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丰富法治内涵

丰富法治内涵

发布时间: 2022-04-24 06:28:51

㈠ 关于法制内涵的说法错误的是

法治就是指依法办事。

答案解析

[解析] 法治的内涵很丰富,它不单是指要依法办事,还包括有法可依和执法必严,A项错误。B、C、D三项说法正确。故选A。

原题:

下列关于法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治就是指依法办事。

B.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法治是良法之治。

C.在国家治理方式上,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D.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治理状态。

(1)丰富法治内涵扩展阅读

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国家都有法,但并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国家其内容和形式不同。

在君主制国家,君主之言即为法;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排除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法制的专制性质,但资产阶级受阶级本性的局限,当有的法律规定不符合本阶级的利益时,就加以破坏。只有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制。

㈡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属于社会主义法治核心内容的是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㈢ 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法治的基本内涵为:

1、法治作为一个动态的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

2、现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办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办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标志。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四个缺一不可的要素.这四个要素的实质是依法办事。

5、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种法律秩序都称得上法治状态,法治是有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序,即是有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3)丰富法治内涵扩展阅读:

在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

政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执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国家权力,服务的是人民群众,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

切实将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带头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

要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要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灵魂,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法律制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㈣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一、依法治国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二、执法为民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公平正义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其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和载体;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

四、服务大局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党的领导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4)丰富法治内涵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

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㈤ 法治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内容(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

一、依法治国
1、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法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证,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证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2、法制完备。法制完备首先是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其次是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
3、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厨房,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宪法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一切国家权力和其他社会规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支配下发挥作用。
4、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二、执法为民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执法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把人作为执法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突出人在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保障人权。执法工作首先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到人权领域,就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其次要尊重和保障执法当事人(行政管理相对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再次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
3、文明执法。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社会主义首先规范为依据,以文明的方式去执行法律,以高度的热情服务社会,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影响社会。

三、公平正义
1、法律面前从从平等。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合法、合理。合法就是合乎宪法和法律规定,它是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为获得支持的依据。合理就是合乎理性,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它是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为让人尊重和信服的基础。
3、程序正当。是指立法、执法、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正社会确处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价值目标得以实现。
4、及时高效。及时高效要求以公平正义为前提和基础,以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

四、服务大局
1、把握大局。大局集中代表和体现整体和全局,是整体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其地位具有根本性,代表着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决定主导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社会的民展方向和根本要求。
2、围绕大局。是指要坚持决策部署以大局为目标方向,执行落实以大局为行为准则,工作成效以服务大局为检验标准,全面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
3、立足本职。社会主义法治服务大局的要求,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就是要立足本职,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发挥好职能作用。

五、党的领导
1、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2、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民展道路。A、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国家制度,是党的政治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也是推进法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B、必须以党以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为依据。法治建设必须立足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立法、执法、守法等环节的成本效益,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秩序渐进发展,不能超越阶段提出过高要求。C、必须积极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法律文化成果,尤其不可忽视本国法律文化传统。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A、在司法制度的本质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在司法权的来源上,司法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C、在司法权的配置上,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D、在司法权的行使上,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又自觉接受党的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群众监督;E、在司法权的运行方式上,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3)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本质上高度统一。
3、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党的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推荐重要干部,

㈥ 法治精神指的是什么啊

“法治精神”的内涵丰富精辟,它主要包括法治的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以及和谐精神。

1、善治精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善于运用法律、法治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实施。

2、民主精神: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的权益。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本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3、人权精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由人民依法行使;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维护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尊重和保护人权。

4、公正精神:从法律建设、制度建设、政策手段、工作方式等方面,依法建立以利公平、 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 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5、和谐精神:现代法治的要义在于建立一个自由而有序的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要充分运用法律、法治的规范和治理功能,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法治精神的弘扬

弘扬法治精神是依法治国的战略性任务,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法治精神的属性和内容的理解存在分歧。通过根本性、语境契合性、功能性、涵括性等方面的比较后发现,客观性应是法治精神的基本属性。

判断法治精神的框架性原则包括全面性、内在性、开放性与合目的性原则,而提炼法治精神内涵的方法论立场应基于辩证法治观。

㈦ 法制的内涵

其一,狭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详细来说,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广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
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过程。

㈧ 简述法治理念的内涵

法治理念根植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必然性要求之中,专它是法治的灵魂,属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实行法治以及如何实现法治的问题。具体而言,法治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法律的权威性是法治赖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2.限制公权力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3.公正是法治最普遍的价值表述。
4.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价值实质。

㈨ .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表现为( )和( )两个方面

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供参考。

㈩ 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

现代法治抄的基本内涵是:袭

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至高无上性和最高权威性,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公民的各种行为都要依据法律的规定来进行。

法治:

法治,是给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给政府以尽可能小的权力。法治社会的真谛在于:公民的权利必须保护,政府的权力必须限制,与此背离的就不是法治社会。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谓先行者,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热点内容
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任务 发布:2025-01-14 20:31:07 浏览:490
2018中级经济法重点知识点 发布:2025-01-14 20:16:35 浏览:477
律师做笔录 发布:2025-01-14 20:13:29 浏览:594
民法新关 发布:2025-01-14 19:47:49 浏览:714
税收法律知识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4 17:39:12 浏览:198
劳动法公休假规定怎么休 发布:2025-01-14 17:21:06 浏览:614
劳动法单休双休 发布:2025-01-14 17:18:44 浏览:784
州地区法院 发布:2025-01-14 17:09:53 浏览: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六批 发布:2025-01-14 16:16:23 浏览:444
本办法规定了 发布:2025-01-14 16:15:44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