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营论

道德经营论

发布时间: 2022-04-26 04:59:01

A.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并不是互斥的。
市场经济应该是道德的经济,当缺失适当的专道德力量的引导,整个社会属倾向于投机取巧而非去创造社会价值,那这个的社会的经济也是无法得到长久的正常的发展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道德观也必将产生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要求全社会各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
论语上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爱财也必须恪守道德观念,取之有道。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也只有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B. 道德对企业经营有多重要

企业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道 德通过道德规范、道德教育、道德评价、道德行为等来调节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企业道德建设的意义:①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层次企业道德蕴涵着企业是各种权利和义务的道德实体。企业的行为必须是负责任的,即企业的行为要顾及到消费者和其它社会成员的权利。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于企业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希望企业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对员工、竞争对手、所在社区负责等。这些都要求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自身层次,这样才能适应环境变化,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除了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旺盛的创新意识、崭新的人才观念外,无一例外,都拥有企业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而且都对企业道德建设和实施非常重视。如索尼公司提出:“以提高索尼集团的企业价值为经营的根本,把自觉性和自律性的道德标准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成功的企业都向我们展示了道德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道德建设不仅是企业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②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控制的有效性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社会经济实体,必须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任务,即要追求经济和利润的最大化。为了实现企业目标,需要对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进行约束。企业制度以其强制性、严格性对人的心理产生震慑作用,影响员工的行为。但如果仅以制度进行约束,势必造成生产经营和资源配置的扭曲、僵化,使企业走上畸形的发展道路。而企业道德具有柔性,能在企业制度触及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非正式关系,影响员工的行为。所以,道德建设能弥补制度控制的不足,提高控制的有效性。事实上,道德建设也是一种事前控制的手段。由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层级之间、工作团队之间的关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已不可能对每个工作单元每一时刻进行全面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可以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③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企业竞争力,我们经常提到的是企业核心技术、内部管理、营销能力、企业文化等,这些都是企业外在竞争力。支撑这些外在竞争力的是企业的道德。企业规模越发展,道德对外在竞争力的影响越大。
一个没有道德的企业,它的外在竞争力也不会持久。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竞争最终是对消费者的竞争。消费者不仅对产品质量、适用性很注重,而且会更愿意购买那些诚实经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加强道德建设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在充满信任、责任感和抱负的环境中能够取得最富创造性的成果,而这样的环境只有在诚实、信赖、公平、尊重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建成,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开发企业的潜能,增强企业对社会的供给能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竞争就是道德的竞争。

C. 管理道德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怎样正确树立企业的道德理念

企业道德是指在企业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组织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推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综合。 道德”这两个字,“道”原是指人行走的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人们行为必须遵循的道理、规范。“道”与“得”的意思相近,是人们实行“道”的原则,内得于已、外绝于人,便称为“道”。
企业道德既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原则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人格化了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自然求索.社会交往中,所应遵循的旨在调节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他企业、企业与他单位、企业与竞争对象、企业与服务对象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企业道德是企业及员工对共同道德标准统一的认可,它有功利性、群体性、实践性、继承性和时代性五个方面的特征。企业道德具有功利性是由企业作为以盈利基本为目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在企业与市场以及社会的各方面关系中道德因素之所以成为必要和被看重就是因为企业道德的完善能够直接或间接的给企业带来利益和发展,企业道德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武器之一。群体性也是企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道德属于一种群体道德,群体的自我约束越健全,其道德形象就越完美。从职业道德方面来看,企业道德约束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是一个群体,只有这个群体的总体道德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说企业道德水平在改善。道德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本质地讲,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实践精神本性决定企业道德也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企业道德蕴藏在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而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具体的行为,具有讲求实践的特性。此外,企业道德也不是无本之木,它是在继承历史上有关经济活动方面的道德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然,企业道德产生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的,即企业道德所具有的时代性的特征。企业道德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之下,当前的企业道德要求已经不完全同于最初的标准。 企业作为市场的细胞,其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又必须使自身的获利过程同时也成为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即必须注重企业道德。

