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中国法治论丛

中国法治论丛

发布时间: 2022-04-24 19:39:13

1. 杨小军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编《行政法》,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杜1989年版。
副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陕西旅游出版杜1999年版。
主编《行政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编《行政强制与行政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编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独著《行政处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实证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独著《国家赔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独著《重大行政案件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独著《行政诉讼问题研究与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编《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纪西方国家行政权的扩张”,《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诉讼中的几个问题”,《政治与法律》1987年第1期。
“试析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差异”,《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关于检察机关参加行政诉讼的探讨”,《法学与实践》1988年第2期。
“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转。
“内外行政法律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
“关于建立与完善行政法学分论体系的思考”,《法律科学》1994年增刊。
“行政诉讼补证问题探析”,《当代法学》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诉讼上的授权与委托”,《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行政处罚量化理论探析”,《法律科学》1998年增刊。
“政府机关推行合同管理应当遵守的若干法律规则”,《经济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制度与理论”,《人文杂志》1998年增刊。
“关于仲裁与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经济改革》1998年仲裁专刊。
“论行政合同的特征、法律性质”,《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试论行政强制措施与刑事强措施的区别及其与行政诉讼的关系”,《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东吴法学》1998年号,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经验的民主与理性的宪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正确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模式”,《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关于行政认定行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强制设定权的原则与规则”,《求是学刊》2000年第4期。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怠于履行行政义务及其赔偿责任”,《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资格错别“辨析”应该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程序违法撤销与重作行政行为的限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对行政复议书面审查方式的异议”,《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该文被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转载。
“怠于履行职责的国家赔偿责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国家赔偿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制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5月号
“行政诉讼案件理论的发展与检讨”,《政法论坛》2005年第5期。
“中国国家赔偿法的立法与实践”,《中国法律》2005年12号。
“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会议纪要’与行政诉讼”,《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6期。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影响与利害关系”,《法治论丛》2006年第4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载于《和谐社会建设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认定标准之检讨”,《法商研究》2007年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契约与依法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国刑事赔偿范围辨析”,《人民检察》2007年第18期。
“契约对行政职权法定原则的影响及其正当规则”,《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政府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从兰州牛肉拉面最高限价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2期。
“国家赔偿制度革新与国家赔偿法的修改”,载于《宪法与行政法治演讲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行政立法”,载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绝签字致孕妇胎儿双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从法律视角看服务型政府”,《法治论丛》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账本’的法律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期。
“试论行政作为请求权”,《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形式及其违法性”,《重庆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问责的性质与构成要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独著。
“论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若干法律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创新体制机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载于《政府法制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作用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园绑架案引发的‘公开’讨论”,《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20日。
参编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22章,行政赔偿,5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费券的法律问题”,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3月10日。
“扩大住房公积金用途的法律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4月23日。
“重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宣传教育的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2号。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9号,2009年11月11日。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潜伏’性缺陷”,《海峡法学》2010年第1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契约与依法行政”,《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契约与行政职权法定原则”,《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家赔偿法修改问题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官员问责从风暴走向常态 2009年被问责官员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规范执法裁量权的制度建设”,《学习时报》2010年5月3日。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载于《科学发展与行政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区矛盾纠纷调处的问题与建义”,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84号,2010年10月28日。

2. 有关中国法制史的外文文献名称

科举 宫崎市定 秋田屋 1946年

法家的实证主义 田中耕太郎 福村书店 1947年

东洋的家与官僚 生活社 东洋文化研究会议 1948年

近世中国宗族研究 牧野巽 日光书院 1948年

中国家族法论 滋贺秀三 弘文堂 1950年

史学指南 宫崎市定(编) 东大东洋史研究室 1951年

中国法制史 仁井田升 岩波书店 1952年

东洋法史要 岛田正郎 三和书房 1952年

中国农村家族 仁井田升 东洋文化研究 1952年

中国人家族制度研究 大山彦一 关书院 1952年

元典章索引稿 佐伯富 京大人文科研 1953年

中国族产制度考 清水盛光 岩波书店 1954年

中国社会的法和伦理 仁井田升 弘文堂 1954年辽制之研究 岛田正郎 三和书房 1954年

辽通条格 宪台通纪目次索引 东大东洋史研究室 1954年

宋代主要法制史料目录 东教大亚洲史研究会 1955年

东洋的法的历史 岛田正郎 三和书房 1956年

九品官人法的研究 宫崎市定 东洋史研究会 1956年

旧中国社会的仲间主义和家族制度研究 仁井田升 1957年

元典章索引稿续编 佐伯富 东大人文科研 1959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刑法) 仁井田升 东洋文化研 1959年

元典章索引稿三编 佐伯富 东大人文科研 1959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刑法)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59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土地法·贸易法)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60年

秦汉思想研究 日本学术振兴会 1960年

古代中国的社会和国家 增渊龙夫 弘文堂 1960年

魏晋时代丧服礼研究 藤川正数 敬文社 1960年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及构成——二十等爵制的研究 西●定生 东大出版会 1961年

亚洲——历史和法 岛田正郎 启文社 1962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奴隶农奴法·家族村落法)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62年

秦汉政治制度研究 镰仓重雄 日本学术振兴会 1962年

中国的法和政治(中国法的历史·现状和理论) 福岛正夫 日本评论社 1963年

中国法制史考证 内藤乾吉 有斐阁 1963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法和习惯·法和道德)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64年

现代亚洲的革命和法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论文集2 劲草书房 1966年

中国的风俗和法思想 增田福太郎 三和书房 1966年

中国古典与国际法 入江启四郎 成文堂 1966年

唐王朝的贱人制度 浜口重国 东洋史研究会 1966年

中国土地文书研究 天海谦三郎 劲草书 1966年

前近代亚洲的法和社会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论文集1 劲草书房 1967年

中国的法和社会的历史 仁井田升 岩波书店 1967年

中国家族法原理 滋贺秀三 创文社 1967年

唐代政治制度研究 筑山治三郎 创元社 1967年

六典所揭开元职员一览表 池田温 编者油印 1967年

皇明制书 山根幸夫解题 古典研究会 1967年

清国行政法索引 山根幸夫编 大安 1967年

支那法制史论丛 桑原骘藏 岩波书店 1968年

东洋法制史(序论·本论) 广池千九郎 广池学园出版部 1968年

中国思想史 山岛●马 创文社 1968年

韩非子的语言——唯物的法治主义国家论 近藤廉信 黎明书房 1968年

中国古代的家族和国家 守屋美都雄 东洋史研究会 1968年

汉代礼学研究 藤川已数 风间书房 1968年唐宋法律文书研究 仁井田升 大安 1968年

以律令为中心的日中关系的研究 曾我郭静雄 吉川弘文馆 1968年

中国经济史研究——均田制度篇 西村元佑 东洋史研究会 1968年

庆元条法事类 长泽规矩也解题 古典研究会 1968年

明代土地制度研究 清水泰次 大安 1968年

东亚政治史研究 卫藤沈吉 东大出版会 1968年

宋代科举制度研究 荒木敏一 东大东洋史研究会 1969年

御制大浩人名索引 明代史研究会编 1969年

东洋法史 岛田正郎 明好社 1970年

日本法和亚洲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论文集3 1970年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 小仓芳彦 青木书店 1970年

中国古代丧服的基础研究 谷田孝之 风间书房 1970年

金律之研究 叶潜昭 著者刊 东大出版会 1970年

中国律令史研究 曾我郭静雄 吉川弘文馆 1971年

魏晋百官世系表(改订) 矢野主税 长崎大学史学会 1971年

中国政法思想和社会政策研究文献目录(1) 东一夫·吉田寅编 中国政治思想和社会政策研究会 1971年

日本中国古代研究(神判·誓盟的研究) 白鸟清 柏书房 1972年

大唐开元社(附大唐郊祀录) 池田温解说古典研究会 蒙古书院 1972年

中国法制史概要 布施弥平治 八千代出版 1973年

东西自然法思想 增田福太郎 佐野书房 1973年

法思想史论考——亚洲法制思想 增田福太郎 佐野书房 1973年

唐代租税研究 吉田虎雄 汲古书院 1973年

辽制研究 岛田正郎 汲古书院 1973年

清代刑法研究 中村茂夫 东大出版会 1973年

清代契约文书(书简文类集) 山根率夫解题 汲古书院 1973年

中国刑法史研究 西田太郎 岩波书店 1974年

唐代租庸调研究Ⅰ、Ⅱ、Ⅲ 日野开三郎 著者刊 1974年 1975年 1977年

东洋学研究——居延汉简篇 森鹿三 同朋舍 1975年

均田制研究 掘敏一 岩波书店 1975年

清代重要官职研究 ●木野宣 风间书房 1975年

中国土地契约文书集(金~清) 东洋文库、明代史研究室编 东洋文库 1975年

中国古代的国家 贝●茂树 中央公论社 1976年

中国村落度的历史研究 松本善海 岩波书店 1977年

辽代官制研究 岛田正郎 创文社 1979年

中国法制史料第1辑(4册) 岛田正郎 鼎文书局(台北) 1979年

中国古代刑法研究 熊林实 著者刊 1971年

中国古代的家和国家——皇帝统治下的秩序构造 尾此勇 岩有书店 1979年

木简 大庭修 学生社 1979年

中国律令制及其展开——对周边诸的影响唐代史研究会编 1979年中国古代籍帐研究——概观·录文 池田温 东大出版会 1979年

元代勾当官体系研究 牧野修二 大明堂 1979年

元典章年代索引 植松正编 同朋舍 1980年

法家思想源统 大●伴鹿 三信图书

中国封建国家的统治构造(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 川腾守 东大出版会 1980年

