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不容忽视

道德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 2022-04-27 07:19:02

A.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应当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2、应当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在形成正确道德良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履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3、应当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

这主要是通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有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B. 如何看待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人口流动的加快,我国正迅速进入城市化的快车道。农耕社会“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土壤发生变化,但与此相适应现代都市的社会公德、约束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容易造成失信、失德高收益却低风险,守护良知却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等各种不正常现象。

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而新的社会规则又不能及时完善,个人的道德焦虑也因此转变成社会性议题。道德焦虑有两个指向,一是道德滑坡,人人但求自保,出现普遍的社会冷漠;另外就是在新社会环境下,全社会期盼建立新的道德约束和评判机制,重建社会公德良序。

从正确价值观立场、科学认识方法论和历史视野出发来分析认识当前我国的道德状况,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发展进步的。

第一,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为全社会打下了共同利益的坚实基础,从而使社会共同利益成为中国社会道德的利益基础。

决定道德性质的直接基础是利益关系。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全社会始终得到倡导和坚持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其利益基础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共同利益。私有制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废除,使没落的旧道德特别是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则,丧失了赖以存在的根本制度基础和利益基础。这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迅速发展,多种经济利益得以普遍实现。不可否认,受私有经济成分发展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利润至上、等价交换等原则的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确实有了更加顽强的表现。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从社会主流道德来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仍然是中国社会道德的主旋律,其最深厚的根据,就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了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石。同时,过去实行单一公有制时造成的利益“大锅饭”局面和平均主义道德弊端,得到了根本改变,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统筹兼顾,有了更大的伸展和实现余地,按劳分配原则获得了有力的道义支撑,自私自利并没有重新成为社会普遍的道德原则。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革命性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既对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剧烈的冲击,也催生了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相适应的新道德观念和新道德规范。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传统的观念,激励着人们勇于变革、勇于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不断破除不符合时代精神的陈规陋俗的进程中,不断为人们的行为确立新时代的准则。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为全社会打下了共同道德价值的坚实基础,使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自身进行了许多重大变革,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如一、坚定不移。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都是中国共产党为自身设立的最根本的道德价值目标、道德价值尺度和道德建设的核心。党的这种道德价值目标和道德价值尺度,已成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天经地义的神圣道德观。

第三,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立,从精神道德的意义上说,在于使人民群众通过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

通过认识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将不断改造自身并升华自身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客观规律,培育出对人类现实生活和未来前途充满正义、向善和光明憧憬的高尚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道德学说,本质上是以真善美的价值目标激励人们为创造和建设新社会奋斗的实践理论,帮助人们站在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层面,把人类的终极价值、至善目标和解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人民大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中国人民正是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精神道德学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不断建设真善美的新社会和新生活。

第四,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

对社会整体道德质量的更高标准,对国民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对社会向善价值追求的更紧迫期待,对社会各色各样败德行为的更严厉谴责,都深刻揭示了全社会道德状况向善前进的大趋势。对人的正当利益的肯定、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个性的肯定、对人权的肯定;改革开放意识、进取竞争意识、自由民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和谐包容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等的增长,无不是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的表现。社会道德建设领域大大拓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经济道德、公共道德、新闻道德、生态道德等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道德建设的触角,日益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延伸,道德调节社会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加深。

社会道德榜样的层次愈加丰富多样。道德模范的层次更加丰富多样,对人的道德评价的尺度也更加丰富多样。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杨善洲,这些精神道德上一脉相承的道德榜样所践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始终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普通群众和领导干部道德风貌的主流。道德理论发展进步。我国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系统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指导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

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道德考验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道德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良知的底线不断被侵蚀。我们的道德水平究竟怎样,一时成了问题。道德议题的热度持续走高,对道德问题的关注,成为社会舆论特别是各类媒体常说常新的话题。无论是赞美道德模范的感言,还是抨击败德现象的批评,似乎都在印证这样的评论:我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的图景。论辩各方对道德问题超乎寻常的关注和唇枪舌剑,折射了中国社会深厚的道德底蕴和中国人浓重的道德责任心结。