D. 经济道德的经济与道德

市场经济和道德情操是什么关系?这两者是相互排斥、对立还是相辅相成?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树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情操?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情操或规范?
这个问题与市场经济是同步出现、必然发生的。但是,作为一种常规,同经济体制的转型相比,道德规范的转型在时间上会有一定的滞后,它需要更漫长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可是最近出现的一系列事件还是使我们感到,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重拳出击实施政府监管,已是刻不容缓。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而食以安全为首。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刚过去不久,最近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新的毒奶粉事件,还有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新花样。在海峡对岸又曝出了更吓人的塑化剂事件,其影响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前所未有,大陆也未能幸免。广大民众对不法之徒既愤怒又无奈,甚至不免叹息:“市场经济恐怕就是如此,计划经济时代就没有这些事,至少没有这样严重和普遍”。这些认识无形之中也滋生了某种市场经济和道德情操难以相容的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中,似乎也反映了认为两者不可相容的倾向。多年来,我们总是相信市场经济同私有制的联系,而市场经济的本质之一就是自利、追逐最大利润;至于以利己本性和“利润最大化”为特征的所谓“经济人”,则更是现代经济分析中十分流行的理论假说和分析前提,并且认为其正确性毋庸置疑。对西方经济学及其历史稍有了解的人早就听说了所谓“亚当·斯密问题”,往往相信亚当·斯密的著作就体现了对市场经济和道德情操的相互对立、排斥的理解:据说斯密《道德情操论》(1759年初版,作者生前出了六版)的基础是利他主义,而《国富论》(1776年初版,生前出了四版)的基础则是利己主义;前者塑造的是道德人,后者塑造的是经济人。
我们知道,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是市场经济论和道德情操论的先哲和权威,如果他的学说真是这样,那就不必白费力气去追求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统一了。因此,我们需要对斯密学说的内涵和本质加以深究。
“亚当·斯密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所谓“亚当·斯密问题”,最早是19世纪上半期由德国旧历史学派提出的一种观点,此后在西方学术界广泛流传,被学者们加以引申和扩大。前苏联学者(如卢森贝)接受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判断,中国学者也不例外。
在《国民经济学的现状和未来》(1848)中,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BrunoHildebrand)指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的是“唯物主义”,即人性自私论。接着,卡尔·克尼斯(CarlG.A.Knies)在《历史方法论的政治经济学》(1853)中第一次提出,斯密1766年去了法国之后,受到法国重农主义首领魁奈的自然秩序观的影响,才在写作《国富论》时改变了观点,从《道德情操论》注重精神追求的利他主义转变为注重个人物质利益的利己主义。
斯卡尔茨基(Witold von Skarzynski)充分发挥了这一观点,1878年,他在《亚当·斯密作为道德哲学家与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中郑重其事地提出了斯密的“理论转变”(Umschwungstheorie)。从此,“斯密问题”这一说法俨然成型,逐渐成了一些学者热衷的话题。
斯卡尔茨基的观点又是由伯克尔(H.T.Buckle)引起的,伯克尔1861年在《欧洲文明史》(第二卷)中提出,斯密的两部书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斯卡尔茨基正确地拒绝了这种观点,即依靠逻辑的技巧就能使不一致的东西统一起来,但是他又错误地接受了伯克尔关于斯密两部书对人的行为提出了相反论证的说法。因此,他得出结论说,斯密在撰写这两部书之间改变了观点,并进而说斯密不是一个独创思想家:斯密的道德哲学来自哈奇森和休谟,而他的经济学则来自法国学者。于是,他将斯密1759到1776年期间思想的变化归因于他1764-1766年赴法国的访问。
前苏联一些经济学者受德国影响,也认同这一观点。著名学者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史》(该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很有影响)中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研究的是道德世界,在《国富论》中研究的是经济世界。他没有能够把这两个世界联系起来。他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研究经济世界的出发点是利己主义……斯密不能把经济看作是基础,而把观念形态看作是上层建筑。他的二元论是自然的;因为这是受资产阶级的自然本性所决定的。”这就不仅坐实了所谓“亚当·斯密问题”,称之为二元论,而且给出了基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解释。受前苏联经济学界的影响,我国经济学界持此观点者也不乏其人。
不能说对斯密学说的这种理解没有一点根据,但是我们要十分明确地指出,所谓“亚当·斯密问题”原本是一个伪问题,是一个虚假判断。
