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为纲

道德为纲

发布时间: 2022-04-30 05:28:05

㈠ 德能勤绩廉的德为首、为纲

古语说:“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即品德、道德。概括地说,德的内涵是指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品德以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情况。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标准,但不论哪个阶级都把“德”作为考核和用人的首要标准。
现阶段对工作人员之“德”的考核,主要是看其是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否忠于国家,是否遵纪守法,办事公道、行为廉洁,品德是否高尚。
具体的说,“德”由四个方面构成:
1、政治品德。即指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建立在这个世界观基础上的政治立场等。具体表现为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廉洁奉公、办事公道、品德高尚等方面。
2、伦理道德。即指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的思想品德。包括大公无私、牺牲精神、相容性等。
3、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用高尚的道德指导本职岗位职业活动的具体实践。包括职业上的原则性、事业心、责任感、政策性等。
4、心理品德。是指个性心理倾向、动机、兴趣、理想品德是否高尚。包括:行为动机、性格特征、志趣爱好等方面。
以上构成“德”的四个方面,政治品德:是最重要的,因为政治品德是决定工作人员的成长及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政治品德是核心,政治品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起作用;伦理道德对交往对象产生作用;职业道德对社会劳动起作用;心理品德对个人成长起作用。
在考核工作人员之“德”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能,即能力或才能、才干、本领。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能力是有效的认识、改造和控制客观世界的综合力量。能力是对工作人员的才识和业务专业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能力决定了工作人员是否承担得起某项工作任务的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的能力组成。
1.一般能力,是指各类工作人员完成一切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①分析判断能力(准确性、周密性、敏感性、预见性、.果断性、条理性、灵活性);②基本工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归纳能力等);③身体能力(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2.特殊能力,是指为适应一定活动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专业和综合特征的能力。包括:①业务专业技术能力。②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能力等)。③创造能力(管理工作及高层次的职位人选、尤其需要具备创造能力)。④执行能力(执行力的好坏对工作的成功推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⑤经验能力。经验是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管理实践和业务专业技术工作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能力。
实践证明,能力具有以下特点:①能力具有潜在性。也就是说能力只有在工作中才能表现出来,能力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而孤立存在。②能力具有变化性。能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③能力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在考核工作人员之“能”的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本职岗位的业务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运用和发挥.业务专业技术提高情况和知识更新情况。而且重要的还在于,即使一个人具备了适合其岗位的能力,并且发挥了,然而还要看其能力运用的目的性是否明确、得当,手段方式是否合理、规范。 勤,指的是工作尽力尽责,勤奋不怠,甘于奉献。古语说“勤能补拙”,从某种意义上是说,勤奋的工作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勤是工作态度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人有没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体现。
勤是由组织纪律上的勤、工作态度上的勤、工作积极性上的勤、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勤奋敬业和出勤率等方面组成。或者说勤包括积极性、纪律性、责任心和出勤率四个方面组成。具体地说,勤是指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事业心;工作中是否一丝不苟;平时是否肯学肯钻、任劳任怨,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出勤率。
勤的内涵是比较好理解的,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勤。通常人们用“勤勤恳恳”四个字来评价工作人员在“勤”上做得好的人。
在考核工作人员之“勤”的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工作态度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勤奋敬业精神和劳动工作纪律情况。 绩,指的是一个人的工作实绩.是综合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的一个标志,是业务活动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
绩一般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1、工作指标上的绩。即在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时质量好、数量多。这就是工作质量指标成绩和数量指标成绩。
2、工作效率上的绩。即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机械效率高。
3、工作效益上的绩。即完成工作任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时间效益等方面的效益好,取得的成果绩效就好。
4、工作方法上的绩。是指采取了什么样的好方法、什么样的好措施、什么样的好手段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实践证明、绩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绩的大小与德、能、勤成正相关关系。
2、绩的表现形式不同。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别的工作岗位,有各自的绩的表现形成。
3、绩受复杂多样的客观因索的影响。在考核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对绩的影响,才能正确评价工作人员的真正才干和作用。
在考核工作人员之“绩”的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数量、质量、效益、成果的水平等情况。 古语说:“公生明,廉生威”,又有“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要讲的就是道德操守对于人的重要性。
廉洁奉公、严格自律,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能否保持廉洁, 关系到人心向背, 关系企业的成败。一个单位工作状况好坏与工作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 对于领导人员来讲清正廉洁,对于普通干部来说应该珍视自己的清白。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考核中要加强考廉, 既是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需要, 又是坚决、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
在实际的考核工作中,对于廉的判断,主要考核执行党和国家清正廉洁的有关规定和严格要求自己情况,有无违纪现象;自身修养,爱好是否健康向上,能否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自觉抵制不健康行为,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等状况。 健,不是人们望文生义所理解的健康。健的含义来自于《周易·乾卦·象》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含义是:天总是刚劲强健而运行不止的,君子观此象而感同身受,因而发奋图强,奋斗不息。
健、自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落实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务实精神:讲求实用,追求事功,而轻浮华,贬空谈,鄙玄虚,以务实的精神开展工作。
2.自强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反映出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顽强生命力,表现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斗争精神,完善自我的进取精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勤劳节俭美德。
3.宽容精神:解放思想、兼容并包兼容并蓄的精神,胸襟阔广,宽容大度,能够合理地对待大自然,能够团结各个方面的人,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

