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公安核心关键
A. 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是什么
依宪治国和执法必抄严。
法律化,使袭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法律条文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党领导的国家制定好的。是人大通过的。政协讨论通过的。任何人遵守法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就等于听党的话。就等同于坚持党的领导。
(1)法治公安核心关键扩展阅读:
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2、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B. 为什么说公安法制是公安工作改革和优化的坚实基础
怎么说公安法制是公安工作改革和优化的坚实基础?因为这是我国对公安法制治公安工作的改革
C. 依法从严治警的核心内容
从严治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公安民警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其核心是一个“严”字。
D. 浅谈如何全面建设法治公安
一、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是做好公安法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坚定政专治立场,树立正属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在工作中发挥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再次,严格按照纪律作风大整顿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
最后,应当时刻与局党委的决策保持高度一致。
二、加强专业的业务技能,是提升公安法制工作成效的根本保障。
首先,不断学习法律专业知识。
其次,通过专业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再次,加深自己的文字功底。
三、提高全面的自身素质,是担负起公安法制工作责任的基石。
首先,要做到认真细致,有责任。
其次,要做到谦虚谨慎,有耐心。
第一、对工作要有耐心。
第二、对同事要有耐心。
第三、对群众要有耐心。
再次,要做到坚持不懈,有毅力。
E. 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核心和关键的区别是什么呢
这句话少个主语吧,对什么事情来说。
比方, 对加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来说,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
有法必依是第一步,执法必严应该是在第一步基础上才有的第二步。如果有法不依,那么就没有执法必严这一说了。
所以我理解是。
核心是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出发点。从有法必依这个出发点,可以投射出很多步骤。比如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其实是踩着有法必依的这个出发点(即核心)之上的其他步骤,而这些衍生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关键。
形象比喻吧。把核心比作花瓶,那么花瓶里插着很多花,最举足轻重的那一朵,没这朵不行,那这朵就是关键。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F. 什么是民本警务的核心理念
民本警务,也有称民生警务、民意主导(导向)型警务,是近年来公安机关探索的一种以民本化警务为核心的新的警务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根本宗旨的实际举措,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必由之路,其思想、理念多散见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工作实践中,作为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专题研究,目前还比较鲜见。
(一)民本警务思想的基本概念
“民本”是近现代学界创造并经常使用的概念,它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民惟邦本”思想命题的缩写。从现实意义上讲,“民本”中的“民”,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是指哲学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警务一词由英文policing翻译而来,用作抽象时指一切警察行为的总和,用作具体时指警察工作。“民本警务”,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民本理念之上的全部公安工作或警务活动,是我党群众路线和执政理念在公安工作上的具体实践。具体讲,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社会民意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把握和定位公安工作的职能、特点和规律,逐步建立与人民群众愿望和需求高度契合的警务工作新机制。其中,服务大局是民本警务的关键所在,保障民安是民本警务的根本要求,维护民权是民本警务的核心内容,提升满意是民本警务的永恒目标。民本警务思想是关于民本警务的性质、功能、政策、策略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认识、心理态度和价值取向,是公安机关及其民警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一种高层次的警务意识,是现代警务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人为本的警务理念,依法行政的警务准则,民意导向的警务战略,面向社会的评价机制等。民本警务思想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揭示了公安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规律,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公安工作上的实际反映。深刻认识和理解民本警务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哲学意蕴,对于推动公安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民本警务思想的主要特征
民本警务思想源于警务实践,又给警务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公安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符合现代创新警务科学的一般特征。在价值取向上,民本警务思想把“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是胡锦涛近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上提出的要求。“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做到万家忧乐系心头。民本警务思想,首要的是把这一理念贯穿到全部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研究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警务职能上,民本警务思想把“服务和保障民生”作为永恒主题。民本警务思想旨在把公安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事关群众平安、发展和幸福上,着力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推动公安工作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发展目标上,民本警务思想把建立“民意主导型警务机制”作为显著标志。民本警务思想要求全方位汇集民意、汲取民智、顺应民心,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以民意为先导,逐步建立开放、参与、合作、共赢的民意导向型警务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警务民主化,营造警务共同体。在绩效检验上,民本警务思想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根本标准。不把民意当成标签,而是作为根本标准,这是政府绩效评估的终极发展目标。民本警务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统一,通过建立广泛的社会群众评价机制,把公安工作的最终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在警务主体上,民本警务思想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力量之源。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公安工作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的支持和理解比黄金还要重要。落实民本警务,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纳入警务运行体制之内,把人民永远作为我们的靠山和铜墙铁壁。
三、充分认识民本警务思想的现实价值
