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德普
A.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包罗万象,他包来括宇宙及万物的起自源于归宿--生于无而又归于无;治国修身之道(这个里面讲得太多了);打仗用兵之策;
为官从政之道。我曾经说过,君子用《道德经》无为之用,小人用《道德经》害人害己之用
可以说,真正读懂了《道德经》,上可得屠龙之术,下可修人生之境,精神会得到无限的自由与洒脱,当然还可能成为你工作、生活中的妙用法典。建议研究一下,不过慎为小人之用。
B. 老子的道德经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啊
一.《道德经》原本写的是什么? 这里我们不去研究《道德经》是如何出土,有几个版本之类的“史话”,那是考古历史学家的研究方向,这种文字说明你可以在市面随处找到。 《道德经》是阐述“宇宙生命整体”的生命特征的经文。通俗地说,就是写一切的一切的“本来”,也是追溯一切一切的“根”。 何谓“宇宙生命整体”?一朵花是一个“生命的个体”,我们一个人是一个“生命的个体”,一个星球也是一个“生命的个体”,汇集所有“生命的个体”的“整体”就是“宇宙生命整体”。 我们现在通过“科学”认识到,这个“宇宙生命整体”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外,还有无数个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星球”组成,当然星球与星球之间还有无边浩渺的“虚空”。这些“浩瀚漫舞”的星球,这些“虚无缥缈”的虚空又是如何形成?它的终极根源是什么? 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这个“宇宙生命整体”中实在是微乎其微,就连人类生存的“地球”在其中也不过是个“微尘”。如果把“宇宙生命整体”比作沙滩,“地球”就好比沙滩上的“一粒沙”,而我们数以亿万的人类就生活在“这粒沙”当中。 相对宇宙生命整体,人类只是“一粒沙”中的部分。但我们往往把人类自身看成是宇宙生命的主宰,可以主宰一切的“全部”,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人类“服务”的,这显然是一个很值得“反思”的一个“念头”。试想,即便是人类可以自由征服一切,那又是什么在背后“令”人类具有这个“自由的能力”呢? 老子自然也是人类的一份子,老子知道自己的渺小,可是他的“心”却通融了这个“宇宙生命整体”,与其融合为“一”(这些论点我们会在经文的具体注解中逐渐展开)。在经文中,老子通过借喻“吾”、“圣人”、“侯王”、“太上”的生命行为向我们阐述,根本上是“宇宙生命整体”的生命能量在支配“个体”的生命活动。 如何来描述“宇宙生命整体”?老子把这个“宇宙生命整体”以及这个生命整体的生命特征勉强取个“字”叫“道”,取个“名”叫“大”,这便是“大道”的由来。另外,老子将这个“道”的能量所展现开来的“表现特征”取名为“德”。通俗地说,只要归顺“道”的特征的“表现”就是“德”。老子指出,一切都是“道生之、徳蓄之”。 但是,这个“道”实在太大,“大曰逝”,大到“至大无外”;又实在太小,“搏之不得,名曰微”,小到每个生命内核,小到“至小无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声音、又没有形状,实在难以用文字加以“描述”。为此,一方面老子勉强应用“恍惚、渊兮、湛兮、绳绳兮……”等文字加以形容这个“道”;另一方面,老子借助“道”这个大“母体”中的“子”亦即天、地、人的存在表现对照来阐述。 这正是老子区别于佛经和其他经典的地方。其他的经典往往是在万物的生命活动的基础之外,“另立”一个“超级的神或者上帝”来区别个体生命,唯有老子是直指本来,是把个体和整体“合一”阐述。可能这种定义的说法比较笼统,或许有些读者也不以为然。我们换一种说法,无论是老子的“道德经”、释迦摩尼的“佛经”、以及耶稣的“圣经”,这三家所阐述的是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宇宙生命的根本。 我们把这个“根本”比作一座山的顶,三家从不同方向登顶,彼此路径的沿途风景角度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就是他们的“区别”所在。但是这三家所“指向”又无非是同一个山顶,这便是三家“同”的所指。值得说明的是,老子的揭示“道”直接立山顶,就在山顶。基督阐述从半山腰切入,而佛家则是从山底起步,因为佛家讲求从基础切入。这也便是坊间佛家信众以平民百姓居众多,就是因为可以从很基本的东西切入。但是,必须强调的是,道与道教、佛与佛教、基督与基督教,彼此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常无欲以观其妙”,行无为法则;后者含“教”者,均为世间人为信仰教派,是属于“常有欲以观其缴”,行有为法则。