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诋毁

道德的诋毁

发布时间: 2022-04-24 03:08:58

A. 道德败坏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规定,道德败坏的行为包括:

1、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

2、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者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

3、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

4、其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行为。

(1)道德的诋毁扩展阅读:

道德败坏的案例:

1、2013年8月8日,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严重违纪违法,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牟取利益,本人及其亲属收受巨额钱物;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牟取利益;收受礼金礼品;道德败坏。2013年8月8日,刘铁男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2013年9月,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纪委调查。经查,倪发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或通过其亲属收受巨额财物;道德败坏。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

3、2014年1月,中共中央纪委对南京市委原副书记、原市长季建业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经查,季建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或通过其亲属等人收受巨额财物;

道德败坏。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新华网去年10月曾发文称,季建业落马后,他一手提拔的三名女干部接受纪检部门调查问询。

4、2014年3月,中共中央纪委对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经查,陈柏槐违规批准下属单位向有关房地产企业非法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或伙同其亲属收受巨额财物;道德败坏。决定给予陈柏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B. 从道德角度评价诋毁他人的人

你还真来就没法评论,为什么呢自?一般有目的诋毁他人的人都狡猾着呢,很多人都打着各种道德掩护,你说他们诋毁他人,他们说不定还说他们才是道德的,你才是不道德的。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无目的地诋毁他人,且毫无掩盖,就说明这个人心理有火气,实在找不到发泄的地方,其实也挺可怜的,也算是广义上受害于前者的一类人吧。我目前遇到的能想到的就是这两种人。

C. 世界上嫉妒一个男人长相很潇洒的男的女的有超多人吗

大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嫉妒的体验。嫉妒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 它被描绘为一种道德上的罪过,或者一种需要用正直的思想去克服的弱点。
但心理研究发现,嫉妒这种情感对我们也有一些非常正面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嫉妒。
什么是嫉妒(Envy)?
Spielman(1971)指出,Envy的词源是拉丁语invidia ,来自动词“ invidere”,这个动词的意思是“有敌意地看着”。
牛津英语词典把嫉妒定义为“在注视着另一个人拥有一些高于自己的优势时产生的屈辱感”;而韦伯词典则把嫉妒定义为“在看到别人的优秀或好命运时感到的气恼、羞辱、不满或不安,同时感到一定程度的厌恶,以及占有相同优势的渴望。”
· 区分 Envy 与 Jealousy
人们往往会很难分清嫉妒(Envy)和妒忌(Jealousy)这两种情绪。但其实已经有很多精神分析师(Klein,1957; Segal,1964;Spielman,1971)对二者进行了区分:
嫉妒(Envy) 是当我们看到别人拥有和享受着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感受到的负面情绪,在这个情绪中我们只针对对方一个人;
而 妒忌(Jealousy) 是在嫉妒的基础上存在的,但它却针对至少两个人存在,它往往是主体感受到自己想要的来自某个人的爱,被另一个人得到了,或者即将被另一个人(主体的竞争对手)夺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吃醋”。
举例来说,假如你的好朋友有一份很好的爱情,你一直渴望拥有那样的爱情(但对这个好朋友的伴侣无感),但是却不曾拥有,你可能对这个好朋友产生嫉妒的情绪;而假如你喜欢上了这个好朋友的伴侣,你觉得好朋友夺走了你本该有的爱情,你就可能在嫉妒的基础上,再产生妒忌的情绪。

嫉妒(Envy)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嫉妒是人的一种普遍的情绪反应(Reynolds,2011; Smith, 2014)。嫉妒并不是在随机或盲目的比较中产生的,它总是存在于一些特定的社会比较的情境之中。嫉妒的产生需要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大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嫉妒的体验。嫉妒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 它被描绘为一种道德上的罪过,或者一种需要用正直的思想去克服的弱点。
但心理研究发现,嫉妒这种情感对我们也有一些非常正面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嫉妒。
什么是嫉妒(Envy)?
Spielman(1971)指出,Envy的词源是拉丁语invidia ,来自动词“ invidere”,这个动词的意思是“有敌意地看着”。
牛津英语词典把嫉妒定义为“在注视着另一个人拥有一些高于自己的优势时产生的屈辱感”;而韦伯词典则把嫉妒定义为“在看到别人的优秀或好命运时感到的气恼、羞辱、不满或不安,同时感到一定程度的厌恶,以及占有相同优势的渴望。”
· 区分 Envy 与 Jealousy
人们往往会很难分清嫉妒(Envy)和妒忌(Jealousy)这两种情绪。但其实已经有很多精神分析师(Klein,1957; Segal,1964;Spielman,1971)对二者进行了区分:
嫉妒(Envy)是当我们看到别人拥有和享受着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感受到的负面情绪,在这个情绪中我们只针对对方一个人;
而妒忌(Jealousy)是在嫉妒的基础上存在的,但它却针对至少两个人存在,它往往是主体感受到自己想要的来自某个人的爱,被另一个人得到了,或者即将被另一个人(主体的竞争对手)夺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吃醋”。
举例来说,假如你的好朋友有一份很好的爱情,你一直渴望拥有那样的爱情(但对这个好朋友的伴侣无感),但是却不曾拥有,你可能对这个好朋友产生嫉妒的情绪;而假如你喜欢上了这个好朋友的伴侣,你觉得好朋友夺走了你本该有的爱情,你就可能在嫉妒的基础上,再产生妒忌的情绪。

