1890年到1897年,联邦最高法院就据此作出了12项不利于工会的判决。
二、《克莱顿反托拉斯法》
(1)1914年,美国国会制定了第二部重要的反托拉斯立法《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作为对《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补充。该法明确规定了17种非法垄断行为,其中包括价格歧视、搭卖合同等。根据《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以下行为均属非法:
①“可能在实质上削弱竞争或趋向于建立垄断”的商业活动。
②价格歧视,即同一种商品以不同价格卖给不同买主从而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③ 搭卖合同,即厂商在供应一种主要货物时坚持要买方必须同时购买搭卖品的行为。
(4) 在竞争性厂商之间建立连锁董事会,即几家从事州际商业的公司互任董事的行为。
(5) 在能够导致削弱竞争后果的情况下购买和控制其他厂商的股票。
(2)《克莱顿反托拉斯法》的主要目的是制止反竞争性的企业兼并以及资本和经济力量的集中。关于非法兼并和合法兼并的确认原则是在该法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此外,由于工人运动的发展,它规定:工会及农民组织不受《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限制。
三、《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1914年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授权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作为负责执行各项反托拉斯法律的行政机构。其职责范围包括:搜集和编纂情报资料、对商业组织和商业活动进行调查、对不正当的商业活动发布命令阻止不公平竞争。
以上这几项法律至今仍然是美国反垄断、管理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主要法律。从性质上看,《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兼有民法和刑法的性质,《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则属于民法范畴。 从发展上看, 1936年《罗伯逊--帕特曼法案》是对《克莱顿反托拉斯法》第2条的修正, 主要目的是禁止那些可能会削弱竞争或导致市场垄断的价格歧视;1938年《惠勒—利法》修改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5条,规定除了不正当竞争方法外, 不正当或欺骗性行为也属违法,这一修改的目的是将该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那些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业行为;1950年《赛勒—凯弗维尔法》和1980年《反托拉斯诉讼程序改进法》对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7条作出修正。此外,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法律和措施也丰富了反托拉斯法的理论和实践。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反托拉斯法成为推行政府的经济政策、保护经济正常运转的强有力的手段。
⑹ 1890年美国国会颁发了世界第一部反垄断法是什么
1890年美国的《谢尔曼法》(Sherman Act),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法。
谢尔曼法是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该法奠定了反垄断法的坚实基础,至今仍然是美国反垄断的基本准则。但是,该法对什么是垄断行为、什么是限制贸易活动没做出明确解释,为司法解释留下了广泛的空间,而且这种司法解释要受到经济背景的深刻影响。
⑺ 关于美国的反垄断法
中美各方面的体制都不一样,你不能用中国思维思考美国。在中国,法律就是社会的调节剂,你不能违反现有社会基本精神,比如你的判决不能违反和谐社会,民众认为这个人该死,那甭管你法律上怎么写,他就是该死,以一个人的死平息众怒,暂时缓解社会矛盾。在美国,法制这种思维高于一切,大部分民众尊重法律判决,即使这个判决大部分人不这么认为,但是他们尊重法律尊重法官。
反垄断法从某种角度看上去跟美国基本精神相违背,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说,这部法律是整个法治进程跟经济发展催生出来的结果,一般来说对大众是有利的。再者这个道理就类似于再讲自由的国家也不会没有制度的限制。当然“美国是典型的判例法国家,主要依判例而不是成文法规范裁判案件。但就反垄断法而言,则并非完全如此。在成文法规范方面,美国的反垄断法的主要规定包括:《谢尔曼法》、《克莱顿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罗宾逊——帕特曼法》等。美国反垄断法的具体条文的特点是抽象、高度概括,其优点是适应性强,缺点是操作性不够,特别是对核心概念未给出明确的界定,比如何为“垄断”,这给司法和执法带来了不少争议。”但是不管怎么说,反垄断法其实到现在为止,各国发展都不成熟,中国从建国到现在反垄断案件也才十几起,甭管中美思维有多不一致,起码在这点上是一致的,一个反垄断案件的判决,法官肯定是慎之又慎,能涉及到反垄断法案件的公司都是整个国家经济里重要的一环,这个判决对社会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错误的判断解散一个,就可能在国内引发一场小的经济危机
⑻ 各国反垄断法的名称
世界各国反垄断立法概况
丁乙
反垄断法一般是指国家调整企业垄断活动或其他限制竞争行为的有关实体法和程序法。该法的名称因国而异,美国称之为“反托拉斯法”。德国称之为“反对限制竞争法”,又称“卡特尔法”。日本称之为“禁止垄断法”。英国称之为“限制性商业惯例法”。法国称之为“价格与竞争自由法”。欧洲共同体称之为“竞争法”。虽然世界各国因国情不同,反垄断立法以及司法实践存在着差异,但它们调整的对象和保护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或相似的。
