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韦之法学

韦之法学

发布时间: 2022-04-24 19:20:39

『壹』 美国制定了什么法律而强大,曾经被多个国家效仿呢

1787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急需一部稳定而有效的法律约束各州,以中央政府为中心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于是,同年制宪会议召开,由于本次会议在费城举办,故历史上也称之为“费城制宪会议”。此时的费城,则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人口40000人左右。


今天,我们来详细讲述下这场会议的背景渊源以及历史影响。

说起这场会议的社会背景,就不能不提到当时的经济发展。战争之后,各州的殖民压迫逐渐消除,这带来后果便是商业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出现了很多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再加上独立战争之前,各州都执行不同的法律,法律制度的不同经济行为也受到影响,导致当时商业市场乌烟瘴气经济发展异常混乱。

同时,当时谢司起义轰轰烈烈,修改宪法的呼声愈发高涨。于是,在形势的压力下,邦联国开始召开修改《邦联条例》的会议,修宪运动就此开始。而这场会议中的参会人员很多都是孟德斯鸠思想的支持者,直接影响了宪法也带有孟德斯鸠理论的影子,宪法的中心思想也就此奠定。


制宪会议的基本目的是制定适合国情的宪法,而这个法律依据从哪里来呢?

其实,制宪会议的法律渊源来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这部宪法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原因很简单,在过去受英国殖民之前,殖民地的居民一直都享有英国普通法规定的基本人权,比如:自由权、公民权、豁免权等。殖民地的居民已经适应并认可了这一系列法律,并且,这些法律依旧适合独立后的美国,于是,邦联政府就决定依旧以英国普通法作为各州的法律基础。

其次,在奠定了中心思想和基础之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部法律,参会人员还汲取了英国殖民地制定的一些基本制度的优点,比如《五月花号公约》、《根本法规》等法律制度。原因很好理解,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免不了要借鉴之前的经验,尤其是法律领域,不少发展中国家,获得了独立自由之后,在制定法律这方面,都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和现有的法律成果。

最后,第三个法律渊源是便是美国在立宪会议之前就存在的法律,比如:《独立宣言》、《邦联条例》等,还有各州独立执行的法律。

由于,美国是一个崭新的、没有封建传统的国家,美国宪法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和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了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可以说,法律的完善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历史中的诸多因素造就了现在的美国,一个民主法制非常完善的国家。

『贰』 韦之的学术成果

著作及文章
1.Der Urheberrechtsschutz in China mit Hinweisen auf das Deutsche Recht(《中德著作权法比较研究》),慕尼黑VVF出版社1994年德文版
2.《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
3.《软件的法律保护》,《法律学习与研究》1986年第2期第86-87页
4.《巴西计算机程序立法情况介绍》,《软件产业》1988年第10期第47-48页
5.《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软件产业》1988年第11期第44-45页
6.《谈谈合作作品的成立要件》,《版权参考资料》1989年第1期第27-29页
7.《析版权对作品内容的保护》,《法学》1989年第1期第28-29页
8.《论计算机程序的法律保护模式》,《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3期第63-65页
9.《试论版权中的精神权利》,《法律科学》1989年第4期第39-41页(与谯荣德合著)
10.《欧洲共同体对计算机程序保护问题的立场》,《软件产业》1989年第6期第23-26,41页
11.《论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保护》,《经济与法》1989年第11期第11-12页
12.《论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河北法学》1990年第2期第10-12,19页
13.《计算机软件保护研究及我国的立法活动》,《法学研究动态》1990年第8期第13-15页(与武小勤合著)
14.《版权立法与完善投资环境》,《经济与法》1990年第10期第14-15页
15.《浅议发表的构成及其著作权法意义》,《法制日报》1991年4月26日第3版
16.《试论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法律科学》1991年第3期第53-55页
17.《论署名权》,《著作权》1992年第3期第25-27页
18.《试论〈巴黎公约〉与制止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1992年第4期第10-13页
19.《略论作品的独创性》,《经济与法》1993年第1期第23-24页
20.Urheberschutz in China(《中国的著作权保护》),Auslandskurier1995年第4期第38-39页(德文,与R. C. Thuemmel合作)
21.《论数据库著作权》,《著作权》1996年第3期
22.《著作权法风云录》,《法制日报》1996年5月27日
23.《数据库如何寻求法律保护》,《新闻出版报》1996年10月2日第7版(与何菁合作)
24.《‘梁祝’著作权能拍卖吗?——拍卖‘梁祝’的法律思考》,《法制日报》1996年10月21日
25.《中国著作权法中的出版者权利》,《中国专利与商标》1997年第1期
26.《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制度》,[日本]《清和法学研究》1997年3月号
27.《伯尔尼公约的“国民待遇”原则之例外》,《知识产权》1997年第4期第46-48页(与杨红菊合作)
28.《从伯尔尼公约看中国著作权法之修订》,《中外法学》1997年第5期(《民商法学》1997年第12期转载)
29.《商业秘密是一种相对的秘密》,《电子知识产权》1998年第5期(《中国专利报》1997年12月31日第2版)
30.《欧共体计算机程序保护指令评介》,《中外法学》1998年第6期(《民商法学》1999年第3期转载)
31.《论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管理的权利——关于著作权法修订稿的思考》,《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第74-79页(《民商法学》1999年第12期,第31-36页转载)
32.《<欧共体出租权指令>评介》,《现代法学》1999年第5期,第136-139页(《民商法学》2000年第2期第63-66页转载)
33.《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第25-33页(《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2期第41-49页转载)
34.《欧共体卫星著作权指令评介》,《知识产权》1999年第6期,第42-44页(《民商法学》2000年第2期第67-69页转载)
35.《欧盟著作权保护期指令评介》,《中外法学》1999年第6期,第86-90页(《民商法学》2000年第4期第69-73页转载)
36.《“PDA”商标案的启示》,《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5月10日,第2版
37.《欧盟数据库指令评介》,《著作权》2000年第2期,第48-52页
38.《著作权产品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探讨》,《著作权》2000年第4期,第10-12页,又载陈美章等主编:《数字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48-56页
39.《英国商法》第十、十二章,法律出版社1991年(与董安生等合作编译)
40.《商品经济大词典》(法律词条之二分之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1.Gesellschaftsrecht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中国公司法》,与G. H. Raiser 合著)德国Jehle-rehm出版社1996年德文版XXVII+83页
42.《论计算机程序的版权保护》(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8年油印),102页
43.《知识产权法规汇编》(1990年人民大学印,与刘春田,刘星明合编)500页

