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立法实践
⑴ 西安拟对吸烟、停车立法,你如何看待这项政策
在一些新闻中,我们总能看见一些社会新闻板块里报道着这样一些新闻:某某某在公共场合吸烟引起群众不满导致被打……某某某在某个地方非法停车导致与他人起争执导致被打……这些社会纠纷经常出现事故,让人们不胜其烦。近日,西安拟对吸烟、停车立法,有许多民众纷纷叫好,这对这两项立法,个人的观点是表示赞同的。
一、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众所周知,吸二手烟是及其危害人体健康的,很多人也十分讨厌在公众场合吸烟的人,但是,总有一些烟民是不听劝的,他们我行我素,即使这里已经树立了一块牌子:静止在公众场合吸烟,有一些烟民还是不管,一直在吸烟,但是,如果能够加强立法,将规范吸烟这一行为纳入法律范畴,相信对于一些冥顽不灵的烟民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的。
⑵ 西安将对吸烟和违规停车立法,你支持吗
我是非常支持这项立法工作的,因为目前不管是吸烟还是违停的现象都很严重,特别是吸烟,这是一项危害非常大的事情,虽然可能吸烟对很多人来讲特别普遍,但是吸烟需要在一定的场合,不能危害到别人的健康才是,尤其是公共场所都是明令禁止的,却总还是有人不遵守规定,还有就是违规停车,现在虽然说停车很难,怎么样也要按照规定来,你总不能把车子停在大马路上,让别人可怎么过,所以我非常支持立法。
说实话,这两个问题看起来是小问题,但是很多人真的是因为不犯法就无视这种大家心里都有的约定,严重的危害到了公共秩序,甚至危害到了别人的身体健康,这是不能忍的。
⑶ 停车场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
条例多属于地方性立法,停车场制度管理条例多为地方的自主立法权限范围之内,为了加强停车场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停车秩序,改善市容和交通环境,方便群众出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而进行的立法活动,比如滨州市停车场管理条例。停车场是供车辆停放之场所。停车场有仅画停车格而无人管理及收费的简易停车场,亦有配有出入栏口、泊车管理员及计时收款员的收费停车场。公共停车场是根据城市规划建造以及公共建筑配套专供社会车辆停放的(露天或室内)收费营业性停车场,称公共停车场。而公共停车场又分为路内、路外两种。
【法律依据】
《滨州市停车场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加强停车场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停车秩序,改善市容和交通环境,方便群众出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⑷ 如何从法律上去完善车位产权制度
小区停车位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物权法》的颁布虽然已经仔细推敲,但其关于车位、车库归属的规定仍在实践中遭遇冲击,因此,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细化规定以增强实践的可操作性。 (一)进一步明确“应当首先满足业主需要”的含义 《物权法》第74条第1款虽然规定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需要,但是这一规定太过粗糙与原则,容易产生歧义。如果不加以澄清,将来必定造成司法实践的困惑。关于如何理解“应当首先满足业主需要”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首先满足需要,就是指开发商在修建了车位、车库之后应当首先将其出租出售给业主,而不能高价卖给第三人。”有的学者认为该条实际赋予了业主对小区车库的优先购买权或优先承租权。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对于开发商是一种比较严苛的限制,如果没有缓和的机制,可以预想到开发商与业主之间将会展开永无休止的斗争,物权法“定纷止争”的目的就难以实现。第二种观点下,开发商很容易借助“行使优先购买权必须是在同等条件下”这一点来规避“应当首先满足业主需要”这一条款的束缚,使法律保护业主的目的落空。相比之下,笔者更倾向于改造传统的优先购买权(优先承租权)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既然优先购买权方案的缺陷在于“同等条件”使得开发商容易规避法律,所以可以从“同等条件”的突破开始来实现“应当首先满足业主需要”的立法目的。 (二)借鉴先进立法模式,对小区车位的归属进行分类规制 我国可以结合本土的特点,借鉴台湾地区法定停车位、自由增设停车位、奖励增设停车位的分类方式,立法确定小区车位、车库的归属分类。 1、法定停车位。即以法定的方式确保业主的停车位权利。法定停车位必须由小区内的业主使用,不允许开发商将其使用权擅自转让给小区业主以外的第三人。当业主想将其车位转让时,也必须在小区内的业主之间进行。除非小区真的有剩余车位时,物业管理在经过小区业主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将其对外出租,由于其权利归属于全体业主,因此出租收益也归全体业主所有。 2、自由增设停车位。即在满足业主所需法定车位、车库数量的前提下,开发商自由建设的车位、车库。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车位库的建设必须在满足业主所需法定车位库数量的前提下才能被允许建设,否则不得私自建设。而且还应该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人对这部分车位库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或优先承租权。 3、奖励停车位。奖励停车位、车库具有单独的所有权,归开发商所有。它是供到访的客人、送货物到小区的超市及其他售货部门、撒水车、邮车、消防车、救护车、为设置在小区的银行押运现钞等停车之用,以便这些车在开进小区时有固定的停放位置。公共事业停车位只供专门的车辆停放,即使时闲置时,也不允许任何车辆占用。 (三)完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与《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具体包括:1、改进现有房地产权登记制度,将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合二为一,防止因登记机关各自为政造成产权不统一而产生纠纷;2、增加房地产登记发证对建筑物共有、共用部位及他项权利予以清晰记载的规定,以利于产权人容易以绝对物权对抗侵权行为。 (四)明确当事人费用分摊和利益归属 开发商开发车位、车库存在建设成本的费用,小区业主使用车位、车库存在使用费用,开发商租售属小区业主共同所有的车位、车库存在与业主的利益分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可规定:地面停车位,采取由全体业主按照其各自购买房屋的面积予以分摊;地下停车位,采取全体业主根据各自房屋面积予以分摊的办法;首层架空停车位,有需要车位的住户进行分担;楼顶停车位,由本单元的业主根据各自住房面积予以分摊等。
采纳哦
⑸ 如何界定“停车费”的性质
