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立法
『壹』 看看6月1日起哪些法律法规开始实施
6月1日起,一批涉及民生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比如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违反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的要进行处罚;购买二手车可以参照二手车鉴定规范,还有加强医疗器械的监管,保障人体安全等。小编整理了与大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新规,供各位网友参考。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加强食品严格监管 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6日召开食品国家监督抽验新闻发布会。食品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介绍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小麦粉等11类食品抽检工作情况和抽检结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表示,对于大桶水、配制酱油的监管,包括食用胶的监管,今年四月初已经部署各地从严监管、加强监管,也发了文件。对于小型企业的监管,我们要指导地方、督促企业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详情】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规范食品药品行业 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组织制定《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将原来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了整合,对管辖、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送达、执行与结案等做了明确规定。该规定将于6月1日起施行。
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实际需要,《规定》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四品一械”全部纳入适用范围,并对委托执法、授权执法等作了进一步规范;针对执法实践难题,对地方协查、立案前调查或检查取得证据的效力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将办案有关环节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接,增加行刑衔接、境外证据要求以及当事人不配合行政执法的应对措施等。【详细】
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通过正确的鉴定评估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二手车有多少新伤旧患!《规范》出台后,理论上讲,通过权威评论而生成的信息,购车人可以综合评判。即将实施的《规范》包含近百条款项,内容涉及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条件和要求、鉴定评估程序、作业流程、受理鉴定评估、查验可交易车辆、签订委托书以及判别事故车、鉴定车辆技术状况、评估车辆价值等。
记者了解到,该《规范》是中国二手车车辆评估的首个国家标准。并要求对二手车进行量化的技术检测,包括对车身外观、发动机舱、驾驶舱、底盘等部位以及车辆启动、路试等104项检查内容,最终形成一份《二手车技术状况表》。没有鉴定评估能力的二手车经销商,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二手车进行鉴定评估。【详细】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擅自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的行为将被重罚
新版条例是对现行条例的一种完善。新版条例有五个进步:一是完善分类管理,对高风险产品监管加强,对一些低风险产品监管适当放开;二是减少行政许可事项,现行条例规定了16项行政许可,新版条例减掉了7项许可;三是加大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责任,第二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和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还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四是强化日常监管,规范监管行为,增设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已注册医疗器械的再评价制度等;五是完善法律责任,新条例对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的行为实施重罚,货值万元以上的并处10到20倍的罚款。【详细】
各地
山东:
加强监督管理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指出,农业、畜牧兽医等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各级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在农业投入品方面,在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和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区域内,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并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详细】
河北:
房屋建筑未按规定缴存预储金不得开工建设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预储金管理办法》中规定,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在银行开设预储金账户,没有缴存或没有按规定额度缴存预储金的项目,视同建设资金不到位,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建设。【详细】
西藏:
