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心德

道德经心德

发布时间: 2022-04-21 11:23:22

❶ 老子道德经心得

老子道德经中,包含了许多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和思想 观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想,所做所行,或多或少都在践行着辩 证的观点。比如,当我们取得成功,获得荣誉时,内心就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当我们遭遇打击,面临失败时,我们会鼓励自己坚定信念,勇敢坚持下去。当我们“祸兮福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普通人都耳熟能详,出口成诵的名言警句。经过几千年的时光淘 洗和历史沉淀,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关于福祸的论述和引申,前人已经论述备至了。 人的一生顺顺利利, 风风光光, 没有任何坎坷和波折, 可以说是失败的人生, 是单调的人生, 因为他体会不到涅槃重生的力量,没有经历阵痛,没有饱受折磨,根本无法体会和珍惜爱与 真诚。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打击,尝遍了世态炎凉,当老来时,细细品味走过的漫漫路途,豁 然发现原来这一生的奋斗历程尽是幸福。福与祸,功与过,生与死,少与多,正与邪,乐与 忧„„都是相辅相成,相依相伴的。就像每个人都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一样。

老子中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十八大的召开,是每个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表面上看起来,与我们很遥远,有些 不切实际。那些天花乱坠的口号和理念都是故作高深的文字游戏。其实不然。每个人的发展 和进步都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虽然我们还只是学生,没有投身社会实践,没有亲身经 历社会现实的摸爬滚打,但并不代表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不代表我们 就不能参与社会理想和信念的落实和奉献。可爱的中国,幸福的中国,美丽的中国,是每个 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和践行的。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 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 范。这在老子道德经的论述中,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构想。 “自然”和“无为”是老子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平等共生的 有专家指出, “自然”这一概念是老子首创的,但他所说的自然并无近现代大自然或自 然界的涵义。从古文字学看,自然是自己如此、从来如此、通常如此、势当如此和自己成就 自己,以及与“人为”相对立的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事物的天然本性等意思。先秦并没有 自然界或大自然的概念,与之相当者是天地或天地万物。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是一部思想深奥、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贯穿历史数千年,流传至今,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老子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他深邃的"道"穷微极妙,教则浩荡而宏博,理则广大而深玄,曾倾倒无数中外鸿儒大家。孔子见老子后赞叹道:"老子其犹龙邪!"庄子钦服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晚年后,也曾说:"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实在比西方好。"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圣人先哲都对老子及其学说发出由衷的赞誉。 老子的道是宇宙的本根,万事万物都有起点。世间万物皆有道产生,本根决定了万物的根源,还决定他的发展,按照一定的法则去运行,绝不紊乱,如昼夜的交替不依照人的意志为转移。老子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对辩证法来说,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其他理论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接近真理,人们对于各个发展阶段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宇宙的进化表现为一事物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否定,不断地转化为他事物。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但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否定的否定中达到新阶段。 在自然科学中,现代物理学对物质的微观和对宇宙宏观的研究,发现中国道家哲学的自然本体论和宇宙创生论比其它任何哲学都可能更接近于在上述领域中揭示出来的科学真理。进而,一些西方科学家对融人文价值观念和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为一体的道家哲学推崇备致。 道产生了德,老子被称为“道德家”,道看不清楚,其中有象。深远有精,使万物得以运转,称为依据。道浑然天成,独立,独一无二。道是永恒的,永远不止息。 人走的路是道,做事情的方法是道,人的思想和理念也是道。道可道,非常道。 我们对于老子及其撰述的《道德经》,应认真研究,深入分析,摈弃其神秘的外壳,汲取其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使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❷ 请大家帮我把这段《道德经》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不解释是什么意思

