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法治原理

道德法治原理

发布时间: 2022-04-25 21:59:17

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不同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为的要求,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要求。国家靠法院、警察机关等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是“法治”的主要内涵。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社会的稳定来说,法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十分重视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并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为,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尽管道德也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和法律不同,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良心”,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所谓“说服力”,主要是指通过启迪人们的道德觉悟、激励人们的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道德意志、增强人们的荣辱观念,培养和形成古人所说的“羞耻之心”,从而使人们在内心深处形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培养和形成人的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劝导力”,就是指通过形成广泛的道德舆论,培育良好的道德环境,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使人们认识到,如果一个人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或者违反了社会的道德要求,就必定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公众的批评,甚至招致事业的挫折和失败。社会舆论的力量是无形的,却是不可忽视的。强大的社会舆论,能够对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发生重要影响。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性情和气质,改变社会的风气,形成某种道德的氛围。这种社会舆论,一旦同内心信念相结合,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从维护和保障社会的稳定来说,法律和道德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既汲取它的合理的、正确的方面,又抛弃其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错误的内容。

Ⅱ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什么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主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

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面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学生学习。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修订

教材重点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维度阐述了时代新人的应有素质,新教材调整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个维度,分别以“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重自励”“明大德,就是要锤炼高尚思想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成大才。

就是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担大任,就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等起句展开。其中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三方面内容依据原教材内容修订,明大德部分为新增写。

逻辑框架方面,原教材绪论由“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两大部分构成,第二部分又分为“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两个层次。

这次修订,未改变这些内容呈现的基本逻辑,但为进一步凸显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升这一教材指向的主题,“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单独列为一个部分,绪论由此调整为三个构成部分。

Ⅲ 道德与法治概念

摘要 道德和法治不是对称概念。道德和法律是对称概念,德治和法治是对称概念。

Ⅳ 法治和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社会人员最基本最低层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每个国家与每个社会都有不同的规范与准则。法治就必须依靠制定法律来执行,而法律的来源就是道德。所以法治就离不开道德,道德离不开法律的保证。

Ⅳ 道德法治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1.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阶级本质。

思想: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来要求,使之得到强化。

②社会主义法律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我国法律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则的行为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和打击。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美德来倡导,对破坏法纪的行为加以谴责。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补充,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法律所没有或难以涉及的地方,社会主义道德却能发挥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觉守法、护法。

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提高了,就会转变守法观念,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更自觉地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Ⅵ 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试述二者的关系

1、道德素质,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内在基础,此外还有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许多,都是把一个特定的范围词加在“素质”之前,从而确定所指素质的范围或方向。

2、法律素养指法律知识,即知道法律相关的规定;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即对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识,遇事首先想到法律,能履行法律的判决;用法能力,即个人将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内化后运用在生活实践中行为的体现。

3、关系: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行法律条文中关于法律规则的知识;二是法律学问中关于原理的知识,即所谓的法理知识。



(6)道德法治原理扩展阅读:

人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道德的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关键地位。

以及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必需,没有人的道德素质,就没有社会和谐。

Ⅶ 道德与法治课本知识点、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及关键词拓展知识有什么

是教材核心知识点详细汇总。
可以说是一种大纲,而课本就是对这些的大纲的扩展,可以大概的了解到这本书的知识点以及主讲内容。
看书会更方便。

Ⅷ 道德与法治的表现方式分别是什么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Ⅸ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

1、从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即具有自发性。法律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要求,由国家制定的认可。即具有阶级意志性。

2、从实施上看,二者的实现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的信念的力量来维护。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具有强制性。

3、从约束力上看,阶段社会的道德规则,不能约束每一个社会成员,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是靠人们的自觉来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触犯法律。而触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许的。

5、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6、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法律的性质。

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前,少数先进人物与革命导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法律既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9)道德法治原理扩展阅读: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网络-法律

网络-道德

Ⅹ 论法治和道德的关系

没有法治就会没有道德

热点内容
经济法年假试用期 发布:2024-11-07 12:26:11 浏览:270
合同法分则案例ppt 发布:2024-11-07 12:23:35 浏览:429
法治四章 发布:2024-11-07 12:11:47 浏览:190
2009年来国家新发布实施的法规有哪些 发布:2024-11-07 12:06:25 浏览:550
中央对司法工作 发布:2024-11-07 11:38:01 浏览:859
伊川法院投诉 发布:2024-11-07 11:15:25 浏览:202
昨天社会为法栏目组 发布:2024-11-07 11:07:25 浏览:196
行政审批改革行政法 发布:2024-11-07 10:51:19 浏览:895
2019年司法考试报名时间 发布:2024-11-07 10:44:41 浏览:955
法律硕士在法院有用吗 发布:2024-11-07 10:40:53 浏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