通过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对西藏现状,《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明确提出西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分级保护的原则,即建立区、市(地)、县(市、区)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同时,即将开展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工作中,对因年事已高而无法带徒授艺的传承人,将对其授予荣誉传承人称号,并争取资金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详情】
菏泽:加强出租汽车客运管理 维护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秩序
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权将实行期限制,经营期限为7年。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期限届满,原取得的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权自行终止。需要延续经营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60日重新提出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依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鼓励出租汽车客运企业通过依法收购出租客运汽车车辆产权和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转让、出租、买卖出租汽车经营权。
『贰』 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有哪些,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各种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如百花争艳,似群星灿烂。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一些依靠口传身授予以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大量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遭到毁弃。通过立法设定相关制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从1998年开始,全国人大、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就开始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调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文化部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终于在2011年2月25日经全国人大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即将生效。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即将走上法制轨道,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它表明了我国政府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有关义务的信心和决心,塑造了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国际形象。
我坚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得到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将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1)名录与传承人的统一认定机制。保护名录是确定传承人的重要依据,传承的确定应与名录的确定相关联或统一,而不是相互分割。对列入名录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应当明确指定代表性传承人并采取措施支持、帮助其实现传承。
(2)专家委员会评定机制。必须从法律上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委员会评定机制,明确规定其职责、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政府以专家委员会的评定为依据,并予以公示后确认。
(3)保障机制。即政府为支持、帮助传承人从事传承活动所提供的保障措施,包括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场所、提供财政资助、授予荣誉称号、利用公共传媒、公共文化机构宣传、展示和交流、开展学校教育传承、促进国际国内交流等。
(4)责任机制。对传承人来说,在被确认为传承人或团体并享受到国家法律、政策保护包括财政支持的同时,法律也必须确认其担负起保护和传承自己所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即有效地履行保护职责,有义务和责任将其传承给后人,贡献给社会。(5)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目前,建立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十分必要和急迫,这也与传承人权益保障密切相关。应当积极研究,通过单独立法相应妥善解决。
『肆』 世界各国和世界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
1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不同的文物保护要用不同的方法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文物的保护不能太过分
3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对于文物的保护必然会加强国人的文化意识
4事物是不断向前变化发展的 文物的保护要考虑到以后的社会发展状况,比如游客的承载能力
『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内容全文
第1 条: 本公约的宗旨
本公约的宗旨如下:
(a)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尊重有关群体、团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c) 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鉴赏的重要性的意识;
