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新华社网络立法

新华社网络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4-26 02:14:26

⑴ 新华社揭网约车平台高额抽成,平台抽成有相关法律规定吗

一、网约车现在都有公司规定薪资世界,平台抽成会合情合理,不然留不住网约车司机,毕竟现在的相关规定都是创造两厢情愿以外还有保护劳动者权益。

网约车是现在打车方式了,一个联系电话就能约定一路同行,或者遇到一路同行就能完美收官彼此缘分。

网约车一天赚多少也是心中有数的存在感,而且平台也是公司监督一种经济趋势,专门针对消费世界制定一种礼尚往来。

没有法律法规说明网约车公司要有哪些言行举止才能万无一失继续钦定网约车司机,共谋现实路上的名利双收。

一个公司的利润自然高于薪资世界的经济趋势,这也是经济制度自然而然的经济比例。

⑵ 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

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上的公共利益,网络扫黄等内容。网络监管分为:网络营运监管、网络内容监管、网络版权监管、网络经营监管、网络安全监管、网络经营许可监管等。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经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2000年9月25日公布施行。该办法共二十七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四条,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五条,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经2002年8月14日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设立审批,并负责对依法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公安机关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信息网络安全、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登记注册和营业执照的管理,并依法查处无照经营活动;电信管理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分别实施有关监督管理。”
国务院于2002 年9月29日公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作为一部行政法规,它规范了网吧的经营秩序。规范公安机关对申请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进行信息网络安全和消防安全审核;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最低营业面积、计算机等装置及附属设备数量、单机面积的标准,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规定,并发给《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或企业形式经营的单位进行注册登记,并发给营业执照。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十二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3月20日起施行。
网络安全与规范在过去一年里是中国社会关注的一大话题。多位受访代表委员认为:中国的网络监管正在探索中起步。
过去的一年,中国的网络管理部门先后做出多种尝试,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上的公共利益,这里面既包括得到公众广泛支持的“网络扫黄”专项行动,也包括推行在做法上有异议的绿坝软件的尝试。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说,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正处在不断摸索与完善的阶段。他说:“互联网一直在快速发展之中,网络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政府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关立法和治理措施,才能真正确保互联网的安全。”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年增长率为28.9%。中国手机网民2013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人,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如何为数亿网民提供一个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是政府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郭国庆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对于政府的网络监管行为必然存在诸多不同观点。他说,有些观点认为,政府对网络的监管是一种对自由的干涉。事实上,即便是在欧美国家,也同样存在对网络的监管,并不是各种网络信息都可以放任自流。
“中国对互联网监管手段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监管的手段和对象,都是必须首先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说。他表示,管理的目的不是将中国封闭起来,因而在监管手段上必须符合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对于网络管理的政策发布,侯欣一委员建议说,政府在推出新措施时应充分征求和了解各方意见,给出一个公告期,让民众有心理准备。
事实上,中国政府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政府在监管过程中注意不断创新和汲取他国成功经验,更是充分发挥了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的巨大作用。
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无论是中国普通民众也好、西方社会也好,对于正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网络监管,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和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样的氛围也需要靠政府通过自身努力来营造。

⑶ 网络侵权法规是什么

第三章 网络空间侵权法

网络空间发生最多的违法行为是侵权。

第一节 侵害网络通讯自由之行为

在网络个人通信自由问题上,一向以崇尚自由闻名的美国人又一次否定了联邦法令。作为美国《通信法(1996)》(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一部分的美国《通信规则行为法令》(CDA)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这部法令在第223条中禁止人们通过互联网络发布猥亵资料或“明显的冒犯”资料给未成年人;违反这项法令者将被罚款和2年监禁。在大多数人看来,国会通过的这项法令的目标是正当和重要的。但在该法生效后仅几分钟,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就向费城联邦法院递交了起诉状,控告CDA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原告对该条(a)(1)B 、(2)和(d)(1)、(2) 条款提出质疑。1996年7月,由费城联邦法院三名法官组成的法庭推翻了被质疑的CDA条款,认为该法违宪。被告不服,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1997年6月26日,最高法院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历史性判决,推翻了限制猥亵图画和文字上网的通信行为规则法令。认为网际网络应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做出的此判决,判定CDA的所有主要条款侵犯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这等于认定政府对网际网络内容进行审查是非法的,它标志着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让成千上万的互联网使用者受到了言论自由条款的全面保护。