『叁』 韦之大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韦之大商标总申请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册0件,有1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韦之大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
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
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
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
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
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
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
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
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
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
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
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
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
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
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
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
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
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
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
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
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
第23类(纱、线、丝)
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类(服装、鞋帽、袜子手套)
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
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
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
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
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
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
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
第34类(烟草、烟具)
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
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
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
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第39类(运输仓储、能源分配、旅行服务)
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
第41类(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服务)
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
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
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
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肆』 中国姓韦的伟大名人有哪些

名人很多,韩信的后代也姓韦了。以下不完全列举:
韦遐,初为韦方国(湋川(今陕西扶风县))国君。周武王伐纣时,韦遐带军从征,灭商有功。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韦为伯国,迁于故国地韦(今河南滑县),称“韦伯国”,国君韦遐,也随之称“韦伯遐”。约于西周末或春秋初,韦国亡,余民迁居彭城(今江苏徐州)”。

韦孟(约前228—前156年)西汉初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诗人,韦伯遐之第24代孙。在世时代约自秦始皇帝中期,至汉景帝初年间。秦时政治苛暴,孟躬耕不仕。韦孟傅楚王三代,亦通《诗》,传为家学。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高帝废楚王韩信为淮阴侯,封同父弟交于楚为楚元王,以孟为其传。自后又传元王子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戊荒淫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自杀。韦孟在刘戊乱前作诗讽谏,不从,孟辞官举家东迁至邹(今山东邹城),此时他仍怀念先生旧恩,不胜依恋,作诗述怀。后逝于邹。据史书记载,他精于鲁诗,他的子孙传到韦贤,五世都是邹、鲁的大儒,当时,为诗并有韦氏之学,足见韦氏一门诗学的造诣之高。韦孟诗仅存《讽谏诗》、《在邹诗》两首四言长诗。前者用以谏王,后者用以述志,如并合起来,也可以当作他的自叙诗。诗体为四言,中正和平,不失诗人温柔敦之旨。或云:此二诗系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类志而作。(见《汉书韦贤传》)

韦贤(约前148—前67),字长孺,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韦孟第5代孙。被召而举家迁入长安(今西安未央区)做官。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以经书致仕,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汉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以为人主师,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代蔡义为丞相,封爵扶风侯,享始平(今陕西兴平)食邑700户,赐宅第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平陵乡大王村)。从此,韦贤家族成为平陵荣贵门第。为相五岁,多恩,公元前69年以老病辞官,赏百斤黄金。卒谥“节侯”。从韦贤起,汉代始有丞相致仕制度。韦贤有四个儿子,三人为官。汉元帝时,拜韦玄成(贤之小儿子)为丞相,封于京兆杜陵(今三兆村南),家遂迁此,其长兄韦方山、二兄韦弘两家留居平陵,后世不显贵。杜陵玄成的子孙世代相传,累分立为数十家,成为大宗族,向全国迁徙。死后陪葬于平陵(汉昭帝刘弗之陵)。

韦方山,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韦贤长子曾为高寝令,早丧,后世不显贵。

韦为宏,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韦贤次子。官至东海太守,后世不显贵。

韦玄成(?—前36年),字少翁,西汉时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三兆村南)人。韦贤第四子,位至丞相。少好学,明于诗、论语。谦逊侠士,尤敬贫贱以父任为郎,常侍骑又以明经擢谏大夫,迁大河都尉。徙为太子太傅。父贤死,玄成佯狂让爵于兄。朝议高其节。拜河南太守,御史大夫薛君免,为御史大夫。于丞相乞骸骨免,而为丞相,因封故邑为扶阳侯,而后失之列侯;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元帝永光初,(公元前43年)遂继父相位,封侯,封于杜陵(今三兆村南),家遂迁此。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因此,邹鲁为之谚云:“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而文采过之。卒于汉元帝建昭三年,谥工候。玄成好为四言诗,著有《自劾》及《戒是示子孙》二首。(见《前汉书》本传)有集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韦昭(204-273)(《三国志》作韦曜,因避晋帝讳改)字弘嗣,三国吴郡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为当时著名学者。少好学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尝承令作《博弈论》,(见《三国吴志》本传及《文选》)为时所称。孙亮时,为太史令,与华核、薛莹等同撰《吴书》。公元258年,孙琳废孙亮,立孙休为吴国皇帝,改年号永安,昭立五经博士而创设国学,开南京设国家中央学府之始,为古代南京大学之起源;官拜中书郎,出任博士祭酒,校定群书,掌管国子学。公元264年孙休亡,孙皓即位,昭封高陵亭侯,担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左国史。昭屡忤其意,卒下狱杀之。昭会注《孝经》、《论语》及《国语》,著《洞记》、《官职训》、《辩释名》等。陈寿《三国志·吴书》的参考来源就是韦昭的《吴书》。

