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院冷静

法学院冷静

发布时间: 2022-04-30 08:13:30

A. 关于法学专业的疑问

法学不是背法条,是深入理解各种法律的实质内涵,通过自己的理解延伸法律的意义,掌握好一些的东西,法条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了,确实法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当然要通过理解记忆,学习的过程都是由易到难的,最开始会学一些基础的东西,然后慢慢分类到比较细致的法律,我觉得文科生学法学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像我们这种理科生学法学就有点头疼,我是西政的,备战期末考试会很痛苦,但熬过去就好了,挂科不是那么容易的。

B.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的其他

2011年9月23日上午9时,庆祝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建院30周年大会在校音乐厅隆重举行。黑龙江大学校党委书记杨震、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法学研究》杂志社主编张广兴、《中国法学》杂志社副主编李仕春、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中华、杨春雷、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副检察长张文志 、黑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徐伟、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盛美军、哈尔滨市法学会会长陆文君、黑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秘书长杨涛、绥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杜吉国、哈尔滨市司法局局长张丽欣、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吴蕴欣、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步延胜、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李国刚、哈尔滨市司法局副局长邵晓春、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立新、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于大海、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林区分院反贪局局长刘坤、哈尔滨市法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熊滨、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剑秋、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崔珣、黑龙江省法学研究所所长王元庆、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于世忠、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大利、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建华、苏州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胡亚球、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利民、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蔡道通、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马洪、东北林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耀先、东北农业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学平、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秦亚东、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王福友、大庆师范学院法律系主任丁启明、孟繁旭律师事务所主任孟繁旭、远东集团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文义、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尚立娜、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系主任沃云、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张恩学,以及法学院的全体师生、校友代表和社会各界嘉宾600余人出席庆祝大会。会议由法学院党委书记贺轶文教授主持。
法学院院长于逸生教授作重要讲话。他回顾了法学院所走过的三十年风雨历程,评价了法学院在黑龙江省以及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了法学院三十年艰苦奋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并对建院之初的各位老前辈、法学院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广大校友、全国各地的兄弟法律院系、其他组织、机构和个人,尤其是司法实践部门和律师实务领域对法学院的发展壮大所给予的关注、支持、信任和帮助表达了感激之情。他高瞻远瞩,冷静大气,在建院三十年的重要时刻,面对中国社会转型和法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对法学院的存在价值和历史定位作出正确评估,对现实作出了严苛审视,对未来进行了深长思索,总结了法学院再创辉煌尚需解决的问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法学院的未来进行了规划,展现了一位法学教育家的厚重学养和豪迈气魄,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道义与坚守,使此次盛典成为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盛会,赋予了此次盛典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退休教师代表吴方正教授对在校生、校友和后辈给予了谆谆教诲。他回顾了建院之初的艰苦岁月和苦中作乐并耐人寻味的生活,他高度评价了法学院这十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后学之士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好身体保健,保持良好心态。
教师代表董玉庭教授谈到2000年来法学院工作后的深刻体会,他非常珍惜和热爱法学院这个集体,对学生寄予深切期望,他代表法学院全体教师表达了今后将继续坚持、努力、奋斗、传承的决心。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代表广大校友作了题为“感恩的心”的发言,他用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感激之情,通过对点滴生活、学习过往的回忆刻画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生活场景。他的发言将在座校友的思绪都带回了大学时代,很多人眼里都闪着泪光。他们留恋那时老师的关爱、同窗的情谊和课上课下的青春时光。他们决心继续努力工作,以更多更好的业绩回馈母校。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建华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大利教授、哈尔滨市检察院宫立新副检察长分别代表兄弟法律院系和司法实务部门致辞,他们借法学院30华诞之际向法学院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表达了真挚的祝贺,并对法学院30年发展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联系和交流合作,共同为中国尤其是东北的法治发展做贡献。
最后,黑龙江大学校党委书记杨震教授作重要讲话,他代表黑龙江大学全体党政领导向法学院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并向参加庆祝活动的嘉宾、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回顾了黑龙江大学70年的发展历程,对法学院为学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认可,对法学院30年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法学院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过去、继往开来,继续秉承大学法学院的使命与责任,致力于推进法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力所能及的推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的进程。
还有部分校友即兴自由发言,他们真情实感,感怀大学生活和青春时光,表达了对母校深切而朴素的热爱,对恩师的感念与崇敬,对同学友谊的珍视与回味。 黑龙江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9年9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已有12位博士后进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民商法学、宪法行政法学、刑法学、法学理论等专业领域;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北方法学》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等国家重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
黑龙江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在法学院,法学院现有法学、治安学二个本科专业,民商法学、行政法学、法学理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经济法学、获刑法学、法律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法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教师中有博士36人,在读博士11人。教师中有中国法学会各专业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其中杨震、马长山、王妍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孙光妍、王歌雅为省级精品课主讲教师,杨震、于逸生、马长山、董玉庭、董惠江、钱福臣、孙光妍、王歌雅等教授在全国法学界有重要影响。
法学专业教师重视科学研究。2006年以来,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家级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8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期刊转载或论点摘编20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18篇。教师承担校级以上科研项目8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项目10项,司法部项目6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3项,厅级项目21项,教师获校级以上科研奖励45项,其中省社科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黑龙江省高校文化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9项。
合作导师:杨震、于逸生、董玉庭、王歌雅、马长山、董惠江、钱福臣
在站博士后情况: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毕业后在我校任教的教师,亦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院校教师。