在个人通信秘密和隐私的保护问题方面,虽然从理论上讲电子邮件(E-mail)不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通信方式,邮件在传输过程中有被篡改的可能,但人们对以个人密码加密保护的邮件还是倾向于信任的。在这里发生的侵权最多的是所谓“黑客”的闯入,他们将邮件的内容改过之后再发给收信人,这样收信人看到的就不是真正的发信人发过来的内容。一般情况下,被侵权者很难发现和追踪“黑客”,更别说抓住了。另一种情况是ISP把其客户的邮件非法转移或关闭,造成客户的邮件丢失和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泄露,这与私自开拆他人的信件、侵犯他人通信秘密实际上没有区别。只是现在各国的刑法还没有一个正式承认电子邮件的合法地位。但从长远来看,电子邮件取代大部分传真、普通纸质载体的信函已是必然。在法律上确认电子邮件的地位将使法律更加完善。在中国的法院,近两年审理了几起关于网络侵权的案件。其中一起是发生在北京大学两个共同使用一个电子信箱的学生之间。他们以该电子信箱向美国大学申请奖学金,其中一个以另一个人的名义向美国某大学发送了一封拒绝接受该校奖学金的电子邮件,从而直接导致被冒名的原告方留学计划未能实现。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始终不承认有冒名行为,法院、原告也无充分证据,但在庭下,被告承认了过错。这起侵权案因为是中国首例通过诉讼解决的,在当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中国新华社、美国自由之声电台(VOA)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但它对司法实践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垃圾邮件(Junk email),即邮箱中充斥着大量与本人无关的内容。垃圾邮件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引爆邮箱,使其无法正常使用。因为,邮箱是事先设好的一部分磁盘空间(一般为一兆或两兆),一旦邮件的总量超过这一容量,邮箱就会难以工作。而在网上以发送大量垃圾信件的方式破坏一个人的邮箱易如反掌,如采用某软件或方法即可按设定的时间和内容不断地向目标发起攻击。一旦目标因过载而瘫痪,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也随之丢失。采取过滤的办法是比较稳妥的,即设定接受哪一类人或哪一类内容的邮件,但其它有价值的内容也会因此而被扼杀在信箱之外。另外,大量垃圾邮件,浪费了以自负费用为特点的网络用户的金钱和时间,造成了网络系统的紧张。治标又治本的办法是采取措施对付滥发邮件的人。在邮寄广告中,个人用户可以以广告发布者侵犯隐私权为由诉其停止侵害,在传真广告中,有的国家有专门的法令管制滥用他人传真纸的传真发送。在网络广告中,理论上这种救济方法虽也可行,但网海茫茫,要找到真正的广告发布者,实在非容易之事。所以,尽管网络用户一再抱怨,但很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令人感到振奋的是,美国法院最近对有“垃圾邮件大王”之称的华来士(Wallace)及其公司进行了制裁, 它为电子邮件的管理拉开了序幕。华来士是一家促销公司的所有人,他主持开发了电子邮件快速发送软件,并向很多ISP的用户散发过商业广告性质的电子邮件,而且有时盗用ISP的名义(通过改变回邮地址即可),造成用户抱怨不已。大脚公司(Bigfoot Partners Ltd.)和大地连线公司(EarthLink NetworkInc.)分别在纽约联邦法院和加州落杉矶县高等法院对其提起诉讼。五个月后,纽约联邦法院做出裁决,要求华来士将大脚公司及其客户的电子邮件从他的网络内清除,如果华来士或其代理人再向大脚公司的用户散发垃圾邮件或盗用该公司的名义发出这类邮件,华来士或他的代理人每天将要缴纳一万美圆罚金;落杉矶县高等法院根据有关禁止非法穿越私人领地的法律做出裁决,禁止华来士向大地连线公司的用户发出任何垃圾邮件,华来士向受害用户书面道歉,保证如再有类似行为,将会被判罚一百万美圆。法院认为,网络公司的网络可被视为该公司的领地,因此,华来士向公司的用户散发垃圾邮件,等于非法侵入该公司的领地。但在整个加州,针对是否应管理电子邮件仍存很多争议。反对立法的一方从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立场出发,认为发出电子邮件与公民言论自由属同一范畴,有些人愿意接收这类广告,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但大多数人赞成限制滥发行为。