当然,以上的说法是笔者勉强的“一个比喻”,旨在形象理解三家的异同,并无对三家刻意作区别,敬请诸位大德阅读参谅。 老子的“道”直接就在山顶,这只是一个比喻。根本意思是说,老子是直接切入宇宙生命这个“根本”来论述本来,直接说“道”。那么,“道”在哪里?答案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如此说来,“道”就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老子把“个体”生命融入这个“整体”来阐述,并且只在描写“当下”,当下就是“道”,当下的一切“个体”生命的表现就是“德”,只不过是这些“德”表现“千姿百态”,老子正是描述这些“千姿百态”的背后是何种能量使然。 《道德经》正是描述这个“道”和“德”的经文。 因此,“道”是天地万物一切一切的总根,是“整体”,是“母”。天、地、万物、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个整体生命之中的“个体”,是“子”。老子是借“道”这个“母”中的“子”,又大部分用“人”这个“子”作为万物的代表来衬托阐述“道”这个“母”本身,就是为了民众容易体悟,容易明白。 但或许是“多易必多难”,最容易看明白,却往往反而也最难看明白。这便是知“道”、体“道”、行“道”者为众不多的一个方面。我们从千百年来众多的注解不一,所著呈现千姿百态就可窥一斑。 其中,有的注解把这个《道德经》解成了政治谋略;有的解成了哲学理论;有的解成了生命医学;有的解成了修心养生;有的解成了兵法策略…… 我们若试着抛开这些各方主观区分,回归原点,汇集一道,老子不就是在描述宇宙生命整体的这个“本来”么。很显然,把老子的《道德经》注成不同的经“解”只是注解了一种经“用”而已。因为,本来就是一个本来,是“一”,一个整体的不可雕琢“朴”,一经区分来解,只能得出不同的“器”用。况且老子所处的时代,也没有如此这般“分科之名”的区分。 但或许也是一切的一切都无非是在这个“道”的母体中蕴育,花样繁多的“理解”体现多角度的“应用”之经学,也不足为奇。
C. 道德经是讲什么的书啊
道德经是一本道家经典,是一部透视自然规律,人文社会规律的哲学著作。一般把它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道经,讲的是宇宙自然的规律,阴阳辩证,道法自然的境界。另一部分讲的是由自然规律透视人类社会的规律,如天知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通过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对比,来阐述社会规则,阐述修身法则。
D. 道德经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抄》,又称《道德真经》、袭《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E. 道德经的主旨是什么
“道生一,复一生二,二生制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哲学理论,这一哲学理论是道德经的主旨思想,也是道家文化的精华所在。
在修道的过程中,圣人给我们开示了道是产生万物与天地人的本体,道是宇宙与大自然的起源。圣人揭示了大道的文化渊源,大道的本质内涵,大道的生化现象,以及道种,道源,道脉,道果的衍生性与生化规律等。这主要是让弟子羽化成圣,勤于悟道,端正德相,善化内心,正大光明地做事与做人,实事求是地服务社会与群众。
老子的思想主要是守中,顺其自然,善于引导。不贪名利,始终如一的保持宁静、淡薄、踏实、沉稳、清净、犀利(思维)。凡事成竹在胸,不做无把握之事。凡事适度,懂得放弃。不为名、利、情所奴役。致虚极,守静笃。养浩然之气,恬然之心,泰然处于世,静观众妙之门,利万物而不争。低调做人,摒弃欲望。虚怀若谷,心处世外,身安人下。宽恕任何人,任何事。以博爱之心去引导万物,顺其自然,不做强迫。善为功而不居功,安于自身所有。时时谨慎,不可大意。做事要以最少的行动达到最佳的效果,不可繁化。
F. 老子的道德经的第一章是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释义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说,又不应常说,因为道不同可见的实物有模有样,它有说不清道不名的地方,道有的地方说不清道不名说就不方便,多说是自找麻烦,因为说不明白多说无益,因为说不明白多说是在添云里雾里的困惑,不可理解偏要一解再解只能是东绕西绕的乱扑腾,只能是狗咬风子瞎嚼嚼,不知意中的多说对他人无益。
〔名可名非常名〕道的内容有说不清道不名的地方,道的名可名又不宜常名,因为道中有玄在,道中有弄不明白的玄在,道里有迷在,道不同于勤劳节约孝敬父母那样意义明显,道虽大虽重要因意义不大明白就实用程度不高,不可常用。
