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

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

发布时间: 2022-05-02 03:30:32

『壹』 什么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这一机制与规律,首先,进行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分析;其次,进行内、外部作用规律分析。最后,明确个体品德发展的内部机制与规律。这样,我们采取诸多措施,更好地进行多方位、立体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贰』 个体品德形成的过程和实质

(一)品德的实质

品德即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一个与道德有关的概念。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 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征或倾向。 比如,勤奋学习、助人为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都是我们要求青少年学生具备的品德。 品德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显示,但偶尔或一时的道德行为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已经具备了 某些道德行为。只有当个体具有某种稳定的道德观念,并在它的支配下一贯地表现出某 种道德行为时,我们才能说他具有某一品德。因此,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它不是个体的先天禀赋,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为品德, 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 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如果没有形成道德观念或道德认识,那么,即 使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也不能说是有品德的;相反,个体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也 不能说是没有品德的,比如,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尽管不符合社会规范,但也不能说是不道 德的。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并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习得的,经历着一个外在准 则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复杂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个体性格形成的社会定向 过程,也是教育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品德的形成与改变的心理过程。研究表明,品德的心理 结构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指个体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关于道德的概念、命题和规则等。它是外在的 道德规则、规范、概念体系和实践方式不断内化的产物。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 分。通过学习活动,人们获得了许多具体的道德观念。道德认识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不同 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比如,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能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律 来解答习题;而小偷明知偷窃是不对的,却依然偷盗行窃。因此,道德观念有待于上升为 道德信念。当个体坚信某种道德观念的正确性,无论自己执行或者看到别人执行它,都能 产生情绪体验时,就意味着这种道德观念已转化为道德信念。在道德事件上,个人的道德 认识往往是极为重要的。就某一个体而言,怎样才称得上“道德”,这涉及道德的实质一 “意向”和“理由”,离开这个实质,便无从谈论道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无意中做了好 事(没有“意向”或“理由”),其行为称不上道德。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它的内容包括爱 国主义情感、个人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等。对青少年来说, 义务感、责任感与羞耻感具有特殊的意义。义务感是个体对所承担社会道德任务的认识 和体验,它促使人们在活动中对社会积极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责任感是与义务感密切 联系的情感体验。如果说义务是认清道德要求,并在生活中努力加以实践的话,那么关于 这个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或者在没有完成任务时个人有过错的程度如何,这就是个人的 责任问题。羞耻感则是个人自我道德意识的表现,表示个人谴责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 品质的情感。如果学生没有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就无所谓个人品行的发展。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 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英雄勇救落水儿童,事后采访英雄为什么奋不 顾身,英雄觉得自己就没多考虑,直觉就应该救人,这就是直觉的道德感使然。直觉的道 德感产生非常迅速,因而当事人往往不能明显意识到这个过程。二是想象的道德感,即通 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雷锋做好事往往就是想象的道 德感导致的。道德形象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是因为它作为道德标准的化身而存在, 又具有鲜明的生动形象性,因而能使人更容易理解道德规范的要求和社会意义,也更容易 使人受到感染和激励。三是伦理的道德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的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 中介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就是伦理的道德感。伦理的道德感具有清晰 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3.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 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人们判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正确性与深浅程 度的一个重要依据。美国的雷斯特认为,道德行为的产生经历了解释个人面临的道德情 景、作出道德判断、进行道德选择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受个人认识和情感 所支配,但主要为个人的意向所决定。忽视了行为的道德意向和动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 个人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叁』 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为: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的训练。一般是从知(即道德认识)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发展顺序进行的。道德品质,即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便是他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品德如何,是对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道德和品德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这是因为离开了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的面貌总是受着社会道德的影响。孩子们的道德品质,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熏陶下逐步形成的。家庭则是一个人形成道德品质的摇篮。
道德规范是约束人们能和蔼共处,善良最能促进社会和蔼 也就是最需要的了其实任何一个好的道德品质都于善良分不开的,甚至于要有善良为基础前提
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道德品质好与坏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乃至更久。

『肆』 在一个人的心态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在一个人的心态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实践起决定作用。社会实践版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权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也有些学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积攒一份零花钱。

(4)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扩展阅读:

社会实践的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

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伍』 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尊重复他人与道德规范。制

道德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5)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扩展阅读: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对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来说,更应注重于参加革命实践、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

『陆』 品德构成的四要素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样的

思想道德认识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基础。它是思想道德情、意、行形成的根据,是使一定的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道德行为的前提。没有它,就不可能形成思想品质。一句话,“知”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道德感情的形成对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起强化的作用,它积极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完善和持续发展,进一步加深思想道德认识,增强思想道德意志,因此,“情”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强化剂。

思想道德意志的形成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过程的关键。思想道德意志使一个人能够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出道德选择,并贯穿于思想行为的全过程中。即使有了思想道德认识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思想道德意志,思想道德认识也不能转化为思想道德行为,即使实现了暂时的转化,也不能持久,因此,意是思想道德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思想道德行为是思想道德品德形成全过程的归宿。如果没有思想道德行为,那么,不管那些认识、情感、意志多么的好,也只是个人的主观动机、感情和愿望,毫无实际的政治意义和道德意义。

『柒』 什么是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

『捌』 简述个人道德发展阶段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征。

1、道德发展的各阶段都是一个“结构化了的统一体”,一个有组织的思想系统。

2、每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标志着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异。

3、这些阶段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续顺序,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从前一阶段中发展出来,因而是旧与新的综合体。

4、每一个体都是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积极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模式。

(8)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扩展阅读:

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介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样,应该以促进儿童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的积极的思维为基础。儿童的品德是一个发展过程,儿童是从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中逐渐理解道德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道德推理的发展。

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服从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

基于这一道德教育观点,科尔伯格认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经常给儿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两难问题,引起他们的讨论,激发他们向更高的道德阶段不断前进的愿望和动机。

『玖』 论述道德品质的形成于发展

一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
二是个人的内道德品质是在社容会实践基础上经过主观思想斗争和努力形成的;
三是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社会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
道德品质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道德主体大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互动的过程,道德意识指导道德实践,道德实践为道德意识的升华提供丰富的资料:同时也是社会占主体地位的道德原则、规范为道德主体所不同,并具体化、个性化的结果。道德品质在这种互动和个性化过程中,经由道德规范的认知、道德情感的升华、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行为的养成等环节和过程而形成、发展。

『拾』 道德品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道德品质的主要特征是道德品质是与道德行为是统一的、道德品质是是自觉意志的结果、道德品质是是通过道德行为整体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的表现在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10)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扩展阅读

历史上各种伦理学说都根据其所代表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提出相应的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提出了以 “仁”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宽、信、敏、惠”和“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同人的其他品质或品性相比,道德品质的一般特征是综合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高度凝结着个人自觉的意志和信念,并因此表现为道德行为总体的稳定倾向。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现实社会关系状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参加社会实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对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来说,更应注重于参加革命实践、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

热点内容
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的法律问题 发布:2025-01-12 09:17:13 浏览:872
开放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发布:2025-01-12 09:17:13 浏览:261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 发布:2025-01-12 08:39:18 浏览:523
法学会研究课题 发布:2025-01-12 08:30:37 浏览:90
最新劳动法工伤界定 发布:2025-01-12 08:24:57 浏览:816
无锡市蠡湖景区条例 发布:2025-01-12 08:12:04 浏览:288
公司工作股东承担公司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2 07:52:31 浏览:1000
大连海事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发布:2025-01-12 07:50:53 浏览:265
律师参与虚假诉讼 发布:2025-01-12 06:49:12 浏览:203
陈井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12 06:36:29 浏览: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