此前的1997年7月,美国内华达州第一个对电子邮件进行了立法,对滥法发电子邮件进行监管; 1997年春,康涅迪格州通过了消费者隐私权法案,其中对采用电子邮件形式散发的广告进行了限制, 但声势不大。此番法院以判例的形式确认了垃圾邮件的性质,相信对垃圾邮件进行立法管理的州还会增加。华盛顿州便是其中之一。华盛顿州的这项将在90天后生效的法案规定:不准发出大量电子邮件者隐藏发函的地址,不许掩饰传输的路径,也不许在电子邮件的主题项提供误导的讯息,如鼓吹暴富计划、疗治偏方或露骨的色情资料。新法案禁止从华盛顿州的电脑发出欺骗性“眉头词(Header)”的电子邮件,也不准发出这类电子邮件到发送者已知或有理由相信收信人是该州居民发送者必须确定收信人是否住在华盛顿州。对于惩罚措施,该法案规定:收到这类电子邮件的个人,可针对每件违反该法案的邮件索赔高达500美元的赔偿金,而网络服务商每件则可索赔高达1000美元。 这项法令最致命的弱点是没有说明由谁来、如何执行它。

在Usenet(新闻组)的讨论中,违反网络通信秩序的是大量重复张贴某一信息(re-posted message, SPAM)、张贴类似于抽奖链的信件(Postal Lottery Chain Letters, MAKE MONEY FAST)、发送大量带有二进制密码的讨论组(Large Binary Encoded message in discussion groups)及其它违反正常新闻组章程的行为。这些行为,都给网络使用者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毕竟, 新闻组需要所有使用者的合作,这种接受信息者自担费用(通信费、存储费等)的通信交流工具如果让那些违反正常通信秩序的人经常介入,无疑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对付这些行为所采取的方法几乎还处在道德领域,通常的做法是先劝说行为人收敛,当一切说服教育都无效时,宣布新闻组“死刑”(UDP,Usenet Death Penalty)。

第二节 网上诽谤和隐私权

互联网络这种媒体其覆盖的广泛性和传播的及时性是其它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一点被一部分人用到了不正当之处。在网络上发布诋毁、诽谤他人的言论易如反掌,而且“效果”惊人。1997年夏天,在网上发生了一起“中国毒岛事件”。事情的起因是国内杀毒软件专家王江民在其开发的软件K300中添加了被称为“逻辑炸弹(Logic Bomb)”的反盗版程序,凡是使用该盗版软件者,其计算机程序将被锁定不能正常使用,必须找江民来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使用盗版软件方能解开逻辑锁。国内某些软件商于是在网络公告牌(BBS)上以匿名形式大肆攻击王江民的做法,并免费散发破解逻辑锁的程序。 姑不论江民公司私自添加这种计算机程序的行为是否违法(虽然公安部门对江民公司进行了处罚,但这并不说明江民违法,事实上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当的自卫行为),单说诽谤手法就足以说明网络上BBS的厉害。此后不久,公安部发布了关于管理网络上BBS的法规。要求网络服务商对其公告板的管理负责。

澳大利亚的判例法也有类似的案例。在1994年西澳大利亚大学Rindos博士诉某网络用户案中,该用户在网络新闻组(Newsgroup)上发表了贬低其学术能力的言论,原告Rindos以被告对其进行诽谤为由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Rindos 胜诉。该案表明,网上发布的任何信息,即使是仅在少数几个人中传播的,都有被无数人看到的可能性。一旦带有对被议论对象不利的性质,就有被控诽谤的可能,发布者就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网上聊天(Netchat)室与新闻组的传播手段大同小异,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随意发表言论,如果涉及他人隐私、阴私,无异于在公共场所揭人疮疤;在聊天室大放厥词,违反网上礼貌是必然的,还往往涉及诽谤。

