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

发布时间: 2022-04-21 11:12:25

道德经中道和德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道者,万物之始,万物共尊.德者,天地之奥,万物同贵.--“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常无为专而无属不为,德常无为而无以为.道之尊,德之贵,以其莫之命而常自然.”
简单来说,道和德是自然无为的两个层次,欲修道,先修德.

② 《道德经》中“道”和“德”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吗

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③ 《道德经》里面的道和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里面的“道”和“德々分别指的是什么?
“道”是个体修行也即修道的方法;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④ 《道德经》的"道"和"德"是什么意思

“道”是老子勉强对宇宙最本质的一种称呼,有点像是一种源动力和法则
“德”是老子把这种法则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规则,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通常“德”会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则需要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合称为“道德”

⑤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5)道德经中的道与德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⑥ 《道德经》通篇论道,有道和德有什么关系呢

道与德是《道德经》通篇讲述的理论,老子以德入道,由道升德,道又可以称为理,有德之人才会有理,所以《道德经》中的道德是为礼法根本。

老子化胡已为先哲,西出函关践行自己之道,留下《道德经》也只为后人可以知礼,有德者方为道。

⑦ 《道德经》里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

“道”一般指的是天道自然,“德”则是指的人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德经》的这段阐述本身就是一种很哲学的说法,其实换作我们通俗的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说现在市面上最畅销的书籍,很多都是与“钱”相关的,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心所向。同理,人们为什么要设置法律法规,要普及仁义礼教,因为有人在违法,有人在违信违德。

综上所述,老子的《道德经》向来被看作是人类为人处世的准则。道是形而上,德是形而下。道是体,德是用。道是宇宙的本体,德是万物实践道之用。

⑧ 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和德指什么

楼主你好,我相信楼主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说明了“道”不可说出来,“大道无形”,要抱着“无”的态度去理解大道,《道德经》受《易经》很大的影响,道相当于自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我们。现在可以说出大道,都是人们根据事物的特征弄出来的,所以“名可名,非常名”正是这个意思。德的意思 1普通众生贪“得”。
德:〈集韵〉德,行之得也。道德经中,德,通得。
* n h1 k% L7 z老子所用的德字,使用了当时德字的普通含义,那就是知、仁、义、礼(《周礼·地官》中,列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下德:有为之得。行,能得知、得仁、得义、得礼,这在当时,是受社会普遍接受并提倡的。而老子,却称其为下德。M; q上德:无为之得。老子自立上德概念,指明“不德”便是上德。不德,即是行上能“不得知、不得仁、不得义、不得礼者”,如此以“得无”为德者,老子称其为上德。$ H% ^3 i7 B' ]7 p8 Y% S

可见,老子的“上德不德”,实际就是“上得不得”。( e# ?1 B* p+ t% `4 Y6 B
凡夫只知道“得有”,即便“得有”中最上之“德”者,也还是得有,得有即是凡夫,无一例外。而圣人,在道者,则以“得无”为上,“不得”就是圣人;即便“得有”中最上之“德”,圣人也是“不德”的,还是得无。

世间普通众生都是贪得无厌的,都是追求得得得,哪个肯放下,哪个肯不得呢?
老子提出:“不得而得”,从世间解,得,上升了一个层次。
道德经开篇,大声疾呼,“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无疑是告诉我们,不得,才是最好的“得”。乍看,有点大人欺骗傻瓜小孩的味道。其实不是欺骗。请看:世间解。
) o$ R' J4 v- T得,是不得,形式逻辑上是违背矛盾律的。辩证的看,不矛盾。时间上看,眼下不得,可以成为将来大得的原因,如渔业规定的的禁捕期。空间上看,此处不得,别处大得。站在这个角度看是小,站在那个角度看就是大。这就是不得而得的世间解。这是事实。事物本身就是辩证的。老子正是懂得这样辩证看问题,才令我们信服,信服他的辩证法,信服他的辩证言论。我们才在现实的逼迫下,勉强接受老子“不得”的言论。
这个层次,我们还存在“小失大得”的贪念,但是,却肯“不得”了。这比最初只知道一味去得,上进了一步。这样,这个世间,至少有一部分人,迈上了一个台阶,高出了那些只想“得”者一头。
但这是老子的钓饵,他的目的,绝不是到此为止。
,
3不得而得,出世间解,得,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出世间,是老子的目的。不辩证去看,只这样直观,“不得,也是得的”。只不过需要解释,那就是“得无”。得无,是不得而得之出世间解。说穿了,不得,就是不得,得无也是不得嘛。换句话说,老子的“不得”,进一步理解,不是什么辩证法,而是真不得。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认定老子比哲学家们高明的多;才知道老子是有修行层次的;才知道老子是悟道者。老子不得主张,不是唱高调,而是说出了事实真相,事实就是不得的。修行一旦归根,回归到玄,老子说:亲,不可得,疏也不可得;贵不可得,贱也不可得;利不可得,害也不可得。进而推知,有不可得,无也不可得;福不可得,祸也不可得;大不可得,小也不可得。等等,一切对立双方,都是不可得的。达到这样高度,就是玄同,也即与玄相同了。得?得一个让老子看看,什么都得不到的,原本便是不可得的有人说,得无,还是得,得那个无。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反之,老子就不会说“上得不得”了,老子正是抓住“得”的诱惑力,才不直接说“不得”,而说“得”的。关键是,老子的得是“得无”,哄骗小孩的把戏。动真格的,做到“得无”,我们肯吗?那可不是得有啊。那是令我们“放下”啊。
所以,把“得无”叫“得”,是老子的巧妙手段;是对不得的我们,一种安慰。看到老子的“得”字,我们象小孩一样高兴以为真得,就是小孩了。
有人问,不得,哪个能做?
最初不得,如平常人的善良举动,就是不得。上升一个层次,母亲喂养子女,就是不得。能够把世间一切看做是自己子女,不得之心就定了。佛祖就是这样看世间的。