〔无名天地之始〕道有不可名状处,这不可名状的道是万物最初,最初的道是混沌的是虚无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有名万物之母〕可以说明白的道是生万物的道,它是一是太极是生阴阳的。
〔故常无欲观其妙〕最初的道是玄着的,它象人无欲无求时的样子,人无欲无求时就可洞见些最初的道没样子没起色不见意只是浑浊不明,只是有明堂又不知其名堂,只是一个奇妙样。
〔常有欲以观其窍〕最初的道人探不明,人不知它的动向所为,对此人也可以带着自己的欲望去理解这个道,这道是浑沌的,它能生天地,人想什么说不明就能印证什么,这是理解最初的道的一诀窍,今时有全息理论,最初的道也是全息的,人信什么在信息层面上就有什么,人想什么就有什么。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最初的道和生万物的道是一个道,它们同出一处,在先后上可分其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称的道是不同的道又是一个道,这是道的玄妙之处,它一而二,二而一,它是一又可分为二,它是二又是一,今天看来老子已感受到道中有对立的又统一,众妙之门是说这既对立又统一的现象在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是天启之语,人的天性来自天地之性,它象百鸟和鸣,它象河中的成阵的鱼为游得自在而自然地归类并分了大小产生秩序,人情思舒畅时就有宇宙大律传导,也有天地之意授与。
G. 道德经主要讲什么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H. 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内容
(一)应天顺民,无为而治: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正如柳宗元《种树郭橐传》一文中所说;".顺其性,使根舒展,故土培实,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移栽时,谨细珍视若子,植后听之任之若弃,全其天姓而不害其长而已.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则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官府治理也似后者,好烦其令,摧种摧收,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柳宗元记传其事,嘱为官者戒.事自躬亲者尚且如此,如果上令频示,有因层层宣告,以至事成三豕涉河变其实质者;有因中间滑吏,借此拉大旗作虎皮,任意发挥,装神弄鬼,残民自肥者;有因政令烦苛,动多忌讳,民无所措手足者:结果百姓得到的是福焉?祸焉?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这句话用来表述滥施政令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往往与其本意大相径庭是颇为贴切的.
上失无为,下多妄作.老子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问道:"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并嘱曰:"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但是,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私意妄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就是说圣人治天下,也应效法"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营造了宜于万物生长的环境,而任万物自由生发,不替万物做主宰的作法:尽量不用繁杂的关卡衙门、苛刻的政刑法令来滋扰百姓,不给奸胥猾吏留有可乘之机;不用一己或少数人的意志取代百姓的意志,不以救世主、百姓代言人自居来强奸民意;而是用宏观调控来营造适宜的环境,让人民"全其天性而不害其长",使百姓各安其居,各乐其业,任意自便,休养生息.做到这样可谓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二)见素抱朴,淳朴民风:
老子崇尚本真,真诚,反对最高境界的道德含义.本真状态就是超出一切世俗羁绊,依天性自然而为.它是超道德的,是不言道德而自然合乎道德.《黄帝内经》中所谓:"天之在我者,德也".老子认为道不涉及伦理性,仁义礼智是把人为的东西强加于人的天性,扭曲损害了人本性的自然.只有人返本归真,民抱质朴,方能达到长治久安.