说它不是空穴来风,是因为斯密两部书论述的起点确有不同。《国富论》的起点是利己主义,这是没有疑问的。他指出,利己的动机和本性是个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劳动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基本途径,而分工则来源于人类本性中的一种倾向,即互通有无,物物交易,互相交换。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和特有。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呢?因为个人不能完全自立,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是不行的。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呢?“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想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又说:“把资本用来支持产业的人,既以谋取利润为唯一目的,他自然总会努力使他用其资本所支持的产业的生产物能具有最大价值,换言之,能交换最大数量的货币或其他货物。”
《道德情操论》的分析则是从个人的同情心和怜悯开始的:“无论人们认为某人会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斯密说,这是一种人人皆有的“原始的感情”。这里所说的显然是一种利他主义。
但是,如果就此断定,《国富论》奉行的是利己主义,而《道德情操论》体现的是利他主义,进而断定斯密的市场经济论和道德情操论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那是对斯密学说的最大误解。
这里讲四个方面:一、斯密所谓“利己”和“利他”的真义;二、两部书共同的利己和利他相结合的人性论基础;三、《国富论》所体现的利己和利他相结合的经济道德观;四、《道德情操论》所倡导的利己和利他相结合的“合宜美德论”。
《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的“利己”与“利他”
在斯密看来,人的本性既非单纯利己,也非完全利他,而是两者兼而有之。由此出发,他正面阐述了新历史条件下应当倡导的道德观。在斯密看来,美德在于“合宜”。
第一,关于斯密所谓“利己”和“利他”的真义。《道德情操论》中所谓“人的利己的本性”,指的是人总是首先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职业和收入,名誉和地位,生存和发展,前途和命运。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感情,也是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利。而所谓利他,则体现为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一系列美德。这同基督教历来的仁慈说教是截然不同的,同利己主义者的观点更是格格不入的。
《国富论》中所谓利己,即自爱(self-love),指的并非损人利己,更不是极端个人主义,而是指与生俱来的个人利益和要求,包括生存权和发展权,或者说合法财产所有权、合法经营权和收益分配权等,那是对封建特权或其他垄断特权的否定,是新兴社会阶层的心声和呼声。而所谓利他,则是指在分工和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通过商品交换为别人和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可以看出,两部书对利己和利他的理解是一致的,不过伦理学的意义要比经济学的意义来得更广泛,后者比前者更具体。它们所体现的都是在推翻和改造了封建社会基础上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新的道德伦理观和经济道德观。
第二,关于两部书共同的人性论基础。斯密两部著作的人性论基础既不是单纯的利他主义,也不是极端利己主义,而是合理的利己主义和高尚的利他主义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国富论》中表现为公私利益协调论,在《道德情操论》中体现为合宜道德论。
先说《道德情操论》。难道它体现的真是所谓单纯的利他主义吗?回答是否定的。事实是,除了将同情心作为分析的起点之外,在往后的论述中,但凡涉及人的本性的地方,他都毫不含糊地指出了人的本性中利己的一面。他说:“人生的伟大目标”是改善自身的条件,谋求自己的利益,包括引人注目,被人关心,得到同情,自满自得和博得赞许。他称利己的动机和感情是“人性中的那些自私而又原始的激情”。他认为,德行最完美的人应该是既能控制自己自私的原始感情,又富于同情心的原始感情的人。他甚至还指出:“每个人首先和主要关心的是他自己。无论在哪一方面,每个人当然比他人更适宜和更能关心自己。每个人对自己快乐和痛苦的感受比对他人快乐和痛苦的感受更为灵敏。前者是原始的感觉;后者是对那些感觉的反射的或同情的想象。前者可以说是实体,后者可以说是影子。”这不就是说,利己是本源,利他是其表现吗?这不就是说,利己是目的和动力,利他是手段和结果吗?
《国富论》则结合经济生活作了明确的表述:人的经济活动的动机是利己的,而人又有交换的倾向或本性(动物没有),因为在分工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若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得交换;要实现交换,只有利他,即为别人或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只有做到这一步,即实现了利他,才能利己。可见,利己动机和交换倾向都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利己和利他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这就是《国富论》的公私利益协调论,斯密据此发展出一整套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和政策。
可见,在斯密看来,人的本性既非单纯利己,也非完全利他,而是两者的结合,兼而有之,利己和利他是人的本性的两个方面。这同人们一般的印象大相径庭。