韦叟,晋陵(今江苏省常州)人,南朝镇军将军。善相术,初给还未做上皇帝的宋武帝刘裕看相,裕问其能否得州官。韦叟当众人面说可为州刺史,暗中又悄悄告诉宋武帝说:“君相贵不可言”。刘裕本来就有心造反,听了这话当然心领神会,“若成,当为司马”,后武帝举事成,韦叟果然做了镇军将军。

韦子粲,北朝齐人,官任豫州(今属河南省)刺史。

韦睿(442—520年),字怀文,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齐末为上庸太守,南朝梁武帝时任豫州刺史、雍州刺史、护军将军等职。因其多次率军大败北魏军,被魏人称为“韦虎”。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被誉为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

韦元恢,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北朝北魏东海太守韦合宗之子。任职北魏绿州刺史。北魏孝明帝(516-528在位)时值刺史元法僧据州外叛,元恢招聚同志潜规克复,事泄,为法僧所害,时人伤惜之。

韦孝宽(509年-580年),名叔裕,字孝宽,陕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南)人。北周太傅,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战略家。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升迁,后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镇守东西外交界的军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高欢率大军进攻包围玉璧,韦孝宽军力为劣势,但运用地形和战术守城,高欢运用各种战术攻城皆不克,东魏军围城五十余日,兵力损失惨重,最后退兵,高欢回师后病死。玉璧之战为东、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之一,原本较弱小的西魏,经此战后粉碎东魏想要灭亡西魏的企图。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统一北方。

韦节,隋炀帝时任御史职,曾出使西域,归后著有《西蕃记》一书。

韦衮,隋代京兆长安人。隋文帝开皇年间,以屡立战功升任左卫中郎将。

韦桃符,隋代京兆长安人。初为韦衮仆人。桃符除侍候韦衮外,并从其习武,胆大勇敢,又有谋略。韦衮每奉命出征,桃符都跟随,每战都出生入死护韦衮,在敌阵中横冲直闯,无人能敌,人称飞虎将。韦衮视桃符为亲子,向隋文帝表奏其功,释去奴隶身份,成为自由民,又在杜陵一带赐其田、宅,助其娶妻成家。桃符成家立业后,感恩韦衮,宰杀黄公牛奉献给韦衮,并向故主人求得赐姓。他的儿女由此姓韦。韦桃符后成为杜陵富豪,后代至唐中宗时还出了韦皇后,宰相韦温及诸驸马,显赫无比。

韦总,唐太宗韦贵妃之祖父,官至北周骠骑大将军。

韦园成,北周太傅韦孝宽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韦总之长子,韦贵妃珪之父。官至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

韦匡伯(573—617),是韦总的次子,韦园成之弟。韦尼子之父,贵妃韦珪的叔父。在隋朝时为尚衣奉御、舒国公。

韦圆照,韦总的第三子、韦氏姐妹的叔父。尚隋丰宁公主杨静徽驸马都尉。

韦思言,韦匡伯长字,韦尼子长兄。

韦思齐,韦匡伯次字,韦尼子次兄。

韦思仁,韦匡伯三字,韦尼子三兄。

韦贵妃(597年-665年),名珪,表字泽,京兆杜陵县人。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正一品)之首。她是北周太傅韦孝宽的曾孙女,北周骠骑大将军韦总的孙女、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韦圆成的女儿。先嫁隋朝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二人之女就是定襄县主(阿史那忠的夫人)。李珉死后,韦贵妃再嫁李世民,生十王子李慎(纪王),650年,立为纪国太妃,死后陪葬昭陵。

韦尼子(607年—656年),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太宗昭容(正二品),可能初嫁王玄应,武德四年入秦王府。其曾祖父为韦孝宽,祖父为韦总。她的父亲韦匡伯是韦总的次子,即为贵妃韦珪的叔父。韦尼子是韦贵妃的堂妹。死后追封正一品。

韦挺,雍州万年人。隋民部尚书韦冲之子,唐高祖平京师,署陇西公府祭酒。贞观朝历吏部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风县男,贬象州刺史,卒年五十八。韦挺,小时与隐太子建成关系不错。后因事与杜淹、王珪都流放岭南。太宗进入东宫后,征拜他为主爵郎中。贞观初年,王珪几次举荐他,于是迁为尚书右丞。拜御史大夫等。太宗将韦挺女儿许配给了齐王李祐为妃子。韦经常与房玄龄、王珪、魏征、戴胄等一起当顾问,参议政事。不久改授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兼魏王府事。当时李泰受宠,太子承乾过失较多,太宗稍有废立的想法。中书侍郎杜正伦以漏泄宫中禁语被贬。当时,韦挺也参预了李泰的一些事。太宗对他说:“我已贬了杜正伦,不忍心将爱卿置于法律下”。于是原谅了他。不久迁为太常卿。