治人事天 莫如啬
治理世人 以及事奉上天 最好的方法 就是精神不妄泄
夫惟啬
因为精神不妄泄 就能够心德全备 心德全备 就好像回复到自己的本性
是谓早服
像这种事 就像每个人起床之后 要穿衣服一样 是首要的事
早服谓之重积德
所以起床穿衣服 也是我们早已习惯的事 而且每个人一生当中 都是不断的做 我们的德性 如果能像起床穿衣服一样 累积下来的德性 一定是深厚的
重积德 则无不克
一个德性深厚的人 他要治理人 要事奉上天 就没有不能胜任的
无不克 则莫知其极
既然是没有不能胜任的 就难以估计他力量的极限
莫知其极 可以有国
像这种力量难以估计的人 也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了
有国之母 可以长久
有这种人来治理国家 就像国家的褓母一样 能够率天下之道 治理天下当然可以长久了
是谓深根固蒂 (蒂另本作柢)
就好像根深牢固的树 就能结出结实的果子
长生久视之道
如果以这个道理 去实行於修身养命方面 这种人无形的生命 也可以长久的生存在人们的眼前 让人崇敬奉养朝拜 因为治国与修身是一样的道理呀

❸ 老子道德经翻译

这里有个网站上的道德经解读很不错,分章读的,比较全版面,值得推荐!权
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dejingyiwen/index.html

❹ 心德是什么意思啊

你说的是心得还是心德,这是两个不同的词。心得是一种体会感想,对某件事情又收获,有体会就会有心得。而心德是内心的道德,指一个人的本性很好,有道德。

❺ 修心养性什么心德

修心也就是从生活的圈子里把自己的思想分离出来,做到独立思考问题。找一间静室使自己达到宁静致远的状态,常想每一件事情的因果(内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又有多种人性的促成)和事情的各种关系,常想人性好的、善的一面,常想人生才几何,何必动粗给别人造成灾难。这就是修心。养性:长对动物有一种善待的心,做到举刀不忍荼毒生灵,做到少吃那些大鱼大肉,多吃清淡食品,时间长了也就养成了不愿多吃荤菜的习惯(当然在人体需要的时候还是不能够舍弃的,只要做到不恶狠狠地享受一顿就能使身心变得随意轻松),这样也就做到了因为淡薄能够明志。在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就会慢慢地使心性得到良好的修养。至于书籍,需要多方面的书籍。哲学性的最好。其次是中国古诗词、《周易》、老子的道德经、国美外文学名著等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❻ 有哪部有名的书是关于诚信的

《世界经典美德童话 中国卷》
《诚信故事会:中学版》
《给你一面水晶的镜子 感人的诚信故事》
《做最好的自己》
《诚信的种子》

还有很多书是里面有关于诚信的文章
《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
《做人不要太老实》
《信任的力量》《成人道德规范》《论语》《于丹论心德-百家讲坛》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三字经》《道德经》《小学生思想道德规范》《成人道德规范》《论语》《于丹论心德-百家讲坛》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三字经》《道德经》《小学生思想道德规范》

❼ 怎样写学弟子规,孝经后的心德体会

篇一: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篇二:弟子规个人学习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❽ 一篇用第子规心德做好学生的600字左右的作文

《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它是一本能使我们进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提高自身修养的诗歌,它十分押韵而且简洁,深受人们的喜爱。
“冬则温 夏则?酰?吭蚴。?柙蚨ǎ?霰馗妫?幢孛妗!
这句话是在叫我们要对父母体贴。
“冬则温,夏则?酢!闭饩浠盎褂懈鲂」适隆
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后句意思是: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让我们吃穿不愁,在窗明几净的学校里学习知识,难道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们不应该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
我从《弟子规》中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做人,孝敬父母 。大家一齐来和我学习吧!