民本警务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论价值理念。民本警务思想的提出和实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人民的需求,已成为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和公安机关的永恒价值追求。作为现代警务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民本警务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民本警务思想,就是要求公安工作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就是要求公安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着力研究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求公安工作既要总揽全局,又要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履行第一责任,服务第一要务,把握第一根本,促进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民本警务与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二)民本警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本警务思想要求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意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公安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事关群众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具体问题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把人民群众的发展共识和要求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民本警务思想揭示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科学理念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民本警务建设本身就是践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民本警务的关键是服务型警务,就是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市场经济主体服务、为改革发展服务作为警务改革的方向,实现由传统的管理型、审批型警务向服务型警务转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在社会平安、公平正义、公共服务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执法环节。这一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四)民本警务思想昭示了警务机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尊重民意,是改革创新的动力之源。民本警务思想的首要宗旨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判权。围绕如何做到这一点,民本警务思想引领了警务机制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比如,创建面向全社会的群众评价机制,从而在实际意义上把检验、衡量公安工作成败与否的最终权利交到了人民群众手中;着力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社区警务机制,打造订单式警务勤务保障体系等,都是建立在民意基础上的警务创新实践。
(五)民本警务思想体现了公安机关履行历史使命的基本遵循
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机关肩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要履行好历史使命,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这一根本宗旨上,准确分析形势,抓住问题根源,努力打造服务型、打防型、法治型、素质型公安机关,把对法律负责、为发展服务、让人民满意三者高度统一起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保稳定、促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公安工作的与时俱进。
四、切实把握民本警务思想的基本方法
树立和践行民本警务思想,必须依赖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虽然,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在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方面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具体的工作方法取决于符合民本警务特有运作规律的思维方法,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方法论的理论高度进行概括,使其纳入科学运作的轨道。
(一)辩证看待制约民本警务思想的基本关系
首先是安全感与满意度的关系。群众的安全感是对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心理感受和客观评价。群众的满意度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民警打击犯罪、执法服务、队伍建设等全部工作的总体评价。安全感与满意度存在天然的必然联系:满意度包含安全感,安全感是满意度的核心内容;安全感制约着满意度,没有安全感就必然没有满意度。但安全感不等于满意度,有了安全感不等于就有了满意度。准确理解安全感与满意度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能高度重视打击防范的首要职能,又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做到安全感与满意度双提升。
其次是“大数字”与“小数字”的关系。既要重视群众满意的“大数字”,又要关注群众不满意的“小数字”。事实上,群众不满意的“小数字”并不小,乘以人口基数,就是十分巨大的数字;“小数字”也并不轻,具体到每一个不满意的群众,可能是关系其身家性命的大问题。可见,“小数字”关系大民生,关乎大责任,关联大形象,最终会决定民心向背、事业成败。深刻理解“小数字”的时代内涵,紧盯“小数字”不放松,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民生诉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化解矛盾,才能使公安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三是民意与舆论的关系。英文的publicopinion一般被译为民意、舆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民意与舆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意也叫民心,是指公众针对重要的公共议题所表达意见的综合,是全体人民的意见和愿望的总和,民意直接依靠民意调查等信息采集手段。舆论往往与大众传媒联系在一起,多为社会精英对于公共政策、公共议题的看法,舆论可以通过传媒有意识地制造或引导。认清民意与舆论的概念及其联系,有利于科学汇集民意,正确解读民意,积极顺应民心。同时,还要主导引导舆论,防止出现伪民意。
其四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几乎是一切学科的命题,代表警务发展方向的民本警务思想,也不例外。继承与创新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对立矛盾,而是无法割舍的链接关系。民本警务不是对传统的割裂,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需要对传统不断突破。民本警务代表时代潮流,创新是民本警务的显著特征。只有用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推进民本警务思想理论、制度和方式方法创新,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才能不断满足群众期待。
其五是主力与主体的关系。民本警务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公安是主力、社会是主体”的警务理念。公安是主力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决定的,必须牢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打造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过硬警队。群众是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警务建设上的直接体现。既要群众的满意度,又要群众的参与度,是民本警务的必然要求。民本警务是警民互动型警务,在满足老百姓的新期待、新要求的同时,把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纳入警务运行体制之内,努力建立公安机关与群众互信互动、密切合作、共保一方平安的警务运行机制。
(二)树立和践行民本警务思想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首先是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确立民本警务思想在全部公安工作中的核心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本警务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民本警务思想是指导公安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指针。公安机关必须从履行公安工作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来认识民本警务思想的重要性,切实确立民本警务思想在全部公安工作中的核心指导地位,把民本思维、和谐理念贯彻到公安工作各个环节。同时,进一步破除制约民本警务方式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想障碍、体制障碍、机制障碍和环境障碍,营造有利于民本警务探索和实践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创新民意主导型的警务机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群众满意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满意不等于现在满意,现在满意不等于永远满意。民本警务思想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始终围绕实践宗旨这个根本,把创新民意主导型的警务机制作为民本警务建设的突破口,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的期盼。在实际工作上,坚持警务跟着民意走,服务伴随民心做,管理围绕民权转,不断创新警务模式、执法方式和服务手段,探索和实行更加灵活、更富实效、更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警务方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平安生活、公平正义、幸福发展的期盼。