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于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孔子也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智)之". 这意思都是说,善以道治国者,可听任人民依其淳朴的天性随由自便,而不可让其薰染得智诈奸滑.用智治国,则下亦以智应,惟务穿凿,不循自然,以致奸诈斯生,上下相欺,国将无宁日.明晓这道理,便应"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营造一憨厚淳朴的大环境,不以机智陷害民心,非以察察为明,与智故反,然德性博化,使智诈不作,祸乱不起,使复至于大顺,此真可谓是崇本息未之道,.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因为"有无相生",立一美善之名在此,必有百伪美善者杂糅其间,长此以往,将使人离质尚文,渐至逐末忘本.巨奸大滑便运用手段、利用权势、操纵舆论、炮制出各种"当然对"和"可恶罪"来蒙蔽人民.鲁迅说:"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严复评论老子之道曰:"其所为若与物反,而其实以至大顺.而世之读老者,尚以愚民訾老子,真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三)官清法正,国泰民安: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谓至德之时,人皆仁义,故仁义不见,及人君失道,世风危殆,乃倡仁义礼之名甚至用法律"冲气以为和"作为救济.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柳宗元说:"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这都是说,仁义礼法乃是权宜之计,救济之策,以此来保持社会整体的和谐与安定.但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故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老子曰:"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是什么原因使得大道颓废,以致把人民薰染得智诈奸滑了呢?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因为人君欲多则费大,费大则税重,税重则民饥.上以利欲先民,民亦争厚其生,故轻死而求利不厌.
当政者以权谋私,用暴力压迫人民,横征暴敛,贪污腐化.上行下效,民众则以巧伪谋利,各种左道旁门便丛生滋起.上下都在谋私利,不管公益,国家就要穷苦纷乱了.在上者不能无为无事而使之自化,方且严刑法以诛之,明号令以禁之,而贪官猾吏舞文弄法鱼肉百姓,穷民则相率而为盗.故"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矣."
老子说:"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既然淳朴的大道颓废了,饰伪萌生,仁义礼法乃为救济的无奈之举,为人君者,亟应知止勿进也.知止之道奈何?大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为法治者,应止于公正严明.
老子说:"我无欲,而民自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当政者抱其质朴以示下,将"浊以静之徐清","复归于朴".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社会将弊绝风清,国泰民安.
全面理解老子哲学思想,修身处事治国平天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老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以及流经几千年形成的道家学说,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永不泯灭.
人们常常要求哲学不要在"形而上学"的迷雾中周旋,而应向现实生活奉献确切的知识,或提出可立即遵循的行为准则.其实老子早就对世人明确指出了安身立命与处世治国的正确策略,只是因为中国历代都是君王专制,而老子政治的基点却是以民为主,若公开倡扬老子之学,实在难以名正言顺,然而治国富民却又离不开老子之道,所以就形成这么一种现象:凡是拨乱反正的时代,必定以道家学术为师法,到了太平时期,便"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了.
老子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的概括,把规律从浑沌的整体中分离出来,使之如此清晰化和秩序化,由宇宙论延伸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社会政治论,都是人的理性可以把握的东西.它有着完整的逻辑体系作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老子哲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为后人认识事物,处理与事物的关系,规范人类自身行为,提供了明智的方法.
老子指出的道的三大法则,我们若能理解,则将智周万物,微妙玄通;为人处事的三要点,我们若能厉行,则将身安事遂,事半功倍;安邦治国的三原则,我们若能实践,社会则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所以,我们若能对老子之道"活学活用"便可如庄子所谓:"明此以南面,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满意请采纳
I.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本帖最后由 北辰星 于 2018-10-31 09:00 编辑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与德有什么区别?