清末近代法典的编纂(东洋法史论集第三) 岛田正郎 创文社 1980年

均田、租庸调制度研究 铃木俊 刀水书房 1980年

补订中国法制史研究(——刑法——土地法·贸易奴——奴隶农奴法·家族村落法——法和习惯·法和道德)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80年

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日中民族科学研究所编 国书刊行会 1980年

明代蒙古史研究 ●原淳平 同朋友 1980年

中国的现代化和法 加藤—郎编 东大出版会 1980年

3. 廖奕的学术

他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法治改革与战略研究,曾在동서사상(Journal of KNU INSTITUTE OF EAST-WEST THOUGHT)、Law & Literature(Associação de Estudos Jurídico de Hou Kong)、《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杂志》等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馀篇,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学术年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中国宪法学精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外法学》、《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武汉年鉴》、《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法国)等中外出版物录转引评。另有大量政论时评与思想随笔发表於《读书》、《东方》、《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报刊。参与中共中央政法委重点委托专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专案等十馀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专案、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专案、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专案等多项。与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李龙、汪习根等共同主编著作多部。专著《司法均衡论:基於法理本体与中国实践的双重建构》已为武汉大学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列入“中国法治实践论丛”出版。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境外)学术会议并做主题发言。曾获中国“挑战杯”学术论文大奖、宝钢教育奖、湖北省首届“楚才奖”、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论文奖”、武汉市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法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别优秀奖(第一名)等奖励。

4. 法律类期刊

按照排名

01 法学

02 法商研究

03 法学家

04 现代法学

05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06 河北法内学

07 环球法容律评论

08 比较法研究

09 法学评论

10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1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12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3 中国刑事法杂志

14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5 人民司法

16 法制与社会发展

17 法律适用

18 中外法学

19 时代法学

20 法学杂志

21 当代法学

22 知识产权

23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5. 林维的专著

1:《间接正犯研究》,独立著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的认定与处理》,独立著作,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论文:
1:《选择性罪名适用的探讨》,《人民检察》1997年第8期;
2:《共同混合过错新探》,《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8期;
3:《间接实行犯概念和构成的比较研究》,《法商研究》199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
学复印资料《法学》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论前科的定罪价值》,《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5:《论我国单行刑事立法对没收财产刑的发展》,《河北法学》1996年第1期;
6:《毒品累犯辨析》,《法学杂志》1994年第5期;《刑法问题与争鸣》2001年第4辑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论罪名的层次》,《法商研究》1994年第五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8:《略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的罪名》,《法学与实践》1994年第2期;
9:《刑法预期成本略论》,《法学》1994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法定刑新探》,《法治论丛》1995年第六期;
11:《侵犯著作权探微》,《法学》1994年第12期;
12:《论我国单行刑事立法对罚金刑的发展》,《法治论丛》1995年第2期;
13:《台湾公平交易刑法浅析》,《广东法学》1994年第3期;
14:《〈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适用若干问题研究》,《法治论丛》1995年第4期;
15:《犯罪学理论的新透视》,《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
16:《刑法中致人伤、亡规定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3期;
17: 《抢劫罪特别类型研究》,《人民检察》1999年第1期;
18:《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新刑法施行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19:《加重抢劫罪内容的理解和适用》,《新刑法施行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20:《贪污罪主体研究》,《刑事司法指南》2000年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1:《海峡两岸金融犯罪比较研究》,获中国犯罪学会1996年年会论文一等奖,《中国当代的罪与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怎样学好刑法各论》,《学习辅导》(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1999年第2期;
2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刑事法判解》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4:《刑法归责构造的欠缺----以丢失枪支不报罪为中心》,《刑事法判解》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5:《刑法学1999年会研究综述》,《新刑法的理论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26:《有错的不是测谎仪》,《南方周末》2001年5月24日;
27:《宪法的生命》,《中国青年报》2001年9月5日;
28:《论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的原则》,《青少年犯罪研究》2001年第3期;
29:《论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以晚近司法解释为中心》,《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0:《法也容情》,《法律与生活》2001年10期;
31:《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研究》,《刑事法判解》2001年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2:《论准刑事司法解释的形成与发展》,《刑事法评论》第11卷;
33:《对台湾法院刑事判决之认可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3期;
34:《略论自由裁量权及其判决展示和控制》,《人民司法》2003年第1期(获年度论文二等奖);
35:《抢劫罪对象研究》,《检察业务指导》第五辑;
36:《走进前南国际法庭》,《法制日报》2003年7月3日;
37:《保护弱者不能违背客观公正》,《检察日报》2003年12月29日。

