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张角
Ⅰ 道教的祖师是张角
在种古代都有祖师:上古时是伏曦(开创道思想、引发中国文明的创始人)、中古是李耳外号老子(总结伏曦思想开创道家及思想)、近古就是张天师(总结老子道家思想来开创道教)!张道陵是把道家思想搞成宗教化成为道教的人!道家是以自然为根本的是科学跟道教不同,道教是宗教是有神论的,道教已经脱离了道家的科学性
Ⅱ 道教分为哪几个派别
从修行方式上来说复道教主要分为两制个派别——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金丹求仙,分外丹与内丹二脉。
道教的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有5个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灵宝派,正一派、净明派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龙门派,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时创立,元朝以后逐渐衰微。
太一道:金朝时创立,元末以后逐渐衰微。
净明道:南宋时创建,明朝以后衰微
明朝以后,道教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其他宗派全部归纳到这两个宗派之下。现在北京的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实际上只有80家。
正一道:正一道即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后更名为天师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子孙庙”。
全真道:全真道兴盛于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阳,丘处机。全真道讲求清修,其道士必须出家、吃素。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十方丛林”。
Ⅲ 道教门派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原名张陵,因创建了道教被后人加了个道字!现在叫正一派,信奉的是三清天尊,即元始、灵宝和道德三位天尊,遵循的是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德经》。老子也被神话为道德天尊!
全真派是王重阳创的,不过没张道陵创建的早,开教祖师是张道陵
Ⅳ “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老子是世界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博闻好学,追求天人合一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说他在经过函谷的时候,被守城官员逼着写下了一本书,名曰道德经,这本书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也是有史记载的世界上最早的充分辩证法思想的书籍,因此老子也被称为世界哲学之父。
太上老君
东汉末年,在张角等人的改造之下,道教逐渐被神化,道教内涵也不断被丰富,体系也更加完善,作为道教的创始人,老子被封为道德天君,也就是太上老君。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渊追认老子为李姓始祖,在唐朝的数百年间道教不断被发扬光大,老子也更加声名远播。
孔子
相传在春秋时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礼,求道,孔子也不得不赞叹老子思想境界之高,学识之渊博,见解之独特。因而自古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老子虽然是世所罕见的神人,但他一生只留下一部5000字的道德经,他的徒弟也只有两位,这和孔子的3000弟子相比那就差太远了。
苏秦
但是名师出高徒,老子徒弟之一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而另一位徒弟鬼谷子更是千古奇人,成就斐然,鬼谷子是道,儒,兵,法之集大成者,精通百家学术,又是纵横家的鼻祖,他的徒弟苏秦,张仪,孙斌,庞涓等更是人中龙飞,鬼谷子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
张仪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鬼谷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一生隐居在山谷之中从未出仕做官,虽然他的徒弟中有身佩六国相印,位极人臣的苏秦,但他本人却很少受到统治者的关注。
鬼谷子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数千年来关于他的传说从未断绝。
古装电视剧的拍摄是很辛苦的,尤其是遇到反季节拍摄的时候,夏天那么热的天气要拍冬天的镜头,穿着那么厚的衣服,真是热死人,到了冬天又要拍夏天的戏,这样的折腾一般人肯定受不了把。但是有一些很明显的穿帮,实在是没有必要。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演员的身后你们发现什么了吗,那就是在不远处惊现现代的电线杆,原来在古代你们就用上电了啊,还真厉害,为你们的机智点个赞。
皇上是古代权利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的命令就是圣旨,对待皇上大臣们都是俯首称臣的,看看他们来向皇上汇报工作时i,皇上却随心所欲的抽起了香烟,大家都对这个老烟枪很畏惧。
前段时间很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剧中的主角郑爽的古装造型,就这个姿势的镜头大家好像发现了什么,老司机都说古代的姑娘就穿上文胸了,真洋气啊。
这样的服装造型,你们知道是什么电视剧里的吗?没错,这就是
《西游记后传》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时候,悟空,你的金箍棒怎么了,这个还能造假啊,这可是整部电视剧的支柱啊,是什么武器把它重创的呢?我实在想不通啊。
《封神英雄传》中,旁边的大爷是什么情况?是现场的工作人员,还是穿越到古代去旅游的呢,这也太不注意了吧,剪辑的工作人员后期就没有发现吗?