韦弘机,京兆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弘机仕贞观时为左千牛胄曹参军,使西突厥,册拜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叛,道梗,三年不得归。裂裾录所过诸国风俗、物产,为《西征记》。

韦庆嗣,韦正矩之父。官至彭城郡公。

韦正矩(?-663年),或作韦政举,唐朝太子(李建成)家令、彭城郡公韦庆嗣的儿子,属于韦氏的东眷房。驸马长孙诠被杀后,在东阳公主的推荐下尚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史称韦正矩“遇主不以礼”,龙朔三年(663年)三月,使新城公主暴薨,唐高宗将韦正矩杀死,流放他一族,按皇后的礼节把新城公主陪葬昭陵。不过,之后唐高宗又允许韦正矩与公主合葬,韦正矩的墓碑存至宋代。

韦思安,雍州(今陕西西安)人。唐朝驸马,出身雍州韦氏,即后来的京兆韦氏,官至岚州(今山西岚县)刺史,尚唐太宗第十三女晋安公主,与公主陪葬昭陵。

韦肇,唐代京兆人。韦贯之之父。唐穆宗朝官至吏部侍郎。

韦绶,唐代京兆人。韦肇之子,韦贯之兄。以散骑常侍致仕,德宗朝翰林学士。有《郡治楼望黄山》一首传于世。郡斋北望春光好,平楚无云秋望宽。清气爽时尘外见,碧飞飞处静中看。争高千仞山皆让,并秀三峰色也寒。莫怪寓名同岳号,暂图瞻眺近长安。(参看《石门岩志》)

韦贯之,名纯,唐代京兆人。韦绶之弟,唐宪宗朝宰相。避宪宗讳以字行。武元衡与韦贯之同年举进士。唐德宗贞元初登贤良科,授校书郎。武拜门下侍郎,韦罢长安尉,赴选,元衡以为万年丞。过堂日,元衡谢曰:“某与先辈同年及第,元衡遭逢,滥居此地。使先辈未离尘土,元衡之罪也”。贯之呜咽流涕而退。后数月,除补阙。是年,元衡帅西川。顺宗永贞时累迁尚书右丞,宪宗时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贯之同日宣制(出《续定命录》)。迁中书侍郎,罢为吏部侍郎,穆宗朝为工部尚书。卒年六十二,赠右仆射,谥曰贞,后更谥曰文。

韦温,字宏育,唐代京兆人。韦皇后从兄。年十一举两经及第。以书判拔萃补校书郎,累迁尚书右丞,出为陕虢观察使。武宗立,召拜吏部侍郎,出为宣韦皇后歙观察使。卒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谥曰孝。

韦皇后(?-710年)名果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李显后(宣懿皇后),其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是唐朝第一美人。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寺庙道观。景龙四年(710年)毒死中宗,立温王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旦复位。被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

韦凑,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玄宗713-741)十一年任杭州刺史。开元中太原尹。

韦见素(697-762),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彭城郡公赠幽州都督韦凑子。第进士,袭父爵,景龙中,授相王府参军。天宝五载(746年),为江西、山南、黔中、岭南道黜陟使,有威望。擢累谏议大夫,迁吏部侍郎。天宝十三载,杨国忠用为宰相。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学士,兼左相,封豳国公。天宝十四载,再三奏请迁禄山为平章事,调其来京。后安禄山反,从玄宗入蜀,至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杨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被杀,韦见素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有人喊道:“勿伤韦相公”。才免于一死。九月初,自蜀中奉命与房琯、崔涣送传国玺及册命,来至灵武,肃宗出城恭迎。因附杨国忠,被肃宗冷落。后拜尚书右仆射,罢知政事,授太子太保,加开府仪同三司。宝应元年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有子韦谔。

韦坚,字子金,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长安)人。为唐代大臣,由秘书丞历任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位渭南县北)、曾任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令,以才能卓越、办事精干而闻名。

『伍』 西北政法大学在哪个城市

西北政法大学坐落于陕西省会西安。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是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是被誉为政法人才培养国家队的“五院四系”之一,是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法学高等教育“立格联盟”和西安高水平有特色高校“长安联盟”的成员单位。

学科概况

学校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院,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法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8个教学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简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西北政法大学

『陆』 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韦怎么用输入法打出来

𣲗,自己添加到搜狗拼音:输入wei,把鼠标放到拼音上面,点击添加短语,在输入框内输入“ 𣲗”,确定添加。下次输入wei的时候就看到这个字了。

韦(拼音:wéi)是汉语二级通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韦的古字形中部像城邑,周围是“止”,意为围在城四周攻城或守城,本义为包围;一说本义为守卫,是“卫”的异体字。

“韦”也有违背的意思,是“违”的古字。“韦”在春秋时期还指熟过的皮子,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兽皮做成的绳子可以用来捆绑弯曲相违背的东西,故而“韦”有皮革之义。韦也是姓氏用字。

韦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卷五】【韦部】宇非切(wéi)

相背也。从舛囗声。兽皮之韦,可以束枉戾相韦背,故借以为皮韦。凡韦之属皆从韦。

𣍄,古文韦。

〖注释〗韦:熟皮。“可以”句:可以束枉戾而违背的物体。𣍄:徐灏《说文段注笺》:“上下皆象革缕束物之形,中从⊙者,围绕之意。”

『柒』 韦之的介绍

韦之,男,1964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地区。1985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重庆),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北京),获法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4年12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及国际专利、著作权和竞争法研究所(慕尼黑)从事合作研究,1994年12月毕业于慕尼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捌』 韦之的人生经历

