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之品

道德之品

发布时间: 2022-05-02 23:30:18

⑴ 生活中有哪些能体现多种道德品质的例子

生活中抄体现道德品质的例子,就犹如我自己,有一次我去图书馆,然后上卫生间的时候出来把厕所冲了,然后那个扫地阿姨就夸了我一句,说这孩子真好,有一次我到楼下去扔垃圾,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里的时候,然后身边的保洁大叔也夸了一句,这孩子真好。

⑵ 如何评价道德品行方面

越是在不利的困境中,越能磨砺人的斗志,凡不愿经历困难的人,是无法胜任重要工作的。

如果你不能公正公平的处置身边的事,那么就请你放下手中的权力,让别人去干吧。
不要把纠结始终缠绕在心,而要尽可能的散去郁结,轻松愉快的投入生活,否则在憋屈中,对你的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必须融于心,践于行,随于然,这样的交流才是真诚的。

认真的学,勤奋的做,努力的赶,始终的求,持久的力,这就是事业成功的本,有了这个本,我们就不会去后悔。

心的离乱是错误的判断照成的,只要对事物的判断是正确的,就不会出现心的离乱。

别那么小肚鸡肠,还是应该大气豁达一点,只要多担待一点,就一定能化解许多人心中的疙瘩。

事情要一件件做,话要一句句说,干事不能断断续续,说话不能吞吞吐吐,有时利索点,坚决点,这样成事也就不难了。

做人要有原则和分寸,不要对任何事都采取让步的态度,该进攻的时候你是不能放弃的,有时候就是因为你的一个放弃,而让别人更加肆无忌惮,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尊严。

任何事都不能做做的太绝,任何话都不能说的太过头,事做了,伤人心,话过头,伤感情。

知恩会图报是高人,沬恩不领情是孬人,你做何种人,看行听说便了然。

德不行,则品难正,德品亦以修炼为之,德品不行难修正身,不论何友之间当以德品为先,出口伤人何以为友。

⑶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东汉时,张劭和范式一起读书,成为好朋友,他们学成归家后约定两年后的中秋节再次相聚。两年后的中秋,张劭杀鸡备饭,家人们都说,都这么久了,他不会来的。张劭不以为意,到了中秋节,范式果然千里迢迢赶来,两人把酒言欢。

在中国古代,传颂着许多这样的故事和人物,每每想起他们,都会心里一暖。

⑷ 列举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在当今众多的志愿者中,心理志愿者是一支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所熟悉、了解的公益性群体。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该如何更好的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呢?
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很有必要搞清楚一个心理志愿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帮助别人,要奉献爱心,也是要建立在有帮助他人的素质基础条件之上。心理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心理志愿者本人必须要是道德素质很好的人,具备高尚的品德是帮助他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挚的热诚和温暖的情感,才能融化别人情感内心的冰冷。道德品质也是一个被社会所提倡和认可的美德,更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尤其是对于心理志愿者而言,更为重要、更为意义深远。
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是从事心理志愿者工作的保障。作为一名志愿者要学会很好的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很好的解决棘手的沟通问题,同时,通过学习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基础,学会通过他人的行为、动作反应,通过别人眼神、面部表情、说话语气,以及整体语言和非语言动作的协调,把握沟通互动的最佳状态。
诚实可信是心理志愿者最为重要的素质,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再有能力,都很难在一个团队里很好的协作,更难以形成很强的团队力量。没有诚信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任的,更难让人感觉到可靠、值得信赖。所以,一个有公益心的人,应该是一个具备诚信素质的人。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里,诚信对一个人工作、学习、事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人再优秀、再有能力,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因为很努力,还因为其具备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缺乏反省意识的人,往往很难认清自我;一个无法认清自我的人,更难以很好的帮助别人,也很难更快的进步。一个心理志愿者,必须学会对自己进行建设性的发展。而自我反省是进行自我建设性发展的很关键的素质,自身建设、自身不断更新的前提,就是自我反省。很多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很注意自我审视、反思的人,因为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所以才能更快的进行自我建设,也才能够谈得上所谓的发展。作为志愿者,对自己本身的要求必须是要很高的,否则很难从事心理方面的公益性工作,更难以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
心理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带有很强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给志愿者开展相关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障碍。所以,作为心理志愿者,要学会较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学会机敏应对、应机性发挥,同时还要注意时间上和尺度的把握。
近期网上报道令人关注的自杀事件,作为心理志愿者就应该学会关注和思考,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学会认识、了解自杀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
比如:当一个人如果无法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问题,就很有可能去否定以往。一旦这种否定超过其本人的承受力,当事人很可能会选择自残、自杀行为,通过极端的做法来解决自己的苦恼。作为心理志愿者,这是就必须学会调动当事人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危机公关。通过亲情、当事人留念的东西等等资源,来唤起其生存下去的期望,同时还要积极通过各种积累、各种发挥,改变当事人不合理的观念、不合理的认知,引导当事人除自残、自杀,还有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法,重塑合理认识。
那么,自杀的行为有没有一些征兆呢?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自杀行为是有一定的征兆的。最近香港大学的一个博士自杀前,就在日记、博克里写了很多相关自杀征兆的文字。除此之外,一个人自杀前,性格可能会有反常的变化、异常行为的极度变化、把私人的秘密毫无顾虑的抖露给别人知道等等,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要非常关注,并进行危机干预。这是很有必要的工作。
心理志愿者还要认识到:救别人必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力量允许的范围内,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进行救援,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救援的手段,在第一时间保全他人生命的基础上,还要明白救援是持续挽救的过程。建立危机干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志愿者是一种光荣的称号,一名心理志愿者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应该是每一位出色的心理志愿者,所应该努力。