业主与物业公司确立物业服务合同关系的前提是双方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双方就对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约定,须明确约定物业公司收取业主的物业费后,应履行哪些义务,包括人员的巡逻、监控的安装、是否包含车辆的停放费等等。
⑹ 汽车违停有什么法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在设有禁停标志和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
2、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
3、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消防队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不得停车;
4、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5、路边停车应当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
6、城市公共汽车不得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
⑺ 如何判断一座建筑物停车位的法律归属
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停车位所有权归属作明确规定,但有些地方已就此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不无借鉴意义。2004年12月23日,南京市房产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商品房附属房屋转让等问题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包括小区车位在内的各项附属设施的权属,明确规定相当于标准配建总量15%的室内车位和所有的露天车位为业主共有,其余归开发商所有并由开发商销售。这就意味着,在南京占配建总量85%的室内停车位以及超过配建标准的室内停车位今后将名正言顺地获得由房产部门颁发的所有权证。
按停车位在小区内所处的空间位置为标准划分,停车位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小区地面停车位;二是小区地下停车位;三是小区地上停车位。下文将分别探讨。
一、小区地面停车位的所有权归属
小区地面停车位是指直接设置在小区地面,以划线的方式明确停车空间的停车单元,比较常见的就是开发商或者物业管理公司在小区的道路两旁或小区空地上划线分割出许多停车位,提供给车主使用,并收取一定的停车费。首先明确一点,地面停车位只是对土地地表及其有限空间初步的利用,不具备建筑物所要求的遮蔽性,不符合房屋的基本特征,不能申领《房屋所有权证》;其次,这种停车位的产权归属取决于其占用土地的使用权性质,如果土地使用权属于国家(比如按照城市规划设计,设置停车位的小区道路属于市政道路),则该停车位的所有权应归国家所有;如果停车位所在的土地已经包含在小区的宗地之中,在计算小区容积率时已经计入小区总土地面积之中,则房地产开发商将房屋所有权转移给业主,业主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小区业主按照各自的份额共同拥有包括该停车位在内的小区宗地的全部土地使用权,故,停车位应归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业主)共有。
二、小区地下停车位的所有权归属
所谓地下停车位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小区地下空间建造的停车位。地下停车位也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由人防工程所改建成的地下停车位。按《人民防空法》的规定,国家鼓励和平时期利用人防工程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按照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的规定,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不进行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虽目前法律尚未明确界定人防工程的所有权归属,但是基于人防工程的重要性,不宜登记为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专有,当然也不能登记为开发商所有。本着“鼓励修建人防工程”和“有利于维护、管理人防工程”的精神,对经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利用人防工程所改建的地下停车位所得收益,应归投资者和管理者、维护者所有。1991年4月台湾地区“内政部营建署”规定:日后建筑物在地下室依法附建的防空避难室兼停车空间,应视为公共设施,不准登记为个人私有,也不准分割零售。对此,大陆地区可资借鉴。
二是开发商按照规划要求建造的地下车库,我们习惯称为小区配套设施。地下车库和小区住宅房屋一样,计入整个宗地的建筑面积,在法律上是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物”,可以申领独立的房屋所有权证,也可以与购买的商品房合并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在开发商未将地下车位出售给业主以前,所有权属于开发商,其收益也归开发商。业主购买地下车位的所有权后,不再需要交纳车位使用费,对该车位的使用、租赁、出售等产生的收益也归业主,但业主应承担相关的物业管理费或车辆看管费。按照目前北京市的有关规定,此类停车位的面积,可按停车位实际占用面积的方式计算,也可以按实际占用面积加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方式计算,但每一幢楼房只能选择一种计算方式。如果选择按实际占用面积方式的,合同中应约定另有公用建筑面积的部位名称、面积;如果选择按实际占用面积加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方式的,合同中应约定停车位实际占用面积、分摊公用建筑面积的部位名称、面积,分摊系数、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当然,在实践中各地做法未尽一致。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曾做出了全国首例将小区地下停车位认定为业主共有的判决,其依据便是小区土地使用权面积与全体业主分摊的面积是一样的,亦即地下车位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全体业主共有,除非征得土地所有权人的同意,开发商不能享有该土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
此外,必须明确一点,开发商拥有此类地下车位所有权的前提是业主购买商品房时,地下车库的建筑面积没有计入公用建筑面积,未进行公用建筑面积分摊。反之,如果地下车库的建筑面积已作为公摊面积予以分摊,则地下车库的面积已分摊在业主购买的商品房中,该地下车库的所有权应归全体业主共有。根据《上海市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及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规则》,除非有合法产权分摊协议,否则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如车库、自行车库、会所或俱乐部、仓库、人防工程等)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