留学德国的英语翻译
1985年,韦之从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后,这个广西农家出生的学子来到了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拿到了法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一个偶然的机会,德国一个名字长得有些啰嗦的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及国际专利、著作权和竞争法研究所的所长来北京讲学,只跟着导师学过几天德语的韦之就因为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临时充当了所长的翻译。
机会有时是转瞬即逝,韦之却不同,他在近两年后因为给这位短暂接触过的德国人写的一封信,收到了留学的邀请。
在许多年后韦之学生的一篇文章里如此说道,这个研究所“自身仅有一二十名研究人员,其余数十人来自世界各地,故而深具国际意味与交流气息。其专业领域为世界同仁所认可,知识产权学者均以能在此授教、研究、熏陶为荣。在这个群体中,法律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一种思辨的乐趣,更是由整个社会生活融汇而成的,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服务于社会。法学不仅仅是学术机构中学者的任务,亦是每一个法律工作者(包括法官律师、检察官)对法律的反思与理解。正因为二者都承认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对法律的发言权,都与这个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着对所处社会普遍的关怀,所以他们才具有了更广博更深层的凝聚力。”
九十年代自费留学的中国人大多至今仍对这样的生活留有深刻的印象,除了学习,大多数时间是“刷盘子”的生活。宿舍———研究所———餐馆后厨的生活过了半年后,在一次华人的聚会上,韦之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竟然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留学德国的法学研究生。不过“第一个”并没能带来特殊的照顾,倒是一些后来留学的尽管学业没能完成却都已经开始移民。直到1994年,韦之以优异成绩从慕尼黑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才发现,由于更多的时间被耗费在研究所的图书馆里,以至于“刷盘子”得到的报酬只够吃饱肚子。
在提出赞助机票的申请被大使馆委婉拒绝后,韦之接受了德国斯图加特ThuemmelSchuetze&Partner律师事务所的工作邀请。半年后,韦之放弃了悠悠自在的德国律师生活回到了北京。
简约的德国风格
“一丝不乱的头发、端正不斜的眼镜、洁净齐整的服饰(尤其那条打得几近完美的领带),那右壁提纲竖写、左壁例辞横排的板书,还有那‘休息十分钟’的精确表述……一切都昭显着其为人的方正端严,只有那绘着彩图的小瓷杯隐隐透露出其内心深处的烂漫童真。”这是一个即使在酷热夏季也要一丝不苟打好领带才给学生上课的老师。
韦之是一个极其尊重规律的人。守时原本只是一种美德,在韦之身上都成为了一种近乎苛刻的规律。对生活要求的细致物化成为每一个细节。在德国打工时韦之曾经在一个印刷厂装订过词典。“那根本就是一种需要手工制作的艺术品。”韦之如是说,“哪怕只是造成装订上细微的瑕疵,精美的词典只能被无情地废弃。”
从留了多年的宣传单到德国印刷厂里由于瑕疵被扔弃的词典,从学生们戏称的几乎无法忍受的“拜物者”到多年收集的资料演化出的一排排整洁文件夹,严谨细致的日尔曼传统行为方式培养了韦之最终的德国情节。
回国已经十年之久的韦之至今没有使用过传呼机、手机这种已经普及得有些泛滥的科技产品。在北京,从出外办事到学校教课所有的行程,以分钟计算的“韦之式”的时间安排都是靠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来完成的。
精通德、英两国语言的韦之对生活的序列分明背后是对生命的无尽丰满。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近十年来只和老师吃过一次饭,饭是极其简单,吃的什么已记不清楚,倒是数年前韦之吃饭时溢美天边晚霞、林中栖鸟的德国诗词,学生仍然背诵如流,印象极深。
实用的学术主义
当中国仍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时,韦之在德国研究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几乎没有任何概念的著作权和竞争法学。这在当时的中国完全是一个“不实用”的理论。现在当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甚至连一些不相干的人也在借机大写文章提高身价时,韦之却一头扎进了故纸堆中。
韦之写的书不多,《中德著作权法比较研究》德文版、《著作权法原理》等,却是为数不多的精品。在北京大学,韦之也是惟一从不给学生指定教材的老师,“学生如果觉得我的书对他有帮助自然会去读,不需要去指定教材,没有哪一本书会是最好的,只有在大量阅读中去发现并吸收成为自己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所谓著作等身并不能代表学术上的成就有多高,‘攒’一本甚至多本书现在很多人都在做,但写出来的书一定要十年、二十年以后还能对学生有用,这样才符合学者对学术的研究精神。”
“学习、研究重要的是要讲究方法。真正的学者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者,更应该是一个传播研究方法的传递者。”韦之的学生们在被不断要求要拥有自身独立思维方式的同时,对前人的知识借鉴也被要求一定要找到最初的起源。“不能含糊其词,学术依据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即是作为研究者对自己的学术品德负责,更是作为一个传播者对受众负责。”
韦之在大学里当副教授有些年头了,也带着博士生做研究,不过在申报教授职称的时候,学校往往都收不到韦之提交的申请。“生活不是用头衔来作为支撑,作为一个研究者和传播者,能当作基石的是你研究和传播的方法,多年以后,是不是还能给别人带来实际的帮助。”
在现在学术研究领域里已经不断出现“克隆”丑闻的年代,或许当年那种在研究所里为了寻找一个原始注释,爬到高及屋顶的书柜上查阅几个小时的治学态度才符合韦之心中那理想的学术精神 。