㈡ 妈妈说:现代人就是明着当好人!暗地当坏人!所以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直灌输一个道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说句实话,我们古人很多话总结的都相当地恰当,这句话就是。为什么好人不长命祸害反而一千年?好像很多人都只能用佛教糟粕来解释。或者说好人上辈子欠的,祸害上辈子得的,或者说好人下辈子就上天堂了,祸害下辈子就下地狱了等等。太可乐了这也。这就是迷信,没有谁关注这辈子,这辈子的好坏都用上下辈子来解释,有病吗不是。

好吧,现在就告诉你为什么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简单得很——好人弱智。

好人之所以被叫做好人,一定是他们干了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所以反过来,对别人有好处,对自己就很难有好处。就像你十一黄金周去旅游,别人都在游山玩水乱扔瓜子皮,你这个好人却在到处捡瓜子皮,你想给人个干净环境,你自己得到的却是肮脏的粘着别人唾沫星子的垃圾。如果你是清洁工还则罢了,因为那是你的工作,至少你赚着钱了,如果你是义务的,你就一点好处没得到,反而还可能因此心情不满,认为别人素质太差,于是窝火愤怒,回家就高烧便秘。但那些素质不好的呢?人家可不管那个,那叫玩的一个尽兴,回家之后心情大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结果呢?就是好人都死了,坏蛋全活着。

当然这个例子恐怕不恰当,只不过是因为黄金周刚过借着这个话头说了说而已。但本质都是一样的。所谓的好人和祸害其实在一点是一样的,就是都有欲望和需求。而人世间对这些欲望和需求做了限制,有的用道德有的用法律,无论是哪一种,就是想压制你这种欲望和需求。好人呢,就严格遵守这些规则,认为这些规则是真理,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乎就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自己吃亏造福别人,还自诩为我是好人,我下辈子大富贵。而实际上呢?你根本没到那个心境,你吃了亏心里就一定不舒服,你想用迷信说法的来世来为自己这不舒服买单,可惜你对现世的亏还是耿耿于怀。你满足不了你的欲望,可还是一条道走到黑地要做好人,你说你不是弱智是什么,最后就是亏吃多了,又不能发泄出去,结果就是憋在心里,憋成了癌症,或者走路恍惚,撞上了大货,这下好了,这亏最大了,你终于解脱了,去你的来世吧。哈哈。