第一,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时段。我国道德领域出现受到普遍关注和产生广泛争论问题的时期,集中表现在改革发展的节点时期,比如,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实行商品经济制度的初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等。新的政策特别是新的制度体制推行的初期,常常也是新旧社会规范(法律、行政和道德等)冲突的时期,旧规范往往失范,新规范尚待建立。

第二,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领域。一是与市场经济联系紧密,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钱腐蚀的领域,是腐败、诚信等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灾区。二是现有道德严重失范的领域,比如,公共道德领域问题多发易发,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道德所调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人群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农民到城市新市民;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体制内的人到体制外的人;从国有制的人到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的人等。

第三,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员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少数官员弄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腐化等。这些人的败德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二是一些企业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沽名钓誉、抄袭剽窃、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不守公德、见危不救、以怨报德等。

正是这些局部的、少数社会成员的败德现象,无形中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道德压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认为社会正在逐渐滑向一个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渊,进一步加剧了人们评价社会道德状况的悲观、消极情绪。当前道德领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要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待。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高相伴随,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风貌,城乡环境、公共秩序、文明礼貌、社会服务、旅游景区等方面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积极变化。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整个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构成了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主流。

总之,道德考验必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但中国人民有信心经受住这一切考验。因为社会的道德主流是进步、光明、向善的,因为社会的道德问题是发展前进中的问题,更因为中国人民从事着以真善美为价值前提和价值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资料来源——

求是理论网(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4/201202/t20120213_138403.htm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1/201112/t20111228_132528.htm

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6476759.html

C. 大学生都有哪些道德问题

近几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媒体的介入,更使这一现象受到了广大的关注。作为社会骄子、时代精英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的去对待。其实,大学生成长过程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

近年来媒体大量的报道和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各种调查时时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其实纵观这所有的报道和调查,无非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降低。谈及诚信,这是一个从古到今的话题,诚信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确保未来还是这样,所以在诚信面前任何人没有选择,只有诚受,何况是论及我们时代的精英们。但是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实在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时代的精英们遗弃在灰暗的角落。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可以说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标准应该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的。可是近年来却连续的出现了这样的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现代的大学生出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二重性,许多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为庸俗化,实在是令整个社会担心。

三、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严格的讲,尊师是作为学子们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须严格恪守的。虽然今天的高效校园仍然和以往一样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可是尊师的气氛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淡化。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中,也很多的谈到大学校园里尊师的问题,一些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连自己的任课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学甚至都瞧不起老师,更何况谈及尊师了,这值得人们思考,因为无尊即无孝。

四、在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随着物质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诱惑力,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这样的青年,的确耐人寻味。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应该摒弃这样的看法:不应把个别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当作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但同时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或忽视,社会必须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最好的对策,以便于很好的解决这个社会性的问题。

根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以提出以下的对策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必须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这是一个需要大学生群体自身主观的过程,这便要求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系统。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新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重视德育的考核,开展各种各样形式多变的群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取向。

二、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构建道德培养的良好氛围。由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取向和整个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环境剧烈变化,核心价值模糊,带来了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使得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发生偏差,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三,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大学大学生对待生活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所以在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忠应该确实的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将提高大学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由于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了解的不是很深,所以仅仅提出自己这很不成熟的看法,仅此而已。

所以,在大学校园里要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技术教育,崇尚智力资源;同样,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扬人文价值。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肩负着继承和开创中华民族文明新纪元的重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因为人类需要用科学技术创造物质文明,但人类更需要用人文精神指引前进方向。

D. 怎样让道德延续

传统一定程度的断裂与隔膜,最直接地表现在社会伦理生活法则缺失

主持人:今天强调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有何深意?