6. 吴丹红的学术成果

《法律与权利》(参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月版,承担6万字;
《证人制度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版,承担30万字;
《刑事司法大趋势》(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承担8万字;
《证据法学研究》(合著,研究生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简明证据法学》(合著,本科生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英国刑事司法程序》(合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承担12万字;
《新世纪的证据法》,独译,载《诉讼法学研究》第1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娃娃屋谋杀案》,独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11月版;
《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论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特免权制度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比较检察制度研究》(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中国刑事名案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法律的侧面》,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证据法学》,(十一五规划教材,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9年9月版。
《证据法学》,(参编,孙维萍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释义和适用》,参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刑事证据新规定释义》,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刑法与刑事程序》(第八版),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即将出版。 《新刑诉法对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赣南审判》1998年第4期,0.5万字;
《再探控权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反思》(获院论文大赛二等奖),《盾鸣》1998年第5期,0.5万字;
《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初探》(获“华为杯”电子商务征文三等奖),载《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报》第20卷1期,0.6万字;
《为陪审制度辩护》(该文获校论文大赛一等奖),《青年法学》2000年秋季号,0.7万字;
《举证时限的理论思考与立法构想》,载《南京师大学报》(CSSCI索引)2001年第3期,1.2万字;
《美国规制诱惑侦查的法理评介》,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0.7万字;
《被告人认罪案件程序简化改革刍议》,《人民法院报》2001年7月21日第3版,0.4万字;
《论诱惑侦查》,载《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1年第4期,1.3万字;
《共犯口供证明力浅论》,载《人民检察》(核心)2001年第8期,0.5万字;
《透视证人拒证权的价值理念》,载《律师世界》2001年第9期,0.5万字;
《论共犯口供的证明力》,载《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索引)2001年第5期,0.6万字;
《证人证言的形式问题反思--以庭审改革为切入点》,载《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刑事诉讼证人拒证原因探析》,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版,0.6万字;
《诱惑侦查初探》,载《公安大学学报》(核心)2001年第6期,人大书报复印中心《法学文摘卡》2002年第1期转载,0.6万字;
《“零口供”与沉默权》,《检察新时代》2002年第2期;
《品格证据规则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9万字;
《证人资格问题重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索引)2002年第5期,0.7万字;
《儿童作证问题之研讨》,载《政法论丛》(核心)2003年第1期,0.8万字;
《论英美法上的意见证据》,载《律师世界》2003年第3期,0.7万字;
《证人权利保障论纲》,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1.6万字;
《证人保护制度探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CSSCI索引)2003年第3期,0.8万字;
《“陷阱取证”的法律思考》,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六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律师文摘》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1.9万字;
《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探析》,载《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第2期,0.9万字;
《一体化下的欧盟司法制度》,《人民法院报》2003年5月26日B2版;
《证人作证的实现方式》,《山东大学法律评论》第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万字;
《刑讯逼供案的举证责任》,载《法律适用》(核心)2003年第7期,0.9万字;
《英美恢复性司法述评》,载《中国监狱法学刊》(核心)2003年第6期,0.7万字;
《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中的证据问题》,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七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0.8万字;
《证人制度的实证分析》,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七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1.1万字;
《传闻证据规则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1.9万字;
《实现正义的另一种进程》载《诉讼法论丛》第九卷(权威),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恢复性司法论坛》2005年卷(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全文转载,1.9万字;
《证人补偿制度研究》,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CSSCI索引)2004年第3期,1.1万字;
《证人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八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2.2万字;
《欧美恢复性司法典型案例评价》,载《判解研究》(核心)2004年第2期,0.9万字;
《证人制度改革纵横谈》,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九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0.8万字;
《欧盟检察发展趋势与中国检察制度改革》,载《人民检察》(核心)2005年第2期,0.7万字;
《特免权的中国命运》,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十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1.7万字;
《法治视野下的卧底侦查》,载《法治论丛》2005年的4期,1.2万字;
《角色、情境与社会容忍——法社会学视野下的刑讯逼供》,载《中外法学》(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3.3万字;
《面对中国的证据法学》,载《政法论坛》(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2.2万字;
《刑事诉讼中的律师保密义务》,载《刑事法评论》(核心)第1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2万字;
《司法场景中的证人作证》,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核心)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1.2万字;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证研究——以法院处理刑讯逼供为例》,载《现代法学》(CSSCI索引)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1.4万字;
《证据法学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样本与中国现实之间》,载《政法论坛》(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0.7万字;
《证据法的批判与建构》,载《环球法律评论》(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1.8万字;
《中国式陪审的省察》,载《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1.5万字;
《传闻法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载《台湾本土法学杂志》第94期(2007年5月);
《举报人法律保护的实证研究》,载《法治论坛》2007年第3期;
《证据法学的启蒙》,载《证据科学》2007年(第15卷)第1、2期;
68. 《力量博弈下的刑讯逼供》,载《华中法律评论》第三卷(2008年12月版);
《民事诉讼中的测谎》,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6期;
《交叉询问制度的中国问题》,载《证据学论坛》第14卷,2008年12月版;
《传统诉讼文化新解》,载《西部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
《证据法上的理论迷局》,载《证据科学》2009年第2期。
《中国证据立法的理想与现实》,载《诉讼法学研究》第15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明》,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
《理念嬗变下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载《理论视野》2010年第8期; 《喧嚣中的前进:年终评点司法界》,《湖北法制报》2002年1月22日第15版;
《儿童作证,不是一纸规定那么简单》,《检察日报》2002年12月6日第3版;《切莫盲从误用测谎技术》,《检察日报》2003年1月15日第3版;
《“诱惑侦查”须严格控制》,《检察日报》2003年1月24日第3版;
《偷拍、偷录的困惑》,《人民法院报》2003年1月24日B2版;
《面对司法的媒体监督》,《人民法院报》2003年1月27日B2版;
《亟待规定证人的三种权利》,《检察日报》2003年2月28日第3版;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不应叫停》,《检察日报》2003年3月28日第3版;
《弘扬法学家精神的可人》,《人民法院报》2003年4月14日B2版;
《卧底侦查需要法律规则》,《检察日报》2003年6月6日第3版;
《与学术亲密接触》,《法学家茶座》第三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国的诱惑侦查》,《检察纵横》2003年第6期;
《追究涉嫌伪证证人的程序》,《法治》2003年第7期;
《如何保障认罪口供的自愿性和真实性》,《检察日报》2003年10月30日第3版,0.4万字;
《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中具有调查权》,《检察日报》2003年12月8日第3版,0.4万字;
《如何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检察日报》2004年1月8日第3版;
《欧盟检察制度有了新发展》,《检察日报》2004年5月26日第3版;
《证据学研究的“三维世界”》,《证据学论坛》第八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卡拉能否永远OK?》,载《方圆法治》2005年第5期;
《路的制度与制度的路》,《方圆法治》2005年第 2期;
《道德与法律缝隙下的公私概念》,《方圆法治》2005年第 4期;
《维权是最好的美容之道》,《方圆法治》2005年第15期;
《“大义灭亲”文化与法律思维》,《方圆法治》2005年第 7期;
《事实·错案·证据》,《方圆法治》2005年第 8期;
《科技利刃下的隐私权》,《方圆法治》2005年第 10期;
《提倡酷刑的童话》,《法学家茶座》第九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于细微处见法治》,载《中国妇女报》2005年12月20日;
《道德的善行与责任的缺位》,《方圆法治》2005年第 11期;
《证人为什么不出庭?》,《法制日报》2006年1月5日第10版;
《受贿案件不宜诱惑侦查》,《方圆法治》2006年第 3期;
《为什么不能实行毒品“合法化”》,《检察日报》2006年1月9日第3版;
《丛林正义与司法正义》,《法制日报》2006年1月26日第11版;
《顺从暴力与顺应权力》,《方圆法治》2005年第 13期;