祸害呢?人家精着呢,狗屁的规则,定的规则都是给傻逼定的,规则都是人定的,那些人为什么定那些规则?为了大家好?屁!为了他们自己好吧。定规则的都是当权者和既得利益集团,他们限制别人的欲望就是为了让人们不敢和他们抢东西而已。“祸害”们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尽情追求自己的快乐,一点亏不吃,把所有委屈都让别人抗,他自己过瘾就好,只要不危及他们性命和自由,他们才不在乎什么伦理道德。所以人家才是真正看开的人,看开了世间那些人为规定的人,心情当然舒畅,身体当然健康,不带生病的,不活个百八十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祸害。

不要小瞧了那些老不死的,除了那些天生体质好的穷的叮当三响还活到九十的人,和极小一部分真正心静的人之外,剩下的,那些总也不死的老家伙,一个比一个精明。正因为人家看透了规矩,才能做到问心无愧地损人利己,没有一点心理负担,完全释放了自己的欲望,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不长寿才怪。“好人”们呢?实际和人家一样,也想吃香的喝辣的住大房子开好车,见着美女也想上,看见帅哥也想贴,但他们智商委实比不上人家祸害们,要么不好意思明目张胆,要么以道德为纲压抑自己的欲望。甚至不巧听信了佛家那些垃圾理论,以压抑欲望为毕生事业,你不便秘往哪儿跑,你不癌症往哪儿跑?你不吹灯拔蜡往哪儿跑?

所以别说祸害是祸害,你还不如人家,你也一肚子男盗女娼,你觉得那是不对的而已,祸害也一肚子男盗女娼,人家认为那是正常需求而已。这就是你们和祸害们的区别。区别就是,你们弱智。

有人说了,那都是祸害,这世道不就乱了?谁说的?祸害之所以能祸害,因为他们祸害的就是你们这些“好人”。没有你们这些好人那么损己利人的高尚情操,祸害们祸害谁去?如果大家都是祸害,将谁也祸害不了谁,这样才能互相妥协公事公办,只要世上还有一个傻逼好人,这世界就没有公平,所有祸害都将对着那一个好人施加暴力。

我为什么反感佛教,就教那些让人忍来忍去的2逼招数,如果这是真正的佛教,那释迦摩尼恐怕早他妈下地狱了。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他让人们这么忍,才造成了人们被祸害的事实,造成了所有佛教信众们悲惨的一生,他不下地狱,难道还祸害下地狱不成?

所以,我必须说,让所有人都是好人,世界当然能和平,但那只不过是一厢情愿,忒不靠谱,不过要让所有人都是坏人,世界虽然也能和平,但也是我的一厢情愿,因为好人不死祸害不止,所以,都该干嘛干嘛去吧,你要做好人还是做祸害,随你。

最后一句话,如果你没有那个心境,没有那个真正看破欲望(不是看破规则)的能耐,还是不要学做什么“好人”,因为,你做了好人,就必然会被祸害们祸害,哈哈。

对了,还有一句,我这不是教你们学坏,好人不做了,祸害也尽量少做,因为一个把握不好,你就锒铛入狱了,哈哈。要居中,居中不是狗屁中庸,居中是要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前提是,必须要让自己心情好。.

㈢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包括些什么(越全面越好)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何为无为?无为的思想为什么被众多人关注?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理解,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无为就是遵道。即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
《道德经》一书被作为一部哲学著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探求的是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而不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道超乎万事万物之上,又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而无为、自然、不争又是道的本性,因而无为就必定是遵道之为。无为在治国方面,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正因为大道归一,天地人规律合一,所以不管你是治国,还是做其它工作都遵循同一个规律。
其次,无为就是用无。即用无的原则去为。只有能放得下,有所不为,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为,这也是道家的执一、抱一、守一的思想。我们知道“无”是道之体。当然,我们不但要认识“无”,更要懂得用“无”的原则来指导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
《道德经》中关于用无的原则指导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论述: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取天下常以无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言,我无欲而民自朴。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为无为。
道常无为。
吾始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政,天下希及之。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见,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遵道而为,是有若无、实若虚、退为进、守为攻、弱为强,是善于用无的原则去为。用这个原则可以治国、也可以修身、齐家,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因而得到众人的推崇和关注。