耿阁(鸣天士君)著
哲学鼎端:(我耿阁的笔名)
LV.2?1 分钟前
《道德经》中的“道”和“德”之间的关系之浅识 耿阁:著
sa56 03月06日 14:54
《道德经》中的“道”和“德”之间的关系之浅识
耿阁(鸣天士君)著
耿阁认为:“若能较为全方位系统的彻悟老子的思想理论的话其结论大慨(这里只能用“大概”一词)就是这样的,即:“说到永恒的这个“道”它常常是以与同时无间的德无间结合的方式表现为“有大行大为”的这个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时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达到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那种地步或之境界的。” 这一句话的意思说的是:“道”和“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道”和“德”之间是一体的。“道”和“德”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间是整体无间的。无道是无德的。有道是有德的。无德是无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间是“无间整体”“整体无间”之一体的。“道体德用”是极其悖论而又风马牛不相及的。““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道”本身的大行大为之“道”的本身所固有的本身的本质本能的大行大为是被德所表现所承载着的而又体现成为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说到底就是说:“人家老子先生所说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指的就是“道”的本身所固有的大行大为是被德这个大行大为所表现所体现所承载着的之道德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这个规律道理的”并之“人家老子先生说的是“道”和“德”之道德的本身所固有的那种无限大无限真无限美无限善的无极质场的物质质量能所形成的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始终中的规律道理的及其道和德的作用和意义的。”(并不是说的什么无所作为的那种意境状态的)。” 为了说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道理的真谛之所在,我耿阁在《《妩媚永恒的春天★统御世界的美奂》之“简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国大易经》“并“彻悟世界文明中最伟大的《中国道德经》”》的这篇文章中用了约有两万字说辞进行了表述论证和诠释。”
【(《德是什么意思》)】
哲学鼎端:LV.2 2018-09-21
《德是什么意思-网络》之文下的终极论断之话题
耿阁(鸣天士君)著
老子语: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老子语:道生德蓄道生德养。
管子言:德者道舍德者道住。
耿阁说:德者道所德者道居。
道德一体道德整体。
整体无间无间整体。
道昭德载道示德承。
道共德同道御德统。
道体德用其论悖理;
不论不类张冠戴李;
误断道德老子本意。
附:《人民网》已经发布过的文章以作说明诠释而佐证之。
东方旅游文化网东方红论坛≡ 识途文化区 ≡口-识 途
关于《道德的定义》的问题之略谈
耿阁(鸣天士君)著
关于《道德的定义》的问题之略谈 耿阁(鸣天士君)著(人民网发布)
关于《道德的定义》的问题之略谈 耿阁(鸣天士君)著(人民网已经发布)
sa56 03月11日 17:02
关于《道德的定义》的问题之略谈
耿阁(鸣天士君)著
《道的定义》是:“可昭示一切的规律(道理)就是道。” 道大无形囊天纳地其无所不包也!”
《德的定义》是:“能载现所有的行为(物象)则为德。” 德广统驭物事情理其皆寓其中也!”
《道德定义》是:“能够昭示承载着无极宇宙自然间一切事物固有存在总和的天然法则或之客观规律的道理就是道德。” (之其於人类而言就是:“道德指的是人类所需要遵循着的行为意识趋向的法则和行为行动准则的规律就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无比正义的公道公德的宇宙观。” “道德她是整个人类灵魂的坐标并整个世界文明的灯塔。”)“别解则缺理,另释则欠情。”
另附我耿阁在“人民网”发表过的一篇小文章现录於下:
《道德经》中的“道”和“德”之间的关系之浅识 sa56 03月06日 14:54
耿阁(鸣天士君)著
耿阁认为:“若能较为全方位系统的彻悟老子的思想理论的话其结论大慨(这里只能用“大概”一词)就是这样的,即:“说到永恒的这个“道”它常常是以与同时无间的德无间结合的方式表现为“有大行大为”的这个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时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达到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那种地步或之境界的。” 这一句话的意思说的是:“道”和“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道”和“德”之间是一体的。“道”和“德”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间是整体无间的。无道是无德的。有道是有德的。无德是无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间是“无间整体”“整体无间”之一体的。