《证据立法呼声缘何归于沉寂?》,《检察日报》2006年2月13日第12版;
《破案率的神话》,载《中国妇女报》2006年2月28日第6版;
《司法的悖论与尴尬》,《方圆法治》2005年第 14期;
《在法治的十字路口》,《方圆法治》2006年第5期;
《第二个辛普森——程序法治视野下的罗伯特杀妻案》,《方圆法治》2006年第6期;
《到底为什么而争论》,《检察日报》2006年4月10日第3版;
《诱惑侦查:既然实际采用,就该立法规制》,《检察日报》2006年3月20日,0.5万字;
《让律师走出保密义务的困局》,《检察日报》2006年5月8日第3版;
《警察的素质》,《方圆法治》2005年第 16期;
《闲话“以保创收”》,《法制早报》2006年6月5日;
《变迁中的法学研究方法》,《检察日报》2006年6月19日第3版;
《谁来监督监督者?》,《方圆法治》2005年第 17期;
《小广告治理中的法治忧思》,《法制早报》2006年7月9日;
《事实的“罗生门”》,《检察日报》2006年7月24日第3版;
《法律移植中的“捆绑性”》,《法制早报》2006年7月24日;
《毒品“合法化”的乌托邦》,《方圆法治》2005年第 19期;
《亲历庭审台湾“第一女婿”》,《方圆法治》2006年第15期;
《大学的开放与限制》,《法制早报》2006年8月20日;
《错案何以挥之不去?》,《法制早报》2006年8月28日;
《律师的天堂与地狱》,《方圆法治》2005年第 21期;
《在台北亲历呛扁现场》,《法律文摘》2006年第7期;
《法学院是怎样炼成的》,《方圆法治》2006年第17期;
《个案请示制度的“熄灯号”》,《检察日报》2006年9月18日第3版;
《致命的“常情断案”》,《法制早报》2006年9月18日;
《百分之百的背后》,《方圆法治》2005年第 24期;
《美丽与哀愁:感受台湾地区法律的脉动》,《法制早报》2006年9月25日;
《中国证据法学第一人》,载《法学家茶座》第1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证据相对主义》,《检察日报》2006年10月23日第3版;
《法学经济分析的一扇窗》,《法制早报》2006年10月30日;
《法庭之上谁最大?》,《检察日报》2006年11月20日第3版;
《法律的一厢情愿》,《检察日报》2006年12月11日第3版;
《动物的法律权利》,《检察日报》2007年2月5日第3版;
《宝岛司法掠影》,《法学家茶座》第14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禁鞭令的开禁与安宁权》,《方圆法治》2007年3月上期;
《排队文明与中国法治》,《方圆法治》2007年3月下期;
《道路通向哪里》,《法制日报》2007年4月1日;
《怎能用“电脑排期”根治司法弊病》,《法制日报》2007年4月15日;
《侧面看法律》,《检察日报》2007年4月16日第3版;
《以小说讲授法庭科学》,《方圆法治》2007年4月下期;
《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方圆法治》2007年5月上期;
《不是神明在审判——电影〈十二怒汉〉中的证明问题》,《方圆法治》2007年5月上期;
《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方圆法治》2007年5月下期;
《从发现真实到价值多元》,《检察日报》2007年6月18日(4748期);
《错位的权利保障》,《人民法院报》2007年6月26日第5版;
《打击官员的“真”文凭》,《清风》2007年第3期;
《杀光所有的律师?》《晟典律师评论》2007年第1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鸡肋:中国式陪审》,《中国改革》2007年第7期。
《保护举报人是检察机关的义务》,《法制日报》2007年8月5日第1版;
《法律人的理想与现实》,《检察日报》2007年8月13日(4804期);
《“纸馅包子”背后的真问题》,《方圆法治》2007年8月下期(205期);
《尘封的检察制度史》,《法学家茶座》第16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纸包子”事件:引人深思的五个问题》,《人民法院报》2007年8月21日。
《法庭上的心理学家》,《法制日报》2007年8月26日第15版。
《司法改革的软件与硬件》,《检察日报》2007年9月4日(4826期)。
《预防腐败犯罪需警惕当代韦小宝》,《法制日报》2007年9月9日。
《关于恢复性司法的一个反思》,《人民法院报》2007年9月26日第5版。
《千万别来念法律?》,《方圆法治》2007年9月下期(205期)。
《法学何以成为科学》,《检察日报》2007年10月8日。
《我的师父石仲朱》,《检察日报》2007年10月18日“法学院”第13版;
《在台大法学院听课》,《检察日报》2007年10月18日“法学院”第21版;
《网络民意下的司法公正》,《法制日报》2007年10月21日;
《中国古代司法的另一面》,《方圆法治》2007年10月下期(209期);
《韦式贪官与反腐利器》,《检察日报》2007年11月9日(4885期)第6版。
《聂树斌案的制度反思》,《法制日报》2007年11月11日第2版;
《证人是靠不住的》,载《人民检察》2007年11月上期(第21期);
《证据理论的一个侧身》,载《方圆法治》2007年11月上期(210期);
《科学证据的迷雾》,《法制日报》2007年11月11日第3版;
《真的“假文凭”与假的“真文凭”》,《检察日报》2007年12月7日(4913期);
《追问手术签字制度》,《法制日报》2007年12月9日第2版;
《华南虎”真假辩:一场精彩的民间审判》,《检察日报》2007年12月10日第3版;
《司法制度的选择有惯性作用?》,《检察日报》2007年12月17日第3版;
《个人所得税的公众期待》,《法制日报》2007年12月23日;《新华日报》2007年12月24日A3版转载。
《科学证据一定是科学的吗》,《检察日报》2007年12月28日第6版;
《让个税回归“劫富济贫”的本来面目》,《检察日报》2008年1月1日第3版;
《电信运营商能推个一干二净?》,《检察日报》2008年1月11日第3版;
《刑事证据规定能带来什么》,《法制日报》2008年1月27日第2版;
《我永远不能说真话的遗憾》,《检察日报》2008年2月1日;
《这是一个谎言盛行的年代吗》,《检察日报》2008年2月1日;
《一定要重复漫长的观念更新进程吗》,《检察日报》2008年3月17日;
《历史的另一张面孔》,《检察日报》2008年3月21日;
《“许霆案”中的量刑裁量权困局》,《检察日报》2008年4月4日;
《刑讯逼供与角色扮演》,《人民检察》2008年第9期(5月)。
《法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载《检察日报》2008年6月26日。
《诉讼的游戏规则》,载《检察日报》2008年7月31日;
《奥运会报道要尊重运动员隐私权》,载《法制日报》2008年8月17日。
《“引诱性执法”是否具有正当性》,载《解放日报》2008年10月6日第11版。
《微软的“正版秀”》,载《法人》2008年第11期。
《勿让诚信体系破产》,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期;
《股市期待法治阳光》,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2期;
《“鞭炮门”事件:公务员的年后第一课》,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3期;
《网络反腐的民间力量》,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4期;
《神证时代的正义》,载《检察日报》2009年2月19日。
《为什么又是矿难?》,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5期;
《“上帝”为何期盼3·15》,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6期;
《又见公捕公判》,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7期;
《刑法的愚人节》,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8期。
《刑事司法的“潜规则”》,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9期。
《惩罚性赔偿有多难》,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0期。
《如果没有口供》,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1期。
《冷眼旁观破案率》,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2期。
《戴着镣铐的舞者》,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3期。
《刑罚的“实报实销”》,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13期。
《不自愿的自愿》,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4期。
法官和律师的角色》,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5期。
《测不出的真相》,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6期。
《二审为何不开庭》,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7期。
《刑事司法中的“躲猫猫”》,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8期。
《司法夹缝中的证人》,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9期。
《职务犯罪的“零容忍”》,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19期;
《侦查的司法控制》,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20期。
《“钓鱼式执法”暴露出的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8日第五版;
《公开审判的阴影》,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21期;
《像法律人一样思考?》,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1期;
《从行人社会到汽车社会》,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3期;
《法制的传统和移植》,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5期;
《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措施遏制刑讯逼供》,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5期;
《制度的纠错系统》,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7期;
《诉讼的时间之殇》,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9期;
《罗彩霞案为何久拖不审?》,载《人民日报》2010年5月6日第9版;
《正义木桶的短板》,载《方圆法治》2010年6月20日第273期;
《在法律与人情之间》,载《方圆法治》2010年7月2日第274期;
《司法能见度》,载《方圆法治》2010年7月20日第275期;
《如何给“张竞”公平的通道》,载《人民日报》2010年7月26日;
《让诉讼成为真正的诉讼》,载《方圆法治》2010年8月20日第277期;
《骗子狂欢是一种社会病》,载《羊城晚报》2010年8月29日;
《见识刑事诉讼的潜规则》,载《改革内参》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交叉询问制度碰到中国障碍》,载《改革内参》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捐款为何不是义务》,载《方圆法治》2010年9月20日第279期;
《法治离我们有多远》,载《方圆法治》2010年10月20日第281期;
《避风港与红旗》,载《方圆法治》2010年11月20日第283期; 2003年5月—2004年3月,参与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证人制度研究”,合著《证人制度研究》,已经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2004年2月—5月,参与欧盟-中国司法合作项目“欧盟刑事司法制度研究”,合著的《刑事司法大趋势》已经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2005年6-12月,参与美国福特基金项目“反酷刑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核心期刊;
200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资助项目“证人制度比较研究”,已经提交报告;
2006年,参与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证据法学研究”项目,相关成果已经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200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证人保护制度研究”,已经完成。
2007年5月-10月,参与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起草,已完成。
2007年7月-2008年1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权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已完成。
2007年10月起,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证据法学》,已完成。
2007年11月起,参与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检察制度比较研究”,已完成。
2008年4月起,独自承担中国政法大学校级课题“证据法学的启蒙”,进行中。
2008年8月起,独自承担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度科研项目培育资金项目“民事诉讼中测谎结论运用之实证研究”,已完成;
2008年9月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证据立法问题研究》(08JC820046),进行中。
2010年6月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研究》,进行中。

