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不存

道德不存

发布时间: 2022-05-02 14:01:20

A. 道德的约束力在哪

以德治国,总的来说,是将道德的约束力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形式。这是道德力量放大的一面,因为它不仅是影响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更是用来影响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一个国家的内部必须依靠道德系统维系,而不仅仅是依靠法律。道德系统产生的凝聚力,是法律不可取代的。因为道德的约束使得人们拒绝违法,并非如法律般在人们违法之后施以惩罚性的行为。如果说法律重在惩罚,那么,道德就是重在督导、教化。现在,我们谈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就是运用了相似的逻辑。
有时可以听到人们对一个民族的评价,或勤劳或懒惰,或宽厚或精明,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世界闻名的勤劳朴实的民族。这样的评价,其基调往往就是这个民族崇尚的道德规范,如果一个民族认为勤劳是种美德,那么这个民族往往就是(或者将会成为)一个勤劳的民族。这听上去好像与“道德”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没有太大关联,但其实道德具体化之后就是一种约束。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由家庭伦理建立起来的道德系统敦促人们约束自己的欲望及行为,注重“礼、义、廉、耻”,让整个社会偏于中、和,可以创造出安定的社会环境。无形中也就达到了重新提出“德治”的政治意义。
法律与道德是相伴而生的一对范畴。通常情况下,违法行为必定有悖社会公德,而有悖社会公德的行为尚不能全都以法律的形式来约束和惩处。这也是今天重提“以德治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高度重视遵守道德规范,并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才会成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和有发展潜力的民族。如果民族的道德规范产生偏差,道德的权威被动摇,其后果一定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无论何种情况,强化道德的约束力都是必要的,而且是应该不遗余力地去执行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处于今天这样变革的时代,道德被重新设定的时代,“卫道”应该是个需要被我们再次提出、再次考虑的问题。

B. 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不同社会、时代和阶级的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
人的思想是广阔无边的,道德伦理无处不在。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则。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大学生作为一个快踏入社会的群体,理应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事业。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深深地担忧,正观这种现象,形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共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C. 当一个人在的时候,也存在道德不道德的问题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回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答。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度娘定义)
只有一个人在如果是指完全没有交互对象,那么我认为就不存在道德这个概念,而出现的所谓道德也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禁锢。

D. 道德需要的不仅是底线,往往还有高度,这句话如何理解

提及道德,必须结合法律来解释。道德的底线是法律,很多人喜欢把“遵纪守法”挂在嘴边,但这并不代表你是个好人,是个有道德的人。遵纪守法只是守住了道德最基本的底线,当人们践踏法律、肆意跨过道德底线时,必然会得到惩罚,而道德高度无穷无尽,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当一个人拥有的道德品质高于道德底线时,那么他就是个有道德的人。

所以,道德将法律作为底线,而高度指的是某人的言行得到社会的认可。要知道人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自我认可、家庭认可、社会认可,当一个人做到这三点时,那么他的道德高度是高于所有人的。比如小学时候学习的“雷锋故事和精神”,这就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觉悟,提升道德高度的一种教育方式。

E. 我朋友说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道德,没有善良的道德能叫道德吗一个人好不好不是用道德标榜的,如果一个

你朋友的说法是错误的。人是复杂的,具有多面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所以不能用完全绝对与极端的眼光去看待与评判,更不能求全责备,而是要全面的客观的去看待人看待社会。

F. 社会上目前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道德是做人的心理底线。法律是做人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一种自我约束。法律是带有强制性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愿意讲道德的民族。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事实证明,只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下,社会的道德水准才是最高的。如果做不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道德就是空谈,就是说假话。道德就会成为一种欺骗的道具。

第三,对外开放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但是,门打开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会乘机而人,从而腐蚀和毒害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西方敌对势力会利用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大肆宣传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人权”,宣传资本主义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西方的一些社会思潮,如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性解放思潮等,也会对一部分社会成员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实践证明,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要重视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G. 道德修养方面存在不足

我认为如果道德修养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就要多学习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行为,处事方法,并且以一个高姿态来要求自己