第三,关于《国富论》所体现的新经济道德观。斯密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证,同时也是对与之相应的经济道德观的论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自由主义精神。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的精粹。奉行这种经济活动原则在斯密看来是正当、有益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增进社会财富。为此,他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过分干预,批判重商主义时期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所施加的种种控制和限制,大力提倡也深信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将生产资源做最佳的配置。显然,他倡导的是一种具有崭新历史内涵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观和经济道德观,它不仅同中世纪的封建道德观相对立,同重商主义的体现垄断精神的道德观也是格格不入的。
2、分工协作原则。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在斯密看来,既是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也是一种应予倡导的道德规范,也就是说,冲破分散的孤立的小生产方式,投身到将劳动和资本集中到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之中,发扬分工协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道德的。
3、商品交换等价原理。这在斯密看来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道德。他将这种等价关系分解为两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的依照劳动相交换的法则,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以后的三种收入交换法则。在他看来,这里体现的是一种自由平等原则。这是对传统道德标准的突破。在基督教的道德习俗中,一味地提倡“仁慈”、“爱人如己”,要求人们具有同情、仁爱、献身的品质和精神,把无酬服务或赠送视为道德和高尚,而将有偿服务或交换视为不道德而受到鄙视。斯密认为,这种道德观不适合商业社会的现实和需要。在商业社会中,人们需要的满足大部分是通过交换和买卖取得,不可能无偿赠送,人们的生活不能仅仅求助于他人的仁慈,必须依靠平等的互利互惠原则,所以,无私奉献固然是道德的,平等的等价的交换也是道德的。
4、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通过分工协作生产出的产品,又通过等价交换,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在斯密看来,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收入分配过程;至于这种分配是否体现了公平合理的精神和道德原则,斯密则给出了两种相互抵触的回答。依据他从原始未开化状态所得出的劳动价值论,他断定这里存在着不平等,因为土地地租和资本利润都是对劳动成果的扣除;然而,当他转向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的新条件和新环境条件下的交换法则时,他又肯定了资本利润和土地地租的合理合法性,声称这时价值应由包括土地地租和资本利润在内的三种收入决定。换句话说,得到劳动工资固然是正当、道德的,得到资本利润和土地地租同样是正当、道德的。这表现了斯密对土地贵族势力的妥协和让步。
5、消费领域中倡导勤俭节约。斯密认为这是资本积累的需要,而资本积累及其生产性地使用,又是发展生产的另一个基本途径。这就是斯密经济自由主义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道德观相比,斯密的这些道德观显然是进步的,甚至具有革命性意义。当然,他所反映的是新兴资产者的利益和要求,必然具有其历史局限性。例如在其分配论中对土地所有者利益的妥协,在其财政论中对君主利益的强调和尊重,等等。
第四,关于《道德情操论》所倡导的“合宜美德论”。斯密着重批判了两种道德学说。从人本性是利己和利他的结合这一点出发,斯密批判了单纯的“仁慈即美德”学说。这是一种利他主义学说,是晚期柏拉图主义信条,也为古代基督教和近代神学家所推崇。斯密认为,不应把仁慈看作行为的唯一准则,事实上,对我们自己个人幸福和利益的关心在许多场合也表现为一种非常值得称赞的行为准则。需要的是两者的结合与平衡。
斯密还猛烈地批判了孟德维尔的极端利己主义(“私人恶行即是公众利益”是其典型的信条),斥之为“放荡不羁的体系”。斯密指出,这种学说的实际作用在于,唆使那种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产生的罪恶,并且抱着过去闻所未闻的肆无忌惮的态度公开承认它那动机的腐坏,所以这种学说显得更加厚颜无耻。斯密深信,孟德维尔的诡辩和欺骗终究会被人们所识破。
从人的本性是利己和利他的结合这一点出发,斯密正面阐述了新历史条件下应当倡导的道德观。斯密的论述无不体现着这种利己和利他相结合的精神。在斯密看来,美德在于“合宜”或“适宜”。所谓合宜(propriety),是指在有旁观者与当事者的场合,当事人的感情或感受应当同旁观者的相一致;或者在只有当事者的场合,当事者的感情和感受应当同有旁观者时旁观者的感情和感受相一致。
斯密认为,这种道德观合乎分工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是唯一正确的道德观,应该而且能够成为社会道德观的牢固基础和主流。这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同整个社会相比,个人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离开了社会,个人难以生存,因此个人应该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而社会也应为个人提供必要的保护和生存发展的条件。人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结合,这就是他的“合宜美德论”的基础。