7. 王利荣的发表论文

1.《罪犯改造价值与冲突》,载《法学研究》,(被高校文科文摘转载),2001年第01期
2.《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载《法学研究》,2009年02期
3.《简论未成年人教养体制改革与立法》,载《现代法学》,1993年02期
4 .《论刑罚配置中的法官裁量权》,载《中外法学》,2005年04期
5.《多维视角下的犯罪评价 》,载《犯罪研究》,2003年第02期
6.《秩序整合与法律示范》,载《中外法学》,2000年04月
7.《论行刑教育化》,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02期
8.《刑法理性与规则意义》,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02期
9.《制度性教养的命运与立法选择》,载《中外法学》,(《理性与秩序》转载,储槐植,陈兴良主编),2001年06月
10.《依法治国与法文化传统.》,载《 探索》,1998年第02期
11.《对推进中国法治的几点思考》,载《探索》, 1998年06期
12.《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犯罪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1年01期
13.《百年狱制改良的两大历史关联》,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1999年05期
14.《以权力制约权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04期
15.《完善并处罚金执行规则与制度的基本思考》,载《财产刑执行的调查与研究》,赵秉志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
16.《论行刑权的两种走势》,载《政治与法律》, 2001年第03期
17.《劳教制度执行管理研究》,载《法学》, 2001年第06期
18.《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载《人民检察》, 2003年1月
19.《寻找行刑法的原动力》,载《法学评论》, 2000年1月
20.《关于“重返社会”的再探讨》,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2001年02期
21.《只有创新,才有特色》,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0年01期
22.《再谈假释适用》,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2年04期
23.《宋代劳役监初探》,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1997年02期
24.《我国行刑法制的现状与趋势》,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06卷
25.《暂缓不起诉,并无不当》,载《社会科学报》,2003年4月17
26.《从个案尝试看法律的生长点》,载《社会科学报》, 2003年7月13
27.《也谈管制刑的法律调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被中国监狱学刊转载),2000年第04期
28.《检察权与执行权的互动研究》,载《金陵法律评论》 ,2002年4月
29.《减刑运作与刑罚的合理弹性》,载《云南法学》, 2002年2月
30.《对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年3月
31.《自由刑执行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载《山东法学》,(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999年第01期
32《减刑运作与刑罚合理弹性》,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1期
33.《论刑事执行制度与法律的完善》,载《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0年04期
34.《完善未成年人教养制度的思路》,载《青少年犯罪研究》 ,(刊于《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05期
35.《抗日根据地的狱制特色》,载《现代法学》,1991年06期
36.《劳动改造是中国行刑理论的核心》,载《探索》,1993年05期
37.《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8.《从传统劳役刑看中国行刑制度的发展》,载《中外监狱史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07期
39.《人性与刑罚 刑法适用问题研究》,长安出版社,2002年10月
40.《关于金融犯罪认定的若干思考》,载《犯罪认定与刑罚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07月
41.《也谈完善刑事执行法制的基本思路》,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2.《刑事执行中关键技术的运用和创新》(与聂宁、宗雄信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3.《我国行刑权的合理构建》,载于《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09卷
44.《关于假释适用的若干认识》,载《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报》,2003年01期
45.《论刑事执行监督的法律根据》,载《司法改革与理性选择》,重庆出版社2002年7月
46.《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谈我国第一个“社会服务令”》,载《人民检察》,2003年03期
47.《从司法预防视角谈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思路》,载《法治论丛》,2004年02期
48.《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评判?——对一桩刑事案例的调查分析》,载《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9.《刑罚、行刑法新解》,载《现代法学》 , 2001年第04期
50.《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建议》(与万菁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1.《普通累犯制度的法律解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6期
52.《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困境》,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3.《加强自由刑执行监督之我见》,载《人民检察》,2005年23期
54.《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重要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5.《罪犯改造新模式的法理基础》,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04期
56.《是历史清算,还是范式转换》,载《理性与秩序》,储槐植,陈兴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08月
57《论量刑的合理性 》,载《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03月
58.《解释犯罪与价值中立》,载《现代法学》,2004年02期
59《 犯罪与法律责任的均衡之义》,载《法治论丛》,2008年05期
60.《强制戒毒的现制调整与合理定位——实施<禁毒法>的两大要点》,载《犯罪学论丛》(第七卷),王牧主编,2009年09期
61.《<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法案理应搁置》,[司法部重点课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法热点问题研究——惩治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07SFB1005)的部分成果],载《法学论坛》,2009年04期
62.《也是犯罪与责任相均衡——对附条件“犯罪赔偿”的价值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04期
63.《场所强戒由谁监督?》,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年05期
64.《案外情节与人身危险性》,载《现代法学》,2006年04期
65.《“组织涉黑”性质的界定及其引申》,载《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6.《利用职务便利承揽设计业务获利的行为如何定性》,载《人民检察》,2010年14期
70.《国际社会处罚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经验》(与范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2期
71.《社区矫正应向何处去——以重庆市试点情况为切入点》,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期
72 .《再谈社区矫正制度方案的调整——以〈刑法修正案〉(八)的公布实施为视角》(合著),载《社会科学战线》(与郝川合著),2011年第04期。
73.《涉黑犯罪财产之没收与追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05期
74.《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途径――对内地某中等城市死刑裁量的考察分析 》,载《刑法评论》(第8卷),赵秉志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
75.《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中国检察官》,2011年13期
76.《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载《中国检察》(书名),检察出版社,2003创刊卷
77.《应确立常见犯罪的量刑规则——以许霆案为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4期
78.《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79.《未成年人收容处遇的现实阻却——从向度关系视角》(与蔡伟文合著),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2期
80.《划分盗窃犯罪圈的基本规律》,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04期
81.《简谈劳教强戒模式》,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3年02期
82.《合理调整长期自由刑执行的杠杆》(合著),[2010年教育部重点项目“文本何以承载其重——破解量刑合理性的路径”](项目编号:10XJA820004)的阶段性成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5期,转载《刑罚体系结构的改革与完善》,赵秉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7月
83.《建立量刑规则体系与判罚说理机制》,载《检察日报》,2013年01月25日
84.《记载量刑经验的制度方式——以〈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为分析样》(与张孟东合著),载《人民司法》,2012年23期
85.《再谈监禁刑执行变更范式的转换.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Change Type of Imprisonment Enforcement》,载《政法论丛》,2012年06期
86.《开启理性判罚之门——由公诉人建议量刑谈起》(与娄永涛合著),载《理论月刊》,2013年02期
87.《社区戒毒康复机制研究——以贵州“阳光工程”为分析样本》(与张凯伦合著),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8.《专家学者谈瘦肉精与食品安全监管》(与李洁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89.《“慎罚”的当代诠释——由《刑法修正案(八)》展开.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Cautious Punishment:Comment on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8)》,载《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90.《为重构刑罚学说寻求新方法》,载《法学研究》,2013年01期

91.《新增禁令于管制的理性诠释》,载《当代法学》,2013年06期
92.《改写历史的两种手法:再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93.《修法视阈:证据犯罪罪名体系的重构》(合著),载《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94.《社区矫正语境中的观护与观察》(与程炀合著),载《海峡法学》,2014年01期
95.《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 着力化解涉诉信访》,载《人民法院报》,2014-05-01
96.《检视“打黑”对策》,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3期
97.《判罚结论的理性证立——由量刑说理切入》(与张孟东合著),载《法律科学》,2015年06期
98.《论量刑情节的侦查取证》(与揭萍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99.《后劳教时代预防犯罪资源的再利用》(与张凯伦合著),载《法律适用》,2016年03期
100.《毒品消费与供给关系实证分析——以江西省毒情为样本》(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1.《对“运动式”治理毒品的反思——由N市“百城禁毒会战”的开展切入》(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8. 朱谦的学术论文

