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传统康复方法学题库

传统康复方法学题库

发布时间: 2022-04-24 12:10:06

❶ 中国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康复治疗是指运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如针灸、拔罐、推拿、中药熏蒸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疾病的方法。传统康复治疗的内容是: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医学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独特康复理论和治疗方法的一门医学科学。她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已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关注,它不仅仅有完整独特的理论,而且还有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各种疗法。
       导引是中国传统的治疗“功夫”—传统康复会(保健体操和医疗体操),导引是一种肢体运动与呼吸吐纳,自我按摩相结合的防治疾病的方法,广为人知的常有太极拳和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
       太极拳是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的内家拳法。它既能练身,又能养神。应根据病人的体力和病情选用之。主要用于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五禽戏始于东汉末年,以模仿熊、虎、猿和鸟,五种禽兽的动作进行锻炼,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主要用于眩晕,头痛等的治疗和病后康复。易筋经和八段锦等也是经常用于骨科恢复期患者的康复练习,或者作为一般保健运动。“气功”是一种呼吸吐纳,放松和默想人静相结合的功夫。其包括(调整意识)三个部分,对于心身疾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消化系统疾病,如;胃下垂,习惯性便秘,慢性胃炎等。 
    此外,中医食疗康复,中药内用外治,情志调摄等,对促进病体的康复也有重要的作用。传统康复疗法:针灸运动,按摩运动,拔罐运动,传统运动。
      现代康复是以残疾者为中心,将工作重点着于功能和能力的恢复上,全程致力于残疾者生活素质的提高,并以促成残疾者重新成为社会中自立一员作为其最终目的。现代康复方法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只要采用pt、ot、st、为核心的功能训练,其理论基础是神经,运生理学,功能解剖学,人体发育学等。在运用医学物理学和康复工程学的先进技术于康复诊断,功能评定,功能训练,桥形的外科和功能障碍等方面,现代康复方法占明显的优势。

