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

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

发布时间: 2022-04-22 01:02:55

『壹』 说说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德 意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何不同

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使势力大增。然后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自下而上地掌握政权后,立即建立法西斯专政,而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日本法西斯势力军部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故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长。

日本法西斯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赤裸裸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如1927年田中义一上台,即制造“皇姑屯事件”,妄图占领中国东北。接着,制定《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称霸东亚的方针。而广田宏毅内阁通过的《基本国策纲要》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侵略方案。

『贰』 为什么说日本封建法律属于中国封建法律的体系

到隋唐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很成熟,自成体系了。代表性的法典就是保存至今长孙无忌编纂的《唐律疏议》,这是中华法系完备的标志。唐朝以后,宋元明清各朝都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朝代的法律制度。日本所学的正是隋唐的法制,建立了律令制封建国家,至今日本还用的省(相当于中国的部)、地方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府、道都是学习隋唐法制的结果。
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可见唐律不仅在本国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华法系包括中国法、朝鲜法、日本法、琉球法、安南法。

『叁』 如何认识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800字左右)

纵观世界经济,无论是西欧美国,还是日本及韩国等,经济建设发展进程中,经济快速增长,无不得益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20余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强大活力。但是,在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必须建立一整套与此相适应的法律和制度。因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法制建设的保护和保障、配合和协助,这不仅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业规则的总称。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指导与协调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规范,市场经济在建立和发展成熟过程中对法制建设的依靠和依赖正是缘于法制对于经济发展的强大保障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必须由法律来保障。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复杂的,既有公民个人,亦有各种法人组织,包括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这些个人或法人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必须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一样:“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为了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就需要法律确认各种类型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各种法人组织还要规定其设立、变更、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2.经营者的行为必须由法律来规范。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各种经营主体之间时刻都在发生买卖、租赁、承揽、借贷等经济活动,而这些活动或行为如果不依法循规进行,市场就无秩序可言。因此,对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都要用法律来明确。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才是合法行为,才能受到国家的保护,如果没有完备的法律,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活动就无法有序进行。

3.经营者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必须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如果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间发生矛盾、纠纷就会去找各种政府主管部门来处理,通过行政手段对经营管理进行干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济主体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应由仲裁、法院等法律机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解决,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公正、合理。因此,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不仅要有完善的实体法,还要有各种程序法、诉讼法

4.市场规则必须由法律来统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市场的结构会更加完备,不仅有一般的商品市场,而且有生产要素市场。由于市场是各种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保证市场的统一、开放,维护平等竞争至关重要。为此,各类市场就必须建立一些普通、明确、统一的规则,而普通、明确、统一正是只有法律才具有的特征,因而用法律形式把市场规则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则,这样才能冲破对市场人为的分割、封锁和垄断,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各种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5.政府的行为必须由法律来规范约束。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管理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重任和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企分开,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政府对经济的微观管理职能就大大弱化,转而实行以制订规划、掌握政策、发布信息、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为主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一种间接管理,只能以法律手段来实现,即使是必要的行政、经济的方法,其形式也必须是法律的,即必须在法定条件下,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对企业而言,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其生产经营好坏同生产、经营管理者自身的权、责、利关系密切,由此必然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规范,科学、合理,具有稳定性、可测性、概括性、规范性和合法性。所以,依法规范、约束政府管理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政府经济职能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管理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防止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企业自主权,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正因为法律建设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如此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我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高度重视了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法律和法规建设。如何成功地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遇到的最大的历史新课题,既要搞市场经济,又不失其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国在调控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上,必然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和风格。而可供社会主义国家选择的手段和措施,除了运用法制手段确立和保护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外,就是通过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从我国的政治制度出发,加强执政党的纲领和政策乃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市场经济的指导调整作用,这就是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一大特色。因此,中国的市场经济立法,虽然必须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但主要的学习借鉴方向应集中在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微观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形式和经验上,万万不可照搬照抄。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水准普遍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受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限制,使有关商品经济方面的立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同时也造成了法律思想文化落后的现实,权利义务观念淡薄,重人治、轻法治,重政策、轻法律,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以言废法,缺乏遵守法纪的自觉性的习惯,不了解不熟悉有关调节市场经济关系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惯例等现象严重存在。这就使发展商品经济受到很大限制和障碍,使出台的法律制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破坏法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落后的消极的思想文化因素,又是孕育市场经济中的投机破坏活动、混乱无序状态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温床。所以,要建立和实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商品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搞好法制思想文化建设,健全强化法制监督和各种监督措施,使法制制度的“硬件”建设与法制思想文化的“软件”建设并重,二者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目前,我国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立法中的问题要多,执法工作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严重,说情风盛行,这其中既有法律规范的不严密、不完善、难执行的问题,也有利益机制驱使的原因。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法制建设的破坏尤为严重。它使人们对法律制度失去信心,败坏了国家法律的声誉。因此,对执法中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决不能只强调立法,而不管法律执行的好坏。在今天,尤其要把自称是依法办事,但所依的“法”却是扩大本部门权力,滥发剥夺公民和法人合法权利制订的规章制度。如屡禁不止“重复”执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所依据的大多是有关部门制定的堂而皇之的各种规章,这决不是依法办事,而是披着“法律”外衣、打着“执法”旗号的人治,这必须引起注意并坚决加以禁止。

