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立法遵循原则
① 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行政立法应当遵循的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专诚实属守信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
一、依法立法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
2、法律保留原则
二、民主立法原则
在我国,民主立法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行政立法以保护和促进公民权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行政立法在程序上,应当使公民充分参与
依法立法是行政立法的原则之一
② 行政立法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行政立法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行政合法性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
程序正当原则;
诚实守信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
③ 行政立法的原则有哪些
依法立法原则:依法立法原则包括法律优先原则与法律保留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优先,又称法律优越或法律优位,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实施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表现在行政立法上,就要求行政立法不得同现行法律相抵触。因为法律优先仅仅要求行政行为不抵触法律即可,并不要求所有的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所以是消极意义的依法行政原则。法律优先原则表明,除宪法外,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法律的位阶居于其他任何法律规范之上。法律优先原则无限制和无条件地适用于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在内的一切行政领域。
2.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是积极意义的依法行政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只有在取得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相应的行为。表现在行政立法上,也就是说,行政立法必须具有法律依据。就立法来说,重要的事项应由法律规定,未经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得以行政立法代为规定。法律保留的要求显然比法律优先严格。法律保留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对于绝对保留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对于相对保留的事项原则上由法律规定,但在法律特别授权的情况下,也可以有行政立法来规定。
④ 行政立法的原则有哪些
行政立法应当遵循的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诚实守信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
一、依法立法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
2、法律保留原则
二、民主立法原则
在我国,民主立法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行政立法以保护和促进公民权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行政立法在程序上,应当使公民充分参与
依法立法是行政立法的原则之一
⑤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
资料扩展: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既包括行政法的实然状态的原则,又包括行政法的应然状态的原则。包括以下原则:行政法治原则、适度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不同的定义体现了对行政法基本原则认识的逐步深化,也体现了其所依据的行政法基础理论的发展。四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都包含了相同的含义,即对行政法制定、实施等全部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中,其“指导”作用才是最根本的,才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行政法基本借以建立和展开的基础。
⑥ 1,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也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内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容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
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越权无效原则.
4.信赖保护原则.
5.比例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行政公开原则.
3.行政公正原则.
4.行政公平原则.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诚实信用、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⑦ 行政立法的原则
法律分析:行政立法原则如下:
(一)依法立法原则
依法立法原则包括法律优先原则与法律保留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
法律优先,又称法律优越或法律优位,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实施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表现在行政立法上,就要求行政立法不得同现行法律相抵触。因为法律优先仅仅要求行政行为不抵触法律即可,并不要求所有的行政行为必须有
法律依据,所以是消极意义的依法行政原则。
法律优先原则表明,除宪法外,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法律的位阶居于其他任何法律规范之上。法律优先原则无限制和无条件地适用于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在内的一切行政领域。
2、法律保留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是积极意义的依法行政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只有在取得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相应的行为。表现在行政立法上,也就是说,行政立法必须具有
法律依据。就立法来说,重要的事项应由法律规定,未经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得以行政立法代为规定。法律保留的要求显然比法律优先严格。
法律保留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对于绝对保留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对于相对保留的事项原则上由法律规定,但在法律特别授权的情况下,也可以有行政立法来规定。
(二)民主立法原则
在我国,民主立法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行政立法以保护和促进公民权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民主在内容上的涵义就是对大多数人的权益的实质代表,因此民主的行政立法在内容上必然体现为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维护。
2、行政立法在程序上,应当使公民充分参与。民主最初的含义是程序上的,即允许最广泛的参与,最广泛的意见表达。只有让利益相关者的意志得到充分的表达,行政立法才能在程序上说是民主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五条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⑧ 行政立法行为应当遵循什么样的规则
行政立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原则。一切行政法规和规章应该体现党的方针和政策,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提供具体的行为规范。
(二)立法有据的原则。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立法要有法律上的根据。这条原则在我国有以下三层涵义:
(1)只有法律规定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才能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它们在进行行政立法时也不能超过本部门的职权管辖范围,如果根据需要必须超越,要经过同级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正式批准。
(2)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必须依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作为立法依据。
(3)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发布行政规章,必须以现行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为立法依据。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都应当声明其法律根据。
(三)民主立法原则。行政立法要建立公开听证、合议制度和专家论证制度,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充分的民主讨论,使行政立法具有群众基础和保证立法质量。
(四)效力分级原则。行政立法权是一种从属性、补充性和执行性的立法权。在我国,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一切行政规章的效力,低于现行宪法和法律的效力;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行政规章的效力,低于国务院行政法规的效力;省级人民政府的行政规章的效力高于市人民政府的行政规章的效力。
(五)程序合法原则。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制定,通过和发布都必须经过合法的程序,这是保证行政立法合法性的重要措施。
(六)权力责任相统一原则。尊重客观实际,规范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益之间、以行政权为核心的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⑨ 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2.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行政立法权是一种从属性、补充性和执行性的立法权。只有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权限内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在不与宪法、法律以及上级法规相抵触的限度内,才是合法的和有约束力的。也只有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立法才能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如前所述,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是行政立法一项重要的艰巨的任务。如果说,依照法定程序立法是民主原则的要求,那么,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性质所决定的。
3.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人民的意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我国立法,从宪法到一般法律、行政法规,再到地方性法规、规章,都应当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现阶段,应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其历史任务。因此,必须坚持民主立法,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和考虑利害相关人的意见,建立公开听证、合议制度和专家论证制度,使行政立法具有群众基础和保证立法质量。
4.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情况密切结合起来,根据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要求,既要积极,又要慎重;既要考虑可能性,又要考虑可行性;恰如其分地掌握立法时机,条件成熟的,应及时制定;未成熟的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完备化”。这样才有利于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恰当地确认公民的行政权利,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益之间、以行政权为核心的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5.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原则性是立法工作的本质规定性,是法律的基本目的要求。它是维护法律性质,坚持社会主义立法方向,实现法制统一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