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精神的体现
1. 为什么香港法律比较健全完善
这本书我想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中国内地, 香港法律制度研究与比较》的图书简介
目录 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称《基本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全国性法律。自1990年4月颁布至今,已有十载。这套史无前例的法律,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及中央政府授予香港特区的高度自治权,均作出了具体的宪制性规定。 在普通法司法管辖区执行中国全国性法律,是香港特区所面对的重大挑战。自回归祖国以来,香港充分贯彻《基本法》,成功实践“一国两制”。香港特区政府恪守法治精神、捍卫司法独立,成绩显著,足证我们在健全的制度下,绝对有能力全面落实<)的规定切实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是长久的考验,全港市民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我深信,《中国内地、香港法律制度研究与比较》论文集问世后,会有助两地法律界加深了解内地与特区法制的异同,也可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基本法》所赋予的保障,对落实“一国两制”会发挥积极作用。
http://www.welan.com/182688/#
你可以去这个网去看一下,可以免费试读~! 是蔚蓝网
2. 请教什么是香港的法治精神
「司法独立。公平公正。有法可依。符合人权。」等等。
3. 香港回归20周年我们怎么庆祝呢
香港回归20周年我们怎么庆祝呢?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年来,随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和基本法的全面贯彻落实,香港特区在各个领域取得空前成就。作为祖国母亲怀抱中一颗美丽的明珠,香港日益绽放出瑰丽的光芒。
说起香港回归20年的“变”与“不变”,香港中联办主任张晓明这样总结:原来人们担心变的都没有变,变的大都是应该变和大家希望变的。哪些方面变了呢?最重要的是香港的法律地位变了,由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一个地区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变的是港人真正当家作主了,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更广泛的自由;变的是香港新的基建设施、新的城市面貌,以及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变的是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国家发展中获得更直接、更全面、更有力的支持;变的是香港的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国际影响进一步提升。
4. 法治精神在个人层面的体现是什么
要遵纪守法,违法必纠.
5. 为什么说香港国安法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治本之策
因为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这是大势所趋、事业所需、民心所向。决定充分体现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根据宪法和基本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法定义务。香港国家安全立法惩治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港独”分子和暴力分子,保护的是遵纪守法的绝大多数香港市民。全国人大的决定体现了法治原则,是为了维护香港广大市民更好地享有和行使法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连日来,澳门社会各界人士对全国人大的立法行动坚决拥护,好评如潮,对澳门的繁荣稳定感到自豪,表示要倍加珍惜澳门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居住在澳门的一些外籍人士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全国人大的立法是对香港法治底线被一再挑战的有力回应。这就是人心所向。
澳门回归以来,广大澳门同胞发自内心拥护“一国两制”,认同“一国两制”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维护国家安全是澳门保持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基础,早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作为一个对外交流频繁、对外依存度高的国际自由港,澳门在不断筑牢“一国”根基的同时,充分收获了“两制”之利。
(5)香港法治精神的体现扩展阅读:
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许多有利发展条件和独特竞争优势。只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集中精力谋发展,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香港明天一定会更好。
6. 香港的以前和现在的作文200左右
香港在上世纪50-70年代,是最腐败的。香港的政府部门贪污问题严重,尤其是警队内部,整个社会的贪污风气已经令民怨升达沸点。无人不贪,注意了不是无警不贪。举几个例子:1.警察和海关就不多说了很多港产片都有写实。2.消防---有人报警这个失火了,消防车到了找你要红包,你没有的话他们是不会救火的,看着房屋烧完也不会皱一皱眉头。3.医院---没红包看病往后排,没红包没床位,没红包没热水等等。4.就是连轮候公共房屋 、 申请入学或各种公共服务, 也要贿赂有关官员 。