❷ 康复科三基简答题

1.封闭治疗的禁忌证:①注射局部感染或皮肤破损;②全身感染未控制;③明显出血倾向;④病情危重或不稳定;⑤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禁忌情况;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手杖步行训练的方法:(1)手杖三点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侧足,最后迈健侧足。此种步行方式因迈健侧足时有手杖和患足两点起支撑作用,因此稳定性较好,除一些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常采用外,大部分偏瘫患者习惯采用此种步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练习时按健侧足迈步的大小,又可分为后型、并列型和前型三种。(2)手杖二点步行:手杖和患足同时伸出并支撑体重,再迈出健足。手杖与患足作为一点,健侧足作为一点,交替支撑体重,称为两点步行。此种步行速度快,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当患者具有一定的平衡功能或是较好地掌握三点步行后,可进行两点步行练习。
3.针对参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1)口腔周围肌肉训练:包括口唇闭锁训练、下颌开合训练、舌部运动训练等。(2)颈部放松训练:前后左右放松颈部或者颈部左右旋转、提肩沉肩。(3)寒冷刺激法: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并且可以减少流涎。(4)屏气发声练习:训练声门闭锁功能,强化软腭肌力,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5)咳嗽训练:促进声门闭锁。(6)屏气吞咽练习:有利于声门闭锁,防止食物误咽入气道。
4.肥胖是指人体摄入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导致体重超常的一种营养不良状态,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能量代谢的紊乱。(1)单纯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①体质性肥胖:幼年起病,营养过度,脂肪分布于全身,脂肪细胞增生和肥大并存,限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不敏感。②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营养过度和体力活动减少,脂肪分布于躯干、四肢,脂肪细胞以肥大为主,饮食控制和运动的疗效较好,胰岛素的敏感性经治疗可改善。(2)继发性肥胖症:继发于神经一内分泌一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有中枢性、内分泌性、遗传性、药物性。
5.浅感觉主要包括痛、温、触觉。浅感觉传导通路:头部以下躯体浅感觉-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换神经元-神经交叉到脊髓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及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丘脑。
6.肌糖原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1)是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2)运动时在耗氧量等同的前提下,利用糖的氧化产生更多的能量。(3)耐力运动时由于肌糖原大量排空,可释放出结合水,对维持运动过程中水的代谢、满足体内某些生化过程进行和防止脱水有积极意义。
7.冠心病康复的治疗分期Ⅰ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住院斯的早期康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可以列入此期。Ⅱ期: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完全稳定,时间5~6周。Ⅲ期:陈旧性心肌梗死,病情稳定,病程≥3个月。稳定性心绞痛、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气囊扩张成形术(PTCA)和冠脉搭桥(CABG)、心脏移植、安装起搏器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可参考此期方案。
8.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原理:①增加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载体的数量,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异常,降低血糖。②加速脂肪组织分解,促进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利用,纠正脂代谢功能紊乱。③改善糖代谢,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9.(1)肌力训练①髋置换术后:进行患侧股四头肌、腘绳肌、臀部肌肉的等收缩练习,术后第5天开始主动助力运动。第三周开始髋屈、伸、外展肌力渐进抗阻锻炼。术后2~3周可采用固定自行车练习。②膝置换术后:主要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力训练。早期进行相应肌群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力量训练以等长收缩为主,主要以多点等长收缩的方式进行。(2)注意事项①肌力训练应坚持循序渐进和不引起疼痛为原则。②除了手术肢体的肌力锻炼,术后第一天视全身情况进行健肢和上肢练习,为行走和使用拐杖做必要的准备。