『肆』 日本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是孝明天皇的次子,生于1852年9月22日,其母是大纳言中山忠能的女儿庆子。天皇幼名祐宫,1860年立为储君,以英照皇后为养母,赐名睦仁。1866年12月,孝明天皇死,翌年正月,16岁的睦仁亲王践祚,是为第122代天皇明治天皇。因天皇年幼,先由二条齐敬为摄政,管理朝政。

这时,日本幕府时代末期的政治斗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倒幕势力和幕府势力正在进行最后的决战。在这场较量中,双方都要争夺天皇的旗号,谁掌握了天皇谁就是“官军”,否则就成为“贼军”。较量的结果,德川幕府如红日西沉,其颓势已不可挽回。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只得于1867年10月14日上表奉还大政。在同一日,掌握朝廷实权的公卿岩仓具视等人与倒幕派志士和某,以天皇名义发布密旨,称德川庆喜“籍累世之威,恃阖族之强,肆意戕害忠良,数度弃绝王命,遂轿先帝之诏而不惧,陷万民于沟壑而不顾。罪恶所至,神州将倾覆焉”。密旨号召倒幕派“殄戮贼臣庆喜,以速奏回天伟勋”。倒幕派得此密旨如虎添翼,声势更壮。

12月9日,朝廷发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废绝摄关、幕府,设总裁、议定、参与三职。是日夜,在皇宫内的小御所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处理德川庆喜等事宜。天皇亲临会议,主张严惩与主张宽恕的两派各持己见,相持不下。主张宽恕的土佐藩主说对方是“挟幼年天子以权谋私”。不过,宽恕派最终在严惩派的武力压迫下退让了,会议决定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由此可见,这时的天皇仍然是倒幕派的工具。据说当时天皇主张在处理德川庆喜时不要完全淹没了德川氏的功劳,但天皇的这个主张对倒幕派的行动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1868年3月14日,天皇率公卿诸侯在紫宸殿祭祀天神地祇,发布了“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五条誓言》作为今后日本发展的基本国策。同时发表的天皇的御笔信也表明了天皇及新成立的明治政府要“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海”的决心。被称为日本历史三大转折之一的明治维新开始了。闰4月21日,政府制定了《政体书》,建立了王政复古制的天皇制统治机构。天皇虽然处于这个统治机构的中心,但“一切权力归太政官”,由三条实美、岩仓具视等人掌握,后来在明治维新中建功立业的中下级武士才逐渐加入到政权核心中来,取代了亲王公卿,掌握了国家权力。为了表示新政府为国家主权所在,特意在2、3月间让天皇会见了各国驻日使节,会见时天皇描眉涂粉,完全是平安时代的装束,使得各国使节大开眼界。7月,改江户为东京,8月,在紫宸殿举行了即位式,9月改元“明治”(“明治”年号取自周易“圣人面南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句),规定一世一元,并迁都东京。1869年3月,天皇在东京皇宫定居。

明治政府在整顿健全统治机构的同时,大力宣扬日本为神国,神化天皇,1871年11月举行了大尝祭,政府还规定神武天皇祭、纪元祭为国祭日,在宫中造八神殿,在各地毁佛弃释,以神道为国教,由政府统管全国的神社。因为天皇是神,所以,连描绘天皇的模样也是对天皇的不敬,也禁止在历史剧中出现天皇的形象。政府安排天皇数次出巡全国各地,以提高天皇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政府还将4000名基督教信徒,关押在监狱里严刑拷打,强迫他们改变信仰,崇信神道,崇拜天皇。凡不从者,男子送往矿山服苦役,女子则被送入妓院倍受折磨摧残。就连维新的功臣之一横井小楠也因崇拜西方民主主义、主张共和政治,被怀疑为基督教徒,结果被亲兵团暗杀。明治政府的这个政策来源于岩仓具视等人的主张,即实现独裁专政要以崇拜天皇的宗教为基础。

