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方式
㈠ 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方式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体现在国际和国内立法上,一般有如下几种规定方式来体现。
(1)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也即外国规范的方式,这种方式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外国法的适用不得违反内国公共秩序否则拒绝适用。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50条规定:“依理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社会公共利益。”这种立法方式没有明确什么是公共秩序而把它留给法官结合具体案件作出认定,给了法官较大灵活性和主动性,这样的优点,使这种立法方式也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
(2)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也即内国规范的方式,这种方式只指出某些内国法具有绝对强行性,或者必须直接适用,从而排除适用外国法。例如《法国民法》第3条第1款规定:“有关警察与公共治安的法律,对于居住在法国境内的居民均有强行力。”
(3)合并限制的规定方式。在同一法典中兼有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例如1978年《意大利民法典》第28条规定:刑法、警察法和公共安全法,对在意大利领土上的一切人均有强行力。这是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该法第31条又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外国的法律和法规,一个组织或法人的章程和规定,以及私人间的约定和协议,如果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在意大利领土上无效。这是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
(4)国际限制规范的方式。即当外国法律规范的适用违反国际法的强制性规范,违反各有关国家的国际义务或违反国际法律共同体所普遍承认的正义要求时,应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例如,一国若有关于种族歧视的规定即违反了1966年《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的国际公约》,应排除适用该国的种族歧视的相关规定。
㈡ 什么叫立法模式 最好详细点 谢谢最好详细点 谢谢
准确的说应该是立法体制
一、立法体制的含义
(一)、两种理解
1、广义
2、狭义
二、决定和影响立法体制的因素
(一)、一国采取什么样的立法体制,受该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民族状况、历史传统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决定和影响
(二)、从法律方面说,一个国家的立法体制是直接由该国的国家形式决定的。国家本在实质上决定了立法权属于哪个阶级;国家形式则在形式上决定了立法权属于国家机构中哪些机关。国家形式包括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1、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由国体所决定,同时又是国体的表现形式。就立法体制而言,政体在形式上直接决定将立法权限划分给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哪些机关。也就是说,政体决定横向立法权限划分,即决定立法权限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之间如何划分。
2、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划分行政区划问题。就立法体制而言,国家结构形式直接决定哪些立法权限属于中央,哪些立法权限属于地方。也就是说,国家结构形式决定纵向立法权限的划分,即决定在中央政权和政权
三、立法体制与立法体系、立法权的归属、立法事项
(一)、立法体制
1、核心问题:立法权限如何划分,并就立法权及立法事项等问题作出说明
2、分类
(1)、君主或贵族主权论
(2)、人民主权论
(二)、立法体系
1、核心问题: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侧重的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本身及其效力等级
第二节 立法体制的分类
一、从国家管理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国家立法权的划分是否以民主的原则和制度为基础,可以分为专制的立法体制和民主的立法体制
(二)、按照国家立法权是否只由同一类别的国家机关行使,可以分为单一的立法体制和复合的立法体制
(三)、按照国家立法权的行使是否受到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可以分为独立的立法体制和制衡的立法体制
二、从国家结构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情况,可以分为一级立法体制和二级立法体制
(二)、按照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情况,还可以分为中央集权的立法体制和复合的立法体制
(三)、几点说明
1、以上对立法体制的分类,是从国家形式的角度,根据各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情况来进行划分的
2、一个国家之所以采取某种立法体制,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 立法体制的分类是相对的,许多国家的立法体制只要能有条件地大致划归于同一类型的各国立法体制,彼此之间也存在许多差异
㈢ 法的制定的立法的形式和
第一,按照立法的主体即立法机关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根据政体的不同内,可以区分为君主容立法或者专制立法和议会立法或者民主立法。
②根据立法机关的组成不同,可以分为一院制立法和两院制立法。
③根据立法机关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立法机关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立法和授权立法。
④根据立法机关地位不同,可以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第二,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
创制是具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作和规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认可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习惯承认和许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
修改,又叫修正、修订,是国家立法机关对于原先国家机关颁布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的变更,包括删除原有内容和补充新的内容。
废止,又叫废除,是指国家机关终止正在生效的某些法律的活动。废止的形式有: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
此外,还可以根据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性质,分为民事立法、刑事立法、行政立法、经济立法和立宪活动;根据对社会关系调整的作用不同,分为实体法立法和程序法立法;根据所立之法的效力的不同,可分为一般法立法和特殊法立法等。