C. 如何看待离婚冷静期

不必过度解读
应正确看待冷静期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对于婚姻家庭编而言,有关“离婚冷静期”的规定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在龙俊看来,问题背后折射出对我国离婚制度到底应当过宽还是过严思路的争议。
“婚姻自由和家庭至上这两种价值观,一直有碰撞。”龙俊告诉记者,学界对此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举证难度大,我国诉讼离婚太难,希望立法能对我国离婚制度进行宽松化调整,使离婚更加便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离婚太容易,感情破裂就可以离婚的规定太宽松,应加以限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从而增强家庭的稳定性。
如何正确解读民法典对离婚的态度?“民法典对离婚问题所秉持的态度就是,通过设立‘离婚冷静期’给有挽救可能性的婚姻多一次挽救的机会。虽然这个限制可能会稍微增加一些理性人离婚的成本,但是对于挽救不理性的离婚可能多少会有些作用。与此同时,对于真正已经丧失挽救可能性的婚姻,该判离的时候就应果断判离。”龙俊说。
在龙俊看来,单纯认为民法典出台之后离婚难度增加,是一种过度的解读。“总体上来说,民法典实际上对离婚采取的是非常温和的态度,还是坚持了婚姻自由,仅仅只是对冲动离婚增加了一个程序性的小限制而已。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理智地想离婚,即使有了‘离婚冷静期’的规定,除了稍微麻烦点要跑两次婚姻登记机关以外,基本不会有真正实质性的影响,无非也就是需要再等一等,并没有像网络热炒的威力那么大。”
龙俊同时解释说,“离婚冷静期”仅适用于协议离婚的情形。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才会一起到民政机关登记离婚,如果有一方想离一方不想离,只能到法院诉讼离婚。至于担心冷静期期间会发生家暴,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情形下,协议离婚中很少会出现家暴。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公众关注的“冷静期规定是否不利于保护受家暴当事人”问题,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近日也作出回应称:“对于有家暴情形的,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离婚。起诉离婚不适用离婚冷静期制度。因此,冷静期的规定不存在不利于保护遭受家暴当事人的问题。”

D. 离婚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冷静期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婚姻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女性逐渐解脱出来,自主独立的意识慢慢觉醒,女性也有了自己的职业,在某些领域不比男生差。所以家庭当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法则已然破解,女性在家庭当中有了自己的观念,针对一些传统的矛盾不再隐忍,再加上女生本都是感性的,有时一气之下就提出离婚的口号,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多了去了,一点小问题就提离婚肯定是不理智的状态下提出的,有了这个冷静期,双方可以认真检视自己与配偶的感情,避免意气用事,给有挽救可能性的婚姻多一次机会。