明治政府的当权者们还很注意对明治天皇的培养,先后任命平田铁胤、加藤弘之、元田永孚、西村茂树、西周、福羽美静、伊知地正治、副岛种臣等当代知名学者为“侍讲”,精心抚育天皇。在讲授的课程中,既有中国古典《诗经》、《史记》、《资治通鉴》、《贞观政要》,也有日本史籍《神皇正统记》等,此外还有关于西方世界的新知识,《西国立志编》、《法国政典》等起名著作成为讲课的教材,而且还教天皇学习德语。经过了这样的悉心教育,明治天皇从一个无知的少年成长为既尊重传统又具有开放精神的君主。

为了深入了解西方国家的情况,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明治政府于1871年秋派出高级使团到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1年又10个月的考察。通过这次考察,明治政府确定了它所追求的总目标,即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英国和德国)为样本,大力扶植和发展资本主义,将日本建成国富兵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而摆脱半殖民地化危机,并向海外扩张。为此,明治政府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政治方面,明治政府首先果断地决定各藩封建诸侯将领地和百姓都“奉还”中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取消藩制,各地设府县,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削除了封建割据,统一了全国。政府还褫夺了旧武士阶级的封建特权,严厉镇压了不满五十的武装叛乱。与此同时,明治政府不断调整和改组国家政权机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868年设立了总理国务的机构“太政官”,至1875年形成元老院(立法)、大审院(司法)和太政官(行政),有了三权分立的形式,基本确立了天皇制官僚统治体系。为了准备实施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明治政府在1885年12月改太政官制为内阁制,同时建立并逐步健全了近代文官制度。

在军事方面,1873年初明治政府发布《征兵令》,确立了全体国民“人人皆须服兵役”的原则,同时在军队中建立了军政、军令二元制。参谋本部等军部的最高领导人拥有“帷幄上奏”权,有关军政事宜可以直接上告天皇,并左右内阁。明治政府还先后发布《军人训戒》和《军人敕谕》,用封建武士道精神禁锢士兵的思想,将士兵变成为反动的天皇制军国主义的服务的工具。

在法律制度方面,制定宪法是最重要的改革。明治政府经多年准备,于1889年颁布了以德国宪法为蓝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乃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元老会议和枢密院是天皇的重要咨询机关,内阁则是只对天皇负责的最高行政机关。议会有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同权,众议院作用有限。人民虽然得到一些权利,但受到很大限制。这部宪法十分保守,却是东方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890年建立了议会制度,其他法律制度也相继制定,到90年代末期,日本已成为法制大体完备的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国家。

在经济方面,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依靠国家权力和资本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国营工矿企业带动私营企业发展。政府通过改革地税、革除封建武士的俸禄以及对外掠夺等手段积累资金,从70年代初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创办近代化企业,同时移植和引进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奖励国产,努力推动私营企业发展,并在必要时以极低廉的价格将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因此得到迅速发展,但农业发展缓慢,农村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租佃关系,工农业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

在文化教育方面,1872年明治政府发布《学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以“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为目标实行教育改革。首先将国家划分学区,设置各级、各位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明治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尽力增加教育经费。1879年和1886年政府又两次调整教育政策,改变了“一刀切”的作法,使之更符合日本的国情。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政府日益重视鼓吹“天皇万世一系”、灌输封建忠君思想的国史教育。1890年颁布了《教育敕语》,鼓吹“克忠克孝”的封建道德标准,它成为天皇制军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指针。

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明治天皇逐渐参加到国家政权中来。尤其在1877、1878年维新三杰木户孝允病死、西乡隆盛兵败自杀、大久保利通被刺身亡,在明治政府的第二代领导人伊藤博文等掌握了权利的同时,明治天皇也开始参与国政,常常亲临内阁,实施亲政。尤其在1888年枢密院开始审议宪法草案后,共召开了90次会议,明治天皇亲自参加了这些会议,认真听取与会者的发言,对立宪一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和重视。,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主持了宪法发布仪式,同时公布了《众议院议员选举法》、《贵族院令》及《皇室典范》等法律文件。这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即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国家形成的标志。在这种立宪君主制体制之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国家的法律、行政、军事等项大权都归天皇一人掌握。天皇的立法权由国会“协赞”,行政权由内阁“辅弼”,军事权由军部“帷幄上奏”。这时的天皇大权不仅已和封建时代的天皇大权、幕府大权有本质的不同,就是同明治维新初期“王政复古”后的天皇权利相比,也有根本性的差别。天皇的阶级属性这时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封建君主转变成了大地主兼资本家,成为明治时代日本的封建性和资产阶级性相结合的最高体现(天皇家占有的土地,已从明治初年的大约600町步扩大到1890年的365万4500町步,1887年皇室财产总计788万5840日元,1899年时又达到2264万5000日元)。