10.截肢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残肢皮肤破溃、窦道、瘢痕、角化的处理:①修整接受腔②换药;③对久治不愈的窦道需进行手术扩创;④紫外线、超短波、磁疗等配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更好;⑤可使用硅橡胶制成的软袜套,套在残肢上以减少和避免皮肤瘢痕受压或摩擦(2)残端骨突出外形不良:对较大的骨刺需手术切除。对严重的圆锥形残端,如果有足够的长度,可将突出的骨端切除。同时行肌肉成形术或肌肉固定术,使之成为圆柱形残端(3)残肢关节挛缩: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挛缩的最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生挛缩,其纠正方法是:①加强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②更换体位,用沙袋加压关节;③严重者需手术治疗。(4)疼痛的处理:残肢痛治疗方法:①神经瘤切除。②镇痛药对症处理。幻肢痛处理:①心理治疗:利用催眠、松弛、合理情绪疗法等。②物理治疗:超声治疗、低中频脉冲电疗等。⑨中枢性镇静剂:三环类安定抗抑郁药适用,一般疼痛可用阿米替林、丙咪嗪、卡马西平等。④针灸疗法。⑤其他;如尽早穿戴假肢、运动疗法等。(5)促使残端消除肿胀,早日定型:术后和伤口拆线后,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或减少残肢肿胀及过多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包扎要点:①小腿采用10cm宽、大腿采用12.5cm宽的弹性绷带,长度为2~4m。②先沿残肢长轴方向包绕2~3次,然后再尽可能地缠向斜上方绕成螺旋状。对于大腿残肢,应缠绕至骨盆部;小腿的残肢,应缠绕至大腿部。③绷带应24h包扎,但每天应换缠4~5次。应注意残端卫生,每晚用水和肥皂清洗后擦干。④弹性绷带松紧度,应为越往残肢末端部缠得越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
11.冠心病康复发治疗原则,冠心病的康复是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强调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强调严格掌握各个时期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运动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特别注意排除不稳定的心脏病患者。(2)康复治疗前应进行详尽的心肺功能和药物治疗的评定。(3)康复方案强调个体化原则。(4)活动时应强调动静结合、量力而行。(5)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并要考虑环境因素对活动量的影响。(6)治疗时应有适当的医学监护。(7)运动治疗只能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应排斥其他治疗。(8)注意药物治疗与运动反应。
13.高血糖毒性作用表现为:①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期高血糖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的功能衰竭;②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岛素的抵抗,抑制肌细胞膜转糖蛋白GLUT4的活性,葡萄糖转运进入肌细胞内减少;③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诱发血管并发症。
14.COPD患者增强全身体力的训练方法:(1)下肢训练:下肢训练可明显增加COPD患者的活动耐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精神状态。通常采用快走、划船、骑车、登山等训练项目。(2)上肢训练:上肢训练包括上肢功率车训练、上肢体操棒练习、提重物训练。(3)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可以改善呼吸肌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①增强吸气肌训练:用抗阻呼吸器训练3~5ml/次,3~5次/日,以后训练时间可增加至20~30min。②增强腹肌肌力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训练,开始为1.5~2.5kg,以后可逐步增加至5~10kg,每次腹肌肌力训练5min。
15.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原则:(1)根据功能评定决定训练形式。(2)固定近端肢体,以控制运动。(3)对关节松弛、近期骨折部或麻痹肢体等结构完整性较差的部位予以支持。(4)施力不应导致明显疼痛。(5)训练状态:①解剖平面(额面、矢状面、冠状面);②肌肉可拉长的范围;③组合模式(数个平面运动的合并);④功能模式等。
16.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原则:(1)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患者,发病48h后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因子干预。(2)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训练、心理咨询、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以及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3)循序渐进:治疗项目由少到多,治疗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强度逐渐加大;治疗中外界给予患者的帮助逐渐减少,患者的主动参与逐渐增多。(4)持之以恒:从发病开始,康复即介入,直至患者的功能完全恢复。
17.脑外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如下:(1)认知功能障碍:有注意力分散、思想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及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减弱等。(2)行为功能障碍:患者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困扰,对受伤情景的回忆、头痛引起的不适、担心生命危险等不良情绪都可导致包括否认、抑郁、倦怠嗜睡、易怒、攻击性及躁动不安。严重者会出现人格改变、类神经质的反应、行为失控等。(3)言语功能障碍:常见的有构音障碍、失语症等。(4)运动功能障碍:通常以高肌张力性多见。痉挛、姿势异常、偏瘫、截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等。表现为患侧上肢无功能,不能穿脱衣物,下肢活动障碍,移动差,站立平衡差,不能入厕、入浴和上下楼梯。(5)迟发性癫痫:有一半患者在发病后半年至一年内有癫痫发作的可能,全身发作以意识丧失5~15min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局限性发作以短暂意识障碍或丧失为特征,一般持续数秒,无全身痉挛现象。(6)日常功能障碍: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及运动受限,在日常自理生活及家务、娱乐等诸方面受到限制。(7)就业能力障碍:持续的注意力下降、记忆缺失、行为控制不良、判断失误等使他们不能参与竞争性的工作。