㈣ 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有哪些
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是来源于国际劳工组织的国际劳动立法,包括:①国际劳工组织章程;②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二是来源于非国际劳工组织的国际劳动立法。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基本权利方面;②就业政策方面;③工作条件方面;④社会保障方面;⑤女工、童工、未成年工、老年工人以及特殊工人的劳动保护、劳动福利等公约和建议书;⑥劳动关系方面;⑦劳动管理方面。
我国政府已批准了哪些国际劳工公约?新中国成立以前,国民党政府从1930年起先后批准了14个国际劳工公约。1984年我国政府决定予以承认。另外我国政府又批准了3个国际劳工公约,它们是:①1987年批准的《残疾人职业康复与就业公约》;②1990年批准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③1990年批准的《三方协商促进贯彻国际劳工标准公约》。
㈤ 国家立法的两种主要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权力机关立法,即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立法案。全国人大通过的立版法案具有普遍约束权力,凡我国境内及一定范围内的境外均适用。有权立法的地方人大通过的立法案仅对该地方有约束力。
第二种方式是行政机关立法,即政府及政府部门发布的行政法规,在我国同样具有约束力。中央政府即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在我国境内具有普遍约束力,有权立法的地方政府发布的规章仅对当地有约束力。
㈥ 公众参与立法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公众参与立法的具体方式有信息交流、咨询、参与、协作、授权决策。
1、信息交流(Information)。信息交流包括提供信息和收集信息。信息交流的方法包括:信息包、小册子、传单、情况说明书、网站、展览,电视和广播,调研、问卷调查、焦点小组(focus groups)等。
2、咨询(Consultation) 。咨询通常针对更加具体的计划和政策,让公民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而不是像调查一样做各种选择题。咨询的方法包括:研究、问卷、民意调查、公共会议、焦点小组、居民评审团等。
3、参与(Involvement)。参与的形式是互动工作小组、利益相关人的对话、公民论坛和辩论等。
4、协作(Collaboration)。协作是让公众积极参加、同意分享资源并做出决定。 协作参与的方法是:顾问小组(Advisory Panels)、地方战略伙伴和地方管理组织等。
5、授权决策(Devolved decision-making)。授权决策是参与的最高阶段,是一种权力从其掌控者手中转移的合作参与形式。决策者与参与者交换各自资源和意见,使原本的参与变成了由决策者与参与者共同作出决策。参与的方法是地方社团组织、地区座谈小组、社区合作伙伴。
(6)立法方式扩展阅读
公众参与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第一是立法层面的公众参与,如立法听证和利益集团参与立法;
2、第二是公共决策层面,包括政府和公共机构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3、第三个层面是公共治理层面的公众参与,包括法律政策实施,基层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等。
㈦ 冲突规范国内立法的立法形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冲突规范在国内立法中的表现形式(立法方式)
(1)散见式。即将冲突规范分散规定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的有关条款中。在民法典或有关的单行法规中,就某个方面的涉外民商事问题规定有关法律适用的规范,称为“散见式”的立法方式。
(2)专篇式。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中列入专篇或专章,比较系统地规定国际私法规范。称为“专篇式”的立法方式。
(3)法典式。以专门法典或单行法规的形式制定系统的冲突规范,称为“法典式”的立法方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㈧ 境外的国家和地区对消费者的界定有哪几种立法模式
主要有三种立法模式:
1、一是通过反向排除的方式界定消费者。有的规定,消费者是非以生产经营目的而从事消费行为的人。例如,日本《消费者合同法》规定,消费者是为经营事业目的之外缔结合同的自然人。有的则规定,消费者是"非以营业或者职业为目的"从事消费行为的民事主体。
2、二是正面表述消费者的概念。规定消费者是为生活需要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民事主体。例如,俄罗斯规定,消费者是使用、取得商品或者服务以供个人生活需要的公民。规定消费者是为个人或者家庭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民事主体。
3、三是混合立法模式。采纳这种立法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对消费者的界定既有正面表述,也从反向排除。
(8)立法方式扩展阅读
立法意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了该法的内容及整个调整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或总的指导方针,是国家处理有关消费者问题,对相关社会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基本准则。
是贯穿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司法以及消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根本宗旨。
㈨ 中国的立法模式
宪政视野下的中国立法模式变迁—从“变个性立法”走向“自治性立法”
主要提专要:
立法作为一种发现和创制规则属的活动,按照其价值衡量的不同,可分为以适合性价值为核心的“变革性立法”模式,和以安定性价值为基础的“自治性立法”模式。考察建国后50多年(尤其是80年代后)的立法实践,我国基本遵循着“变革性立法”的模式,此乃特有国情下的合理选择。但步入21世纪后,随着各方面情势的变化,“变革性立法”的适应性功效呈现递衰的趋势,且其带来的混乱、风险等负效应日趋明显,因此我国当下应在立法模式上进行果断的调整,及逐步缩小和限制“变革性立法”的范围,并向“自治性立法”过渡。
由於不能复制,我可是一个字一个字打下来的啊啊啊啊,快来谢谢我吧,哦哦哦哦哦哦哦~~~~~~
㈩ 我国发不正当竞争法采用的立法模式是什么
我国支持合并立法和分别立法模式。
从我国竞争立法的过程来看,最初起草的思路是合并立法模式,但是由于在反垄断条款方面争议太大、无法统一,而于1993年先行出台了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竞争无序问题、解决微观竞争秩序问题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至于涉及宏观竞争秩序的反垄断条款,大多被拿掉,仅保留了现实中亟待规范的若干限制竞争行为,有关反垄断法的原则性规定及企业合并控制、卡特尔控制等基本制度未有涉及。由此来看,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部主要调整不正当竞争行为、兼及部分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可以称之为综合的或混合的立法模式。至于反垄断问题,按照当时有关人士的看法,应“单独研究完善,争取在三四年中也能立法”。[2此后,反垄断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有关国家机关一直在进行起草、论证工作。显然,从近期的立法实践来看,我国选择了分别立法的竞争立法模式。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现实、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