(d) 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
第2 条: 定义
在本公约中,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按上述第1 段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a) 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 表演艺术;
(c)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3. “保护”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4. “缔约国”指受本公约约束且本公约在它们之间也通用的国家。
5. 根据本条款所述之条件,本公约经必要修改对成为其缔约方之第33 条所指的领土也适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缔约国”亦指这些领土。
第3 条: 与其它国际文书的关系
本公约的任何条款均不得解释为:
(a) 有损被宣布为1972 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世界遗产、直接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财产的地位或降低其受保护的程度;或
(b) 影响缔约国从其作为缔约方的任何有关知识产权或使用生物和生态资源的国际文书所获得的权利和所负有的义务。 第4 条: 缔约国大会
1. 兹建立缔约国大会,下称“大会”。大会为本公约的最高权力机关。
2. 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常会。如若它作出此类决定或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或至少三分之一的缔约国提出要求,可举行特别会议。
3. 大会应通过自己的议事规则。
第5 条: 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
1. 兹在教科文组织内设立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下称“委员会”。在本公约依照第34 条的规定生效之后,委员会由参加大会之缔约国选出的18 个缔约国的代表组成。
2. 在本公约缔约国的数目达到50 个之后,委员会委员国的数目将增至24 个。
第6 条: 委员会委员国的选举和任期
1. 委员会委员国的选举应符合公平的地理分配和轮换原则。
2. 委员会委员国由本公约缔约国大会选出,任期四年。
3. 但第一次选举当选的半数委员会委员国的任期为两年。这些国家在第一次选举后抽签指定。
4. 大会每两年对半数委员会委员国进行换届。
5. 大会还应选出填补空缺席位所需的委员会委员国。
6. 委员会委员国不得连选连任两届。
7. 委员会委员国应选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领域有造诣的人士为其代表。
第7 条: 委员会的职能
在不妨碍本公约赋予委员会的其它职权的情况下,其职能如下:
(a) 宣传公约的目标,鼓励并监督其实施情况;
(b) 就好的做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提出建议;
(c) 按照第25 条的规定,拟订利用基金资金的计划并提交大会批准;
(d) 按照第25 条的规定,努力寻求增加其资金的方式方法,并为此采取必要的措施;
(e) 拟订实施公约的业务指南并提交大会批准;
(f) 根据第29 条的规定,审议缔约国的报告并将报告综述提交大会;
(g) 根据委员会制定的、大会批准的客观遴选标准,审议缔约国提出的申请并就以下事项作出决定:
(i) 列入第16、第17 和第18 条述及的名录和提名;
(ii) 按照第22 条的规定提供国际援助。
第8 条: 委员会的工作方法
1. 委员会对大会负责。它向大会报告自己的所有活动和决定。
2. 委员会以其委员的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自己的议事规则。
3. 委员会可临时设立它认为对执行其任务所需的咨询机构。
4. 委员会可邀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领域确有专长的任何公营或私营机构以及任何自然人参加会议,就任何具体的问题向其请教。
第9 条: 咨询组织的认证
1. 委员会应就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确有专长的非政府组织做认证向大会提出建
议。这类组织的职能是向委员会提供咨询意见。
2. 委员会还应向大会就此认证的标准和方式提出建议。
第10 条: 秘书处
1. 委员会由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协助。
2. 秘书处起草大会和委员会文件及其会议的议程草案和确保其决定的执行。 第11 条: 缔约国的作用
各缔约国应该:
(a)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
(b) 在第2 条第3 段提及的保护措施内,由各群体、团体和有关非政府组织参与,确认和确定其领土上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12 条: 清单
1. 为了使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确认以便加以保护,各缔约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拟定一份或数份关于这类遗产的清单,并应定期加以更新。
2. 各缔约国在按第29 条的规定定期向委员会提交报告时,应提供有关这些清单的情况。
第13 条: 其它保护措施
为了确保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弘扬和展示,各缔约国应努力做到:
(a) 制定一项总的政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将这种遗产的保护纳入规划工作;
(b) 指定或建立一个或数个主管保护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
(c) 鼓励开展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研究以及方法研究;
(d) 采取适当的法律、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以便:
(i) 促进建立或加强培训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以及通过为这种遗产提供活动和表现的场所和空间,促进这种遗产的承传;
(ii) 确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享用,同时对享用这种遗产的特殊方面的习俗做法予以尊重;
(iii)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机构并创造条件促进对它的利用。
第14 条: 教育、宣传和能力培养
各缔约国应竭力采取种种必要的手段,以便:
(a)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主要通过:
(i) 向公众,尤其是向青年进行宣传和传播信息的教育计划;
(ii) 有关群体和团体的具体的教育和培训计划;
(iii)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管理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培养活动;
(iv) 非正规的知识传播手段。
(b) 不断向公众宣传对这种遗产造成的威胁以及根据本公约所开展的活动;
(c) 促进保护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的自然场所和纪念地点的教育。
第15 条: 群体、团体和个人的参与
缔约国在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时,应努力确保创造、保养和承传这种遗产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管理。 第16 条: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为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促进对话,委员会应根据有关缔约国的提名编辑、更新和公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委员会拟订有关编辑、更新和公布此代表作名录的标准并提交大会批准。
第17 条: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为了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委员会编辑、更新和公布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根据有关缔约国的要求将此类遗产列入该名录。
2. 委员会拟订有关编辑、更新和公布此名录的标准并提交大会批准。
3. 委员会在极其紧急的情况(其具体标准由大会根据委员会的建议加以批准)下,可与有关缔约国协商将有关的遗产列入第1 段所提之名录。
第18 条: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
1. 在缔约国提名的基础上,委员会根据其制定的、大会批准的标准,兼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定期遴选并宣传其认为最能体现本公约原则和目标的国家、分地区或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
2. 为此,委员会接受、审议和批准缔约国提交的关于要求国际援助拟订此类提名的申请。
3. 委员会按照它确定的方式,配合这些计划、项目和活动的实施,随时推广有关经验。 第19 条: 合作
1. 在本公约中,国际合作主要是交流信息和经验,采取共同的行动,以及建立援助缔约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机制。
2. 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定及其习惯法和习俗的情况下,缔约国承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保证为此目的在双边、分地区、地区和国际各级开展合作。
第20 条: 国际援助的目的
可为如下目的提供国际援助:
(a) 保护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
(b) 按照第11 和第12 条的精神编制清单;
(c) 支持在国家、分地区和地区开展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
(d) 委员会认为必要的其它一切目的。
第21 条: 国际援助的形式
第7 条的业务指南和第24 条所指的协定对委员会向缔约国提供援助作了规定,可采取的形式如下:
(a) 对保护这种遗产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b) 提供专家和专业人员;
(c) 培训各类所需人员;
(d) 制订准则性措施或其它措施;
(e) 基础设施的建立和营运;
(f) 提供设备和技能;
(g) 其它财政和技术援助形式,包括在必要时提供低息贷款和捐助。
第22 条: 国际援助的条件
1. 委员会确定审议国际援助申请的程序和具体规定申请的内容,包括打算采取的措施、必需开展的工作及预计的费用。
2. 如遇紧急情况,委员会应对有关援助申请优先审议。
3. 委员会在作出决定之前,应进行其认为必要的研究和咨询。
第23 条: 国际援助的申请
1. 各缔约国可向委员会递交国际援助的申请,保护在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此类申请亦可由两个或数个缔约国共同提出。
3. 申请应包含第22 条第1 段规定的所有资料和所有必要的文件。
第24 条: 受援缔约国的任务
1. 根据本公约的规定,国际援助应依据受援缔约国与委员会之间签署的协定来提供。
2. 受援缔约国通常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国际所援助的保护措施的费用。
3. 受援缔约国应向委员会报告关于使用所提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援助的情况。 第25 条: 基金的性质和资金来源
1. 兹建立一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下称“基金”。
2. 根据教科文组织《财务条例》的规定,此项基金为信托基金。
3. 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
(a) 缔约国的纳款;
(b) 教科文组织大会为此所拨的资金;
(c) 以下各方可能提供的捐款、赠款或遗赠:
(i) 其它国家;
(ii) 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各署(特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其它国际组织;
(iii) 公营或私营机构或个人;
(d) 基金的资金所得的利息;
(e) 为本基金募集的资金和开展活动之所得;
(f) 委员会制定的基金条例所许可的所有其它资金。
4. 委员会对资金的使用视大会的方针来决定。
5. 委员会可接受用于某些项目的一般或特定目的的捐款及其它形式的援助,只要这些项目已获委员会的批准。
6. 对基金的捐款不得附带任何与本公约所追求之目标不相符的政治、经济或其它条件。
第26 条: 缔约国对基金的纳款
1. 在不妨碍任何自愿补充捐款的情况下,本公约缔约国至少每两年向基金纳一次款, 其金额由大会根据适用于所有国家的统一的纳款额百分比加以确定。缔约国大会关于此问题的决定由出席会议并参加表决,但未作本条第2 段中所述声明的缔约国的多数通过。在任何情况下,此纳款都不得超过缔约国对教科文组织正常预算纳款的百分之一。
2. 但是,本公约第32 条或第33 条中所指的任何国家均可在交存批准书、接受书、赞同书或加入书时声明不受本条第1 段规定的约束。