『玖』 求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及复习资料。

知识产权专业(方向)推荐书目
一、推荐原则
本书目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来推荐学习书目。其推荐原则分别如下:
本科生:在基本掌握民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产权的入门学习,在侧重于实务运用。
硕士生: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知识产权的基本制度,在掌握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再依个人诧异为实务运用、理论研究两个方向的深入发展作实质、方法上的准备。
博士生:侧重于方法论的学习、四位方式的开拓与知识产权理论研究。
二、推荐书目
(一)本科生:
1、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
2、赵敦华著:《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张玉敏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李开国、张玉敏主编《中国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泽鉴著:《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王泽鉴著:《法律思维玉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14、郭禾主编:《知识产权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薛虹著:《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沈仁干、钟颖科著:《著作权法概论(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7、李明德、许超著:《著作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黄晖著:《商标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汤宗舜著:《专利法教程(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孔祥俊:《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1、知识产权局条法司著:《信专利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
22、董保霖著:《商标法律详解》,中国工商户办社2004年版。
23、程永顺编:《知识产权四法十二条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24、孔祥俊著:《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5、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6、 [奥地利]博登浩森著《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汤宗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保护文学禾艺术作陪伯尔尼公约(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刘波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罗马公约和录音只怕公约指南》,刘波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罗东川、马来客主编:《知识产权名案评析》,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30、靳学军、宋鱼水主编:《知识的力量:北京市海滨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十年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1、谭筱清主编:《数字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与判解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许海峰主编:《知识产权诉讼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33、许海峰主编:《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二) 硕士生:
1、[英]罗素著:《西方哲学史》,马元德译,上午印书馆1976年版。
2、[英]艾耶尔著:《二十世纪哲学》,李步楼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爱尔兰]J•M•凯利著: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上午印书馆1963年版。
7、[英]洛克著:《政府论》,叶启芳等译,上午印书馆1964年版。
8、[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上午印书馆2003年修订第三版。
9、[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等译,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0、[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上午印书馆1959年版。
11、何勤华:《西方法学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12、[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吕平义、苏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德卡尔•拉伦茨著:《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6、黄茂荣著:《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周:《罗马法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9、王泽鉴:“民法丛书》系列(《民法总则》、《民法物权1、2》、《债法原理1、2、3》)及《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8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张玉敏著:《走过法律》,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3、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新世纪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冯晓青等著:《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吴汉东等著:《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7、古祖雪著:《国际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8、陶鑫良、袁真富著:《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29、德利亚•利普希克著:《著作权与邻接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中译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30、韦之著:《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曾陈明汝著:《商标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黄晖著:《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4、尹新天著:《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35、张晓都著:《专利实质条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6、魏衍亮著:《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37、程永顺主编:《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实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8、李琛著《知识产权片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39、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张玉敏主编:《中国欧盟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1、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2、张耕著:《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3、张广良著:《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4、沈仁干主编:《数字技术与著作权观念、规范与实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编:《知识产权经典判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
三、博士生:
1、[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美]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新1版。
3、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挪威]斯坦因•U•拉尔森主编:《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英]丹皮尔著:《科学史及其宗教和哲学的关系》,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法]巴特著:《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8、[英]霍克斯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9、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新1版。
11、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英]约翰•香德、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弗里德曼著:《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李琼英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尼尔•麦考密克、奥塔•魏因贝格尔著:《制度法论》,周洁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17、[日]川岛武宜著:《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1994年版。
18、[美]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9、[美]波斯纳著:《法律与文学》李国庆译,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版。
20、[美]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美]霍姆斯著:《普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英]劳森、拉登著:《财产法》(第二版),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24、[德]京特•雅科布斯著:《规范•人格体•社会》,冯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美]本杰明•卡多佐著:《司法过程性质的分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26、[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7、[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德]弗朗茨•维亚克尔著:《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发展魏观察重点》,陈爱娥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29、谢铭洋著:《指挥财产权之基础理论》,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第2版。
30、[美]劳伦斯•莱斯格著:《思想的未来》,李旭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1、[美]劳伦斯•莱斯格著:《代码》,李旭等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罗伯特•P•墨杰斯等著:《新技术时代的知识产权法》,齐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澳]彼得•达沃豪斯、约翰•布雷斯韦特著:《信息封建主义》,刘雪涛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34、[美]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金海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李扬等著:《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6、金海军著:《知识产权私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立法资料选》,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8、李雨峰著:《枪口下的法律-中国版权史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赵元果编著:《中国专利法的孕育与诞生》,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39、左旭初著:《中国商标法律史(近现代部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40、李明德著:《美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1、李响著:《美国版权法:原则、俺案例及材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德]雷炳德著:《著作权法》,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3、[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王太平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原则、理论基础与具体构造》,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李琛著:《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吴汉东等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7、曹新明著:《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8、刘茂林著:《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9、[日]富田彻男著:《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0、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1、[美]米勒、戴维斯著:《知识产权法: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第三版,影印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2、Brad Sherman and Lionel Bently: 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the British Experience, 1760-191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3、Peter Drahos: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4、Ronan Deazley: On the Origin of the Right to Copy, Hart Publishing, 2004.
55、John Feather: Publishing, Piracy and Politics-An Historical Study of Copyright In Britain,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 1994.
56、Assafa Endeshaw: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for Non-Instrial Countries,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7、William Cornish: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Four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Ltd,2003.
58、Robert M.Sherwoo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stview Press, 1990.
59、Gillian Davies: Copyright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Published jointly by VCH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 VCH Publishiners Inc.,1994.
附:
1. 《知识产文丛》系列,郑成思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2. 《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系列,刘春田主编,商务印书馆。
3. 《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系列,郑胜利主编,法律出版社。
4. 《网络法律评论》系列,张平主编,法律出版社。
5. 《知识产权研究》系列,唐广良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6. 《知识产权法研究》系列,王立民、黄武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拾』 《论犯罪与刑罚》的中文译文