那么,合宜的美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不妨将斯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作如下概括。第一,对别人,应该表现得温柔、有礼、和蔼可亲;还有公正、谦让和宽宏大量;爱憎分明,坚持正义。第二,对自己,则有两种场合。在有旁观者时,当事人应当确立的美德是崇高、庄重、令人尊敬,以及善于自我克制各种激情。没有旁观者时,应当如何评判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呢?应当确立怎样的美德呢?斯密强调说,在这种场合,当事者自己应该“换位思考”。以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设身处地想象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结果就会根据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公正的法官”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言行。斯密强调说,在这种场合,应当确立的美德是良心和责任感。
斯密所谓良心,就是指“心中那个公正的法官”或别人可能的看法和感受。他非常强调“良心”的权威和作用,认为他在很多场合可以支配人们的行为举止,甚至能够使高尚的人在一切场合,使平常的人在许多场合,做到为了他人更大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斯密认为,良心对人的要求是:(1)不应太看重自己而轻视别人,否则就会把自己变成别人蔑视和愤慨的对象;(2)不应为了私利而伤害别人,穷人也决不应当诈骗和偷窃富人的东西;(3)对别人的幸福或不幸都应有适当合宜的反应;(4)父母对子女的亲情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也都应有适当的合宜的表现。
关于责任感,即对一般行为准则的尊重。斯密认为这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这种责任感应当体现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等等。
此外,斯密还论证了个人的成功和处世之道,其中同样洋溢着对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所应当追求的道德规范的刻画和重视。包括:一、勤奋好学,谦虚进取。二、真诚,不讲假话。三、广交和善交朋友。四、谈吐得当,拒绝无礼和粗鲁;从不傲慢,恪守礼仪。五、量入为出,谨慎择业。六、少管闲事,凡事比较超脱。七、谨慎,又分为两种:一般的谨慎,关心个人的健康、财富、地位和名誉;高级的谨慎:伟大将军的谨慎,伟大政治家的谨慎,上层议员的谨慎。他们的谨慎同更为远大和高尚的目标相联系,同英勇、同广泛而又热心的善行,同对于正义准则的尊重结合在一起,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恰如其分的自我控制所维持的。
斯密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情操学说的启示
在斯密看来,市场经济与道德情操之所以能够并步而行。
时过境迁,国情不同,但斯密关于市场经济和道德情操的学说还是包含着很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的东西。
第一,斯密论证了市场经济对重商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必然性,也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之相应的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斯密看来,这两者之所以能够并步而行,相互统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基于共同的人性,既利己又利他;而合乎人性的经济制度和道德情操必然是有生命力的。
第二,斯密对经济制度和道德伦理评价和取舍的标准,是已经和正在发展中的实践,是新兴的先进阶级和社会力量的愿望和要求,以此为基础,斯密既批判了孟德维尔式的放荡不羁的极端利己主义体系,也批判地继承了信奉“仁慈美德论”的利他主义学说,他所倡导的“合宜美德论”显然更胜一筹。
第三,斯密所界定的各种美德,例如谨慎、宽容、大度、仁慈和正义,以及尊崇道德良心的自我控制等等,尤其是诚信、良心和责任感,至今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这些道德规范,看起来平平常常,似乎没有那么高调,其实真要落到实处,并且变成一种社会普遍尊崇的风尚和规范,还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时期。别的不必说了,如果人人都能凭良心办事,都有责任感,食品不安全事件即使不会绝迹,恐怕也会大为减少了。
晏智杰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1939年生于陕西西安,1957年秋考取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62年秋师从陈岱孙教授攻读研究生,并于1966年初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1985年和1991-1992年曾先后赴美国和德国研修。兼任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国外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北京大学国外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及其历史、中国经济改革、中外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专著有《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1987)、《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1996)、《古典经济学》(1998)、《劳动价值学说新探》(2001)、《灯火集——劳动价值学说研究论文集》(2002)等;参与合著教材《政治经济学史》(陈岱孙主编),另有多本合著、编著、译著及论文。