“道体德用”是极其悖论而又风马牛不相及的。““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道”本身的大行大为之“道”的本身所固有的本身的本质本能的大行大为是被德所表现所承载着的而又体现成为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说到底就是说:“人家老子先生所说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指的就是“道”的本身所固有的大行大为是被德这个大行大为所表现所体现所承载着的之道德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这个规律道理的”并之“人家老子先生说的是“道”和“德”之道德的本身所固有的那种无限大无限真无限美无限善的无极质场的物质质量能所形成的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始终中的规律道理的及其道和德的作用和意义的。”(并不是说的什么无所作为的那种意境状态的)。” 为了说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道理的真谛之所在,我耿阁在《《妩媚永恒的春天★统御世界的美奂》之“简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国大易经》“并“彻悟世界文明中最伟大的《中国道德经》”》的这篇文章中用了约有两万字的说辞进行了表述论证和诠释。”
耿阁:於2018.06.10半夜12.35分
【《何谓道,道的终极意义是什么?的问题之答案》】
耿阁(鸣天士君)著
道的定义——可昭示一切的规律(道理)就是道。
道的标准定义——就是“无”就是“有”就是“常无”就是“常有”就是万物有无之母其之众妙之门;就是“无”——“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无之宇宙之无极”。
另:“附文以示”
在百家号酒醉天下先生:《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话点破天地玄机》一文下的留言评论
耿阁(鸣天士君)著
百家号酒醉天下先生:瞻阅了您的题为:《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话点破天地玄机》一文后觉得您解释的所谓“点破天地玄机”的话的那一段话“道本身没有标准定义,他是万物的根源,宇宙的法则,无形无名,但为了说明这个虚无的根源,起名为“道”。”其实您说的按老子先生论道的本意而言的话则是连边都不沾的,是一错再错一误再误既谬既悖的;1.你说:“道本身没有标准定义”的说法是你对道的理解不沾边;【道的定义——可昭示一切的规律(道理)就是道。】【道的标准定义——就是“无”就是“有”就是“常无”就是“常有”就是万物有无之母其之众妙之门;就是“无”——“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无之宇宙之无极”】;2、你说的“他是万物的根源,3.、宇宙的法则,4、无形无名,5、但为了说明这个虚无的根源,起名为“道”。这些都是有些有悖之音的;字限所制,只能概言无法多说。”“道与万物同根源;道与宇宙共法则;道与形名通理寓;道与虚无统本然。”噫吁尽也哉!噫吁全也哉!(此处一字不能多说)——耿阁(鸣天士君)著 2018年8月26日早上7点35分
《《再复网络网友7a23710先生:并《说个一句话的小问题》》
耿阁(鸣天士君)著
统观通观总观论道的诸神诸仙诸圣诸凡诸人的论道者们都在神采飞扬争先恐后般地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自己知“道”懂“道”悟“道”得“道”了的姿态不约而同的拥挤在“众妙之门”的“道门”之门前;既都想进入到“道门”里面看个究竟;也都想打开“道门”以祥端倪;且都想搞出个水落石出来;并都想在道的话语权上能占个一席之地解出个子丑寅卯来;更有想知天高地厚的圣哲们不遗余力的用尽一生的心血欲在“道”的问题上解决出个是其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什么结论的结果来;此乃确有疑然也!之其其之的那个“道门”能不能进去;之其其之的那个“道门”能不能被彻底的打开的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假以时日之期而待之了。”孔圣人五十才幸而得道;我辈须将更加努力;可以断言:“随着《道德经》在全世界的普遍青睐和家喻户晓”的格局已经形成之际并之整个世界整人类都能尊道贵德之时;那将则是“众妙之门的大道大德的神秘殿堂”的大门之道门大开大彩的之机之时之际的美善之境了。”——耿阁:著於2018.08.28.07.01分 // @网络网友7a23710: 还是没有说明
敬复132******76(赞、还是没有说明)先生:“非常感谢您的阅访。”然学生耿阁不才不聪却很难知晓先生所说的“还是没有说明”的这句话的之其示意到底是指“道”的哪个或那个问题没有说明还是到底是指“天地玄机”的问题没有说明?恭望期欲先生给予提示点教!”——耿阁 // @网络网友7a23710: 还是没有说明
郑重声明:我耿阁所发表发布的几近成万的诗首文篇都是在《人民网》《中国诗歌网》《东方旅游文化网》等多家著名网媒显示的。无论任何人任何机构不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倘或引用既不得随意改动也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窃为己有;必须保持字词(或段落)样式原有的本然面貌。”
《道德经》的定义是什么?
又名《能试说:“《道德经》的定义”的问题之点滴吗?》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
道简而天下之真得也!