三是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地下停车位。这种停车位系开发商自行利用建筑物的地下空间改造而成,本身没有计算在整个宗地的建筑面积之内,不能列入公用建筑面积进行分摊,因无“合法出身”,按照现行规定难以取得独立的房屋所有权证。需要明确,这类地下车库虽然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但是并不代表没有所有权,只是所有权是有瑕疵的,权利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不能申请确权也不能设定他项权利,对其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受到法律的限制或禁止。由于该停车位并没有被计算在影响小区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之内,而小区宗地的土地使用权已经被在该宗地上拥有建筑面积的业主按比例分割完毕,所以此类停车位不拥有相应的土地使用权。按照“房随地走”的基本原则,这类地下车位所有权应该属于土地使用权人———全体业主共有,但是业主必须支付开发商相应的建造费用。
三、小区地上停车位的所有权归属
一般而言,小区地上停车位包括两种情形,即楼房首层架空层停车位楼房屋顶平台停车位。
所谓楼房首层架空层停车位,是指将建筑物地面上的第一层架空而形成的停车单元。判断楼房首层架空层停车位的所有权归属同按规划用途建造的地下车库类似,主要依据停车位的建筑面积是否列入小区公摊面积。如果停车位的建筑面积已列入公摊面积予以分摊,则停车位的所有权应当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反之,如果停车位的建筑面积未列入公摊面积,则该地下车库通常应归属于开发商所有。
所谓楼房屋顶平台停车位,是指在小区建筑物楼顶平台上设置的停车单元。目前在我国楼房屋顶平台停车位尚未广泛普及,但随着停车位的日益紧张以及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建造成本的降低,此类停车位将越来越多。楼房屋顶平台停车位所有权的归属取决于屋顶平台所有权的归属。有人认为,屋顶平台应当归建筑物的全体区分所有人共有:也有人认为,屋顶平台应属于顶楼区分所有权人专有。笔者认为,楼房屋顶平台停车位和地面停车位的利用类似,不仅仅是对屋顶平台表面本身的利用,还包括对由屋顶平台所延伸的立体空间的综合利用,因而,楼房屋顶平台停车位不宜归顶层的区分所有人所有,而应归全体区分所有人所有。
四、物权法草案对停车位所有权的规定
物权法草案规定停车位所有权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建设单位能够证明其享有所有权外,属于建筑物所有人共有。也就是说,开发商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对停车位具有独立的土地使用权和停车位的所有权的话,那么开发商可以取得停车位的所有权并可以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区分所有权人欲使用此类停车位,需要向开发商购买或者租赁。当然,作为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本立法,还需要更详细、明确、具体的规定,建议物权法立法还应规定以下问题:一是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建设,必须按照建筑面积或者房屋单元的比例建设足够数量的停车位,这个建设比例应该予以明确。二是借鉴南京等地的做法,应该规定区分所有的建筑物停车位中公共停车位和专用停车位的比例,公共停车位的所有权归全体区分所有人共有,可供区分所有人或外来人员使用;专用停车位的所有权可登记为个人所有,归区分所有人专有专用。
五、有关停车位的其他问题
笔者认为,由于停车位与房屋的物理非连贯性,分离后不影响彼此具有的独立使用功能,各自的价值也没有降低,因此,此类停车位和房屋并非“主物”和“从物”的关系,其转让并不适用民法上的“主随从”原则,即停车位所有权的转移并非一定要随房屋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单独约定停车位所有权转移的,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应该允许。
此外,建筑物区分所有人共有的停车位可由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负责管理,收益由业主大会按相关规定确定用途,或者在物业管理协议中予以明确,但对其使用应遵循“只租不卖”的原则。鉴于目前能否给业主委员会颁发房屋所有权证尚有争议,所以可行的变通办法是,此类共有停车位由业主委员会申请登记但不发所有权证。当然,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人共有的停车位,并不排斥特定人的“专用权”,即依据法律规定和区分所有人之间的共同约定,由某一个或数个区分所有人对某些共用部分享有排他的、独占性使用权,这种“专用权”可以通过租赁关系予以设定。
综上,笔者针对小区停车位的不同形式,抛砖引玉,分析了所有权的归属。由于我国目前尚无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专门立法,因此,对小区停车位所有权归属的处理尚处于摸索中,我们希望《物权法》的立法能够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以期能给持续很久的“停车位权属之争”划上句号。
⑻ 如何落实和完善地方立法权
地方立法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依法积极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对于保障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立法法,坚持立法同改革发展稳定重大决策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社会领域立法,表达、平衡和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自立法法实施以来,共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61件,作出修改决定8件,作出废止决定12件。一批先行先试的重要改革成果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一些关系城市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范和明确,一些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多元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利益诉求通过地方立法加以平衡和调整。