贪污无疑已为香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但是, 当时政府对此却束手无策 。 大众对贪风猖獗已达忍无可忍地步 , 愈来愈多市民就政府漠视此问题的态度公开表达他们的激愤 。 七 十 年 代 初 期 , 社会上汇聚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 。 公众人士不断向政府施压 , 要求采取果断行动, 打击贪污 。 最后 , 一名外籍总警司的贪污案, 令民怨升达沸点 , 政府不得不立 即采取行动 。当 时 的 港 督 麦 理 浩 爵 士 迅 速 接 纳 了 百 里 渠 报 告 书 的 建 议 。 在 一 九 七 三 年 十 月 的 立 法 局 会 议 上 , 宣 布 成 立 一 个 独 立 的 反 贪 污组 织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5530405_1.html/ ]
麦 理 浩 爵 士 说 : 「 我 认 为 有 需 要 成 立 一 个 崭 新 的 机 构 , 由 德 高 望 重 的 人 员 领 导 , 以 全 力 打 击 贪 污 , 并 且 挽 回 公 众 的 信 心 。 公 众 对 一 个 与 任 何 政 府 部门 , 包 括 警 务 处 , 毫 无 连 系 而 完 全 独 立 的 组 织 明 显 较 具 信 心 。 」
廉 政 公 署 在 一 九 七 四 年 二 月 正 式 成 立 , 以 执 法 、 预 防 及 教 育 「 三管 齐 下 」 的 方 式 打 击 贪 污 。 廉 署 成 立 后 第 一 个 重 要 的 任 务 , 就 是 要 把 葛 柏 逮 捕 返 港。 一 九 七 五 年 初 , 廉 署 成 功 将 葛 柏 由 英 国 引 渡 回 港 受 审 。 结 果 , 葛 柏 被 控 串 谋 贪 污及 受 贿 , 罪 名 成 立 , 判 处 入 狱 年。 葛 柏 案 件 充 份 反 映 廉 署 打 击 贪 污 的 决 心 , 在 香 港 掀 起 了 一 场 静 默 的 革 命 。
当时没天都有很多警察到廉署报道,最多上百人,搞的整个警察部人心惶惶,因为每个警察都贪了,都在担心下一个轮到谁?后来整个警察部集体反抗,就发生了第一次警廉冲突。
廉政公署有一个绝招——“零宽容”,就是你贪污一元,那也是贪,他们也要查。并且,如果被起诉的贪污罪成立,那么这个人将失去高达几百万港元的养老金和公职。在香港高级警官洗锦华案中,洗锦华只因性贿赂罪名成立,就被判两年,失去了373万港元的退休金和公职。正是这个“零宽容”,使香港官员想贪而不敢贪。
而用于养廉的高薪只能让人可以不贪,但不能阻止人要贪。在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以前,香港的公职人员同样享受高薪的待遇,但那时香港却是世界上最不廉洁的地方之一。当时,作为殖民统治者,港英政府更重要的职责是替英国掠夺香港的财富,他们无暇顾及公职人员的腐败问题。后来,迫于民众和媒体的压力,才成立了香港廉政公署,直属总督负责。不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最高行政首长负责制,维护了廉政公署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法律上赋予了廉署独享贪污案件的调查权。廉政公署成立后,从当时腐败最严重的领域——警察系统着手,重拳出击,连破数案,从而树立了威信,廉政公署令那些贪官们噤若寒蝉。就这样,从那时走到今日,香港才赢得了“清廉之都”的美称。
其实,从这些案件中可以看出,香港反腐败还有另外两个更根本的利器,那就是严格而完备的法制制度和民众的正义之气,它们从制度和监督上保证了香港公职人员的清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香港就一直朝着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香港人把“司法公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世界著名的研究组织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多年把香港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他们认为,香港的法治精神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是值得称道的。
香港的法律对程序非常执著。比如陈裘大案,所有的犯罪事实可谓证据确凿,但仅仅因为警方办案时,某种程序有可商榷之处,结果被法官裁决终止聆讯。从表面看,这种执著于程序似乎有点过分,以至于使受贿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不执著于程序,便可能导致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在这种法治精神的长期熏陶下,香港民众对打击腐败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在廉政公署查处的案件中,多数线索来源于民众的举报。并且,执法的严肃性和反腐的“零宽容”提高了民众反腐举报的积极性。从权力的监督角度看,民众(权力授予者)对官员(权力授受者)的监督是最合理也是最有力的。
这些案例,可以得出结论:香港的反腐模式之所以成功,不仅是因为有一个直接向最高行政首长负责的香港廉政公署,不仅是因为廉政公署形成了调查、预防、教育“三管齐下”的稳定机制和一支高手如云、行之有效的反腐队伍,更重要的是,它的反腐机构是建立在一个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完善、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民众积极参与的社会环境里,并且还有一个“零宽容”的反腐利剑。
1974年带现在的2011年,香港是从从最腐败的政府到最廉洁的政府之一(当然还算不上世界第一,2010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已经出炉,中国在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78。新加坡,丹麦还有一个国家忘记了是哪个了,三个国家并列第一,香港在10多位吧!)