E. 何谓商业道德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观点

ly商业道德,商业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的一种。中国古代就有经商要合义取利、价实量足等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文明经商,礼貌待客;遵纪守法,货真价实;买卖公平,诚实无欺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商业道德有不仅仅是局限于商人或与之发生关系的人,商业道德遵守和社会公德的维护是一个俞发紧密地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道德应该主要体现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这一点最为核心的是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城市信用的原则。和同为民法的公平原则不同的是,诚实信用的原则是建立在交易道德基础上的当事人之间的公平的较量。也就是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悖于城市信用原则的首要的标准是是否有悖于交易道德,次之为当事人的利益是否因此而失衡。灼见民法中极为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局限于当事人双方的商业道德
所谓企业伦理(又称为企业道德),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组织都包含有伦理问题。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理问题。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应当重视人性,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企业伦理观念是美国70年代提出的,最近几年日本也开始对企业伦理问题进行研究。而我国对企业伦理的认识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伦理的内涵尚缺乏了解。有人认为,企业是将赚钱作为主要目标的,伦理则是追求的道德规范,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没有必然联系,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伦理是相矛盾的。其实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的思维方式是落后于新时代的。在当今时代,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考虑企业伦理,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已越来越为社会所不容,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就是说,如果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必要的伦理观指导,经营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树立企业伦理的观念,体现了重视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与社会要素的理念。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方根发挥着以下作用:
1、崇高的企业目标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崇高的目标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赋予了企业一种庄严的使命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配置。3、管理者运用伦理手段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可以增加企业的内聚力。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决定,它能产生威信,使管理者赢得员工的信任,有助于二者之间的沟通,它能产生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产生强大的内聚力。5、产品伦理道德内涵是企业立足社会的保证。产品质量、企业信益和服务是一个企业立足社会的三大要素,产品伦理道德内涵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一流的产品意识,坚持信益高于一切和坚持一流的服务意识和行动。6、注重社会效益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企业不仅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而且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履行社会的义务和完成社会的使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7、高尚的道德觉悟是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F. 有关道德的四种观点,哪种在企业经营中最为流行

企业伦理也称商业伦理 所谓企业伦理 ( 又称为企业道德 ) ,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组织 都包含有伦理问题。 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 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理 问题。 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应当重视人性, ...

G. 商业道德在创业经营中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

1.道德是人类的独家财富,道德规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商业道德与传统道德属同一范畴。
2.在人类的任何活动中,人是第一位的,公平待人是最低要求,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商业道德说到底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是生意人应该信守的规则,它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诚实。“诚信待客”是我国商界几百年来信守的原则。
3.无论你的生意构思多么美好,无论你有多么充足的资金和多么丰富的资源,还必须信守商业道德。
4.生意就是关系。持久的成功是和我们如何估价自己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的,和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持久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该用一种道德的方式对待别人,这样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关系。
5.不讲道德的行为比比皆是,这从反面给人民树立了榜样,八十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伊始,国家给人们提供了创业的机会,于是人们蜂拥而上,各显神通。其中有的人只注意生意形式,不注意商业道德,只注意赚钱,不注意事后他的良心是否安宁。
6.一棵果树能够经得起风风雨雨,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坚实的沃土中,按生意的话来说,坚土就是“商业道德价值”,赚钱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富有和利益不是好的“坚土”,而只是树上的一个果实。这与人们的性欲、食欲和衣着欲很相似,尽管这些不需要都是合法的,但是必须在道德的范围内操作。商业道德规范的目标不是剥夺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不是剥夺人们的果实,而是规范这一“自然倾向”,使之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运行,进而使财富是干净的。

H. 有关商业道德的论文,一千字

商业道德,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商家及其成员从事经营时,完善其素质和协调商业内外部利益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以及在行为上应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准则的总和。本文所谈的商业道德问题,由企业人对某些商业道德规则的违背谈起,同时涉及到企业人对企业的管理与经济制度的道德性问题。

商业道德虽然涉及到商家及其成员对商业规范和经济法规的遵守问题,商业道德并不等同于商业规范和经济法规,后两者带有浓厚的强制性、他律性特点,而商业道德则属于道德范畴,有着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简单讲,商业道德对市场经济领域的商家及其成员的要求,包括诚实经营、平等交易、公平竞争、合法谋利、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等。树立商业道德的目的是通过保护市场经济中商家的平等竞争、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借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同时通过培养个体的商业道德完善个体的道德人格。
二、商业道德缺失的危害性分析
1.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市场营销的本质在于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同时,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社会的财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但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漫天要价,乱“宰”顾客;利用虚假广告进行欺诈,骗买骗卖等,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不仅造成了他们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在这里,消费者的权益被破坏殆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难以实现。

2.破坏了公正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竞争者的利益

公正性是市场竞争的一条基本原则,在正常的市场背景下,每一个企业都是平等的,人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并通过正当的手段赢得竞争和优势,由此获得的利益也才是正当的、合法的。然而,有些企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独占市场,则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他们的商业秘密;用贿赂的方式推销商品;在广告或宣传中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产品声誉;用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等,所有这些行为的出现,无不有损市场竞争的公正性原则,使市场竞争秩序受到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使之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正当利益遭受损害。