嫉妒(Envy)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嫉妒是人的一种普遍的情绪反应(Reynolds,2011; Smith, 2014)。嫉妒并不是在随机或盲目的比较中产生的,它总是存在于一些特定的社会比较的情境之中。嫉妒的产生需要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1. 对方与我们相像
我们会在与自己相似的人的比较或被比较中,因比不上对方而感到嫉妒。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有心理上平衡的需要,即人们倾向于人物,既然拥有相似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社会阶层,就应当有相当水平的成就(Smith, 2004)。
而与完全不相干的人的比较,并不能对这种平衡产生实质性的干扰(Goethals& Darley, 1977; Smith, 2004)——不太会让人们觉得心理不平衡——也就不容易引起嫉妒。就好像一位医生并不会嫉妒一名芭蕾舞演员,除非ta曾经受过一段时间的相关的舞蹈训练。
2.这件事和自我相关的程度高(Self-Relevance)
那些与自我相关度高的事物,是指我们一直以来所渴求的,又或是直接与核心的自我价值(self-worth)相联系的事物。当所比较的方面与自我的相关度高时,我们就很容易因为他人在该方面比自己更优秀,而感到痛苦——这些方面的比较最容易引起我们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导致嫉妒的产生。而当所比较的东西并不是与自我高度相关的时候,就不容易引起我们的嫉妒(Smith, 2004)。
这一点很好理解,在乎什么,就容易被什么所伤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 主观的不公平感
与他人作比较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觉得那个人并不值得拥有那些优势或成就,我们会觉得那个人“运气太好”;或者会觉得,我们怎么就会遇到那些不太好的条件,影响了我们所拥有的结果(Smith, 2004)。我们会为此感到不公和嫉妒。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种不公平感往往是仅来源于我们的主观判断。我们因为看不到别人所克服的劣势(disadvantages),而对自己的处境看得最为前面清楚,才做出这种不公平的判断。
但研究发现,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公平并不被客观标准所支持,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嫉妒——我们越无法证明别人的优势是不公平得来的,我们的嫉妒感反而越强。
4. 在想象中自己对这件事的控制力很高
当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实现/改变某件事时(想象的高控制力),我们倾向于嫉妒已经在这件事上获得成功的人。这种想象的控制力对嫉妒的影响,并不受现实状况的影响。也就是说无论现实中自己对这件事是否有控制力,想象中的状态才是影响我们嫉妒感的因素。
Van de Ven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人们认为对方所获得的成就是由于运气——对于其他人而言,可以获得同样运气的机会并不大(想象的控制力低)时,人们更倾向于羡慕对方,而当认为对方是通过自身努力而取得的成果,而自己也有可能通过努力得到类似的成果(想象的控制力高)时,人们更倾向于嫉妒对方(Konnikova, 2015)。
例如,当人们还没有完全接受自己没有那样的好运气时,人们会嫉妒身边那些生来先天条件就特别好的人(各方面),这是因为在他们也没有意识到的想象里,自己对这些方面仍然有着控制力(虽然事实并没有),而一旦人们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无能为力,就不会再容易对这样的人群产生嫉妒之心了。
以上的四个条件都是嫉妒产生缺一不可的条件。因为,如果相互比较的对象不具备相似性,就可能导致这种比较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不合逻辑。
而与自我低相关或不相关方面的比较,则更容易让人们对比较对象产生欣赏之情,而非嫉妒。
如果主观上觉得很公平,就会对这种差距感到服气,对对方产生钦佩;而如果客观上的确存在不公平,人们会感到义愤填膺,而不是嫉妒。
如果主观上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这件事,也就不太会产生特别想得到对方所拥有的那个事物的渴望。