1.《跨区域水污染防治机制亟待完善》,《上海法治报:法治论苑》2013年4月3日。
2.《环评文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核心》,《上海法治报:法治论苑》2013年2月27日。
3.《环境保护法修订中的限期治理制度探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4.《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探讨》,《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
5.《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制度约束与衔接——以“紫金矿业行政处罚案”为切入点》,载《法学》2012年第7期。
6.《城市规划环评中公众意见的表达途径——以厦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座谈会为例》,载《城市规划》(CSSCI期刊)2012年第6期。
7.《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重大性标准研究》,《法治研究》2012年第10期。
8.《地铁安检机环境安全的法律思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9.《环保法修订应该突出政府环境信息的主动公开》,《环境经济》2012年第11期。
10.《我国海洋溢油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之检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3期。
11.《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的困境及其出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1期。
12.《突发环境事件中企业环境信息通报义务之研究》,《中国环境法学评论》2012年版。
13.《理性对待海洋环境污染事件中的信息通报义务——从蓬莱19-3号油田溢油事件说起》,《法学》2011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期转载)。
14.《水污染防治法第73条与第74条选择适用问题探讨》,《公民与法》2011年第10期。
15.《架空的环评制度》,《中国改革》2011年第8期。
16.《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环保部门需要公开吗?》,《环境保护》2011年第2期。
17.《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法律适用之一:直接排放污染物超标如何进行行政处罚?》,《环境保护》2010年第17期。
18.《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法律适用之二:间接排放污染物超标如何进行行政处罚?》,《环境保护》2010年第18期。
19.《对特定企业集团的环评限批应谨慎实施——从华能集团与华电集团的环评限批说起》,《法学》2009年第8期。
20.《环境公共决策中公众个体参与之缺陷及其克服》,《法学》2009年第2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9年第5期转载。
21.《公众环境公益诉权属性研究》,《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2.《企业环境信息与银行信贷风险之保障》,《东方法学》2009年第1期。
23.《抗争中的环境信息应该公开——厦门PX项目及其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法律思考》,《法学》2008年第1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8年第5期转载。
24.《环评法第31条法律适用之困境分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8年第7期转载。
25.《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及其例外分析》,《学习论坛》2008年第2期。
26.《透视环境法中的权力与权利基础》,《公法评论》2008年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7. 《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动物福利法治:焦点与难点》,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8. 《环境民主权利构造之价值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
29. 《环境民主权利构造的路径选择》,载《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30. 《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中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
31. 《环境法的权利基础——以财产权、生命健康权为中心的考察》,载《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
32. 《反思环境法的权利基础——对主流环境权观点的一种担忧》,载《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33. 《清洁发展机制国内立法中的法律问题探讨》,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34. 《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性公开法律问题研究》,《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5.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缺陷与执法困境——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审视》载《中国环境法治》第一卷,2006年版。
36. 《环境知情权的缺失及其补救——重开县井喷事故切入》载《法学》2005年第6期。
3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及其法律正当性干预》,《中国农村土地》2006年第2期。
38. 《股权分置改革与中小投资者利益自保护》载《21世纪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境外刊物)独著。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海外财政与金融》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39. 《环境知情权的制度构建》载《环境与资源法论丛》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 《论环境知情权的价值基础》,《政法论丛》2004年第5期。
41.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信息公开之价值分析》,《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2. 《限期治理决定权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适用》2004年第9期。
43. 《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法律科学》2004年第5期。
44. 《公开发行股票核准的撤消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
45. 《公开要约收购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之保护》,《法学》2003年第8期。
46. 《环境科学对环境法的影响分析》,《环境保护》2003年第11期。
47. 《环境保护中的权力与权利配置》,《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全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9期转载。
48.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立法的缺陷及其补救》,《法学》2002年第7期。
49. 《内幕信息接受人法律规制的比较研究》,《东吴法学》2003年号。
50. 《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51. 《公司对外担保无效的法律责任探讨》,《当代法学》2002年第12期。
52. 《我国环境行政程序立法之现状透视》,《东吴法学》2002年号。
53. 《股东会罢免董事法律问题研究》,《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3期。
54. 《短线交易法律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
55. 《虚假陈述的表现形式及其认定》,《政法论丛》2001年第2期。
56 《论董事的罢免》,《经济法论丛》,方正出版社,2001年第4卷。
57. 《中美反倾销制度比较》,《比较法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卷。
58. 《对公众环境权私权化的反思》,《中国环境管理》2001年第4期。
59. 《论环境权与环境行政权的关系》,《中国环境管理》2001年第6期。
60.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民商法论丛》,2002年第23卷。
61. 《公司不能为本公司股东的债务担保——也谈对〈公司法〉第63条第3款的理解》,《法律适用》2003年第11期,独著,并获《法律适用》“南通杯”有奖征文三等奖。
62. 《论对从属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
63. 《美国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世界环境》1999年第3期。
64. 《守住无形资产——中美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国际贸易》1997年第1期。
65. 《中美反倾销法律制度比较》,《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12期。
66. 《英国的银行抵销权制度及其启示》,《国际金融》1997年第4期。
67. 《美国银行的抵销权制度及其借鉴》,《国际金融研究》1996年第10期。
68. 《亦谈我国商业银行是否有权直接扣划存款人的存款──兼与凌新同志商榷》,《上海金融》1996年第7期。
69. 《中国内地与香港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之比较》,《港澳经济》1996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
70. 《略谈商业银行的保密义务》,《现代金融》1996年第6期。
71. 《大型基础设施利用外资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法学论坛》1996年第4期。