18.站立平衡训练的方法:(1)Ⅰ级平衡训练: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时治疗者可用双膝控制患者下肢,或使用支架帮助固定膝关节。开始时两足间距较大,以提高稳定性;在能够独立站立后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2)Ⅱ级平衡训练: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开始时由治疗者双手固定患者髋部,协助完成重心转移和躯体活动,逐步过渡到由患者独立完成动作。(3)Ⅲ级平衡训练: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训练、站立作业训练等。
19.Ⅰ级平衡训练: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静态站立位。Ⅱ级平衡训练: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Ⅲ级平衡训练: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
20.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基本技术有:(1)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本体感觉、皮肤感觉促进技术。(2)VOjta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压迫的刺激,诱导出全身性的反射运动的一种方法。其原则是用感觉系统,如本体感觉、运动觉或触觉刺激诱导出正常姿势和运动以抑制异常运动。此方法是早期抑制异常运动的有效方法。(3)功能性电刺激、电脑中频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水疗等。(4)作业治疗:上肢粗大运动能力训练;躯干控制能力训练;高级手部精细功能训练;感觉整合治疗;ADL训练;娱乐活动。(5)引导式教育:是综合、多途径、多手段对脑瘫等神经系统障碍的患儿提供的一种治疗手段。(6)言语矫治:包括早期语言发育刺激、言语训练、构音器官训练、代替言语的交流方法等。(7)支具和辅助具治疗。(8)中西医临床治疗:改善脑神经代谢和功能恢复;针对肌痉挛采用肉毒杆菌毒素或无水乙醇的神经阻滞;针对疼痛、肿胀、压疮等并发症的对症处理;针对一些严重的肌痉挛、肌挛缩和畸形的手术治疗。(9)环境和用具的改造:对环境和用具进行相应的改建,方便患儿的活动和生活。(10)教育和职业训练。
21.肥胖病的康复治疗原理:①通过饮食控制减少能量的摄取;②通过运动锻炼增加能量的消耗,维持能量负平衡状态;③通过行为疗法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以巩固和维持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所获得的疗效,防止肥胖复发;④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适当选用药物治疗,增加疗效,增进患者的减肥信心。
22.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1)改善:通过训练和其他措施改善生理功能。(2)代偿: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具,使减弱的功能得到放大或增强。(3)替代:通过某些器具,替代丧失的生理功能。
23.颈椎牵引治疗的适应证:颈部肌肉痛性痉挛、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椎间关节囊炎和颈椎前后纵韧带病变。
24.根据患者肌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肌力训练方式。肌力1级:采用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肌力2级:助力运动训练;肌力3级:主动运动训练;肌力4级:抗阻训练;耐力较差的肌肉群,强调肌肉耐力训练。
25.康复治疗学的主要内容: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26.下肢矫形器的特点: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因此下肢矫形器的主要作用是能支撑体重,辅助或替代肢体功能,限制下肢关节不必要的活动,保持下肢的稳定性,改善站立和步行时的姿态,预防和矫正畸形。某些下肢矫形器还有减轻或免除身体重量对下肢骨骼的负荷,促进骨折部位的骨痂形成,加快骨折愈合等作用。
27.神经溶解技术是指在神经干或者肌肉运动点注射酚或者乙醇,导致神经鞘或轴索细胞膜变性,或者肌肉蛋白凝固变性,从而降低局部肌肉一神经活跃程度的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患者痉挛状态的康复治疗。
28.胸部手术后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不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增加切口张力的前提下,采用积极主动训练的手段,改善呼吸,避免粘连、挛缩和肌肉萎缩,预防脊柱侧弯。
29.NYHA心功能临床分级: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级:体力活动稍受限。休息时正常,但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尚正常,但轻度体力活动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Ⅳ级:体力活动完全丧失。休息时仍有心衰症状或心绞痛。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30.截肢的目的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生命安全或没有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通过残肢训练和安装假肢,以代偿失去肢体的功能。截肢后康复是以假肢装配和使用为中心,重建丧失肢体的功能,防止或减轻截肢对患者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31.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方法:(1)维持或增加患者主动与被动的关节活动度,尤其是伸展性关节活动度。(2)牵张紧张的肌肉,预防挛缩(3)维持肌肉力量的训练。(4)改善肢体运动的协调控制能力,提高手的灵活性,控制和减少手颤抖。(5)平衡训练。(6)步行练习:强调增加步幅、支撑面,增加髋屈曲度,减轻慌张步态,促进交替的上肢摆动,改善动作的启动、停止与转身。(7)神经肌肉促进技术。(8)放松训练。(9)ADL训练:重点选择穿脱衣服,坐、站转换,进出厕所、淋浴间或出入浴池,携物行走,上下车等活动作为训练内容。(10)改善高级脑功能的作业活动。(11)提高交往能力,保持患者的娱乐活动能力,维持就业能力。(12)辅助装置的应用和环境改造。
