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实践决定

道德实践决定

发布时间: 2022-04-26 10:34:19

道德的本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道德的本质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1)道德实践决定扩展阅读:

道德作为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㈡ 大学生如何实践诚信道德

大学生如何实践诚信道德

1、轻诺则寡信:我们承诺的前提是我们有能力去实现我们的诺言,当我们不能完成别人的 委托时,我们要说“不!”,而不是虚荣地吹牛。并且说“不”后不要有自责之心,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你不能做所有的事很正常!当然,一旦我们做出了承诺,就该努力完成任务,牢记一诺千金的故事!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想必大家都知道“曾子杀猪”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实践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就是如此。细节还有很多,如考试的时候不去作弊,提交简介的时候不过分夸大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细节。

3、分清事实,恰当诚信如果一个歹徒要抢劫时,还对他报以诚信,讲出个人的真实信息,那就是诚信过头了。诚信,是要有利于大家的幸福生活,遇到敌人时,则要 见机行事,正确应对。

4、积极宣传,影响他人,造福社会:我们大学生光自己闭门修身是不行的,我们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宣传诚信的意义,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5、应该先从思想上牢牢树立诚实守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后将之付诸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去。从而做好自己,以影响他人。最后,我们还应自觉承担相关的宣传责任,使社会建立一种良好的氛围,最终社会和谐,人们幸福。

㈢ 道德是有什么决定的道德是由什么决定的是指道德的内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我们大一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整理的课后习题的答案,你要么?

㈣ 每个人道德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

个人道德

㈤ 道德是由什么所决定的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㈥ 道德与法律在实践生活中的作用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法在道德基础上产生,人们对二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便争论不休。中国历史上“王”、“霸”之争,便是一例。本文主旨在于阐明社会生活中“德本法助”的思想。 一、道德、法之联系与区别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靠社会舆论、各种形式的教育、传统习惯、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而起作用。它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用以调整经济关系枣食物的获取与分配,以防因有人不劳动或多占而致人饿死。后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出现,道德对不劳或多占的谴责不那么强烈了,其调整经济关系的作用也随着调整范围的扩大而不象原来那样突出了。到阶级社会,统治者把有利于自己的部分道德习惯上升为国家意志,把自己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合法化而出现了法。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的总和。 不能从道德、法的起源与概念可知,法源于道德,且最初二者皆以调整经济关系为主要目的,紧密联系,从不同角度调整社会生活。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道德与法的调节范围不同。法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达到危害统治阶级社会秩序程度的行为予以制裁;道德不仅要干预法之范围,且要广泛干预法不能触及的领域,可以说,其干预的是一切有关个人和社会的行为。 其次,道德与法的作用时效不同。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阶级对立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道德则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只要存在人类社会,道德就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道德与法的平等性表现不同。法学界讲: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无论何人,同罪同罚。这固然体现了法的平等性,但其背后,又隐藏着不平等性。因为人的知识、智力水平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地域、民族的不同等,就决定着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尽相同,同罪同罚的不平等性就很明显。相对而言,道德对不同知识、智力水平,对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及不同的地域、民族,要求也不尽相同,这种表面的不平等,却正是其平等性的体现。 从道德、法之起源及二者的联系、区别,可以看到:在社会生活中,二者的作用应是德为本、法为助。 二、道德、法与人的完善 上述谈及,道德与法是依靠不同的力量来实现的。道德主要诉诸社会舆论和个人觉悟,或者说更主要的是诉诸人的良心,靠人的内心信念来实施,通过舆论的监督,使人发自内心的反省,以达到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目的。法则依靠国家强制力,通过外在强制,通过违法后的制裁措施,使人震于法之威而服从法的规范。实际上,内心的反省与外在的强制,从人的自我完善而言,其作用恰象辨证唯物主义所讲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社会是复杂的,人的成长道路是曲折的。无人监督下坏事的做与不做,更多地取决于个人平时所受的道德教育,而非慑于法威。可见个人的人格完善,道德教化是主导。子云:“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①说明我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道德在人格完善和社会生活中的中心作用。 道德的主导作用还在于能防患于未然。古人云:“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道德教化能使人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发生;法则是不法行为发生后的制裁措施,治标而不治本。社会生活的中心目的应在于防止不法或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即要“防”字当头。 由此,道德与法在人格完善中的作用是:德本法助。 三、道德、法与社会稳定 社会的稳定是道德与法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不可偏废,但道德对社会的稳定又起着主导作用。 立法的目的在于行法制,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具体到我国,法制有四个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就是要求有完备的法可供遵循,就需要立法。立法者除熟悉法律业务外,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否则就会出现一些维护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法而带来社会混乱,历史上隋文帝、炀帝的作为可为借鉴。文帝晚年,因骄傲、猜忌心理的发展,规定“盗一钱已上,皆弃市”,甚而“三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引起社会大乱。炀帝弑父杀兄,“敕天下窃盗以上,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②,结果激起民变,隋政权亦被推翻。可见立法者的道德素养关乎国家的兴衰、社会的治乱,不可不重。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要求一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实际上,执法者的道德修养就决定其是依法办事,还是以一己之好恶出罪入罪。 即:没有道德的保障,法制的实施是不可能的。 在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德本法助是我国古人早已认识的道理。汉初君臣看到秦朝凡事“皆有法式”,“法繁于秋荼,网密于凝脂”③所导致的“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状况,认识到要治本必“行仁义、立学校、兴教化”,为此,西汉时期约法省禁,成就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 唐初君臣认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④是以唐初注重以德化人。贞观四年,“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⑤出现了被封建史家誉为“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 中西比较,亦可得此结论。据1996年3月11&127;日《人民日报》载:美国的犯罪率与刑事案发率为中国的30倍。死于被谋杀人口比例是中国的5倍。&127;强暴犯罪率是中国的18倍。刑满释放后的重新犯罪率为中国的5倍以上。与中国相比,&127;美国一向被认为是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以上数字清楚说明,法不能决定社会是否稳定。通过道德教化而辅之以法,才是实现社会治平的真正出路。 四、道德、法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以法律为边界”,厉以宁先生如是说,在此体制下,经济要有个:“笼子”,“这个笼子就是法律,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这个边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活动都要根据法律。”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了,这就要求有健全的法,并严格依法办事。因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的力度要加强。有人就片面认为,市场经济时期,道德的调节作用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在此观念指导下,前几年出现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⑥的状况,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又说:“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公平竞争,反对尔虞我诈,反对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为我”哲学。它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为此就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为“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离开了思想道德建设,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调节作用不是应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 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体现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的有力保障,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偏废。