在网上诽谤中,由于原告很难直接找到诽谤者,故直接起诉网络服务商者居多。1995年5月美国纽约高等法院的判例就是典型。在该案中,提供网络联机服务的美国第三大ISP--Prodigy Service公司因其在系统公告牌上登载了一条指责某证券公司 (Oakmont)具有欺诈的信息而被控犯有诽谤渎职行为。理由是该网络商对其公告牌上的信息进行了编辑控制。法院以Prodigy Service公司未能适当履行服务商其本身的监督职责而判决对由其用户发出的信息承担责任。

第三节 ISP责任与广告法

合理规范ISP的责任,不但有助于ISP自身的发展,繁荣信息产业,而且,对于ISP的用户的违法行为,也有预先防范的作用。

ISP潜在的责任多因诽谤和侵犯版权引起。看一家ISP是否负诽谤责任主要看它是否控制或监督了公告板上的内容。如果它试图监督或控制公告板上的内容或试图控制所上载的信息,那么它就可能因它是上载信息的出版者而承担诽谤的责任;如果不是这样,它只作为发行者而不负诽谤的责任。

在Cubby, Inc V.CompuServe Inc.,案中,CompuServe被裁决不承担因其独立的用户在网上张贴诽谤性言论的责任。法院认为:CompuServe 实质上是一家通过向它的用户收费的形式营利的电子图书馆,它拥有大量的收藏和出版物,它与公共图书馆一样并不能编辑、控制出版物的内容,要求它对每一可能带有诋毁的内容进行审查就象要求经销商一样是不切实际的。

但在另一判例中,Stratton Oakmont, Inc. v. Prodigy Service Co., 也就是上节提到的案例。 法院认为,Prodigy公司在广告中称它是以家庭为导向的网络公司,它有很好的防护系统和软件,能够授权信息的张贴者利用或移走公告板上的内容,因为它试图控制公告板上的内容,这样它就与出版者一样,应承担因贴诽谤性言论的责任。

ISP的另一潜在责任是侵犯版权。在Playboy Enterprise, Inc.v. Frena,案中,Playboy 起诉一家网络服务提供者,因为这家公司的一个用户未经允许,将一带有Playboy 版权的照片上载到了网络上。虽然它并不知道该照片是他人有版权的,法院还是判决网络服务提供者对此负传播和未经授权复制的直接责任。

由此看来,美国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所要求的责任是很重的。在中国,虽然没有现实的判例反映ISP的责任,但有关法规对ISP的责任与此相同。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中国电信)在国家公用电信网基础上建立并垄断经营的提供多媒体通信和信息服务的网络--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与CHINANET不同)是中国规模最大、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服务商。中国原邮电部 (现为信息产业部)1997年9月10日颁布、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接入服务经营者(ISP)和信息源提供者的概念。该法规定:信息源提供者应对其向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所提供的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承担主要责任;同时网络经营者和接入服务者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网络诽谤和侵犯他人隐私权方面,涉及最多的也是ISP的责任问题。德国的多媒体法根据德国可适用的一般法律,首先规定ISP应对其制作的内容负责;其次,如果ISP知道他人制作的信息内容,能够采取技术手段避免其使用,而且可以合理预见见到应避免其使用,则ISP应对他制作的而由其提供给用户的信息负责,也就是说,ISP应与信息制作者共同承担责任。在“合理性”问题上,德国采用的是与英美法相近的衡平法来判别合理性。另外,该法还规定ISP仅对接受其服务的第三方信息不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责任的承担者是该信息的制作者和将该信息发送到相关网络的一方。该法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制定了不同于以往的保护法令。因为现代网络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已经使人们很轻易地获取它所关注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个人的资料,对于寿险公司、银行、零售商等很多机构是必不可少工作。多媒体法尽管没有发布特别的保护个人资料的条款,但在使用数据保护的一般规定中有所涉及。如ISP应通过对系统的适当的技术和结构设计避免他人收集个人数据。只有在用户同意或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才可使用用户的个人资料。最典型的是网上结算。包括网上存款、付款(Online Payment)在内的多种网络服务都应允许用户使用匿名或假名。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国务院1996年2月1日颁发、1997年5月20日修正的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1998年3月16日颁布实施)对接入单位(即ISP)及其下级单位(在ISP进行虚拟主机、托管服务器的机构或个人)、用户(具有ISP联网帐号的个人)的要求类似于若干年前中国的保甲制度。按照该规定实施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接入单位应当服从互联单位(指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学技术网等四个网络—笔者注)和上级接入单位的管理;与下级接入单位签定协议,与用户签定用户守则”,这样分级管理,层层把关,以保证网络的最终使用者即用户遵守《办法》第十八条“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得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不得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它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第廿条“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和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发现有害信息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不得使其扩散。”