1890年11月,第一届会议开幕。明治天皇亲临会场,宣读了召开议会的诏书。日本成为一个半封建的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国,迈出了富国强兵的第一步。在天皇的名义下,日本政府被那些积极主张对外侵略扩张的人所把持,在内政改革大体完成、国力基本充实后,他们便急于向外扩张势力。为此连年编制了庞大的军费预算案,以求加速扩张军备。但是,在议会审议时,政府的扩充军备的预算案遭到了在野党的激烈反对,政府万般无奈,只得利用天皇的权威迫其就范。在1893年2月的第四届议会上,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希望政府和议会“协衷共济”,天皇决定在6年内每年从皇室经费中拿出30万日元用于补充建造军舰费用之不足,各级官吏也被强制性地减俸1/10,以弥补军费的不足。在天皇的威压下,在野党只有偃旗息鼓,与政府妥协。政府的扩军备战没有了阻力,更变本加厉地向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方向发展。

1894年,日本政府以侵占朝鲜为目的,首先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明治天皇发布了宣战诏书,又移驾设立在广岛的战时大本营内,不分昼夜地督励军务,指挥战争。皇后也亲临医院慰问伤兵,鼓励士气。日本打败了腐朽不堪的清帝国,不仅确认了在朝鲜的地位,攫取了台湾和澎湖,而且获得了2亿3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及其大量在华利益。在战争的刺激下,日本帝国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又需要新的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支付的巨额“赔款”的83.6%被日本政府用于扩充军备,5.5%划归皇室,其他如教育基金等总共只有10.9% 。在1904年,日本又以朝鲜和中国东北为目标同沙皇俄国开战,明治天皇坐镇设置在宫中的战时大本营指挥战事,积极发挥了最高统帅的作用。通过日俄战争,日本侵略势力扩展到半个中国东北,日本成为亚洲头号强国,并跻身于世界五强之列。

日俄战争前后,日本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并吞了朝鲜,日本帝国主义的版图进一步扩大。所有这一切,后人都把它当做明治天皇的伟绩加以歌颂,可以说,明治天皇在位46年,他一生的活动就是明治时代的集中反映,其前期为日本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建立资本阶级式的立宪君主制做出了努力,后期则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和对外的无休止的侵略扩张分不开,甚至可以说,明治后期的日本侵略战争占据了明治天皇一生活动的主要部分。

1912年7月,明治天皇病死,享年61岁。他的死在当时的日本引起巨大震动,9月13日日本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大葬典礼。在日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乃木希典将军及夫人在同一日自杀殉死,以表示对明治天皇的无比忠诚。明治天皇葬于京都伏见桃山陵,陵区面积广大,但陵墓本身朴实无华,这也许能反映出陵墓主人俭朴勤奋的品德。明治天皇注意个人修养,善于写作诗歌,一生留下了内容多变、风格各异的诗歌数万首。

明治时代是个激烈动荡的时代。由于推行各项资产阶级改革,日本初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由于推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日本民族变成了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由此可见,整个明治时代是一个先改革后扩张的过程。

明治维新的进步意义在于,明治维新是日本新兴的资产阶级进行的现代化,它建立了封建资产阶级的立宪君主制——近代天皇制,使日本免遭了其他东方民族那样的被压迫、受奴役的命运。1911年,日美签订新约,日本完全确立了关税自主权。日本打破了欧美列强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格局,对亚洲各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在看到明治维新的进步意义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反动的历史作用。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给亚洲近邻国家到来的“礼物”只有停滞、落后、被奴役、被宰割,它自身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同时转变成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极富于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从而规定了日本此后发动更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必然道路。