Ⅳ 道教创始人张角、张陵、张鲁三者是什么关系各有何活动
一、张角、张陵、张鲁的关系
1、张角、张鲁都是东汉末年。
2、张陵、张鲁是爷孙关系。张鲁是张陵的孙子,三国的时候算是一方诸侯,占据汉中,后来投降了曹操。
3、后人尊张陵为天师,张角是贤师,张鲁叫系师。他们都拥有《太平经》,不过版本不同,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
二、张角、张陵、张鲁的主要活动
1、张角
A、创立太平道。张角是东汉末年巨鹿人,凭《太平青领经》创立太平道。
B、发起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也灭迹。
2、张陵
A、中国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是道教正一派天师道的创始人。
B、汉明帝时曾任巴郡江州令,后隐居北邙山,修炼长生之道。后改名张道陵,字辅汉,敬为张天师,沛国丰邑。少时喜读河洛图讳、天文地理之书。曾入太学,通达五经,又好黄老之学,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C、东汉顺帝时,修道于鹄鸣山,创立五斗米道。
制作道书24篇,建立24治区,各治立道官祭酒,以统治道民。道民有犯小过者以悔过自新为奉道之主旨 ,并用符水咒法为道民治病。传有弟子王长、赵升等。子孙世袭天师道号,历代帝君皆加有封号
3、 张鲁
A、在巴蜀地区创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是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
B、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在杀张修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
C、 张鲁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去世后谥号为“原”,葬于邺城东。元武宗至大元年,追封张鲁为“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5)道德经张角扩展阅读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故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
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近年来,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欧美人士的兴趣。
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
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
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Ⅵ 《三国演义》中,传授给张角三卷天书的南华老仙,是什么来头
在《三国演义》中,黄巾军的首领,张角是一个引子人物,用来引出三国主角之一的刘备。道理很简单,两人都是河北人。刘备是涿郡人,即,今日的保定涿州。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不但出了刘备、张飞,还有赵匡胤。
张角则是河北钜鹿人。但在介绍张角时,罗贯中却犯了一个大错误,言称张角是“不第的秀才”。但东汉末期,根本没有科举。那时想出仕当官,要靠推荐孝廉,曹操就是这样混出来的。还有一条就是名士的好评,这就是为啥“月旦评”,那么有名的原因。
不过,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真正“传授”张角书籍的人,也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这便是于吉——就是那位在江东,跟小霸王孙策,互相伤害的“神仙”。张角之所以能创建“太平道”,便是受到了于吉所著的《太平经》的影响。
想来,罗贯中之所以舍于吉,非要让庄子现身《三国演义》给张角天书,恐怕就是因,于吉的名头没有庄子那么响,且最终也的确死于孙策之手。这实在有点对不起“神仙”这个称号吧。
Ⅶ 张道陵和张角是同一个人吗
不是。张道陵三国时期割据政权阆中侯张鲁的祖父,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读通了老子《道德经》 ,天文地理河图洛书地无不通晓。后来被选为贤良方正的官,然而虽然做官,而他却志在修道,不久就隐居到北邱山里,有一只白老虎衔神符送到他座榻旁。汉和帝曾经赐他做太傅,并封他为冀县侯,三次下诏他都婉拒了。他后来到了四川,爱上四川的山明水秀,于是就隐居在鹤鸣山上。山上有只石鹤,每次一叫就表示有得道的人来了。张道陵在此苦心修道,不久就听见神鹤的叫声。而张角是和张鲁一个时代的人,比张道陵晚几十年。
Ⅷ 东汉末年。张角的黄巾军的太平教和张鲁的五斗米教,有何区别!