嫉妒的两个方面
嫉妒有两面。心理学家区分了嫉妒善意的(benign)一面与恶意的(malicious)一面,这主要与嫉妒所造成的正面的与负面的影响有关。
· 嫉妒的恶的一面
恶意的嫉妒通常包含了一种破坏性的意图,希望减少被嫉妒的人在比较中的优势(Hedges, 2012; Wallace, 2014),与此同时也减少自己“处于劣势”的感觉。在嫉妒的这个方面的作用下,人们会通过谣言、诋毁、诽谤或其他间接的破坏行动以贬损那个被嫉妒的人。例如,当某位同事获得升职加薪时,恶意的嫉妒会让人们忍不住在背后贬损ta。
此时,被嫉妒的人会遭受一些负面的影响:
1.道德诋毁
尽管人们会因为能力、成就或优势等行为层面上的差距而嫉妒他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被嫉妒人的诋毁并不直接针对行为,而是转化成对被嫉妒的人道德层面的诋毁(Smith, 2004),以获得某种程度的优越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行为层面的差距对我们造成的自卑感。
然而,这种道德层面的诋毁很容易让被嫉妒的人遭到更多人的怀疑,甚至被不公平地对待,从而对ta在人际关系上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2.心理折磨
另外,被嫉妒的人则常常因为担心“嫉妒”给自己带来的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而感到不安,也因为害怕自己成为众矢之而感到惶恐。这种担忧和顾虑成为了他们巨大的心理折磨(suffer)(Smith, 2004)。
而嫉妒者,也会因为嫉妒而伤害自己的一些精神福祉。Bertrand Russell(1930)说,嫉妒是导致人们不幸福的最大的因素之一。嫉妒情绪的背后总是埋藏着羞耻感,而羞耻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情绪(点击查看xxx)。此外,哈佛商业评论的曾发表过一篇相关文章,研究者对上百位管理者及他们的企业进行了十年的个案研究发现,不加控制的恶意嫉妒对个人的事业与企业本身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Smith, 2014)。
· 嫉妒的善的一面
善意的嫉妒通常能让人们有一种被他人的成功或优势所激励的感觉。因此,人们会通过模仿、观察学习、自我提升等方式尝试接近或达到被嫉妒的人的成就。例如,当得知某位同事得到晋升之后,善意的嫉妒则让人们更努力地工作以获得升职。
善意的嫉妒有许多潜在的好处。2011年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的研究中指出,善意的嫉妒更有利于人们在测验中创造力与智力的发挥,这种影响不同于“羡慕”,后者让人们有更好的感受,但前者能让人们有更大的动力和更好的表现(Wallace,2014)。
善意的嫉妒不仅对人们的行为有激励意义,还在对认知层面有促进作用。Sarah E. Hill与她的同事在一系列实验中发现,善意的嫉妒能够改善人们的专注与记忆(Wallace,2014)。
在其中一个研究中,他们对200名被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被试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回忆一段过去善意嫉妒他人的经历(嫉妒唤起);而另一组人则什么也不做。此后,两组人分别向“面试者”(扮演的面试者)做模拟面试。结果在面试过后,“嫉妒唤起”的一组比另一组被试更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面试过程中所提到的细节。
此外,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这种社会性的比较、以及其带来的嫉妒也是不可避免的。它警醒着我们:其他人拥有了一些对于我们而言十分重要的东西(Hedges, 2012)。也是嫉妒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残酷的社会资源竞争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帮助我们决定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生存策略。

被人嫉妒怎么办?
1. 事实检查(Reality Check)
在应对他人的恶意嫉妒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他们是否真的在嫉妒我?”。很多时候,人们会试图表现得强大以获得他人的特殊对待。但当他人并不如预期那样关照自己时,人们会误以为那是一种“嫉妒”(Eard, 2010)。但事实也有可能只是别人并不喜欢你刻意表现出来的强大,和嫉妒无关。
认为自己“是被嫉妒了”,是一种很容易被使用的自我防御的工具,让自己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反而强化了自恋。
2. 区分善意与恶意的嫉妒
当我们确定自己所面对的是嫉妒时,我们需要区分“无害”的善意嫉妒,和“存在潜在威胁”的恶意嫉妒。后者才是需要我们做出应对的“嫉妒”。这种情况下,研究者认为,与恶语中伤自己的人坦诚、直接(并不代表鲁莽冲动)的交流,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3. 做好自己,不要为别人的问题付出自己的代价
“在笼子出生的鸟,会以为飞翔是一种病。”你不需要放弃你的优势或成就,以获得和嫉妒者之间更“融洽”的人际关系。

D. 诋毁和欺负道德模范什么后果

道德模范,那是大家有目共睹,是大家公认选出来的,应受到大家的尊重。而诋毁和欺负道德模范应该受到大家的谴责,如果再严重,应该报警求助!