鉴于ISP的责任,ISP在与其用户、客户交往时,就要注意防范这些风险。最好的办法是与用户或客户签定书面的协议,声明:用户应知晓ISP不控制、管理他们的内容;用户应知道他们的内容在进入公共领域;用户应保证他们对其所上载的内容拥有完全的权利;ISP 不承担任何决定所上载的内容是否为受保护的或是为其他用户使用的责任。此外,ISP还应与用户签定赔偿条款,用以补偿因诉讼所带来的第三方责任(包括不当使用、出版、分销、演示受保护的内容等)的损失。这虽然不是十分保险,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责任。

各国对于网络广告的管理,几乎都是空白。网上信息传播的特点,使得人们难以识别到底是广告还是一般信息。但不容人们忽视的是,网上真正意义上的广告已经越来越热,网上广告收入每年增长率都在100%以上。著名的搜索站点Yahoo 1997财年仅广告收入就达5,400多万美元 。国内一家网络服务商瀛海威通信的广告收入也占它业务收入很大部分。但瀛海威并不是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注册的广告服务商,那么它的广告收入是否因超越经营范围而成为非法所得?一方面中国的《广告法》中没有具体规定网络也是广告的载体,只是规定“及其它一切媒介”,(这种纯粹立法技术上的问题对于执法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如果承认网络上广告的合法性,那么,网络服务商就要受广告法的约束,而广告法也具有地域性的局限,如何规范网络上广告的秩序仍是问题。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在网络上推销其寿险,险些遭到英国客户的起诉,因为这种推销行为在英国是违法的,这家保险公司为避免在英国的业务因漫长并且纠缠不清的诉讼而受损,明智地关掉了在英国的网站代之以只对北美的用户开放。

网络上另一种广告经营手段是通过向广告发布者提供专用的软件或为其通过该软件快速、大量发送电子邮件达到促销的商业目的。这种软件一次可以发出成千上万个电子邮件,通过在网络上搜寻电子邮件地址和从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处得到ISP用户的资料,软件自动将商业广告性质的信息送到网络用户。这种广告经营行为也是传统广告法所没有涉及到的。但因为它是让接收者付费的信息,所以遭到了大多数网络用户的反对,在本章开首已经介绍了美国一些州对这类广告进行立法限制或禁止的法律和判例。现在台湾开始有人汉化这类软件。将垃圾邮件的做法移植到华人世界,大概也难以长久。

⑷ 李欲晓的主要成就

社会职务包括科技部国际合作同行专家、文化部网络游戏审查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教育网络联盟顾问、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网络治理负责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丛书总负责人、北京市通信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顾问、海淀区科技委评审专家等。
李欲晓教授长期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于2000-2001年参与组建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并长期担任协会秘书处的领导工作,起草公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2002-2005年负责组织编撰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4年主持起草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共电子邮件服务规范》,成为国内互联网应用领域的第一个行业规范;主持撰写的“反垃圾邮件立法研究报告”推动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2005-2006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做网络法、知识产权与网络治理方面的研究,回国后负责网站备案管理系统的建设。
2008年到北京邮电大学工作,担任人文学院院长,2009年成立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四十余项,涉及网路治理、网路法律、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以及网络舆情、社交网络、新媒体、网络融合、网络应用与创新等多个领域;主持网络治理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的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建设了一支覆盖法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的多学科、多领域的复合型研究队伍,在网络法律与公共政策及新媒体的研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李欲晓教授长期从事于互联网治理和网络法律的研究,对互联网的发展和服务社会有着深刻而敏锐的感触,他的科研成果为国家有关部门的互联网治理和法律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打造开放式的学术研究平台同时,他也着力于构建中外网络安全与法律方面的民间沟通平台,并先后在2009-2011年召开三次互联网治理与法律论坛,邀请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热点问题,其中2011年10月18日,由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政策所、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协办,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支持的“第一届网络空间国际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互联网治理与法律论坛”召开,到会嘉宾120多人,其中来自国外的专家学者就将近50人。他还开展了和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华交流奖学,对提升我国互联网法律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欲晓教授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积极支持大学英语的改革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扩展。在他的推动下,人文学院语言实验室申报成为国家级语言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邮电大学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共同建设的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也成功创办;他还牵头组建了北京邮电大学孔子学院学术委员会,支持南太平洋大学成功将汉语设为学分课程。担任国际学院院长以来,他重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先后与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兄弟院校就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结合国际学院的特点组织召开了教学质量研讨会,设立了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教改项目,为保持和提升北邮的国际合作办学水平和未来发展空间发动全院力量进行全方位的筹划和准备。
李欲晓院长曾多次代表中国互联网行业参与国际互联网会议,阐述中国的互联网政策和治理理念,受到中外互联网学术界所关注。他是中美互联网论坛、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新型国家互联网圆桌会议和中韩互联网圆桌会议以及中德法制国家对话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主要媒体均对其进行过专访。2012年12月19-20日,李欲晓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组采访,对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及立法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撰写文章,阐述中国网络立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6年3月25日,李欲晓教授当选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