⑸ 描写道德品质的成语

狐鼠之徒 〖解释〗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材德兼备 〖解释〗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质。

真金烈火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以容取人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新人新事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⑹ 品德的含义和功能

我的来这个是用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不源知是不是你想要的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三个: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其中品德的核心成分是道德认识。
功能: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人物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⑺ 小学生应学习的道德品质有哪些

在古希腊特尔阿波罗神殿墙上,刻有这样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仍然是一个谜。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指出:尽管有脑力风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类研究课题风靡全球,但是我们还远远做得很不够。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论述要建设我们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明确指出: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显然,“四有”都属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范畴,都属于道德教育任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思品与社会》教学,谈谈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几种途径。

一、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

加强小学生认知教育是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化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当前我们正面临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时我们更应该把学生的德育任务摆在首位,从小学到时中学把德育内容注入各学科教学的始终,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完整体系,使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认知应与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去实现德育的内化。目前,有的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不高,超前、过高、或不按教育规律进行德育,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无法承受;有的教师脱离学生生活的环境,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实际,想当然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只求形式、不讲内函。致使学生无法接受,达不到内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强化与内化统一的自我意识

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强化。例如:如何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小学生在直观形象地强化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示范,达到内化的目的,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

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材料、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去挖掘、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渗透、利用。例如:《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就应充分的把它利用发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独厚的。因此,教师应把《思品与生活》和《思品与社会》课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而不应把灌输知识目标、政治常识放在第一位。同样《语文》课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学科,其它的一些学科中也蕴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都应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来,用于教学之中。

四、加强课外延伸,渗透德育行为

英国学者莱基在《欧洲伦理生活晚》一书中,曾将人的德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严肃德性;第二类是壮烈德性;第三类是温和德性;第四类是实用德性。尤其是第四类德性,它是促使人们走向事业成功的德性。因此,我们除在学科教育中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开展课内外活动或各种实践活动。比如:举行一次“清洁沱江河——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可能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学生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五、重视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连串行为,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与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公约等。号召学生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为贫困学生献一份爱心”等主题活动,这种延伸于课外的德育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世界观,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受到那样这样的影响。”学博为师,德高是范;教师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会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一不作为信息传导给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形象。教师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必须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道德修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七、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

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冲突,增加其混乱性,从而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品性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视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根本原因在于道德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格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面对当今社会要尽可能地优化当今的德育环境,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有效协调,使小学生成为新世纪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家长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单独留家就读或实行隔代管理,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致使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单亲子女的增多,给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难度。为培育合格建设人才,全社会都应动员起来,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网络教育。

当然,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途径还很多,作为新世纪的德育工作者,应在新形势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径,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全格人才而奋斗。

⑻ 个人品德指哪些

个人品德,即个人的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第二身份证,虽然生活中以貌取人的还是有的,但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才是他真正的形象。

做到有品德、有修养,首先需要礼貌。俗话说礼貌是修养的外衣,如果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够优雅大方,那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则是美好的,并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8)道德之品扩展阅读:

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分为下面六个等级:

一、损人损己——这种人简直比禽兽还不如,好像虐待狂那样,只爱用责骂和伤害的方式来求满足自己心中的情欲。他们损伤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益处。例如:杀人然后自杀。

二、损人利己——这种人是害群之马,根本谈不上修养。他们为了达到自利的目的,不择手段,使用欺诈和损害众生的手段,或者从事杀害动物职业。

三、不损人、不利己——这种人像行尸走肉一样的地醉生梦死。譬如只知拼命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或游手好闲,专干无聊的勾当虚度光阴。

四、不损人、只利己——这是修养最起码的工夫。又可分为两类:

1、假利己——工作赚钱是假利己。赚来的钱换得物质享受,这是消福,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梦,得不偿失。

2、真利己——读书明理以后,自己闭门思过,下功夫修养品德和锻炼心性。

五、利己利人——先求利己,站稳自己的脚跟以后,再兼善天下。

六、舍己利人——舍己不以为苦,利人永不疲劳。牺牲自己,帮助别人,这是菩萨的风范,是难能可贵的。

优良品德修养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⑼ 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从小做起,要尊老爱幼,平昜近人,懂礼貌。

热点内容
吴春燕民法 发布:2024-11-05 21:22:09 浏览:286
最新劳动法2013全文 发布:2024-11-05 19:11:30 浏览:105
比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异 发布:2024-11-05 18:47:44 浏览:561
劳动法离职后工作服的规定 发布:2024-11-05 18:42:47 浏览:855
劳动法直接辞职有工资吗 发布:2024-11-05 18:36:40 浏览:117
玉溪红塔区法院 发布:2024-11-05 18:35:12 浏览:204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