3. 已作本条第2 段所述声明的本公约缔约国应努力通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干事收回所作声明。但是,收回声明之举不得影响该国在紧接着的下一届大会开幕之日前应缴的纳款。
4. 为使委员会能够有效地规划其工作,已作本条第2 段所述声明的本公约缔约国至少应每两年定期纳一次款,纳款额应尽可能接近它们按本条第1 段规定应交的数额。
5. 凡拖欠当年和前一日历年的义务纳款或自愿捐款的本公约缔约国不能当选为委员会委员,但此项规定不适用于第一次选举。已当选为委员会委员的缔约国的任期应在本公约第6 条规定的选举之时终止。
第27 条: 基金的自愿补充捐款
除了第26 条所规定的纳款,希望提供自愿捐款的缔约国应及时通知委员会以使其能对相应的活动作出规划。
第28 条: 国际筹资运动
缔约国应尽力支持在教科文组织领导下为该基金发起的国际筹资运动。 第29 条: 缔约国的报告
缔约国应按照委员会确定的方式和周期向其报告它们为实施本公约而通过的法律、规章条例或采取的其它措施的情况。
第30 条: 委员会的报告
1. 委员会应在其开展的活动和第29 条提及的缔约国报告的基础上,向每届大会提交报告。
2. 该报告应提交教科文组织大会。 第31 条: 与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关系
1. 委员会应把在本公约生效前宣布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遗产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把这些遗产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绝不是预设按第16 条第2 段将确定的今后列入遗产的标准。
3. 在本公约生效后,将不再宣布其它任何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第32 条: 批准、接受或赞同
1. 本公约须由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根据各自的宪法程序予以批准、接受或赞同。
2. 批准书、接受书或赞同书应交存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第33 条: 加入
1. 所有非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的国家,经本组织大会邀请,均可加入本公约。
2. 没有完全独立,但根据联合国大会第1514(XV)号决议被联合国承认为充分享有内部自治,并且有权处理本公约范围内的事宜,包括有权就这些事宜签署协议的地区也可加入本公约。
3. 加入书应交存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第34 条: 生效
本公约在第三十份批准书、接受书、赞同书或加入书交存之日起的三个月后生效,但只涉及在该日或该日之前交存批准书、接受书、赞同书或加入书的国家。对其它缔约国来说,本公约则在这些国家的批准书、接受书、赞同书或加入书交存之日起的三个月之后生效。
第35 条: 联邦制或非统一立宪制
对实行联邦制或非统一立宪制的缔约国实行下述规定:
(a) 在联邦或中央立法机构的法律管辖下实施本公约各项条款的国家的联邦或中央政府的义务与非联邦国家的缔约国的义务相同;
(b) 在构成联邦,但无须按照联邦立宪制采取立法手段的各个国家、地区、省或州的法律管辖下实施本公约的各项条款时,联邦政府应将这些条款连同其关于通过这些条款的建议一并通知各个国家、地区、省或州的主管当局。
第36 条: 退出
1. 各缔约国均可宣布退出本公约。
2. 退约应以书面退约书的形式通知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3. 退约在接到退约书十二个月之后生效。在退约生效日之前不得影响退约国承担的财政义务。
第37 条: 保管人的职责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作为本公约的保管人,应将第32 条和第33 条规定交存的所有批准书、接受书、赞同书或加入书和第36 条规定的退约书的情况通告本组织各会员国、第33 条提到的非本组织会员国的国家和联合国。
第38 条: 修订
1. 任何缔约国均可书面通知总干事,对本公约提出修订建议。总干事应将此通知转发给所有缔约国。如在通知发出之日起六个月之内,至少有一半的缔约国回复赞成此要求,总干事应将此建议提交下一届大会讨论,决定是否通过。
2. 对本公约的修订须经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国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
3. 对本公约的修订一旦通过,应提交缔约国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
4. 对于那些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修订的缔约国来说,本公约的修订在三分之二的缔约国交存本条第3 段所提及的文书之日起三个月之后生效。此后,对任何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修订的缔约国来说,在其交存批准书、接受书、赞同书或加入书之日起三个月之后,本公约的修订即生效。
5. 第3 和第4 段所确定的程序对有关委员会委员国数目的第5 条的修订不适用。此类修订一经通过即生效。
6. 在修订依照本条第4 段的规定生效之后成为本公约缔约国的国家如无表示异议,应:
(a) 被视为修订的本公约的缔约方;
(b) 但在与不受这些修订约束的任何缔约国的关系中,仍被视为未经修订之公约的缔约方。
第39 条: 有效文本
本公约用英文、阿拉伯文、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和俄文拟定,六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40 条: 备案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02 条的规定,本公约应按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要求交联合国秘书处备案。
『陆』 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什么好的建议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一要立法,立法要细、不能烂,总不能把吃玻璃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来提倡!几个传统节日;例如中秋、端午、重阳、春节,不许商家借此做害人之事。其二立法要严,打击害人商家要重!!其三提倡文明过节,不得奢华,搞神弄鬼。
现代节太多了,情人节、偶人节、等等,商家的炒作太多,正常节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外加妇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青年节等等都是要过的。
著名的老街、建筇物、老传统小吃等要发展光大!