32.脑性瘫痪的主要功能障碍有:(1)主动运动受限:丧失运动的随意、控制能力,出现不自主、无功能意义的徐动,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取代了协调、精细的分离活动。运动发育滞后,如不会翻身、爬行、坐站和行走。(2)肌张力异常:①肌张力持续增加,主要表现为肌痉挛;②肌张力持续低下,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③肌张力经常发生变化,肌痉挛、肌张力低下或交替出现。(3)反射异常:原始反射的存在,姿势反射的异常亢进以及翻正、平衡反射的不健全,使正常的躯体反射调节异常,运动中姿势反射调节丧失,妨碍功能性运动的完成。(4)作业活动异常:①基本手技术丧失;②不能完成更复杂的手技术;③眼一手协调困难;④无法负重下使用上肢。(5)高级脑功能障碍:①需要空间概念理解的本体技术障碍;②感觉形成功能差,不能接受和解释感觉信息。③感觉整合差。(6)日常活动能力差:由于运动、感觉、语言、智力等障碍,妨碍了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7)继发损害:主要有关节和肌肉挛缩、变形引起的关节活受限,肩、髋、桡骨小头的脱位,长期制动不负重引起的骨质疏松、骨折、骨盆倾斜、脊柱侧弯。(8)其他:常见的有知觉、智力障碍。视、听力障碍、语言障碍。部分患儿出现情绪及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癫痫、生长发育迟缓。
33.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基本部分:①上肢功能;②口面部功能;③从仰卧到床边坐起;④坐位平衡;⑤站起与坐下;⑥站立平衡;⑦步行。
34.(1)运动疗法原理:运动负荷是促进骨生长、发育、成熟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对骨负荷的增加主要是通过直接作用和肌肉的间接作用两种方式,不同的负荷决定骨的适应性变化,影响骨量的增减。(2)运动处方原则:①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力量运动、肌腱牵张是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的三大支柱。老年人从安全考虑以有氧运动为主,辅以增强爆发力的运动。如身体机能状况许可,可采用负重跑或快速跑。③运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和提高。④运动时间:由运动强度而定,运动强度大,时间短一些;运动强度小,时间可稍长一些。⑤运动频率:以次日不感疲劳为度,一般采用每周3~5天为宜。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律的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35.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1)酮体是FFA的特殊运输形式。(2)参与脑和肌肉的能量代谢。(3)参与脂肪动员的调节。(4)血、尿酮体是体内糖储备状况的评定指标。
36.言语治疗的原则:(1)早期开始:言语治疗开始得愈早,效果愈好,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2)及时评定:言语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言语功能评定,了解言语障碍的类型及其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评定,了解治疗效果,或根据评定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也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3)循序渐进:言语训练过程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4)及时反馈: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给予反馈,强化正确的反应,纠正错误的反应。(5)主动参与:言语治疗的本身是一种交流过程,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治疗师和患者之间、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双向交流是治疗的重要内容。
37.自助具的作用:包括代偿肢体已丧失的功能以完成功能活动;代偿关节活动范围使活动简便、省时省力;便于单手活动以克服需要双手操作的困难;对肢体和关节给予支撑以维持其功能;代偿视、听功能,增强视觉和听觉能力。
38.运动再学习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的治疗方法。基本原理:包括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理和学习运动技巧的5个基本因素:脑损伤后功能恢复、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反馈对运动控制极为重要、调整重心和环境控制。组成:运动再学习方法由7部分组成,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功能:即①上肢功能;②口面部功能;③从仰卧到床边坐起;④坐位平衡;⑤站起与坐下;⑥站立平衡;⑦步行等。
39.脑血管意外后运动功能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1)肌张力及痉挛: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2)肌力: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有条件的也可以在等速练习(如Cybex或Biodex)上检测。(3)平衡:用平衡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Tinnetti能力量表)评定,有条件的可以用平衡测试仪检测。(4)步行能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表现,也可以用“站起一走”计时测试,6分钟或10分钟步行测试评定;有条件的可以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⑤整体运动功能:如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40.腹式呼吸训练的要领: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呼吸时腹部放松,经鼻缓慢深吸气。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收缩腹肌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把气体尽量呼出。卧位吸气时双手置于腹部,吸气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大致为1:1,强调适当深呼吸,以减慢呼吸频率,提高通气效率。每次练习腹式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习惯于在活动中进行腹式呼吸。