E.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别人

首先,它让人获得一种道德优越感。

批判者可能自己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只是过过嘴瘾,但过完瘾后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做过了那件事,自己也好像真的成了道德楷模。

正如一个故事所讲的:

一位记者采访某农民:如果你有一百亩田,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我愿意。

记者: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我愿意。

记者:如果你有一头牛,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我不愿意,因为我真的有一头牛。

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如同上面的农民,只需要通过虚假的承诺,便显得自己多么高尚,而实际上怎么样,你懂的。

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为什么让一些人如此热衷?
其次,它是某些人经历了一些不公之后进行宣泄的出口。

比如,某人去医院被乱收费,便认为医生都是一丘之貉,从此逢人就控诉医生。

等他去其他机构办事,又内心阴暗地去揣测各种内幕,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

喜欢以偏概全的人,说白了就是认为全世界都欠他的,只有这样他心里才舒坦一点。

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为什么让一些人如此热衷?
有种感觉,似乎为了让自己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就不能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评论和定性。

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尽管这句话也是一种定性。

比如,随地吐痰,不栓绳遛狗,高铁霸座,不能批判么?

又比如,明星出轨,官员跋扈,鉴于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不能批判么?

对于道德,如果不能讨论,这个社会就不会进步。

什么样的批判才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信口开河,而是正当批评?

1.当事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或公共利益。

比如刚才说的那些,都属此类。

而诸如让座、捐款等等属自愿性质的事,即使做了可能会更好,但并不直接影响他人利益,也就不能妄加批评。

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为什么让一些人如此热衷?
2.就事论事,不引申,不扩散。

有些人因为别人行为上的一点小瑕疵,进而武断地批评甚至诋毁他的整个人品。

王先生工作认真,但沉默寡言,不太合群,于是单位总有人议论他。

“他态度太傲慢了,大家一起共事,怎么能这样呢?”

“哪只是态度问题啊,我看他是有自己的小算盘,自私自利。”

“这样的人估计生活作风也不好,你有见他带他老婆出来逛过吗?”

体会过人言可畏,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的一些好事者,他们煽风点火的能力永远超出你的想象。

3.要求自己并做到。

一个不遵守道德准则的人,可以批评别人不遵守道德准则吗?

看上去,这并不矛盾,实际上,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别人做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大。

中国古话有云,“德不配位”。

类似的道理,在生活中,一个人有没有资格说一些话,是跟他的品格、言行和能力有关的。

况且,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的,常常是属于自愿性质而不应归入道德范畴的事。

F. 经常在背后诋毁污蔑别人也会遭到报应吗

这个报应还会是有的。

首先,就是经常在别人背后说坏话的人,很容易被别人看不起,因为背后诋毁别人是一种道德品质比较低下的表现。其次,则会因此不会被别人信任,因为经常背后说别人坏话,其他人也会在心里想会不会也在别人面前这么说自己,所以也就怀疑他,所以不会有太多的信任,不愿意更进一步的接触对方。

而背后诋毁污蔑别人,说与妄言,属于恶口,两舌,而这都是属于一种口业,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这样的恶口,两舌,妄言的恶业,也会遭受到报应,但不是我们凡俗俗子所能够看到的。

善恶报应,如影相随,不会没有报应的。

G. 恶意诋毁别人是怎样的体验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让我们不如意的东西,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发泄出去,不要让这些是我们不开心的事情存在自己的心里。

这样的话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会发泄自己的心情,但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发泄,于是就想到了很多不好的手段,或者让自己别人不开心的手段。

这种事情是违背了道德底线的,我们没有办法你不得过错,在背后说别人不好的话诋毁别人,是触犯法律责任的,所以我们心里会有一种罪恶感,让我们觉得自己很不好。

但是这种感觉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是说这种感觉是自己有道德的人才会有的感觉,如果自己本来就没有道德那么自己又哪里来的不开心呢,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毛病,这样做很对,能够让自己开心有什么不对的呢?

H. 诬告陷害、诽谤他人在道德层面有什么规定

这两个罪很容易被混淆,是因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当然重点在于不同的地方.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但在二者还是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一、客体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二、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诽谤罪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三、客观行为不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诽谤罪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热点内容
2016年度十大行政法案列 发布:2025-01-15 06:54:38 浏览:643
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申论范文 发布:2025-01-15 06:54:34 浏览:142
射线装置防护条例 发布:2025-01-15 06:51:00 浏览:806
非全日法律硕士认可程度 发布:2025-01-15 06:29:07 浏览:276
开展法律顾问普法讲座 发布:2025-01-15 06:28:19 浏览:512
司法拍卖辅助机构管理办法 发布:2025-01-15 06:18:40 浏览:808
刑法的近亲属 发布:2025-01-15 06:16:25 浏览:355
2017经济法cpa难度 发布:2025-01-15 05:40:06 浏览:320
中级经济法金融法律制度 发布:2025-01-15 05:28:31 浏览:791
司法警察安全工作 发布:2025-01-15 05:13:31 浏览: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