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 2022-04-22 18:57:38

❶ 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一、坚持科学立法,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迄至今天,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领域、新情况、新特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及时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使立法更加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更加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二、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一是要求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二是要求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正确使用相关行政措施和手段,避免损害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三是要求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尽可能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四是要求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五是要求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
六是要求权责统一。通过科学的法律和其他制度,合理规定和配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保持责任与权力的对应;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三、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发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要坚持司法公正。严格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理性地权衡案件所关涉的各种社会利益,妥善把握和处理好案件所关涉的各种关系,对各类案件作出正确处理,对各种纠纷予以有效化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实现司法高效。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不断完善司法程序,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司法活动的效率,有效应对社会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要树立司法权威。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要切实做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全社会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尊重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裁决。
四、坚持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社会成员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遵守法律;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尤其是在享受自由和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合法权利与自由,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运用法律规定或法律允许的方式与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掌握和熟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五、强化监督制约,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以保证执政党的权力和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种权力的设置和行使始终不偏离我国民主政治的正确轨道。要围绕权力运行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各种权力的配置,统筹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以及行政机关自我约束与监督的作用,扩大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有序参与,强化人民群众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广泛监督,同时重视和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要从法律上规范各种监督行为,不断提升监督的科学性、合理性,建设性和实效性。

❷ 什么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

十八大报告强调,在当前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中,“法治是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 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 和自由”。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 切实尊重和保障”。这是对我国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的当前目标和中 长期目标的科学定位与合理规划。为此,当前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是:第一,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深入开...

❸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转变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有什么进步的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使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有利于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水平,实现良法善治;有利于提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水平,通过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以在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过程中,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领信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使法治信仰上升为国家信仰、扎根于全体人民;可以更好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搭建起更牢固的框架、更规范的轨道,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以保证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法治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压仓石。在改革攻坚期、发展机遇期、社会风险期“三期叠加”的今天,只有依靠法治、践行法治、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才能有效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才能让各项改革蹄疾而步稳地前行,才能让各项事业行稳而致远的发展

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然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用法治精神引领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

❺ 全面依法治国着力点是什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重大治国方略选择,对于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解决好全社会的信法问题,也就是信任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信法、尊法、守法的氛围。当前我国存在大量信访现象,实质上是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群众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也有法律途径还不够顺畅,法律权威还不够彰显,群众不愿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自身面临的难题。在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推动全社会从上到下全面信法守法,对于稳定改革预期、稳定社会秩序、稳步推进改革十分关键。要实现全民全面信法守法,就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统筹搞好立法、执法领域各项工作,以积极有效的法治实践在全社会各领域弘扬法治精神,彰显法治权威,并大力开展普法教育,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让法治之花遍开于中华大地各个角落。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基本层面法律制度已经形成,以后的立法工作重点在于补充、细化、完善。针对新时期条件下社会运行特点、价值取向、公民需求等,进一步完善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领域的相关法律规定,形成类似于法典性质的法律规范体系,使法治社会的毛细血管也能凸显出来,社会规范化管理更加细密有致、有章可循。立法要真正秉持公正公平的立场,立符合社会道德、公正良俗之法,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各安其业、各守其分、各展其才、各得其所的制度保障和转换提升通道,破除部门、地方和既得集团利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和要求。立法中要规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和顺应经济规律要求。
以严格执法确保法律实施,彰显法治权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执法是体现法律生命力和彰显法治权威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执法领域的问题,这也是基层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重要原因。执法领域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执法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原因,另一方面也存在违法成本低,违法点多面广,执法标准不统一、界限不明确等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法律在于执行这条生命线法则,全力保证法律的全面准确施行,形成违法者受处罚、守法者得好处的良性社会舆论和利益导向机制;另一方面,在推进执法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群众守法的客观需要,尽一切可能为群众守法创造必要条件,避免群众守法难现象的发生。比如,食品安全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目前对于各类食品的安全标准及添加剂等有些规定不是十分明确,相关生产销售企业特别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零售摊点不知安全标准,市场监管者也未提供相关检测服务,导致销售者和购买者均处于懵懂无奈状态,也导致执法实践中出现事前不告知、事后处罚的现象。
优化完善国家机关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将带来对国家机关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模式再造。多年来各级党政机关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在实践中存在着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出现了经济建设一骑突进,其他如环保、生态、民生等领域存在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由此带来在法治建设领域中,对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由于能带来GDP的增长而在行政执法中网开一面,对于涉及与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的案件进行行政干预,实行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这样不仅使法律无法得到真正全面实施,损害了法治的威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形成。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可以预见会带来行政模式的某些转变,行政机关会更加注重业务和责任分工,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从而实现层级管理、有序行政。