41.关节松动术的适应证: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术的禁忌证:关节松弛或习惯性脱位;关节因外伤或疾病引起肿胀(渗出增加);关节的急性炎症;关节部位的恶性肿瘤或结核;未愈合的关节内骨折。
42.合理运动的简易判别指标:(1)运动强度指标:下列情况提示运动强度过大:①不能完成运动。②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③运动后无力或恶心。(2)运动量指标:下列情况提示运动量过大:①持续性疲劳。②运动当日失眠。③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④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明显变快或变慢,或感觉不适。
43.肉毒毒素注射的原理:肉毒毒素与运动神经终板结合,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从而减弱肌肉张力或痉挛。
44.(1)床上转移:侧向转移:先坐起,然后用手将下肢移向一侧,再用手撑床面,将臀部移动到该侧。因截瘫而不能坐起的患者可以将两手上举,先举向转移的相反方向,然后利用突然向转移的方向摆动,使躯干先产生侧向翻转,再由护理人员将下肢移动到’预定的位置。(2)卧一坐转移:在腹肌肌力不足时,可以采用手拉悬吊带或缚在床尾的牵拉带,使上身抬高坐起。也可以先侧身,用一手支撑上身,从侧面坐起;另一手扶持床面,保持稳定和平衡。(3)坐一站转移:要练习使用矫形器坐起站立,先用双手支撑椅子站起,膝关节向后伸,锁定膝关节,保持站立稳定。用膝踝足矫形器者,锁定膝关节后,可以开始步行。(4)床一轮椅转移:①轮椅靠在床边,刹住双轮,与床的长轴呈45°,患者先在床上坐起,用手将瘫痪的下肢移动到床边,将臀部也移动到床边,将两腿放下,用一手支撑轮椅不靠近床边的扶手,另一手支撑在床上,将臀部摆动到轮椅上。②上床时将轮椅正面推向床边,刹车,用手将瘫痪的下肢逐一移到床面上,然后用手撑轮椅扶手,逐步推动臀部和腿移动到床上,完成转移。下床时采用相反的方式,即将臀部移到床边,背对轮椅,再用手撑床面逐渐移动向轮椅。③辅助转移指患者需要器械帮助,以及部分或全部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够完成转移动作。a.滑板:四肢瘫患者在上肢肌力不足,难以支撑躯体并挪动转移时,可以采用滑板(牢固的塑料板或木板)垫在臀下,从滑板上将躯体滑动到轮椅,或滑动到床上。b.助力:患者如果上肢肘关节屈肌力3~4级,但手腕无力时不能通过滑板完成转移,则可以用手搂住辅助者的头颈或背部,身体前倾;辅助者头置于患者一侧腋下,两手托患者臀部,同时用双膝关节固定患者的两膝,使用腰部后倾的力量将患者臀部拉向自己的躯干,使患者的膝关节伸直并稳定,然后侧身将患者转移到床上,或从床转移到轮椅上。
45.COPD气短气急症状分级:0级:虽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动如常人,日常生活照常,活动时无气短。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2级:平地步行无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同龄健康人不觉气短而自己有气短。3级:慢走不及百步即有气短。4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即有气短。5级:安静时出现气短,无法平卧。
46.构音障碍的治疗原则:(1)针对异常言语表现重点训练:从影响言语的神经肌肉、身体姿势、肌张力、肌力和运动协调等多方面考虑,最终提高患者言语的表达质量。(2)按评价结果选择治疗顺序:分析构音结构和言语产生的关系,制定治疗的开始环节和先后顺序。一般按呼吸、喉、腭、舌体、舌尖、唇、下颌运动逐一训练。
47.运动时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运动中血糖的稳定。(2)有利于乳酸的利用,防止乳酸中毒。(3)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供能和氨基酸代谢。
48.协调性训练的训练要点:(1)无论症状轻重,患者均应从卧位训练开始,待熟练后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进行训练。(2)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动作。(3)可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熟练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4)上肢和手的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快慢动作节律性等方面进行;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向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5)先睁眼练习,后闭眼训练。(6)两侧轻重不等的残疾者,先从轻侧开始;两侧残疾程度相同者,原则上先从右侧开始。(7)每一动作重复3~4次。
49.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①运动强度:以40%~60%最大摄氧量为宜。②运动的种类: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力量运动。③运动时间:自10min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min。餐后1h实施运动为宜。④运动频率:每周运动锻炼3~4次较为合理,可根据每次运动的运动量大小而定。每次运动后不觉疲劳的病人,可坚持每天运动一次。
50.脊髓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包括:(1)直接障碍:①运动功能障碍:痉挛和麻痹;②感觉障碍:感觉丧失、减退、过敏(感觉异常和疼痛);③膀胱控制障碍;④直肠控制障碍;⑤自主神经过反射;⑥性和生殖功能障碍;⑦体温调节障碍。(2)间接障碍:①异位骨化;②压疮;③关节活动障碍/挛缩;④肺炎和呼吸障碍;⑤泌尿系统感染;⑥骨质疏松;⑦血栓形成;⑧心理障碍。