《弟子规》教我怎样做人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在读了《弟子规》之后,就像有一颗石子扔进心湖,悄悄地荡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弟子规》是一部教人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的书,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中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她)学习。以上这些是学习之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东西。

在读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中的“冬则温,夏则凊”时,我的脸发烫了,因为我为人子女,冬天没有留意父母亲穿着是否温暖,夏天也没有考虑父母是否凉爽。甚至我还埋怨他们不及时给自己添置新衣。现在回想起来,真实太不应该了!而我早晨起来时,也没有看望父母亲,更谈不上询问父母身体是否安好了。而在“出必告,反必面”这方面我做得还可以,但“居有常,业无变”我就做得不够好了,因为我在星期六晚上时,常常看电视看到九点半到十点,这对我的健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显然是不利的。

《弟子规》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人活在世上不能只为了自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为更多的人造福!如果人人都有这种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一种行动,那么社会将变得和谐而有活力,温馨而文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弟子规》的“亲仁”里有那么几句话: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这几句话说: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得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就能得到熏陶,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久而久之,而我们就可能被接近和同化。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一个人人生的失败。正如俗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平 凡 的 孝

“孝”一个熟悉的字眼,我们有认真地孝敬过父母吗?认真地孝敬过我们的长辈吗?

我认为孝敬父母长辈不一定就要做轰轰烈烈的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去体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对父母的尊敬。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无微不至的,是不求回报的。夏天,父母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间辛勤劳作;冬天,父母冒着凛冽的寒风穿梭在田头地间,那一份无私博大的爱凝结在双手间微微鼓起的硬茧中。那么,我们做子女的又能为父母分担些什么呢?做好热饭,等待父母回来,打好热水伺候父母洗澡,或者给父母搓搓背,洗洗脚,也能慰籍父母疲惫的身心。这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也是最基本的“孝”。同时还应多一些忍让,也就多一份孝,也就多一份感恩。父母平时为生活负担所累,难免会对子女发一些唠叨,这时,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尽量不要顶嘴。

“孝”是感恩,让我们为父母减少些负担,多抚慰他们的心吧,从现在起,就从我们身边做起。

心有他人天地宽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厚让敌对远离我们,友爱充满人间,假如,我们平时人人都能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变得祥和安宁。一次,一位英语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在画画,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这位老师没有发火,而是笑着对这位学生说:“现在先上好英语课,课后再加工一下,画得更神似一些,好吗?”这位学生愧疚地收起了画。打那以后,这位学生刻苦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很有造诣的画家。这位学生后来能自觉刻苦学习并取得成就,得益于老师的宽容,可以说明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正是老师的宽容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给学生留下改正错误的机会。同学之间也难免会发生矛盾,产生误会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涵养,我们要继承和弘扬。

几多期待,一份孝心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真实的人,要面对的是社会大舞台、父母、兄弟、姐妹、学友、路人……亲近的、陌生的。因此,就有了对人做事的行为的标准。

《弟子规》教会了我们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就像春天里的夜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之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即“百善孝为先”。

❾ 职业道德的心德怎么写

职工职业道德培训心得 今天是我初到公司以来参加的第一次培训学习——员工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尽管这次职业道德培训课时短,但觉得这次职业道德培训的主讲刘杰,对职业道德学习的内容,从浅引入,讲解深刻,结合实际,使我深刻领会学习职业道德的重...

热点内容
两民法典 发布:2024-11-08 05:26:08 浏览:176
菲律宾劳动法关于13薪水 发布:2024-11-08 05:04:37 浏览:617
美国法律硕士申请攻略 发布:2024-11-08 03:59:32 浏览:811
云南发展中医药条例执法检查 发布:2024-11-08 03:10:04 浏览:291
法院换届年 发布:2024-11-08 02:45:13 浏览:83
我国刑法法定的基本原则 发布:2024-11-08 02:45:12 浏览:660
2015护理相关政策法规 发布:2024-11-08 02:44:18 浏览:522
婚姻法解释24条的补充规定 发布:2024-11-08 02:19:42 浏览:869
餐饮业法律法规2016 发布:2024-11-08 02:18:18 浏览:119
婚姻法解释二修正 发布:2024-11-08 02:12:43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