“离婚冷静期”在法律形式上为协议离婚设置了障碍。会不会有更多的人为了离婚而转向诉讼?陶法官认为这是非常可能的。他说“离婚冷静期”是指协议离婚。“立法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减少冲动离婚和草率离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我觉得离婚的时候应该做这样一个相应的考虑。”陶建议,诉讼离婚也增加了相应的成本,并改变了程序操作和思维。

“离婚冷静期”只适用于夫妻双方自愿协议离婚。如果发生家庭暴力,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来说,实施家暴的一方不会协议离婚,也不会有冷静期。当然,也有一些施暴者出于暴力后的尴尬,同意协议离婚,受害者在冷静期可能会再次陷入困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认为,在未来的冷静期,民政部门、法院、女权组织应该给予家暴受害者更多的帮助。

E. 第一张离婚冷静期通知书发出,当地法院对此有何说明

最近,《民法典》生效后,备受网友们关注的“离婚冷静期”也随之开始了。网友们大部分声音都是很抵触这个“离婚冷静期”,其实,换位思考,没有人会轻率地把自己的婚姻拿来开玩笑,想要离婚也是为了要摆脱不幸福婚姻,这个时候,“离婚冷静期”无疑就是他们追逐自由道路上的绊脚石。

当地的连城法院表示,发出“离婚冷静期通知书”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再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针对双方“对孩子抚养权不明晰”等几种情形制作了“离婚冷静期通知书”。规定最长30天的“冷静期”,是为了给婚姻双方当事人一定的冷静思考时间,在此期间让婚姻双方缓解关系,作出理智的选择,减少轻率离婚、冲动离婚的现象。根据这个案件的两位当事人,虽然一起都是同意离婚,但是双方“对孩子抚养权不明晰”,双方是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不和,但是双方都想要孩子的抚养权,婚姻还有修复的可能,遂向双方颁发了“离婚冷静期通知书”。

F. 国外研究过离婚冷静期的比较知名的民法学者有哪些

5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了《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离婚冷静期”的设置却引起了极大争议。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间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冉克平参与了此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编撰的研讨。在他看来,设置“离婚冷静期”的目的不仅是避免草率、冲动型离婚,还有保护婚姻中的弱势群体、实现离婚协议实质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

界面新闻:“离婚冷静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我国1994年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曾规定了“审查期”,但是2003年修改后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改为当场发证,你认为当时取消审查期的原因是什么?

冉克平:1994年民政部发布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离婚申请进行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当事人从取得离婚证起,解除夫妻关系”。

但是,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修改后取消了审查期,而是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在我看来,2003年取消了“审查期”是有特殊的时代背景。2000年随着我国加入WTO、改革开放日渐深入,要求逐渐减少公权力机关对私人生活的介入。此外,这个条例的变更和2001年修改《婚姻法》的精神是相匹配的,即强调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以及简化离婚程序。在此之前,离婚当事人需要提交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介绍信,后来也不需要了,当时甚至取消了婚检制度,因此协议离婚的审查期限也顺应趋势被取消了。

界面新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重新规定了30天“离婚冷静期”,立法初衷是什么?

冉克平:从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来看,自2003年起,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由1987年的0.55‰,上升为2017年的3.2‰。其中,2017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上年增长5.2%,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70.4万。这说明登记离婚比诉讼离婚要多得多。我们可以看到,取消审查期之后,导致离婚更加容易、甚至非常草率,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此外,我国现阶段的买房、买车、贷款等政策都和家庭密不可分。为了获得不当的利益,很多人通过虚假离婚的方式来规避法律,导致离婚变得非常随意,这与离婚成本过低有关。当然,有些政策性规范的正当性本身也值得探讨。

离婚冷静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过去婚姻登记机关审查制度的一种回归,以适度的限制离婚自由,追求家庭与社会稳定。此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总则部分新增了一条倡导性规范,“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在我国这样一个特别重视家庭文化的国度,我们通常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稳定,则会影响社会稳定。离婚冷静期制度的立法初衷是希望通过设立离婚冷静期的方式减少随意性、冲动型离婚,以及规避法律的离婚,适当增加离婚成本,维护家庭的稳定,保护未成年子女和弱势一方(特别是妇女)的利益。

界面新闻:“离婚冷静期”的设置是否会使更多人被迫采取诉讼离婚的方式,这是否会导致提高离婚成本?