⑸ 新华社评明星违法代言虚假广告乱象,这种现象要如何避免

新华社评明星违法代言虚假广告乱象,这种现象要如何避免?现在我们的社会对一些明星的所作所为本来就非常不满,对一些流量明星的态度更是下降到了最低点,而有一些明星却违法去代言虚假广告,这样的行为更加难以容忍,明星作为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要为他们所代言的商品负责,如果这些商品出了什么质量问题,这些明星难逃其咎。

一,经济利益至上

现在有一些商家和流量明星,经济利益至上的行为遭受了许多网民的非议,这也无可奈何,这些商家的产品质量本来就不过关,还依靠着流量明星的人气,强行去宣传欺诈消费者,通过欺骗危害消费者安全权益的行为,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以上,欢迎大家补充评论,写作不易,欢迎各位点赞关注

⑹ 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完善了什么规定

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完善了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明确惩罚性赔偿原则等,为创作者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一步“撑腰”。

著作权维权“得不偿失”,是当前著作权保护的一大难点。新修改的著作权法规定了一系列惩罚措施,大幅提高了侵权违法成本。对于故意侵权,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赔偿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6)新华社网络立法扩展阅读:

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回应了很多现实需要

例如完善作品的定义和类型,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改为“视听作品”,意味着网络短视频等新类型作品将被纳入保护范畴。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变为开放性的“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能更好地包容文艺创作和科学技术发展。在著作权集体管理、作品登记、职务表演等方面也作出调整与规范,避免出现“不知道向谁付钱只好侵权”“无法证明本人创作在先”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强调保护著作权与提倡信息共享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完善了著作权合理使用方式,并增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要求行政与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积极寻找利益平衡点,让创作的源头与分支能够在法律标尺之内充分涌动。

⑺ 在团支部里,写沉迷网络的建议

法国专家告诫青少年
莫染电子游戏“毒瘾”

作者:杨骏 2005年3月21日 来源:南国都市报
据新华社巴黎电(记者杨骏)沉迷于电子游戏会造成什么后果?过去人们也许会说可引发癫痫、传播暴力、耽误学习。然而现在,许多学者把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同于染上毒瘾,其危害性已大大超过人们过去的认识。

近期的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认为,目前国际上的电子游戏分为单机电脑游戏、游戏机游戏以及电脑网络游戏。青少年本身心理抵御能力就弱,而随着这三类游戏越来越逼真,他们对游戏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种电子游戏“毒瘾”能导致疾病、严重的社会交流障碍,对亲情和社会的冷漠等,已成年的青年人甚至可能因此失业,或者与恋人或配偶分手。

过度沉迷于电脑游戏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严重危害。法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瓦勒尔建议:一、玩电子游戏,尤其是容易上瘾的网络游戏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二、尽量在受到有关部门监督的正规网吧玩游戏;三、找到其他可以打发业余时间的活动;四、加强体育锻炼;五、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多交朋友;六、即使对游戏非常喜爱,也最好由一个以上的同伴陪同一起玩,以便互相提醒适可而止;七、如果难以割舍自己构筑的网络游戏角色,可以尝试将“角色”有偿转让给其他网上玩家。瓦勒尔说,如果青少年对电子游戏欲罢不能,以致长期对周围事情不管不顾,就应及时去看心理医生。