『柒』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将“政绩诉求”上升为政治诉求,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在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基本框架内,架构自己的具体的非物质遗产保护思路。而不是从本地区、本单位乃至个人的短期行为和政绩需求出发,来考虑非物质遗产保护保护问题。为此,各级立法机关必须加强和加快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明确职责和分工,确定具体的保护体制和法规,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政绩考核中。
更为很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应该认识到文化问题的特殊性。目前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的口号。动机也许不错,但方法却大可商榷。因为文化从来就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一个自然生长的活态过程。文化是一棵树,不是一架机器,需要的是细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远无法恢复或再生。应当认识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很丰富,但也很脆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大多处在濒危状态中,政府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借助这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修复上来,精心呵护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鼓励民间自发地培育和发展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多重申报主体,政府应耐心听取专家论证,理清不同申报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学者这个层面来说,应将理性的学术化的诉求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对民间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的普查工作。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者一方面要抛弃一切学理上的先入之见,放下架子,深入民间,尊重民间的习俗和做法,尊重民间的首创精神,不能采取拔苗助长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法强行将民间的思路和做法纳入自己的学术框架。另一方面,又要因势利导,将民间的素朴的文化诉求逐渐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让民众充分认识到本土的民间智慧和地方性知识,在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之,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应清楚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真正主体和主人是民间,是大众,政府和学者都是为大众服务的。政府应做和能做的工作是给民间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一定政策和财政上的扶持,而不是以是否有利可图为标准,强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占为己有,作为自己政绩工程的一部分。学者应做和能做的工作是深入民间进行客观的调查,而不是带着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成见或偏见,改造甚至扭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所用。从根本上来说,政府和学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重构民族精神的大局出发,调动民间参与文化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丰富多样的、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为保护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324
19216
踩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流程是什么?怎么申请?
根据文中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您推荐
一申报条件已列入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并符合下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条件和要求_人力资源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
青岛中域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根据文中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您推荐
历史挖掘,资料收集整理,申报书填写制作,视频短片和照片拍摄非遗申报,传承人申报,如何申报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捌』 我国政府在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和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经过各地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逐步形成。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前不久,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已向社会公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地(市)、县也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正在积极推进。作为我国21世纪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资源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正在积极稳步展开,取得了喜人的阶段性成果,各地还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云南、浙江等省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命名和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做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工作,我们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命名工作。去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的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和民俗五类551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也于今年2月15日公布。今后文化部还将分期、分批地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正在探索有益的经验。在地方积极申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科学论证、评审、批准等程序,去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年1月8日,命名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探索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去年6月9日我国第二个 “文化遗产日”期间,各地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演出、论坛、表彰等活动。文化部专门组织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等展览演出活动,并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在成都举办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文化部还对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奖”,对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宣传、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上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2006年6月,我国高票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2007年4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一次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也获得了极大成功。
今年是奥运之年,“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特色之一。他表示,一定要借助北京奥运这个良好时机,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更好地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他说,在奥运会期间将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要特别注重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展示,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这些民族瑰宝能够借助奥运会的契机在世界人民面前更好地展示,让世界人民全面地了解中国”。
我们要精心策划奥运期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举办全国性的展览、展演、论坛、讲座等,宣传、展示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要积极推动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之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虽然国家、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周和平说: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现在我国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法律是重要保障,希望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加大立法进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
“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对年轻一代成长至关重要。”文化部将与教育部等部门协商,积极推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课程,将民歌、民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将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将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使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和喜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大学等,使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方式有哪些
建立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具体内容应包括:(1)名录与传承人的统一认定机制。保护名录是确定传承人的重要依据,传承的确定应与名录的确定相关联或统一,而不是相互分割。对列入名录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应当明确指定代表性传承人并采取措施支持、帮助其实现传承。(2)专家委员会评定机制。必须从法律上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委员会评定机制,明确规定其职责、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政府以专家委员会的评定为依据,并予以公示后确认。(3)保障机制。即政府为支持、帮助传承人从事传承活动所提供的保障措施,包括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场所、提供财政资助、授予荣誉称号、利用公共传媒、公共文化机构宣传、展示和交流、开展学校教育传承、促进国际国内交流等。(4)责任机制。对传承人来说,在被确认为传承人或团体并享受到国家法律、政策保护包括财政支持的同时,法律也必须确认其担负起保护和传承自己所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即有效地履行保护职责,有义务和责任将其传承给后人,贡献给社会。(5)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目前,建立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十分必要和急迫,这也与传承人权益保障密切相关。应当积极研究,通过单独立法相应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