㈦ 为什么说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回。不同的时代答、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7)道德实践决定扩展阅读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㈧ 在一个人的心态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在一个人的心态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实践起决定作用。社会实践版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权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也有些学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积攒一份零花钱。

(8)道德实践决定扩展阅读:

社会实践的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

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㈨ 道德的重要性是什么

1、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利用前人传授的知识造福人类;道德低下的人可能凭借人类已有的知识牟取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科学知识,从而推动社会进步;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愚昧无知、既损人又害己。

㈩ 道德的本质由什么决定

道德的本质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大自然的次序关系,这个很容易理解,春种秋收,这就是道;苹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那就要随顺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做事,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爱儿女,这就叫德;儿女孝顺父母,也叫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也是德。

(10)道德实践决定扩展阅读: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在法院有用吗 发布:2024-11-07 10:40:53 浏览:167
德国法学渊源 发布:2024-11-07 10:18:12 浏览:593
催缴物业费律师函 发布:2024-11-07 09:50:31 浏览:741
司法所手机定位 发布:2024-11-07 09:48:42 浏览:169
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地方 发布:2024-11-07 09:41:29 浏览:102
一般行政法规 发布:2024-11-07 09:16:49 浏览:284
法官员额制考试试题 发布:2024-11-07 08:30:08 浏览:493
劳动法里对工龄工资 发布:2024-11-07 08:30:08 浏览:773
立法强制生育 发布:2024-11-07 08:25:02 浏览:794
清华法律硕士考研 发布:2024-11-07 08:09:00 浏览: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