7. 什么是法治精神,它的作用是什么
在中国特色社会的法治语境中,我们所说的“法治精神”当然是指中国特色社会的法治精神。这种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仅吸收和体现了人类法治文明的普遍规律和基本价值,而且立足和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主特定价值文化。
第四,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
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是法治社会正义理念的具体体现。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社会主要系统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一个公正的社会制度要求每个人都有大致平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且否认特权的存在。
第五、依法维权和解决纠纷的习惯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权利时代”。近年来,公众的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各级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数量急剧上升,信访数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和法律事件,特别是公民权利保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8. 中国和香港法律的区别
中国大陆的法律在规定是一样的,也规定了要求检查机关(即公诉人)举出犯罪嫌疑人的足够定罪的证据才能要求法院定罪(除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大陆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但是也在法律中体现了这个精神,还有任何人不得自证其罪的原则,疑罪从无的原则,都是一样的。中国是有一些冤狱,但是这不是由于法律规定的错误造成的,而是中国长久以来的,公职人员不愿意放纵罪犯的思想造成的,司法文明,法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9. 去香港是不是真的很好呢
与内地比,香港自由,爱到那都可以,不用处处申请、签注。比方到台湾、日本,更是方便之极!
双休日在家闲来没事,就坐上当地新买的双层公交客车在市区观光游览,借此感受、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在游览途中,听到身旁的两个人在闲聊,其中一个人说到:我们南阳如今建设得真不错,你看这碧波万顷清澈的河水,你看那郁郁葱葱的湿地公园,自然环境真够美了,其实香港有什么好的,那地方我去过两次,哪有这么多的绿地。过去说那里楼房高,车流大,现在咱这里也不必他那里差多少。我从来没有到过香港,不知道香港和家乡这座中国的三线城市相比,到底谁好谁差。然而我却知道一种现象,那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人都生方设法移民香港去了,其数量高达数十万人,而同期由香港移民大陆的人数却凤毛麟角。都说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香港真的连大陆的三线城市都不如,那谁还会绞尽脑汁到香港生孩子,挖空心思办移民呢?
身边的人说家乡不比香港差,指的应该是自然环境。香港属于国际大都市,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那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寸土寸金,用来做绿地、广场、公园的空间非常有限,家乡城市里的绿地、广场、公园比香港的数量既多面积又大,这应该是确实的。家乡的高楼大厦近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私家车正逐渐普及,和香港相比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一点也不容置疑。然而为什么大陆人还争相移民香港,香港却鲜有人移民大陆呢?绿地、广场、公园、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些都是香港社会的外在东西,我认为真正吸引大陆人趋之若鹜的应该是香港的社会环境,如果拿两地的社会环境进行对比,那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记得在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之际,央视记者采访由大陆移民香港者说,你觉得大陆与香港的最大不同是什么?那位新香港人稍加思考后说:规矩。我觉得香港人规则意识很强,市民们干什么事情都按规矩来,政府官员干什么事情也都按规矩来,这一切都体现了香港社会的法制精神。是啊,这恐怕就是很多大陆人生发设法移民香港的根本原因,大陆社会在这一点上能跟香港相提并论吗?我们生活在大陆的人都知道,在当下的大陆社会上,不但普通百姓缺乏规则意识,就连政府机构和各级官员也严重缺乏规则意识。正正经经的社会规则没有人自觉遵守,干什么事情都得按上不得桌面的潜规则去办,规规矩矩做人做事寸步难行,照潜规则办事万事亨通,似乎这个社会没有了正经道理,更难寻公平正义的光辉了。在这个社会上,公权力变成了一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神圣的法律也变成了权力的附庸,政府和官员违法乱纪现象俯拾皆是,百姓的合法权益总难得到保障,官员的权利总得不到有效监督制约,公权私用,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登峰造极,规则面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只是人们的一种奢望。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你还会感到幸福吗?如果有条件移民到香港的话,你还会选择拒绝吗?