韩国政府部门:
协助家长帮孩子戒“网瘾”

作者:张利 2005年3月21日 来源:南国都市报
据新华社汉城电(记者张利)青少年“网络中毒”现象在韩国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引起了韩国社会的普遍重视。韩国信息通信部和韩国信息文化振兴院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网络中毒咨询中心”。

韩国信息通信部还提出了个人预防和治疗“网络中毒”的一些建议:一、不漫无目的上网浏览,给自己定好上网时间并明确上网目的;二、尽量在公共场所上网,这样能预防在隐秘空间上网所容易造成的虚拟空间“中毒”症;三、删掉电脑中的游戏,把电脑用作工作和学习的工具;四、做有规律的运动,不要在电脑前吃饭;五、即使去网吧也要同朋友一起去;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来做,以消除少上网所带来的空虚感。

那么家长面对孩子的“网络中毒症”应采取什么措施呢?韩国延世大学一位教授提出了解决孩子“网络中毒”的三步走办法:

第一阶段,确认孩子什么时候上网和上网都做些什么,也就是了解上网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随着这个过程的进行,家长和孩子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共同想法和同伴感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中家长一定不要跟孩子说你少上些网、少用电脑之类的话,否则前功尽弃。

第二阶段,要向孩子介绍跟电脑同样有意思的其他事物,也就是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能够替代上网的其他事情。

如果孩子已经完全痴迷于网络,家长根本无法同其交流时,就只能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尝试狠下心来,要一看到孩子就问“你怎么不上网啊?你怎么不玩游戏啊?”,“玩了这么长时间,怎么等级才30还没到50啊?”。一般来说,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即使是自己所沉迷的东西,只要别人强迫,也会失去兴趣。当然,这个方法是万不得已才能去试。

暴力多管理乱 纽拟立法限18岁以下进网吧
2005/05/07

美国纽约市议会5日宣布,将率先在纽约市立法限制18岁以下的青年进入网吧。

纽约市华人市议员刘醇逸表示,网吧管理秩序混乱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立法管治。

据不完全统计,纽约市现有网吧上万家,分部在不同区域,学校和移民聚居地最为密集。

上网速度越来越快,让进入网吧打游戏的青少年学生兴奋不已。有人宁可逃学也要待在网吧,饿了简单将就一点,有人一玩就是一整天,家长实际并不知情。

警方的记录显示,网吧内容易滋生暴力事件,仅纽约皇后区上半年因网吧打架而接到的报案电话就不下上百起,滋事者大都是十几岁的学生。去年以来,警方在曼哈顿取缔了大小二百多家违规网吧。警方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潜在的问题确实不少。

纽约市市议员刘醇逸表示,网吧业主不得允许学生在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上课期间进入网吧。

刘醇逸说,这项法案将要求所有网吧要有执照,限制18岁以下学生进网吧,该法案已经得到纽约市议会消费者事务委员会的一致同意,纽约市议会即将表决通过。

刘醇逸表示,这项法案的通过几乎没有什么障碍,因为关键是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日本采取措施
让青少年远离网络危害

作者:何德功 2005年3月21日 来源:南国都市报
新华社东京电(记者何德功)在日本,如何让青少年上网趋利避害已引起广泛关注。

部分日本青少年中有一种“网络中毒”现象,特征是上网废寝忘食,感情和行动受到网络虚拟空间的左右,有时分不清现实和虚拟空间的区别。

为了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保护儿童远离网络危害,日本有关组织会经常举行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的网上安全冲浪讲座,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上网。在体验网上冲浪乐趣的同时,孩子还能掌握避开危险信息的方法。而家长和孩子一起决定上网时间,还有助于孩子戒除网瘾。

日本文部科学省呼吁学校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网络免疫力。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电脑教育开发中心向各学校发放了《信息道德指导案例集》,以有害网站、交友网站、电脑病毒为主题,用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真实案例,讲解青少年戒除网瘾和应对网络问题的方法。

查看作者近期的新闻作品:何德功

---------------------------------------------------------------
这是我搜集的一些相关文章,我最近正准备写一些与网瘾有关的东西,如果你也是为这方面准备的,可以常联系。