3.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市场营销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并遵守社会公德。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增进社会的福利和健康发展做贡献。但打量假冒伪劣产品对名优产品的冲击,不仅使名牌企业利润减少,造成国家利税下降,而且国家为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还得支付巨额资金,损失巨大。同时,某些不法分子为了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合法化,不惜重金贿赂政府官员,或在销售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加剧社会风气的败坏,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严重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

无论是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还是用虚假广告进行骗买骗卖,以及采用其它不正当营销手段,从短期看,企业由于欺骗消费者,引诱消费者上钩而获取了眼前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其违法活动一旦被揭露、曝光,必然危及本身的声誉和信誉,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受到消费者的唾弃,最终失去顾客,失去市场。
三、商业道德重构的对策
1.重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营造道德氛围

首先,作为消费者,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既能唾弃、遏制不道德行为,使违反商业道德者没有市场;又能文明、诚实、守信,给商家良好商业道德行为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消费者要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效遏制不道德行为蔓延。对违反商业道德行为不予投诉,就是助纣为虐,推波助澜。其次,作为商家要恪守商业道德,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特别是企业经营者,要把商业道德当作无形资产,不断强化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真正认识到讲商业道德可为自己创造更多商机。同时,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商业道德意识深深植根于全体职工心中,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坚决不搞只顾自身眼前利益的狭隘满足,而失去商业道德,失去市场和失去未来的短期的“自杀”性行为。

2.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强调依法治市。而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因此需要加快立法和修订,健全法律法规。一要积极健全合同监督管理法规,加强打击合同欺诈工作的可操作性;二要完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以杜绝企业违反商业道德行为发生;三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立法,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四要加快建立信用制度,使市场经济真正成为信用经济;五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使所有从业人员都有法定的“从业资格证”,便于执法机关检查、控制,同时也能有效遏制不法行为发生。

3.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改革传统的地方和部门领导的“政绩”考核方式,即除了经济总量指标以外,还应注重考察其市场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一个地方的市场开放程度和环保水平也能够反映出其领导人的水平与能力。为追求经济增长指标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不惜以牺牲一个地区的环境为代价,这样的“政绩”又怎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清除地方保护主义这个信用和道德建设中的最大障碍,其关键在于改革对地方领导人考核的单纯数量指标,这样才有利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4.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遏制短期行为

目前,很多企业产权不清,“婆婆”非常多。尤其是国有企业,国家是通过政府官员系统来实现所有者利益的,而政府官员是要换届选派的,从而导致经营者出现短期行为,往往置商业道德于不顾,急功近利,损人利己,对此,要明晰产权,解除政府的约束,把企业转由企业家经营。因为企业家是以终生经营企业为职业的,关心企业长远利益和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值,故而能够恪守职业道德。

5.大力推动名优产品的促销活动,实施名牌战略,使重质量、守信用的良好商业道德蔚然成风

通过由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名牌对市场的挤占,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扩大市场销售,同时使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更为困难。现阶段名牌的形成和发展单靠市场自发的力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应对其予以必要的扶持。

6.加强执法力度,切实严惩违反商业道德行为,做到天天都有“3.15”

对违反金融、外汇、工商行政管理法规,违反市场管理条例,非法从事工商活动,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必须彻底查办。同时,坚决打击执法犯法,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维护法律尊严,促进商业道德健康发展。

I. 经营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观和哲学理念感悟

摘要 孙中山的“王道”与“霸道”