❸ 2. 说一说你对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这门课的认识和看法

综述:中国传统中医理念,利用中医原理,通经活络,调理身体机能为主,对康复,身体健康起很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应用的具有独特的康复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

类目:

推拿、针灸、太极拳、气功等在康复领域上的显著作用和特色已为世界康复医学界所瞩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❹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包括什么

此后,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推陈出新。至现代已广泛用于我国的康复实践中,并取得显著功效,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包括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药拔罐、经络刮痧、小针刀、手法正脊等。

❺ 传统康复的具体手段有哪些

康复医学的医疗手段,第一个是物理治疗,它是借助于电光声磁热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和治疗疾病,恢复和改善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学科。

物理治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又称为运动疗法,是物理治疗的主要部分,另一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水来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

运动疗法和理疗同属于物理疗法,但各有不同的侧重面,国际上在通常的物理治疗康复工作中,运动疗法占较大的比重,运动疗法多为主动的康复治疗。

第二个作业疗法,重点训练上肢活动能力,包括关节的活动度、激励协调性、手的精细动作,作业治疗是有针对性的,如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职业能力、休闲活动能力等。

第三个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是言语治疗师通过患者发音的口型的变化来进行矫正他的发音。

第四传统的康复治疗,主要指的是中医药针灸及推拿。

第五是康复工程,主要是矫形器,矫形器的目的主要在于补偿患者功能障碍的缺失。

❻ 基础康复学的主要内容是哪六个

康复医学基础学:包括运动学基础、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工程学基础等。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学科,涉及医学、理工、心理、教育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康复预防学:包括残疾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残疾的预防两大内容。残疾的流行病学研究涉及残疾的发生情况、分布规律和结构特点等。残疾的预防包括残损的预防,即防止伤病的发生;残疾的预防,即预防伤病导致功能缺陷;残障的预防,即在功能障碍发生后预防永久性的残障(废)。

2.康复医学基础学:包括运动学基础、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工程学基础等。

3.康复功能评定:评定的内容广泛,包括运动学测定、电生理学测定、心肺功能检查、代谢及有氧活动能力测定、心理学测定、语言交流能力测定、日常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评定等等。

4.康复治疗学:康复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学科,在理论上比较注重以运动学、神经生理学作为基础。在康复治疗方法的应用方面,则综合临床各科的医疗手段,突出以功能训练为核心的运动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医学工程等治疗措施。中医康复医学所采用的传统体育康复法、饮食疗法等都有养治结合、养重于治的预防特点,不仅用于患者的养生康复,也可用于健康者的养生延年。在进行康复医疗工作中,可充分应用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丰富康复医学的治疗内容,为尽可能地使残疾者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5.康复临床学:指以综合性的措施解决因各种伤病而导致的残疾难题,具体研究每一系统残疾的预防、评定、治疗和训练和病后养生问题的学科。

康复服务的对象是残疾人,他们不仅在身体上存在障碍,而且在精神、心理以及职业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尤其对儿童来说,还会有教育的问题。康复的目的是使残疾人心身功能和潜在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因此,残疾人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在康复过程中得到平行解决。要拟定如此复杂和多层次的康复计划和方案,靠一个领域、单一专业的人员(例如康复医师),是难以完全胜任的。必须依赖多种学科不同专业人员协同努力,才能达得全面康复的治疗目的。这就是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的康复医学特点。

❼ 中国的传统康复治疗的方法有什么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已有关于瘫痪、麻木、肌肉关节挛缩等的康复治疗的记载。此后,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推陈出新。至现代已广泛用于我国的康复实践中,并取得显著功效,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包括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药拔罐、经络刮痧、小针刀、手法正脊等。