陈来:在古代,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和伦理生活法则。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己的特色和概念,比如“道”、“理”,很难翻译成外文,但对我们今天仍然是有意义的。我们常说:“你这个人怎么那么不讲理呀?”“道”和 “理”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中了。根本上来说,中国文化不是追求理论的明晰,而是一种实践的智慧。实践是跟我们做事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庄子》里面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讲的都是超越世俗达到精神的某一种高度。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今天,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发掘它、维护它,承担起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大责任。而作为文化核心内容之一的道德与伦理,自然不容忽视。可以说,传统一定程度的断裂与隔膜,最直接地表现在社会伦理生活法则缺失。

所以,我们的道德和伦理一定要创造性的转换和发展,譬如怎么对待父母、朋友、师长、陌生人等等。应根植于本土文化资源。这也是大多数人比较容易接受的。

郭齐勇:实际上,在华人社区现代化和世俗化的过程中,中国大小传统的道德信念仍然长期地起作用,孝敬、家庭的稳定性、凝聚力、重视教育和忠信,仍然是老百姓选择的最主要的价值。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恕这些价值,如果在剔除它的历史负面性之后,完全可以提炼、活化它的合理因素,渗透到今天的生活中去,作为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力量参与现代化的建设,来治疗现代社会的疾病。

今天,一切向钱看、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缺乏诚信和信仰,这些潮流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尊重自己本土的伦理资源,是特别紧迫的任务。我们通过现代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可以使传统的核心价值能够支持市民社会的公共理性,来引导平民的起码的公平、权利诉求,并予以节制与平等沟通。

新道德建设,离不开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实践这个源,同样也离不开传统美德这个流

主持人:创造性转化中华传统美德,何以可能?

肖群忠:任何一个民族的道德进步总是在对自己的传统道德资源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前进的。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这样一个提法,我理解,就是要把传统道德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资源和凭借,实现我们的新道德与传统美德的直接继承和延续。我们的新道德建设,一方面离不开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实践这个源,但同样也离不开传统美德这个流。

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对我国传统道德资源这个流,能继承的和要继承的,主要是抛弃其封建国家政治伦理的糟粕,转化个体道德、家族道德与社会道德中的合理成分,以指导现代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由于我们几十年来在民众的日常生活道德建设方面是欠缺的,传统道德资源的相关内容的绝大部分我认为还是可以直接为今天所用的。如传统社会生活中讲忠诚于事、忠诚于人的精神,行业道德的讲究信誉、勤勉敬业精神,讲究人际之间的诚信精神,家族道德中的讲究亲情孝道、和睦团结的精神,个体道德中的讲究个人修养、追求美德的精神,全社会的讲究礼仪、维护秩序的精神等等都是可以批判继承的。涉及人类基本道德的一些普遍资源更是可以直接继承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仁爱他人,讲究义务责任,天下为公等等。

唐凯麟:不可否认,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存在着冲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阻力和问题,其中不少就与传统伦理的消极影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人情大于法律,关系经济,忽视经济效益,规范意识不强,地方封闭和保护主义,竞争意识淡薄,等等。

但是,传统伦理道德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的复杂体系,不同层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不一样的。就儒家伦理的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其核心精神即“仁”学,这是儒家关于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一般的价值精神;二是其特定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层次,如三纲五常、家族本位、忠孝等等;三是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一般的行为准则,如义、智、恭、宽、信、敏、中庸等等。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二个层次是与封建社会形态联系最为密切的,因而其具体内容是陈腐消极的,与现代社会是根本对立的,但这一层次中的某些东西就其抽象的形式而言也是可以通过扬弃和转换为现代社会所容纳,如忠与孝的形式等。第三个层次作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一般准则,当然不能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但人类行为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论任何时代的人都存在着一些为人处世的共同要求和准则,传统伦理中所包含的这些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活实践和处理为人处世的准则,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活实践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优良传统,其中所包含的积极意义理所当然地仍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日常行为和处理一般人际关系时所汲取运用。

一些传统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仍是人们生活处事的信念

主持人:举例谈谈,哪些传统道德可经创造性转换为今所用?