J. 为什么道德对于一个公司很重要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道德的重要性
一、企业道德的含义及其管理效能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实体,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会形成其独特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经营哲学、文化传统,还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以此获得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道德亦称企业职业道德。它是由企业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在社会道德影响下形成的,用以调节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等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企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企业道德是伴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深刻影响企业的管理力量,而且它比纯粹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手段的作用更广泛、更深刻和持久。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以纯经济的眼光来组织、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很难达到理想的经济目标,即使达到了,也是暂时的。因此,在政策的制定和方案的实施中,都必须体现某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这不仅表明企业职业道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也证明它发挥着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管理效能,这种效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道德能唤起和激励全体员工的职业热情,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只有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才能切实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道德不仅仅反映而且发挥着自身的各种功能,去积极辅佐企业的经营发展,因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无疑会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而这正是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之一。这就必须通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强化企业道德自身的教育功能,使热爱本职、忠于职守、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公平竞争、通力协作、敢于创新等价值观念,变成全体职工的信念和自觉行为,从而激发职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对企业的责任心,以满腔的热忱,积极地投入到企业活动中,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在这里,企业道德释放出来的是凝聚力和推动力,借以把全体员工与企业目标紧密连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动力。
第二,企业道德能够阻止和抑制企业的负面效应,保证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企业道德通过对企业行为的一些重大关系方面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能较好地防止企业行为的负向投射,把企业纳入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比如,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上,企业道德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强调必须对人的生命价值、社会活动、消费者利益、社会精神面貌及自然生态平衡负有高度的责任。在竞争与协作的关系上,社会主义企业道德主张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商品成本等手段来加强竞争能力,反对采取不正当手法去损害他人利益。在企业与国家、个人利益关系上,企业道德强调兼顾三者利益,保证国家利益的权威性,保证企业职工的个人利益及企业的再生产需求。只有这样按照道德法则去行事,才能保证企业的正确方向和持久发展。
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忽视的途径。这不仅因为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是最基本的经济单元,而且因为在企业中集聚了千百万职工,他们是我国的社会中坚。因此企业作为“小社会”,其道德状况如何,会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面貌。在一定意义上说,企业道德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二、企业管理道德在企业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现代科学管理认为,在企业的人、财、物等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主体。管理道德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从物转移到人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与管理科学和伦理学有密切联系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管理道德又称为管理者道德,是管理者在实施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管理道德是一种职工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道德因素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经营管理者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能力。
在企业管理中,实现决策目标过程中的行为控制不外乎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靠管理制度来实行控制,即通过制度和职权关系来确定企业成员的行为规范。这种控制方式是强制性的,往往引起职工的心理失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另一种是通过共同的价值观,由道德意识的暗示,强化自我意识来达到职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这是一种基于对职工个人价值的尊重和充分信任职工的自觉性为前提的无形控制。这两种行为控制形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互补性,缺一不可。管理道德作为企业微观上层建筑中相对独立的因素,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首先,在企业行为中,管理道德从企业及其职工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或利益关系中来认识现实,并借助道德情感、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等形式来表达认识成果。这种认识作用,实质上就是道德价值导向,它启发和引导职工去创造高尚的社会关系和完善自身人格。自觉遵守企业各种行为的道德规范,把从业人员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企业中,一个合格的经营管理者不仅应该懂得科学决策,懂得系统论,学会对物的管理,而且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行为选择能力、道德评价能力。此外,还应掌握道德激励方法,善于调节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管理道德就是提高经营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学会对人的管理,懂得人际关系的奥妙,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激励人们去追求共同的目标,使职工个体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第三,在上述认识和调节的过程中,贯穿渗透教育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对人心的征服上。这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对职工行为的褒与贬,使职工内心深处受到教育,并通过传授管理道德知识、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及典型诱导等方法,使企业职工的道德意识得到强化,自觉地用企业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总之,管理道德的作用在于提高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企业成员的道德意识,理顺和改善管理中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既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又使从业者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个企业的产值、利润、投资、产品生产和销售等,无疑是办好企业的关键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肩上不仅负有创造企业物质文明的责任,同时还负有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的重任。社会主义企业要求培养一批有道德、有觉悟、技术素质好的职工队伍。还要造就出一种有活力、有效率、有理想、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环境。从上面的分析足以说明企业道德和管理道德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说是企业这台大型计算机之中的软件。设计、采用、处理是否得当,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取得最大发展的关键之一。每一个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应充分认识企业道德和管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使企业道德和管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热点内容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的考核总结 发布:2025-01-13 16:17:18 浏览:904
道德悲情 发布:2025-01-13 15:40:23 浏览:599
经济法的种类及含义 发布:2025-01-13 15:38:57 浏览:514
2015年计划生育条例婚假 发布:2025-01-13 15:33:02 浏览:118
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 发布:2025-01-13 15:09:37 浏览:296
规章标语 发布:2025-01-13 15:04:54 浏览:731
法律非法学考什么 发布:2025-01-13 15:04:08 浏览:602
关于教师体罚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3 15:02:49 浏览:905
部队干部转业法规 发布:2025-01-13 14:59:57 浏览:977
发错微信应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3 13:54:22 浏览: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