张角
(?--184),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对在汉代十分流行的谶纬之学也深有研究,对民间医术 、巫术也很熟悉。
建宁年间(168---172), 他带着两个弟弟,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翼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灵帝熹平年间(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学生 、培养弟子 、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 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太平道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他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 、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教区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
在此基础上,张角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张角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在二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
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到邺(河北临漳)城集中,准备起义。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马元义还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 、徐奉为内应,在三月五日里应外合,一道起义。
大约在预定起义日期的前十天,即二月十五日前后,太平道的一个信徒、济南人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于是,朝廷紧急捕捉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张角等发现事已败露,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起义时,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 ( 黄天的象征 ),时人称之 “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
起义开始后,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为信徒,或送粮送衣,义军发展很快。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杀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间,天下震动,京师震动。
但由于黄巾军的主体是农民,组织不够严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够 好。他们除了攻打官府外,还普遍攻打豪强、士家及各种有钱人家。于是,豪强、士家都迅速站出来,配合官府义军。起义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豪强的联合。不久,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
太平道
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酝酿时间较早,如以于吉上《太平青领书》算起,则
肇始于东汉顺帝时(126~144)。
但当时尚未形成教团。直至东汉建宁、熹平(168~178)年间,巨鹿(今河北宁晋)
人张角为组织黄巾起义,始创太平道。
东汉后期政治黑暗,豪强兼并,小农破产,加以自然灾害频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张角顺应时势,据《太平经》“以善道教化天下”之宗旨,开始以“跪拜首过”向神忏
悔的方式布道,用“符水咒说”为下层民众治病,备受欢迎,史称“病者颇愈,百姓信
向之”,但在《后汉书》中,仅称张角“奉事黄老道”,“以善道教化天下”,并无
“太平道”一词。在《三国志·张鲁传》注引魏郎中鱼豢所撰《典略》中,始有“光和
中,东方有张角,……角为太平道”等语。实际上太平道之名源于《太平经》:“太平
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急教帝王,令行太平之道”。《三国志·
孙坚传》载:
张角“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潜相连结,自称黄天泰平。”表明“太平道”又是张角
“潜相连结”起义时的自称。
太平道以阴阳五行、符箓咒语为根本教法,与《太平经》所谓奉天地、顺阴阳五行
而杂以巫术的思想基本吻合。它的传教方式是:“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
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
其教人“叩头思过”亦源于《太平经》卷九十七:
“今欲解此过,常以除日于旷野四达道上四面谢。叩头各五行,先上视天,回下叩
头于地。”认为人有过失,天必有所明察而施加惩罚,要得到天神宽宥,可在旷野四达
道上叩头,气候之神便会将其所请上通于天,下通于地,而得免罪。《太平经》卷九十
二称:“以丹为字,以上第一。次下行将告人,必使沐浴端精,北面西面南面东面告之,
使其严以善酒,如清水已饮,随思其字,随病所居而思之,名为还精养形。”卷一百八
又称:“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也。”太平道认为符是天神的文字,饮
符水则天神的命令入人体中,神使心正自觉,便可除病去疾,与《太平经》所载,如出
一辙。
据《三国志·武帝纪》注引王沈《魏书》称,东汉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军曾
致书曹操:“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
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观此文之意,黄巾军是奉祀
“中黄太乙”神的,这或许也是太平道奉祀的神灵。“太乙”即“太一”。《太平经》
称:“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乃上从天太一也,朝于中极,
受符而行。”秦汉时期,“太一”被看作在天中央主宰四方的最高神。在《黄帝内经》
《参同契》《老子铭》等与早期道教有关的文献、碑铭中,亦出现“太一”信仰,并有
“太一”位于中央的观念。太平道在“太一”信仰上加“中黄”二字,既与“太一”居
中的观念有关,又与五行土居中,色尚黄,黄为大吉之色的意义相通。
太平道据《太平经》创教,亦据《太平经》组织黄巾起义。史称张角自号“大贤良
师”,倡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平”,其所言“大贤”“黄天”
等词,以及选甲子为起义之年,皆可在《太平经》中找到根据。《太平经》卷九十载:
“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平?”《太平经》以奉天地、顺五行
为主旨,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序,汉以火德王,汉运衰,代汉而兴
者当为土德,土色黄,故张角自称“黄天”,以示将承汉祚而王天下。《太平经》卷三
十九又称:“甲子岁也,冬至之日也,天地正始起于是也。……凡物生者,皆以甲为首,
子为本,故以上甲子序出之也。”该经复有“三五气和,日月常光明,乃为太平”之语,
可见张角选择甲子年(184)三月五日作为黄巾起义的日期,显然是受《太平经》的影响。
张角在创教过程中同时准备武装起义,十余年间,徒众发展至数十万,遍布青、徐、
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境。张角以“方”为单位组织教徒,大方万余人,小方
六七千人,共建立三十六方,每方设渠帅统领。准备就绪,乃命大方马元义等调集荆州、
扬州数万人,北上冀州邺城,准备在邺城发动起义。由于叛徒唐周告密,朝廷车裂马元
义,京城洛阳一千多太平道徒被杀,原定于甲子年三月五日起义被迫提前于二月发难。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八州太平道徒同时俱发,
“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经过十个月的激烈战斗,在东汉王朝重兵围剿下,黄巾主力虽然被歼,但到中平五年
