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失败的立法

失败的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4-22 04:46:19

A.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一、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直接原因

1、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5、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二、教训

戊戌变法教训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的。

(1)失败的立法扩展阅读

一、介绍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二、后世影响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政治经济

1、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

2、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维新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思想文化

1、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2、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三、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B. 高中历史选修3 一雅典往何处去 学习思考:德古拉立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德拉古立法失败的根源是他回避了雅典社会尖锐的社会矛盾,并没有改善广大平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不利地位.

C.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直接原因
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其三,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四,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D.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具体些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如下:

1、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

5、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4)失败的立法扩展阅读:

对后世影响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维新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此条更准确的说应为戊戌政变的影响,而不是戊戌变法本身的影响。)

E.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教训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一、戊戌变法失败的失败原因:

  1.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 外部原因:帝国主义的反对或不支持;

3.直接原因:袁世凯的背叛;

4.其他原因: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其三,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四,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其五,维新派没有建立广泛而又坚强的同盟。对于任何改革而言,最积极的支持者和最积极的反对者都是少数,更多的是等待、观望和温和派。对改革者来说,最大限度地争取温和派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扩大同盟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其六,过分相信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看到光绪只是一个旧统治秩序的维护者、改善者,并不主张把中国建成一个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虽然现实的危机促使他选择了变法的道路,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他内心深处“君权至上”的理想。因此在发布那么多的上谕中,都没体现维新派所要求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



二、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缺陷(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资产阶级改良派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变法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变法要逐步深入,不要一下子对敌对势力触动太深,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能依靠它救亡图存,只有推翻它。

F. 中国的司法真失败,打个官司这么慢

从立法开始就失败了!因为中国立法机关的立法者的立法思想法学思想基本上就是抄袭殖民主义国家帝国主义,甚至不懂装懂欺善护恶惩善扬恶……跟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正义观背道而驰,所以注定是失败的!

G. 美国禁酒令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美国禁酒令失败,告诉我们不能以强制性方式来实施政治。

H.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没有掌握实权。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组织领导。同时在变法过程中,维新派采取了冒进措施,变法手段单一。

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8)失败的立法扩展阅读

直接起因

主词条: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发动下,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但上书因顽固派的阻挠,而没有送到光绪帝的手中。

I. 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导致失败。

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

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9)失败的立法扩展阅读

1890年代的维新变法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最初阶段——从1890到1894年——是思想革新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以几部变法主题书籍的问世为标志,这些书涉及农业、工商业、国防、教育、考试和行政系统 ,大多是在为变法运动提供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作品是对文人传统的延续,这一传统肇始于1880年代,最早体现在冯桂芬和王韬的思想中。尽管维新运动矢志不渝地维护中国道德和文人传统的至高地位,但是1890年早期的变法论稿表明,传统文化里“中国中心论”的世界秩序论调正在逐步弱化。

一种全新的观念应运而生——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应该更富裕、更强大,并且能在国际较量的世界中获得立足之地。

此外,这些作品反映出早期维新派对于阻碍中国获得这种新地位的根本因素的思考,特别是科举制度未能给政府部门遴选出最合适的人才,等级制的社会隔阂阻挡了君臣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1890年早期维新派文人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作品中和他们在强调经济发展时的人文主义论调。不过,他们最鲜明的革新之处在于相信西方的代表制立法机构或议会制能够解决分隔君臣的藩篱。

他们看到议会制在遴选和集中治国之士上的可行性,能让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联系更紧密及有规律,维护民族团结,构建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

J. 香港基本法第23条的立法的失败对香港政局产生什么影响

疑点利益归于被告

热点内容
杨文案交法院 发布:2025-01-15 23:26:41 浏览:568
温州市城市市容和卫生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23:04:53 浏览:128
汕尾市城区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1-15 22:49:34 浏览:880
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名称 发布:2025-01-15 22:43:35 浏览:786
山东省商品房预售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22:18:23 浏览:480
司法棺材 发布:2025-01-15 21:56:51 浏览:811
小学生法律知识的小论文五百字 发布:2025-01-15 21:21:26 浏览:126
酒驾法官 发布:2025-01-15 21:10:57 浏览:59
法官弄丢关键证据 发布:2025-01-15 21:07:21 浏览: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5 21:06:39 浏览: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