郭齐勇: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可以用仁、义、礼、智、信等五德来总结,尤其是“仁”。孔子界定“仁”为“爱人”。孔子继承周公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不仅反对人殉人牲,甚至对用像人形的土俑木俑去陪葬都表示厌恶。有一次退朝,孔子闻知马厩被烧了,他首先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及马所代表的财产)。他关心的人,包括饲养马的普通劳动者。是爱人、同情人、关切人,包括爱、同情、关怀下层百姓,这在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是道德准则。

“仁”的内涵的另一面是“恕”: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例如我不希望别人羞辱自己,那我决不要羞辱别人。尊重别人,是别人尊重自己的前提。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与沟通理性,现代社会非常需要这些。而实际上,这些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仍是人们的生活处事的信念。我小的时候,常听家中老人讲:“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将心比心”,“秤平斗满不亏人”等。

陈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把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看得比生死还重要。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都是认为对道德信念的坚持不受物质条件影响。这种思想在社会上造成了崇德尚义的气氛。

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鼓舞人们追求坚定独立的人格尊严,不被任何财富所腐化,不受任何外力所威胁。在这样的精神影响下,儒家一贯强调明辨义利,主张明理节欲,人的“美德”和修养始终受到重视。在中华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重视礼义廉耻、奉行仁孝忠公诚信为核心的传统美德体系。这种精神追求,通过古代的文明规范体系“礼”,形成了中华“礼义之邦”的社会风尚。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良好道德氛围,这些是重要的资源。

唐凯麟:某些传统伦理精神可以成为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比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宁俭勿奢”的自律精神和“重群克己”的合作精神。孔子力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奋斗精神,《易传》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大学》高扬“治国平天下”的功名理想等等,都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在消费上儒家提倡“宁俭勿奢”、“克勤克俭”,主张节俭自律。这种节俭自律精神的发扬,可以养成一般民众的节俭风气,增加社会储蓄。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居民的储蓄率非常之高。正是这种节俭的储蓄风气,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积累了所需的大量资金。

传统的群体合作精神对于培养和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精神,促进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有着重大意义,可为今所用。与西方强调个人价值和自由竞争的个人主义伦理原则不同,中国传统伦理重视群体价值,强调人们对自己的所属的群体要有归属感和责任心,提倡群体中人们之间忍让协调,合作互助。这种群体合作精神对企业发展起着突出的积极作用。一些学者在研究日本企业与西方企业的不同特点时,发现日本企业高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员工对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经理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有一种西方企业所少见的团结合作精神,企业成为所有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再比如,中国传统诚信为本的伦理规范与现代市场交易中信誉至上原则的一致。《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所谓“诚”也就是“真实无妄之谓”;而“信”是“诚”的具体表现,孔子强调“人无信不立”。这种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与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是一致的。印尼著名银行家、华裔商业巨子李文正说:“银行家要出售的不是金钱,而是信用。”

要把那些日用而不知的仁爱忠信、仁义礼智等道德资源加以保护、拓展

E.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容忽视的“那几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容忽视的“那几分”

在辽宁省已经结束的部分地区的特岗考试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仍有一定的题目出现,不过占比很少。导致部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直接将这一部分放弃,但特岗竞争相对激励,任何一分都不容忽视。所以今天中公教师将职业道德部分高频知识点整理起来,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一、须熟记的实用小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三爱两人一终身”分别对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及终身学习。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解决“请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这样的简答题以及“下列属于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是”这类客观题。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作用。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六条都经常出现考题。如:

1.( )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关心集体

2.有的班主任教师用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并把它作为安排、调整座位和评优推先的唯一标准,这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爱国守法 B.教书育人 C.关爱学生 D.爱岗敬业

其中第一题答案为A,第二题答案为B。师德的灵魂为“关爱学生”;而“教书育人”中要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与此类似又不容易选择的知识点还有一处,即“为人师表”中要求“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需要大家重点识记。

三、记“新”不忘“旧”。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2008年的修订版,内容即刚刚提及的“三爱两人一终身”。而1997年老版本的内容也经常出现在试题中,需要了解。其内容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其中严谨治学是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培养好人才的大问题,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而考查08年版本中“为人师表”的“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时候,如选项中没有“为人师表”我们要首选“廉洁从教”。这两处,需要大家特殊注意。