❽ 中国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

现代康复方法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之上,主要采用以PT、OT、ST为核心的功能训练,其理论基础是神经、运动生理学、功能解剖学、人体发育学等。在运用医学物理学和康复工程学的先进技术于康复诊断、功能评定、功能训练、矫形外科和功能障碍等方面,现代康复方法占有明显的优势。
传统康复方法学是以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传统的康复方法,具有能防能养的特点,可用于常人保健、老年养生,也能有效的用于残疾、慢性病、老年病的康复和病后养生。传统康复的其他方法也多取材于自然、存在于社会和人体自身。

❾ 康复治疗学专业所用到的书籍有什么

一名合格的康复师,要具备的能力很多,与医患家属间沟通能力、扎实的康复理论基础(肌肉、骨骼、神经、人体运动学)、娴熟的手法操作(有效保护自身并不带给患者疼痛)、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能力(临床不等于书本,没有单一的病情)、书写康复病案、不拘泥的想象力(设计合理的康复治疗动作)等等········ 当然,科研能力(如何去总结经验、优化思路)和带教能力(如何去言传身教)也是不可或缺的。
入门必备基础:
《系统解剖学》,建议和《人体解剖图谱第三版》一起看,能清晰的了解到肌肉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之后的康复中不可或缺。
个人建议这个时期可以了解一些关于肌筋膜的书籍,比如《肌肉链与扳机点》、《肌筋膜松弛术》,她会带给你一个系统的肌肉分类概念和整体治疗的理念,让你不再拘泥于“一地得失”(哪儿痛治哪),而是“纵观全局”,从整体(前后、左右、交叉)的去分析问题,有助于更准确的定位病灶位置。
《临床运动学》,丸山仁司教授主编,也是我目前的研究生导师。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理学疗法,其中涉及步态一章则会让你清晰的了解到步行中各关节的运动角度及重心移动角度,对以后的康复步态评估作用匪浅。
康复有自己的一套流程,简而言之,就是评估-治疗-再评估-再治疗-家庭宣教。康复中有“无评估不治疗”的观念,所以唯有切实了解病患的功能障碍,才能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而《姿势评估-治疗师操作指引》会带你较清晰的姿势评估概念。评估相关的触诊与评估技巧、3分钟骨骼肌肉和周围神经检查等书籍也适合阅读。
坚持到这里,完成了康复的基础知识储备,当然,如果有兴趣的可以阅读一些小儿发育方面的书籍,在脑卒中的康复中很有帮助,小儿的”3翻—6坐—7滚—8爬“发育顺序就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康复流程,儿童早期的姿势反射、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等也有助于康复师更合理的分析病患的动作模式及介入运动再学习。

❿ 什么是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医学技术类的一种,国内众多医科大学都开设该专业。可以培养出融康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康复治疗师。

这些治疗师具有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医学基本知识及其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开班较晚,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以西医为主,以我国传统医学为辅,齐头并进。

主干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康复评定学》、《康复工程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康复护理学》,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呼吸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

(10)传统康复方法学题库扩展阅读:

职业能力:

1、具备康复评定和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传统手法治疗、言语治疗、假肢矫形器应用等康复治疗基本能力;

2、具备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运动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或儿童康复等领域常见功能障碍基本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或言语治疗能力;

3、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医患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4、掌握人体形态、机能、病理、生物力学、运动学、人体发育和残疾学等医学基础知识;

5、掌握与康复治疗相关的内外科常见疾病、神经疾病、肌肉骨关节疾病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网络-康复治疗学

热点内容
税收法律知识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4 17:39:12 浏览:198
劳动法公休假规定怎么休 发布:2025-01-14 17:21:06 浏览:614
劳动法单休双休 发布:2025-01-14 17:18:44 浏览:784
州地区法院 发布:2025-01-14 17:09:53 浏览: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六批 发布:2025-01-14 16:16:23 浏览:444
本办法规定了 发布:2025-01-14 16:15:44 浏览:664
公司律师管理 发布:2025-01-14 16:06:04 浏览:439
西昌市人民法院法官 发布:2025-01-14 15:57:29 浏览:155
艺术品成交确认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4 15:53:25 浏览:95
民法中的过错 发布:2025-01-14 15:46:58 浏览: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