9. 何家弘的学术成就

“错案为何能复制”,载《人民法院报》2013年4月26日
“刑事司法大趋势”,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严惩不如严查”,载《法制咨询》2009第4期
“反腐败:在严惩、严查与严防之间”,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7期
“论法律语言的统一和规范——以证据法学为语料”,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用品格证明人身危险性的探索——评刘立霞博士的新著《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
“论推定概念的界定标准”,载《法学》2008年第10期
“论推定规则的适用”,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18期
“从自然推定到人造推定—关于推定范畴的反思”,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6期
“从‘硬审讯法’到‘软审讯法’”,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17期
“论职务犯罪侦查职权的优化整合”,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20期
“享受法学”,载《法制资讯》2008年第10期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论纲”,载《法学家》2008年第3期
“证据学抑或证据法学”,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
“《奥运规则》专题报道之一 奥运·法治·民主”,载《民主与法制》2008年第15期
“提高渎职犯罪的‘风险成本’”,载《先锋队》2008年6期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何家弘、何然合著)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2期
“从法律走向法治”,载《民主与法制》2008年第5期
“证据法功能之探讨——兼与陈瑞华教授商榷”,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检警关系”,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23期
“论职务犯罪侦查的专业化”,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论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载《北方法学》2007年第1期
“多种些活树 少谈些森林——也说‘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5期
“论证据的基本范畴”,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
“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方向——以世界陪审制度的历史发展为借鉴”,载《法学家》2006年第1 期
“人权语境中的“好人”与“坏人”——从钟南山院士被抢谈起”,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7期
“从司法证明模式的历史沿革看中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载《法学家》2005年第4期
“中国特色的检察体制的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对法定证据制度的再认识与证据采信标准的规范化”,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论司法鉴定的规范化”,载《中国司法鉴定》2005年第3期
“刑事司法的十大发展趋势”,载《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从正义女神的蒙眼布谈起”,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期
“司法证明标准与乌托邦——答刘金友兼与张卫平、王敏远商榷”,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秘密侦查立法之我见”,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6期
“论检察机关执法观念的更新”,(何家弘、刘为军合著)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3期
“文书审与司法公正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论法官造法”,载《法学家》2003年5期。
“2002年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3年1期,何家弘,刘品新,刘为军
“圈套、诚信与侦查法治”,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6期,何家弘,刘为军
“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4期,何家弘;姚永吉;
刑事证据立法与犯罪侦查观念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
中国需要“法治”足球中国律师,,编辑部邮箱2002年第9期
“法律不是专政的工具”,载《山东人大工作》2002年第3期
“刑事证据立法与犯罪侦查观念”,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4期
“足球黑哨问题之我见”,载《法学杂志》2002年2期。
“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之我见”,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1期。
“入世·足球·法治”,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2期。
“2001年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2年1期-何家弘,李学军,刘品新
“司法介入提法醒目,但不准确”,载《足球世界》2002年第2期,尔冬,何家弘;
“论科学证据的采纳与采信”,载《中国司法鉴定》2002年1期,何家弘,刘晓丹
“什么是诱惑侦察”,载《法治与社会》2002年11期,何家弘,龙宗智
“完善司法鉴定制度是科学证据时代的呼唤”,载《中国司法鉴定》2001年1期-何家弘,刘昊阳
“2000年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1年1期-何家弘,刘品新,陈碧
“中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之构想”,载《法学家》2001年第6期。
“试论刑事司法与证据制度的价值取向”,载《犯罪研究》2001年第1期。
“论司法证明中的推定”,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司法证明同一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1期。
“刑事证据的采纳标准和采信标准”,载《人民检察》2001年10期。
““零口供”与沉默权”,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4期。
“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
“论司法证明方法的特点和种类”,载《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沉默权制度及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证据的采用标准”,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3期。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关注家庭暴力”,载《今日中国(中文版)》2000年第3期。
“试述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载《法学杂志》2000年第2期。
“试论司法公正观念的相对性”,载《中国司法》2000年第4期。
“法学的通俗化”,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3期。
“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
“执法长官与公诉律师——美国检察官职能评析”,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5期。
“司法公正论”,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
“自由心证与认证制度──证据学师生对话录”,载《中国司法》1999年第1期。
“监督,还是介入?──论大众传媒对司法公正的影响”,载《中国司法》,1999年第9期。
“女性“失贞”面面观——来自妇女热线的报告证人李昌钰”,载《人民公安》1999年第7期。
“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载《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4期。
“公正执法与科学执法”,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有毒的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有毒吗?──关于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师生对话录”,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3期。
“陪审制度改革断想”,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4期。
“有毒的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有毒吗?(三)──关于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师生对话录”,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5期。
“有毒的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有毒吗?(四)──关于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师生对话录”,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6期。
“有毒的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有毒吗?(五)”,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7期。
“神证·人证·物证——试论司法证明方法的进化”,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陪审制度纵横论”,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李昌钰:一流美国法庭科学家”,载《科学与文化》1999年第5期。
“美国总统克林顿给会议的贺信”,载《法学家》1998年第5期。
“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载《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4期。
“我与推理小说的缘份”,载《法律与生活》1998年第1期。
“现场勘查之王——美籍华裔物证鉴定大师李昌钰博士”,载《法律与生活》1998年第2期。
“加拿大警察一瞥”,载《法律与生活》1998年11期。
“证据意识漫谈”,载《法学杂志》1998年第3期。
“没有挂帘的窗户——美国华裔“超级神探”李昌钰办案纪实”,载《中国司法》1998年第3期。
“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1998年第1期,孙言文;何家弘;刘品新;王保国
“证明的自由”,载《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3期,乔纳森·科恩著,何家弘译;
“香港“廉署”采访记”,载《华夏星火》1997年第6期。
“证据调查方法探源”,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证据调查方法探源(续)”,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为“自由心证”正名”,载《法学杂志》1997年第6期。
“米兰达忠告”,载《人民检察》1997年第4期。
“日本的犯罪侦查制度(一)”,载《公安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日本的犯罪侦查制度(二)”,载《公安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日本的犯罪侦查制度(三)”,载《公安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1995年物证技术学和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1996年第1期,徐立根、何家弘、施正文。
“英文版《中国审判案例要览》评介”,载《法学家》,1996年第5期,德瑞克·罗德立;何家弘。
“法国犯罪侦查制度(续)”,载《公安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证据调查学的对象和体系”,载《法学杂志》1996年第6期。
“关于创建“证据调查学”的构想”《法学家》1996年第6期。
“论美国检察制度的特色”,载《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
“法国的犯罪侦查制度”,载《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法国的犯罪侦查制度(续)”,载《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法国的犯罪侦查制度(续)”,载《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外国法庭科学鉴定制度初探”,载《法学家》1995年第5期。
“1994年物证技术学和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1995年第1期,徐立根;何家弘。
“物证技术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展望”,载《法学家》1994年第5期,徐立根;何家弘。
“物证技术在强化执法职能中的重要作用”,载《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徐立根;何家弘。
“美国检察制度研析”,载《法学家》1994年第4期。
“美国检察制度的历史研究”,载《法治论丛》1994年第3期。
“美国的犯罪侦查制度”,载《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美国的犯罪侦查制度(续”,载《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从洛杉矶事件透视美国审判制度的弊端”,载《法学杂志》1992年第5期。
“外国侦查制度浅析”,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外国侦查制度试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英国的犯罪侦查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侦查学十年”,载《法学家》1989年第2期。
“美国检枪史上的著名案例”,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3期。
“侦查方法史考(二)”,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刑事诉讼证据属性新辨”,载《法学家》1988年第6期
“罪犯识别与亲子鉴定中的“遗传密码指纹法””,载《法学杂志》,1988年第1期。
“侦查方法史考(一)”,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
“犯罪侦查中的同一认定问题”,载《法学家》,1987年第5期。
“犯罪侦查学基础理论刍议——与刘瑞榕、徐敏洪同志商榷”,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从一件奇案论同一认定的两种基本认识方法”,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同一认定种类之我见”,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同一认定理论与犯罪侦查学”,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对墨刑的一点新认识”,载《法学杂志》,1986年第2期。
“防卫过当的定罪问题”,载《法学杂志》,1985年第4期。
“在运动中把握法制的协调发展”,载《法学》1984年第10期。
“美国测谎业一瞥”,载《法学杂志》,1984年第3期。 《扭曲的灵魂――外国犯罪实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虚拟的真实――证据学讲堂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犯罪的密码――科学探案纪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换位的视角――多媒体对话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证据的语言――法学新思维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从通俗到深奥――法治文化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观察到思考――外国要案评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它山到本土――刑事司法考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应然到实然――证据法学探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人生狭路――黑蝙蝠·白蝙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误区――龙眼石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黑洞――股市幕后的罪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情渊――双血型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律英语――美国法律制度》(第4版)(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豪门血案》(独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黑蝙蝠·白蝙蝠》(独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双血型人 股市幕后的罪恶》(独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毒树之果》(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证据法学》(合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三言九问 德恒证据学论坛实录》(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新编犯罪侦查学》(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证据法学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简明证据法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律英语》(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外国刑事司法制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新编证据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的陪审制度向何处去――以世界陪审制度的历史发展为背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侦查学·物证技术学发展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享受法缘》(独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公安学论丛》(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司法大趋势 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证据调查》(第2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证据大全》(第2版)(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外司法体制研究》(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证人制度研究》(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奇案》(译著),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司法鉴定概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检察证据教程》(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证据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侦查论丛》(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外国证据法》(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神证·人证·物证》(独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法律人才与司法改革――中日法学家的对话》(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黑蝙蝠·白蝙蝠――证据的困惑》(独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外国证据法选译――增补卷》(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电子证据法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刑事审判认证指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外国证据法选译》(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证据学论坛》(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法苑杂谈》(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当代美国法律》(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证据调查实用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新编证据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证据调查》(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当代西方犯罪与罪案实录》(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域外痴醒录》(独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画》(独著),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欧美刑事司法制度》(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审讯与供述》(译著),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血痕弹道指纹探奇》(译著),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
《犯罪鉴识大师 李昌钰》(独著),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人生误区――龙眼石之谜》(独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性科学知识荟萃》(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法律英语实用教程――美国法律制度要览》(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人生黑洞――股市幕后的罪恶》(独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刑事证据大全》(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疯女》(独著),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
《毒树之果 美国刑事司法随笔》(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美检察制度比较研究》(英文版)(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
《同一认定――犯罪侦查方法的奥秘》(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外国犯罪侦查制度》(编著,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人工生育及其法律道德问题研究》(译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英国警察》(译著,第一作者),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
《私人侦探与私人保安》(编译,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侦查人员出庭凭证的范围和程序”(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项目)
“刑事诉讼中证据调查制度的完善”(2009年中国法学会项目)
“检察制度比较研究”(2007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项目)
“司法鉴定人的出庭作证研究”(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项目)
“侦查机关强制采样的必要性及合法化路径的研究”(2007年北京市刑侦学研究会项目)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研究”(2006年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刑事错案实证研究”(2006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研究”(2006年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陪审制度比较研究”(2004年司法部项目)
“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2004年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办公室项目)
“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制度研究”(2000年国家重点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刑事审判认证制度研究”(2001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
“电子证据法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
“中外司法体制研究”(司法部项目)
“证人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检察机关执法观念的转变”(最高人民检察院项目)