一、坚持地方立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2000年立法法施行为标志,我市的地方立法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阶段,立法理念也从注重立法数量和速度向注重立法质量和效益转变,立法重点从突出经济立法向更加注重社会领域立法转变,努力使地方立法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立法法施行10年来,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发展支柱产业、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先后制定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专利保护、海洋渔业管理、实施水法、实施烟草专卖法、民用建筑节能等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障和推进青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以来,适应党的指导方针的重大转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积极推进立法重点调整,努力发挥地方立法对推动科学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是更加注重社会领域的立法,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不同利益诉求在立法中越来越多的反映出来,通过立法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我们在继续抓好经济立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在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健全完善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相适应相融合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法律制度,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处理,利益诉求得到统筹兼顾。例如,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等法规;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制定了学校校舍管理办法、实施红十字会法办法等法规;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制定了城市供热、城市供水、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等法规;在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方面,制定了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若干规定、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等法规;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制定了出租车客运管理条例、停车场管理条例、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法规。
二是更加注重发挥立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障功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立法将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固定下来,有利于从长远和根本上保护资源环境。立法法实施以来,我们制定、修订了16件资源环境保护类的法规,特别是近几年制定的森林公园管理条例、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海洋环境保护规定、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贯穿了“保护优先”的理念,规定了十分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制定《青岛市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时,政府提交常委会审议的条例草案更多地突出了对海岛的开发利用,把保护海岛摆在了次要位置。初审过程中,组成人员对此纷纷提出意见。在与政府进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我们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条例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作了重大调整,确立了“统一规划、保护为主、限制利用”的原则,全面细致地规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切实保护了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
三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一直把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制定一项法规,每设置一个条款,都努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则,以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修订的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办法,将适用范围由青岛市城市规划区扩大到各县级市的城市规划区,扩大了建筑的日照间距,加强了批后管理,将规划公示制度法定化。制定的实施献血法若干规定,明确了固定采血点,规定了对献血人员更为优惠的还血政策和相关待遇。先后两次修订了城市供热条例,适当延长了供热期限,提高了供热温度,明确了计费标准,对供热单位和用户双方的权益、利益与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制定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时,明确规定了妇女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人身权利与财产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的保护。修订的城市房产拆迁管理条例,确定以“拆迁区域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作为补偿标准,并规定了最低保障面积,提高了对被拆迁人的补偿标准,切实维护和保障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地方立法实效
突出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生命,也是我市地方立法工作长期坚持的原则。在立项、确定法规调整内容时,我们始终强调从实际出发,立足青岛特色优势,着眼于解决沿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立法对推动沿海城市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保障促进作用。