美国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立法,也被称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法之母。之后,美国在1914年颁布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作为对谢尔曼法的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的督促和引导下,日本在1947年颁布了《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正交易法》,德国于1957年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1958年生效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第85条至第90条是欧共体重要的竞争规则。此外,欧共体理事会1989年还颁布了《欧共体企业合并控制条例》,把控制企业合并作为欧共体竞争法的重要内容。意大利在1990年颁布了反垄断法,它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颁布反垄断法最晚的国家。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所有成员国都有反垄断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反垄断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主流,不仅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注重反垄断立法,强化相关法律制度,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转型国家也开始注重竞争政策和反垄断立法。
我国的反垄断法草案于2007年8月30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我国反垄断法专家、国务院和全国人大法工委反垄断法起草小组顾问王晓晔说,我国反垄断法的特点首先在于它鲜明地立足于国情,其次就是它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借鉴了美国法和欧洲法的经验。无疑,我国反垄断法对国家经济生活和所有经济部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的市场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是一部规范国家经济秩序和市场竞争秩序的基本法律制度。
⑼ 反垄断法的内容简介
《反垄断法与经济学》(Antitrust Law and Economics)是在美国享有盛誉的一本系统、简明介绍美国反垄断法律体系及相关基本经济原理的专业著作。该书由著名反垄断法专家欧内斯特-盖尔霍恩(Ernest Gellhorn)、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前任主席威廉姆科瓦契奇(william Kovacic)及联邦贸易委员会前总法律顾问斯蒂芬·卡尔金斯(Stephen Calkins)撰写.至今修订再版多次。此次翻译出版的是2004年的最新版——第5版。《反垄断法与经济学(第5版)》对美国反垄断的立法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美国主要的反垄断制定法,简要介绍了主导当代反垄断法理的经济学原理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反垄断实体法及程序法。《反垄断法与经济学(第5版)》使用大量案例清晰回顾了美国反垄断法的发展历程,勾勒出美国反垄断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轨迹。《反垄断法与经济学(第5版)》简明扼要、分析透彻.涵盖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反垄断议题,是美国反垄断法执业律师及执法官员的重要参考用书之一。
⑽ 什么是反托拉斯法
反托拉斯法即反垄断法,是国内外经济活动中,用以控制垄断活动的立法、行政规章、司法判例以及国际条约的总称。
1、从广义讲,垄断活动同限制性商业惯例(“限制”指限制竞争)、卡特尔行为以及托拉斯活动含义相当;
2、从狭义讲,国际间的限制性商业惯例指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为牟取高额利润而进行的合并、接管(狭义的垄断活动),或勾结起来进行串通投标、操纵价格、划分市场等不正当的经营活动(狭义的限制性商业惯例)。
背景
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国会制定的以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和限制性贸易做法为目的的成文法的总称。
19世纪80年代末,在石油、采煤、榨油、烟草、制糖等部门都出现了托拉斯组织。托拉斯的形成,一方面给垄断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另方面却破坏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导致中小企业主、农场主的破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生活的恶化,从而激起群众性的反托拉斯运动的高涨。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美国政府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国家干预。
1890年7月2日,美国联邦国会通过《保护贸易及商业以免非法限制及垄断法案》,简称《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主要为禁止限制性贸易作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
(10)美国联邦反垄断立法主要有扩展阅读
中美反垄断和反托拉斯执法机构将在如下方面加强合作:
1、相互及时通报各自竞争政策及反垄断执法方面的重要动态。
2、通过开展竞争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活动,加强双方的能力建设。
3、根据实际需要,双方进行反垄断执法经验交流。
4、就反垄断法律和相关配套立法文件的修改提出评论意见。
5、就多边竞争法律和政策交换意见。
6、在提高企业、其他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竞争政策和法律意识方面交流经验。
该备忘录在中美反垄断和反托拉斯现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合作机制,丰富了合作内容,创新了合作方式,进一步深化了中美双方反垄断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