给LZ推荐两本书《日本天皇列传》和《百代盛衰日本皇室》,有时间一定要找来看哦~网上书店很容易找到的~~~~~~~~~~~~~~~

『伍』 日本大化改兴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

大化改新是於公元646年发生的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日本书纪》只论及大化改新。改新之诏说
一,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処々屯仓及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処々田荘。
二,初修京师置畿内国司郡司関塞斥候防人駅马伝马及造铃契定山河。
三,初造戸籍计帐班田収授之法。
四,罢旧赋役而行田之调。
但是,《日本书纪》以外的史书没论及大化改新。某多数日本学者怀疑大化改新的存在。国号《日本》,新君主称号《天皇》及律令正式开始701年。因为从701年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成立。

『陆』 如何建立健全法制社会

(1)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我国法制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法制,任何地方和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5)依法行政。各级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努力为人民服务。(6)司法公正。我国的司法机关要严格依法行使独立的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7)违法必究。公民、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法律,对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予以追究。

『柒』 关于日本法律

看你所写的情况,责任应该在开车一方。你如果日语不好应该和自己的导师或者学校负责留学生的总务老师说,学校会帮你和对方联系。
首先你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最好做个透视看看骨头有没有伤到,诊断费用由对方全额负担,记住这时候不要用自己的健康证,要自费全额。
如果只是皮外伤的话,你可以私了就是不用通知警察,一般对方会给你一些经济补偿,赔多少要看你的伤势。
如果因为受伤影响打工,所造成的损失,对方应负担。
另外自行车有损坏的话,修理费也要对方负担。
因为责任在对方,一般他是希望私了的,如果你的要求他不同意,那就通报警察。

『捌』 日本法西斯专政是如何建立的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通过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层集团实现对政权的控制来完成的。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早在20年代中期已形成的军部法西斯帮派“军内革新派”便掀起了“国家改造”的浪潮,要求取消议会制、结束政党内阁、实行军部独裁,并采用对外扩大侵华战争、对内策划刺杀、政变来实现其日标。从1930年11月4日刺杀滨口首相开始,日本刺杀和政变事件频频发生,并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10月政变未遂之后,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化成皇道派和统制派。皇道派继续用原来的方式,以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以皇道派为主体的法西斯体制。于是发生了1932年的“血盟团”刺杀事件和“五·一五”暴乱事件,直至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少壮军官发动的军事政变。“二·二六”政变遭到镇压后,皇道派首领荒木贞夫、真崎三郎等退出现役,皇道派从此一蹶不振,军部大权完全落到统制派手中。统制派在三井、三菱、安田、住友四大财阀支持下,贯彻“在陆军中央机关将校的统制下注意策略”、实行“断然改革”的方针,确立军部对国家的统制权。1936年3月9日,在统制派的支持下广田弘毅组阁。广田遵照军部意愿遴选阁僚,组成了听命于军部的内阁,并提出“广田国防”的口号,把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纳入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轨道。在政治上,恢复军部大臣的现役武官制,使军部控制内阁合法化。取消议会多数的政党内阁制,取消议会对内阁的监督权,继续压制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在经济上,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强对石油、汽车、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的控制。在对外政策和军事上,8月7日的五相会议确立了“基本国策纲要”,规定“在排除苏联威胁的同时,防备英美,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筹划我民族和经济指南,特别是外南洋方面发展”。“纲要”提出日本的陆军军备要足以对抗苏远东兵力,海军军备要足以对抗美国海军,为此陆海军部制定了庞大的扩军计划。广田内阁的成立标志着由军部统制派为代表的天皇制法西斯体制的建立。

『玖』 谁能给我说说日本政府的历史吗

(1)日本国的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2)古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 大化改新 ”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 院政 ”(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3) 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4)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 安土时代 ”。 天正十年(1582年), 本能寺之变 爆发,信长身亡。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 桃山时代 ”。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

『拾』 日本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什么样的社会情况才产生了这样的现象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疆域,那么小一个小日本当然会有你说的那种性格,这也是他们现在之所以为日本的根本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点内容
云南发展中医药条例执法检查 发布:2024-11-08 03:10:04 浏览:291
法院换届年 发布:2024-11-08 02:45:13 浏览:83
我国刑法法定的基本原则 发布:2024-11-08 02:45:12 浏览:660
2015护理相关政策法规 发布:2024-11-08 02:44:18 浏览:522
婚姻法解释24条的补充规定 发布:2024-11-08 02:19:42 浏览:869
餐饮业法律法规2016 发布:2024-11-08 02:18:18 浏览:119
婚姻法解释二修正 发布:2024-11-08 02:12:43 浏览:241
群通知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08 01:57:01 浏览:535
律法和刑法 发布:2024-11-08 01:36:05 浏览:182
西北政法大学考研诉讼法初试 发布:2024-11-08 01:25:3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