(188),中原地区黄巾余部再次发动起义,其中青、徐两州黄巾竟发展至百万之众。在
黄巾起义中,大批太平道骨干多在战斗中牺牲,太平道组织无形解体,残余的信徒大都
融入五斗米道中。
太平道虽在黄巾起义后瓦解,但对后世仍有相当的影响。
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术数观念,为后世道教所继承;后世道士持九节杖、着黄衣、
戴黄冠,用符水、咒语等道术为人治病消灾,等等,也都承袭太平道的规制。唐宋时期
的“明教”更尊张角为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陕白莲教起义宣扬“黄天将死,苍天当生,
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的谶语,亦明显受太平道的影响。
张鲁
(?~216)为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国丰
(江苏丰县)人。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
“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益州牧刘焉家。他通过其母跟刘焉家的关系,得
到信任。东汉初平二年(191)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
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以张鲁不
顺从他的调遣,尽杀鲁母家室。张鲁遂割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政
教合一的政权。史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自称“师君”。
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
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
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
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
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社会动乱,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如关西民从子
午谷逃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张鲁还得到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
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民夷便乐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
五斗米道凭借政权的力量扩大了影响。
当时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无暇顾及汉中,遂封张鲁为镇民中郎将(一作“镇夷中郎
将”),领汉宁太守。张鲁统治巴、汉近三十年。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亲率十万大
军西征汉中,张鲁弟张卫以数万人马据阳平关坚守,为曹操所破,张鲁避走巴中,不久
降操。因本有降意,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一作“襄平侯”),邑万户。其五子皆封
侯,且与曹操联姻。后世道教徒称张鲁为“张镇南”。次年,张鲁卒,谥原侯,葬于邺
城(今河北临漳)东。他投降曹操后,大量徒众北迁,使五斗米道的势力发展至北方和
中原地区。
张鲁以《道德经》为该教的主要经典,为便于向其徒宣讲《道德经》,乃为之作注,
名《老子想尔注》。提出“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认为“道
精”“分之与万物,万物精共一本”;主张君臣民皆须“顺道意,知道真”,“行诫守
道”。又认为,“生”是“道之别体”,道人“但归志于道,唯愿长生”。“道设生以
赏善,设死以威恶”。只有“奉道诫”,将“积善成功”和“积精成神”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不死成仙。主张“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在行道”,指出如此一来,“道普
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
悉如信道,皆仙寿矣”。还抨击儒家五经“半入邪”,“大伪不可用”;反对淫祀,
认为“天之正法,不在祭餟祷祠”;对宣扬“圣人天所挺生,必有表”,“仙自有骨,
非行所臻”的《河》《雒》纬书也予以否定,提出道徒“忠孝至诚感天”、通过修行自
臻“仙寿”的观点。因此他尤其重视道徒的自身修养,倡导诚信,有病则忏悔己过。相
传他又创涂炭斋等斋醮仪式。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追封他为“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五斗米教
(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传统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公元126-144年(东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但当代学者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实际上由张修在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之前创立于汉中。
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概述张角、张修的学说时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雒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或其不愈者,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
Ⅸ 老子是不是在东汉末年才火起来,他和张角什么关系,为什么张角创立五斗米教要尊奉老子,请权威人士帮忙解
老子是春秋人物,是道家思想创始人。
张角是太平道创始人
五斗米教是张鲁他爹干的
五斗米也好,太平道也好都是沿用了道教的思想,道教创始人张天师尊三清,由此五斗米教尊老子
Ⅹ 道教是怎样发展的
早期道教的产生,是以东汉社会流行的黄老道为重要背景的。西汉武帝以后,虽然由于“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垄断了思想领域,但是各种思潮和信仰仍然或多或少地流行,神仙方术迷信在两汉就有很大的势力。东汉时期,以黄老之术为修炼思想的黄老道兴盛起来。黄老道方士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以长生养性之术诠释老子的《道德经》。还编撰了《太平经》一类道书,宣扬神仙方术。经过黄老道长时期的酝酿发育之后,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奉老子《道德经》等为经典,于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在四川创立了五斗米道;河北钜鹿(今河北宁晋)人张角奉《太平经》等经典,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171)在中原创立了太平道。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道教的正式产生。
早期道教典籍为宣传道教思想、促进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张角所奉《太平经》,即东汉顺帝时方士于吉所传《太平青领书》。在此之前,还有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甘书今已不存,但前后两部《太平经》思想内容相近,应有渊源与传承关系。《太平经》原书170卷。今存67卷,收于《道藏》。全书的主要思想是天、地、人三道合一的“三一为宗”理论。书中以神仙信仰、修仙方术及太平理想社会的设计构成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张角以《太平经》的思想宣传修仙秘术,用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又以太平安乐世界的设想宣传平均主义,反对聚敛财物而不救穷周急,故深受下层民众的欢迎。公元184年,张角以太平道组织为基础,发动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