10. 徐冬根的发表论文

(部分)
《论“双语”教学法在国际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载《跨国法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XU Donggen:Legal Aspect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for Project Finance,2005 Arian Bradbrook: The Law of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徐达维、徐冬根: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及其法律环境研究,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徐冬根:债权利用法制化的一部力作——《债权融资法律问题研究》评介,河北法学,2008/05
徐冬根:银行信用证议付及其追索权的法学解读,(CSSCI学刊)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徐冬根:论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方式中的“真实出售”,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徐冬根:一个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论坛,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徐冬根、乔喆:新世纪中国反倾销法学术发展历程,法治论丛,2006/06
徐冬根:关于智力资本出资的法学思考,(CSSCI学刊)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徐冬根:论信用证开证行的独立拒付权,(CSSCI学刊)国际经贸探索,2006/02
徐冬根、陆婷婷:美国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及案例分析,中国劳动,2006/04
徐冬根:银行信用证业务中检验证书日期法律问题探析,(CSSCI学刊)金融论坛,
2006/02
徐冬根:论国际私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CSSCI学刊)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01
徐冬根:新世纪中国国际金融法学术研究成果评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
徐冬根: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建设,(CSSCI学刊)金融论坛,2005/07
徐冬根、范锡琴:融资浮动担保中的限制性条款研究,(CSSCI学刊)政法论坛,2005/03
徐冬根: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法律关系解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徐冬根、姚约茜:国际项目融资浮动担保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
徐冬根:论国际项目融资架构中的权益平衡,武大国际法评论,2004/02
徐冬根:论政府在国际项目融资中的主导作用,法治论丛,2004/03
徐冬根:银行信用证审单标准的法哲学思考:精确性、模糊性还是原则性,(CSSCI学刊)现代法学,2004/05
徐冬根:从多元价值观谈国际金融法的细分,(CSSCI学刊)政治与法律,2004/04
徐冬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法律主导作用,(CSSCI学刊)法学,2004/11,
徐冬根: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当代法学,2004/05
徐冬根:最基本的法现象不是权利和义务而是权利和权力——评童之伟著《法权与宪政》,法学论坛,2004/04
徐冬根:论欧、美国际私法法典化的不同进路及其法哲学思想,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徐冬根:规范与公正价值追求相结合的典范 评长荣公司无单放货赔偿纠纷上诉案判决,法律适用,2004/05
徐冬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CSSCI学刊)政治与法律,2004/01
徐冬根:从“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看外层空间法发展趋势,(CSSCI学刊)法学,2003/11
徐冬根:应收帐款证券化中SPV的法律特征,法治论丛,2003/06
徐冬根:智力资本化要有法律护航,中国人才,2003/06
徐冬根:小议“国民待遇原则”在B股市场中的实施,法学杂志,2003/05
徐冬根、陶立峰:网络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思考,电子知识产权,2003/11
徐冬根:战火灼伤国际人道主义,社会科学报,2003-04-10
徐冬根:论建立我国双轨制违宪审查机制——从“孙志刚事件”谈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徐冬根:论国际私法规范的柔性化与刚性化,(CSSCI学刊)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03
徐冬根:网络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思考,(CSSCI学刊)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04
徐冬根:论英国判例法对浮动担保发展的贡献,(CSSCI学刊)法学,2003/07
徐冬根:WTO条件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党政干部学刊,2002/09
徐冬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党政干部学刊,2002/06
徐冬根:资产经营与重组的法律规范,四川监察,1998/08
徐冬根:论中国国际私法学术研究与文献成果的特点,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7/01
徐冬根:外资购并国企与我国外资法的完善,当代法学,1997/01
徐冬根:避免外资对民族工业冲击的立法对策,人民检察,1997/03
徐冬根:国民待遇与国内市场保护,人民检察,1997/03
徐冬根:九十年代美国企业并购特征,上海投资-1997年3期
徐冬根:国民待遇与外资对市场的冲击,法苑,1997年第1期
徐冬根:投资银行的规范化进程,法苑,1997年第2期
徐冬根:股市购并规则,法苑,1997年第3期
徐冬根:法人股的规范与出路,法苑,1997年第4期
徐冬根:资产经营与重组的法律规范,法苑,1997年第5期
徐冬根:构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框架,法苑,1997年第6期
徐冬根:中国公司扬起海外上市之帆,法苑,1997年第7期
徐冬根:大股东与小股东的权益制衡,法苑,1997年第8期
徐冬根:美国筑起反内幕交易的堤坝,法苑,1997年第9期
徐冬根:金融创新浪潮对传统法制的挑战,法苑,1997年第10期
徐冬根:劳动合同规制,法苑,1997年第11期
徐冬根:抵押担保的法律机制,法苑,1997年第12期
徐冬根:《当代国际经济法丛书》评介,法学,1996/06
徐冬根:股份持有法人化与有限双向持股制度,法学杂志,1996/06
徐冬根: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法学杂志,1996/03
徐冬根:我国外资引进工作中的法律政策取向,法学杂志,1996/02
徐冬根:美国九十年代的证券立法,中外法学,1996/06
徐冬根:避免外资对民族工业的冲击已成当务之急,法学,1996/08
徐冬根:对实现抵押权过程中若干疑难法律问题的探讨,法学,1996/04
徐冬根:美国的廉价股票,上海投资-1996年6期
徐冬根:国际融资市场的走势与取向,上海投资-1996年5期
徐冬根:外资立法的走势与导向,法苑,1996年第1期
徐冬根:《保险法》 保国泰民安,法苑,1996年第2期
徐冬根: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税制改革,法苑,1996年第3期
徐冬根:《担保法》透析,法苑,1996年第4期
徐冬根:购房置业, 法律护驾,法苑,1996年第5期
徐冬根:外资购并国企与我国外资法的完善,法苑,1996年第6期
徐冬根:反不正当竞争法纵横谈,法苑,1996年第7期
徐冬根:中外合资企业投资者权益转让,法苑,1996年第8期
徐冬根:外资控股上市公司的法律规范,法苑,1996年第9期
徐冬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法苑,1996年第10期
徐冬根:上市公司购并与关联交易,法苑,1996年第11期
徐冬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法律限制与例外,法苑,1996年第12期
徐冬根:企业怎样以弱抗强,企业销售,1995/07
徐冬根:漫谈文化与广告商标艺术,上海艺术家,1995/04
徐冬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冲突法立法,法学杂志,1995/05
徐冬根:法国社会养老保险法制的特色,法学杂志,1995/04
徐冬根:瑞士法制现代化的启示,法学杂志,1995/02
徐冬根:我国外贸法律制度中的强制性结汇和售汇,政治与法律,1995/03
徐冬根: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若干问题的探讨,外国经济与管理,1995/10
徐冬根:我国首部研究“关贸总协定”的法学著作——全国统编教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评析,法学,1995/10
徐冬根:上市公司股份收购与反收购,法学,1995/07
徐冬根:中国“复关”的走势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取向,法学,1995/04
徐冬根:我国外汇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上海投资-1995年3期
徐冬根:走向自由兑换王国的人民币,法苑,1995年第1期
徐冬根:老年保障法律制度:何去何从,法苑,1995年第2期
徐冬根:风风雨雨“复关”路,法苑,1995年第3期
徐冬根:外资法实施中的误区,法苑,1995年第4期
徐冬根:广告法,与你同行,法苑,1995年第5期
徐冬根:按揭购房: 都市新时尚,法苑,1995年第6期
徐冬根:中美知识产权关系展望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法苑,1995年第7期
徐冬根:国家“安居工程”启动, 立法先行,法苑,1995年第8期
徐冬根:金融自由化与法律监管,法苑,1995年第9期
徐冬根:撑起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伞,法苑,1995年第10期
徐冬根:世界贸易组织: 翻开新的一页,法苑,1995年第11期
徐冬根:市场经济法制建设: 回顾与展望,法苑,1995年第12期
徐冬根:商标的国际化与商标设计技巧,中国质量万里行,1994/01
徐冬根:上海涉外经济立法若干设想,法治论丛,1994/03
徐冬根:欧洲当代国际私法研究热点评析,法学杂志,1994/05
徐冬根:19世纪的国际私法立法拾遗,法学杂志,1994/04
徐冬根:美国路易斯安娜州新冲突法法案述评,法学杂志,1994/03
徐冬根:对我国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立法的思考,政治与法律,1994/06
徐冬根:共同投资基金,大潮涌起,法苑,1994年第5期
徐冬根:“上帝”的保护神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苑,1994年第6期
徐冬根:“道”“魔”之战--- 各国立法对贩毒者的惩戒,法苑,1994年第7期
徐冬根:商标王国中的贵族 --- 驰名商标,法苑,1994年第8期
徐冬根:古老而时髦的民商事法律行为 --- 拍卖,法苑,1994年第9期
徐冬根:构筑中的社会保障与劳动法律体系,法苑,1994年第10期
徐冬根:企业收购兼并案透视,法苑,1994年第11期
徐冬根:实施破产制度,迷雾重重,法苑,1994年第12期
徐冬根:国际私法学的拓新之作——《国际侵权行为法》评析,政治与法律,1993/06
徐冬根:商标的国际化与商标的设计技巧分析,国际市场-1993年9期
徐冬根:论“直接适用的法”与冲突规范的关系,中国法学,1990/03
徐冬根:西方各国设备租赁业之比较研究,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03
徐冬根:谈谈企业如何开展国际设备租赁交易,上海企业,1988/08
徐冬根:梵蒂冈,国际展望,1987/16
徐冬根:简析设备租赁交易中当事人的违约及其补救,政治与法律,1987/03
徐冬根:美国的设备租赁及其法律制度,外国经济与管理,1987/08
徐冬根:略论我国租赁业的现状和特点,外国经济与管理,1987/03
徐冬根:联邦德国专家梅斯曼讲订立国际合同的技巧,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6/07
徐冬根:外国律师看中国有关外国投资的法律,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07
徐冬根:美国律师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01
徐冬根:经济合同纠纷解决的对话,法学,1985/12
徐冬根:上海“三资企业”中亟需决解的若干法律问题,法学,1985/12
徐冬根: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的特点和原则,法学,1985/06
徐冬根:比较法学综述,法学,1985/01

热点内容
采矿权司法拍卖 发布:2025-01-14 02:10:24 浏览:637
合同法分类 发布:2025-01-14 01:13:24 浏览:533
理财代持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4 01:09:07 浏览:12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体包括哪些分类 发布:2025-01-14 00:50:06 浏览:614
劳动法企业如何辞退职工 发布:2025-01-14 00:42:44 浏览:520
政府出具证明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3 23:49:18 浏览:957
法院馨华园 发布:2025-01-13 23:31:48 浏览:389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论文 发布:2025-01-13 23:06:30 浏览:247
计件工资劳动法最新 发布:2025-01-13 22:57:56 浏览:945
如何扶起跌倒的道德 发布:2025-01-13 21:59:53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