以上就是此次为大家总结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常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愿同学们备考顺利。

F. 举例说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

在校大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媒体的介入,更使这一现象受到了广大的关注。作为社会骄子、时代精英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的去对待。其实,大学生成长过程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

近年来媒体大量的报道和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各种调查时时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其实纵观这所有的报道和调查,无非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降低。谈及诚信,这是一个从古到今的话题,诚信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确保未来还是这样,所以在诚信面前任何人没有选择,只有诚受,何况是论及我们时代的精英们。但是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实在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时代的精英们遗弃在灰暗的角落。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可以说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标准应该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的。可是近年来却连续的出现了这样的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现代的大学生出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二重性,许多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为庸俗化,实在是令整个社会担心。

三、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严格的讲,尊师是作为学子们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须严格恪守的。虽然今天的高效校园仍然和以往一样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可是尊师的气氛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淡化。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中,也很多的谈到大学校园里尊师的问题,一些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连自己的任课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学甚至都瞧不起老师,更何况谈及尊师了,这值得人们思考,因为无尊即无孝。

四、在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随着物质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诱惑力,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这样的青年,的确耐人寻味。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应该摒弃这样的看法:不应把个别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当作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但同时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或忽视,社会必须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最好的对策,以便于很好的解决这个社会性的问题。

根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以提出以下的对策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必须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这是一个需要大学生群体自身主观的过程,这便要求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系统。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新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重视德育的考核,开展各种各样形式多变的群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取向。

二、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构建道德培养的良好氛围。由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取向和整个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环境剧烈变化,核心价值模糊,带来了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使得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发生偏差,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三,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大学大学生对待生活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所以在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忠应该确实的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将提高大学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由于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了解的不是很深,所以仅仅提出自己这很不成熟的看法,仅此而已。

所以,在大学校园里要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技术教育,崇尚智力资源;同样,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扬人文价值。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肩负着继承和开创中华民族文明新纪元的重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因为人类需要用科学技术创造物质文明,但人类更需要用人文精神指引前进方向。

诚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 摘 要 ] 当前大学校园里失信现象频频发生,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认真分析了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在大学开展诚信守信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 关键词 ] 大学生;诚实守信;措施建议

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诚信,即诚实守信,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假,说话算数,讲信誉。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人的良知在客观环境中的一种外露,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诚信的核心一是诚实,二是守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的活动中相互联系的道义凭借。人无诚信,无以立身;国无诚信,无以邦交。

但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失信事件频繁发生,使我们明显感到我国也出现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初期曾经出现的诚信危机。这场危机来势之猛,影响之大,就连高等学校也难以幸免。下面例举的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非正常现象。

一、高等学校中常见的失信现象

1 、考试作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校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严厉处分的报道,轻者受到各种处分,重者则被勒令退学。据集美大学调查显示,有 28.1% 的学生表示曾有过作弊行为,而且作弊形式和手段越来越“高明”。

2 、抄袭作业。根据几次期中教学检查与同学座谈以及任课教师反映,抄袭作业较为普遍,甚至已不被学生认为是失信行为,更有少数学生在校外通宵上网,由网吧老板找人代抄作业。

3 、有钱不交学费。有的学生在新年伊始,拿着家长给的学费不交到学校却擅自存入银行进行“增值”,认为反正国家有确保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政策,岂不知他们这样做的同时,剥夺了那些政府和学校给予真正家庭贫困学生的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的机会,对学校、家长、同学都没有做到以“诚”相待。

4 、贷款到期不还。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但是,就是有极少数学生恶意逃债,给银行信贷工作蒙上阴影,甚至直接影响了一些银行继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心。