一是着力突出海洋特色。青岛是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先后制定了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海岸带规划、海洋渔业、海域使用管理、无居民海岛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初步形成了一整套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在制定海洋环境保护规定时,明确禁止在胶州湾沿岸新建或者扩建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严重污染项目;禁止直接向胶州湾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新建向胶州湾排放废水的污水处理厂,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一级A标准等。
二是着力突出港口特色。青岛是一座港口城市,建有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泊位,与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海上交通非常繁忙。为了维护海上交通安全,我们制定了海上交通安全条例,对青岛港口水域交通安全、港口排污、海上应急救援、客船管理等事项作出了规范,为我市“以港兴市”战略的实施和港航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三是着力突出奥运特色。青岛是一座奥运城市,2008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作出了关于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进一步完善法制保障工作的决定,为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是着力突出文化特色。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为了规划、建设和管理好这座城市,我们先后制定了城市建筑规划、城市风貌保护、市容和环境卫生、城市绿化、森林公园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有力地保护和延续了青岛的历史文脉。
三、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地方立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有效渠道、方式和措施,为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是努力构建利益诉求的表达平台,积极推进民主立法。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各方面意见得以充分表达。如2005年对《青岛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2007年对《青岛市停车场管理条例(草案)》举行了立法听证会,让群众对法规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充分表达意见。在制定《青岛市停车场管理条例》时,除了召开常规的座谈会外,我们还专门召开了市民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市民全部通过报名产生,保证民意表达“原汁原味”。另外,我们还建立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制度,完善了法规草案公布制度。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立法,更是坚持问计于民。如对市区燃放烟花爆竹是否解禁的问题,通过报纸、互联网和发放调查问卷、城调队入户调查等方式,征询了一万余名群众的意见,为立法决策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在立法过程中构建民意表达平台,不仅能为地方性法规的修改提供很好的参考意见和建议,还能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一个重要渠道,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使立法过程成为释放社会压力的过程,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这个平台还使群众在参与立法中了解立法,为以后法规的施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可谓一举三得。
二是努力构建地方立法的智力支撑平台,扎实推进科学立法。我们一直认为,要搞好立法工作,理论必须先行。多年来,我们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青岛大学、青岛市委党校等大专院校联合成立了多个课题组,如法规授权条款课题组、立法技术规范课题组、法规清理课题组等,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很好地指导了立法实践。我们还借助知名律师事务所法律人才丰富、专业知识精通的优势,于2004年委托岛城两家知名律师事务所起草了《青岛市物业管理条例(代拟稿)》和《青岛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代拟稿)》,两个代拟稿以律师专注于实践的独特视角和专业素养,对法规的顺利出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弥补专业人才方面的不足,我们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建立了法学研究生实践点,常年接纳海洋大学的法学研究生在法制工作室实习,实现良性互补;为了弥补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我们选择了海尔集团、高校软控等21家企业作为地方立法的企业联系点,大部分法规尤其是经济类法规,都要征求各个联系点的意见。本届常委会在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2009年,在制定《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时,充分利用青岛市在海洋科研方面的优势,组织海洋生态、海洋地质、海洋渔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召开论证会,从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论证,为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是重视立、改、废并举,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在制定新法规的同时,积极对原有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法规进行修改和废止。