⑻ 个人信息被泄露而遭受网络暴力,相关人员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未经他人同意对他人个人信息进行传播、公开的行为,在民法上构成对于他人隐私权的侵权,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此处对于侵权责任的承担,包括道歉、精神损害赔偿等方式。

同时,有针对他人个人隐私编造不实言论、捏造事实、公然侮辱辱骂、进行恐吓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或将面临拘留或罚款的处罚。

(8)新华社网络立法扩展阅读

辛巴辛选事件:公共事件已成为网络暴力的狂欢场

辛巴本人大概没想到,仅因为一款燕窝产品,自己陷入了网络暴力中。在所售燕窝产品被举报后,于11月27日,辛巴辛有志发表声明承认带货的燕窝产品实为一款燕窝风味饮品,不应当作燕窝制品进行推广。同时因品牌方回避,决定积极回应以解决问题,愿意主动先行退赔,启动“退一赔三”计划,赔偿金额总计6000余万。

在退补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一篇“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辛巴辛有志及辛选公司进行“立案调查””的文章在互联网流传。此消息一经传出,网络上瞬间沸腾了起来,引起多方媒体以及吃瓜网友的转载和揣测。

近日,标题为《辛巴被立案调查,由于涉案金额过大,或面临15年有期徒刑》和《辛巴案或面临15年徒刑,相关股份跌停》等等关于辛巴辛有志因燕窝事件被“获刑”的新闻或自媒体文章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

所谓三人成虎,积毁销骨,当大家都在跟风蹭热度的时候,事实的真相也就越来越模糊。但在12月10日,新华社发布一篇报道:称广州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只是说在调查之中,没有说立案调查,最新的进展会再向社会公布。对比前方各种“被判刑”、“坐牢”的报道,新华社的这篇报道用事实给了跟风的大家“一记耳光”。

与此同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对辛巴进行审查只是监管部门的正常流程,主要是调查直播是否夸大宣传,并非产品的问题。而且行政流程不等同于公安机关的办案,更不是审判,要理性看待事件本身,在结果未出之前,也请勿危言耸听,以谣传谣、传谣信谣。

网络暴力和谣言的治理需要多方参与,但作为个人,公众也需要树立强烈、自发的责任感,抵制谣言的传播。依法发声、“键”下留情,守好对别人的言行边界,也是为自己筑起安全空间。

⑼ 中国法律,那一些网络发布的法律法规才是合法的有法律效力

新华社,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各省市政府的官方网站,各大门户网站,各专业的法律网站,都是没问题的。说网上公布的一律别信是扯淡。

⑽ 新华社: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

新华社10月23日消息,为积极稳妥推进立法与改革,引导住房合理消费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平稳健康发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一、试点地区的房地产税征税对象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类房地产,不包括依法拥有的农村宅基地及其上。土地使用权人、房屋所有权人为房地产税的纳税人。非居住用房地产继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执行。
二、国务院制定房地产税试点具体办法,试点地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试点地区人民政府应当构建科学可行的征收管理模式和程序。
三、国务院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统筹考虑深化试点与统一立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情况确定试点地区,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本决定授权的试点期限为五年,自国务院试点办法印发之日起算。试点过程中,国务院应当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授权期限届满的六个月以前,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试点情况,需要继续授权的,可以提出相关意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条件成熟时,及时制定法律。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试点实施启动时间由国务院确定。

热点内容
经济法年假试用期 发布:2024-11-07 12:26:11 浏览:270
合同法分则案例ppt 发布:2024-11-07 12:23:35 浏览:429
法治四章 发布:2024-11-07 12:11:47 浏览:190
2009年来国家新发布实施的法规有哪些 发布:2024-11-07 12:06:25 浏览:550
中央对司法工作 发布:2024-11-07 11:38:01 浏览:859
伊川法院投诉 发布:2024-11-07 11:15:25 浏览:202
昨天社会为法栏目组 发布:2024-11-07 11:07:25 浏览:196
行政审批改革行政法 发布:2024-11-07 10:51:19 浏览:895
2019年司法考试报名时间 发布:2024-11-07 10:44:41 浏览:955
法律硕士在法院有用吗 发布:2024-11-07 10:40:53 浏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