5 、毕业时的失信行为。首先,自荐材料的虚假包装。由于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参加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会,首先要向用人单位提供自荐材料,很多用人单位也正是通过自荐材料这一途径来了解、评价、衡量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进而影响录用或聘用。一些毕业生就使出浑身解数弄虚作假,有的伪造各种证书,有的涂改成绩,有的在校期间未受过什么表彰,却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成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优秀毕业生”等。于是就出现一家用人单位接收的简历中,竟有多人同为该校学生会主席,一个班大多都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的怪事。其次,随意签约、毁约。有的毕业生由于害怕没有合适岗位,求职心切,缺少慎重考虑,一遇到接收单位就迫不急待地草草签约,等到后来,发现可供选择的单位多了,回头一想,又觉得自己所签的单位不理想,于是马上要求毁约。也有的毕业生看到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学签了一份较好的单位,于是心理感到不平衡,便不顾一切地与用人单位毁约。另外,还有少数毕业“脚踏两只船”,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

6 、其它。一些学生经常旷课,当被老师或有关部门查到后,他们采取欺骗方式编造各种理由开脱;少数学生隐瞒实情同时与多名男(女)同学进行恋爱;还有极少数学生在宿舍里偷盗其他同学财物等等。

上述这些现象既严重污染了我们的校园精神生活,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在社会当中的形象。如不及时铲除,很可能使我们这座“象牙塔”产生倾斜,甚至倒塌。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建议

1 、着力构建诚信社会。市场经济作用于社会道德,既有先进社会道德进步的积极因素,又产生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社会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到了管理上落实,法制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而大学生更应该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为打造诚信社会出力,因此培养道德的自觉。

2 、教育管理更要讲诚信。教育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杜绝种种失信行为的发生。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把诚信落实到全体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学校和教师的失信行为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大家都来讲诚信。

3 、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现代民法一般都把“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如果违背了则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者对民事主体的一系列不利后果,而受到处罚和制裁。

4 、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各系级学院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挂钩)。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笔者认为可以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三种方式。通过运用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将结果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增加个人信用情况一栏),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加注重个人诚信打下基础。

5 、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把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统一起来。在广泛进行诚信教育,普及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及时品尝失信的后果而退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6 、切实加强大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教育和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善于做学生工作的同志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有效地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最后,如何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仅仅靠大学生的自律,靠学校的诚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诚信问题的反映。因此,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建立诚信的关键是在人和制度之间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要期望通过诚信教育,学生马上就能变得诚实起来,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不诚实仍能使人获利的状况,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变得诚实起来。而与发达国家已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信用体系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缺陷是比较大的。可以说,呼唤大学生诚信,在全社会建立诚信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G. 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品德修养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我们大学生影像很大。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人,这不仅是社会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恪守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生活在新时代,独立和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许多社会不良风气冲击校园,才使得一部分学子产生利己主义倾向,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买饭考试抄袭、坐公交不让座等等。许多事情刚发生时都很小,但如果都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及时改正,都容易变成“问题”,日后走上社会,就可能沿袭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人们常说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骄子”,可是,为什么恰恰这个“社会骄子”群体其道德状况会出现这么多不容忽视的道德修养问题呢?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也可意为风俗习惯。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和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道德是引导我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我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 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道德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道德也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 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既然道德这么的重要,我们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将道德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中,坚持“八荣八耻”等荣辱观,修身律已,自觉想劳动模范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他们优秀的道德观念。
重视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应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虽然大学时期的我们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二)从我们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看,我们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社会实践非常缺乏,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
因此,容易出现思想方法脱离实际、价值观抽象等问题,以至进入社会处理问题缺乏思想准备和实际能力。
要尽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首先要从教育者着手,教师要有丰富的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水平。这样学生才可以从老师身上不仅学到知识,还可以学到课本外的东西,这也可以是我们进入社会前学到的“社会经验”。
我们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快速传播,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时社会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我相信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它对于引导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有非同一般的作用,也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我们一方面是联系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注重知行统一,在实践中学习。“不行不为真知”。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总之,只有我们的道德观念和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知识有内涵的大学生,这要我们养成一日三省的习惯,自省自警,自珍自爱,知荣求善,知耻改过,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只有做到以上我们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H. 如何看待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所以充分认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仍是当务之急。科学道德是科学的内在属性,既是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诚实守信,这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优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炼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不可能实现党中央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坚持诚信原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应该让学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研究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
诚信是社会的基础,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中国本该是一个极有诚信的国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很多方面利益与诚信天平失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 诚信首先是现代经济规律,其次才表现为伦理性质。“资本主义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碎的哄骗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哪里时间就是金钱,哪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经营者从诚信到不诚信的转变,不是良心的发现,而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健全,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巨大压力。迫使他不得不如此。一个人要想在市场经济交易中获得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须承认和尊重他人的利益,要想自利,必须利他,自利的目的只有在利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由此可见,市场经济需要道德。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对于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学术界不可一日无学术道德,否则歪风邪气便会乘虚而入,扰乱严谨科学的学术界。