4达到玄同境界,进而回归大道,得,上升到最高层次:“得而无得”。3 f& o' t$ |& u% j3 a' ]& f1 X
修行一旦达到回归大道,这样境界中,即便得,也明白是不得了;即便有,也明白是无了。打个比方,做梦,知道是梦了,得什么,都清楚是梦幻,清楚是假的,手中紧握元宝,也知道是没有的了,这就是“得而无得”了。到这个境界,就知道老子所说的“为而无为”,“争而不争”,到底是什么含义了。
4 ?, v+ k! h* L% q: f: L: b) U老子的德字,运用的很神妙。普通众生都能接受。即便修行到巅峰,德字也不失其用。

⑨ 《道德经》里面的道和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里面的道和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兼论武全先生对道德的见解有待商榷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

录武全先生对道与德
的个人见解的原文原貌: 回答 武全2345LV.172018-04-08
“道”是老子勉强对宇宙最本质的一种称呼,有点像是一种源动力和法则。“德”是老子把这种法则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规则,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常“德”会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则需要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合称为“道德”。
附:【耿阁:语】:
老子的“道”是什么?答曰:“老子之“道”就是“无之宇宙之无极”。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的之其宇宙道德”。这是铁律定论。老子的“德”是什么?答曰:“德也者唯道是从”。“德者也道之居所”。老子的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曰:“答曰: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道德整体道德无间”之“整体无间无间整体”。“道人德身之道身德影”。“道长啥样德啥样之德长啥样道啥样”。(世界上所有的比喻都是有缺陷的,美中不足是趋向於无限之美的。不平衡到或然平衡至达平衡是整个宇宙物质运动运行始终行为的并之是整个人类事物发展变化始终因果的总规律总道理总天理的之其道理·是其宇宙的真谛·是其宇宙的法则·是其宇宙的实质·之是其宇宙的本质·是其宇宙的本来面目”。!!!!!)
本文正文:
老子先生和世俗对道的认识认知认为认定境界状态:
(一):“从来都是清晰无比的”。!!!!!
(二):“始终都是坚定不移的”。!!!!!
(三):“绝然都是斩钉截铁的”。!!!!!
(四):“本然都是毫不含糊的”。!!!!!
(五):“断然都是精确至极的”。!!!!!
(六):“常然都是没有勉强的”。!!!!!
(七):“综然都是论欠彻悟的”。!!!!!
(八):“总然都是解老有误的”。!!!!!
(九):“定然都是圣言自谦的”。!!!!!
(十):“鉴然都是不能乱来的”。!!!!!
耿阁:著於2019年9月6日早上7点16分。关于对老子先生对道的认知的问题,有史以来总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世俗论道者们转了九百九十九个狗尾巴圈都得回到那个误解了老子先生数千年的那个什么总认为老子先生自谦式所说的那种:“吾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的话语的意思中总是倾向于误认为的老子先生是勉强曰道,也有的人认为老子先生真的不知道道是啥?道名是啥?道谛是啥?也有人认为老子先生没有把道解释清楚等等的那些个怪诞不经的荒谬无际的甘愿自丑式的浅识陋知式的那种见识低劣的鬼域魔圈之中·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自拔超越似的,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正解正悟似的”;其实人家老子先对道是啥?德是啥?名是啥?天道地道人道圣道万事万物万情万理的所有的规律是啥是什么意思的道理都讲完了并都彻底的讲清楚讲透彻了!老子先生他自己所著写的《道德经》他还能不知道“道”是什么吗?他所说的:“吾也不知其名”的“自谦自讥”式的自应反诘之语只不过是为了更贴切更自然更有力更顺心更有序的论证自己的思想理论观点而已罢了。!他绝对不是不知其名,而是精准精确到了无以复加的那种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知其所定然的那种层次层级的之其境界境态了”。!!!!!我耿阁所著写的:“文章三千诗万首”的千万言的文字中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论知老子先生的《道德经》的有关问题的之其问题的”。意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⑩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与'德'究竟是什么含义

关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老子的意见是:“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这里,“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在人生现实问题上,“道”体现为“德”。

热点内容
民法典生态破坏责任 发布:2025-01-16 03:40:05 浏览:460
基层党员组织条例 发布:2025-01-16 03:40:04 浏览:271
公司注销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6 03:02:42 浏览:282
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 发布:2025-01-16 02:54:26 浏览:441
劳动法对合同工的工龄计算 发布:2025-01-16 02:53:53 浏览:117
法治文化道德 发布:2025-01-16 01:26:16 浏览:733
网络法院宣判 发布:2025-01-16 01:20:30 浏览:721
十八届四中全会一手抓法治 发布:2025-01-16 01:11:56 浏览:457
孙斌律师 发布:2025-01-16 01:06:55 浏览:432
法院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发布:2025-01-16 01:04:02 浏览: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