如2004年根据国家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组织力量对地方性法规集中进行了清理审查,适时作出了关于修改单位内部治安工作条例等19件地方性法规和关于废止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办法等8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为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奠定了基础。在刚刚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上,我们又作出了关于废止城市私有房屋管理办法等8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在立法法施行10年来通过的61件法规及法规性决定中,修订、修改和废止的法规共45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四、坚持完善立法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立法工作水平
坚持完善立法体制和机制,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先后制定了制定地方性法规技术规范、进一步做好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的意见、地方性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工作规则、年度立法计划编制办法、立法听证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从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到法规的起草、论证、修改,进行了全过程规范。
一是规范了立法计划的编制制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立法计划的编制。在编制立法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体现改革发展稳定重大决策的项目优先安排,自主性、先行性立法项目优先安排,原有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需要修订或废止的项目优先安排,地方发展迫切需要、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优先安排。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原则、编制机构和编制时间,立法计划项目的提出、公开征集、论证和确定,立法项目库与年度立法计划的衔接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立法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二是规范了法规草案的起草制度。在法规起草工作中,组成素质高而精干的法规起草班子,做到任务、时间、组织、责任、经费五落实。起草前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立法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把握青岛发展的实际,找准立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断改进法规的起草机制,拓宽起草渠道,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理论工作者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三是建立完善了统一审议制度。实行统一审议制度能较好地解决越权立法、法规与法律相抵触,以及民主程序不规范、部门利益驱动,导致立法质量不高等问题,这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在坚持统一审议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法制委员会和其他专门委员会的优势和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和提高了立法质量。
四是建立了立法的协调机制。通过协调,把立法中的主要矛盾和分歧意见解决在提请常委会审议之前;通过协调,正确处理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与各区(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与其他专门委员会等三个方面的关系,共同研究和处理法规审议中遇到的问题。
五是成立法制委员会。我们于2001年设立了法制委员会,并不断改善法制委员会委员的行业构成和知识结构。如本届法制委员会的11名组成人员,来自高校、科研、医疗卫生、政法、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建设和城市、农村基层单位等各行各业;从知识结构来看,有学法律的,也有学其他专业的;从新老交替来看,新进法制委员会的9名,老委员2名。这个结构充分考虑了立法工作的需要,既体现了专业性又兼顾了广泛性,既注重理论指导又重视实践经验,既体现了工作延续性也突出了工作创新性,为我市的地方立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⑼ 广州拟立法鼓励共享停车位,此举能否解决停车难题
不看好共享停车位这一共享经济,此举不能解决停车难问题。小区里面一个车位要多少钱?在杭州,一个车位起码20万起步。车位的价格很贵,车位也是社会公众的一项私人财产,而且目前小区地下车库的车位都能直接通到各个楼层。就拥有车位的业主而言,倘若出租车位,一方面又安全隐患问题,另一方面成本较低,再者还有各种不便利问题。小区的地下车库在设计时候,就充分考虑了业务生活的便捷性,因此地下车库都是直接通到业务家里的,如果将车位出租,小区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会不会有一些不法分子,由此闯入室内进行偷盗。
而且,小区业主车位出租也通常是工作日白天可以出租,但这段时间来租车位的人一般不多,就收益而言并不高。甚至如果业主如果白天想回趟家,车位已经出租出去了,自己都没地方停车了。现在小区都有物业和保安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一定的管理,倘若共享车位,势必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全清利弊,当然就业主而言不愿意共享车位给陌生人,而且是人流量这么大的陌生租客。除非也是住在这个小区的,我在这买了房子但短期内不会去住,才会租给这个小区的其他人。
就物业管理者而言,共享车位既得不到业主的积极支持,更会对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工作量和风险,且收益又不稳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不愿意做。
停车难是目前严重的大城市病,导致不少年轻人现在宁愿打车,也不愿意买车开车。我认为解决停车难问题,还是需要大力发展地铁等轨道交通,让开车不再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