I. 怎样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集体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便产生了调节行为的准则。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准则来评论一个人的行动,而且也根据这些准则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当一个人按他所处的社会集体的行动准则去行动时,我们就说他的行动是合乎道德的;一个人不按这个集体的行动准则或是直接违反这个集体的行动准则去行动时,我们就说他的行动是不道德的。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各个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的反映,它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则。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伦理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

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常常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采取某些有关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动。道德品质就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有关道德的行动中所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道德品质作为个体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既依存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条件,也有赖于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动三种基本成分。这三种基本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一般说来,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据,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倾向;道德行动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指导与影响之下,通过一定的练习和锻炼形成起来的;同时,道德行动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些基本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一种综合过程。学生具有道德品质不只是具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而且要表现为道德行动,许多道德行动还应该培养成牢固的习惯。

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各个不周方面去进行,有时可以从培养人的道德行动和习惯开始,有时可以从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着手,有时可以从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做起,不能机械地遵循由道德认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行动和习惯的途径。但是只有在这些基本的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时;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

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在一、二年级中占有重大的课时比例。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活动能力等方面,而忽视游戏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反映在对游戏的规则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虽提出要求,也强调游戏的规则,但由于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常把注意力集中在游戏的胜负上,却容易忽视对游戏规则的遵守。教师也无意识地迁就学生对游戏规则的违反。我认为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反之,就会养成学生不遵守规则的不良。

这要靠长期的社会经验的积累,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学会去观察,去思考,找出自己的优劣之处,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你的优秀道德品质自然就逐步形成了。

J. 如何加强幼师职业道德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全身心的爱孩子,这就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必须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关心集体,团结互助并正确处理好领导和家长的关系。 我们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需求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就要做到爱岗敬业,喜欢自己的选择,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学生。作为一名具有8年教龄,至今还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的我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谈一谈如何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平时的工作多么繁杂,多么忙碌都要静下心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终身学习是我们最好的发展形式之一。教师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磨练修养毅力,确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奋斗目标,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自身的修养,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会跟上时代步伐。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二、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奋、扎实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听课、教研活动、教师培训、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使自己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勇于实践,增强情感体验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教师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性学习来分清是非善恶,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在琐碎的日常教学中,需要老师用耐心和信心来教育学生,给孩子们燃起希望的火苗,鼓励孩子的进步,细心的发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动态。在生理和心理上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保证学习的效率。 四、虚心好学,团结协作 。 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了新时代教师道德的特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化。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加强团结协作,这点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也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好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师生间的隔阂和距离,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真正的把师德修压落实到实处。 总之,教师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必须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修养,通过修养,增加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热点内容
法院团委 发布:2025-01-13 10:08:27 浏览:680
检察院和法院领导班子成员 发布:2025-01-13 09:25:05 浏览:281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13 08:34:39 浏览:19
2018年学生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3 07:48:00 浏览:200
劳动法在私企 发布:2025-01-13 07:41:46 浏览:9
什么道德问题 发布:2025-01-13 07:29:46 浏览:392
法律硕士非法学两年制 发布:2025-01-13 07:26:04 浏览:290
律师杨军 发布:2025-01-13 07:16:54 浏览:149
法治实残 发布:2025-01-13 07:15:18 浏览:311
民法素材 发布:2025-01-13 06:38:02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