其三是加强民本警务思想学科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公安队伍执法服务能力。民本警务思想的贯彻,要求建立完善学科体系,通过培训教育等多种手段使其深入人心,全方位提高民警执法服务能力。一是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贴心人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民警的群众路线和宗旨观念教育,打牢执法为民思想根基。二是积极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逐步实现从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的转变,从普及培训向专业培训的转变。三是强化养成教育,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其四是建立内外参与、科学合理的考评监督体系,确保民本警务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研究和建立行之有效的警务绩效评估体系,严格考核,科学评价,依法问责。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采取视频抽查、现场督查、问卷等方式,找准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及时整改。大力推行警务公开,打造阳光警务,不断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反映诉求的通畅渠道和回应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加公安机关的亲和力。
古人云:“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民本警务思想深刻反映了对现代警务工作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实现了我国警务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变革,为我们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和科学发展观付诸公安工作实践找到了现实途径。事实将证明,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警务革命序幕即将拉开之际,对于民本警务思想的探索研究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而获得灵性充满生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也必将通过民本警务思想在中国警务机制建设上的付诸实践而异彩纷呈更显魅力。
G.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
法制最核心的我认为首先法要合情合理。要符合人们的心理。比如杀人偿命,在中国就是合版情合理的。以前我们权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知识分子看中的是有法可依,但在我看来重要的是执法必严才是最重要的。有法可依说的是面子工程。但是实质上关键点在于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那么建立一支独立的审判队伍,建立一支能够有道德甚至道德高尚的执法和审判队伍又尤为关键。所以,最终的结论是法制的核心在于人治,人治的核心在于道德。没有道德的人是不可能有法治的。
H. 法治的核心是
现代法治的核来心即在于良自法善治。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现代法治的核心即在于良法善治。正是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价值,提供善治的治理体系。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是依法制权之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依法治国无疑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政建设是检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标尺。
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国家治理法治化。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国家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环节。因为现代法治的核心即在于良法善治。正是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价值,提供善治的治理体系。必须提高治理能力,其关键就是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I. 公安执法规范化的重要性
1、公安机关的主要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主要行为是执法行为,执法工作始终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执法规范化建设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公安机关排头兵作用。
2、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部门,建设法治公安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法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和政府整体法治化水平。
建设法治公安的核心要求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不作为、乱作为、不公正、不文明等问题,实质上都可归结为执法不规范。因此,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根本途径,要把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公安机关依法履职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3、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觉醒、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能力极大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时刻处在媒体聚光灯下,执法行为稍有不当就很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舆论炒作的热点。
因此,新形势下衡量公安工作的优劣,不仅要看是否体现了执法效率、实现了维稳目标,而且还要看是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公安改革是推进执法规范化的动力所在,促进执法规范化是公安改革的重要目标。
(9)法治公安核心关键扩展阅读
坚持执法为民,让人民群众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更多获得感。之所以存在很多不良现象,主要是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
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着力整治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健全执法制度、改进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个执法行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J. 如何提高公安民警法制思维和依法办案能力
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求公安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不仅要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善于运用法治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善于运用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根据公安机关执法实践,重点要强化“四个理念”,实现“四个统一”。
一、树立严格执法理念
强化职权法定、严格执法的理念,努力实现依法履职与依法治权的有机统一。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首先,法定职责必须履行到位。其次,执法权力必须依法行使。第三,执法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
二、树立文明执勤理念
牢固树立规范执法、文明执勤的理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树立规范文明的执法形象,不仅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执法机关的信任,更有利于促进法律在人民心中树立尊严和权威。 在处理敏感案、事件时,要把法律的刚性和执法的柔性结合起来。在执法办案时,要把打开“法结”与打开“心结”结合起来。
三、树立公正执法理念
牢固树立平等对待、公正执法的理念,努力实现维护法律权威与维护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首先,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要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第三,要坚持正确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
四、树立保障人权理念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保障人权的理念,努力实现社会维稳与公民维权的有机统一。
首先,要更加自觉地把尊重和保障人权放在各项执法办案的首位。其次,要更加注重在社会管理中体现服务为先。第三,要更加注重在维权中实现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