H. 如果法律高度完善,道德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道德当然有必要存在,不管法律能不能达到至臻完备的境界,追根朔源,法律由伦理,人情,道德观中产生。道德是法律的源出,法律又不等同于道德。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乌托邦,所有公民的道德观念都是至臻完善的,这个国家是圣人国,那么法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想必没有法律社会会运行得更顺畅。法律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我们的人类社会中的个体并不个个情操高尚,需要一种普适的规则来画一条底线,避免道德余额不足的公民破坏社会机制的继续运行。因此老聃才会说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样的概括性结论。当然若是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应该在法治健全的基础上(难度低),尽量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准(难度高)。

I. 对于人类来说道德观念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1、有助于人们的幸福生活
从道德修养的产生来看,道德修养是人类幸福的必要条件。道德规范的存在与人们的追求幸福的活动有直接关系,可以说道德的存在本身就是以人们在追求幸福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冲突为前提,如果人们所追求幸福的活动本身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彼此天然地相安无事,那么,道德的存在就是无意义的。
对于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道德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追求幸福的活动的环境的构成部分。社会成员总是在一定的道德规范等制约因素之中从事自己追求幸福的活动,他如果要追求不合于道德、不合于法律的幸福,往往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与阻挠,这对于他自己来说就已经是一种痛苦了,因此他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所以,道德教育有助于人们的幸福生活的实现。
2、有助于大学生的素养发展
对于接受道德教育的人来说,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基础,成长为有用的人,还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德”和“才”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两者的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进行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道德反映社会发展的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渐完善和谐,是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淡然”转化。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所以,道德教育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最后,道德教育对人生的意义重大,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J. 道德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吗

因为人类社会的道德只有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光明与黑暗的区别,并不存在绝对的标准,但是道德存在道德范式,这是文明发展揭示的结果,也代表了进步的道德观。

《联系》在道德规范中这样阐述道德范式:

相对目标的主体意识确立,道德规范确认现实行为与现实结果的意义以及现实效果与目标兑换的等价关系。成就目标所包含的生存、灵活、安全、自由、独立、名誉、规避风险、完善等各种要义复合成有关主义的必然确认的线索,在以目标为中心的效应场中,索引关键的效应因式,对应必然联系的要素,构成普适的道德范式

主义原则:道德规范的本质,确定主体目标形式与道义抉择方式,亦即道义。

功效标准:道德规范的附则,衡量实现目标的作为的价值观,亦即功德。

名利观:第一道德观。确认现实目标的价值以及符合道德的价值取向。

荣辱观:第二道德观。确认为人目标的价值以及符合道德的手段方式的选择。

正义期望:确认符合道德观的目标。

道德风险:存在破坏正义的主观因素、违背道德攫取目标的可能。

文明的契约:标的及交易的形式和内容均符合道德的契约。

权利与义务:契约的重点。约定围绕现实现目标的具体作为与达成目标后的利益分配。

共同秩序:道德规范的核心规则,约定人们共同确认的交易方式。

自我保持:确立恒久目标、独特价值观。在共同秩序下的个体精神包括利益、名誉、品格、特色的展现和保持。

根据道德范式能够简易地分辨和把握道德规范。人们信奉不同的主义决定着接纳或排斥不同的观念,使观念支撑的意识形态随之迁移,但不改变自然赋予生灵的求生的冲动、与生俱来的真善的感应、心灵与天地良心互感所唤起的意识和良知。随着联系文明客观地揭示目标交易的等价关系而统一观念意识,整个社会信奉的主义必然向人本主义回归,与此同时,法制维护的社会整体效应中心形式所在保管体现出的社会良心与人的良心偕同,于是社会意识形态能够保持端正、健康、完善,并符合文明、简约、正直、正气、正义的初衷。这有助于消除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原本莫衷一是的错误观念、侥幸自诩清白的机会的偏执,认清道德规范与外在的法律法规两者效应的一致性,减小因观念的差异带来的心理落差,客观举证人的内心无不平衡的主张。

热点内容
吴春燕民法 发布:2024-11-05 21:22:09 浏览:286
最新劳动法2013全文 发布:2024-11-05 19:11:30 浏览:105
比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异 发布:2024-11-05 18:47:44 浏览:561
劳动法离职后工作服的规定 发布:2024-11-05 18:42:47 浏览:855
劳动法直接辞职有工资吗 发布:2024-11-05 18:36:40 浏览:117
玉溪红塔区法院 发布:2024-11-05 18:35:12 浏览:204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