德简而天下之善得也!
天地人道德之美得也!
【百家号:历史人闻先生:“您说了人类所有人之中的其中的一个人(您自己)的观点或之想法】特注:本文是在历史人闻百家号08-19 01:18:“国学:《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一文下留言评论 ——耿阁
《能试说:“《道德经》的定义”的问题之点滴吗?》
耿阁(鸣天士君)著
关于“《道德经》的定义”问题的浅识略示:
“——老子的《道德经》堪然是:“道德科学”“人文科学”“文明科学”;定然是:“宇宙规律学”“天地人道学”“易道共根学”;概然是:“自然社会学”“终始生命学”哲理唯质学;常然是:“天道学”“地道学”“人道学”“人性学”等之“万教万道”“万规万律”的“百学之父或之百律之母”的万学之学或之万学的智慧学问之科学;”老子先生的 “道法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德”之思想理论这个仅用约八百汉字所组构成的五千字文的《道德经》就绝然般地将其整个宇宙间的自然规律之天然法则之客观真理及之万事万物万理万情的道理都演绎待尽而且是完全可以统然宣之为无所不包而无所不极且又无所不奂的;故言其思想理论可曰谓之为:“她凌驾於物事理情之上并施寓於物事理情之中”;噫吁其之几近乎美奂善然完整臻罕化玄易幻统御百端理妙无限之极致也!;他的宇宙观是整个人类美善的心灵灵魂并整个人类人文的文明灯塔;伟大的哲圣老子以天言志以地寄情以人恩善以道命德以德普世的道德观的大智慧使之其天下的所事所物所情所理无不言之而极尽也。!”《道德经》的定义——简言之就是:“《宇宙学》《人类学》《万经学》《万道学》《宇宙人类道德学》《宇宙人类平衡学》《宇宙人类真理学》《宇宙人类文明学》”。“”唯其此之这个《八学之学》的定义才能彻底地标明《道德经》的真正的本来面目或之本然面貌”。注:本文这一句话是择录於:人民网发布过的《《妩媚永恒的春天·统御世界的美奂》之“简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国大易经》”并“彻悟世界文明中最伟大的《中国道德经》》这一篇约有两万字的文章中的一句话。”
郑重声明:“我耿阁所发表发布的几近成万的诗首文篇都是在《人民网》《中国诗歌网》《东方旅游文化网》等几近乎数十家的著名网媒已经显示过的。”无论任何人任何机构不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倘或引用既不得随意改动也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窃为己有;必须保持字词(或段落)样式原有的本然面貌。”
特注:本文是在历史人闻百家号08-19 01:18:“国学:《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一文下留言评论
【特注说明】:
“人类的人们虽是极具模仿能力的高级动物或之换言之而谓是极具模仿能力的高等生物的然就其人类的人们的具体的个人的思想理论之其思想观点所形成的文章而言那则是绝对不允许采取模仿式的拿来主义的方式化为己有或窃为己有的那种行为的之其一千句话简化为一句话而言话也就是说:“不能抄袭拿来别人的东西或断章取义别人的文章成果来作为自己的能耐而展现昭显於世之其此情此理这是作为一个文人的最起码的素质修养之要求的最起码的规矩之常识。”“特别是不能断章取义的乱用别人的东西或之精神成果。”神奇大化的中国文字的每个字都是有着她独具本质本性本能本命的标本的内含蕴意和作用意义的之其她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一定的并之是别无它替的其之倘或是被人断章取义了那就一定会出现不论不类似是而非的之结论或之结果的。”
【郑重声明】——声明人:耿阁
郑重声明:“我耿阁所发表发布的几近成万的诗赋文篇都是在《人民网》《中国诗歌网》《东方旅游文化网》《中国散文家网》《华夏散文》《中国哲学伟大》《哲学鼎端》《网络知道》《360图书馆》《知乎》等几近乎数十家的著名网媒已经显示过的。”无论任何人任何机构不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倘或引用既不得随意改动也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窃为己有;必须保持字词(或段落)样式原有的本然面貌。”声明人:耿阁 2018年8月30日
J. 《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10)道德经德普扩展阅读: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