㈣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是:顺势、微著、自然。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㈤ 《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㈥ 老子的道和德各指什么

《老子》的“道”是老子勉强对宇宙最本质的一种称呼,有点像是一种源动力和法则。“德”是老子把这种法则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规则,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常“德”会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则需要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合称为“道德”。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㈦ 道德经的内涵是什么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版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㈧ 老子思想主张八个字是什么

老子思想主张八个字是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的影响: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老子思想影响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

其影响不仅包括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性、修辞学诸学科,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美国《纽约时报》曾把老子列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伦敦的大英图书馆广场有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老子为其中之一。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㈨ 怎么理解老子道德经里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老子是谁?老子就是太上老君,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都曾多次向老子问礼、求道,所以自古就有“老子天下第一”。

《道德经》是什么?《道德经》是老子所著,是老子以道德为纲,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的作品。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几句是出自《道德经》第三章,要想弄明白真正的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解读。

这句话前面是: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可以看出这句话的是为了圣人之治而提出的主张。是为了治理好国家,让人民安居乐业。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其为谁?其就是民,天下所有人民。

虚其心,要让人们思想纯净,人心清净。

实其腹,要让人们安饱,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大问题,民生问题。新中国刚建立最大的问题也是实其腹。

弱其志,不是不要人有志向,而是不要有太高太大不切实际的志向,不要太过争强好胜,要给自己一个定位,修生养性齐家治国。

强其骨,要让人不但有强健的身骨,还要有做人的骨气。

天下人都能做到这几点,心底干净思想纯净、温饱问题解决了、不好高骛远、体魄强健且有骨气有原则。何愁天下不安?

后面一句是“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很多人说这是老子为统治阶级推出的愚民政策。

这就是现在阶级论的目光了。

老子所谓无知无欲,并非是让人民不学知识,都成傻子,就不会造反。

这样理解就太小看老子,小看道德经了。

所谓无知无欲,是不需要去学习一些无用的知识,不扰乱社会。

天下太平,国泰民安,难道不好吗?

我是阆中飞帅,来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古城,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解读,都是知识点,圈起来,以后要考!

点关注,不迷路。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㈩ 有一句话怎说的天若其狂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出处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是出自老子,但是并没有在老子的著作中体现,我们只能把他理解为古训,相传为老子所处,原文:天欲其亡 必先令其狂。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导别人想获得成功,就一定更要谦逊,是符合老子道义的古训。“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英雄之道,先狂后亡。凡人之心,先亡后狂。我自狂之,奈何我亡”这句话是唐太宗说,针对的是突厥。唐朝初年,突厥经常南下侵犯,唐太宗决心消灭突厥,说了这句话(引用了老子),意思就是:想要它灭亡,一定要先让他骄傲自满。唐太宗曾派人送大量金宝给突厥,助长其骄傲的气势。西方的《圣经·旧约》有“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古希腊作家欧底庇德斯说“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热点内容
党纪处分条例2015 发布:2025-01-12 17:17:05 浏览:932
欠条手写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2 16:17:19 浏览:757
八方启航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12 14:51:14 浏览:448
四川省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2 14:45:11 浏览:736
行政法中的连带责任 发布:2025-01-12 14:44:59 浏览:884
法治对称性 发布:2025-01-12 14:08:01 浏览:94
燃放烟花爆竹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4:07:58 浏览:971
律师马树立 发布:2025-01-12 13:46:24 浏览:10
大竹县律师 发布:2025-01-12 13:07:20 浏览: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布:2025-01-12 12:24:08 浏览: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