冉克平:离婚冷静期适用于登记离婚,而不适用于诉讼离婚。据我了解,在诉讼离婚中,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的话,人民法院通常第一次不会判决双方离婚,并对夫妻双方进行调解。但是,如果夫妻一方当事人6个月以后再提起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通常会判决离婚。在立法新增离婚冷静期的情况下,离婚冷静期和诉讼离婚相比,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还是要低得多。

相比过去的高度自由的离婚,增加离婚冷静期后的确会增加时间上的成本。但是考虑到过去的离婚成本太低,甚至跟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离婚成本都要低得多,以至于草率、冲动离婚比较多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也是我国10多年以来离婚率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增加了离婚冷静期,增加离婚成本是正常的。因此,那种认为离婚冷静期会将协议离婚推向诉讼离婚的观点未必全面。

界面新闻:有很多人提出“离婚冷静期”限制离婚自由,公权力过度介入私人生活,对此,您如何看待?

冉克平:我们不能够把离婚自由绝对化,因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包含诸多价值,例如婚姻自由、家庭和睦、妇女等弱势利益保护、未成年子女保护等,这些相互价值之间需要立法者进行妥当地调和。离婚自由属于婚姻家庭编中的重要价值维度,但是家庭和睦、妇女等弱势利益保护、未成年子女保护也是立法者需要维护的重要价值。如果因为离婚自由成本过低而导致弱势一方尤其妇女权益、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受到侵害,那么这样的离婚自由肯定是不可取的。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公权力机关对于婚姻家庭的介入的确是增加了。通常情形,夫妻之间的经济能力、强弱程度均存在差异,为了保护妇女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西方很多国家的公权力机关(法院或公证机构)会对离婚协议进行实质性审查,以实现夫妻之间实质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

我国婚姻登记机构通常不会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配条款与子女抚养条款进行实质性审查,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登记离婚制度仍然是比较宽松的,公权力介入非常有限。“离婚冷静期”只是公权力非常有限地介入离婚的方式,只是设定一个期限,婚姻登记机关并不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配条款与未成年子女条款进行审查,在我看来,公权力机关如果后续真的要介入的话,应该是对离婚协议进行实质性的审查。总的来说,我们也要把握一个度,进行有限的介入。

界面新闻:国外的法律制度中是如何规定“离婚冷静期”?

冉克平:我国的登记离婚需要三个条件,双方达成离婚合议,对子女的抚养、夫妻财产的分配达成一致。对比法国和德国这两个著名的大陆法系国家来看的话,我们在离婚方面的自由度是非常大的。德国是不允许有协议离婚的,必须通过诉讼的方式,因为立法者认为离婚涉及到身份关系变更这样重大事项,不得采用协议的方式。

法国在2016年以前,对于离婚要求是很严格的。在结婚6个月内是不允许离婚的,同时,还规定了三个月的考虑期的限制,如果考虑期届满后3个月内未提出离婚申请的,原来申请的离婚协议失去效力。2016年法国修改了法律,协议离婚的双方必须在律师见证之下签订离婚协议,同时到公证机关由公证人发予存档证明,在15天之内夫妻任何一方可以撤回离婚协议。

从西方国家的法律的配置来看的话,他们一向认为离婚很慎重、严肃,要避免随意性,因为离婚不仅涉及到财产的分割,更为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子女的抚养问题。那么双方在达成离婚协议时,或者是对子女的抚养进行商讨时,如果时间过短、且没有其他专业机构的介入,会存在着强势的一方利用优势损害另一方的利益的现象,强调公权力机关对离婚自由的限制,是为保障弱势一方尤其是女性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以实现离婚协议实质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

界面新闻:你提到“离婚冷静期”的目的是保护弱势、实现公平,要如何使得“离婚冷静期”发挥真正的作用?