《论犯罪与刑罚》
前言:

外国法律文库序
外国法律文库是一套大型翻译丛书,入选书目主要是外国尤
其是西方的重要法律著作。中国法学界15名从事外国法与比较法
研究与教学的学者组成的编译委员会负责确定书目和组织翻译,
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印行。受编委会之托,我将组织出版这样
一套丛书的缘起及有关情况作些说明。
我平生治学,以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为主。50年代末以后的
20多年间,我国法制建设历尽坎坷。那时,像罗马法这类洋货,不
仅是奢侈品,简直可以说是违禁品。“文革”结束后,法制建设与
法学教育都逐渐走上正轨。10多年来,在我所在的大学里,罗马
法、西方民商法以及比较法等都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在立
法方面,每制定一项法律都广泛地搜集国外立法资料,博采众长,
以求既符合中国情况,又顺应国际潮流。不过,在这些过程中,有
一个困难时时制约着人们的手脚,限制着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翻
译为中文的外国法律著作数量太少。说来难以置信,自1949年直
到今天,西方法律学术著作在大陆译为中文出版者只有寥寥10余
种。这些著作的汉译又没有有效的组织,因此必然存在着书目安
排上缺乏系统性、选材上却不乏偶然性的毛病,甚至有个别译本
的译者中外文修养不够,率尔操觚,致使误译多有,贻患学林。在
这样的情况下,当然不可能期待对外国法律的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了,而没有这样的认识,又怎么能希望博采众长、融合中外的借
鉴呢?
近年来,组织翻译一套外国法律丛书一直是我的一个迫切的
念头。曾与法学界的一些同行谈起,他们也都对这样一项工程极
表赞成。曾对中国文化研究提供过大力支持的福特基金会也决定
对该项目提供赞助。1991年初,外国法律文库第一届编委会正式
成立。15位委员中包括了北京法学界——今后还要吸收各地学
者,使其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学术事业——的一些知名教授和中青
年学者。编委会确定了这套丛书在选题方面的三个标准:(一)以
学术著作为主,兼顾重要的立法文件;(二)以本世纪作品为主,
兼顾此前的经典著作;(三)以西方作品为主,兼顾其他地区的代
表性作品。力求通过整套丛书反映外国法学与法律的概貌,为学
术研究提供素材,为法律教学提供辅助,为国家立法提供借镜,为
一般读者提供有益于增进法律知识和培育法治意识的读物。编委
会又聘请了4位外国著名法学家作为顾问,以更好地保证选题上
的权威性。在译校者的确定上,除语言修养外,还要求他们是相
关领域的专家,以有利于忠实地传达原意。丛书的规模,初步确
定为50种,当然,若条件许可,它完全应当成为一套不间断出版
下去的丛书;法律翻译要追随法律与法学的发展,如同译文要忠
实地追随原文。
外国法律文库能够顺利出版,得益于法学界的一些资深教授
的积极参与,他们有些参加了编委会,做了大量细致而有效的工
作。有些虽然不是编委,却也给予文库热情的关心,他们推荐书
目与译者,有些还应邀审阅译稿。一大批中青年学者以其眼界、才
华以及勤勉的工作精神,使文库的翻译进度与质量得到了保证。福
特基金会对文库的翻译与出版提供了宝贵的资助。所有这些都是
应该在这里深表谢意的。
声称作品“错误在所难免”已成为一些序文的套语,对于外
国法律文库一类的翻译丛书来说,这样的俗套却决非客套——完
美到无可挑剔程度的译作至今还只是一种理想。但是,重要的在
于积极的参与和认真的实践。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热衷此道,随
着一本本译著的出版,作为文化建设事业组成部分的法律翻译,必
将会对我国的法制现代化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翻
译的技巧也会日渐成熟。我对于这样的前景,套用一句老话,诚
可谓馨香而祝之矣!
是为序。

--------------------------------------------------------------------------------
内容简介:

本书简介
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
始人贝卡里亚的这部著作,
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
远。该书初版于1764年,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
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
书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
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
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
革,力倡罪刑相适应的近代
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
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被译为多种文字,它对于俄
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
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
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
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
请读片断:

六 关于逮捕
就社会自身的安全来说,同样违背其宗旨的一个错误是:允
许执行法律的官员任意监禁公民,允许他根据微不足道的借口剥
夺某个私敌的自由,或者无视最明显的犯罪嫌疑,使他的朋友不
受处罚。
监禁是一种特殊的刑罚,它需要在宣布犯罪之前执行。但是,
这一明显特点并不使它失去另一基本点,即只有法律才能确定一
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应受刑罚。因而,法律应指出:应根据哪些嫌
疑而羁押罪犯,强制他接受审查和刑罚。公开的传闻、逃跑、法
庭外的供认、同伙的供述、对侵害目标的威胁和长期仇视、犯罪
的物证等类似犯罪迹象,都足以成为逮捕某个公民的证据。但是,
这些证据应该由法律来确定,而不是由法官来确定。当法官的决
定不是对公共法典中基本准则的具体表述时,就是侵犯政治自由。
随着刑罚变得宽和,随着从监所中消除了凄苦和饥饿,随着
怜悯和人道吹进牢门并支配那些铁石心肠的执法吏,法律将心安
理得地根据嫌疑决定逮捕。
一个被控犯了罪的人,经监禁而获释后,不应背上什么耻辱
的名声。多少被指控犯有极严重罪行的罗马人,在被证明无罪之
后,受到人民的尊重,并登上了光荣的职位!但是,在我们这个
时代,为什么一个无辜者的结局竟如此不同呢?因为在一些人的
眼里,目前刑事制度中的强力和权威的观念似乎比公正的观念更
重要。因为受控告者和已决犯被不加区别地关在同一个秘密监狱
里;因为监狱与其说是对罪犯的看守所,不如说是一个刑场;因
为对内维护法律的力量与对外保卫主权和国家的力量,本应相互
统一,却相互分离了。前者本应依靠法律的共同支持与判断力结
合起来,而不是依靠那种直接的权威。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所赢
得的荣耀本可以消除耻辱感,同其他民间感情一样,与耻辱感联
系较紧的是逮捕的方式而不是该事物本身。事实上人们公认:军
事监禁并不像法庭监禁那样声名狼藉。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民众、
习俗和法律中仍保留着有辱国家现代文明的东西,仍保留着我们
北方狩猎祖先的一些野蛮的痕迹和粗暴的观念。

--------------------------------------------------------------------------------
目录:

目录
外国法律文库序
致读者
一、引 言
二、刑罚的起源惩罚权
三、结 论
四、对法律的解释
五、法律的含混性
六、关于逮捕
七、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八、证 人
九、秘密控告
十、提示性讯问口供
十一、宣 誓
十二、刑 讯
十三、程序和时效
十四、犯意、共犯不予处罚
十五、刑罚的宽和
十六、关于死刑
十七、驱逐和没收财产
十八、耻 辱
十九 刑罚的及时性
二十、刑罚的确定性和必定性恩赦
二十一、庇 护
二十二、悬 赏
二十三、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二十四、衡量犯罪的标尺
二十五、犯罪的分类
二十六、叛逆罪
二十七、侵犯私人安全的犯罪暴侵
二十八、侮 辱
二十九、决 斗
三十、盗 窃
三十一、走 私
三十二、关于债务人
三十三、关于公共秩序
三十四、关于政治惰性
三十五、关于自杀和流亡
三十六、难以证明的犯罪
三十七、一类特殊的犯罪
三十八、虚伪的功利观念
三十九、关于家庭精神
四十、关于国库
四十一、如何预防犯罪
四十二 总 结
贝卡里亚传略
译后记

--------------------------------------------------------------------------------
后记:

后记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个译本,是根据意大利著名刑事诉讼法
家江·多麦尼哥·皮萨比亚(Gian Domenico Pisapia)教授1973年
编辑的意大利文版本译出的;几年来,译者又参照其他几种版本
作过数次校订。皮萨比亚教授的版本采用的是法文译者、著名
“网络全书派”学者莫雷莱编排的章节次序,即42章。贝卡里亚
本人曾认为这个经调整的次序比原作的次序(47章)“更为自然”,
因而“更为可取”。我所作的唯一调整是把一些较长的段落划分成
若干自然段,因为,贝卡里亚这本书浓缩了大量含义深刻的论点,
我想应该多留出些间隙,让读者能较为从容地品味其中的意蕴。
为了便于读者核对原文,译者在正文边缘标出1973年意大利
文版本的对应页码。
附于译文后的《贝卡里亚传略》,是我根据收集到的各种关于
贝氏的生平介绍和评论文章整理撰写的。这些外文材料也包含不
少矛盾和歧异,就拿贝卡里亚1766年1月26日写给莫雷莱的信
来说吧,我见到的几个意大利文本相互间都有差异;我尽量采用
那些由比较专于此项研究的学者援引的材料。在写作中,我还对
几年前出版的拙作《贝卡里亚及其刑法思想》援引的个别译文,作
了订正。
这本书的出版使我内心中一个最大的宿愿得以实现,我一直
把《论犯罪与刑罚》作为我的第一位法学启蒙老师,今天能够把
这个译本献给全社会,真使我有一种报恩者的满足。在这里,我
应当对余叔通教授表达深切的谢意,他对照本书的英、法、日等
几种译本,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提出了许多改进译文的意
见,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简洁优雅的文笔以及提携后学的风范,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到席殊书屋去看哦!

热点内容
合同法分类 发布:2025-01-14 01:13:24 浏览:533
理财代持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4 01:09:07 浏览:12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体包括哪些分类 发布:2025-01-14 00:50:06 浏览:614
劳动法企业如何辞退职工 发布:2025-01-14 00:42:44 浏览:520
政府出具证明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3 23:49:18 浏览:957
法院馨华园 发布:2025-01-13 23:31:48 浏览:389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论文 发布:2025-01-13 23:06:30 浏览:247
计件工资劳动法最新 发布:2025-01-13 22:57:56 浏览:945
如何扶起跌倒的道德 发布:2025-01-13 21:59:53 浏览:403
梦见自己当了法官 发布:2025-01-13 21:29:12 浏览: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