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六个重大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另外,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6)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

第一,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第二,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❼ 为什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守法意识、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人类早期的成文法常常铭刻在石柱或铜表上,但铸鼎未必传世,勒石未必长存,真正流传下来的是“铭刻”在全体社会成员心中的法治精神。历史发展表明,只有法律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的意义、法的精神才能真正展现出来,法治的理想才能最终落地。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要达到“全民守法”的目标,必须以法治政府的建立促进法治社会的发育,以司法的严谨、执法的严格来培育公民守法的自觉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司法公正对于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建立对法治的信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他们对法律的态度才能由认识到遵守,由信任到信仰。

守法需要自觉,自觉守法要靠各行业、各领域的自我管理来培育。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也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使各行业、各领域的从业者,真正在实实在在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中,一点一滴培养起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建设,离不开类型多样的宣传与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已经完成了以全体公民为教育对象的五个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六五”普法规划正在进行中,普法内涵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宽,已经成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在全民教育基础上,继续推进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法治教育,不断创新宣讲和教育方式,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以精准滴灌和春风化雨的形式,将法治教育送入街头巷尾、百姓人家。只有经过多管齐下的法治教育、培育,遵法守法的意识才能蔚然成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并为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夯实坚实的社会基础。
参考: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10/31/nw.D110000gmrb_20141031_1-02.htm

❽ 什么是"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种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既吸纳并体现了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规律和基本价值,又立足于并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国情和特定价值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具体表征有:

1、理性概念源于古希腊时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logos)说,它兼有客观规律和主体理性思维的双重含义,主要是指合客观性(区别于信仰)和合逻辑性(区别于感性、情感和欲望等非理性)。

2、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曾说过:“理性乃是人用智识理解和应对现实的(有限)能力。有理性的人能够辨识一般性原则并能够把握事物内部、人与事物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基本关系。有理性的人有可能以客观的和超然的方式看待世界和判断他人。

(8)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治本之策。

其一,党执政兴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既要靠改革的力量,也要靠法治的力量。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并驾齐驱,不可偏废。

其二,人民幸福安康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人民的权益要靠法治来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当前,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的发生,有种种原因,法治精神不彰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实践证明,加快法治国家建设,既要注重法律制度建设,又要重视更深层面即精神层面的建设,使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具体表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员网-《求是》评论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❾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从哪些方面推进

当前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是:
第一,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深入开 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第二,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深人推 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扩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范围,强化司法公 开和司法民主,保证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进一步提高基层一线干警执法办案、保障人权、维护稳定、促进 和谐的水平。
第四,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加强 法治政府建设。
第五,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依法执政水 平。

热点内容
追究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20:46:49 浏览:630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发布:2025-01-15 20:24:31 浏览:739
注册会计师和司法考试 发布:2025-01-15 19:42:55 浏览:259
19经济法基础第四章 发布:2025-01-15 18:14:41 浏览:188
劳动法工资结算方式 发布:2025-01-15 18:06:43 浏览:147
劳动法解释停职员工待遇 发布:2025-01-15 17:40:35 浏览:399
国税局政策法规科职责 发布:2025-01-15 17:37:38 浏览:457
劳动合同法三到五年 发布:2025-01-15 17:24:42 浏览:478
殴打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17:22:22 浏览:578
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发布:2025-01-15 16:40:42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