冉克平:就大家比较关心的家暴问题、虐待等问题,如果在离婚冷静期期间撤回离婚申请的一方有家暴或者虐待行为的,可以视为该撤回失效,冷静期终止,另一方可以要求登记机构办理离婚登记。

此外,在离婚冷静期离婚协议所针对的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条款是否有效的问题值得思考。如果没有办理离婚登记,离婚协议没有生效。但是离婚协议已经成立,而且可能是经过双方艰难的谈判才达成,结果在离婚冷静期内一方撤回离婚申请就导致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条款都归于无效,这一点是需要慎重考虑。

G. 冷静的介绍

冷静,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助理教授。1997年,她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并取得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她获得北京大学和九州大学(日本)的法律硕士学位,并在2005年取得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法律科学)。在进入香港大学之前,冷静博士曾于2000年至2001年任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于2001年至2005年,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资本市场研究所研究员。现系香港法律杂志的编辑。

H. 学法学是不是压力很大

如果有哪个留学党告诉我他在美国读法律,合合菌一定是先膜拜膜拜再膜拜,这货绝壁学神!而且是个很有耐心,对学术研究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神!第二,我会向他表示深深的同情,因为在美国读法律,实在是……太辛苦了!没日没夜的读书背法律,人都要傻了。真的是心疼他们!

3. 对任何法律都抱有一种“神经质”的敏感

不知道你看过律师相关的美剧没?里面的那些律师好像真的是百事通,对什么细节都能信手拈来。

美国的法学院相当重视学生们对细节观察的培养。对法律一知半解的学生们是拿不到律师资格证的,只有那些对无论是宪法,州法,地方法都了如指掌的人才有望成为优秀的律师。

所以,法学院的学生们经常天数天地在图书馆里研究一个案子。

一名资深的法学院学者说,优秀的法学院学生们能对历史上记载的所有重大案件倒背如流!法学院学生们,你们可以吗?

4. 总有些亲朋好友咨询法律建议

但,法学院学生们并不乐意……

在法学院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像懂得越多,反倒还越不自信了。

法学院的学生,因为长期学习一些很复杂,争议很大的案子,在面临一些小问题的时候反倒是有点儿措手不及,容易想很多。

而且,法学院的学生会学习到这么一件事:你给别人法律建议,你就得承担相应责任。

了解到这一点的学生们,对于给亲戚朋友们相关建议的这一事儿,就变得更犹豫了!不是不想给,是给错了负不起责…

I. 离婚案冷静期主要针对冲动型离婚吗

最高法发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设置不超过3个月的冷静期。

冷静期内,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开展调解、家事调查、心理疏导等工作。冷静期结束,人民法院应通知双方当事人。

也就是说,在最长3个月的时间内,法院暂不作出判决,一切等冷静期过后再说。

据民政部统计,我国离婚数已连续14年增长,自2002年的117.7万对增至了2016年的415.8万对;2017年上半年,全国有558万对夫妇结婚,同时有185万对夫妇离婚。

在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爱武看来,还有一种情况也适用冷静期,“对于一些死亡婚姻,已经无法挽救了,但是当事人情绪激动,存在过激行为,对这种案件,冷静期不是做和解工作,而是要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让双方冷静下来,更好地走出婚姻。”

法国、韩国、英国等国家都用不同形式和名称对冷静期制度作了规定。如在英国,当事人离婚也有法定的反省和考虑期间;韩国则设立离婚熟虑制,离婚双方要经过熟虑之后才能到法院办理相关手续。

热点内容
欠条手写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2 16:17:19 浏览:757
八方启航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12 14:51:14 浏览:448
四川省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2 14:45:11 浏览:736
行政法中的连带责任 发布:2025-01-12 14:44:59 浏览:884
法治对称性 发布:2025-01-12 14:08:01 浏览:94
燃放烟花爆竹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4:07:58 浏览:971
律师马树立 发布:2025-01-12 13:46:24 浏览:10
大竹县律师 发布:2025-01-12 13:07:20 浏览: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布:2025-01-12 12:24:08 浏览:893
特别行政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吗 发布:2025-01-12 12:24:00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