家乡自然环境也许真的并不比香港差多少,家乡的社会环境也真的没法与香港相提并论啊!但愿家乡的民主法治建设能够加快步伐,使我们能够在不远的将来也可以自豪地对世人说,家乡的社会环境也不比香港差多少。
楼主你是去定局还是旅游
去香港定居条件有三个:
1、申请人年满18周岁,无犯罪记录。
2、中国居民需要取得第三国身份。
3、申请人需要拥有1000万港元的净资产,约合875万人民币。
去香港定居条件需要注意的事项:
至于第一项,基本都没有问题,需要出生证明和无罪证明一份。第二项是因为中国居民去香港不能叫移民,因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移民是接受其它国家的。所以中国居民定居香港的话需要第三国身份,这个华商移民可以为你代办,程序和过程都很简单。第三个是因为1000万港币要投资于金融产品。
去香港旅游:
首先得办一个港澳通行证哈,这个在你户籍所在地办就行,一般需要20个工作日左右能够办得下来。
其次你过去那边是打算跟团玩还是自助游呢?如果是跟团玩,比较省心,但是往往会被怂恿购物,你不买的话,导游就会给你脸色看,因为每个导游每天都得完成他的任务指标。我所了解的就这么多了哦,希望能够帮你。望采纳
10. 联系《寒战》谈谈什么是法治或法治精神
《寒战》编剧和导演都是梁乐民、陆剑青,片长93分钟,一直保持着风驰电掣的速度,没有“尿”点,也没有打盹的空隙。上来就是一桩冲锋车的人间蒸发事件,香港警方为了找回失踪的警员,发起了“寒战”行动。案情反转了又反转,反派锁定了又松开,如此复杂的故事浓缩在一个半小时内,那只能是全速前进,小站不停。到片尾时,主干问题基本捋清楚了,但某些枝节上的谜团仍在--看样子还有第二部。
《寒战》雨骤风狂的叙事颇能给人观赏的快感,但这还不是它真正的独到之处。通常的警匪片,都是大英雄和大反派之间的战争,道高一尺,魔高一仗,西风和东风的交战越激烈,站在风口上的观众就越开心。可是《寒战》却不是这样的配置,好人之间的猜心疑云占了主要篇幅,留给反派暴露面目和自揭心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通篇看下来,兵贼对决不过是必须要借助的劫材,最振聋发聩的是对香港法治精神的拆解和宣讲。
刘德华扮演的保安局长说了一段话:“香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最安全的城市,法治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法治是个重要而抽象的概念,宣传片可以正面阐释,而警匪片则需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其要义。梁家辉扮演的副处长李文彬,开场即凭资历和权威出任“寒战”行动总指挥,却因独断专行和战果微薄而失去同僚信任,被杨采妮扮演的女下属指为:你这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郭富城扮演的另一副处长刘杰辉,通过正当程序夺去李文彬的权柄,然而他也有软肋和暗伤,行动再度功败垂成。刘杰辉不但没能力挽狂澜,反倒成了廉政公署怀疑的黑警...
故事层层推进,香港行政部门的内部运作机制和彼此的监督关系跃然眼前。警务处长是由保安局任命和管理的,掌管着全香港所有的警务人员。保安局对下属官员进行品行鉴定,品行不合格者能力再强也得不到任用。廉政公署则对所有的警员实施监督,一旦发现贪墨和妨碍司法公正的行迹,可以不经过保安局直接请人“喝咖啡”。警务处、保安局和廉政公署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总经理、董事长和监事会的三角关系,互为犄角,彼此制约。
法治社会不是光喊口号就能达致的,需要严密的制度设计,烦琐的运行程序,以及高昂的维护成本。在这套严密的体系下,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忽略程序的李文彬下了。没有人可以一错再错,判断失误的刘杰辉下了。没有人可以把私人揣度转化为公权意志,李治廷扮演的廉署干探没能如愿抓到“黑警”。也没有人可以轻易地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刘德华扮演的保安局长不敢放出一句不负责任的豪言。
法治可以保障人权,法治还能改善人性。谁头脑中都有偏侠自私,但总是被刚性规矩约束,总是绷紧守法的意识,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随心所欲不逾法的人。但这并不是说制度是万能的,法治可以框正人心,人的主观能动性反过来也会砥砺制度。刘杰辉败中求胜的一招,正是对廉政公署制度的创作性运用。而李文彬在廉署里咆哮公堂,那是用一辈子的经验和荣耀,嘲笑了制度运用不当的浅陋和虚弱。是的,一部有思想的电影,必然不会止步于公理和常识,它还需要在认知的模糊地带翩翩起舞,引发观众内心的纠结与交战。
从情感表达、人生意韵、叙事流畅诸方面看,《寒战》跟《无间道》比尚有不如,但作为香港法治精神的故事样本,它于当代中国更有现实意义。影片的结尾,李文彬向刘杰辉敬礼,这是最后的点题:性格固然不同,只要信仰法的精神就能共事合作。动机固然不同,只要执守本分就能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